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 “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
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
而》)。这呈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保证。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包含了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有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有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成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选编自《人民日报》
l、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和合”思想中的“和”具有和睦、’和平、和谐等多方面的意思,“合”则包含结合、融合、合作的意思,简而言之,“和合”即和谐、协调与合作的意思。
B.“和”的思想是先秦诸位儒家大师的共识,孔子、孟子、苟子都对“和”有过精辟的论述,“和”与儒家另一核心价值观“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C.“和合”思想概括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和事物
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主张消除差异、化解矛盾与冲突,实现和谐与合作。
D.“和合”思想在秦汉以后运用广泛,被各个时代、各家各派所接受,逐渐成为人们普
遍认同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和合”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中国古代经典对“和合”含义有明确的阐释,先秦的思想家对“和合”思想也有具体的论述。
B.作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的作用和意义是很大的,“和”可以维系“礼”,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和”可以使人实现合作,形成合力,做成事情。
C.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尽管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和政治实践方面各有自己的价值原则,
但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就是建立和谐的、有秩序的社会。
D.中国文化一直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中国历代王朝都注意避免战争、谋求和平,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源远流长,意义重大,它不仅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权
的巩固、社会制度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现在的治国理政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B.“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一体,正因
如此,才有了后来的“礼乐制度”“中庸精神”以及民主主义的政治诉求等。
C.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的理念包含着“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这种思想对
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建立“和谐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D.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光阴的故事
何君华
这么等下去不是办法。母亲一天比一天消瘦,我真担心她等不到父亲回来的那一天。我必须抓紧再打探打探父亲的消息。
我决定给国防部写信。我在信封上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收”十一个大字,贴上八角钱邮票,把信投进了邮筒。
我开始焦躁不安地等待国防部回信,天天往村委会跑。镇上的邮递员总是把信件扔到那里。一个月过去了,没有我的信。我跑到镇上,镇上也没有我的信。
我怀疑邮递员弄丢了我的信,或者国防部根本就没有收到我的信——我写的地址太简单
了.我焦急不已,可是毫无办法。我想,我可能永远也得不到父亲的消息了。
父亲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之后便音讯全无。1949年,跟父亲一起参军的乡人陆续返乡,父亲却仍然没有音讯,乡里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父亲早死了,也有人说父亲没死,只是当了叛徒,跟着蒋介石跑到台湾做了官。
母亲不为所动,像从未听过这些流言一样,仍是铁了心地等。多少人劝说都没用.时光在母亲脸上的皱纹间悠悠流过.转眼就是六十年。
六十年间,我不知去过多少趟民政局、军分区和档案馆,但没有得到关于父亲的一个字。
母亲八十五岁了,眼睛仍然望着村口。
不能再等下去了。我准备再次启程前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就在那个清晨,我收到了国防部的来信。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拆开手中的信。
我躲在屋后,双手颤抖着偷偷拆开信,看到了那个我们已经料想到的结果。
我不敢把信交给母亲,我害怕母亲衰弱的身体承受不了这样的结果。我决定等母亲身体好一点再告诉她。
我在母亲的病床前坐立不安.母亲当然看出了我的心事。
“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母亲平静地说。
心中的隐秘已经无法再藏,我只好把信拿出来。
“把手洗干净。”母亲的语气依旧平静如初,从床上坐起身说,“念给我听。”
我把手洗了三遍,认真擦干净,一边观察母亲的神情一边颤抖着念道:一
尊敬的何象奎同志亲属:
你们好!
来信收悉。你们在来信中提出的关于调查何象奎同志下落的请求,,我们高度重视。接信后,我们立即安排专人负责此事。尽管由于年代久远,当年的档案资料十分稀少,何象奎同志所在的部队也已经历多次整编,但我们仍然通过大量调查走访,查明如下信息:何象奎同志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在1935年8月穿越松潘草原时,于战斗中英勇牺牲。由于当时通信困难等原因,未能及时将消息通知家属。
我们对何象奎同志的牺牲表示沉痛的哀悼,向他为革命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向你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我们将给贵地政府部门去函,尽快落实你们的烈属身份待遇。在此期间如有生活困难和其他问题,请一并相告,我们将妥善解决。
何象奎同志永垂不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1991年10月27日
我念完信,母亲已是满脸泪水。
“记住这个日子。”母亲说,“你父亲是英雄。”
我点点头,轻轻拭去母亲脸上的泪水。
我当然记得那个日子.那一天是1991年11月3日。我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松潘草原,它的位置在我们家的西北方向。我面向西北,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那一夜,母亲突然走了,面容很安详.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21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写出了“我”的焦虑心情,布下了悬念,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读者,使读者
急切地去追寻故事的原委。
B.小说中间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法,叙述了父亲当年参军、乡里流言、母亲坚持等待和“我”查询父亲信息等情况。
C.“我”把信拿出来后,母亲要“我”“把手洗干净”;而“我”读信前,“把手洗了
三遍”,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母亲和“我”都是非常爱干净的人。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如“我”收到国防部的信后“双手颤抖着偷偷拆开信”,
就表现出“我”既激动又矛盾的心情。
5、小说引述了国防部来信的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分)
6、小说以母亲突然“面容很安详”地去世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作
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生奔波为诗词
叶嘉莹今年90岁,号迦陵,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3岁时,她经历了父亲失联、母亲去世的家庭变故,53岁的她又亲历了丧女的彻骨之痛。生活的多难百折,使她无法享受家的温暖,她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痴爱的诗教与诗学理论研究中。
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乡北京。“当时的我,曾失望于只能回国旅游,不能为祖国做出任何贡献。”关于那次回家,她写下一首2700字的长诗《祖国行》抒发自己的情感。
1978年暮春,叶嘉莹给国内的教育部门写信,申请回国教书。此时,她已定居温哥华近
10年,早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她终于可以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国讲学。
第一次回国教书,叶嘉莹特意在香港买了一件蓝色中式上衣。站在祖国的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她仪态高贵,激情四溢,京腔婉转.她喜欢随讲随写,从黑板的这一边,一直写到那一边,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因为过敏的缘故,她的手总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那时候她的手上经常贴着胶布。
像候鸟一样,叶嘉莹飞来飞去,她的身影曾出现在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里。直到2002年,她终于获得了在华长期居留证。对于故乡,她终于不再是一个过客。
自从回归故土之后,叶嘉莹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繁忙了。一览叶嘉莹的书目,从1982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到2 007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她完成的诗词研究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
早年间我在患难中,家里只有一张课桌摆在走廊,有一把小椅子,前腿在地板上,后腿在草席上。我早期的一些文章,看起来富有诗意,其实都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的。”叶嘉莹淡淡地说着。
“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叶嘉莹说,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从1948年在北京教中学开始,传承、传播古典诗词这条路,叶嘉莹竟然走了将近70年,甚至在她定居加拿大期间,也没有中断过.在加拿大,曾经跟随叶嘉莹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洋研究生就有十几位,她还另外带了一班完全不懂中文的洋学生。她用不太标准的英语,用自己对诗词的真实感悟和真诚心,打动了这些洋学生。
“我本是一个在讲课时喜欢随意发挥‘跑野马’的人,却要用英语讲课,失去了这一份随意发挥的乐趣。”叶嘉莹这样描述自己在国外讲诗词的尴尬。叶嘉莹始终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中国,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诗词中的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无限的涵义和意境,就很难和外国学生说得通透。”
多年来,即便是自掏腰包买机票,叶嘉莹也从未停止奔波,她想将诗词的美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叶嘉莹说,她回来工作已经30多年了,不是现在才来工作的,只是那个时候大家不注意,“现在忽然间知道了叶嘉莹,这也找你,那也找你,结果我老了,反而更忙了。”她特意说:“有些朋友的要求我不能完全满足,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提起叶嘉莹,外界时常为她冠以学者或作家的头衔,但叶嘉莹坦言,自己从没想过要做一个学者或诗人。“因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于个人的,往往只是个人的追求,而我不是,我所做的不是为了我个人。”老人说,“我平生意愿,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代人。”现已九十岁高龄的叶嘉莹还在为古诗词的推广四处奔走,她倡议要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期间开设诗歌唱游课,让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吟诵诗词,由此打下一个很好的人文基础。遗憾的是,这个倡议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但叶嘉莹说,她不会因此放弃。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活的磨难不仅没有把叶嘉莹击垮,反而成了她事业上的动力,使她在诗歌教学和诗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B.叶嘉莹第一次回国时就有为祖国做贡献的想法,‘后来主动要求回国教书并获准,这自然让她高兴和激动。
c.叶嘉莹回国给学生们讲课很有激情,而且喜欢板书,双手因接触粉笔太多造成皮肤皲
裂,表现出一个教师鲜明的教学风格和对工作的忘我与投入。
D.叶嘉莹认为,古典诗词植根于中国,用英语讲中国古典诗词,很难真正讲清楚其中的深意,因为中西文化毕竟有很大的差异性。
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叶嘉莹一生为古诗词奔波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5分)
9、叶嘉莹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根据全文概括说明。(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岳起,鄂济氏,满州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
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日:“勿染其污迹也!”逾年,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
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未几,擢江苏巡抚。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竞置不问。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诏嘉其实心除弊。常州知府胡观澜结交盐政征瑞长随高柏林,派捐修葺江阴广福寺。岳起疏言观澜、柏林虽罢逐,尚不足服众心,请将钱二万余串责二人分偿,以修苏州官塘桥路。五年,署两江总督。劾南河工员庄刚、刘普等侵渔舞弊,莫云(人名)于任所设店肆运货至工居奇网利,并治如律。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寻命解署职,遂卒。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异数也。妻亦严正,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妻正色日:“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岳起谢之。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五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
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B.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
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C.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
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D.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
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镶白旗,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满族的户口编制和军队合一的组织,以旗为号,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B.举人,明清两代称乡试考中的人为举人。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也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C.知府,官名,宋代始设,称为“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清两代为府一级行政
长官的正式名称,管辖州县。
D.山陵,因其高峻稳固,封建时代用以喻指帝王或王后,也代指帝王或王后的寝宫和坟墓。山陵崩是帝王或王后死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起厌恶贪官,不受沾染。原奉天府尹贪腐污浊,岳起任奉天府尹后,把前任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器物都洗刷一遍,以表明自己不受沾染,风清气正。
B.岳起清正耿直,转变风气。他任江苏巡抚时,用仆人很少,外出则轻车简从,严禁一切吃喝游玩娱乐活动,一改当地奢侈的风俗。
C.岳起上疏言事,弹劾贪官。关于水道运粮的弊端,他上疏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关于常州知府胡观澜勾结他人派捐修寺的事,他也上疏提出建议;他还弹劾了贪官庄刚、刘普、莫云等,使他们受到惩治。
D.岳起家庭清贪,被特殊照顾。他没有儿子,家里只有四间房屋和七十六亩田地,按照旧例,八旗人员去世没有继承人的,其财产归公,因岳起家里清贫,朝廷在他去世后把这些财产留给他的妻子以保障其生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 (5分)
(2)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寻命解署职,遂卒。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①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说明:①有版本为“孤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用落叶、北雁南飞、呼啸的北风这些具有典型性的景象渲染出天气的寒冷,照应题目“早寒”。
B.“北风江上寒”的“寒”字一语双关,不仅是写天气寒冷,也流露出作者在那样的环
境中的悲凉心情。
C.作者家住襄阳,与楚地相隔遥远,“遥隔”二字不仅表明自己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
而且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
D.“迷津欲有问”句运用了《论语》中孔子使子路问津(渡口)的典故,流露出作者在
隐居和出仕之间如何选择的矛盾心理。
E.结句“平海夕漫漫”以景托情,滔滔江水,与海相平,辽阔无边,烘托出作者宽阔的胸怀。
15、颈联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孟子·告子下》一文中,孟子指出,“ , ”,国家常
常会灭亡。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
几句是对自己当年一段战斗生活的回忆。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大战前夜,战士们无不枕戈待旦,激动不已,以迫切的心情等待着总攻时刻的到来。
②这几天胃受寒,老吐酸水,没有食欲,面对老爸精心做出的一桌子菜,我只是浅尝辄
止,看着别人有滋有味地吃,挺眼馋的。
③说实话,作为一个只有几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我真的希望老教师能经常对我当头棒喝,
而不希望听那廉价的赞语。
④中国空军飞机的绕岛飞行属于正常的训练,但蔡英文当局及一些台独分子却说三道
四,其危言危行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
⑤小伟在这次期终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本希望得到母亲的夸奖,但母亲却不赞一词,
这让小伟很是意外和失望。
⑥叙利亚的战乱已经持续了多年,如今仍然没有消停的迹象,因为叙利亚的问题由来已
久,盘根错节,沉疴难治。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此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在阅读方面倡导的是任务驱动下的多文本阅读,这是对近年来
群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成果的积极吸纳。
B.这样一位老先生写出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书,其中无论是教学实录也好,还是他的治学
经验也好,都值得年轻教师学习和借鉴。
C.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中,基础教育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留下了于漪老师深入探索和深刻思考的印记。
D.现在的重庆夜景,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更加璀璨夺目,已进入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以至犯下这样严重的错误。
B.一到北京,他就径自去他当年就读的大学拜访他的老师,没有参加下午的会议。
C.终究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走进熟悉的大街小巷,不免想起许多童年往事。
D.他是刚进厂的工人,做起活来未免慢一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议论文是用来说理的.通过议论文写作教学, ① ,发展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这是议论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作为一种文体, ② ,比如可娱乐,可审美,可表现个性与风雅, ③ 。而且,其他功能的实现也须依托于“说理”这个特性。
2l、下图是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媒体报道,去年秋期,浙江温州市苍南县民办学校树人中学给当年中考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发放800万奖学金。不少网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学校有钱任性,真是土豪。学生家长对学校做法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学校董事长和校长作出回应,学校这样做是为了招到更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这件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A项“间”读“jiàn”,B项“镬”读“huò”, D项“观”读“guàn”)
2. D (A项上—尚,B项鬼—诡,C项失—逝)
3.D
4,C(A项偷换主语或成分残缺,B项成分残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后应加“建设”,D项语序不当,“不仅有”和“也有”后的内容调换位置。)
5.D(《罗密欧与朱丽叶》错,应为《麦克白》。)
6.A(“因起义前有过偷盗行为,故被称为盗跖”错。)
7.C(短暂的时间)
8.D(因为)
9.B
10.B(“明确地劝她改嫁”错,是委婉地劝她改嫁)
11.(10分)(1)(5分)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或:与他们交往),(孩子们)所结交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重点词“游”“友”“过”各1分,句意2分。)
(2)(5分)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时间才写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或:有奇异的才能),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重点词“傅会”“乃”“奇”各1分,句意2分。)
12.(5分)CE(C项“一语双关” “写作者心情之冷” 错,E项“以乐景写哀情”错。)
13.(6分)词的下阕写出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2分)一是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作者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2分)二是间接表现:用拟人手法,以景写情,通过写山水多情,赏心悦目,表达作者愉悦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4.(7分)(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每句1分,与原作不符该句不得分)
15.(21分)(1)(5分)CE(C项强加因果,从文中看不出二者的因果关系;E项拔高文章主旨,从全文看,说不上是托物寄意,赞美人类的父爱)(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得5分。)
(2)(6分)①整整64天不能进食,不能安眠;②用厚实的身躯为未出世的孩子遮挡风雨,消耗自身热量维持孵卵温度;③小企鹅出生后,仔细地把它捂在自己的肚腹下,温暖它,保护它;④小企鹅遭遇不测,找到孩子时,依然小心翼翼地保护它;⑤离开小企鹅时,一步一回头,深情眷顾,难舍难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3)(4分)①这句话是对企鹅爸爸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努力,终于迎来小企鹅出生的欣喜之情而生发的议论;(2分)②这句话说明快乐不会凭空得到,要有辛勤的付出,学会给予他人,学会用爱心呵护他人。(2分)(意思对即可)
(4)(6分)①生动地渲染出南极气候的极端寒冷,突出生存环境的恶劣;②衬托出企鹅爸爸顽强、执着的形象,表现企鹅爸爸“父爱”的厚重;③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富于画面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
①阅读流行读物可以比较随意
②有些流行读物也不无价值
③中学生还是应该多读经典作品
(每空2分,大意基本吻合即可)
17.(5分)
②打骂不一定能激发孩子的进取心(或孩子的进取心不能靠打骂来激发)
③不是事业有成的人小时候都挨过父母的打骂
(写出一句得2分,写出两句得5分)
18.(60分)
参考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①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②人应学会自尊,自尊才能获得尊重
③说话是一种艺术
④语言成就人生
⑤人生而平等,要互相尊重
【参考译文】
周节妇,姓赵,名淑。她的父亲叫周孟德,精通文献经典,有两个女儿。节妇年长而且贤惠。父亲尤其喜爱她,教授她《论语》、《孝经》、《列女传》,她都能通晓其中的含义。十八岁时,父亲寻找适合作女婿的人,找到了同县的周本恭,把女儿嫁给了他。刚出嫁,婆婆就去世了,不久,公公和丈夫的哥哥嫂子也相继去世。哥哥的儿子宗显年纪还小,节妇协助丈夫办理丧事,办理丧事都符合礼法,养育宗显如同自己的儿子。出嫁十一年,生育三个男孩:叫做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刚出生时,天下大乱,丈夫被疾病缠绕,病得很厉害,担心自己的病不能好,面对着节妇说:“现在兵革四起,孩子们这样孤单柔弱,我死后你能保全他们吗?”节妇把手指咬出了血,哭着说:“老天在上,如果我不能保全这些孩子的话,老天就让我死!”丈夫死时,节妇才二十九岁,她号啕大哭,哭泣间,含着食物喂养孩子们,从没有迈出过家门槛。
第二年,国朝与张士诚建立的吴国对抗作战,两兵相交烧杀掳掠,家里没有剩下丝毫财产,节妇抱儿子和侄子宗显带领一个媵人外逃,到处逃走躲避。只拿着官府登记自家田地的簿册,在深山和幽邃的山谷间行走,忍饥挨饿跌跌爬爬,削树皮、采野菜来吃。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意思是让她改嫁)?”节妇很生气,不和这个人说话,剪下鬓发给他看,声色俱厉,使人不敢靠近。
战乱结束回到家里,富民几乎把她家的田地全侵占了,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节妇极力推辞不愿上报,于是免除她家的徭役。节妇感动落泪,每天纺麻织布,来接济困乏。购买《诗经》《书经》等儒家书籍,教诲孩子们,夜里在屋子里点燃松脂,坐在孩子们旁边而亲自教授他们。有孩子懈怠低头打瞌睡,就打板子呵斥,一点也不宽恕。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结交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否则,就生气叹息一整天。
节妇因为丈夫的哥哥死得早,只有儿子宗显在,就给他娶媳妇,比自己的儿子早,吃穿与自己的几个儿子一样,别人分辨不出来。孩子们谦虚友爱,都有士大夫的操行。宗祚入太学为太学生,凭借文章与德行扬名,人们都说这是节妇善于教导孩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