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0 KB
  • 2021-06-09 发布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节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相应变化。‎ ‎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秋节肇始于中唐,依据是中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文人赏月玩月诗。唐代的科举制让大量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和被举荐机会而产生迁徙大潮,他们背井离乡,聚集在长安、洛阳等地,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期待着命运的垂青。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仙话在社会上传播后,文人们发现中秋满月最适宜“玩”,一方面是为了附会“月宫仙境”,另一方面也是借赏月来抒写自身的人生境遇。‎ ‎ 从诗歌来看,赏月诗描述的场景多在塞外或异乡,或独酌或与两三同僚、知己赏月,除了对月夜景色的临摹、由明月普照而生发出的旅愁闺怨,还有月宫中的兔、姮娥等引起对月宫仙境的遐想。唐代中秋玩月诗歌的诗境通常是比较清冷的,中秋在肇始之初就融合了自然与个体在时代的命运,赏月诗更是文人们经验世界的心灵化,“秋月”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忍受巨大孤独和寂寞的文人们寄托情怀苦闷的情感对象物,而月宫的美好传说,飘渺的仙境,长生的象征,又象征着文人的“诗意”审美和对功成名就的“圆满”境界的追求。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 ‎ 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商业城市崛起,市民阶层形成,传统人文臻于成熟,人本追求凸显,“闲”与“适”,对宋人来说既是艺术境界也是人生境界。宋太宗年间,皇上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此宋代的中秋,不同于唐代的“清冷”,《东京梦华录》就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开封市民中秋之夜赏月的热闹情景。从皇宫贵族到普通市民,通宵达旦,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中秋夜的狂欢之中。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财富增加,较之前的传统儒家“养心莫善于寡欲”形成的拘谨、简朴、素朴的民风发生了转变,特别是“重利趋商”启动了人的本性欲求中所有的、久遭禁锢的享乐欲望。这样恣意寻乐之风不独为富貴之家所独享,中秋节日赏月的全民狂欢,“秋月”成为民众在一年辛苦劳作后,通过消费,庆祝丰收宣泄的正规渠道,形成了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认同空间。‎ ‎ 明清之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一种新的道德价值思维方法正在破土而出,它所反映的是从“人的依赖性”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前进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中,中秋的节俗就更加世俗化,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拢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表现出澄净清幽的天上圆月,围合宁静的院落,亲密和洽的亲人,三者在这一刻达到混融合一,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总体来看,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节日表现的公共性与家庭性这两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张力,使得“圆月”中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形成了民众的情感认同空间。‎ ‎(节选自张海岚《中秋节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本质到底是什么》,《文汇报》2018年9月21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秋节的具体内涵也是动态发展的,每个朝代的社会需求决定着节日的具体内容。‎ B. 唐代文人赏月玩月诗歌的出现,与诗人人生境遇、个体命运和精神追求密切相关。‎ C. 宋代中秋节赏月与唐代大不一样,不仅是文人的感发,更是全民参与的一场狂欢。‎ D. 借月圆自然现象表达对人世亲人团圆的追求,成为明清时代中秋节日的重要主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详细阐述中秋节内涵自唐至清发展演化的过程 B. 文章以唐代文人为例,论述了中秋是他们安顿精神和寄托理想的物象认同之所。‎ C. 第四段着重分析了宋代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中秋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过程。‎ D. 最后一段阐述了明清时中秋节逐渐演化为人们贵人伦、重亲情的情感认同空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节日文化内涵的演变紧随时代发展与变迁,中秋节较之其他节日表现更为明显。‎ B. 宋代中秋节热闹、狂欢与经济繁荣紧密相关,经济发展是节日演化的第一因素。‎ C. 明清时中秋节重视家人的团圆,说明人们回归私人空间而不再看重公共空间。‎ D. 现在中秋节被定为法定假日,表明人们对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的推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 ‎ 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元仅通过3天的学习,就以100比0的胜率战胜了曾经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初代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阿尔法狗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席尔瓦说,阿尔法元之所以强大,因为它不再被人类认知所局限,而能够发现新知识和新策略。‎ ‎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如设想的那样,能够高仿甚至超越人类思维的局限,创造新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无疑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然而试想一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由机器制造和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是自由幸福,是恐慌失控,还是枯燥无趣?‎ ‎ 人们喜欢发明听话的科技,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却让这种观点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是需要有脾气、有欲望、有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还是除了高智商、绝对服从之外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工智能。即便是业内诸多科技大佬、企业家等不断重申人工智能并不会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与灾难,让人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好处会大于弊端,但后者给人带来的恐惧显然也在与日俱增。同样是人工智能,人们显然更希望要一只机器猫,而不是一个终结者。‎ ‎ (摘编自吕洪《人工智能:机器猫,还是终结者?》,新华网‎2017年11月02日)‎ 材料二 ‎ ‎ 腾讯早在2012年,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项目。我们专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优图实验室,就诞生在上海,专攻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目前是腾讯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实验室之一。最近,腾讯的华东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我们与上海市的合作将全面升级。其中最为重要一个合作领域就是,腾讯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将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领域,全面地加入“智能上海”行动。‎ ‎ 在今天大会的讲台上,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两边的屏幕,在我左边是“腾讯同传”的屏幕,在我右边是科大讯飞的翻译,在屏幕上看到不断跳出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目前全部是由我们后台的机器来完成的。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在现场完全依靠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同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腾讯同传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微信智聆提供的语音识别技术,相当于腾讯同传的“耳朵”,比如现在它就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广东普通话同时腾讯翻译君提供的技术,是立刻把刚刚听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迅速识别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涵,给我们一些鼓励。‎ ‎ (选自马化腾在上海“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 ‎ ‎ ‎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 ‎ 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面向需求面向数字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激发正能量。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界应当继续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各种场景、各个行业中的深层次应用,真正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同时,国家层面也有必要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政策伦理等进行前瞻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并着力推动科研机构和领先企业下好“先手棋”,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 ‎(摘编自余建斌《深度开发,激活人工智能潜能》,人民网‎2018年09月1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尔法元是谷歌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人们利用特定的围棋数据程序对其进行了3天的培训,就以大比分战胜了阿尔法狗。‎ B.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就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会有失控的风险。‎ C.“腾讯同传”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挑战,比如说在识别地方话及人们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有待改善。‎ D.“腾讯同传”是由“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组成的同声传译系统,前者提供语音识别技术支持,后者负责提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支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腾讯“优图实验室”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研究,“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为其核心技术,其成果将运用于“智能上海”行动之中。‎ B.“腾讯同传”亮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携手为大会提供高效高质的同声传译服务。‎ C.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量的数据、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应用前景倒逼技术创新和进步,掌控了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发扬自身优势,坚持以科研引领发展,开发深层次运用,国家也要组织协调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6.以上三则材料中,写作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 ‎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 ‎ 艾平 ‎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 ‎ ‎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 ‎ ‎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是全文的线索。‎ 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 D.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 ‎8.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6分)‎ ‎9.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②,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②纠擿(zhí):举发纠正。 ‎ ‎10.下列词语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懋卿恚甚 恚:气愤 B.趣执之,无使得遁 趣:赶快、赶紧 ‎ C.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D.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 ‎ ‎11.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3分)‎ ‎①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②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 ‎③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⑥ ‎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5分)‎ ‎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寓居吴兴 ‎ 曾几①‎ ‎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 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用典,慨叹白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为国家沦丧而伤心,但对挽救国家命运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 B. 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 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写忧国之情。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眼前的秋风秋雨,是何等的凄清,自己又怎能长久淹留这里呢?‎ D. 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 ‎15. 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示蜀地与秦地之间少有往来的情形;用“________”进一步表明蜀地与秦地之间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人与万物的关“__________”,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想起从前在张家界溪边徒步的情形,那里的山势地貌远比黑森林山区险峻壮观,游客__________,每隔一两里路,就有一个休息区,供给茶水小吃,各种招呼声____________;猴家族们在山林和溪水里嬉戏玩要,( )。这里的山林是静谧安详的,__________的游客点缀其间,说话也是窃窃私语,声音稍大点就有山谷的回声。我们走了小半个时辰,终于见到了这落差最高的瀑布。这一路走来的清凉惬意,森林的寂寥,已是十分难得的体验。‎ 看完瀑布,顺着山路往下,就走到了热闹的小镇主街。黑森林博物馆是老房子改建的二层楼博物馆,门面小小的,进去才感受到什么叫_____________。博物馆的宣传手册上写着:“就从这里开始黑森林时间之旅吧!”从黑森林少女的红球帽,到新娘子类似苗族女子的沉重头饰,从农庄家居布置到手工作坊的各式各样的工具,从乡村化妆舞会的面具到制作精美的管风琴,音乐盒,从民间传说里的妖魔鬼怪木偶到本地山脉开采的矿石宝石……仍然就这样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消耗着“时间”,黑森林人漫长的两百多个冬天过去了。黑森林人对时间如此执着,而时间也在印证着黑森林人的勤勉质朴,心思巧妙。‎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黑森林人两百多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仍然就这样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消耗着“时间”。‎ B. 就这样,两百多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黑森林人仍然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琢磨着“时间”‎ C. 漫长的两百多个冬天过去了,黑森林人就这样仍然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消耗着“时间”。‎ D. 就这样,黑森林人仍然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琢磨着“时间”,两百多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向游客讨了食物欢欢喜喜地捧着吃,不时窜出几只来 B. 不时窜出几只,欢欢喜喜地捧着吃向游客讨来的食物 C. 不时窜出几只,向游客讨了食物,欢欢喜喜地捧了吃 D. 欢欢喜喜地捧着吃向游客讨了食物,不时窜出几只来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摩肩接踵 不绝于耳 三三两两 别有洞天 B. 熙熙攘攘 不绝于耳 稀稀拉拉 引人入胜 C. 摩肩接踵 不绝如缕 稀稀拉拉 引人入胜 D. 熙熙攘攘 不绝如缕 三三两两 别有洞天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① ,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一定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 ② ,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在古代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中,在历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的不断发展补充下,“孝”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文化,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历史上讨论到"孝"的著作很多,③ ,《论语》中多次讨论到"孝"的真谛,孔子通过和学生们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孝文化的精髓。‎ ‎ ① .‎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5分)‎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 ‎ ① .‎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①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游山玩水,行进间,佛印忽然对苏东坡说:“你骑在马上的样子十分庄严,好像尊佛。”苏东坡听了却回答说:“你穿著一身黄袈裟,骑在马上好像一团牛粪。”苏轼回家后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 ②对敦煌泂窟里的壁画,王道士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再细細刷上第二遍。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笑了笑。‎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理解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看法。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每个朝代的社会需求决定着节日的具体内容”不准确,“社会需求”是个宽泛的概念,结合“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 对宋人来说既是艺术境界也是人生境界。宋太宗年间,皇上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此宋代的中秋,不同于唐代的‘清冷’”,可见文本着重从人们精神需求与节日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故选A。‎ ‎【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第四段侧重论述的是“成为全体民在众狂欢节日”的原因,“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中秋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过程”的依据不足。故选C。‎ ‎【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文中主要从人们的精神追求的角度来分析中秋节日内涵的演变,因此D项推断是合理的。A项,“中秋节较之其他节日表现更为明显”错,文中没有这样的比较;B项,“经济发展是节日演化的第一因素”错,原文“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商业城市崛起,市民阶层形成,传统人文臻于成熟,人本追求凸显”,可见经济发展应该是演化发展的要素之一,但不是第一因素;C项,原文“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找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并不意味着“不再看重公共空间”。故选D。‎ ‎【答案】4.A [阿尔法元“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其中的“自我学习”应指自己模拟对弈。]‎ ‎5. A [B项,“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与文意不符,无中生有;C项,“掌控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不合文意;D项,“以科研引领发展”不合文意。]‎ ‎6.答案 材料一:侧重介绍发展迅猛的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恐惧和不安,人类需要的是高智能、可控制、有情感的人工智能。展望科技迅猛发展的未来社会,表达了人们的忧思和不安。‎ 材料二:侧重介绍腾讯的人工智能产业落户上海、服务上海及“腾讯同传”在同声传译方面的亮点和成就。立足于介绍腾讯公司的产品,宣传公司的杰出成果。‎ 材料三:侧重介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策略,要扬长避短,深度开发。立足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振兴,为国家相关部门建言献策。‎ 三者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写作的侧重点也不同。‎ ‎7.B 8.(6分)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 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 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9.(6分)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 羊羔生长期的春天 萨丽娃事业的春天 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10、C(C墨:贪污,不廉洁。)11、B ‎12、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问题,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13、(1)(5分)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忤”“市”“遁”各一分,句意2分)(2)(5分)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或“督察南京粮储事官”)。(“已而”“劾”“鱼肉”“缙绅”各占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中举人。代理南平县教谕,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 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免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减少了舆从。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徐阶罢相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土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遂被改任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 皇帝下诏慰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 海瑞没有儿子。去世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去照顾海瑞,只见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14. C 15. 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②“秋风秋雨”还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③“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同样,尾联是承接颔联的。故选C。‎ ‎【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题干要求分析诗中“秋风秋雨”“落日孤云”的象征意味,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分析。“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江北江南,相望不远,也已音讯断绝;在这秋风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吴兴滞留岁月。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伤心流连,我想找个有力的朋友避乱托身,却只是梦想;抬起头,眼见那天边夕阳西坠,孤云飘浮,禁不住忧愁悱恻。“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16.(1).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 不与秦塞通人烟 (3). 西当太白有鸟道 (4).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7. B 18. C 19. A ‎【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这种考查方式的病句修改,不仅要着眼于句子本身存在的问题,还要注意与前后的衔接上是否存在问题。如该句,存在着语序和搭配的问题。如“就这样”的位置,从前后文的衔接看,应该作为前置状语更合适,从后句看,应该紧承着“时间”,排除AC;“漫长”修饰的是“冬天”;从整个句意看,“消耗”不如“琢磨”好,所以B项最恰当。故选B。‎ ‎【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从前文“猴家族们在山林和溪水里嬉戏玩要”看,紧承的句子应该是“不时窜出几只”,排除AD;根据语境,猴子应该是先讨食物,然后才吃。所以C项最好。故选C。‎ ‎【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句中侧重于人多,该用“摩肩接踵”‎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句中是招呼声,应该用“不绝于耳”。三三两两: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稀稀拉拉:稀疏的样子。文中修饰的是“游客”,选“三三两两”合适。别有洞天:形容风景奇特,引人人胜。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别有洞天”含有“引人入胜”的意思,选“别有洞天”。故选A。‎ ‎20.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答"传统、传统文化"给1分)②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大意对表达连贯即可)③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论语》‎ ‎21.【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认真分析题目所给文段,从文段中提取主要信息,最后概括答案。要分别抓住每段中的“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房屋的各种构件……往往会对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漂亮、美观”“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等内容,根据这些压缩语段,即可得出答案。‎ ‎22.【答案】视野决定高度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思路决定出路、心胸决定格局……细细想来,竟觉得十分有道理。‎ 古人强调为人要立志,而志当存高远,其中要达到高远的境界是全句的重中之重。立高远之志,没有开阔的视野是不行的。视野决定一个人理想的高度,进而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诗圣”杜甫描绘的视野。置身五岳之尊,诗人容纳了万里河山,天下苍生。这视野也就把祖国河山的锦绣和万民的疾苦映射到杜甫的脑海,烙印在他的心底。于是,在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之时,视野中的景象搅动诗人的灵魂,忧国、哀民、伤往事,种种愁思在诗人胸中翻腾,最终如火山一样喷涌,化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这种于国于民的责任感使杜甫成为中国文人爱国忧民的楷模,也使他的诗作上升到“诗史”的高度,流芳千古。‎ 视野于人如此,于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近代的衰落就是最好的历史证明。‎ 古代的中国被西方看成巨人,无论是疆域人口,还是科技文化都远出西人之上。但是,自明中期之后,形式却急转而下,原因何在?中国锁国了,中国睡着了,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眼闭上,视野也就消失了,我们的视野中没有西方人的坚船利炮,没有西方人的机器铁路,有的只是梦中的繁花似锦。‎ 西方人开始疯狂进行殖民扩张,世界风云变化,但我们看不到。终于,西方人的巨炮在中国的国门炸响,摧毁了中国几千年的大国尊严,由当初一等一的大国沦为列强手中的玩偶。‎ 由是我们开始睁眼看世界,看到了真实的世界,开阔自己的视野,才有了今日中国的大国崛起。‎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没有开阔的视野就会妄自尊大、不思进取,也就不会有大的作为,最终只会成为庸碌市侩。‎ 同理,一个国家没有开阔的视野,也必然会夜郎自大,落后于人,受别人欺侮。‎ 所以,“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你擦亮眼!”让我们擦亮眼,保持明洁的视野,看清世界和脚下的路,不断追求生命的新高度,追求国家发展的新高度!‎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 本题由两则材料组成,两则材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我们先对两则材料的大意作一个梳理:两则材料均为叙述性材料,先读懂每则材料的意思:第一则材料借苏轼与佛印之间的一个玩笑故事说明一个人的内心决定人的视野和行为,决定了他看人的高度与境界;第二则材料借王道士毁坏壁画的事,从反面来印证一个人的学识、自身修养、眼界等决定了他看待事物的高度和境界。‎ 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综合理解材料”,就意味着最佳立意是整合两则材料的含义而确定,需要异中求同,引出有关“内心修为”与“眼界、境界”关系的话题。‎ 参考立意:‎ ‎(1)加强个人的内心修为,成就美好人生。(2)视野(界)决定看人的高度。(3)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世界。(4)心中有“佛”,看人才是“一尊佛”,等等。‎ 结构示例:‎ 作文材料中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在展开论述时既不能把材料全然抛开,另起炉灶;又不能只就材料进行评价或议论,而要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本文文体没有限制,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材料的对比性中隐含着要求学生有认知判断、权衡选择的立场,更适合写议论文。开篇可引用名言俗语,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视野决定高度”‎ ‎。正文可采用递进式结构说理,分析为什么视野能决定高度,怎么样才能开阔视野,提升高度。可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使论证有力。最后可再次总结视野决定高度的重要意义,和开头照应,形成首尾呼应。‎ 素材积累:‎ ‎1、面对澄澈的秋水与身后的士大夫,庄子最终选择了“曳尾于涂中”,他宁肯幻化作一株观望月亮的树,一只高飞于九万里的的大鹏,追求着他生命中的高度——他的高超理想;面对生与死,林黛玉选择了死亡,她高度的归宿是震撼人心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凡•高在光明中被太阳光割得剧痛,这就是他的高度;还有贝多芬,他的高度便是那抵达蓝天的灵感和至极的黑白键谱出的壮美乐章……生命,只因拥有了一定的高度,才能称其为生命。‎ ‎2、柳三变没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豁达,仕途失意之后,不去追求人生新的高度,却混迹于青楼歌女之间,成了酒徒之类,虽有缠绵婉约之词传世,但也无法超越自我。当今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眼中只有“低于自己”的境界,对“高出自己”的境界视而不见,对“高出自己”的呼唤置若罔闻。试问: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大目标,何谈生命的高度?‎ ‎3、“风物长宜放眼量”,生命是一次奋斗的历程,岂能不需要高度?有了高度之后,杜甫的茅屋、霍金的残疾便变得不值一提了,爱迪生实验多次地失败、玛丽•居里青春的埋葬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中有远大梦想,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里耕耘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壮阔、更加高远的世界。‎ ‎4、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有言:我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所处的高度不同。高度不同,价值也就不同。而真正的高度必须是要经过坎坷艰难才会到达。真正的高度必定有种不俗的广阔。‎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 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