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6-09 发布

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现代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的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 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社会成员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和信息爆炸之下,会失掉应有的韧性,感到焦虑抑郁,心灵无处安放。而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又将这种心态失衡进一步放大。对此,道家思想又特别重视对于身家性命的养护,认为过分放纵物质欲望是疾病之源,主张返璞归真,在沉静自然中积蓄力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声中求得内心的安宁至为重要。这种淡泊自然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代都有其意义,而尤为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所需要。道家还指出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认为静可以转化为动,柔可以转化为刚,弱可以转化为强。认识了灾变生死的必然性和正反转换之可能,我们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就能有所寄托,进退自如。‎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向的儒家思想完美地铸就了中华民族“韧”性特质,这种“韧”的精神,具有着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的能力。‎ B.现代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使得人们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 忽视了人与内心的平衡。‎ C.这次疫情的暴发,提醒我们在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重拾我们沉静内敛的精神,力求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D.道家思想认为,这次疫情使一些人心态进一步失衡,完全是人们过分放纵物质欲望导致的,要重视对身家性命的养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名句“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来说明现代社会变化之大,发展之速。‎ B.文章能够辩证地阐释问题,既指出了儒家和道家各自的优势,也指出了它们的不足。‎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念与道家对待自然的态度的不同。‎ D.文章引用一些历史名言,丰富了文章内涵,同时也作为理论论据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疫情对于人类而言属于逆境与灾祸,它的出现有必然性,但也会带来新的转机,使人类具有了免疫力而进退自如。‎ B.由于具有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特性,道家并不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因而也就缺乏推动社会前进的潜能。‎ C.在道家看来,只有人类不再为自己的利益去利用自然的工具价值,‎ 才能使万物自行达到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 D.儒家提倡的修齐治平的“入世”思想,可以配合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但也可能会使得人们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 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3分)‎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既要创造又要创新。创造和创新的基础不同,一个是建立在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一个是以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为基础。‎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全面负责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 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 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诉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8.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9. 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19分) ‎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 )(3分)‎ A. 臣以险衅(征兆) 夙遭闵凶(不幸)‎ 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悯) 舅夺母志(改变)‎ B. 门衰祚薄(福) 长号不自禁(哭泣)‎ 夙婴疾病(婴孩) 责臣逋慢(逃避,怠慢)‎ C. 日薄西山(迫近) 谂知(熟知,深知) ‎ 日过午已昏(昏暗) 实所共鉴(明察)‎ D. 刘病日笃(沉重)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请,央求)‎ 更相为命(轮流,更替) 晚有儿息 (儿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 A. 垣墙周庭(周围) 余稍为修葺(修补)‎ B. 其制稍异于前(规制,格局) 以手阖门(关闭)‎ C. 吾家读书久不效(奏效) 已为墙(已经)‎ D. 今已亭亭如盖矣(伞) 余扃牖而居(门)‎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先,对去世的人的尊称。先大母,指过世的祖母;先妣,指过世的母亲。本文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的音容笑貌,表达了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B. 束发,古代成童之礼,男子十岁时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表示成童。作者自束发起在项脊轩中读书、生活,度过了既有“悲”又有“喜”的时光。‎ C. 象笏,古代臣僚上朝所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文中祖母持象牙象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D.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的五年后,妻子嫁过来,作者描绘了妻子在轩中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 ‎13. 结合文章第一段分别用几个词语简要概括修葺前与修葺后项脊轩的特点。(4分) ‎ 修葺前:‎ 修葺后:‎ ‎1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3分)‎ ‎(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1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B. 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选取了具有夔州特征的典型意象,由高到低地观察景物,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C. 李煜在《虞美人》中对人生发出彻底的追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又自问自答“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如春水般无穷无尽。‎ D. 晏殊的《蝶恋花》中“槛菊愁烟兰泣露”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而“燕子双飞”“明月穿户”则用燕双飞、月光有意正面烘托出女子的有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在结构上开门见山,照应诗题,并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的悠然神思自然融合到了一起。 ‎ B诗中运用谢将军与袁宏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袁宏得遇知音的羡慕之情。 ‎ C全诗在“实—虚—实”的交替变化中将眼前景、古往事、胸中意自然地融合起来。 ‎ D本诗诗意明朗,语言清新、自然,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自有韵味。 ‎ ‎17.诗的首联和尾联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各有何作用?(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琵琶行》(并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句,表明诗人与琵琶女思想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②《伶官传序》中,阐述不注重小节、贪图享乐的后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词人描写钱塘街市与人家繁华富丽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 移动互联时代,“AI相面”“人工智能看手相”‎ 等算命把戏不断变换形式,在网络空间潜滋暗长。与传统形式的迷信相比,披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外衣的网络迷信,因其打着科学技术的旗号,往往更具有欺骗性、迷惑性,潜在危害不容小视。更有甚者, 网络算命、占卜等同于科学预测,( )。事实上,“AI算命”披着算命的皮,实则是在“算钱”。此外,用户在算命时也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 对待不断 的网络迷信,既应强化“硬”的一手,加强治理,坚决 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也应注重“软”的方面,加强引导,从根源上铲除封建迷信的土壤。相关部门还应强化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对用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约束,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破除网络迷信,防止“算命”这类迷信活动 ,还得找准病灶、标本兼治。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让“算命”把戏无所遁形、没有市场。‎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宣称 改头换面 惩罚 重蹈覆辙 B.宣传 改弦更张 惩治 重蹈覆辙 C.宣称 改头换面 惩治 卷土重来 D.宣传 改弦更张 惩罚 卷土重来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并美化为弘扬传统文化 B.美化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成了弘扬传统文化 C.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被美化成弘扬传统文化 D.将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美化为弘扬传统文化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 B.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 C.在大力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我们还应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 D.在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 ‎22.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① 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 ‎② 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③ 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 ‎④ 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⑤ 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 传统的普及最广的识别手段是密码,但在高科技时代,密码的安全性在变弱,使用起来也挺麻烦。于是,以指纹识别、“刷脸”、声纹识别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 ① ,刚一出现便很快进入了多个领域。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出现再多识别技术, ② 。因为任何识别技术不仅是为采购方服务的,还将与广大用户有关。从指级、人脸识别技术之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至少在保障用户选择权和安全权益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声纹识别技术应用市场有多大,既取决于应用方是否尊重和保护用户相关权益, ③ ,2019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中包括声纹识别系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包括声纹在内的识别技术应用。‎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抗疫期间,多地为了关爱全一线医务人员,激励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了若干措施。其中有一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2020年中考的可以加分。‎ 对此,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医务工作者在前线拼命,给他们子女相应倾斜是应该的。‎ 有人认为,考试是为了公平选拔人才,表彰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不该干预教育公平。‎ 有人认为,除了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交警、社区、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者都是一线抗疫人员,他们的子女也应该加分。‎ 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支持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参加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1. C(A儒道铸造了韧性特质。B项原文是“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D偷换概念。“这次疫情使--些人心态进一步失衡”并不是道家认为,“完全”也过于绝对。)‎ ‎2. B(文章没有指出道家的不足。)‎ ‎3. D(A牵强附会,于文无据。原文的意思是认识了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面对突发疫情时就能有所寄托,进退自如。B强加因果,“道家并不适应现代化进程”不合逻辑。C曲解文意。道家反对的是人类只看到自然的工具的价值,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自然。)‎ ‎4.D(A.符合“固本”原则;B. 符合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C.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D. 于文无据;)‎ ‎5.C(原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 ‎6.(6分,每条2分)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③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7. B 解析 “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 ‎8. 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9.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 ‎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10.B 正确为“缠绕”。‎ ‎11. 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A项,周,围绕;围绕院子四周砌上围墙。‎ C项,已,已而、不久;不久又砌成了墙。‎ D项,牖,窗户;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 故选B。‎ ‎ 12. 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男子十岁”错误,束发是在男子十五岁。故选B。‎ ‎13. 修葺前:狭小、破败、昏暗 ‎ 修葺后:明亮、优雅、静谧 ‎14. (1)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 ‎(2)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 ‎15. D 【解析】 D项,“反衬”“正面烘托”错,“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正衬的手法,“燕子双飞”反衬女主人的孤独,“明月穿户”从反面烘托出女子的有情。故选D。‎ ‎16. C 【解析】C选项中,说“实——虚——实”是全诗的虚实变化有误,遗漏了最后一句对虚景的描写,因此全诗的虚实交替应为“实——虚——实——虚”。‎ ‎17. ①首联描写了牛渚夜晚,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景象,营造了渺远空阔的意境,引发下文诗人对古人的怀想幽思。(3分)②尾联想象明朝片帆高挂,枫叶纷纷飘落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3分)‎ ‎【评分标准】(1)首联景象描述(碧海青天,万里无云),1分;用意(营造了渺远空阔的意境,引发下文诗人对古人的怀想幽思)2分。(2)尾联景象描述(明朝片帆高挂,枫叶纷纷飘落),2分;用意(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1分。‎ ‎18.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19.C (宣称: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声称的意思;宣传: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第一空应用宣称。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此处强调网络迷信换汤不换药,应用改头换面。 惩治:惩办; 惩罚:处罚。此处用惩治更合适。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这里应用卷土重来。)‎ ‎20.D 21.A(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应该先打击违规,然后弘扬理念,倡导精神。二是“发扬……理念”搭配不当。)‎ ‎22(5分)‎ ‎①“府上”(修改为)“寒舍”或“家中”; ‎ ‎②“令尊”(修改为)“家父”; ‎ ‎③“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 ‎ ‎④“务必”(修改为)删掉; ‎ ‎⑤“恭候”(修改为)“等候”。‎ ‎23. 示例)第一处:在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拥有诸多优点 第二处:也得尊重和保障用户的相关权益 第三处:也取决于法律是否规范识别技术应用 ‎24. 岁月悠悠,抚今追昔,中华民族从风雨如磐到自由解放,从贫穷落后到国富民强,无数仁人志士历经千辛万苦,上下求索。他们笃信弥坚,鞠躬尽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时代,才有祖国的繁荣昌盛。今时今日,抗击疫情,我们又产生了很多平凡的英雄,尤其是全国各地奔走在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一起战胜疫情。‎ 关于是否给医务工作者的子女加中考分数,网友的代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医务工作者在前线拼命,给他们子女相应倾斜是应该的。这是赞同通过给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来向英雄致敬。如果支持这个观点,我们的理由可以有:第一,医务工作者在前线拼命,地方政府应该予以奖励。第二,医务工作者也为人父母,特殊时期要舍小家为大家,很可能无暇照顾自己子女的学习。加分对医务工作者是一种安慰剂、定心丸。 第三,通过这种方式,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政策倾斜,也是向全社会发出向英雄致敬的号召。第四,正如孔子对子路拯救溺水者的态度一样,加分不仅在于个人得失,还在于这件事所导向的社会影响。 有人认为,考试是为了公平选拔人才,表彰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不该干预教育公平。这是反对给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如果支持这个观点可以,谈的理由有——‎ 第一,表彰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不应该干预教育公平。上一代人做出的贡献更应直接表彰本人,而不是对下一代人的入学降低门槛。第二,医务工作者的子女今年刚中考的毕竟不多,这个政策不能惠及所有医务工作者。一定程度上也有失公平。第三,对医务工作者的子女来说,这个加分是父辈换来的,并不是自己得到的,不利于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心态。第四,完全可以通过精神上的表彰来让医务工作者的子女受到教育,也让全社会有致敬英雄的氛围。第五,对于医务工作者的孩子,也有很多志愿者教师补课,帮助他们,免除前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这是更好的崇敬英雄的方式。有人认为,除了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交警、社区、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者都是一线抗疫人员,他们的子女也应该加分。这个观点提醒我们,我们需要致敬的英雄不只是医务工作者,还应该包括所有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的为抗疫付出的人。‎ 这里一定要注意,征文比赛的主题,也就是文章的大背景毕竟是致敬英雄。所以,不管支持哪个观点,都要结合“致敬英雄”去谈。‎ 总得来说,这道作文题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针对社会时事,又有明确的任务。既要讨论的是是否赞同给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又要投稿到“致敬英雄”主题征文比赛。所以文章既要结合致敬英雄的主题,又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结合对题目的分析,我们认为写文章必须要阐释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你是否赞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子女加分?(是什么)‎ 第二,阐释清楚原因。(为什么)‎ 第三,你认为怎样才是最合适的致敬英雄的方式?(怎么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