- 59.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
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B.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
2.下列动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
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等等,有条不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
B.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难以把丰富的色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
C.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了的使用而不断丰富。
D.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注带有象征意味,这表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五九
老舍
张丙,瘦得象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象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统系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人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读书是不可能的。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 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作呢!而且,这样的东西,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吗?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石头说几句好话呢;石头是不会用言语冲撞你的。
假如你和他嚷嚷起来,自然是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 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路;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顿,没受一点惩罚;下回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白打一个不能抵抗的小孩子,是便宜的事,他一定这么想。”
“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作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他呢?”
“他?反正我是计画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过去劝,他是得意扬扬而去;打人是件舒服事,从人们的兽性方面看。设若我跟他讲理,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他必先下手,不给我先发制人的机会。”他又笑了; 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我打他,他必定打我; 我必定失败。可是有一层,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就是真还了手,把我打伤,我,不全象那小子那样傻,会找巡警去。至少我跟他上警区,耽误他一天的工夫(先不用说他一定受什么别的惩罚),叫他也晓得,打人是至少要上警区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 洋人也不打我呀!(请注意,这里他很巧妙的,去了一个“敢”字!)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①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象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注]①五九:1915 年 5 月 9 日,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以后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五九”为题,不同于现代小说以人物、事件、物象等为题的惯常用法,标题的陌生化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B.张丙“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表明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 这对黑眼睛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表明他内心的愤恨、不平和痛苦。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与张丙十分熟悉,起到了组织情节的作用,而“我”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
D.小说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不仅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而且将笔触延伸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5.小说中张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以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6.小说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应用程序)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工作组下一步会更加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不断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有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千米分辨率、2.5千米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协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
协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精细
10天内基本要素逐3小时预报,3天内逐小时预报
滚动
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
全覆盖
陆面(5千米)与近海责任区(10千米)
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
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
(摘编自《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毫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到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C.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D.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 “培养”机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其中材料二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B.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
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 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
D.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言。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天气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 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 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谴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幸,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 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任,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谴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赠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10.下列对文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B."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者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一般为虚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矛盾。
B.任圜临危受命,重诺守信。在李嗣昭战亡时,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井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②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梦游三首(其一)
徐铉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香蒙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檀的①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②春深道路赊。
【注】①檀的: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②洞口:神仙所居的洞口,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开篇点题,魂驰故人之家,与思念之人相会,皆是梦游所历之境。
B.承接首联点明的时间,颔联的“香蒙”和“蜡烛”营造出幽会的朦胧美。
C.妆容精致,云鬟簪花,调弄着箫管,一位妙解音律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D.诗歌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
15.诗的末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描绘孤苦无依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陈情表》中表现帝王对李密责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是“ , , , , 。”
(4)《氓》第三章用了哪些起兴的句子,抒发了“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
(6)《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_________。结果读者___________,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读者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读者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文本的某些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___________。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与读者的这种辨别方式相比,简直是____________。
读者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读者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许多衍生产品的消费,还会进一步欣赏原作本身。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者具有的敏锐的辨识力只是针对特定文本
B.读者对于特定文本也是具有敏锐的辨识力的
C.特定文本也是可以被读者敏锐地辨识的
D.敏锐的辨识力也是读者对于特定文本应该具有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滥竽充数 举要删芜 显而易见 大相径庭
B.鱼目混珠 去芜存菁 不言而喻
大相径庭
C.滥竽充数 去芜存菁 显而易见 云泥之别
D.鱼目混珠 举要删芜 不言而喻 云泥之别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B.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许多衍生产品的消费上,还会进一步欣赏原作本身。
C.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D.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还会进一步被许多衍生产品消费。
20、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通知
为彰显我市厚重人文的独特韵味、充满活力的时代内涵,准备由市委宣传部主办,作家协会联合承揽“讲中国故事,做时代新人”征文活动。
稿件要求突出书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来稿达到发表水平,将陆续在《都市》杂志上发表,价钱为每千字200元。
投稿截至时间为X年X月X日。活动结束后抽空颁发获奖证书,并结集获奖作品。
四、写作(6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雇了一位英国人做守卫。这位守卫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很多人觉得让他当守卫实在太可惜。一天,经理对他说:“我想提升你,让你当办事员,薪金也可以多一点,意下如何?”守卫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他出乎意料地说:“难道我有什么过错吗?我已经干了二十多年的守卫,没有任何失职,为什么要把我的宝贵经验一笔勾销,调我去做生疏的工作呢?”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阶段一考试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3.D
解析:1.A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诺身,远取诸物”错,应是都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产生。
C“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这一表述不当。应是“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而诗歌等文学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了尚象的审美特点。
D“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错,两者都借助了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
2.“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错,应是论证“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艺术意象”
3.“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这一说法不恰当,具有象征味不足以说明就是艺术创造,据原文,史前时代的意象创造,有的是器物创造,有的是艺术创造,意象创造到南北朝才成为专属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A; 3.①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②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 要素齐全。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己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③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错,材料四没有谈到网格化预报的优势。 C项,“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错,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画图表的说明方法。D项,“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错,原文说的是“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围绕题干中的关键词“优越性”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再进行概括。如材料二“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有针对性”“网格化预报的精细……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
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材料三“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 落区格点一致”“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等。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①在“我”问他有什么新闻时,不轻易发笑的他笑了笑,他为自己能教训欺小孩子的壮小伙而自豪,表明他天性善良。
②他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不要什么武侠”,而当他看到壮小伙欺负小孩时能有侠义之举,这凸显了他打抱不平、正义勇敢的形象。
③他没有说“中国人没希望”,也没有喝那一碗茶,就走了,而平时“中国是无望的”是他批评的结束语,这异乎寻常的言行,揭示了他觉醒、爱国的一面。(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如果合理可以酌情给分。)
3.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清晰紧凑。
②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张丙善良、勇敢、正义、从沉沦走向觉醒的市民形象,打小孩的壮小伙卑躬屈膝、欺压同胞的洋奴形象通过“我”与张丙的对话得以凸显。
③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将真实情景再现,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④点明小说的社会背景和时代主题。小时结尾点出“五九”,借人物之口表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答出3 点就可以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而‘我’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分析有误。小说倒数第三段“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我”是因那个奴颜婢膝的壮小伙而落泪,是因为街上“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而感动流泪,这些都表现出了“我”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D; 3.B; 4.①如果我自愿服罪归降,就是怕无法弥补罪责,希望您可怜我,为我指一条生路。(无以:没有办法;塞责:弥补罪责;见哀:哀怜我,可怜我;其:我,第一人称。)②因为您的父亲(的罪过),本来难以得到宽恕,但是处罚不牵连后代,您可以从轻(处罚),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圜”“推官张彭”“人”“事”“彭”“崇韬”“隙”,虚词“为”“以”“与”,“不杀的”应该是张彭,而不是崇韬,如果“不杀”前不断开,主客颠倒,所以“不杀”前后断开;“倾险贪黩”是说张彭的为人,不能分开;“倾险贪黩”“后事觉”
应该断开,前面讲张彭的为人,后面讲事情败露,构成因果关系。再结合本句意思:当初,任圜的推官张彭为人阴险且贪污,后来事情被察觉。张彭全部把贪污的公款献给了郭崇韬,崇韬很感激张彭,没有杀他,从此跟任圜有隔阂。句子可以断开为: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故答案为C。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说法错误,“赠”只能给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并赦免张处球”分析有误。通过“以此计之,子亦难免”可以看出并没有赦免张处球。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若”,如果;“自归”,指自愿服罪归降;“无以”,没有办法;“塞责”,弥补罪责;“见哀”,哀怜我,可怜我;“其”,我,第一人称。(2)中的“以”:因为;“子”,对人尊称,翻译成“您,您的”;“固”,本来;“贷”,宽恕;“然”,表转折,然而,但是;“嗣”,后代;“罚不及嗣”,处罚不牵连后代。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任圜是京兆三原人。为人聪明机敏,善于言谈辩论,有美好的仪容举止。李嗣昭任昭义节度使,征召任圜任观察支使。梁兵包围了潞州,过了一年,晋王去世,来救援潞州的晋军都撤兵了。李嗣昭非常危险,他向任圜询问去留之计,任园劝他坚守潞州等待援兵,不可有不忠之心。不久庄宗攻破梁兵的营垒,听说了任圜为李嗣昭谋划守城的计策,非常赞许他,任寰因此更加出名。后来李嗣昭与庄宗产生了矛盾,任圜多次带着使命往来,为李嗣昭解释所受到的诬陷,李嗣昭最后免于招致灾祸,这都是任圜之力。
张文礼杀了王镕,庄宗派李嗣昭去讨伐张文礼。李嗣昭战死,任圜代理掌管他的军队,号令非常严明。不久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人关闭城门坚守城池,城攻不下来,任圜多次把祸福告诉镇州人,镇州百姓相信任圜的话。任园来到城下,张处球登上城墙对任圜呼喊:“城中的兵员和粮食都没有了,但是这么长时间抗拒君王的军队,如果我自愿服罪,就是怕无法弥补罪责,希望您可怜我,为我指一条生路。”任圜告诉他:“因为您的父亲(的罪过),本来难以得到宽恕,但是处罚不牵连后代,您可以从轻(处罚)。然而像现在这样坚守了一年,伤了我方大将,等到自己处于兵尽粮绝之时,才宣布要效忠于晋王,以此看来,你也难以逃脱处罚。然而坐以待毙,何如降伏等待命运的安排?”处球流着眼泪说:“您说的对啊!”于是派人送出求降信,人们都说任圜的话没有骗人。
第二年,郭崇韬兼成德军节度使,改任任圜为行军司马。任园与郭崇韬一向关系很好,又是郭崇韬的司马,崇韬于是把镇州的事务委托给他,可是任圜行事多与崇韬相违背。当初,任圜的推官张彭为人阴险且贪污,后来事情被察觉。张彭全部把贪污的公款献给了郭崇韬,崇韬很感激张彭,没有杀他,从此跟任圜有隔阂。
明帝赞许他平叛康延孝的功劳,授任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代理三司,(任圜)选拔征召才俊,遏制杜绝侥幸之人,公私给养充足,天下因他得利。
旧时使臣出使四方,都是户部提供配给券,安重诲上奏请求从内库出具,任园凭借旧例与他争辩,没有成功,于是同安重诲在明帝跟前辩论,任圜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然而使臣配给券最终从内库出,任圜更加愤懑沮丧。安重诲曾经拜访任圜,任圜让歌妓出演,(歌妓)擅长唱歌且有姿色,安重诲想占有她,任圜不给,因此二人更加彼此憎恨。任圜感到不安,于是请求退休,退居在磁州。
朱守殷在汴州反叛,安重诲污蔑任园与朱守殷合谋,派人假传君命杀他。任圜安然接受君命,与同族人欢饮而死。愍帝即位,追赠任园为太傅。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①描写了神仙洞口分别后春意浓郁道路漫长的景象。
②以景结情,暗示别后天上人间后会难期。
③表达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相思之苦。
解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虚实结合”“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不正确,此诗标题是“梦游”,意味着这是一首记梦的诗,首联“魂梦悠扬”点明此下文都是在写梦境,没有实写,都是虚写。结尾写的是天亮了,要与梦中的爱人分别了。故此题答案为D项。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万里悲秋常作客 ; 艰难苦恨繁霜鬓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拂、患、常、作、繁、霜、鬓、曾、瞬、尽。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承接前文“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括号内话题应是“敏锐的辨识力”,可排除C项。根据后文“结果读者……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可知,括号内主语应是“读者”排除A、D两项。故选B。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鱼目混珠”强调以假乱真,“滥竽充数”强调以次充好。根据“仿作”可知,第一空应选“鱼目混珠”,排除A、C两项。再看第二空:“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举要删芜”指写文章时抓住要点,删改繁杂的部分。根据“尽数淘汰”可知,第二空应选“去芜存菁”排除D项。故选B。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在“欣赏”后加“上”。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分句语序颠倒,应改成“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D项,成分残缺,应在“欣赏”后加“上”不合逻辑,人不能被产品消费,“还会进一步被许多衍生产品消费”应改成 “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8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准备”改为“拟”;
②“承揽”改为“承办”;
③“价钱”改为“稿酬”;
④“截至”改为“截止”
⑤“抽空”改为“择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封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找出不得体之处,还要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结合“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分析,把“准备”改为“拟”;“承揽”,接受(对方所委托的业务),承担,结合“征文活动”分析,改为“承办”;结合“来稿达到发表水平,将陆续在《都市》杂志上发表”分析,“价钱”不合语境,改为“稿酬”;“截至”,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改为“截止”;“抽空”,口语化,不合文体要求,改为“择日”。
9答案及解析:
答案:示例:网上预报名完成后,考生需在2017年9月9日至13日到现场刷二代身份证确认身份信息并打印考生信息校核单;信息正确通过验证,“否”(信息不正确)则修改错误信息再验证;核对是否符合报名要求,符合则确认完成结束,“否”(不符合)则进行人工学历认证或者医学资格认证,再确认结束。
解析:示例:网上预报名完成后,考生需在2017年9月9日至13日到现场刷二代身份证确认身份信息并打印考生信息校核单;信息正确通过验证,“否”(信息不正确)则修改错误信息再验证;核对是否符合报名要求,符合则确认完成结束,“否”(不符合)则进行人工学历认证或者医学资格认证,再确认结束。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范文一:
守住自己的经验优势
英国守卫拒绝职务提升,愿意守住自己做守卫的经验优势,专心致志做好守卫工作;猛一看,似乎有些“傻”。其实,我以为这种“傻”值得敬佩,值得效仿,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一般而言,人们在较低的岗位上干上一年半载,就巴不得被提升,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这自然无可非议;可若像这名英国守卫那样二十年如一日运用自己的经验优势,默默干好自己的工作,拒绝更加丰厚待遇的职位,那是更值得褒扬的事情!
在人们的生活中,守住自己的经验优势,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工作,说穿了,就是一种“老黄牛”精神。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频繁“跳槽”,工作态度不安定,“这山看得那山高”,到头来,哪一个工作岗位也做不好。因此,今天倡导“守住自己的经验优势”,就是告诫大家要有在某一工作岗位上长期工作的定力,这样才能赢得周围人们的佩服。
在现实中,能守住自己的经验优势,不受名利诱惑的人可真不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搞科研,他的祖国以色列发出国家邀请,请他回国担任总统。他拒绝了,他的理由就是在政治领域他无法胜任,他只擅长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在巨大名利面前,爱因斯坦就像英国守卫那样义无反顾地拒绝了,因为他钟情于自己长期以来拥有“宝贵经验”领域。试问,若爱因斯坦无献身科研的定力,他能抵御住这种莫大荣誉的诱惑吗?事实证明,爱因斯坦这样去做,就对了!
能一如既往守住自己的经验优势的,还有将“学术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袁隆平;创办晓庄师范,在培育师范人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不得不担任行政职务却提出只任虚职,依旧耕耘于研究领域的钱钟书先生……
当然轻易变更工作方向和领域,轻易丧失自己的经验优势,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是吗?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解放前才华横溢,写出了诸如《雷雨》、《日出》等让世人赞叹的作品;可建国后,忙于行政领导事务,很少再写出有影响力的作品来了。以致著名画家黄永玉致信曹禺,对曹禺解放后“灵性大失”大感失望,对此颇有微词。这告诉我们,即使是聪明绝顶的曹禺,一旦没有守住自己的经验优势,也可能从此在此领域就会“暗淡”下去。
上文提到的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做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说的是他的教育情怀。不过,在这里,我借用该话,想说人生满打满算不过百十年时间,守住自己的经验优势,专心致志做好某一项工作,也就不错了!
范文二:
勇于尝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胆的尝试相当于成功的一半,不敢尝试的人永远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莎士比亚曾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的尝试,往往能成功。”是啊,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也许还在树上生活;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还会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宰吗?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的生活也许还在黑暗中;如果人们没有尝试,也许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灭绝;如果人们没有尝试……
尝试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成功的前提。契诃夫曾说过:“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只有在别人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大胆的尝试,才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当时有人驾着一辆漂亮的马车和它赛跑,火车落在了后面,并且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史蒂芬孙并未灰心,经过无数次的改进,终于形成了现今火车的前生。许多年过去了,马车仍以同样的速度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铁轨上飞速前进。
如果史蒂芬孙当时因为火车的失败而灰心,那么哪来的今天高速飞驰的火车?正因为他大胆的尝试,具有不怕失败的精神,才造就了今天不可一世的火车。
失败来自于缺乏尝试。在成功者的眼中,尝试等于失败,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在失败者眼中,失败不等于尝试,失败是一种打击,尝试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永远阻挡前进着的自己。
目标能够激发人的斗志,尝试却能开发人的潜能。一个人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但是没有尝试,缺乏经验,最终一事无成。
尝试是需要勇气的,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是没有勇气去尝试的,何谈成功呢? 所以,让我们跨出勇敢的第一步,去尝试、去奋斗!
解析: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鍵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守卫对宝贵经验的重视和对生疏工作的抗拒,以及经理的行为都可以成为构思立意的角度。
(1) 从经理的角度立意:
正面——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为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相关材料:齐桓公重用阶下因管仲,雄霸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奠定三国鼎立局面;某些选秀节目让草根明星大放光彩。)
反面——要合理使用人才,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用人要用其长。(相关材料:诸葛亮误用马谡导致街亭丢失,北伐失利;赵王听信赵括"纸上谈兵”,导致四十万赵兵被俘虏,国势颓微。)
(2) 从守卫的角度立意:
正面——要有自知之明,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或应从事适合自己的职业,或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情,(相关材料:鲍叔牙推辞相位而举荐管仲,甘心做助手;爱因斯坦谢绝总统职位,钻研科学;季羡林三辞"国宝”“泰斗”"国学大师”的桂冠,一心著书治学。)
反面——不能因循守旧,要有突破精神:要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自我;放弃已有,尝试新的人生。(相关材料:著名音乐家谭盾在音乐上突破创新;徐悲鸿中西合璧,独树一帜;齐白石从木匠变为绘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