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完成基础选择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强颜(qiǎng) 谂悉(shěn)煞风景(shā)独当一面(dāng)
B.龟裂(jūn)缂丝(kè)白芨浆(jiàng)袍笏登场(hù)
C.萌蘖(niè)扃牖(yǒu)青山坞(wù)前仆后继(pú)
D.逶迤(wēi)揣想(chuài)白泠泠(líng)煊赫一时(xuān)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B项,“浆”应读“jiāng”。C项,“仆”应读“pū”。D项,“揣”应读“chuǎ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澈的溪水从山涧流淌而下,凡是它流淌过的地方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当婆娑的绿影倒印在平静的水面上时,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绿的本质。
B.老底子,油闷笋是讲究的人家吃的,但现在都成了登上大雅之堂的地方特色菜,竟然连外国航天志愿者也爱上了这道佳肴。
C.融会贯通,厚积薄发是骆宾王恪守的创作原则,他说:“如果你的歌是从1000首民歌中提炼出来的,那它肯定是精华。”
D.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畏的泡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倒印”应为“倒映”。B项,“油闷笋”应为“油焖笋”。D项,“泡疹”应为“疱疹”。
3.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鲍勃·迪伦不仅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时光慢慢流逝》、《吉普赛人》等是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
B.原本让三星寄予厚望的旗舰手机NOTE7出现了电池爆炸事件,以致品牌声誉遭受了重创。
C.网约车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弊端也逐渐暴露,网约车司机良莠不齐,甚至有人存在违法犯罪记录。
D.在今年NBA总决赛对阵勇士的比赛中,骑士队一度大比分1:3落后,但他们统一了思想,群起而攻之,最终4:3逆转胜夺得总冠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传诵”:辗转传播诵读;辗转传播称道。“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群起而攻之”意思是一起指责攻击,不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建川博物馆处处体现着樊建川“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那里用海量文物记录和传扬着中国近百年来的史实。
B.电影《湄公河行动》并没有陷入“脸谱化”的窠臼,片中的缉毒警察是各有性格的普通人。在国家利益的面前,他们身上体现了牺牲奉献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C.书法家们聚到一起用书法来重温长征,是要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在新时代勇攀书法高峰的长征精神。
D.“两山”理论体现了发展阶段论。发展是硬道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科学把握、认识和解决不同发展阶段中的问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缺少与“体现”对应的宾语中心语,应在“……民俗”后加上“的初衷”。B项,句式杂糅,“牺牲奉献精神”既做“体现”的宾语又做了后面分句的主语,因此可以把“了”改成“的”。D项,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认识、把握和解决”。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期盼。在这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之上。
①伞下的眸光晕射牵动着相拥的心,泛着胭红的脸颊,相映着这水墨丹青的点缀。
②远看烟雨蒙蒙,近观流水潺潺,天光一色。
③撑着油纸伞,款款深情,装饰了这一雨季的梦。
④湖面莹光烁闪,碧波垂下万条柳丝,倒影着婀娜。
⑤乌云万里碧空净,一缕清风,一袭杏花雨,打湿了发际。
A.②③①⑤④
B.②④⑤③①
C.③①②④⑤
D.④②⑤③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意上的衔接,还要重点分析所给的六个句子,把握内容,考虑句间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语序。注意其中的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结构上注意主语是否一致。根据空前的“小桥流水之上”一句可以确定其后应紧跟②句“远看烟雨蒙蒙,近观流水潺潺,天光一色”,然后才是④句“湖面”、⑤句“碧空”等,③句的“这一雨季”正好对应⑤句的“一袭杏花雨”,应在⑤句之后,最后是①句“伞下”紧跟③句的“撑着油纸伞”,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B项。
6.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又是一年网购狂欢季。网购大军中,大学生是强大的一支。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所在京高校的学生,发现部分学生为了“任性”血拼,不仅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还在网上注册了各类消费信贷平台账号,有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几乎都用来还款。同时,这一新生事物也引发诸多质疑。争论的焦点一是大学生本就不具备还款能力,最终还是要找家长“化缘”。争论的第二个焦点则是大学生流动性较强,容易造成违约后催收困难。
A.大学生网购消费引争议。
B.大学生信贷消费引争议。
C.大学生消费信贷应谨慎。
D.大学生信贷还款引质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认真阅读文段,根据文中主要信息来进行判断。其中“这一新生事物也引发诸多质疑”一句给予了我们提示,然后在文中找出“这一新生事物”应指的是“大学生信贷消费”,最后即可判断答案为B项。
7.下面诗中空缺处填一个节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百工休,居者皆入室。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宋·欧阳修)
【注】“温律”指能生暖气的器物。
A.白露
B.立冬
C.寒露
D.霜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解答该题,应当明确“百工休”是指人民不再劳作,“初寒”是指刚刚感觉到寒冷。然后考虑所给的四个选项,白露时节还不太冷,人们也在劳作;立冬和寒露不能算是“初寒”,因此可以确定答案为D项。古人到了霜降时节,各种室外的劳作都停止,人们开始准备猫冬了,把门窗缝都用泥涂严,屋里生起火炉来替代暖和的天气。
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词》。她的词委婉清丽,感情真挚,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被称为“易安体”。
B.北宋词人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影响较大。
C.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赞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四大悲剧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正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D.《楚辞》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汉代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而成的一部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C项“四大悲剧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错误,《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属于正剧。
9.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却告了相思回避
B.区区不能废远
C.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侧重考查古今异义。A项,“回避”:古义为“停止、结束”;今义为“设法躲避、逃避”。 B项,区区:古义为“形容感情恳切”;今义为“少,不重要”。C项,“倜傥”:古义为“卓越不凡”;今义为“指洒脱,不拘束”。D项,“侥幸”古今义同。
10.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我写完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
B.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信中情义诚挚恳切,好像抱怨我没有学习你。
C.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使自己放逐呢?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想姑且迁就私情,却被告诉不允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B项,“好像抱怨我没有学习你”应译为“好像是抱怨我不遵从您的意见”。C项,“使自己放逐呢”应译为“使自己被放逐呢”,注意句式为被动句。D项,“却被告诉不允许”应译为“但是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应注意“告诉”这一古今异义词语。
1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散文家周晓枫的《斑纹》一文,文体特征不是非常明显,但始终以斑纹为中心,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手法相结合,富有艺术感染力。
B.《项脊轩志》中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往昔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怀念,抒发了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
C.《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一篇用深情浇铸的悼念性文章,汹涌澎湃的感情与冷峻凝重的思考交汇。“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运用对比手法,强烈抒发了作者深沉、激越的感情。
D.《长亭送别》作者善于化用前人名句,例如易“叶”为“花”,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的“碧云天,黄叶地”咏秋名句,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切合剧中离人的心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运用对比手法”错误,其中“沉默呵,沉默呵”应是反复的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或者说,江南山水能够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道教在其中发挥的塑造与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六朝时佛、道勃兴,道教在他们审定的那些洞天福地旁边修建了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在这些道观的衬托下,朴野的江南山水开始弥漫出强烈的人文气息,获得了高贵、卓越和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如元嘉末陆修静在庐山构筑精庐,居处修道,号太虚观。由于陆修静崇高的威望,太虚观的建设受到了当时达官贵人和皇家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太虚观屋宇宏丽,倚崖濒泉,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古松,这些都为提升庐山的审美品质、丰富其审美意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庐山如此,整个江南山水都因六朝时为它布上的浓郁的道教色彩而让人们产生更多美的想象和回味。
六朝时期,道教领袖们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通过吟诗作赋、弹琴绘画,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如郭璞的“游仙诗”就颇具道家特色。这些游仙诗往往着力于描绘类似于“青溪千余仞”“绿萝结高林”的江南山水美景和“静啸抚清弦”“仰思举云翼”的逍遥的神秘道士,它们共同组成的和谐意境既是道教的理想生活,也是供世人把玩江南山水精神意味的动人乐章。
六朝开放的社会心态促进了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使得众多儒士深入江南山水之中,与佛僧、道士们论道谈仙,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大量吟咏赞美江南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藉山水以体道,如孙绰《游天台山赋》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有的俨然把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现实。如对司马氏政权不满而又感到世事不可为的阮籍在其创作的多首《咏怀诗》中都表达了不屑于世俗欢乐,而愿到江南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可以看出,道教将道和仙置入江南山水中,构成了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进行文艺创作的十分重要的诱因。
总之,作为一种重自然、重养生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六朝时期成为推动对江南山水进行审美,确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重要力量,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以此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的玄奥、精妙命题便都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12.下列对“道教对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培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教在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塑造与培育方面功不可没,因为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
B.六朝时兴盛的道教在山水美景旁修建的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将朴野的江南山水赋予强烈的人文气息。
C.吟诗作赋、弹琴绘画是道教常见的审美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将人们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
D.道教的审美实践使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蕴含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从而不断地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陆修静在庐山修建的太虚观,到了北宋时,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它大大提升了庐山的审美品质,丰富了庐山的审美意蕴。
B.世人从郭璞的“游仙诗”中可以品味到美丽的江南山水与神秘逍遥的道士组合而成的和谐意境,这样他们在游玩江南山水时有了更多的精神意味。
C.六朝文人如阮籍,创作了多首《咏怀诗》,流露出到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他创作的主要原因是道教将道和仙置入了江南山水之中。
D.江南山水能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主要是因为在儒释道融合后众多儒士能够深入江南山水,谈佛论道并创作了大量吟咏赞美江南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
【答案】
12.D
13.C
【解析】
1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D项因果倒置,原文表述的是“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
1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他创作的主要原因是道教将道和仙置入了江南山水之中”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对司马氏政权不满而又感到世事不可为的阮籍”看,阮籍创作《咏怀诗》的主要原因是对司马氏政权的不满而又感到世事不可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豢夸二氏戒
(宋)戴表元
古有豢氏之国,其俗喜搏。有一人最善搏,力既盖一国矣,于其奋逆批控邀遏之术,特殚其巧焉。他善搏,虽趫健如堵墙跃其前,肘交而仆,由是人心服之,尽国中无与搏者。然谋折之挫之百方,乃相率奉之为燕游、醴食、声乐,以惫其体。其人亦以为吾搏已绝,浸淫欲兼他技,纵而及于戏弄博弈之事。众奉之者,外与之游,而实搏之不如也,心索而习之。久之搏成,度其人已不复可畏,一少年众恚曰:“吾属所为奉子者,以子能搏耳,吾今与子搏。”明日,搏于市,其人振腕翔踵而赴之,气喘然索矣。故今言技之不终者,以豢氏为戒。
夸氏之国有好德之士,亦犹是也。夸氏之国之士,叩之其策靡不知,投之其艺靡不习。自炎黄以前茫昧无名之初,沿而及于其身之所历,其间废置盛衰然否之迹,靡不通其故;自儒者之所当务,以至九流百家六合之外,奇诡恍惚之说,靡不能举其概,亦可谓辨博不常之士矣。去之而一邑,一邑敬之;去之而一州,一州异之;去之而天下,天下之士愧之,曰:“吾见此人,殆虚为士也。”则相与北游而事之,愿为弟子。出则安车,居则函丈,群弟子往来听其说,而先生坐授之。其说曰:“凡吾于学,弗能物物而精之也。吾有要,学吾之要而诸所欲能者可举。”群弟子得其说与书,大喜。不期年,学皆成,先生处之洋洋然。其道有授而无受也,其能有出而无入也。心窃自幸:“吾既为天下师,何能劳苦复事学?今然后惟游乐是图,以毕其齿尔。”如是又几年,群弟子时造先生之居而究焉,先生应之不逾其初,稍稍厌而去之。益老益昏,师道益衰,学者益离,无所得食而归其国。其国之人不为礼。今人言为师者,又相戒毋若夸氏子然也。
戴氏曰:二氏子之取侮,其终身者不可追矣,抑或与从游者何太薄也?吾观自古志怪之书不一,其州国名号非人迹所经,诞谩无所考。信其事复非人世当有,故君子多略而不稽。兹二事有涉于教,吾故表而录之,以使偷近娱而安成名者警焉。
选自《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哲理卷》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奋逆批控邀遏之术逆:迎击
B.以惫其体惫:使……疲惫
C.一少年众恚曰恚:激怒
D.故君子多略而不稽稽:停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趫健如堵墙跃其前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B.以子能搏耳但以刘日薄西山
C.而实搏之不如也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D.其终身者不可追矣其皆出于此乎
16.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写夸氏的目的在于告诫世间成名成家的人,仍要不断学习,不可苟且于眼前的娱乐而安于已成就的名声,否则为师的资本会越来越少,最后礼待他的人也可能会没有。
B.本文首段用词精当,用“奋逆批控邀遏”来概括搏斗之术,并且用“特殚其巧”来说明豢氏搏斗技术的高超;第二段欲抑先扬,铺叙夸氏之才,而凸显后文才尽之悲。
C.作者认为豢氏国和夸氏国的那两个人自取其辱,因为他们的事迹真实,而且有关于教育,所以把它记录下来作为后人的借鉴。
D.作者对举豢氏和夸氏的例子,颇有生活气息;除了这两人之外,作者还写到了与他们交往的那些人,作者认为那些人是刻薄的。
【答案】
14.D
15.B
16.C
【解析】
1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稽”应为“考察”的意思。
1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二个“以”都是连词,“因为”的意思。A项第一个“虽”是连词,“即使”的意思;第二个“虽”是连词,“虽然”的意思。C项第一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D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的意思;第二个“其”是副词,“大概”的意思。
1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因为他们的事迹真实”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其州国名号非人迹所经,诞谩无所考。信其事复非人世当有,故君子多略而不稽”等内容可知,豢氏和夸氏的事迹不一定是真实的,只因为“有关于教育”,所以作者才记录了他们的事迹。
17.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搏于市,其人振腕翔踵而赴之,气喘然索矣。
(2)吾既为天下师,何能劳苦复事学?今然后惟游乐是图,以毕其齿尔。
【答案】(1)第二天,在集市上搏斗,那个人挥动手腕移步应战,却气喘吁吁没有力量了。
(2)我已经成为天下人的师长,怎能再辛辛苦苦地搞学问?从今以后,只图游玩快乐,来度过自己的余生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状语后置“搏于市”、“明日”、“索”、句子大意;第二句得分点:反问句、宾语前置句、“其”、“齿”、句子大意。
18.用“/”给下面文言段落断句。(限断6处)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孟子·离娄上》)
【答案】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词语,如“曰”“也”“吾”等即可作出判断。
1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1)这首 (体裁)是一首 (题材)诗。
(2)对项王的“功罪千秋”,诗人分别作如何评价?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1)七律(七言律诗) 咏史(怀古)
(2)诗人认为项王的功在于鸿门赦汉与巨鹿亡秦,前者表现他磊落胸怀与博大器度,后者体现他的刚烈勇猛与显赫战功。项羽的过在于不善用人,疏离谋士范增,没有任用韩信,最后导致英雄末路的历史悲剧。表达了诗人对项羽深沉的哀悼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题材辨析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明确,体裁应当从七律、五律或绝句、古体诗等角度分析,题材应从讽喻诗、咏史诗、田园山水诗、哲理诗、边塞诗、送别诗、羁旅诗、咏怀诗、闺怨诗等角度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本诗属于七言律诗,同时是一首咏史诗。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第一问,应当结合诗歌中的“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几句分析,“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是写项羽的功,写到的是他光明磊落,在鸿门宴上放了刘邦;以及他破釜沉舟,曾经创下的赫赫战功。“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是写项羽的过,不能重用范增;不能识人,致使韩信投降刘邦。解答第二问,应当结合“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的大致意思分析,该句“哀怨”“招魂”等表达的是对项羽的痛惜及哀悼之情。根据上述分析,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个孩子的网络成瘾
一位五岁男孩的母亲来我的咨询室,请教他儿子的“网瘾”问题。他儿子现在抱起iPad就不撒手,玩游戏、看动画片,还会无师自通地找到新的片源,玩到连饭也不想吃。如果不给他iPad,他就哇哇大哭,全家人一筹莫展。母亲想起了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网瘾。
“据说网络和尼古丁、鸦片一样,可以让人的大脑神经分泌一种导致成瘾的物质,”母亲愁眉苦脸地说,“小孩子可能更容易受它的影响。”和很多家长一样,她在网上看到一些“科普”文章,会对号入座,也没法求证究竟是什么物质,产生的机理如何,只能照单全收。
“你怎么看出孩子受影响的?”我问她。
“他玩起iPad来,就跟着了魔一样,一整天都不放下!”
“一整天?从睁眼开始?”母亲迟疑了一下:“早上他要去幼儿园。主要是从幼儿园回来以后,吵吵着要,一坐一整晚,眼睛都不带眨一下!我们怕他伤到眼睛,让他休息一下也不听。有时候只能硬给他夺下来,他就哭,满地打滚,真的就像成瘾了一样。”
所以母亲其实知道那并不是真的成瘾。“不是玩一整天,白天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是不玩的。”我确认了一遍。
“不睡觉!还有晚上不睡觉!”母亲想起来了。
我就不去确认是“不睡觉”还是“睡得比较晚”了,我问她:“他要iPad的时候是怎么一个状况?当时家里有哪些人,都是怎么反应的?”“奶奶把他接回家,”母亲说,“我和他爸爸回去一般比较晚,回去的时候奶奶已经把iPad给他了,跟奶奶说过好多次,但奶奶也没办法。小孩子缠起来很麻烦的。奶奶说,要说你们自己跟他说,别让我当坏人。”
“当坏人?”“就是嫌我们平时也不管孩子吧。”
“所以你和爸爸管吗?你们回家看到他玩iPad,会说什么,做什么?”
母亲说:“管啊,每次都让他别玩了,问题是他不听。”
“不玩iPad的话,有什么别的可以玩吗?”
母亲摆了摆手:“他的玩具堆得像小山一样,小汽车、机器人、磁力片、乐高积木……这些玩具买回来玩几天就没兴趣了。出去骑滑板车自行车也可以啊,自行车也就骑了几次,我们这孩子就是三分钟热度……”
我想,让她再这么说下去,说不定“三分钟热度”又会成为这个孩子的新诊断。
我对她说:“三分钟热度可能是因为给孩子的选择太多了。我们来看一看,假设他的网瘾好了,不玩iPad的,这个时间你希望他做一点别的。只能选一个玩具,他最有可能玩哪个呢?”
“自行车吧,”母亲想了想,“他应该去外面多运动一下。”
“那很好,谁可以陪他去?”我问。没想到这个问题让母亲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我晚上回家还有工作,应该是奶奶带吧……”她皱起了眉头,“哎,也不知道怎么说,等我想一想。”说是要想一想,她脸上的表情却是“我觉得没戏”。我问她:“有什么特别的困难吗?”她迟疑着摇了摇头,说也还好,就是跟奶奶的沟通不太顺,人家也很辛苦,晚上做饭洗碗,再请她带孩子出门运动,有点说不过去。
“其实最好是我自己带,但我又要加班。奶奶有时候会说我工作太忙,怎么不换个轻松点的。我也不听她的。现在也有点不好意思让她帮忙。”
“孩子爸爸呢?”“他就更不可能的,他工作强度大,回家就是玩手机,什么活都干不了。”母亲慢慢摇摇头,“可能还是拼乐高积木现实一点,不过每次他拼一小会儿就让你看着他,还要陪他一起,害得工作都做不了,也很烦人……或者让姥姥陪他?哎,想这些也没用,反正说了也不会听。”
“你的意思是,反正他有网络成瘾。”“是吧,”母亲忧心忡忡地说,“所以你有什么建议的办法吗?”
(文章来源于《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29期)
20.文章中两次用到“迟疑”,有何用意?
2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网瘾”问题认识的变化过程。
22.你认为作者刻画的“母亲”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2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中作者蕴含的情感。
【答案】
20.两处“迟疑”都写出了母亲的神态。反映出文中的母亲对孩子上网成瘾问题的认识模糊与解决问题时的无奈心情。
21.(1)道听途说,主观臆断孩子有网瘾。(2)在“我”的细致分析下,对孩子网瘾问题有所怀疑。(3)在解决问题未果之后再次肯定孩子有网络成瘾。
22.(1)缺乏主见。在判断孩子是否有“网瘾”的认识上,易受外界信息左右。(2)善良软弱。发觉孩子缺人陪伴时,她无法要求其丈夫或婆婆。(3)推卸责任。明明意识到应该由家人去陪伴,却依然认为是孩子自身的“网瘾”问题。
23.(1)批评了以文中母亲、父亲为代表的成年人或忙于自己的工作、或沉迷于网络,而耽于陪伴孩子成长的现象。(2)对因现代人的工作繁忙而确实无法陪伴孩子的情况给予了同情。(3)对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教育抱有深深的忧虑。
【解析】
20.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明确,“迟疑”一词在文中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这对表现人物形象是有一定作用。然后根据整篇文章进行判断,该词是对母亲的描写,表现的是母亲的无奈心情。根据以上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
2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是分析母亲对孩子“网瘾”问题认识的变化过程,然后确定答题思路为先是怎样的、然后怎样、最后怎样。根据“母亲想起了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网瘾”“据说”等信息可知母亲这是主观臆断;根据“所以母亲其实知道那并不是真的成瘾”等信息可知,母亲这时对网瘾说法有些怀疑;根据“你的意思是,反正他有网络成瘾。”“是吧,”等对话可知,母亲再次肯定孩子有网瘾。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2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从原文提取相关信息,主要通过母亲的语言进行总结概括,如应抓住其中的“她在网上看到一些‘科普’文章,会对号入座,也没法求证究竟是什么物质,产生的机理如何,只能照单全收”“我们这孩子就是三分钟热度”“就是跟奶奶的沟通不太顺,人家也很辛苦,晚上做饭洗碗,再请她带孩子出门运动,有点说不过去”“他就更不可能的,他工作强度大,回家就是玩手机,什么活都干不了” “不过每次他拼一小会儿就让你看着他,还要陪他一起,害得工作都做不了,也很烦人……或者让姥姥陪他?哎,想这些也没用,反正说了也不会听”等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2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应该根据文中作者的语言等内容考虑。如作者写到“其实最好是我自己带,但我又要加班。奶奶有时候会说我工作太忙,怎么不换个轻松点的。我也不听她的。现在也有点不好意思让她帮忙”“他就更不可能的,他工作强度大,回家就是玩手机,什么活都干不了”等内容,这是对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批评,同时也对现代人这种状况给予了同情。作者写母亲忧心忡忡的请他想办法,实际是表达了对这种现实状况的忧虑之情。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此去经年, 。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这两句尽显作者从小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生活情状,读来感人肺腑。(李密《陈情表》)
(3)作者借助“青山隔送行, ,”这样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莺莺目送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时怅然若失的心绪。(王实甫《长亭送别》)
(4)独上高楼, 。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5)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司马迁《报任安书》)
【答案】(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3)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4)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5)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注意题干所提供的语境,进而对诗句内容准确的理解。书写尽量工整,不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这里应注意“辰”“僮”“霭”“笺”“舒”等字要写准确。
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在央视一档原创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中,歌手尚雯婕和非文化物质遗产“渔鼓道情”传承人苗清臣一同合作,在唱《夜之缪斯》时融入了一段三国演义名段、花腔渔鼓《要荆州》。尚雯婕一开腔,唱的是法语!对于这样的创新,主持人称赞:“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同时跨越了音乐的国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评委李谷一却质疑:“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不太喜欢你们用外国语言来唱。”随后,这件事在网上也引发了大家对传承经典问题的探讨争议。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首先应当把握材料,材料涉及的内容是如何对待传统经典以及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对待传统文化,发展是需要一定的创新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创新又不能失去传统根基。因此写作时可以对创新举措进行肯定,也可以对创新加以反对,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总而言之应当是以此事件为生发点,围绕如何传承文化经典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文要求写成议论性质的文章,写作时观点要明确,论据应充分,明确论述类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