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suō),岗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
B.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xuàn)涡。
C.在保留的钢架船坞(wù)中抽屉式插入了游船码头和公共服务设施,使旧结构作为荫棚和历史纪念物而存在。
D.曼妙的纹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ɡǔ)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畏的疱(bā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岗峦”应为“冈峦”;B项,旋(xuàn)涡——xuán,也可写作“漩涡”;D项,疱(bāo)疹——pào。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题。
[甲]1917 年,我和哥哥经宁波返回家乡(浙江余姚) 。我们坐的轮船从上海起航。我们 为了占住舱位,下午五点钟左右就上了船。水果小贩们成群结队地提了香蕉、苹果和梨上船 叫卖。哥哥要买部分腐烂的水果,因为价格比较便宜。[乙]“不行,”我说,“买水果的钱固然省了,看医生的钱却多了。”
第二天天亮时,船在宁波靠岸了,码头上的喧嚷声振聋发聩。[丙] 七、八个脚夫一拥 上船拼命抢夺行李。一个不留神,你的东西就会不翼而飞
。我和哥哥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下 跳板,紧紧地盯着脚夫们,唯恐他们提了我们的行李溜之大吉。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航 B.固然 C.振聋发聩 D.不翼而飞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答案】
2. C
3. C
【解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起航:多表示轮船、飞机等开始航行。结合“坐的轮船从上海”分析可知,使用正确。B项,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结合“看医生的钱却多了”分析,使用正确。C项,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结合“码头上的喧嚷声”分析,不合语境。D项,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结合“一不留神”分析,使用正确。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C项,“七八个脚夫”表示脚夫的概数,删去“七、八个”中的顿号。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因此有不少 网友呼吁,将十月定位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B.莎士比亚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 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C.生物信息的序列化,是生命科学进入21世纪的划时代的里程碑,也是生命科学成熟的一个阶段。
D.2018
宁波旅游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本地市民和四方游客所热捧。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在“人败景致”后加“的现象”或删去“出现了”;C项,搭配不当,不是“一个阶段”,应为“阶段性标志”;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改为“为……所”或者去掉“所”。故选B。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
5.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答案】(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和逻辑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明确题干要求,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用名言;最后,要注意句式。结合“所以”“我们是勇者”“我们将取得胜利”分析,“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大前提,“我们是勇者”是小前提,“我们将取得胜利”是结论。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6.依照示例,从庄子、屈原、王羲之、司马迁、鲁迅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 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
示例:冰心,您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 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 功的彼岸。
【答案】司马迁,您的《史记》震撼了我,从此,什么困难也不能把我推入低谷,唯 有坚持的光芒能把我引向成功的彼岸;什么挫折也不能使我意志消沉,唯有不屈的斗志能带 我奔向幸福的殿堂。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
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例句的立意一般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有一定的神韵趣味,仿句的格调应该与其保持一致。注意联系句中意象,加以分析写作即可。注意题干要求“从庄子、屈原、王羲之、司马迁、鲁迅中任选一位”。本题要求作家与作品对应,仿写内容与作品相符合。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儒家士大夫的社会身份是由“士”与“大夫”构成的,他们需要承担“士”的文化创 造和“大夫”的政治管理两个不同的社会职能。
②儒家士大夫首先是“士”,即从事文化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学者群体。作为学者文人的 士,他们往往要从事价值建构和知识创造。“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者群体,并不依附于 某一种具体的政治集团,故而他们秉持的思想视角、政治倾向有一定的超脱性。作为一个相 对独立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政治观念、思想形态往往体现出超现实的甚至是理想主义的色彩。
③但是,儒家士人还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能够有机会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大夫”。他 们意识到,必须参与到“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创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 想。所以,儒家士大夫特别希望与封建君王展开政治合作,参与到封建君王主导下的政治体 系与经世治国活动中去。而士人一旦分享了封建君王的权力成为“大夫”后,就成为朝廷命 官,进而在国家政治上承担起相应的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
④儒家士大夫拥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就需要承担文化创造和政治治理 的不同职能。因不同的思想视角、社会立场而拥有不同的价值理念,最终又形成了儒学内部 的多元思想和不同学派。儒家士大夫既可能因为坚持“士”的书生气而追求理想主义和价值 理性,故而与君王产生矛盾、形成冲突;也可能因追求“大夫”的立功而坚持现实主义和实 用理性,并在追求政治功利的过程中与君王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由此可见,尽管儒家士大 夫是思想信仰大体一致的社会群体,但由于这一群体中的每一个体对“士”与“大夫”不同 社会身份的认同、不同思想视角的认识偏重,在思想观念、社会职能上的政治实践中往往会 有很大差别,从而形成了内部分歧很大的不同思想体系和派别。儒学内部的思想形态和各学
派之间的差异,根源于儒家士大夫拥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在两千多年的儒 学衍化中,出现了许多思想与学术的分野,产生了不同形态的儒学,如果追溯源头,均与 “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认识偏重有关。
⑤汉代以后,统治者的“独尊儒术”只是让一部分儒者步入庙堂,成为国家政治的组成 部分,其学术思想也成为了国家学术和官方意识形态,使儒学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政治功能。而另一部分儒家学者则留在民间,他们主要在民间继续从事儒学的研究和传播。对于这两种 儒学,学者们分别称为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显然,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的分野表现出儒家 士大夫对“大夫”与“士”的不同职责的强调。庙堂儒学的学者倾向于“大夫”的政治责 任,所以,他们关注儒学的政治功能,注重儒学体系中有关典章制度、国家治理、社会教化 等涉及经邦济世的社会功能。山林儒学的学者倾向于“士”的学术情怀,关注儒学的思想创 造和文化批判。
(选自 2017 年 4 月 18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7.下列关于儒家“士”“大夫”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士”往往从事价值建构和知识创造,“大夫”往往要参与到“治国平天下”的系统, 而要成为“大夫”,必须先做好“士”。
B.由于“士”所秉持的思想视角、政治倾向有一定的超脱性,所以他们不需要依附于某一 种具体的政治集团,具有独立性。
C.“士”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大夫”后,在承担相应的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独立性。
D.汉代以后,不同形态的儒学就表现为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两者分别对儒家士大夫的“士” 与“大夫”有不同职责的强调。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士人创造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的目的就是要与封建君王展开政治合作,参与封建君 王主导下的政治体系与经世治国活动。
B.儒家士人一旦分享了封建君王的权力成为“大夫”、朝廷命官后,就只追求在国家政治 上承担的相应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
C.儒家士大夫坚持“士”的身份,就会与君王产生矛盾、形成冲突;而坚持“大夫”的身 份,就会与君王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
D.儒家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思想信仰大体是一致的,但其内部也确实存在很大分 歧,形成了不同思想体系和不同派别。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7. C
8. D
9. ①文章逐层论述了儒家士大夫的身份不同,其价值取向就不同。②正因为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进而认识有偏重,最后形成内部分歧很大的不同思 想体系和派别。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儒家‘士’‘大夫’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士”“大夫”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A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而要成为‘大夫’,必须先做好‘士’”的说法武断,且没有依据。B项,结合文本内容“‘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者群体,并不依附于某一种具体的政治集团,故而他们秉持的思想视角、政治倾向有一定的超脱性”分析,选项内容因果颠倒。D项,“两者分别对儒家士大夫的‘士’与‘大夫’有不同职责的”错误。强调结合文本内容“对于这两种儒学,学者们分别称为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显然,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的分野表现出儒家士大夫对‘大夫’与‘士’的不同职责的”分析可知,强调对象错误,应是“大夫”与“士”。故选C。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结合文本内容“儒家士大夫特别希望与封建君王展开政治合作,参与到封建君王主导下的政治体 系与经世治国活动中去”分析,选项内容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项,结合文本内容“而士人一旦分享了封建君王的权力成为‘大夫’后,就成为朝廷命官,进而在国家政治上承担起相应的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分析可知,“就只追求在……”理解偏颇。C项,结合文本内容“儒家士大夫既可能因为……并在追求政治功利的过程中与君王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分析可知,两个“就会”不合文意,原文是“可能”。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儒家士大夫首先是‘士’,即从事文化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学者群体”“但是,儒家士人还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能够有机会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大夫’”“儒家士大夫的社会身份是由‘士’与‘大夫’构成的,他们需要承担‘士’的文化创造和‘大夫’的政治管理两个不同的社会职能”等内容分析可知,文章逐层论述了儒家士大夫的身份不同,其价值取向就不同。结合“儒家士大夫拥……最终又形成了儒学内部 的多元思想和不同学派”“汉代以后,统治者的‘独尊儒术’只是让一部分儒者步入庙堂,成为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其学术思想也成为了国家学术和官方意识形态,使儒学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政治功能”等分析可知,正因为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认识不同,形成内部分歧很大的不同思想体系和派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麦穰垛儿
雷晓婉
①麦香四溢的乡间五月一过,就场光地净了,麦子已经全部颗粒归仓,大地呈现出成片 的暗黄色,莽莽苍苍。
②在村子周围、溜光四平的打麦场上,陆续起了一堆堆圆圆鼓鼓的麦穰垛,一垛一垛, 散落着,比邻而居,像极了大草原上的亮黄色的蒙古包。
③这些蹲坐在村子周围的麦穰垛,静静默默,爬伏在那儿,像一个思想者,思考着乡村 的过去和未来,在五月的暖风中,幽幽地散发着麦秸秆的干香,这就是乡村的味道,让人闻 之欲醉。
④它们的色泽,因为失去水分,早就由青白变成了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银白、 暗红等色彩兼而有之,但更多的只是呈现出那种富贵的金黄色。一阵风吹来,麦穰垛上直立 的麦秸秆颤动不已,中空的麦秸秆,有时竟被风儿吹得发出细微口哨的声音,吱吱呜呜,汇 成了一曲欢快的乡村天籁。
⑤站在麦穰垛旁边,闻着干麦秸秆的焦甜清香,听着悦耳的吱呜声,时间仿佛静止了, 只有天上的白云在缓缓流动,偶尔可见垛边散落地上的麦穗头儿,见证着曾经有过的热烈的 麦收劳动与收获喜悦,充实的情愫在心底盈盈流动。那些悠闲的鸡儿或狗儿,在这圆圆鼓鼓 的麦穰垛间,士大夫似的,踱着方步,来回穿梭觅食,鸡鸣狗吠的声音,清晰可闻。
⑥这些守候乡村一生的麦穰垛,在掠过乡村的四季风中,会缓缓地风干、缩小、变实, 成了组成乡村固定风景的一部分。座座或大或小、或高或矮的麦穰垛,像城市里的标志性建 筑,成了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那金黄的色彩,圆鼓鼓的形状,无论怎么看,都是现实乡村 生活中的好油画,油画中的极美的乡村田园景光。
⑦这些贡献出粮食的麦秸秆,在以后的岁月里,还会再继续贡献出自己的身体。在农村, 麦穰草,被应用的范围极广。它们可以在农家的土灶里,自我焚烧而化成温暖的灶火,偎舔 着锅底,烧熟农家饭菜而四散飘香,营养农人的身体。或者,在农妇的手里,经过细巧编织, 金黄的麦穰草,就变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这些倾注农妇一汪柔婉情怀的工艺品,是那么 恰到好处地点缀、美化人们的生活。
⑧在寒冷的冬季,麦穰垛,昂首挺胸,抵挡着西北风的侵犯,阻挡住逼人的寒冷,而把 温暖与舒适,留给村庄里的农人。那些日间倍感闲松的老人,常背靠着麦穰垛,晒着太阳, 拉着闲呱;更有贪恋麦穰垛温暖的人,会在麦穰垛的下部,掏挖一个能容下一人大小的洞儿, 躺在里面,松软、避风、温馨,嗅着麦草的干香,而酣然入睡,一直到夜幕降临。我们这些 孩子们,有时,在做捉迷藏的游戏时,也会躲进事先掏挖好的洞中,让同伴遍寻不到。这个 时候,麦穰垛,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容纳了所有依靠它的村人。
⑨这些紧靠村子而垛起的麦穰垛,随着流年岁月的侵蚀,慢慢地,就由金黄变成了暗黑 色,而麦秸秆,则干枯发脆,清香尽失,但是,它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历经 的历程,待到来年的芒种时节,接替自己的,将又是座座圆圆鼓鼓、崭崭新新的麦穰垛儿。
10.第①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11.请概括作者笔下“麦秸秆”“麦穰垛”的作用。
12.请简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3.结合全文,请探究作者寄托在“麦穰垛”里的丰厚情感。
【答案】
10. 内容上:写出了五月过后,“麦香四溢”“颗粒归仓”,大地上一片空旷苍茫的景象,流露出收成后的踏实喜悦之情;结构上,为下文写“麦穰垛”做铺垫,奠定全文诗意的抒情笔调。
11. 麦秸秆:贡献出粮食,养活土地上的人们;作为柴火,服务农人;做成工艺品,美化人们的生活。
麦穰垛:构成一道乡村风景;
可以抵挡寒冷,温暖农人;可以成为孩子娱乐场所(或容纳依靠他的村人)。
12. 选取典型事物,从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描写麦穰垛边的景物:秸秆的甜香,风吹秸秆及鸡鸣狗吠之声,天上缓缓流动的白云,表达麦收后的充实、喜悦之情;运用比拟的修辞写出了鸡狗在麦垛间觅食的从容和悠闲,体现作者对洋溢闲适况味的乡村生活的沉迷(留恋或热爱)。
13. 麦穰垛是农人劳动的成果,体现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麦穰垛是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体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麦穰垛曾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承载着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麦穰垛历经岁月的侵蚀,色变香失,却能够坦然接受新的麦穰垛取代,体现作者对万物新旧更替、生命起落轮回的深刻感悟。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第①段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一段场景描写,写出了五月过后,“麦香四溢”“颗粒归仓”,大地上一片空旷苍茫的景象,流露出收成后的踏实喜悦之情;结构上,结合首段的作用,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
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
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物象的特点。本文主要就是描写“麦秸秆”和“麦穰垛”,文中有直接的描写和议论,也有间接的描写,概括的时候,可用文中原话,也可自己概括。比如“见证着经有过的热烈的麦收劳动与收获喜悦,充实的情愫在心底盈盈流动”,“这些守候乡村一生的麦穰垛”,“成了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这些贡献出粮食的麦秸秆”,“在寒冷的冬季,麦穰垛,昂首挺胸,抵挡着西北风的侵犯,阻挡住逼人的寒冷,而把温暖与舒适,留给村庄里的农人。”稍加整理即可。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比如本题可从修辞、描写角度、语言句式、情感等角度来回答。
13.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也是考查文章的主旨。从题干可知,要求探究作者寄托在“麦穰垛”里的丰厚情感,回答本题,可结合第二题“麦穰垛”的作用来回答。比如麦穰垛是农人劳动的成果,体现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麦穰垛是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体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麦穰垛曾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承载着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麦穰垛历经岁月的侵蚀,色变香失,却能够坦然接受新的麦穰垛取代,体现作者对万物新旧更替、生命起落轮回的深刻感悟。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披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 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
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③,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 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窥视。③刘伶断饮:《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 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探望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故仓卒不得白 白:告诉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骗取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更温以俟者数四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余怅然久之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D.乃不复立戒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 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C.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我安慰,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没有戒掉“嗜书”的习惯。
D.作者嗜书,也嗜酒肉,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并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答案】
14. A
15. D
16. D
17. 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 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18. (1)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塌,用来躺卧。
(2)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省”,根据上下文“婢女送来酒和茶”“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分析可知,“探望”错误。推测应是“知道”。故选A。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因为。B项,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他。C项,连词,况且;副词,暂且、姑且。D项,连词,于是。故选D。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作者嗜书,也嗜酒肉”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内子笑曰……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分析可知,作者只是嗜书,并没有嗜酒肉。故选D。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且啖且阅”是一边吃一边看书的意思,应该独立成句;“寒”“变味”是并列关系,应该断开;结合虚词“也”,连词“而”及句意内容分析断句。句意: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
1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竹床一”“木榻一”(定语后置);“坐以之”“卧以之”(状语后置);“以”,介词,用;“之”,代词,分别指床、榻。(2)“因”,连词,于是;“于”,介词,对于;“诚”,确实、实在;“异”,和……不同;“于”,介词,对于;“旋”,随即、不久;“且”,随即、将要;“畔”,通“叛”,背叛、违背。
【点睛】
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 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塌,用来躺卧。还 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 交错地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 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 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 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 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 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 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 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 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 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 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 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 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熟睡在地上。
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 等我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 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 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 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 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 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惊疑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 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诗文,不比沉溺于女色还好 吗?于是她笑着回答说:“像你说的,原来沉湎于诗文也是很好的。”于是我不再提戒掉嗜 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注)徐照,南宋诗人。字道晖,自号山民。永嘉人,布衣终身,家境清寒,贫病潦倒。
19.“渔父”是古代诗人经常描摹的对象,较早的《楚辞》中沧浪渔父便是个 形象,而徐照一诗却写出渔翁 的生活。
20.这首诗与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诗都运用了白描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白描手法。
【答案】
19. 闲适隐士 辛酸艰难
20. 主要运用白描手法。①通过绕溪卖鱼、小船横系、老妪唤鸡、收拾蓑衣、 买酒自醉、卧地而眠、小儿因饥饿要吃饭等一系列的场景,简明地叙述了渔民打鱼、卖鱼、 醉酒归家的经历。②整个叙述过程中,用语朴素简练,没有大肆渲染烘托,没有议论与抒情, 却冷静地勾勒了渔家的生活与遭际,反映了渔民贫苦的生活。③结尾句以“白鸥飞去芦花烟”,
淡淡地抹上一笔傍晚的景象,使得诗篇耐人寻味,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渔人卖鱼归来薄酒自 醉,其结果是全家又要忍饥挨饿。作者借此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同情。
【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题干意思,本题为两问,一个是分析人物形象,一个是概括生活特征。沧浪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徐照笔下的渔翁是一个道道地地、处境艰难的渔民形象。他辛苦地打了近一整天的鱼以后,时已傍晚,他把小渔拢了回来,横系在自家的柴门外,然后就沿溪叫卖去了。但他用少得可怜的卖鱼钱又买了酒,在回家路上胡乱地喝了个醉,到家就闷声不响地躺在地上睡着了。他的生活清苦辛酸,是当时许多贫苦渔民的缩影。
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题干要求,如本题“诗都运用了白描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白描手法”,手法已经明确是白描,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点明表达效果。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从“绕溪卖”“系柴门外”和“老妪唤鸡犬”“小儿啾啾问煮米”的叙述中可知,平实的叙述了渔民打鱼、卖鱼、买醉归家的经历,反映了渔民贫苦的生活。“白鸥飞去芦花烟”,多么让人泪酸的一幕啊,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结合“归来醉倒地上眠”分析,日日经风斗浪,却不能哺儿饱家,买得一醉,暂求片刻解脱。一幕日常生活之景,寓含了多少渔人的酸辛之泪。作者借此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同情。
【点睛】
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评卷人
得分
六、其他
21.(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1)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却还是要有所依赖。(2)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之”,助词,的;“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而”,连词,表并列;“御”,驾驭、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的意思;“以”,连词,相当于“而”;“游”,遨游;“彼”,他;“且”,将要;“恶”,何、什么,代词;“乎”,语气词;“待”,依靠、依赖。(2)“或”,代词,有的人;“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悟”,通“晤”,面对面;“悟言一室之内”(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之”,助词,的。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评卷人
得分
七、句子默写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4 小题)
(1)“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李密《陈情表》)
(2)世人皆浊,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楚辞·渔父》)
(3)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_,略考其行事,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答案】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综其终始 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至”“淈”“失”“做”“暮”“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评卷人
得分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 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一个人的时候,无所谓孤独,细思下来,那是上帝赐予的一个人的安静时光。享受这 份清静,体味这一个人的好天气,原来这寂寞也是能打动人的。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经 历多了,这条道理才体味得越发深刻。如今不再犹豫,也不再徘徊,拿出直面真相的勇气, 奋力经营人生这座孤岛,终于下定决心,过好这一生。”
江南女子专栏作家沈三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后,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著作《丧钟为谁而鸣》里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的确,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一种待人处事的准则更是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纵是人心难测,我们也无法将自己独立于尘世之外.
尽管如此,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依然令我咋舌.不久前在复旦大学发生的一起事故,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位学生,因与其室友发生了一点矛盾,便在饮水机内投毒,最终导致室友死亡.且不论这一事件引发的后果如何,但这确实反映了如今一些学生的人性的残缺.这一事件发生后,更是有网友戏言:看来我得发一条短信给我曾经的室友,感谢他们当年的不杀之恩.这是玩笑吗?是,这俨然是一个笑话,一个严肃到不行的黑色幽默.于我看来,一室不处,何以处天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总是要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形形色色的事,因此,我们要学会的,并非逞一时之快,被一时的冲动冲昏头脑,而是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在包容中成长,在包容中蜕变.
青春年少的我们,好比一群激情大于理智的水手,在我们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我们需要燃烧的激情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但请不要忘记,保留一份理智,否则便只会渐渐迷失自我.人与人的相处也一样,在矛盾来临时,按下冲动的火苗,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如此,孰是孰非便自有定论.正如前人所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人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这众多的个体中,偏偏只遇到那些特别的人,我想,这便是缘分了.因为有缘,所以格外珍惜.与我本身,感情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一直都很享受和朋友一起手牵手在操场边散步,看运动场上同学们挥汗如雨,或是一起嬉笑怒骂,肆意喜忧.每当此时,心中总是被一股浓浓的满足填满,我想,这就是感动.当然,我不否认在我们的相处中,也会有摩擦,也会意见不合,发生争执.可是,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包容,因为在乎,所以允许彼此的一些小情绪,这也是一种相知吧!
我一直坚信,无人分享、无人支持的个人奋斗无法长远,因为孤立的人生是难以自全的,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令人无法靠近.善待他人吧,从中,你也可以收获很多.既然无法“遗世而独立”,那便接纳他人吧!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一,材料是一则现代诗歌,这首诗节选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节选部分指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没有那个个体可以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万物都是有联系的。然后指出任何人死亡都是自己的损失,因为大家是一个整体,都是整个人类的一员,所以当丧钟敲响的时候,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因为大家是一个整体,丧钟就是为你敲响的。这是在说个体不但与整体相连,也和组成整体的个体紧密相连,大家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要注意互帮互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材料二,选自江南女子专栏作家沈三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的一段话,“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要经营好自己的精神空间,使之充实、美好。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从以下角度参考以下立意:①观个体看他体角度。物物相连:世上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事事相连:任何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地看问题,能全面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人人相连:个人在集体中通过与别人交往和竞争而成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贻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方为助己;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国国相连:整个世界处在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中,彼此利害与共,命运相连;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②观个体看整体的角度。个体影响整体:个体与整体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细小的个体,都可能影响败坏整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个体对整体的影响:良好的集体往往造就心智健康的人,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失去了力量和源泉,孤军奋战没有出路。每个人对整体都是重要的一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以乐观的心态生活。③从要有公民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要有危机意识和悲悯情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终害人害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无数的“我”汇成时代的洪流;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素材】
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和绝对整体却是无法分离的,由于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就得照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我们无法离群索居,所以最好能有个融洽和谐的生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是分不开的,如果我的行为与整体大众的利益对立,那其实是违反了自己的本质和天性。
单为自己而活,却不理会身体为一个整体,假如让手脱离身体,它无法独自存在,这只手依靠身体供给营养才能生存。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自我经营的过程。要想经营好人生就得进行认真地核算,就离不开人生的“加减乘除”。
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总会遇到各种烦恼,种种困难,往往会因为这些影响我们的心情,对我们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保持乐观的态度,能够坦然面对这些,坦然接受并且改变。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