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50 KB
  • 2021-06-09 发布

四川省眉山市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华文化很注重中庸之道。国家太大,治理需要依靠精英,这样的精英有一个特点, 在孔子那里就是讲求“中庸”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 既不要过于峻急,也不要过于迟缓,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论语》最大的特 点就是恰如其分。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他 只是说“如浮云”,像浮云那样一晃而过,并没有说其他丑恶的词,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 寸感。在孟子的时代,认为精英就当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庄子是从另外的角度说的,他强调有至人,有真人。 ②中华文化很早就提出“化”的观点,《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什么 事情碰到钉子,无计可施了,这就是“穷”,穷就要变,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到 了庄子的时代,更喜欢用的字是“化”—与时俱化。“化”与“变”相比,有些悄悄发生变 化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中华文化讲仁义道德、一和同、天下定于一、吾道一以贯之, 似乎很呆板。其实中华文化一点儿都不呆板,比如中国人承认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性。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o”如果我没有条件,我就把自己管好了,如果我有条件了, 我就为天下百姓与君王效劳。孙子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充分理解善战的人, 永远不会让自己变成殉葬者。孟子评价孔子,说他是“圣之时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 是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千变万化,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孔子如果不随时调整自己,把握分寸 - 2 - 的话,他早就灭亡了。 ③老庄主张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无胜有。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 是死亡的特色。当然,这个说法我们是存疑的。但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是僵硬的 文化。20 世纪后半期,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入改革的时候,西方的一些政要,比如撒切尔 夫人,基辛格等人都对某些国家的改革不看好,而上述这些人却说,改革唯一可能成功的是 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化之于无形。 全世界能够迈开这么大步子进行改革开放而又保持稳定局面的,只有中国。我们当然不能无 原则地自我吹捧,但中华文化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的能力,世界上 罕有其匹,这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特点。 ④如今,我们更可以在中华文化传统和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当下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时势, 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我们美好的生活,实现我 们的中国梦。 (选自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理大国的精英往往都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在国家治理中特别讲求掌握分寸,留有 余地。 B. 中华文化中“变”“化”的思想表现为有所坚守但从不僵化,能够随时调整自己,进行多 样化选择。 C. 孔子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只说“如浮云”而没用丑恶的词,这形成了《论语》注意分 寸的特点。 D. 作者也主张做事要恰到好处,峻急迟缓不能过度,和孔子相比,他更多了一点理性主义色 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阐释了中华文化调整变化,统筹兼顾的特点,全文为分总结构,①②③段为并列关系, 第④段是总写。 B. 第②段引用孟子对孔子“圣之时者”的评价来论证“中庸之道”和“穷通变化”两者是 相通的。 C. 第③段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中庸之道”和“穷通变化”带来的文化 优越性。 D. 文章最后指出我们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发展新时势下的 - 3 - 积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借用孙子关于“善战”的话是要告诫人们,只有训练矫健勇猛之士,才能立于不败之 地。 B. 作者对老子和庄子的一些主张存有疑问,但不否认它们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变化之 道。 C. 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难以比拟并非自我吹捧,新时期既要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注意与 时俱进。 D. 20 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改革成功,原因就在于我国拥有“化之于无形” 的独特文化。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治理大国的精英往往都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理解错误。原文说“治理大国的精 英”在孔子那里讲求“中庸”,但在孟子,庄子等那里又有其他的主张。 C 项,“这形成了《论语》注意分寸的特点”错,原文是“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 D 项,“他更多了一点理性主义色彩”理解错误。原文是“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并非“多 了一点理性主义色彩”。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 项,“分总结构”错,①②③段不是并列关系,第④段也不是总写。 B 项,“论证‘中庸之道’和‘穷通变化’两者是相通的”分析错误。引用孟子对孔子“圣之 时者”的评价是用来论证中华文化讲求“穷通变化”的。 - 4 - C 项,“对比论证的手法”错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手法,第③段也没有谈及“中庸之道”带 来的文化优越性。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只有训练矫健勇猛之士”错误。由“充分理解善战的人,永远不会让自己变成殉葬 者。……孔子如果不随时调整自己,把握分寸的话,他早就灭亡了”可知,“善战”不是指 “训练矫健勇猛之士”。 B 项,“作者对老子和庄子的一些主张存有疑问”理解错误,作者存有疑问的只是老子“柔弱 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的说法。 D 项,“原因就在于我国拥有‘化之于无形’的独特文化”理解片面,这只是西方的一些政要, 比如撒切尔夫人,基辛格等人对中国改革可能成功的个人看法而已,且拥有“化之于无形” 的独特文化只是我国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 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 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 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智库答问·关注网络时代的表达匮乏系列访谈之一 本期嘉宾: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 刘运峰: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王灿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 5 - 访谈内容: 光明智库: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 帅”“白富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 我们的语言到底是越来越贫乏,还是越来越多样?从个人语言运用情况来看呢? 刘运峰:语言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的很多语言是时代产物,几乎每 天都在产生新词语。个人语言运用是存在贫乏、单调甚至生硬的问题。我经常想,同古人相 比,我们的科技进步太快了,但我们的表达能力,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感知能力,文学艺术 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古人可以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来描写早春景象,我们大多只能用“春天来了, 大地吐绿”或“春风吹来,感到暖融融的”来表达。 王灿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系统。评价一个时代的话语,标准很关键。自从白 话文成为书面语言形式以来,从政论文章到文学作品,再到法律文件、科研报告等,都能很 好地满足表达的需要。古代的诗词歌赋的确语言优美、韵味悠长,但我们不能仅仅以此为参 照来判断说今天语言贫乏。 光明智库:有网友表示,由于互联网时代有着同质化表达的网络氛围,要求更加直接和 简洁的表达,造成了语言贫乏。您觉得社交软件、网络的应用有没有导致语言贫乏,社会环 境和时代发展是否加剧了这种现象? 李宇明:过去,书面表达是很慎重的事,比如给远方家人寄信,还要专门请教书先生帮 忙。现在除了给报纸投稿、撰写论文,其他情况下,很多人都是通过手机即时表达,这种频 率和过去明显不同,也就显得不那么郑重了。 刘运峰:如果说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加剧了语言贫乏,恐怕有些武断。但可以说,社交 软件和网络平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交往空间;另一 方面,使人在表达方面变得懒惰、随意。比如,书信这种人际交往方式,对语言表达的依赖 性非常强,写信时,要考虑收信人的身份、感受,要字斟句酌、文从字顺,要表述准确、讲 究格式,这无疑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训练,但互联网时代的通信太发达了,我们几乎不 写信了,逐渐也就变得不会写信了。 光明智库:对于这种语言表达相对匮乏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您是否会忧虑?要扭转这一 现实,我们该从何发力? 刘运峰:我所担心的是,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对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而主观 能动的表达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感悟能力、认知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 6 - 都会下降。专业教育固然重要,但素质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单纯是 某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素质 除了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之外,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 素质,主要靠读书这一途径。 杜甫诗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笔”最终要落实到语言表达上。读书, 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的生命体验,具体到语言表达也是如此。不读书或是读书少,就没有或者少有词 汇的积累,就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更谈不上丰富性、形象化的表达。 (选自《光明日报》2019 年 04 月 08 日 07 版,有删节)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像大家耳熟能详的“高富帅””白富美”“蓝瘦香菇” 等语言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B. 王灿龙认为,古代诗词歌赋的语言优美、富有韵味,但是今天的书面语言并不贫乏,能够 很好地满足表达的需要。 C.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我们的表达能力、观察感知能力、创造能力、鉴赏能力 的提高却相对滞后,并没有同步提高。 D. 有网友认为,语言之所以贫乏,是网络环境中语言表达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个性化表达少, 再加上表达的直接和简洁造成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会越来越丰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语言积累也会越来越多, 相反地,个人语言运用还会出现贫乏、单调甚至生硬的问题。 B. 李宇明、刘运峰在谈话中都以写信为例说明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表达方式,事 例生活气浓厚,道理深人浅出。 C. 李宇明认为当下人们借助通讯工具方便快捷地表达,这使人们对书面表达不再看重,导致 语言贫乏。 D. 网络时代的社交软件和网络技术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展了交往空间,但同时会让人产 生依赖,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表达。 6. 针对网络时代语言表达相对匮乏的趋势和现状,你有什么建议?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C 6. ①重视语言表达;②通过读书来提高文化素质;③积累词汇、语言。 - 7 -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 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 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项,“我们的表达能力、观察感知能力、创造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却相对滞后,并没有同 步提高”错误,与原文内容“我们的科技进步太快了,但我们的表达能力,对人和事物的观 察、感知能力,文学艺术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发现, 原文说的是“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感知能力,“文学艺术”的创造力、鉴赏能力没有同步 提高,选项中所说的能力缺乏“对人和事物”“文学艺术”限定。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当下人们借助通讯工具方便快捷地表达”错误,原文“现在除了给报纸投稿、撰写论 文,其他情况下,很多人都是通过手机即时表达,这种频率和过去明显不同,也就显得不那 么郑重了”,即表述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借助通讯工具方便快捷地表达。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个性化阅读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 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 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 “语言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的很多语言是时代产物,几乎每天都在产生 新词语。个人语言运用是存在贫乏、单调甚至生硬的问题。我经常想,同古人相比,我们的 科技进步太快了,但我们的表达能力,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感知能力,文学艺术的创造能力、 鉴赏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即重视语言表达;“读书,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对一个人的 - 8 - 成长来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命体验,具体到语 言表达也是如此”,即通过读书来提高文化素质;“不读书或是读书少,就没有或者少有词 汇的积累,就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更谈不上丰富性、形象化的表达”, 即积累词汇、语言。 【点睛】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 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 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的较为复杂的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 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 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十一根红布条 曹文轩 麻子爷爷是一个让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的老头儿!他那一间低矮的旧茅屋, 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子后边的小河边上,四周都是树和藤蔓。他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 个头又矮,还驼背,像背了一口沉重的铁锅。他总是独自一人,从不搭理别人。除了用那头 独角牛耕地、拖石磙。听大人们说,它的一只角是在它买回来不久,被麻子爷爷绑在一棵腰 般粗的大树上,用钢锯给锯掉的,因为锯得太挨根了,弄得鲜血淋淋的,疼得牛直淌眼泪。 人们因为他的古怪,也不怎么把他放在心里。只有在小孩子落水后需要抢救的时候,人 们才忽然想起他——不,严格地说,才想起他的那头独角牛! 这一带是水网地区,大河小沟纵横交错,家家户户住在水边上,门一开就是水。到了发 大水的季节,方圆三五里三天五天就传说哪里又淹死个孩子!落水的孩子被捞上来,不管有 救没救,总要进行一番紧张的抢救。这地方上的抢救方法很特别:牵一头牛来,把孩子横在 牛背上,然后让牛不停地在打谷场上跑动。那牛一颠一颠的,背上的孩子也跟着一下一下地 跳动,这大概是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吧?有救的孩子,在牛跑了数圈以后,自然会“哗”地 吐出肚里的水,接着哇哇哭出声来:“妈妈……妈妈……” - 9 - 麻子爷爷的独角牛,是全村人最信得过的牛。只要有孩子落水,便立即听见人们四下里 大声吵嚷着:“快!牵麻子爷爷的独角牛!”也只有这时人们才会想起麻子爷爷,可心里想 着的却是牛而绝不是麻子爷爷。 这是发了秋水后的一个少有的好天气.一个打鱼的叔叔打捞起一个孩子,等那个打鱼的叔 叔把这个孩子抱上岸,河边上已围满了人。有人忽然认出了这个孩子:“亮仔!”亮仔双眼 紧闭,肚皮鼓得高高的,手脚发白,脸色青紫,看样子,没有多大救头了! 一个小伙子箭一般射向村后那片林子。 麻子爷爷像虾米一般蜷曲在小铺上,他已像所有将进黄土的老人一样,很多时间是靠卧 床度过的。他不停地喘气和咳嗽,像一辆磨损得很厉害的独轮车,让人觉得很快就不能运转 了。听了小伙子的话,他颤颤抖抖地翻身下床,哆嗦了好一阵,解开牛绳,拉着独角牛就朝 林子外走。 “放!”还没等独角牛站稳,人们就把亮仔横放到它的背上。独角牛叫着,两只前蹄不 安地刨着。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用那对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牛忽然走动了,慢 慢地,沿着打谷场的边沿。紧接着被麻子爷爷牵着的独角牛真的越跑越快了。它低着头,沿 着打谷场“吃通吃通”地转着,独角牛老了,跑了一阵,嘴里往外溢着白沫,鼻子里喷着粗 气。但这畜生似乎明白人的心情,不肯放慢脚步,拼命地跑着。扶着亮仔不让他从牛背上颠 落下来的,是全村力气最大的一个叔叔。就这样一个叔叔也跟得跑得气喘吁吁了。汗流满面。 他差点赶不上它的速度,险些松手让牛把亮仔掀翻在地上。 至于麻子爷爷现在怎么样;可想而知了。他脸色发灰,尖尖的下额不停地滴着汗珠。他 咬着牙,拼命搬动着那双老腿。不时地闭起眼睛,脸上满是痛苦。有几次他差点跌倒,可是 用手撑了一下地面,跌跌撞撞地向前扑了两下,居然又挺起来,依然牵着独角牛跑动。 跑呀,跑呀,牛背上的亮仔突然吐出一口水来,紧接着“哇”地一声哭了。独角牛站住 了。 麻子爷爷抬头看了一眼活过来的亮仔,手一松,牛绳落在地上。扑倒在地上。独角牛在 一旁“哞哞”叫起来“拴根红布条吧!”一位大爷说。这里的风俗,凡是在牛救活孩子以后, 这个孩子家都要在牛角上拴根红布条。 “噢,麻子爷爷!”人们突然想起他来了。麻子爷爷背靠草垛,脸斜冲着天空,垂着两 只软而无力的胳膊,合着眼睛。那张麻脸上的汗水已经被吹干,留下一道白色的汗迹。一个 内行的老人突然从麻子爷爷的脸上发现了什么,走到麻子爷爷面前,把手放到鼻子底下。过 了一会,他用发哑的声音说:“他死啦!” - 10 - 人们看着他:他的身体因衰老而缩小了,灰白的寸发上沾着草屑,脸庞清瘦,因为太瘦, 牙床外凸,微微露出发黄的牙齿,整个面部还隐隐显出刚才拼搏着牵动独角牛而留下的痛苦! 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像是都在认真回忆着,想从往日的岁月里获得什么,又像 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 独角牛先是在打谷场上乱蹦乱跳,然后一动不动地卧在麻子爷爷的身边。它的双眼分明 汪着洁净的水。它跟随麻子爷爷几十年了。麻子爷爷锯掉它的一只角,可是,它如果真的懂 得人心,是永远不会恨他的。那时,它刚被买到这里,就碰上一个孩子落水,去打谷场的一 路上,它不是赖着不走,就是胡乱奔跑,用犄角顶人。那个孩子当然没有救活,就是那天, 麻子爷爷锯掉了它的一只角!也就是在那天,它比村里人还早就认识了自己的主人! 在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十根红布条, 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 麻子爷爷下葬的第二天,那天独角牛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几个孩子在滩头发现它死了, 一半在滩上,一半在水中。 它的那只独角朝天竖着,拴在它角上的第十一根鲜艳的红布条,在河上吹来的风里飘动 着…… (有刪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先写麻子爷爷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怕的老头儿,与后面他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B. 小说中从麻子爷爷狠心锯掉独角牛的牛角这一个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绝情的人。 C. 小说语言形象生动,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叙述充满画面感。 D. 小说中写到人们“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写出人们的痛里含着海恨和歉 疚。 8. 结合故事情节,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麻子爷爷”这一人物形象的。 9. 小说的结尾写独角牛死在滩头和风中飘动的红布条,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 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文中既有对麻子爷爷外貌,动作的正面 描写,如“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 绳,用那对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刻画了一个外貌丑陋不讨喜但内心柔软善良的形象; 侧面描写“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像是都在认真回忆着,想从往日的岁月里获得 什么,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又如写“它如果真的懂得人心,是永远不会 - 11 - 恨他的”,从独角牛的角度写麻子爷爷的无私,善良,“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 则以写人们的愧疚从侧面写出麻子爷爷舍己救人精神的伟大。②细节描写。文中“用手撑了 一下地面,跌跌撞撞地向前扑了两下,居然又挺起来了,仍然牵着独角牛跑动”这一细节描 写,刻画了麻子爷爷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无私救人的高尚品德。③欲扬先抑。小说先写麻子 爷爷外貌丑陋,脾气古怪,不近人情,再写麻子爷爷为救小孩耗尽生命最后的一点力气,一 抑一扬,突显了麻子爷爷的高大形象。④对比。文中作者既把麻子爷爷相貌的丑陋与善良的 内心形成对比,又把一开始人们对麻子爷爷的误解到后面人们的愧疚进行对比,突出了麻子 爷爷舍己救人的高贵品格。⑤制造矛盾冲突。麻子爷爷已经是即将入土的老人,在救亮仔的 过程中有几次他差点跌倒,可是用手撑了一下地面,居然又挺起来,依然牵着独角牛跑动。 麻子爷爷是用自己的性命在拯救别人,赞美了麻子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9. ①写独角牛死在滩头,是一种悲剧式的结尾,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言有尽而 意无穷的效果。麻子爷爷为了救人耗尽生命,独角牛也不独活,突出了人们的愧疚之情,令 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②写飘动的红布条,既在结构上呼应了标题, 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又在内容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十一根红布条也就是十一条人命, 作者通过飘动的红布条,赞美麻子爷爷无私奉献之情。此外,飘动的红布条,也是一种善良 与无私奉献的象征,启示着人们不要因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人性至真至纯的一面。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 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绝情的人”错误,文中塑造的麻子爷爷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绝 情”二字与人物形象不符合。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 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 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 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 12 - 正面描写“他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像背了一口沉重的铁锅”“麻 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用那对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刻画了一个外貌丑陋不讨喜但内 心柔软善良的形象;侧面描写“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像是都在认真回忆着,想 从往日的岁月里获得什么,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可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相结合,写麻子爷爷的无私,善良舍己救人的精神;文中“至于麻子爷爷现在怎么样;可 想而知了。他脸色发灰,尖尖的下额不停地滴着汗珠。他咬着牙,拼命搬动着那双老腿。不 时地闭起眼睛,脸上满是痛苦。有几次他差点跌倒,可是用手撑了一下地面,跌跌撞撞地向 前扑了两下,居然又挺起来,依然牵着独角牛跑动”,可知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麻子爷爷 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无私救人的高尚品德;“麻子爷爷是一个让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 可怕的老头儿”“在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 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可知欲扬 先抑的手法,突显了麻子爷爷的高大形象;“人们因为他的古怪,也不怎么把他放在心 里”“听了小伙子的话,他颤颤抖抖地翻身下床,哆嗦了好一阵,解开牛绳,拉着独角牛就 朝林子外走”,可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麻子爷爷舍己救人的高贵品格;“麻子爷爷像虾 米一般蜷曲在小铺上,他已像所有将进黄土的老人一样,很多时间是靠卧床度过的。他不停 地喘气和咳嗽,像一辆磨损得很厉害的独轮车,让人觉得很快就不能运转了”“麻子爷爷抬 头看了一眼活过来的亮仔,手一松,牛绳落在地上。扑倒在地上”,可知制造矛盾冲突,赞 美了麻子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1)内 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 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 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 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麻子爷爷下葬 的第二天,那天独角牛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几个孩子在滩头发现它死了,一半在滩上,一 半在水中”,可知写独角牛死在滩头,是一种悲剧式的结尾,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达 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麻子爷爷为了救人耗尽生命,独角牛也不独活,突出了人们的 愧疚之情,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在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 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 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它的那只独角朝天竖着,拴在它角上的第十一根鲜艳的 - 13 - 红布条,在河上吹来的风里飘动着……”“第十一根红布条”,可知写飘动的红布条,既在 结构上呼应了标题,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又在内容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十一根红布条 也就是十一条人命,作者通过飘动的红布条,赞美麻子爷爷无私奉献之情,此外,飘动的红 布条,也是一种善良与无私奉献的象征,启示着人们不要因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人性至真至 纯的一面。 【点睛】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 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不 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 字数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 某道题配给 2 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 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仇悆,字泰然,益都人。大观三年进士,授邠州司法,谳狱详恕,多所全活,为邓城令, 满秩.,耆幼遮泣,不得去。 调高密丞.。俗尚嚣讼,悆摄县事,剖决如流,事无淹夕,民至怀饼饵以俟决遣。剧寇起 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以淮西宣抚知庐州。刘豫子麟合金兵大入,民情汹惧。时金人出入近境,悆求援于宣抚 司,不报。又遣其子自间道赴朝廷告急,虽旌其子以官,而援卒不至。帝方下诏亲征,而诏 亦不至淮甸,喧言将弃两淮为保江计。念录诏语揭之郡县,读者至流涕,咸思自奋。监押阎 仅死于贼,余众来归,州帑匮竭,无以为赏,悆悉引班坐,犒以酒食,慰劳之,众皆感励。 募庐、寿兵得数百,益乡兵二千,出奇直抵寿春城下,敌三战皆北,却走度淮。 麟复以步骑数千至合肥,谍言兀术为之殿.,人心怖骇,不知所为。会京西制置使遣牛皋 统兵适至,悆顾左右曰:“召牛观察来击贼。”皋素勇甚,以二千余骑驰出,短兵相接,皋免 - 14 - 胄.大呼曰:“我牛皋也,尝四败兀术,可来决死。”寇畏其名,遂自溃。以悆克复守御功,加 徽猷阁待制。 初, 宣抚司既不以一卒援诸郡,但令焚积聚,弃城退保,文移不绝于道,又请张浚督行 之。浚檄悆度其宜处之,悆谓:“残破之余,兵食不给,诚不能支敌。然帅臣任一路之责,誓 当死守。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力陈不可,浚韪其言, 而卒全活数州之众。寻诏诣阙,军民号送之。积官至左朝议大夫,爵益都县伯。卒,赠左通 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仇悆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B. 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C. 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D. 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品级。本文中的“满秩”指官吏任期结束。 B. 丞,指古代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也指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府丞、县丞等。 C. 殿,后也。古代行军时,处在前面曰启,处在最后曰殿,如殿后、殿军等。 D. 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胸部的装具。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称“甲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仇悆宽厚待民,深受爱戴。他在邠州任职期间,审理案件非常谨慎宽厚,保全了许多人; 担任邓城令,离任时百姓拦路哭泣,不愿意让他走。 B. 仇悆临危受命,善励士民。在朝廷将要放弃两淮以保全长江时,仇悆抄写诏书公布到郡县, 读到的人都流下眼泪,都想自告奋勇去杀敌。 C. 仇悆遭遇强敌,善于借力。敌兵进犯合肥,人心惶恐,他请曾四败兀术的将领牛皋御敌, 敌兵害怕牛皋,争相逃命。他因功加徽猷阁待制。 D. 仇悆恪尽职守,力陈保城。针对宣抚司三令五申弃城退守的命令,他据理力争,认为将帅 - 15 - 应坚守职责,誓死守卫淮西,终使数州之众得以保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益乡兵二千,出奇直抵寿春城下,敌三战皆北,却走度淮。 (2) 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仇悆)增加地方武装二千人,出奇兵一直到达寿春城下,敌军三次战斗都失败了, 退却逃跑渡过淮河。 (2)现在如果舍弃城池,让金国人占领淮西,在巢湖整治兵舰,必定会给朝廷留下后患。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大盗在菜州、高密之间起事,一向听说仇豫的名声,就告诫他们的 同伙说不要侵犯高密地界,百姓依赖他才平安无事。高密的士兵关起城门叛乱抢掠,杀害官 吏几乎全部杀光,却独呼喊:“不要惊吓仇大人。” “剧寇起莱密间”,省略句,“剧寇起(于)莱密间”,状语后置句式,之后断开,排除 D; “民赖以安”中,“民”是主语,之前断开,排除 AD; “密卒闭关叛掠”中,“叛掠”是“卒”的行为,之后断开,排除 C。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D 项,“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胸部的装具”错误,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头部的装具。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 16 -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 项,“临危受命”错误,敌人入侵是在他上任之后;是传言说朝廷将要放弃两淮以保全长江, 所以不存在“临危受命”。 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益,增加;北,失败,败北;却走,退却 逃跑。(2)委,舍弃;治,整治;贻,留。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仇悆,字泰然,益都人。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被任命为邠州司法,审理诉讼审慎宽厚, 许多人得以保全 活命。担任邓城县令,任职期满,老老少少拦路哭泣,他不能离去。 调任高密丞,民俗喜欢吵闹诉讼,仇悆代理县里政事,判定官司就像流水一样,事情从 不拖延过夜,百姓甚至怀揣着干粮等着判决发遣。大盗在菜州、高密之间起事,一向听说仇 豫的名声,就告诫他们的同伙说不要侵犯高密地界,百姓依赖他才平安无事。高密的士兵关 起城门叛乱抢掠,杀害官吏几乎全部杀光,却独呼喊:“不要惊吓仇大人。” - 17 - 仇悆凭借淮西安抚使的身份掌管庐州。刘豫的儿子刘麟聚合金兵大举入侵,民心惶恐不 安。当时金兵往来出没接近边境,仇悆向宣抚司请求援助,没有回复。又派遣他的儿子从小 路赶到朝廷求援,朝廷虽然用晋升官职来表彰他的儿子,援军却始终不到。皇帝刚刚下达诏 书亲自出征,但诏书也没有下达到淮甸,就有谣言说朝廷将要放弃两淮作为保全长江的策略。 仇悆抄写诏书内容公布到各个郡县,读到的人都激动得流泪,都想自告奋勇去杀敌。监押 官 阎仅被敌人杀死,残部归附仇悆,州府的钱帛用光了,没有钱作为赏赐,仇悆把他们全部请 来依次而坐,用酒肉来慰问犒劳他们,大家都受到感动和激励。仇悆招募庐、寿两地士兵得 到数百人,增加地方武装二千人,出奇兵一直到达寿春城下,敌军三次战斗都失败了,退却 逃跑渡过淮河。 刘麟又率军到合肥,间谍报说兀术为他殿后,人心惶恐,不知所措。这时恰好京西制置 使牛皋统兵到来,仇悆对左右的人说:“召牛观察来攻击贼人。”牛皋素来非常勇敢,率两 千骑兵奔驰而出,短兵相接。牛皋摘下头盔,大呼:“我是牛皋,曾经四次打败兀术,你们 可来决一死战。”敌兵畏惧他的名声,即自己溃散了。因为仇悆能够防守御敌的功劳,加官 徽猷阁待制。 当初,宣抚司不派一兵一卒救援各个郡县,只是命令焚毁积累的物资,放弃城池后退自 保,公文接连不断,又请张浚监督执行命令。张浚发公文让仇悆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仇悆 说:“在受到战火摧残破坏的情况下,军队粮饷无法供给,确实无法抵挡敌军。但是将帅承 担着一路的防卫职责,应当立誓死守。现在如果舍弃城池,让金国人占领淮西,在巢湖整治 兵舰,必定会给朝廷留下后患。”仇悆竭力陈述不能这样做,张浚也赞同他的观点,因而最 终保全救活了几个州的百姓。不久朝廷下诏让他赴京,军民痛哭着为他送行。仇悆不断升迁 到左朝议大夫,封爵益都县伯。死后,追授左通议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注】济南生即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传九篇, - 18 - 即今文《尚书》。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的“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两句,直接点出作者积郁于心的“惆怅”。 B.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二句,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 生活。 C.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诗人用管仲、乐毅来比喻何昌浩,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 怀抱。 D.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 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 15.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 15. 情感表达特点: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对比,用典 (1)直接抒情:开篇四句,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直接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远大。(2)间接抒情:第一,用典。“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 群” 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 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第二,对比。“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表明自己面对安史之乱的 混乱局面,即使已年逾花甲,也不会像伏生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错误,“心随长风去,吹 散万里云”二句,应是上承“解世纷”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的方式,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 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然后回顾诗 歌抒情的技巧,接着联系具体的诗句作答。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如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 19 -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意思是“有时我忽觉心情惆怅,兀 然独坐直至夜半。天亮时空怀壮志,仰天长啸,欲为世间解乱释纷,一展怀抱”,“惆怅”“思 欲”等表明这是直接表达情感,直接点出积郁于心的“惆怅”;“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意思是“我的心随长风直上万里,吹散天空中的浮云。我羞作济 南伏生,九十多岁了还在啃书本,吟诵古文”,前两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后两句是反 面的对比,就李白看来,面对安史之乱的混乱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花甲,但也不能像伏生 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思欲解世纷”用了战国时鲁仲连的典故,表 明自己想要解除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意思是“我 想您终会一起建功立业,岂能一辈子与长沮、桀溺为伍呢”,表明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 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由此看来,考生可以围 绕直接抒情、用典抒情、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 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 面上任意飘荡的情景。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被子的破旧来表现生活贫困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 【答案】 (1). 岂无山歌与村笛 (2). 呕哑嘲哳难为听 (3). 纵一苇之所如 (4). 凌万顷之茫然 (5). 布衾多年冷似铁 (6). 娇儿恶卧踏里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 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 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考生应先熟读所给出的句子, 然后看清题干有没有给出诗词出处的提示,出处可以帮助回忆整篇诗歌内容,最后回顾具体 涉及的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呕哑、嘲哳、凌、顷、衾、娇、踏等。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 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 - 20 - 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 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 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昆曲,是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传统戏曲声腔和剧种,至今已有 600 年的历史,尽管几度兴 衰,饱经沧桑,但它却能__ ,名家辈出,留下了大量的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进 程中,我们更应该 中国传统文化,使昆曲重新得到发展并深受人们喜爱。 A. 口耳相传 扛鼎之作 弘扬 B. 口耳相传 传世之作 发扬 C. 薪火相传 传世之作 弘扬 D. 薪火相传 扛鼎之作 发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薪火相传:原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口耳相传:意思 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更多强调口说耳听的传授方式,而“薪火相传”更多强调代代传递, 所以选“薪火相传”更恰当。 扛鼎之作:指作者所有作品中,最有分量的、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也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 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传世之作:形容作品非常好,可以流传百世,此处语 境强调的是昆曲在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大量的流传百世的作品,故此处用“传世之作”恰当。 弘扬:大力宣扬。发扬:提倡,没有“弘扬”程度深,根据语境选“弘扬”更恰当。 故选 C。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B. 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 在 15%到 30%左右。 - 21 - C. 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 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精神不振,甚至低血糖休克的状况。 D.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 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 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 项成分残缺,在“生态乡”后加“构想”。 B 项语义重复,删去“左右”;D 项搭配不当,将“开创”改为“取得”。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 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 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 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 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铜板出轧,的 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如此,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 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 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 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 画…… 看罢水, ①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 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 往直前。正像一个人, ② ;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 - 22 - 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9.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拟、比喻、夸张 B. 比拟、比喻、排比 C. 对偶、借代、排比 D. 对偶、借代、夸张 2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更宛如一卷钢板凝重、猛烈般地出轧似的。”从语意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答案】19. B 20. (1)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显活泼; (2)原文先用“不”否定,语意发生转折,吸引读者兴趣;(3)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 更口语化,描写亲切自然。 21. (1)我再细观脚下的石(2)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 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 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B 项,文中没有夸张借代。“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比 拟的手法;“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铜板出”,比喻手法;“或 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排比手法。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可以从在句子的语言、句式特点、修辞、塑造形象和表 情达意等方面答题,要结合原文对原文句子赏析,注意语言表达。修饰词是形容词的话,形 容词是词类的一种,主要用来描写或者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 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本题原句“不,简直如一卷铜板出轧,的 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修饰语“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单独成句,具有强调作用; “不”,先表明态度,态度鲜明,也能看到语意的转折;和前面句子在语体上保持一致,“当 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都是口语化。改写之后的句子“更宛 - 23 - 如一卷钢板凝重、猛烈般地出轧似的”,只是句意一致,表达效果却不一样。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 字数的限制。第一处根据“看罢水”“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可知是“石 头”,即“我再细观脚下的石”;第二处根据“正像一个人”“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可知填入人的特征, 任何黄河相似的精神特征,即“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做补写句子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 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 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 要求作答。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藏大学的洛桑曲珍,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孤儿,好在一位早年丧偶且没有子女的 孤寡老人收养了她。考上大学后,洛桑曲珍和奶奶租住在学校里,得以一边学习专业知识, 一边照顾奶奶。与同龄人相比,她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忙碌,但她明白这是多么来之不易,每 一件事情都力争做到最好。 26 岁的陆福志是瑶族山瑶支系的骄傲。2011 年高考,陆福志获得全县理科第一名,考上 南京大学攻读地理学,他一直刻苦学习,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方式完成了本科和 硕士学业。2018 年,他又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山瑶支系的第一个博士生。 李海鹏,曾在学校度过了所有的寒暑假,他参加的数学竞赛,曾获山东省赛一等奖、全 国数学竞赛一等奖、2018 年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实现了数学竞赛的大满贯。如今,李 海鹏已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造,他希望进一步探索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向本班的同学或远方的朋友,讲一讲你对青春的理解,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 24 - 奋斗让青年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能够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奋斗让青年 人在面对迷茫时能够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通透;奋斗让青年人在面对失败时能够保持 “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西藏大学的洛桑曲珍的青春是美丽的;山瑶支系的第一个博士 生陆福志的青春是美丽的;数学竞赛的大满贯的李海鹏的青春也是美丽的,他们的青春因为 奋斗而美丽。作为新时代下的新青年我们要保持奋斗的精神,争做时代的弄潮儿,相信通过 奋斗定能够“功不唐捐终入海”。 不忘初心是青春奋斗的方向标。“初心”是目标,是理想,初心引领青年人前进的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杂技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都在为“全球覆盖梦和禾下乘凉 梦”而奋斗,八十岁高龄仍然奔走在田垄之间,为了梦想不懈研究数十年,最终离梦想更进 一步。无独有偶“三无科学”屠呦呦为了解决疟疾带给人类的伤痛,几十年默默挥洒青春与 智慧,最终在中药提取治疟良方“青蒿素”,挽救无数生命。回顾历史,正因为有无数“袁 隆平们”和“屠呦呦们”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奋斗才有了如今的繁华盛世。青年人是时代的 主人翁,是社会发展主力军。我们要学习践行“袁隆平们”“屠呦呦们”的精神品质,坚定 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坚持不懈是青春奋斗的定星盘。坚持让嫩芽顶破岩石长成参天大树;坚持让蚕蛹破茧成 蝶摇曳身姿;坚持让梅花在风雪中傲然挺立,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向我们展示了只有坚持不懈 的奋斗才能苦尽甘来,绽放别样风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80 后青年张玉滚从走出校园 开始就坚守在乡村教师这一岗位,在教学条件异常艰苦下仍然坚守 18 年育燃烧青春年华,为 乡村的孩子走出大山带来希望,正如张玉滚个人所言“我愿做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照亮 孩子们前行的道路”,这也是其所践行的。我们青年人应以张玉滚为榜样,学习其身上坚持 不懈的精神,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未来可期。 敢于担当是青春前进的助推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一位久经沙 场的战士发出的激昂宣言,彰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担当。人只有勇于担当, 才能发挥破釜沉舟的决心,只有具备誓不罢休的坚韧才能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担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这是李贺的担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主席的担当;“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 陆游的担当。古人的用他们的诗词和行为进行着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润物无声的影响着中 国青年人。在新时代的青年人只有敢于担当,乐于担当,国家、民族才有希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风华正茂的青春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的 理想价值,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才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才能书写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 25 -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三段三个人物,第一段西藏大学的洛桑曲珍带着奶奶去上学,年幼时,奶奶抚养了 洛桑曲珍,自己长大后,赡养奶奶,青春因为多了责任和担当更加忙碌也更加靓丽。第二段 瑶族山瑶支系第一位博士,26 岁的陆福志是瑶族山瑶支系的骄傲。在这个全国仅有 8000 多人 的瑶族支系中,他是第一个大学生,也是第一个博士生。他的青春因为求知而多彩。第三段 李海鹏也是一位大学霸,他不断夯实自己的数学基础,参加各类高等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 赛等科技竞赛。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他在学校度过了 6 个寒暑假,大一自学高年级课程《偏 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大二自学《小波变换》《泛函分析》等研究生课程。辛勤的付出换来 了回报,山东省赛一等奖、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2018 年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李海鹏 实现了数学竞赛的大满贯。他的青春因为不断付出不断得到回报而丰富。任务“讲一讲你对 青春的理解”,“青春”是话题,围绕“青春”写青春的目标,应该怎么做等等。 【立意】青春很短暂,珍惜青春;把握青春年华,共享生命之光;青春要有所作为,有所成 就;青年要积极进取,脚踏实地。 【结构】题目围绕“青春”来写,“奋斗是青春的底色”,首段联系材料得出观点,“他们 的青春因为奋斗而美丽”。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不忘初心是青春奋斗的方向标”“坚持 不懈是青春奋斗的定星盘”“敢于担当是青春前进的助推器”。最后一段强调青春奋斗的重 要性,“风华正茂的青春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才能成为栋梁之才能成为 国家发展的动力,才能为书写的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素材】1.青春如唐诗,异彩纷呈,难以道尽。七言五律,字字珠玑;送友怀古,情思迥异; 边塞田园,各具风光。青春,亦是如此。既有李青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豪情潇洒,又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凌云,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美好友谊,我们的青春是如此丰富如此多姿,直教人羡慕。 2.曾几何时,“青春”对于我而言是个陌生的名词,不知道“青春”为何物,自然就不懂得 如何去面对。然而,在我犹豫迟疑着的时候,却未发现,青春离我已是越来越近了,我甚至 可以清楚地听到她到来时的脚步声。“叮咚,叮咚”那是一阵清脆的声音,这似乎预示着一 切美好的开始,我陶醉了……驻足青春的花园,我看到了各种奇花异草:知识、才华、美貌、 - 26 - 气质甚至是不羁、自由……我看了许久,感慨万千:“青春“原来如此啊! 3.奋斗的青春应直面困难。廖俊波上山寻路、廉洁奉公、扎实工作,面对政和县常年贫困的 情况,积极招商引资,带领群众建起第一座电商产业孵化园,第一个市民广场,实现了脱贫 致富;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面对“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恶劣环境,从第一棵小 树苗到 112 万亩林场,实现了生态建设的奇迹。广大青年只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 才能锻造有价值的青春。因为“多难兴邦”,非典、地震、抗洪让我们众志成城;“多难兴 业”,海尔、华为、阿里都在困难磨练的洗礼下茁壮成长;“多难兴人”,霍金、梵高、罗 丹都在困境中昂首向前。因此,广大青年应该直面困难,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培养解决问 题的才气,构建勇于挑战的风气。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