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50 KB
  • 2021-06-09 发布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蚌埠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 23 -‎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 史传往往借助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 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 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把属于古代诗学范畴的“情志”概念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 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 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了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 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 《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 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 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 23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先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然后将理解和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A,“史书”扩大范围,“都”表述绝对化;选项C,“不是……而是”错,原文为“不仅是……也是”;选项D,“有意避开情感”错,原文为“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故答案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D,“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错,应是论述司马迁史蕴诗心,在史书中体现价值观的观点。故答案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错,孔子在《春秋》中表达的价值观念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故答案选B。‎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艾 平 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流泪。‎ - 23 -‎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 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那小牛犊伸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你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母羊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 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样开始吃草了。‎ 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 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 23 -‎ 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 ‎“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 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 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 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 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的人时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B. 文章对老祖母训练“我”抓抱小牛犊的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艰难经历。‎ C. “我”在给小个子母羊接生时,由于急躁竟然给它造成极大伤害,老祖母不但没有怪罪“我”,还耐心教导“我”要体会牲畜冷饿病痛等。‎ D. 老祖母阻止“我”伤害母狼、试探母狼、帮母狼呼唤同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祖母善待生灵的思想,也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5. 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文章以“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4. C 5. ①内容上,紧扣主题。作者以“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表现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作为草原的儿女要学会与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和平共处、患难与共的。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的教训的总结,也为后文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作铺垫。 ‎ ‎6. ①内容上,标题中“你”指老祖母,象征牧人 - 23 -‎ 前辈,“我”是老祖母的孙子,象征牧人的后代,标题表明牧人的后代从前辈那里继承了与草原的相处之道,凸显了文章主旨。②结构上,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③艺术效果上,标题中的“就这样”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遐想。‎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C项考核情节,D项考核主旨,其中C项,“老祖母不但没有怪罪‘我’”错,文中说老祖母“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方面,画线部分紧扣标题中的“就这样”,写老祖母是怎样“把草原交给了我”的,她教育“我”如何做一名好牧人,突出了文章主题。结构方面,画线部分位于文章中间,上承“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下启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等方面来分析标题。内容上,标题由三部分组成,即“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联系文章内容即可看出标题凸显了后代继承前辈与草原的相处之道的主旨。结构上,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可知,文章是围绕“就这样”展开的,并用多个实例展示了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与草原生灵相处的,所以说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艺术效果上,标题中的“就这样”,设置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 - 23 -‎ 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B.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C.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D.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籍,就是指项羽,籍是项羽的名,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兵败自杀。‎ B. 汝阴侯,原名夏侯婴,汝阴侯是他的封号。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郎中,本是官名,后世也指各部要职,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中即此用法。‎ D. 河东,指现在山西省的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布被人搭救,被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卖给朱家,经其劝说,汝阴侯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 - 23 -‎ ‎ 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单于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 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惠帝听说他是贤人,召其入京,欲任其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进言。‎ D. 季布重诺之名,被天下传诵。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之一诺”的谚语,后因楚人曹丘生的宣扬,名声更为显著。‎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之鲁朱家所卖之 项伯乃夜之沛公军 B. 上乃赦季布 良乃入,具告沛公 C. 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高祖购求布千金 今闻购将军之首 B. 意季布匿其所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C. 与窦长君善 素善留侯张良 D. 留邸一月,见罢 见陵之耻 ‎12. 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 季布者,楚人也 是寡人之过也 B. 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何厌之有 C. 有名于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困于平城 若属皆且为所虏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答案】7. B 8. C 9. C 10. C 11. D 12. B ‎ ‎13. (1)陛下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2)我到处游历,在天下宣扬您的大名,难道我对您不重要吗?为什么您这么坚决地拒绝我呢? ‎ ‎(3)侵损秦国(或“减少秦国的土地”)来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4)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解析】‎ ‎【7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为……用”解释为“被……任用(差遣)”,“臣各为其主用”与“季布为项籍用”句式结构一致,应该在两个“用”后面断开。‎ 故选B。‎ 这句话的大意是: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郎中,本是官名,后世也指各部要职,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中即此用法”,表述错误,《荆轲刺秦王》中“郎中”指宫廷的侍卫。‎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C项,“孝惠帝听说他是贤人”表述不准确;原文相关表达为“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此处应该是“孝文帝”而不是“孝惠帝”。‎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 A项,“之鲁朱家所卖之”中第一个“之”与“项伯乃夜之沛公军”中“之”,均是动词,解释为“到”;‎ B项,“上乃赦季布”与“良乃入,具告沛公”中“乃”都是副词,解释为“于是”;‎ - 23 -‎ C项,“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中“以”,介词,凭着;“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中“以”,连词,来;‎ D项,“季布名所以益闻者”与“所以遣将守关者”中“所以……者”,固定句式,表原因。‎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 A项,“高祖购求布千金” 与“今闻购将军之首”中“购”均是动词,解释为“重金征求”;‎ B项,“意季布匿其所”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中“意”均是动词,解释为“料想”;‎ C项,“与窦长君善”与“素善留侯张良”中“善”均是形容词作动词,解释为“亲善,跟……交好”;D项,“留邸一月,见罢” 中“见” ,动词,召见 ;“见陵之耻”中“见”,动词,表被动。‎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辨识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考生应根据所学知识找出标志性词语正确判断,也可根据句意分析句子成分,判断特殊句式类型。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等。本题 A项,均是判断句;‎ B项,“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反问句,不属于特殊句式;“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C项,均是状语后置句;‎ D项,均为被动句。‎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1)誉:赞美。毁:诽谤。有以:有用来……的办法,能够。(2)仆:我。顾······邪:为什么……呢。距:通“拒”,拒绝。(3)阙:侵损。利:有利。唯:希望。(4)希望大王少:稍微。假借:宽恕,原谅。毕:完成。‎ ‎【点睛】文言实词的理解可尝试如下几种方法:‎ - 23 -‎ 一、迁移法。所谓迁移法,就是碰到平时积累、掌握的文言实词出现在新的语段中,按照以前的语义来翻译。考试中,一般考查的文言实词均课内出现过,碰到这种情况,就可以举一反三。‎ 二、组词法。古汉语简洁凝练,很多词语的意义在今天仍然得以保留,文言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单音节一般要变成双音节,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为要翻译的实词“组词”,通过组词,使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含义明晰。‎ 三、查字典。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解决不了,拿不准时,可使用此法。有专门的《古汉语字典》更好,没有,《现代汉语小词典》《新华字典》均可。因为古汉语中大量的词语没有消亡,它们的很多义项至今仍然保留,生活中仍在使用。‎ 四、推断法。当使用前几种方法均无法理解该词的意思时,可尝试用此法。所谓推断,就是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在已译出其他字的情况下,猜测其词义。使用此法要注意:按正常情况无法合理解释时,可考虑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 参考译文:‎ ‎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 - 23 -‎ 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况且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 杜 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 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 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 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 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15. 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 23 -‎ ‎【答案】14. C 15. 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是直接描写景色的。‎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情景交融等。‎ 题目是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颔联描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明月等景物,因夜静才能听见“风落石”,再加上楼也是“静”的,只有一轮明月高挂,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抒发寓居他乡之情;根据注释②③可知,颈联中的“击柝”“无衣”是典故,所以此联是借典抒情,两个典故都与战争有关,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2)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真的猛士”作了高度评价。‎ ‎(4)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6).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7). 史家之绝唱 (8). 无韵之离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本题易错词语有:(1)携、昔、峥嵘、稠(2)萧、兮、复(3)惨淡、淋漓(4)绝唱 、韵、离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为公司对上古神话的钟爱,在已经 的商品中可见一斑:华为手机芯片,取名“麒麟”;其PC处理器芯片,取名“鲲鹏”;其人工智能芯片,取名“昇腾”;华为的路由器芯片,取名“凌霄”……神话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这里体现得 。‎ 神话中寄托着上古时代的祖先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美好想象, 着他们的敬畏之心,对一个民族精神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有些神话故事看似简单,却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留下了印记,在能动的文化创作中得以深刻体现。( ):许多中国人对希腊神话中的众神 ,提起中国神话,却认为晦涩难懂,不愿了解和深究。中国的神话根基深厚,许多神话的流传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一味推崇西方神话,那么百年之后,如果我们的后人只知维纳斯而不知伏羲氏,那可能就是一个民族的不幸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面世 酣畅淋漓 蕴含 如雷贯耳 B. 面世 淋漓尽致 蕴藏 如雷贯耳 C. 面市 酣畅淋漓 蕴藏 如数家珍 D. 面市 淋漓尽致 蕴含 如数家珍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然而,现在似乎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 23 -‎ B. 那么,现在的一种奇怪现象似乎出现了 C. 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当下出现了 D. 可是,似乎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于当下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流传的许多神话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品味。‎ B. 许多神话的流传不仅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也需要薪火的传承。‎ C. 流传的许多神话不仅需要静心阅读和品味,更需要薪火的传承。‎ D. 流传着许多神话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也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面市”指产品开始供应市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第一空用来修饰投放市场的商品,应该用“面市”。“淋漓尽致”指文章,谈话等表达非常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指非常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第二空用来表示“神话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这里体现的很充分”,应该用“酣畅淋漓”。“蕴含”指包含在内,“蕴藏”指蓄积深藏未露。此处指包含着他们的敬畏之心,应该用“蕴含”。“如数家珍”指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如雷贯耳”形容名声大。第四空用来形容“许多中国人对希腊神话中的众神熟悉(了解)”,应该用“如数家珍”。‎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下文“许多中国人对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如数家珍, 提起中国神话,却认为晦涩难懂,不愿了解和深究”,与上文“有些神话故事看似简单,却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留下了印记,在能动的文化创作中得以深刻体现”语意上是转折关系,排除BC;括号后面是冒号,后句是对“现象”的具体解释,排除D。‎ 故选A。‎ - 23 -‎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本题承接上文“中国的神话根基深厚”,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此处主语应该是“流传的许多神话”,排除BD;“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品味”语序不当,排除A。‎ 故选C。‎ ‎20.结合下面两首现代诗,概括朦胧派诗人在诗歌情感表达上的两个特点,每点不超过15字。‎ 材料一:‎ 黑夜的献诗(海子)‎ ‎……‎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 埋的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 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 太寂静, 太丰收 也太荒凉, 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 23 -‎ 材料二:‎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特点一: ‎ 特点二: ‎ ‎【答案】特点一:善于运用琐碎的意象表达情感 特点二:情感表达比较晦涩和含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诗歌,找出诗中主要意象,分析诗人是如何借助这些意象表达情感的。考生答题时答案注意侧重到“意象”运用的特点及情感表达的特点,“运用意象”和“晦涩”“含蓄”为关键词。‎ - 23 -‎ ‎《黑夜的献诗》选取了荒凉的大地、黑夜、稻草、稻谷、鸟群、阎王的眼睛、大风、天空等意象,语意逻辑等方面的悖论结构,情感表达含蓄晦涩,可以让读者探寻到文本蕴含的悲剧性。诗中“黑夜”令人感到陌生、神秘、捉摸不定。“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已经被分离出去的黑夜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它仍然是不安的,焦虑的,它还在运行,运转,寻找着自己的道路,尽管它实际上并没有路径可循。“大地”是一个承纳,它原本具有承纳的含义。但这是“荒凉”的大地,并且是“丰收后的荒凉”,因丰收而显得更荒凉。在它上面,曾经上演过春华秋实的戏剧,曾经轰轰烈烈,富于绚丽的色彩,此时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是被荒置的,寒冷的。它搏斗过,如今也已失败。因此,这么一个大地本身亦是不稳固的,是充满危机和焦虑的。“阎王”读起来有些生硬,正和他本身的出现是生硬的一样。海子的“阎王”是土地的主宰和归宿,一切从土里生长出来的东西都要复归到它那儿去,它是中国的靡菲斯脱。一方面,诗人努力接近天空,接近遥远的空中的光明。另一方面,他对大地更熟悉、更了解,他自己是从泥土中生长起来的,土地的丰收、喜悦,它的徒劳、失败以及黑暗,都曾经流进了他的血液,长成了他的身体,他对它们念念不忘,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在转述两种语言,讲述两个不同的主题。他的许多诗其实是他本人的精神自传:既向往天空又投往大地。‎ 思念,本来是一种无形的心绪,诗人却借助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把它化作可闻、可见、可触的具象。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的复合体,即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的结合。舒婷的《思念》借助琐碎的意象表达情感,情感表达含蓄,诗中的意象有: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因而形象模糊的挂图,算式清晰但无解的代数题,琴声如同房檐淅沥的雨滴、拨动的念珠,有桨有橹却达不到河的彼岸。这些让人想到感情美好但又虚幻,绵绵不断但又无奈。第一段同一句式排列的四句诗是四个意象,意象的组合和叠加,充分表现了“思念”的真挚和 痛苦。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叙写“思念”时时萦绕于心,无所不在。“蓓蕾”含苞待放,要“默默地等待”;但如是为时不多的“夕阳”,就只能“遥遥地注目”了。情感之深切就像重洋大海。结尾两句,强调“思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唯其如此,思念之情才刻骨铭心。‎ ‎【点睛】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祖国母亲饱经风霜,历尽沧桑,乘风破浪,才有了今天这幸福而温馨的家园。作为00后的中学生,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表达对伟大祖国母亲的热爱。‎ 请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抒情散文 - 23 -‎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和我的祖国 祖国,这是多么温馨的名字啊!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头雄狮,它就是我的祖国——中国。我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发展迅速,欣欣向荣!我的祖国,是一条冲天腾飞的东方巨龙,是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是一只昂首高亢的雄鸡,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每当谈及我的祖国,我的心里便会感到十分骄傲。因为,正是伟大的祖国使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信?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小时候,我家的车棚下放着一辆落满灰尘,又重又丑的自行车。听爸爸说,那以前可是全家人的宝贝,据说花了爷爷半年的工资呢!可现在,旁边的两辆轻巧漂亮的自行车却让它相形见绌。‎ 不久后,我家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爸爸买回了一辆大红色的摩托车。我马上爬了上去,让爸爸带我去兜风。一路上,看着路人羡慕的眼神,我心里美极了。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吵着闹着让爸爸带我出去玩,坐在风驰电掣的摩托车上,那种感觉,真爽呀!‎ 再后来,街道上开始出现了电动车的身影,我们家也不甘示弱的买了一辆。蓝色的外壳,小巧的车身,即轻巧,又耐久,而且速度也很快,骑起来方便极了。于是,电动车又成了我们家的新宠。‎ 一年后,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门前停着一辆崭新的白色小轿车,原来,这是我们家的又一名新成员。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哇!豪华的真皮座椅,全自动的电动门窗,立体声环绕的高级音响,太棒了,我们家也步入“有车族”了!从那天起,每逢假日,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车去外地旅游,听爸爸说,这可是现在最流行的旅游方式了,叫“自驾游”!‎ 我曾经自豪地问,“爸爸,我们家的生活就是歌里唱的芝麻开花节节高,对吗?”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是呀!不止我们家,你看看周围的所有人,大家的生活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都得益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 我和我的祖国,在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但艰辛孕育着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的更加坚定、更加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 我爱你,我亲爱的祖国,正是你的繁荣昌盛,才使得我们拥有这幸福美好的生活!‎ ‎【解析】‎ - 23 -‎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考生写作时应看清题目要求,并结合所给材料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本题要求为“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写作时,要围绕“我和祖国”的关系行文,不可偏废。材料中“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祖国母亲饱经风霜,历尽沧桑,乘风破浪,才有了今天这幸福而温馨的家园”意在提醒考生注意写作的切入点,可写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翻天覆地的变化,写中国发展的历程,表达爱国之情。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确定立意和文体。若工于抒情,可“抒发对祖国的祝福”;若善于叙事,可“展示祖国最让你感到骄傲的变化和成就,记录你正在为祖国发展所付出的点滴努力”,写记叙文时可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要写出文化的广度、思维的深度、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这样的作品才会赢得青睐。‎ 参考立意:‎ ‎1.小家大国,手拉手,心连心 ‎2.共筑中国梦,携手你我他 ‎3.祖国在我心中 ‎4.崛起的中国,我骄傲!‎ 素材:‎ ‎1.我们的祖国走到今天经历了多少艰难的历程!谁会忘记悲壮的甲午战争?谁会忘记圆明园燃起的冲天大火?谁会忘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谁会忘记黄浦江畔“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为了洗雪国耻,为了拯救危亡,多少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谭嗣同,李大钊,杨靖宇,赵一曼……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今天,他依然坚定的驾驶着“南湖船”,迎风搏浪,向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2.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发展像一条巨龙腾飞于中华大地上,眼前映现出一幕幕自豪骄傲的画面。零八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金牌稳居第一,使其他国家刮目相看。‎ - 23 -‎ ‎  中、朝、韩、美、日、俄六方会谈,使祖国站上主宰世界的舞台,给了祖国人民一双腾飞之翼。科学发展观的指引、祖国的国防技术、工业、农业、体育、卫生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令世人喝彩。神五、神六、神七的发射,嫦娥一号的升空,地对地,空对空的导弹的成功实验,明显地看出了祖国在这些年的变化。杂交水稻的种植,使粮食成倍增长,解决了十三亿人吃饭的难题。青藏铁路、武广高铁、悬磁浮列车。一条条铁路、一座座新崛起的城市、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电梯房、星罗棋布的公园、横跨大江南北,让天堑变通途的大桥。迷人的风景区,网络已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过上了现代化式的高质量的生活,花园似地小区里,鸟儿在树上唧唧喳喳的叫着,跳着欢快的舞蹈,舒适的公园中,人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优美的舞蹈。更有美丽的烟花,装扮了全世界。‎ ‎3. 特大的洪涝灾害,南方大冰灾,云贵川的大干旱,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平凡的人民,还是开着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车子的老板,他们都不分昼夜,不计报酬,不管困难,不论危险,竭尽全力的支持着遇害的人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的人们行动起来了,海外同胞行动起来啦。祖国啊!母亲啊!我赞美您,我歌颂您!您的儿女是最棒的,您是最伟大的。您是一个充满着文明与智慧的祖国,你是一个繁荣与富强的祖国,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祖国,您是一个富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祖国。您的变化,真是用千言万语也描绘不出。‎ 行文结构:‎ ‎1.开篇写一个简洁有文采的段落,表达爱国之情。‎ ‎2.主体部分介绍伟大的祖国使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又重又丑的自行车——轻巧漂亮的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轿车。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小家的变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来展现祖国进步,日益强大。‎ ‎3.介绍“我”和祖国的关系,高度概括和总结中国的崛起,表达爱国之情。‎ ‎【点睛】遇到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此关必须找准关键词,无论是独词形式还是短语形式还是材料加提示方式,准确标注关键词永远是第一位。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添加语素,化大为小。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化小为大”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2)虚实结合,化实为虚。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3)审清题眼,化暗为明 。‎ ‎(4)把握内涵,化繁为简。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5)由表及里,化隐为显。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2‎ - 23 -‎ ‎、拓展思路。命题作文的限制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思路。因此,我们在构思行文时,既要看到题目限制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未加限制的广阔空间,并在这个广阔空间里拓展文章的思路。 ‎ ‎3、确定一种文体。写命题作文确定文体,可依照下面的三个原则:一是符合命题要求,题目本身适合哪种文体。二是看自己所拥有的材料适合写哪一种文体。三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如果说写记叙文,可多问几个“是什么”,如人物性格、品质、是什么,事件的开端、经过、结果是什么,事件中蕴含的情和理是什么。如果写议论文可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作者的观点、主张为什么成立,为什么用这些材料证明道理,论述问题为什么有先有后。若写散文可多问几个“如何”,如取材如何广泛,广泛的取材如何结合,文章如何表现作者感情。小说可多问几个“有”,如有人物吗,有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吗,有故事情节吗,写文章有编故事的感觉吗,等等。文章可以设定的文体虽然很多,但一篇文章只能选定一种文体。 ‎ ‎4、突出自由创造。作文是最能体现考生才华的部分,考生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因此构思要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就是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写记叙文,要使情节的设计和材料的安排新奇巧妙,写议论文,要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从新的角度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 ‎ - 23 -‎ ‎ ‎ - 23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