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16 KB
  • 2021-06-09 发布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5月10日 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 - 16 -‎ 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人民日报》(2019年08月23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 C.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 16 -‎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司马祠 ‎ ‎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 - 16 -‎ ‎,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5.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 ‎ ‎6.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 16 -‎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019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附图:‎ ‎ ‎ 材料二:‎ ‎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9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 16 -‎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8.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  )‎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 16 -‎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地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褚遂良 ‎ ‎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十八年,拜黄门侍郎,参综朝政。……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 ‎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 永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及遂良以筹其事。……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 ‎(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 ‎ ‎ - 16 -‎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 B.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 C.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 D.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 ‎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瘦长,起源于周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 B.“侍书”,古代官职名。是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 ‎ C.“便宜”,既指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指因利乘便,见机行事。文中是第一个意思。‎ ‎ D.“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唐朝初年,唐太宗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褚遂良精通书法。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 ‎ B.褚遂良忠于职守。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载。‎ C.褚遂良深得太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两个人在,国事就不用担心了。‎ - 16 -‎ ‎ D.褚遂良敢于劝谏。当唐高宗召集重臣商量要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时,遂良据理力争,不同意废弃皇后王氏,但高宗没有听取他的劝谏,仍立武昭仪为皇后。此后遂良仕途不顺,官职被一贬再贬。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5分)‎ ‎ (2)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4. 下列对过首诗的赏析,不恰当地两项是(5分) ( )‎ A. 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问和地点。‎ B. 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 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恩”表达成卒的思乡之情。‎ D. 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成卒杀敌报国的勇猛。‎ E. 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时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15.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的《月出》篇,及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16 -‎ (2) ‎《蜀道难》中,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 ”。(1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 ‎ ‎②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③年轻画家毅然赴藏,深入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④教育部明确提出,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以及犯而不校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⑤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年会。‎ ‎⑥庸俗的事务主义者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A. ‎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 ‎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 16 -‎ 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我因12月8日要参加市作文竞赛,不能拨冗参加当天的校学生会第四次会议,特此请假,恳请批准。‎ B、诸位远道而来,令寒舍蓬荜生辉,只是寒舍条件有限,足下只能略备薄酒,聊表寸心,还请诸位海涵。‎ C、李教授,本周我欲惠临府上,献上拙作《艺海拾贝》,请您斧正,不知您何日有空,还烦请告知。‎ D、刘兄,来信收悉,能受邀参加令堂八十大寿寿宴,我深感荣幸,届时,我一定携内人赴宴祝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古代中国人穿着很有讲究。古人穿衣,上身叫衣, ① 。服装不仅仅用来区分男女, ② 。宋朝《石林燕语》记载: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可以在斗笠前加皂纱,把斗笠围上一半叫“裁帽”,其他人只能带斗笠不能围纱,叫“席帽”。不过,规矩都是人制定的, ③ 。就拿蟒袍来说吧,这种接近皇家专享的服装,最早也是一般人不能穿的,可后来太监们居然穿起蟒袍。到了弘治年间,皇帝开始赏赐内阁大臣们穿大红花蟒袍,这衣服的穿着面就逐渐展开了。‎ ‎21.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依据律诗知识将下列标有序号的4句话分别填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5分)‎ 每逢佳节更情衷,____。____,____。____ ,政出和谐方大同。‎ ‎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 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 ‎ ③ 寒霜不减一旗红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四、写作(60分)‎ - 16 -‎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图书馆组织了一次以“家风建设”为背景的“家庭文娱活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占据现代家庭文娱活动前几位的关键词,家长栏是:聚餐、健身、打麻将、追剧;孩子栏是:兴趣班、手游、网络小说。而在调查中“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这一栏,占据前几位的是:郊游、运动、读书、看展览、听音乐会。 ‎ 对这份调查结果你有怎样的认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宇。‎ ‎ ‎ - 16 -‎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 ‎1.C(C项原文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结合文意,人工智能在现在与未来都是人类工具,C项表述正确。A项“未然”改成“已然”,原文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B项缩小范围,原文是“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很多人”可以包括专家,也包括普通人。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2.B(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忧虑,以及如何构建未来人机关系格局的问题)‎ ‎3.C(A因果倒置,原文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B“或然”改成“必然”,原文是“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D说法绝对))‎ ‎4、(3分) B ‎ ‎5、(5分)‎ 要点一: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要点二: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 要点三: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6、(6分)‎ 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 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7.答案 B 解析 B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拥有“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8.答案 AC 解析 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9. 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以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 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解析]‎ - 16 -‎ ‎ 此题考查概括新闻的内容要点。解答此题,可以从国家实力、国家政策、基础设置的完善、民族文化的吸引和个人创业成才的愿望多个角度归纳概括。要注意条目清楚,语言表达简明准确。‎ 二、 ‎ ‎10、答案:C ‎11、答案:A(书写效果略微宽扁,隶书起源于秦朝)‎ ‎12.答案:A(原文中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征听后向太宗推荐了褚遂良。选项中“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曲解文意)‎ ‎13、‎ ‎(1)译: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前往皇帝的殿廷献给太宗,当时没有谁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源流出处,没有一点错误。‎ ‎ (赍,携带;诣阙,前往朝廷;备,完备,齐备,详细;舛误,差错,谬误。4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 ‎(2)译:皇后从此没有听说有过失,恐怕不能废黜。臣今天不敢曲从,上违先帝的遗命,只希望陛下再三思考审察。‎ ‎ (愆,过失,罪过。特,只。愿,希望,请求。审,审察,仔细考察。4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 ‎14. DE ‎ ‎15. ①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②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16、‎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噫吁嚱!危乎高哉!‎ 三、‎ ‎17、B(①错误,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这里形容“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的有关冬奥会的建议”不合语境。②正确,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③错误,对象误用,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④‎ - 16 -‎ 错误,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此处望文生义。⑤正确,纷:众多;沓:多。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⑥正确,一点微小的成绩,符合语境。)‎ ‎18、B[解析] A.成分赘余,应删去“尤其”或“更”。C.搭配不当,可将“工作”改为“任务”,或将“执行”改为“进行”。D.结构混乱,“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应改为“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或“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19、D【解析】A拨冗: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用请求对方做某事。此处使用不得体。B足下:对朋友的尊称,多用于书信。此处用于自称,不得体。 C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此处使用不得体。‎ ‎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理解和衔接能力 ‎ 【答案】①下身叫裳 ②还可以来区别身份 ③是人定的就能变化 ‎21、答案:④①③②(5分,答出一处得1分,答出两处得3分,全对得满分)‎ 四、‎ ‎22.【解析】试题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家庭活动 非常少,父母和孩子各自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重心安排业余生活,随意性大,欠缺规划。‎ 良性的文娱话动带给家庭成员正面积极的影响,而沉迷手机、电视及浮噪社交话动给家庭 成员带来相当大的危害,家庭的文娱活动是家庭成员间互动沟通的好时机,家长有责任管 理设计好业余生活,不能让家庭成员各自为政,以个人喜好恣意安排业余生活,当然也不 能粗暴干涉强制霸占孩子的业余时间。消除恶性生活习惯,养成良好家庭娱乐氛围,这是 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好的家风,无论对个人成长的促进,还是对社会风气的涵养,都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良好的家庭 业余活动也是有期待和正确认知的,让想与做结合起来,不让美好家庭只停留在愿景里,‎ 也是一个立意角度。立意时结合对比论证会更加探刻有力。‎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附【 参考译文】 ‎ 褚遂良,是散骑常侍褚亮的儿子。遂良广博地涉猎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非常看重他。太宗曾经对侍中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征说:“褚遂良下笔遒劲,很得王逸少书体的真髓。”‎ - 16 -‎ 太宗当天就召令遂良为侍书。太宗曾经出王府重金购求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前往皇帝的殿廷献给太宗,当时没有谁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源流出处,没有一点错误。‎ 贞观十五年,遂良迁任谏议大夫,兼任起居事,太宗曾经问他说:“你担任起居,记录什么事,大概人君能够看到它吗?”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就是古代的左右史,写人君的言行事迹,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也许可以令人主不做非法的事,没有听说帝王亲自看史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必定记下它吗?”遂良说:“遵守道德不如遵守自己的职责,臣的职责应当记载笔录,君王的举动必定记下来。”‎ 贞观十八年(644),拜遂良为黄门侍郎,参与总揽朝政。…遂良前后谏奏及陈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建议数十以上,多被太宗采纳。贞观二十一年(647),遂良以本官的身份检校大理卿,不久为父亲居丧期满。第二年,起用他恢复旧职,接着被拜为中书令。‎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危,召遂良及长孙无忌进入他的卧室,对他们说“:你们忠直刚烈,朕都记在心里。从前汉武帝委托霍光,刘备委托诸葛亮,朕的后事一切都委托你们。太子仁义忠孝,是你们全都知道的,必须竭诚尽力辅佐太子,永远保住宗庙社稷。”又回头对太子说:“无忌、遂良在,国家的事,你不用担心了。”于是命遂良草拟诏书。‎ 高宗即位后,赐遂良河南县公的爵位。‎ 永徽六年(655),高宗准备废黜王皇后,册立昭仪武氏则天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责力、及遂良一起策划这事。遂良说:“皇后出自名家,先朝的时候所娶,服侍先帝,妇德没有过失。先帝没有犹豫,拉着陛下的手,对臣说过这话:‘我好儿好妇,现在准备托付给你。’陛下亲耳听到先帝的善言,言犹在耳。皇后从此没有听说有过失,恐怕不能废黜。臣今天不敢曲从,上违先帝的遗命,只希望请陛下再三思考审察。愚臣触犯了圣上的尊严,罪该万死,只愿不辜负先朝的厚恩,哪里还顾性命。”遂良把上朝时执的手板放到殿前的台阶上,说:“还陛下这个手板。”多次解下头巾叩头流血。高宗大怒,命令带遂良出殿。长孙无忌说:“遂良受先朝遗诏为顾命大臣,即使有罪也不宜施加刑法。”第二天,高宗才册立昭仪为皇后,降任遂良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657),转任桂州都督。没有多久,又被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遂良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三岁。‎ - 16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