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50 KB
  • 2021-06-09 发布

语文理卷·2018届福建省漳浦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2016-12)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漳浦三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食传承与健康 ‎《舌尖上的中国2》的第一集和第二集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徽州臭豆腐、陕西挂面等,也展示了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徽州古法榨油。但是,后者也随即遭到了批评,因为徽州的古法榨油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癌症诱变剂苯并芘。‎ 能入选“舌尖中国”的美食有四个标准:一要健康,二要真实,三要相对日常,四要解馋。所谓美味的真实,又有两个标准,一是好吃,二是有传承。‎ ‎  对照这些标准,徽州的古法榨油就有些不符合。因为,如果经常食用古法榨取的油,难免会对健康有害。食用油并非是一种食品,而是烹制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料,因此,更需要注意这种食材是否健康。好在经过多年的健康传播,一些人已经知道这种古法榨出的油对健康不利,而且现在公众消费的食用油也是经过精炼处理,减少了烹调时的油溶烟雾(其中包含多种致癌物,如苯并芘和多环芳烃),从而把致癌的危险降低了许多。这集的导演陈磊表示,之所以要表现古法榨油是为了表现祖先智慧的传承。‎ ‎  如同任何领域的传承一样,美食中的传承代表了某种传统和智慧。但是,传统也未必就是合理和健康的,经过现代实验科学的验证,无论是国人的饮食还是国外的饮食,都有很多传统食品与健康并不相符,好吃和传承就会出现矛盾。‎ ‎  一般来说,美味或好吃是一种食物能获得人们青睐并传承下来的第一个关口,这在人的进化中已经得到验证。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体内都有一种苦味基因TAS2R16,但是,在中国人的身上这一基因表达得更充分,因而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吻合。苦味基因的形成和充分表达在中国人身上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所以,只要是苦味的食物,人们就会排除掉,以避免中毒,而美味的食物才会被人们选择,包括种植、培育、捕获和烹调。所以,食物的美味的确是传承中第一位的要素。‎ ‎  但是,好吃未必就有利于健康。虽然美味的食物大多有利于健康,但却还有一些美味的食物并非如此。中国人的“冒死吃河豚”就是对美味与健康互相矛盾的一种经验解释。推而广之,就美味食物的传承来看,中国人的饮食也有很多被现代实验科学证明是不健康的。‎ ‎  比如,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饮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尽管鼻咽癌的诱因有遗传、病毒和环境等因素,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鼻咽癌的发病与饮食制作和习惯有更大的关系。咸鱼粥是广东家庭在婴儿出生以后最常吃的食物,意在唤起和培养婴儿的食欲,并终生保持对美味的口感。但是,长期吃咸鱼、咸菜等腌制咸食却容易诱发鼻咽癌,因为咸鱼的制作方法导致了致癌物的产生。‎ ‎  广东沿海地区有一种待鱼变质、发胀、发臭以后加盐腌制的咸鱼,这样的鱼含有大量亚硝胺类物质,如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能直接诱发癌症。可以看到,咸鱼粥就是广东沿海地区的一种美味食物,而且具有传承,但是经过现代科学的验证却不利于健康。因此,这样的美味和传统饮食方式就需要改变,如此才有可能摘掉“广东癌”的帽子。‎ ‎  由于没有剧透,不知道《舌尖上的中国2》还有多少类似徽州古法榨油的美味饮食。如果在剧中除了表现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传承外,能在科学上把关,顺带进行健康饮食的科学传播,意义会更大,也会更好看。‎ ‎1.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徽州的古法榨油遭到了批评,因为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癌症诱变剂苯并芘。‎ B.徽州的古法榨油不太符合“舌尖中国”的美食标准,它不属于美食,常食用对健康有害。‎ C.徽州的古法榨油能入选“舌尖中国”不是为了展示一种榨油技术,而是为了表现祖先智慧的传承。‎ D.徽州的古法榨出的油由于没有经过精炼处理,其中包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食用对健康不利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苦味基因的形成和充分表达在中国人身上是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只要是不好的食物,人们就会排除掉,以避免中毒,而美味的食物才会被人们选择。‎ B.人们会主动排除掉苦味,选择美味的食物,食物的美味的确是传承中第一位的要素。‎ C.鼻咽癌的发病与饮食制作和习惯有更大的关系,咸鱼等腌制品含有大量亚硝胺,能直接诱发癌症。‎ D.广东家庭在婴儿出生以后最常吃的咸鱼粥,意在唤起和培养婴儿的食欲,并终生保持对美味的口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食中的传承代表了某种传统和智慧。但是,传统也未必是合理和健康的,好吃和传承需兼顾才可取。‎ B.美味或好吃是人们选择食物的首要标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从选择自然美食到人工制作美食的过程。‎ C.徽州的古法榨油和广东咸鱼属于传统美食,但加工方式落后,像类似的美食加工方式需要及时改进。‎ D.《舌尖上的中国2》除了要表现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传承外,还要能科学传播健康饮食,这样一来,节目才有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祖辩,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①。清虚学尚,种有其风。”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僧辩又以种年老,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高祖受禅,为太府卿。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二年,权监吴郡,寻征复本职。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废帝即位,加领右军将军,未拜,改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二州大中正。高宗即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以疾授金紫光禄大夫。‎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其为时所推重如此。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太建初,女为始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有集十四卷。‎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敷、演和卷、充均为人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B.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C.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古代指官员升职;左迁,指官员降职。如《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迁为太史令”,指升任太史令的职务。‎ B.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C.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延续。汉献帝开始设置左右仆射。唐、宋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宰相。‎ D.谥,指古代的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种对父母极为孝顺。因为父亲去世,他放弃了官职而回家守丧;母亲去世后,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 B.张种很有才干。他先后在多个皇帝手下担任多种职务,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 C.张种很受当时的人推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他是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适合官居左丞相。‎ D.张种为人富有同情心。他在无锡时,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而这时天气寒冷,张种就让犯人出来晒太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5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①‎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 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①业师:法号名业的僧人。山房:僧人居所。丁大,作者友人,名凤,排行老大。‎ ‎8.这首诗歌是如何写自然景色的?其作用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尾联中诗人表现出来的心态,有人认为是焦急,有人认为是平和。请从这两个角度结合全诗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 ‎ ‎“ , ”。‎ ‎(2)《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音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 , ”。‎ ‎(3)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走正门 王春迪 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骨瘦如柴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高立着贺家的祠堂,迁又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惟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甚至有的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也挺了起来。‎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带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惟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选自2015《小小说月刊》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2)小说第三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走正门”为题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启功的治学与创作 ‎ 吴艳丽 启功先生自称“姓启名功”,‎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1913年,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家道已经败落得一贫如洗,以致启功无力求学。在曾祖父门生的帮助下,他才勉强入校学习。1933年,21岁的启功虽说没有读完中学,而笔下的书画文章却有了佼佼之色。 ‎ ‎20世纪至今,中国艺坛中诗、书、画以及书画鉴定兼擅且多真知灼见者,启功赫然在列。他在鉴定家、书画家之外又有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和诗人之誉,这一切得益于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启功的广博在于他是一位屈指可数的“杂家”。在文艺界受到现代文艺思潮冲击而冷落中国传统文化之际,他坚守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及研究,涉足艺术史、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敦煌学、碑帖学、考据学等多个领域。这种广览博取的建树,一方面在于他个人的天赋和功夫——虽然他经历了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毅力未变;另一方面在于家学的浸润,其翰林出身的曾祖父溥良开启的向学家风、祖父毓隆对翰墨书画的沉浸,都潜移默化地打开了启功向学、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心境。‎ 启功是一位踏实的学者,所以他的“杂”非流于浅表而是深入其中并自有方法。例如,他对《红楼梦》的注释,凭借其对满族历史文化、风俗掌故的熟知,对其中扑朔迷离的年代、地点、官职、服装等进行了细致考据和梳理,贡献甚大;对明清两代兴起的碑帖学,他有着开拓性的研究,既重视研究书法形式,又不忽视文辞内容;对于敦煌学,他从字体学、书法史角度研习敦煌写本,并于20世纪中叶与王庆菽、周一良、曾毅公等一起编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唐代敦煌变文作品总集——《敦煌变文集》。而他的自作诗词,也多抒发人生感悟、生活意趣,并融入传统诗词之音韵格律和寄托、比兴等手法。‎ 中国文化讲究圆融通会,艺术亦然。启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并非拘泥于“习得”,更多是“悟得”,这不仅拓宽了他的眼界心境,更将其深化于他的书画艺术之中——舍形似而求神契。‎ 书法创作是启功最大成就之一,其动人之处有二:个人面貌突出与内容多是自创。前者来源于他在临帖中的得悟。他自幼便刻苦临习各家名帖,如陆机、王羲之,智永、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米芾、宋徽宗等。临习中他不求笔画全似,而求神气活现,在领悟中自得其法,终自成一格。后者源于他在古典文学和诗词上的积累。他的书法作品多书写自作诗词,表达心意、心境,故知晓自己为何而书、书的什么。因此,学界评价其书法:“典雅而具有古韵,饶有书卷气息;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赏者觉得很有余味。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 启功的绘画能很好的体现诗书画境的结合。从小以学画为志向的他,年少时便曾先后拜书画名家贾羲民、吴镜汀、齐白石为师,并受同宗远支的溥心畬、溥雪斋等大师亲传。他的绘画,尤其在其擅长的山水、花鸟中 ,并未过多承袭老师们的艺术面貌,而保持了自己的那一股“文气”——接续元明清传统画理之髓、笔墨之趣、皴染技法,构图严谨、细笔设色,虽拘谨之端倪,但也可见“南宗”之空灵、雅洁之诗意,或“北宗”硬朗刚健之雄浑,再加上自己的诗词款识,富有传统文人之意趣。‎ 如果说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润泽了启功书画创作的底蕴,那么书画创作实践又助他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创性探索。‎ 广博而丰厚的文化积淀、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擅长文献考据,是启功在书画鉴定中的优势。因为有书画实践经验和对书画史的深入研究,他对历朝历代特别是一些著名书画家的风格、构图、笔墨乃至着色特征都了如指掌;因为擅长文献考据,他也能从墨迹之外,诸如题跋、称谓、避讳、背景、史料等文献考据中,综合运用各方面信息做出判断。‎ 在启功书画鉴定方法的背后,还应看到它在学术上的意义——不止于真伪判定,更注重从整理、充实中国书法史、绘画史的高度,以及用文物考经考史的角度,有目的地去考证研究。如《〈兰亭帖〉考》《论〈怀素自叙帖〉》《〈孙过庭书谱〉考》《戾家考》《古代字体论稿》等,这些启功着力数十年的研究和著述,都是其围绕着为书法史、绘画史建立丰厚的材料基础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他还总结出在书画鉴定实践中容易使鉴定不公正的七个方面:皇威、挟贵、挟长、护短、尊贤、远害、容众,前三者来自权威的压力,后四者源于鉴定者的私心,以告诫世人。‎ 启功还着力于书法理论及其他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如他的著作《论书绝句一百首》以诗的形式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研究书法的理论系统,其中包含了他在实践中总结的对书法结字、用笔的独到见解。‎ 如同他的斋号“坚净”,启功不仅坚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也在开创中拓展着中国文化的研究,同时传统文化的素养又对他人格和性情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启功身上,所应感佩的是其于文化中的静静耕耘,是融会贯通处显示出的文化眼光和力量。 ‎ ‎ (选自‎2015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启功出生第二年父亲去世,家境十分贫寒,没有钱上学,他后来能勉强入校学习,是靠着亲友的资助。‎ B.在青少年时期,启功学习十分刻苦,尽管没有读完中学就辍学了,但他笔下的书画文章已经初显佼色。‎ ‎ C.启功博采众长,他的研究涉及书画、教育、文学、戏剧、艺术史、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敦煌学、碑帖学、考据学等多个领域。‎ ‎ D.涉猎广泛并非浅尝辄止,而是用广博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内功,启功从事多个学术领域的研究都卓有成效。‎ ‎ E.启功还着力于书法理论及其他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并指出书法领域不公正的七个方面,有些来自权威的压力,有些源于鉴定者的私心。‎ ‎(2)启功的书画创作能力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传记,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传记作品是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选择题每题3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这些追蜂逐蜜的养蜂人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里,安营扎寨在百花丛中, ,编织着春天的童话,收获着春天的甜蜜。‎ ‚当你拖着早已疲惫不堪的身躯于人生路上 、艰难前行时,别忘了给心灵觅一处休憩的港湾,开一剂温润的药方。‎ ƒ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和荣耀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 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依然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 A.风餐露宿 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B.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跋山涉水 ‎ C.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D.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按照技术规范,对语言和方言进行调查、整理、采录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 B.4年骑行25个国家,行程3.4万里,瑞金小伙朱志文的经历经报道后,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关注和点赞,还打来电话了解相关信息。‎ C.唢呐不仅是客家人引以为傲的一项技艺,更代表了客家人记忆里最深沉的乡愁情感,娶亲、嫁女、做寿、盖房、唱戏、灯彩、庆丰收、送葬等,哪样都少不了唢呐。‎ D.对于职场人员而言,企业品牌、平台大小很重要,实实在在的薪水问题也不可忽视。薪资不仅可以保障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1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①       ,月光照在苹果树上,就是美与美的相遇,就是世界上大美之物的诞生。‎ ‎②你要快乐,孩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       。‎ ‎ A. ①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 ‎②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 ‎ B. ①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 ‎②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 ‎ C. ①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 ‎②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 ‎ D. ①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 ‎②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唐诗的特色是重情趣,唐代诗人多用一种热烈的情感去感受生活,给人以感染; ‎ ‎ ① ,将某种哲理通过物化外露的形式体现出来,给人以启迪。所以有人说 ② ,让人热烈兴奋;读宋诗如品名茗,令人回味无穷。当然,唐诗中也有充满议论和哲理的诗歌,比如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句都是议论,但是议论得好,是千古绝唱。 ③ ,比如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确实是不减唐音。‎ ‎17.下图是中国邮政的标识。请你仔细观察,根据标识的构图要素分析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连贯。(6分)(说明:标识构图线条均为绿色)‎ 六、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高二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相关文本信息是千年古法榨油技术与传承并不矛盾。“不是……而是”应改为“不但……而且”,曲解文意)‎ ‎2.【A】(相关文本信息是“只要是苦味的食物,人们就会排除掉,以避免中毒,而美味的食物才会被人们选择,包括种植、培育、捕获和烹调”。“苦味”换成“不好”,偷换概念)‎ ‎3.【D】(相关文本信息“如果在剧中除了表现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传承外,能在科学上把关,顺带进行健康饮食的科学传播,意义会更大,也会更好看” 。“……更大……更好”被“有”取代,程度范围缩小)‎ ‎4.D ‎5.A(“迁”也可指调动或降职,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 ‎6.B(“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的说法错误,他曾被有司奏劾获罪,遭到罢免。)‎ ‎7. (1)等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情况报告皇上,朝廷起用张种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给分点:“及景平”的被动句式1分,“状”、“闻”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张种为人仁慈、厚道、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要的官职,但家中财物屡次亏空,他却终日安适闲静,不为此忧虑。(给分点:“而”、“晏然”、“病”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以时间变化来描写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不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入了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 ‎9.①焦急。诗歌前三联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时间的推移,夜色已深;故人期而未至,“孤”字更流露出诗人的焦急心态。②平和。诗歌前三联描写了一幅清幽的山中美景,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故人期而未至,诗人抚琴等待,足见诗人心态的平和。‎ ‎10.(1)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1)E(3分)B(2分)A(1分)(A项,小说开头写老街上的俗语主要是为了引出之后对贺家的介绍。C项,“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出了海爷的家人见识少,怕见京官。D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好海爷”。)‎ ‎(2)①照应小说第一段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的概括描写。②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垫。③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线索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①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最初只是一个小油贩子,最后拥有“银子用斗量”的家产,并买下贺府的豪宅。②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看到贺家不肖子孙卖狗而不禁发出“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感叹;听到小儿媳的嘀咕,长叹一声回到屋里。③富有心计,做事果断。由贺家的一对母子来祠堂祭祖的情景,察觉这对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于是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拆除贺家祠堂,还吩咐下人时常打扫贺家祠堂,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4)好处:①贺家年轻母子“走正门”进贺家祠堂祭祖,与贺家其他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②“走正门”的孩子到祠堂祭祖总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抬头挺胸”“有礼有节”,最终高官得做,衣锦还乡,从而彰显了小说主题③通过后面海爷叙述年轻母子“走正门”这个情节,照应了前文内容,使情节更严谨让人觉得在情理之中,并且照应标题。启示:④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做人处事都应坚持“走正门”,唯有如此才能立身处世。小说以此为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D(3分)B(2分)A(1分)(A项“是靠着亲友的资助”的表述错误,文本是“在曾祖父门生的帮助下,他才勉强入学校学习”。C项“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书画、教育、文学、戏剧·······多个领域”的表述错误,启功并没有涉及文学、戏剧。E项“并指出书法领域不公正的七个方面”的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他还总结出在书画鉴定实践中容易使鉴定不公正的七个方面”。)‎ ‎(2)①向家家风和祖上的翰墨书画方面的沉浸对启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从青少年时就开始努力学习和习练;③毕生持之以恒地潜心书画创作。(结合文章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3)①重点叙述了启功在书画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②突出了启功在实践中总结的对书法结字、用笔的独到见解。③写了启功多专多能,在多个学术领域的研究都卓有成效。‎ ‎(4)示例:①从启功家族衰败和家境贫寒的角度刻画他从小用功学习,养成了为人正直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②从“杂家”的角度评价启功在书画等诸多学术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启功身上,让人感佩的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默默耕耘,在融会贯通处显示出文化眼光和力量。③从他的斋号“坚净”的角度,评价启功不仅坚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也在开创中拓展着中国文化的研究,同时传统文化的素养又对他人格和性情的提升赶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关自身理解,符合要求即可)‎ ‎13.A。这三个成语都有“旅途辛苦”的意思,但又有差别。其中“风餐露宿”偏野外食宿生活艰辛, “跋山涉水”偏重远行艰辛,“风尘仆仆”偏重在长途奔波劳碌。在上面给出的三个句子中,第①句说的是养蜂人在野外安营扎寨的生活状况,用“风餐露宿”比较恰当;第②句说的人生路上历尽辛苦,强调行进的艰难,用“跋山涉水”比较恰当;第③句说的是袁隆平不耽于取得的辉煌成绩,依然奔波祖国各地调查研究,侧重忙碌,用“风尘仆仆”比较恰当。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 。做成语辨析题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易混淆成语的相异点,一是语境表述的倾向性。‎ ‎14.C 【解析】A语序不当“调查、采录、整理和加工”。B句式杂糅。D二面对一面。‎ ‎15. 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②句式、修辞要一致。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①从内容上看,应该先“倾听”后“交谈”;从语言形式上看,先短句后长句语言更顺畅。②语序要与下文相照应。‎ ‎16. ①而宋诗的特色是重理趣 ②读唐诗如饮美酒 ③宋诗中也有充满情趣的(对1空得1分,对2空得3分,对3空得5分)‎ ‎17.①中国邮政标识为绿色,象征和平、青春、茂盛和繁荣;②由“中”字与邮政网络(道路)的形象互相结合而成;③融入了翅膀的造型,使人联想起“鸿雁传书”;④标志由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代表秩序与四通八达,表达了为千家万户传递音信的主旨。(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18.【立意分析】‎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祖父张辩,在宋朝任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亲张略,在梁朝任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张种少年时性格淡泊安静,平日的仪容举止典雅方正,不随意与人交游,也不去拜访别人,当时的人评论他说:“宋代称颂敷、演,梁代则有卷、充。清净虚无学识卓越,张种有他们的风格。”张种出仕时任梁朝王府法曹,升任外兵参军,因父亲去世不担任官职。服丧期满,任中军宣城王王府主簿。张种当时年纪四十多岁,家中贫穷,请求任始丰县令,调入朝廷任命为中卫西昌府的西曹掾。当时武陵王任益州刺史,重新选择王府属吏,任用张种为征西东曹掾,张种以母亲年老推辞,给朝廷上书直言陈述自己的请求,被有司奏劾,张种获罪被罢免。‎ 侯景叛乱的时候,张种侍奉自己的母亲往东逃奔,许久得以到达家乡。不久母亲去世,张种当时年纪五十岁,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又受战乱荒年的逼迫,没办法在当时下葬,服丧的时间虽然满了,而他的起居饮食,一直像在服丧。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情况报告皇上,起用张种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他备办葬礼,安葬完了,张种才除去丧服。王僧辩又因为张种年老,别无后人,赐给他妾,以及生活用具。‎ 贞阳侯僭越登帝位,任命张种为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登位,张种任散骑常侍,升任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高祖接受禅让后。张种任太府卿。天嘉元年,任命为左民尚书。天嘉二年,暂时监理吴郡政事,接着征召回朝廷恢复本来官职。升任侍中,领步兵校尉,因为公事被免职,以平民身份代理太常卿,不久授给实职。废帝登位,加官为领右军将军,尚未就任,改为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两个州的大中正。高宗登位,重新任用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升任中书令,骁骑、中正的职务都依旧担任。因病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 张种性格深沉虚静,而见识气量恢宏博大,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担任宰相的人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臣张种才具和胸怀深沉严密,文史知识丰富,是东南地方重要的优秀人才,朝廷亲信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张种适合官居左丞相。”他就像这样被当时的人推重。太建五年去世,当时年纪七十岁,赠给特进的官衔,谥号叫做元子。‎ 张种为人仁厚宽恕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贵的官职,而家中财物屡次亏空,他终日安逸,不为此忧虑。太建初年,张种的女儿做了始兴王的妃子,因为他的住所偏僻简陋,特赐给住宅一处,又累次赐给无锡、嘉兴县的爵位。张种曾在无锡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天气寒冷,叫出来晒太阳,就丢失了这个犯人,世祖知道后大笑,而不深加责备。张种著有文集十四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