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 MB
  • 2021-06-09 发布

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年中卫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贺年的文化本色 刘金祥 文化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 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等方式固化下来的。就社会个体来说, 文化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平、伦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就社会整体而言,文化礼仪 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鉴于文化礼仪具有重要 功能和特殊作用,我国历朝历代均把开展文化礼仪教育作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每逢新春 佳节到来之时所进行的贺年活动即为典型例证。 作为一种官方文化礼仪形式,贺年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代和两汉时期,兴旺 于南北朝和隋唐阶段,至宋代由于受程朱理学的浸润与影响,逐渐在民间市井中传播扩展, 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寻常百姓还是三教九流皆行贺年之礼,进入清末民初,贺年日益畸变,走 向庸俗化和流俗化,尽管彼时贺贴形式繁杂多样,但贺词内容单调乏味,大都是些升官发财 之类的俗语,于不觉间将市侩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系中,久之沉积为痼疾与陋习。 时至今日,即便不是这年过节,人们也经常以现代通信方式,频转发一些“做大官发大财行 大运”之类的口彩。贫乏的语言表述和低俗的思想情趣,导致贺年越来越远离其良好的初衷。 事实上,贺年作为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贺年不 同于西方国家杂乱无序、狂欢嬉闹的圣诞节,它是以一种悠缓节奏和优雅方式来进行的。也 就是说,贺年与众多西式节日礼俗迥然有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文化礼仪的贺年, 呈具规范功能和教化作用。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淘洗和时光磨砺,贺年早已演化为国人的一 种民俗仪式,早已递嬗为具有某种人伦亲和性和情感归属性的交际载体。每年春节期间,人 们以真情实感互相慰藉,以理想情怀互相鼓励,以担当尽责互相期许,从而赋予了贺年以更 多社会意义和更大人文价值。特别是中国古代一些文化典籍,记载了过年时诸多家人间的贺 戒、亲朋间的贺赞、同事间的贺勉、邻舍间的贺慰,不仅为贺年注入了温情暖色,而且为贺 年增添了文明色彩。 时光流转到当下,伴随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人 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攀升,礼贺仪式逐渐回归和兴盛起来,尤其是在元旦、春节期间, 最为集中和频繁。保持贺年的文化礼仪的本色和属性,使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 华文明、敬重气节风范、增进感情友谊的路径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的心灵仪式。贺年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承载 着一个民族悠远的记忆和情怀,绵延着一个社会的情感归宿力和文化凝聚力。多年来,受以 社会分工为基础、由共同事业建立起来的城市业缘关系的冲击,人们的血缘关系有所淡漠, 亲情关系有所削弱,贺年这一文化习俗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也有所下降。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定力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文化是每一个文化人的责任与使命。 文化人过春节,更应葆有一份心灵的高贵、性情的儒雅和为人的亲和。作为文化人,我们应 当更钟情充满家国情怀和民族胎记的贺年活动,愿意秉持和坚守这一被当代人看来很原始很 遥远的文化礼仪。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02 月 07 日 16 版) 1. 下列对“贺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贺年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已经庸俗化和流俗化,没有了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 规范。 B. 贺年开始于官方,后因程朱理学的影响而扩展到民间,到了明清时代达到历史高峰然后式 微。 C. 贺年远离文化礼仪的具体原因在于人们用贫乏语言把市会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系 中。 D. 贺年作为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最终演化为民俗仪式,导致其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 的作用下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为了论证贺年的文化本色,首先从两个维度诠释了文化礼仪的具体内涵。 B. 第二段按照贺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解说贺年的时代特点,重点讨论当代社会应该改正的缺陷。 C. 第三段将贺年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比较,论证了贺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 涵。 D. 文章末段论述了文化人在贺年时要做到的具体内容,以此照应题目和第一段的重点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进行贺年活动体现了文化礼仪在维系社会正常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功能和特殊作 用。 B. 不重形式而重内容是贺年与众多西方节日礼俗的区别,贺年注重的是规范功能和教化作用。 C. 春节前举办茶话会,到生产线慰问,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等形式符合当代礼贺仪式要求。 D. 在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公民,特别是文化人过春节时要葆有气节风范,共同维护精神家园。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 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 范围、偷换概念等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 合或转述的差别。 A 项,“没有了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错误,由第二段“大都是些升官发财之类的俗语” 可知,还有小部分的贺年符合文化礼仪特点。 B 项,“到了明清时代达到历史高峰然后式微”错误,由文中“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和时光磨 砺,贺年早已演化为国人的一种民俗方式”“伴随改革开开放全面深入推进,礼贺仪式逐渐 回归和兴盛起来”等内容可知,“然后式微”表述不准确。 D 项,强加因果,“贺年作为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最终演化为民俗仪式”与“其在维护家族和谐 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下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文章末段论述了文化人在贺年时要做到的具体内容”错误,末段的最后一句主要写文 化人过春节时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没有提到贺年的内容。 故选 D。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 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B 项,“不重形式而重内容是贺年与众多西方节日礼俗的区别”无中生有,文中关于该内容的 表述是“贺年不同于西方国家杂乱无序、狂欢嬉闹的圣诞节,它是以……”从中无法推断出 两者“不重形式而重内容”的区别。 故选 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 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 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 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图表、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自 1901 年英国学者朗特里首次提出“一个家庭 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存活动需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中” 后,国际社会对减贫理论与减贫实践进行了不懈探索。国外治理贫困的模式大致有两种。第 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强调“个人努力进取”的脱贫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个人在市场中 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计,并主要通过个人收入在市场机制中保障自身福利。第二种是北欧 和西欧的福利国家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高税收抑制收入差异,再通过收入分配形成 相对公平的国家主导下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机制。美国的贫困治理模式虽然具有很强的个 体效率激励效应,但由于其无法救助所有贫困者而备受诟病。欧洲的贫困治理模式虽然在制 度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兜底作用,但背负巨大的福利负担,形成了福利陷阱。新时期我国设 定了到 2020 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在扶贫政策 方面,创新使用政府行政主导、干部驻村等方式:在贫困治理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建立 考核评估体系。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 少到 1660 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1.7%。全国 832 个贫困县有 436 个“摘帽”,全国 12.8 万 个贫困村有 10.2 万个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表示:中 国在对待扶贫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它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样的成绩不是 开玩笑的。 (摘编自《精准扶贫:中国扶贫的新实践》) 材料三: 在精准扶贫实践的过程中,各地固地因人因需,采用多元化扶贫方式,形成了大量的可 借鉴模式。例如,甘肃省将电子商务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改变了贫困地区的产业价 值创造模式,将潜在資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宁夏回族自治区采取补偿金融扶贫运行风 险,有效破解了市场机制下扶贫开发的融资难困境,实现了生产风险共担、生产收益共享;四 川省采取“五大行动”补齐贫困地区医疗保障短板,破解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青海省发掘丰 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实现“扶贫”和“扶志”同步、文化 与旅游发展同步;云南省从“全面改薄”、提质、扩面、减负多维目标出发综合施策,保证了 贫困群众受教育机会,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个人素质和就业率:贵州省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 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编自《精准扶贫实践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模式》) 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缺乏技术,文化、资金是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发展教育、增加投资可降低贫困发生率。 B. 贫困户的数量与其年龄成正比,因此,家庭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与其贫困程度成正比。 C. 关注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改善他们的医疗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D. 帮助平均年龄在 50-80 岁的贫困户脱贫,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攻坚的难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国际社会对减贫的不懈探索和中国的扶贫实践表明,消除贫困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 性挑战。 B. 以美国为代表的脱贫模式强调个人努力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无法让所有贫困者摆脱贫 困。 C. 精准扶贫既要“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也要“扶志”,提供技术、文化支持。 D. 因为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兜底作用,北欧和西欧的福利国家模式优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脱贫 模式。 6. 我国的扶贫实践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绩?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材料说明。 【答案】4. B 5. D 6. ①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 ②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 ③各地因地因人因需,采用多元化扶贫方式,为世界减贫提供丰富的可借鉴模式。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 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 项,“家庭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与其贫困程度成正比”错误。由材料二图二可知,年龄在 70-80 岁贫困户的数量为不到 200 户,而 80 以上的贫困户的数量为 40 多户,所以贫困户的数 量和年龄不成正比。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 一进行比对。 D 项,“北欧和西欧福利国家的贫困治理模式优于美国模式”无中生有。由原文“欧洲模式虽 然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兜底作用,但背负巨大的福利负担,形成了福利陷阱”可知, 虽然北欧和西欧能最大程度上从制度上发挥兜底作用,但也存在这自己的问题,所以北欧和 西欧与美国的模式相比各有利弊,不能说哪种模式更好。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重要信息的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提干要求“我国的扶贫 实践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绩?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材料说明”,然后筛选材料中的有关内容, 然后对筛选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由材料一“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截至 2018 年 底,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 1660 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1.7%。全国 832 个贫困县有 436 个摘帽,全国 12.8 万个贫困村有 10.2 万个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联合国秘书 长古特雷斯公开表示:中国在对待扶贫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它让数亿人口摆 脱贫困,这样的成绩不是开玩笑的”可知,中国在精准扶贫中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比如: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由材料三“在精准扶 贫实践的过程中,各地因地因人因需,采用多元化扶贫方式,形成了大量可借鉴的模式”可 知,中国的精准扶贫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模式,各地因地因人因需,采用多元化 扶贫方式。由材料一“在扶贫政策方面,创新使用政府行政主导、干部驻村等方式;在贫困 治理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可知,中国的精准扶贫在政策和贫困治 理机制方面都为别的国家提供了借鉴的模式。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 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 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 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 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 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 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 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避雨 丰子恺 ①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 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 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而 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 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 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 验我所感的趣味。 ③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 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 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 胡琴递给我。 ④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 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 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 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 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 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 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 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子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 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 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 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⑤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 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忌。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 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 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 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 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几依依。 若 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 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 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 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 年秋日作(选自《丰子恺散文集》)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始便勾勒了一幅由山雨、小庙、荒村、茶店组成的烟雨中的画卷。 B. 两个女孩本来由于下雨“苦闷万状”,但因为作者拉琴而由忧转喜,并随着琴声唱和。 C. 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突出胡琴外形轻便、发音尚可的特点。 D. 文章叙写了作者和两个女孩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受,是一篇叙事散文。 8. 本文语言“淡雅质朴,不事雕琢”,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9. 请结合全文,简析第⑤段“乐以教和”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7. C 8. ①本文语言不赋色彩,不事渲染,开篇运用白描,寥寥几笔,便简洁地勾 勒了一幅淡雅质朴的山雨谷庙荒村茶店图。 ②引用诗文,间用文言词语,使文章语言清淡雅致,如“山色空蒙雨亦奇”,“乐以教和”“剃 头店里有之”,“有些儿依依”等。 ③文章用词干净洗练,朴素自然,不做过多修饰,便能清晰地把婉转曲折的事情叙述清楚。 ④文章语言清淡,多用散句娓娓道来,把“乐以教和”的道理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任答三点 即可) 9. ①总结前文内容,表明我用胡琴拉奏的乐曲,和着两位女孩子的歌声,引得三家村里的青 年跟着一”起唱和,让我们在这荒山苦雨里相处得非常愉快和谐。 ②引用古语,简洁凝练,典雅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③卒章显志,深化主旨: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温暖,体现了作者 对人民、对青年的深沉的爱和“乐以教和”的艺术追求。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细读 原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及主旨,然后逐项分析。 C 项,“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错误,分析“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 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优美,装配得 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句话可知,其中运用的手法为比喻和对比,将“小提琴”比作“棺 材”,将“小提琴”和“胡琴”进行对比,没有夸张的手法。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考生应首先明确这是一篇散文,分析语言特色可从遣词 造句、修辞手法、语言的整体风格等方面入手,第一步先概括特点,第二步,结合文本举例 分析,分析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主旨情感,然后运用术语指出效果。本文语言“淡雅质 朴,不事雕琢”,开头段“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 見前方有一小庙,庙门ロ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 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从语言风 格和修辞的角度来看,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荒村茶店图,清新雅致,很有 意境。从修辞手法上还引用诗文,如“山色空濛雨亦奇”,“乐以教和”,间用文言词语“剃 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有些儿依依”等。,使文章 语言清淡雅致,不失生动。从句式特点来看,整散结合,散句为主 ,如,“三家村里的青年 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为整句,“我付了 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为散句, 句式灵活多变,结构参差错落。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考生解答时,先找到该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 下文语意进行分析。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等方面综合分析,另外还要考虑到有没有修辞 手法。本题中,“乐以教和”在文中指的是“我用胡琴拉奏的乐曲,和着两位女孩子的歌声, 引得三家村里的青年跟着一起唱和”,“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却送我上车,表示 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琴声让我们在这荒山苦雨里相处得非常愉快和谐;从结构方 面,“乐以教和”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总结上文,收束全篇;从主旨情感方面,“三家村里 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 以教和’。”我和三家村青年依依不舍的情景,可见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使人与人之 间彼此和谐温暖,这是作者山中避雨,此次之行的最大收获。“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 实证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作者的满足感体现了作者对人民、对青年的深 沉的爱,和“乐以教和”的艺术追求;从修辞方面,“乐以教和”为引用,简洁凝练,增强 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点睛】散文语言特色(风格):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 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仇悆,字泰然,益都人。大观三年进士,授邠州司法,谳狱详恕,多所全活,为邓城令, 满秩.,耆幼遮泣,不得去。 调高密丞.。俗尚嚣讼,悆摄县事,剖决如流,事无淹夕,民至怀饼饵以俟决遣。剧寇起 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以淮西宣抚知庐州。刘豫子麟合金兵大入,民情汹惧。时金人出入近境,悆求援于宣抚 司,不报。又遣其子自间道赴朝廷告急,虽旌其子以官,而援卒不至。帝方下诏亲征,而诏 亦不至淮甸,喧言将弃两淮为保江计。念录诏语揭之郡县,读者至流涕,咸思自奋。监押阎 仅死于贼,余众来归,州帑匮竭,无以为赏,悆悉引班坐,犒以酒食,慰劳之,众皆感励。 募庐、寿兵得数百,益乡兵二千,出奇直抵寿春城下,敌三战皆北,却走度淮。 麟复以步骑数千至合肥,谍言兀术为之殿.,人心怖骇,不知所为。会京西制置使遣牛皋 统兵适至,悆顾左右曰:“召牛观察来击贼。”皋素勇甚,以二千余骑驰出,短兵相接,皋免 胄.大呼曰:“我牛皋也,尝四败兀术,可来决死。”寇畏其名,遂自溃。以悆克复守御功,加 徽猷阁待制。 初, 宣抚司既不以一卒援诸郡,但令焚积聚,弃城退保,文移不绝于道,又请张浚督行 之。浚檄悆度其宜处之,悆谓:“残破之余,兵食不给,诚不能支敌。然帅臣任一路之责,誓 当死守。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力陈不可,浚韪其言, 而卒全活数州之众。寻诏诣阙,军民号送之。积官至左朝议大夫,爵益都县伯。卒,赠左通 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仇悆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B. 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C. 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D. 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品级。本文中的“满秩”指官吏任期结束。 B. 丞,指古代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也指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府丞、县丞等。 C. 殿,后也。古代行军时,处在前面曰启,处在最后曰殿,如殿后、殿军等。 D. 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胸部的装具。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称“甲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仇悆宽厚待民,深受爱戴。他在邠州任职期间,审理案件非常谨慎宽厚,保全了许多人; 担任邓城令,离任时百姓拦路哭泣,不愿意让他走。 B. 仇悆临危受命,善励士民。在朝廷将要放弃两淮以保全长江时,仇悆抄写诏书公布到郡县, 读到的人都流下眼泪,都想自告奋勇去杀敌。 C. 仇悆遭遇强敌,善于借力。敌兵进犯合肥,人心惶恐,他请曾四败兀术的将领牛皋御敌, 敌兵害怕牛皋,争相逃命。他因功加徽猷阁待制。 D. 仇悆恪尽职守,力陈保城。针对宣抚司三令五申弃城退守的命令,他据理力争,认为将帅 应坚守职责,誓死守卫淮西,终使数州之众得以保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益乡兵二千,出奇直抵寿春城下,敌三战皆北,却走度淮。 (2) 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仇悆)增加地方武装二千人,出奇兵一直到达寿春城下,敌军三次战斗都失败了, 退却逃跑渡过淮河。 (2)现在如果舍弃城池,让金国人占领淮西,在巢湖整治兵舰,必定会给朝廷留下后患。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大盗在菜州、高密之间起事,一向听说仇豫的名声,就告诫他们的 同伙说不要侵犯高密地界,百姓依赖他才平安无事。高密的士兵关起城门叛乱抢掠,杀害官 吏几乎全部杀光,却独呼喊:“不要惊吓仇大人。” “剧寇起莱密间”,省略句,“剧寇起(于)莱密间”,状语后置句式,之后断开,排除 D; “民赖以安”中,“民”是主语,之前断开,排除 AD; “密卒闭关叛掠”中,“叛掠”是“卒”的行为,之后断开,排除 C。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D 项,“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胸部的装具”错误,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头部的装具。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 项,“临危受命”错误,敌人入侵是在他上任之后;是传言说朝廷将要放弃两淮以保全长江, 所以不存在“临危受命”。 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益,增加;北,失败,败北;却走,退却 逃跑。(2)委,舍弃;治,整治;贻,留。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仇悆,字泰然,益都人。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被任命为邠州司法,审理诉讼审慎宽厚, 许多人得以保全 活命。担任邓城县令,任职期满,老老少少拦路哭泣,他不能离去。 调任高密丞,民俗喜欢吵闹诉讼,仇悆代理县里政事,判定官司就像流水一样,事情从 不拖延过夜,百姓甚至怀揣着干粮等着判决发遣。大盗在菜州、高密之间起事,一向听说仇 豫的名声,就告诫他们的同伙说不要侵犯高密地界,百姓依赖他才平安无事。高密的士兵关 起城门叛乱抢掠,杀害官吏几乎全部杀光,却独呼喊:“不要惊吓仇大人。” 仇悆凭借淮西安抚使的身份掌管庐州。刘豫的儿子刘麟聚合金兵大举入侵,民心惶恐不 安。当时金兵往来出没接近边境,仇悆向宣抚司请求援助,没有回复。又派遣他的儿子从小 路赶到朝廷求援,朝廷虽然用晋升官职来表彰他的儿子,援军却始终不到。皇帝刚刚下达诏 书亲自出征,但诏书也没有下达到淮甸,就有谣言说朝廷将要放弃两淮作为保全长江的策略。 仇悆抄写诏书内容公布到各个郡县,读到的人都激动得流泪,都想自告奋勇去杀敌。监押 官 阎仅被敌人杀死,残部归附仇悆,州府的钱帛用光了,没有钱作为赏赐,仇悆把他们全部请 来依次而坐,用酒肉来慰问犒劳他们,大家都受到感动和激励。仇悆招募庐、寿两地士兵得 到数百人,增加地方武装二千人,出奇兵一直到达寿春城下,敌军三次战斗都失败了,退却 逃跑渡过淮河。 刘麟又率军到合肥,间谍报说兀术为他殿后,人心惶恐,不知所措。这时恰好京西制置 使牛皋统兵到来,仇悆对左右的人说:“召牛观察来攻击贼人。”牛皋素来非常勇敢,率两 千骑兵奔驰而出,短兵相接。牛皋摘下头盔,大呼:“我是牛皋,曾经四次打败兀术,你们 可来决一死战。”敌兵畏惧他的名声,即自己溃散了。因为仇悆能够防守御敌的功劳,加官 徽猷阁待制。 当初,宣抚司不派一兵一卒救援各个郡县,只是命令焚毁积累的物资,放弃城池后退自 保,公文接连不断,又请张浚监督执行命令。张浚发公文让仇悆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仇悆 说:“在受到战火摧残破坏的情况下,军队粮饷无法供给,确实无法抵挡敌军。但是将帅承 担着一路的防卫职责,应当立誓死守。现在如果舍弃城池,让金国人占领淮西,在巢湖整治 兵舰,必定会给朝廷留下后患。”仇悆竭力陈述不能这样做,张浚也赞同他的观点,因而最 终保全救活了几个州的百姓。不久朝廷下诏让他赴京,军民痛哭着为他送行。仇悆不断升迁 到左朝议大夫,封爵益都县伯。死后,追授左通议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鹊① 韩偓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 [注]①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②凤阙, 汉代官阙名。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颖,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乌如山鹤, 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颗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颗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 颗后官至太尉。”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 “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 “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D. 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外、思念家人的悲苦。 15. 请解释诗的尾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4. D 15. 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 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错误,这一分析不恰切,该句用典,表达自己隐居 南安,心系朝廷的忠心。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 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 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 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 析情感。韩偓,中国唐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 人。自幼聪明好学,10 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 “雏凤清于老凤声”。翻译: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众所周知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 颜色。鹊在高处营建巢,静下来的时候闲话世事。化身为吉祥的征兆,飞向银河去。鹊栖身 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年代悠久的大树。“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 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根据注释可知,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 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根据注释“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 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 怀”,可知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__”,可见其闭塞;后来“五 丁开山”,才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蜀相通。 (2)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田园 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求学经历中虽生活艰 难,但不以为苦,乐在其中的进取精神。 【答案】 (1). (1)不与秦塞通人烟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2)从今若许闲乘 月 (4). 拄杖无时夜叩门 (5). (3)以中有足乐者, (6).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 写法。如 “塞”“栈”“钩”“乘”“拄杖”“叩”“奉”,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 ( 理解性默写 ) ,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 ( 理解性默写 )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 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 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小时候可能都做过这样的梦:全中国如果每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这个 “发财梦”其实 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涓滴成河。对个体而言只要付出 , 汇集起来就能质变为巨大的力量。这就是“小善”的意义。如何像 太阳光能一样, 将弥散分布的爱心最大效率地汇集起来,虽有难度,但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科技使得一 切皆有可能。曾经有某公司创始人说:“真正改变世界的不是科技本身,只有当科技被赋予人 性温度的时候,才会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他的阐释 ,一个国家文明进步与否, 除了高楼大厦、高铁飞机这些硬件以外,社会救助的完善同样重要。社交筹款平台作为新生 事物,难免在初期会出现一些不足,但应该看到,( )。从事公益的人常说“世界的变好, 不是因为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数人每人做了一点。”其实帮助别人,何尝不是一种自 我需求。这既被悠久道德传统所崇尚,也被现代心理医学所证明。一-滴水只能解得一个人的 渴,但一份爱心,却能温暖两颗心。因为公益平台的存在,施与受双方互利共赢,这也许就 是“科技被赋予人性温度”的涵义。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蕴含 尺兵寸铁 搜集 拨云见日 B. 蕴涵 一介之善 收集 拨云见日 C. 蕴含 一介之善 收集 入木三分 D. 蕴涵 尺兵寸铁 搜集 入木三分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传统筹款方式比,社交平台自带的透明属性无疑更有助于公共监督。漏洞应该在平台建 设中完善,就像孩子只有练习走路才能避免摔跤。 B. 传统筹款方式与社交平台相比自带的透明属性无疑更有助于公共监督。漏洞应该在平台建 设中完善,就像孩子如果练习走路就能避免摔跤。 C. 传统筹款方式与社交平台相比自带的透明属性无疑更有助于公共监督。漏洞应该在平台建 设中完善,就像孩子只有练习走路才能避免摔跤。 D. 同传统筹款方式比,社交平台自带的透明属性无疑更有助于公共监督。漏洞应该在平台建 设中完善,就像孩子如果练习走路就能避免摔跤。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国家的文明是否进步,除了高楼大厦、高铁飞机这些硬件以外,社会救助的完善同样 重要。 B. 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除了高楼大厦、高铁飞机这些硬件以外,社会救助体系是否完善同 样重要。 C. 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除了高楼大厦、高铁飞机这些硬件以外,社会救助是否完善同样重 要。 D. 一个国家的文明是否进步,除了高楼大厦、高铁飞机这些硬件以外,社会救助体系是否完 善同样重要。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第一空,蕴涵:名词,指一个事物的内涵;蕴含:动词,指包含在内。这个朴素的道理是被 这个“发财梦”所包含,所以选用“蕴含”。第二空,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尺兵寸铁: 比喻微小的武力。这里是指微小的善行,所以选用“一介之善”。第三空,收集:招收基集, 使聚集在起;搜集:搜寻聚集。因为搜集较收集而言,有一定的选择性,方向性。所以选用 “收集”。第四空,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还透人木板三 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 破黑暗 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文中是修饰“阐述”,所以选用“入木三 分”。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解答本题可使用排除法。关联词“只有……才……”是条件关系,“如果……就……”是假 设关系。根据语境应选择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所以排除 B 和 D。 通过前文“社交筹款平台作 为新生事物”可知,此处陈述的对象是“社交平台”,后文应与之保持一致,C 的主语是“传 统筹款方式”,故排除。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者 会在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 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 通过分析可知,原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社会救助的完善”搭配不当,正确搭配应该是“社 会救助体系的完善”,故排除 A 和 C;二是“是否进步”与“社会救助完善同样重要”是两面 与一面搭配不当,故排除 B。 故选 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记忆力是大脑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它对于人的 生命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比如,我们评价某人是否天资聪明时,_____________。据说,人的 记忆力非常巨大,相当于 1500 亿台电脑(平均每台 80G)的储存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 超强记忆力,有的人过目不忘,耳闻能诵;有的人却总也记不住相识者的姓名和相貌。其实, 一个人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实属幸运之神眷顾,可视为上苍赐予的礼物,可遇不可求。既然 _________,我们便不必因记性差而自卑,也不必对记忆力好的人盲自崇拜。我们可以采取一 些方式方法来提升记忆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有助于确保记忆的 准确无误,这是_______的最靠谱的方法。 【答案】 (1). 示例:①记忆力往往是个重要指标 (2). ②记忆力属于天赋/超强记忆力可 遇不 可求 (3). ③弥补记性差/提升记忆力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 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 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 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记忆力是大脑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 力,它对于人的生命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我们评价某人是否天资聪明时”分析,此处主要 讲记忆力是判断某人是否天资聪明的重要指标。 第二处,结合“一个人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实属幸运之神眷顾,可视为上苍赐予的礼物,可 遇不可求”“我们便不必因记性差而自卑,也不必对记忆力好的人盲自崇拜”分析,此处主 要讲既然记忆力属于天赋,或者是超强记忆力可遇不可求。 第三处,结合“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有助于确保记忆的准确无误”“最靠谱的方法”等分析, 此处主要讲提升记忆力。 21.F 图是某市一社区针对出现发热状况的患者而做的就诊流程图,请据此拟写一则广播稿。 要求信息完整,表达简洁、流畅, 各位居民: 大家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积极配合,谢谢大家! 【答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您出现了干咳、乏力、发热症状,请佩戴外科口罩 到附近妇幼保健机构以外的公立医院就诊,配合医院预检分诊台工作人员完善个人信息,在 完成疾病初检后,如果您没有流行病学史,则在该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如果有流行病学史, 您将由接诊医院安排专用车辆送至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 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阅读示意图,注意箭头方向,看明白几个关键词的关 系;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本题的箭头方向为由上到下,所以叙述也要从上到下,注意在“配合医院预检分诊台工作人 员完善个人信息”后分两种情况:如果没有流行病学史,则在该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如果有 流行病学史,将由接诊医院安排专用车辆送至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此外要注意题目中要求以广播稿的形式叙述,所以应采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介绍,同时注意 语言要连贯、简洁、得体。 【点睛】流程图、示意图,根据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 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 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 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②好而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不珍视秋天的人,不会真正爱春天。 ③春天的太阳甚至给那最卑微的小花也注入了新的生命。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静待春来 年,和往常一样悄然而至,风还是那么刺骨。在外奔波的人们早已携着行囊,回到了故 乡,忙于工作的劳动者,也卸下了担子,投入家人的怀抱。那份无须言语的欢喜,已在各个 巷落弥漫开来。可殊不知一场疫情也在滋升暗长着。 上涨的物价、翻倍的数据、口罩的脱销……纷纷压在人们的心头,积成乌云,城市仿佛 按下了暂停键,再倒带,重回年前的冷清。没有了欢乐的笑靥、走亲的热闹、朵颐的满足、 美好的愿景,只得听从“禁足令”,出门也要戴上口罩。 清晨,父亲早已戴上口罩,披上外套出门了,在我朦胧的睡眠中,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 影。“棒棒,起床了。”一阵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睁开了眼,起身穿上衣服,洗漱一 番后便走向客厅,母亲还没等我发问,便说道:“你爸去村里帮忙,不跟我们吃早饭了。” 吃完早饭,母亲让我帮忙扔一下垃圾,一打开门,扑鼻而来的便是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 一位保洁阿姨正身着防护服卖力喷洒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而后又挨个将人家的门把手 擦拭了一番,我心中不免觉得暖暖的。走到小区门口,一行标语映入我的眼帘,“勤洗手, 少出门,戴口罩”虽然只有几个字,却如一股暖流,把我几日积郁在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原来在我们的背后,有那么多人在暗自努力着,保护着我们,为我们与疫情作斗争。 傍晚,父亲回到家中,脸上已满是疲惫之色。“怎么样?”我好奇的问道,“情况还可 控,先把小路封了,大路设卡口,逢车来人都要检查。”正说着,父亲的电话响了,“好的, 马上到!”转身对我们说,“你们吃饭,我去村里,下雪了,卡口上的同志得换班,不然要 冻伤了。”那一刻,父亲的背影煞是伟岸。 第二天,雪停了,太阳特别灿烂,化了雪的树叶更绿了,站在窗前极目远眺,蔚蓝的天 空飘过几片云彩,十分祥和。这次的战疫,我们失去了,也收获了,跌倒了,又重新站了起 来。这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愈加坚定。 吴越王钱穆在给他妻子的一封信中写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丈夫对妻子的等 待,我们也可以像吴越王盼望妻子一般,用不断地努力,以及平稳的心态静待春来,到那时, 又将会是一片盛世烟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 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 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 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 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 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本题材料中四则话语都围绕春天展开:①句选择了近期常见于报端的一句话,重点表达任何 的厄运与艰难都会过去,只要坚强面对,都会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②句为杜甫《春夜喜雨》 中的诗句,写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而当生命的春天 来临时,我们也应像春雨一样,恣意挥洒自己的汗水;③句指出重视收获的人才知道春天的 可贵,也会更热爱春天;④句名言将重点语意放在了“卑微的小花”,它和春天里的一切有 生命的事物一样,都可以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综合材料来看,“春天”是核心概念,立意时 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综合考虑。 立意: 个人角度:1.绽放在春光里;2.抓住春时,努力绽放;3.善待每一缕春阳;4.卑微如我,亦 可萌芽。 社会、国家角度:1.跨越困厄,静待春来;2.抓住时代机遇,谱绘盛世序曲。 素材: (1)每个人无不期待着春节的到来,或许,这是这份难得热闹让人无不对其格外回味,而这 个春节却不同以往,肺炎的突然爆发让每一个期待这份热闹的人,感到无比的难过,焦虑。 而静或许是盼望春天最好的答案。 (2)在这样一个时期之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与担当:在小区门口进行排查的志愿者, 在高速口检查车辆的交警,为我们辛勤工作的各位医务人员,正是平日里的一个个普通人筑 成了抗疫防线的铜墙铁壁,而我们学生也应有自己的职责,在这抗疫生活中用努力静待春来。 (3)总是止步于青山绿水处,倾听不经意的鸟鸣虫叫;总是流连于山穷水尽的路口,期待柳 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也总是沉醉于灯火阑珊,回首刹那默然的惊喜。机遇可以改变一个人、 一个国家的命运。 (4)“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说得何等的妙啊!如米小的苔花,默默地开着,并不引 人注目,更无人为它喝彩,但它从不自甘暴弃,从不妄自菲薄,相反,却要像牡丹那样,执 著地开放,认真地开放,努力地开放。 结构层次: 作文题目“静待春来”紧扣材料;开篇写疫情让新年的喜悦褪去,带给人们的是取而代之的 是上涨的物价、翻倍的数据、口罩的脱销和“禁足令”;中间写父亲一天的工作,以及我的 所见所闻,展现抗疫工作的有条不紊、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接着以“雪停了,太阳特别灿烂, 化了雪的树叶更绿了,站在窗前极目远眺,蔚蓝的天空飘过几片云彩,十分祥和”寓意抗疫 胜利的希望;最后引用吴越王钱穆给妻子信中写到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表达用不断 地努力,以及平稳的心态静抗疫,待春来的决心。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