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徳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治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B.“大河无水小河干”
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D.“治大国若烹小鲜”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4分)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边城①(节选)
沈从文
(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3)“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4)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5)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6)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7)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8)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9)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10)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11)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12)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注】①《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节选部分发生在翠翠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心生爱慕,而傩送与天保兄弟俩知晓了各自都喜欢翠翠这一心意,并约定当夜开始以唱歌的方式争取自己心爱的姑娘之后。
6.下面有关《边城》这部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和现实恶俗生活形成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B. 《边城》中,翠翠的父亲服毒而死,翠翠的母亲等到腹中的小孩生下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C.《边城》中,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历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D.《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轻松酣畅,笔墨浓晕幽幽,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的奔放浓烈。
7.下列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视、听、触、嗅相结合,写出了黄昏的温柔、美丽与平静,隐含着静谧迷人的生活情调。
B.“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
C.作者描写翠翠时,将语言、行动与心理结合,静观、揣摩其在青春发育期所表现的各种情态,展示出其独特的个性。
D.祖父回答翠翠“后来怎么样”时,没有告诉翠翠“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表现出祖父对翠翠的疼爱。
8.请分析第(8)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9.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节选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4分)
(2)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4分)
14. 吕不韦为什么会帮助子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
进艇①
杜甫
南京②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③无谢④玉为缸。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进艇,划小船;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④无谢:犹不让,不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
B.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
C.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
D.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16.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 ,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击缶。”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走上前进献。
B.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靡:倒退。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宣传号召的文告。
D.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没有才德,无用。
1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渑池之会后,相如以功授官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但蔺相如对他容忍退让,才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
B.“将相和”这一故事在表现人物时,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人物。
C.“渑池之会”这一故事以秦王的声威、渑池内外的具体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D.蔺相如“称病于朝”,“引车避匿”,“礼说舍人”等言行,表现其胸怀坦荡、以国为重的大智慧。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2分)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21.以下是余震宇题司马迁祠的一副对联,写尽了司马迁一生的悲惨命运与他隐忍著书的伟大成就,顺序已打乱,开头已给出,请继续排序,并将序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4分)
①忍辱明志,洞穿历史 ②豪雄佞奸露本容 ③遣语措词,写尽春秋
④存真去伪,解读生死 ⑤绝笔文萃彪千古 ⑥求实辨非,勘破迷离
上联: ① (请填写序号)
下联: (请填写序号)
22. 读过《边城》后,你想对作者沈从文先生说些什么呢?结合小说主要内容,编辑一条微信给沈从文先生吧,表达你阅读《边城》后的感受,不少于100字。(5分)
沈从文先生您好:读完《边城》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新冠疫情突发,各领域人才积极响应,驰援一线,为打赢“疫”战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②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习近平
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
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⑤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随着疫情对各国的重大影响,我们的人才战略应该与时俱进,为得天下英才而用之提前做好战略部署。——薛永武《后疫情时代我国如何吸引人才》
尊重人才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贯穿于我们整个中国文化的始终。请综合材料内容,选择2—3句立意,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A偷换概念,“它”指的应是“家国天下”。C“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原文为“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D不合文意,“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行不悖,“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
2.(3分)A(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
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平”)
3.(3分)D(“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
4.(4分)①采用了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最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这一论点。(2分)
②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同时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2分)
5.(6分)①(1)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看似轻松酣畅,实质是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悲剧的美丽,而非其奔放浓烈。)
7.B 【解析】应为缺少爱情。
8.①第(8)段景物描写突出了夜晚景色的清幽、宁静的特点,烘托出翠翠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懵懂茫然又有些沉重的心情。
②营造的温馨静谧的氛围,为祖父讲述父母的爱情故事做了铺垫,烘托出父母爱情的美好。
③表现出山村的恬静优美,以及充盈其中的牧歌情调,烘托出自由淳朴的人性之美。
(第①点必答,②③点答出一点即可)
9. ①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②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③这也符合沈从文《边城》的风格,在含蓄平淡的笔触中展现美好。(每条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选C【“子楚,秦诸庶孽孙”是判断句,排除选项B;“车乘进用不饶”和“居处困”是并列关系,说明子楚处境“不得意”,故选C。】
11.选B【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12.选D【原文是“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
13.(1)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不被/得不到)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因而)对子楚不以礼相待。[4分。“毋爱”、“质子”、“数”、“礼”各1分。]
(2)你(也)没有希望能够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面前)的众兄弟争做太子了。[4分。“子”“毋几”“得”各1分;“诸子旦暮在前者”意思及顺序各1分。]
14.因为他是一个商人,商人在古代“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中排名是最低的。他可以借子楚地位的提高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他才会甘心倾家荡产帮助子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错误。颈联喻指孩儿欢戏、夫妻团圆。想到这里,杜甫内心深处的感情犹如潮水从心底奔涌而出,多年漂泊与流离的苦痛和如今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最终化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这两句。“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都是成双成对的,象征着夫妻或两个相爱的恋人双宿双飞,永不离分,梁祝化蝶典故的引用表达的也正是此意。故选B。)
16.(6分)
①“不幸”:“南京久客”一句写诗人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北望伤神”句写诗人北望长安,感伤国势颓败、有志难酬。于家于国可谓不幸。②“幸”:诗歌后三联,写诗人挈妻携子,乘舟出游,虽粗茶淡浆,却也闲适安定。在漂泊流离中暂得一家团圆安稳,也是人生之幸。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①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②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C【解析】“宣言”应为动词“扬言”之意。
19.B【解析】“极力铺张,渲染烘托”有误。
20.【答案】①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21.①③⑤⑥④②
上联:忍辱明志,洞穿历史,遣语措词,写尽春秋,绝笔文萃彪千古
下联:求实辨非,勘破迷离 ,存真去伪,解读生死,豪雄佞奸露本容
【解析】排序第一个原则: 对联要求“仄起平收”,意思是上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三声或者四声) ,下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平声(一声或者二声)
排序第二个原则:看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本题题干中已有提示语“写尽了司马迁一生的悲惨命运与他隐忍著书的伟大成就”,所以上联突出司马迁一生的悲惨命运,下联集中介绍他隐忍著书的伟大成就。
22.【答案示例】
沈从文先生您好:读完《边城》,那灵动质朴的湘西美景在我眼前铺陈开来。灵山秀水孕育的翡翠,充满大自然的灵气与独特的人性美,日夜摆渡却从不收费的老船夫,和善谦让的顺顺家兄弟二人,同情达理的船总顺顺无一不充满了人性美的魅力,使我内心温暖,使我浮躁的心趋于平静。人性美的光辉让我动容,宛如仙境般的茶峒令我神往。感谢您的作品让我体会到完全不同的风情。
【参考译文】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秦王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就把她立为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屯积待价而沽。”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吧,竟然还说什么光大我的门庭呢!”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里明白吕不韦说的意思,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太受秦王宠爱,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假如秦王去世,安国
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子楚说:“是这样,那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她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趁此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了认为说的对,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