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0 KB
  • 2021-06-09 发布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泰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卷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 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 10%。中国城市生活垃 圾累积堆存量已达 70 亿吨。目前,全国已有 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且有 1/4 城市 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对于生活垃 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 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 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 烧发电的规划。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 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 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 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 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 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 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 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 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 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我国垃圾分类仍然 困难很大。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 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 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根据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改编)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 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 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 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 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 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 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 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 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值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 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 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 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 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 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国际“零废弃联盟”在全球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如,洛杉矶克莱蒙的生 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完 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 花园。 (根据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改编)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 向流动。照此运行,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 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它,走上人类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起, 发达国家以生态理念为基础,提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利用资 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 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 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 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报道,德国一些企业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有最 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 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根据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改编) 1.根据相关内容,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为“资源→ 产品→废弃物排放”。 B.批判者认为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垃圾问题不可解 决,注定工业文明不可持续。 C.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分类后可起减少垃圾处理和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 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D.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 送到农田或者花园使用。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是( )(3 分) A.工业文明的科学和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它是对各种文明的回归。 D.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3.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 )(3 分) A.“城市垃圾困境的破解之道”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点,它给人们敲响了治理垃圾问题 的警钟。 B.材料二说传统垃圾大多是自身演化而生,易回自然,因此纯棉衣物是最合零废弃理念 的商品。 C.材料三先作出“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的判断,然后用发达国家实践成果作为论 据证明。 D.材料一先摆出现实数据引起读者兴趣,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但 实施困难。 4.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4 分) 5.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生命是美丽的 李永康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黑的。 尽管来这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 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 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 就没走出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 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 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初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 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现 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 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 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 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 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 来。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 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了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没隔几 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 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 他说,想。 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 他抹着眼泪点点头。 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铃响过后,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 的,我们就悄悄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我心里也有过埋怨:这个学 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想到这一点我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 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教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 好向前跑/上帝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我又声情并地朗读着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 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被 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 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之歌》, 有的摘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位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 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中两次写“我”流泪,一次是在自然课上为孩子们得不到良好教育的伤感的泪,一 次是感动于学生收获做人道理言语的喜悦的泪。 B.“我”对尿床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事也有过埋怨,说明“我” 也有施恩图报的心理需求。 C.“我”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常常用迟到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 那位学生的迟到,也是对“我”的“报复”。 D.“我”不仅认真上好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尝试通过诵读脍炙人口的诗篇来 熏陶学生体会做人道理的教育。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简笔写出了景物“黄”“黑”两种颜色,烘托了山村荒凉的自然环境,暗示当地 的贫穷,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我”让那位迟到的学生住校—他不来上课—他住到学校—他又不 来上课—最后他告知原因,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C.小说前半部分语言自然平实,后半部分引用了两首新诗以及详细写出一串诗人及其诗集 的名字,充满者浓郁的“诗情”。 D.小说中“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的行为细节描写,表现了山里人无言的纯 朴善良和对老师的尊重。 8.小说写“我”买鱼讲自然课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 分) 9.“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那位尿床的学生写的这句话包含 了哪些含意?这句话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 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 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 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发况兵。恂与门下掾闵业共 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 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 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 于广阿。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又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 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 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 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旦日合战, 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 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自是洛阳震恐,堿 门昼闭。恂归颍川。建武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 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 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 图也/ B.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 图也/ C.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 图也/ D.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 图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司马,古代官名。汉武帝时废太尉设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B.檄书,古代官方用以声讨、晓喻、征召的文书的通称。 C.郡国,诸侯王的封地,西汉时经过朝廷“削藩”“割地”后逐步变小,略等于郡,常 “郡国”相连。 D.谥,指封建时代在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前行迹而加给的一种称号以 寓褒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 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印绶佩带到耿况身上。 B.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 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C.寇恂巧用计策,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 大喊“刘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 D.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 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2)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14.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邯郸”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需过于顾虑的理由有哪 些?(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①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③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①逡巡:这里指顷刻间,形容时间极短。②当:作为。③厮:相。与下句“相” 字互文见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字精妙,“闻”“敲”二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在,匠 心独运。 B.“旋”与“忽”“逡巡”等一连串快速的动作,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 情态。 C.采莲女随手采摘莲花酿酒,花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把热闹 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D.这首词描写了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趣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 姑娘形象。 16.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 结合上下句简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 (2)《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 , ”的慨叹。 (3)在《陈情表》中,李密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要抚养祖母终老的句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有人认为,马首头部、颈部和鬃毛是分别铸造而成,然后焊接在一起的。但X光照相结果 显示,马首除了颈部前下方有数个锔钉外,其他各个部位都无明显的 ① 。由此可见, 马首系浑铸而成,其颈部、脸部以及眼睛、耳部、嘴和舌头都应为一体铸造,非常形象逼真。 马首顶部的鬃毛更是纤毫毕现,下部可见一明显的铜梗及几处铜块将一部分鬃毛撑起,( ) 悬空效果。据此判断,整个马首都是使用 ② ——失蜡法一次铸造而成。马脸部为一空 腔,该空腔直通马嘴部,空腔后部有一不规则三角形,可与颈部( ),此孔洞边缘部位极 不规整。专家推测,该孔洞可能是在铸造完成后 ③ ,以便水能从颈部流入嘴内。马首 唯一锔钉处位于颈部偏下处。X光照相显示,该处明显比马首其他部位厚。究其原因,崔剑锋 认为有可能是因为铸造前蜡模发生错位,为( )铸后引起表面开裂,工匠用铜锔钉将蜡模 开裂部分固定在一起,同时在内壁加补蜡层,使得铸后铜壁厚度增加,而表面纹饰不致被破 坏。浇铸后,锔钉两端被铜水包裹,在外部无法观察到,表明锔钉应是先于铸造而被( ) 的。为了研究马首脸部汗毛和顶部鬃毛的制作方式,研究人员还进行了表面翻模的显微观察, 在超景深显微镜下进行微痕观察,然后采用可塑材料对其脸部、耳部等翻模。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造成 联结 预防 安放 B.造就 联通 预防 安置 C.造成 联通 防止 安放 D.造就 联结 防止 安置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发现马首脸部汗毛和顶部鬃毛的制作方式,研究人员还进行了表面翻模的显微观察, 在超景深显微镜下进行微痕观察,然后采用可塑材料对其脸部、耳部等翻模。 B.为了研究马首脸部汗毛和顶部鬃毛的制作方式,研究人员还进行了表面翻模的显微观察, 采用可塑材料对其脸部、耳部等翻模,然后在超景深显微镜下进行微痕观察。 C.为了研究马首脸部汗毛和顶部鬃毛的制作方式,还进行了表面翻模的显微观察,在超景 深显微镜下进行微痕观察,然后采用可塑材料对其脸部、耳部等翻模。 D.为了发现马首脸部汗毛和顶部鬃毛的制作方式,还进行了表面翻模的显微观察,采用可 塑材料对其脸部、耳部等翻模,然后在超景深显微镜下进行微痕观察。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5 分) 21.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 修改。(4 分) ①鳌峰公园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主城区东南角,宛如一颗耀眼的珍珠镶嵌在宛溪河边。 ②据资料记载,鳌峰公园始建于唐代、得名于南唐。③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多次轰炸,鳌峰胜 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④1998 年,鳌峰公园重建完成,向市民开放。⑤公园占地 92 亩。园内绿 树成荫,古塔耸立,不仅建有赤壁亭、悠然亭、入胜亭、曲桥和观鱼池等景点,还建有游船。⑥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月到鳌峰公园游玩的市民超过万人,是宣城市民茶余饭后及节假日休闲 的好去处。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日前,国学英才系统化教育高层研讨会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院长蔡恒奇介绍,国学院将搭建平台,每年从全国遴选 25 名优秀学子组成国学“长城班”,以 熟悉经典、理解经典和践行经典为标准,实施国学英才系统化培养。国学教育的根本在于知 行合一,让经典活起来,让经典走进生活。与会学者建议,“长城班”的课程要深入浅出、循序 渐进,通过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使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曾迁三地,煞费苦心。 时下,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同;孩子报 考艺校,母亲天南地北地陪考;甚至孩子上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 陪读,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由国内到国外, 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 陪读,究竟是拖累了家长, 还是成全了家长? 正在求学的你是否有亲人陪读?如果有,请给他们写一封信,明确表达你对其陪读的支 持与否。如果没有,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向校报投稿,结合所见所闻所思,自拟标题写 一篇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格式和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3 分)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理的能力。A 项,“其发展模式为 ‘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错误,发展模式应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B 项,“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错误,原文内容为:“资本运 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 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D 项,“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错误, 原文为“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 2.(3 分)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的能力。C 项,“对各种文明的回归” 无中生有,原文为“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A 项,材料二第 2 段说“批判对象指向了 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正确。B 项,根据原文“垃圾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 随……气态垃圾等”可知,此项正确。D 项,根据材料三“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 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等内容可知正确。 3.(3 分)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理的能力。A 项,“城市……之道” 不是论点,而是引起论点的话题。C 项,概括不全面,缺少了“生态理念”这一重要“道理论 证”因素。D 项,“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错误,原文写的是“给垃圾分 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4.(4 分)示例: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②建立生态文明,倡导 “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③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解析】每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意思对即可。 5.(6 分)示例:①先举出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批判工业文明,立论;接着列出学者反驳: “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并举出宋代既有与今天一致的垃圾佐证, 进行驳论。“但是”一转,做出“因此”的结论,开启下文。 ②从质的方面分析,重在剖析 工业文明基础科学技术。用传统垃圾与现代垃圾的形成与消解不同作对比,批判学者论断的 荒谬。 ③从量的方面分析,重在分析工业文明核心理念是赚钱,经济模式转化链的结局是 产生各种垃圾,且无法降解,导致工业文明难以持续。引出工业文明必须升级为生态文明。 ④ 分析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和提出解决的途径:“零废弃”理念与创新。思维缜密,逻 辑严谨,不回避问题,论证有力。 【解析】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对即可。有重点“论证 过程”的分析给 2 分。考生如果能够回答立论、驳论,或者阐明清晰的论证过程,可以适当 加分。 6.(3 分)C【解析】C 项“那位学生的迟到,也是对“我”的“报复”,分析错误。真实 原因是他家里贫穷而且离校距离远。 7.(3 分)B 【解析】B 项“他告知原因”的分析错误,应为他父母告知原因。 8.(4 分)①回应开头,将同学们生存环境的艰难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化。②表现了“ 我” 是一个有责任心、敬业精神的人。③隐含了只有生命是鲜活的、美丽的,才引起了同学们的 兴趣,表现了主旨。【解析】从情节发展来看,自然课讲到鱼,学生们没有见过鱼,“我”提 出买鱼,校领导面露难色,学生和校领导的表现,都表明这里日常生活贫穷艰苦,回应了开 头对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的描写。从人物的角度来看,“我”为了让孩子们对鱼有所了解,自己 掏钱买鱼,表明“我”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从表达主题来看,“学生们高兴得过节一样” 表明学生们喜欢这些鲜活的鱼,隐含了生命是鲜活的美丽的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主旨。 9.(6 分)含意:①老师的生命是美丽的。老师的所作所为让孩子看到了老师美丽的心灵, 这是对老师的感激与赞美。②自己苦难的生命也是美丽的。优美的诗篇使孩子领悟到苦难的 生命也可以靠奋斗绽放美丽,他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启示:①要常怀感恩之心,对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帮助过自己的人都要感谢并回报。② 用心感受生命的美丽,通过奋斗,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③人生难免会处于困境、逆境,但 是一定要记着生命是美丽的,给自己以希望,为未来努力。(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读。对“生命是美丽的﹗”的这句话的含意理解,可结合着小说主题及小说具体内容来理解。 小说中“我”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孩子们,孩子们感悟到了老师的心灵美;读名人的诗歌等作 品领悟到了困难的生命经过奋斗也能绽放美丽,增添了孩子们的信心。第二问,在启发方面, 可以结合着小说中老师和学生的形象特点,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来从“感恩”的角度,从 “生命是美丽的”启发人们应乐观面对困难挫折,奋斗拼搏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10.(3 分)D【解析】本题,“今上谷完实”的意思是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句 中“完实”作主语“上谷”的谓语,所以应在“完实”之后停顿,排除 A、C 项。“恂请东约 渔阳”的意思是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其中“渔阳”作“约”的宾语,不作“齐心合众”的 主语,所以应在“渔阳”之后停顿,排除 B 项。 11.(3 分)D D 项“以寓褒奖”错误,谥号不仅有褒奖还有贬斥的,批评的如:厉、 灵、炀。 12.(3 分)A【解析】A 项,曲解文意,“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与原文不符,原文“恂 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意思是说寇恂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 13.(8 分)(1)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的救兵以及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从 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旗帜蔽空。 (2)寇恂一向爱好学习,于是修建乡学,教授学生,聘 请会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亲自向他学习。 【解析】第一句关键点:“旦日”,“第二 天”;“遣救”,“派遣的救兵”;“适至”,“正好赶到”;“四集”,“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 第二句关键点:“好学”,“爱好学习”;“能为《左氏春秋》者”,“会讲授《左氏春秋》的 人”;“受”,“从事”。 14.(3 分)(1)敌人并不得人心,王郎起兵仓促,难以让人相信并归顺;(2)有较好的 自我条件,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士兵也有万人;(3)可以寻求外援,联合渔阳,共同 抗击。 【解析】寇恂分析了敌我之间的优劣对比,提出了敌人“邯郸拔起,难可信向”, 自我“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同时寻求外援“东约渔阳,齐心合 众”。从而认为王郎并不值得顾虑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寇恂开始时做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非常器重他。王莽失 败,更始帝登位,派使者巡行郡国,说“先投降的恢复爵位”。寇恂随耿况到郡界上迎接使者, 耿况交上印信,使者收起官印,一夜都没有还给耿况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见使者,就地请 求还给耿况官印。使者不听,寇恂喝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来后,寇恂上 前取官印佩带到耿况身上。使者没有办法,才秉承皇帝的旨意下诏,耿况受诏而回。到王郎 起兵时,更始帝派将领巡行上谷,紧急征调耿况的部队。寇恂和门下属官闵业一起劝耿况说: “邯郸(王郎)仓促起事,难以让人相信和归顺。”耿况说:“邯郸(王郎)方面势力正大,凭 力量不能单独与他们对抗,怎么办?”寇恂回答说:“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士兵有万 人,凭着全郡的积蓄,可以仔细地选择去向。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齐心合力,邯郸不足顾 虑。”耿况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寇恂到渔阳,和彭宠结盟。寇恂返回,到达昌平,袭击邯郸 派的使者,杀死他,夺取他的部队,于是和耿况的儿子耿弇等一起向南在广阿追上刘秀。刘 秀南下平定河内,而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洛阳,另外并州还没有稳定,刘秀为 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问邓禹说:“各位将领中可以派谁去守河内?”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 具有管理百姓、统领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无人可派。”于是拜任寇恂做河内太守,代理大 将军事务。朱鲔听说刘秀北上而河内空虚,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带兵三万多人,渡过 流经巩县的黄河进攻温县。檄文传来,寇恂立即率领部队急行出城,并送文书命令所属各县, 征调部队在温县会师。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的救兵以及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 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旗帜蔽空。寇恂于是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击鼓呼叫,大喊说:“刘秀的部 队到了!”苏茂的军队听到后,战阵骚动,寇恂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追到洛阳,终 于杀死贾疆。从此洛阳震动惊恐,城门白天都关着。寇恂回到颕川。建武三年,朝廷派使者 就地拜任寇恂担任汝南太守,又派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协助寇恂讨伐盗贼。盗贼被肃凊,郡中 无事。寇恂一向爱好学习,于是修建乡学,教授学生,聘请会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亲自 向他学习。寇恂通晓经书,修养操行,在朝廷名气很大,所得到的俸禄,多送朋友、熟人以 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寇恂于建武十二年去 世,谥号威侯。 15.(3 分)C【解析】C 项,“采莲女随手采摘莲花酿酒”有误,“厮”在这里是“相互” 的意思,与下句“相”字同义;“酿”这里指“混合”,诗句的意思是“清新的荷香、醇美的 酒味,搅在一起”,并非是采摘莲花酿酒。 16.(6 分)“惊起”的前句写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后句写船因无人 打浆而在沙滩上搁浅了,用“惊起”二字写从姑娘们从醉酒中醒来时的惊讶情态,既表现了 “醉”字,又写出了“醒”,起到从醉眠到苏醒的转折作用。 【解析】第三句“醉倚绿阴 眠一饷”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 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 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 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 随风飘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 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 17.(6 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 仲谋处 (3)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8.(3 分)C【解析】造成:引起;形成(多指不好的结果)。造就:培养使有成就;造 诣,成就(多指青年人的)。由原文内容可知此处为“引起”的意思,应选用“造成”。联结: 结合(在一起)。联通:互相联系相通。这里强调部位之间“相通”,应选用“联通”。预防: 事先防备。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结合语境,避免不好事情发生,应选用“防 止”。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安置:安放、安排,使人和事物有着落。综合以上内容, 最佳选项为 C 项。 19.(3 分)B【解析】例句中错误为不合逻辑;A 项中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应将“在超 景深显微镜下进行微痕观察”“采用可塑材料对其脸部、耳部等翻模”位置互换;“发现”应 改为“研究”。C 项中缺少主语,应在“还进行”前加“研究人员”;不合逻辑应将“在超景深 显微镜下进行微痕观察”“采用可塑材料对其脸部、耳部等翻模”位置互换。D 项中缺少主语、 搭配不当,应在“还进行”前加“研究人员”;“发现”应改为“研究”。 20.(5 分)①分铸焊接痕迹 ②精密铸造的方法 ③用工具临时破开 【解析】①处 由前面的有人认为“然后焊接在一起的”,后面的结论中的“应为一体铸造”,可以推论出填 写“分铸焊接痕迹”相关内容;②处由前面的马首“形象逼真”和“纤毫毕现”说明铸造的 精密程度,其后“——失蜡法”的铸造方法,推断出应填写“精密铸造的方法”;③处结合前 后内容“以便水能从颈部流入嘴内”,推断出“用工具临时破开”的意思。 21.(4 分)②顿号改为逗号;③在“日军”前加“由于”或在“鳌峰胜景”前添加“使 得”;⑤“还建有游船”改为“还配有游船等设施”⑥把“是”改为“它(鳌峰公园)已成为”。 解析:②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该处为分句间的停顿。 ③偷换主语。⑤搭配 不当。⑥搭配不当。 22.(5 分)关键信息: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每年遴选优秀学子,进行 系统化培训,达到知行合一,提升文化自信。(每句 1 分) 23.(60 分)【写作指导】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 主体是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陪读”现象,着重考查考生对这一热点现象的认识与思考。第 一段材料分为三层,先引述孟母三迁的事例,引出父母教育子女的话题;接着历数时下父母 为了教育好孩子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陪读;最后抛出问题,围绕陪读对学生和家长的利弊影 响来设问。这也是本次写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审题时要格外关注。第二段主要是明确了写 作任务,要求写一封信或“评论”。写作时要能从材料出发,谈自己对“陪读”这一现象的认 识或思考,并要注意从书信和评论中任选一个文体进行写作。 【参考立意】有一种爱叫放手;用独立拥抱成长;请让我经受风吹雨打;陪读之风不可 取;莫长陪读之风,当立自强之志;陪读诚可贵,自立价更高;该“放养”时莫“圈养”;您 的陪伴,我的温暖;成长路上,感谢有你。 【例文】 有一种爱叫伤害 世界上有太多的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发生的。记得《囚绿记》中的那株常青藤吧,正是 作者对于绿植那近乎偏执的爱让它失去向上向阳生长的权利。有时就是如此,我们以爱之名, 却伤害人于浑然不觉间。正如当今愈演愈烈的中国大迁徙——家长陪读,家长不求回报、不 问值得与否的付出,其实正在某种程度上伤害着孩子。 家长希望如“孟母三迁”一般,借由陪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于是我们看到从初中 到高中到大学,学校附近总有一个特殊群体,上下学时间他们倾巢出动,准时护送、接送孩 子;为孩子准备好一日三餐,恨不得将饭送到他们嘴前;为孩子清洗衣服,以致连一双袜子 都舍不得让孩子洗……如此种种,家长简直费尽心思,尽其所能,为孩子打点好一切,不求 孩子感激涕零,只求他们能安心学习,有所进步。这样的家长变成了“全职保姆”。于是我们会 发现叫醒孩子的不再是闹钟,不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而是家长小心翼翼的呼喊;父母所做 的一切也不再让孩子感恩铭记,反倒变得理所当然。面对孩子的成绩下降,面对孩子的突然 生气,家长打骂不得、劝慰不得,即便是苦口婆心的教诲也无力回天,甚至还常常要吃闭门 羹。 如此陪读,我们宁愿不要。 如果陪读是一家人“屏住呼吸”、默默隐忍,唯恐因家长的一句错话影响孩子的心情,进而 影响学习,那么这样的教育环境必将是压抑的、不健康的。对家长来说,这简直是拖累;对 孩子来说,这更是伤害,这样的环境只会助长孩子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其成长。当然陪读也 不该是家长一天天在孩子面前絮叨,数落孩子的不是,全天候对孩子的秘密监视,让孩子失 去自由成长的空间。 父母以为爱就是承担所有,放弃原则,容忍一切,却不知道到头来还是对孩子造成了伤 害。 “有害”的陪读,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成长的空间,压抑的氛围犹如一触即发的战争,不利于 孩子阳光性格的养成。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苦心培养出的孩子,除了学习尚可,其他方 面的一切素养可能为零。当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们不会照顾自己、不能养活自己。习惯了父 母为其打点好一切的他们,如何能在社会立足?如何能让自身变得强大? 这样的陪读不过是以爱之名的伤害。 陪读是静静地陪伴、轻轻地夸赞,是天晴时抱出孩子的棉被,在温煦的太阳下轻轻拍打, 拍出细细的浮尘,让夜归的学子嗅着好闻的太阳味道安然入睡;陪读是与孩子一道学习,一 道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是在孩子最无助时为其指明方向,默默鼓舞,共渡难 关;陪读是在有家长陪伴的日子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让他们不再孤独,内心温暖,学 会感恩,学会报答。如此,你一点一滴的好,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真正的陪读绝不能流于形式,而一定要深入内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