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00 KB
  • 2021-06-09 发布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 2018-2019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于《论语·为政》,原文是“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前面的横木上。车子没有它们,自然无法套住牲口,也就不能行走。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德,就好比大车小车没有车辕前面的横木一样,如何能立身处世呢?孔子用这个比喻说明了信德的重要。‎ 从字形构造上看,“信”字左边是“人”字,右边为“言”字,“人言为信”表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所以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由言语真实、守信进而建立起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 信德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一失信,必然害及他人,危及社会。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说明“忠信”是立人之本,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证”。信德也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论语·学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推心置腹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孟子提出“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汉武帝的第一次策问中,董仲舒就指出:“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不仅直接决定着生民百姓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兴衰。‎ 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不仅是一个人立世之本、立业之根,更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础。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权威不立,必将祸及国家天下。所以,个人要讲信,社团要讲信,为政者更要讲信。《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说:“信,国之宝也。”《论语·颜渊篇》载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选择是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他认为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 ‎《吕氏春秋·贵信》说得很好:“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信德是人的法宝,因为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可见,“信”在齐家治国中是何等重要。 ‎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来源于《论语·为政》,孔子认为信德在人的为人处世中有重要作用。‎ B.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是孔子在《论语·为政》用的一个比喻,目的为了说明了信德的重要。‎ C. “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这些关于“信”的论述,是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的角度作出的。‎ D. 信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如果人一旦失信,其结果会害及他人,危及社会。‎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信德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孔子就把“朋友有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B. 《论语·学而》中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观点,说明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交朋友要推心置腹。‎ C. 在汉代,儒家就把“信”列入“五常”之中,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D. 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因此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会祸及国家天下。‎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字从字形构造上看,依赖于人言语的表达,表言语的真实,进而建立了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 B. 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选择去兵、去食而保留民信,这是基于他认识到,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 C. 信德在个人的立身处世、朋友的交往、国家的政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每个人必须重视它的作用。‎ D. 人民保卫着国家,信誉保护着人民,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所以只要重视“信”,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桥 蒋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 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 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 小说通过描述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8.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想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10.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 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 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 D. 三者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1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 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 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 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人作辩解。‎ D. 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12.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 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荆王薨,为扬王翊善。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特制仍祭酒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不报。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空学出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明年卒,年七十五。‎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B.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D.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书,周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 B. 出阁,皇子出就藩封。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职。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指女子出嫁。‎ C. 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 祖,出行前祭祀路神。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B. 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做侍讲。‎ C. 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他任职越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 D. 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们的敬爱;朋友托孤,他慨然担当,不取钱财。‎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2)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梦得:刘禹锡。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 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7.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 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 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D. 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闲雅的 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体现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18.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①____。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②____,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生活阅历越丰富,③____ 。‎ ‎2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前段时间,山西一游客因为川菜“鱼香肉丝”中没有鱼而拒绝付款一事传遍了网络。其实,正如“老婆饼”中没有老婆,“蚂蚁上树”中没有蚂蚁一样,中国菜的菜名与内容毫无关系。正因为如此,进了中餐馆,看菜名点菜是吃不到你想吃的东西的。所以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自然也没有任何价值。‎ ‎①中国菜的菜名与内容大多数还是有关系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材料二:2017年8月2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体育强国根本的标志不仅在于竞技能力,还在于体育风貌,鲁迅先生提倡的“不耻落后”,那些在体育场上跑到最后,但仍然坚持跑下去,这种人让人肃然起敬。我感到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就要这种精神,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战胜自己。‎ 认真审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 语 文 答 案 ‎1. A ‎ ‎2. D ‎ ‎3. B ‎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A。‎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语段的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这样就能很好的判断语句填空。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A、B;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C。‎ ‎3.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B,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选项C,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选项D,搭配不当,“突破……系统”。所以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4. D ‎ ‎5. A ‎ ‎6. D ‎ ‎【解析】‎ ‎4.试题分析:D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是“信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选项为“根本原则”,程度在加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A项张冠李戴,“把‘朋友有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是孟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试题分析:D曲解原文意思,说法过于肯定,原文只在说明“信“在治国中很重要。‎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C ‎ ‎8. ①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②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③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 ‎9. ①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 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③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④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本题C项,“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不正确。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能力。本题分析郭支书性格,抓住郭支书言行分析即可。比如抓住郭支书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点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9.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题,从文章的主题表达、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展开分析。比如:“断桥”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以“断桥”为标题,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0. A ‎ ‎11. B ‎ ‎12. 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C项,“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理解有误,“缺乏深度”没有依据。D项,“从内因外因两方面”错,材料一并未分析内因。故本题选A项。‎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三者材料的观点各有价值,材料二、三“有失偏颇”理解有误,“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过于绝对。C项,“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人作辩解”理解有误,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应该各司其职。D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绝对。故本题选B项。‎ ‎12.试题分析:题干是“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分析、概括。强调对同类信息的归类整合,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本题“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从职业选择心态归类;“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让科学家成为时代明星”是从社会氛围方面归类。‎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规范作答”‎ 答题时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13. B ‎ ‎14. C ‎ ‎15. A ‎ ‎16. (1)“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 ‎(2)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 ‎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兼”是兼任的意思,“四年”表示时间,排除A项、C项。“五年”表示时间,结合句意分析,排除D项。句意: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职。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奉命退休”错。“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是自己主动请辞,皇上挽留,如此反复几次,以显示君臣情意。‎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结合文本内容“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分析可知,“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错,是“乡试考了四个第一”。‎ ‎1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金于何有”(宾语前置句);“反”通“返”,返回;“长”译为使……生长、扶养、抚育。(2)“师资”译为老师,“老成”译为年高而有德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听”译为听任、听凭。‎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郑穆字闳中,是福州候官人。性情醇厚严谨好学,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门人以千计,和陈襄、陈烈、周希孟交友,号称“四先生”。他考取进士,乡试考了四个第一,随即考中进士及第,任寿安主簿。郑穆被召为国子监直讲,任职编校集贤院书籍。满一年,任馆阁校勘,累积官衔至太常博士。他请求朝延给他提高一个官阶,这样就可以提前在南郊追封自己死去的父母,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改任集贤校理,他清求到外地补官,做了汾州通判。熙宁三年,郑穆被征召做岐王侍讲。嘉王出就封国后,改任诸王侍讲。府僚缺人,御史陈襄请求选择人,神宗说:“像郑穆的品德操守,才适合辅佐王室。”郑穆共在馆阁三十年,在王府十二年,没有公事不登主持政事人的门,讲话有法度,可以作为劝诫的,一定反复摘引典籍陈说,岐、嘉二王都尊敬礼待他。元丰三年,郑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朝散大夫。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因而在湖中种田,绵延百里,官府登记收税。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积达到万缗,郑穆奏请免去这些。郑穆任期未满便告老还乡,负责掌管杭州洞霄宫。元祐初年,郑穆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祭酒。他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佩服他的教育训导。故友叫张景晟的去世时,给他五百两银子,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说:“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三年,扬王、荆王请他担任侍讲,他罢离祭酒一职,任职集贤院,又进入王府。荆王去世,他担任扬王的翊善。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职。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六年,郑穆请求退休,让自己管理洞霄宫。敕书送达门下省,给事中范祖禹上奏说:“郑穆虽然年龄超过七十,但精力尚还旺盛。古代大夫七十退休,有不能辞谢的,就赐给他几案拐杖。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皇帝没有回复。太学生几千人把挽留郑穆的请求报告给司业,又报告给宰相,都没有被采纳。于是公卿大夫各自作诗为他送行,太学生空校出汴京东门为郑穆祭祀路神祈福,京城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感叹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第二年郑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17. A ‎ ‎18. (1)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2)官场冷遇,闲置之愁。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3)年老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 情,写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 ‎ ‎【解析】‎ ‎1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错在“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阅读诗歌可知,“老后”写出了诗人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故本题选A项。‎ ‎18.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题中“闲饮”二字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诗人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寂寞心境。首联,“少时”“老后”写人生不同时段的感受。颔联,“共把十千沽一斗”大家争着拿钱买酒,体现了沽酒时的豪爽与朋友聚会时的兴奋之情;“相看七十欠三年”体现人生易逝、饱经沧桑的凄凉沉痛。颈联,明写“醉听清吟”对饮的乐趣,暗含对政治上遭冷遇的不满。尾联,“一醉一陶然”,既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深情厚谊,又表现出作者在现实面前的哀伤和愁苦。紧扣题意,作者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此诗蕴藉深厚,句外有意,将深情以清语出之,把内心的痛苦忧烦用闲适语道出,加强了抒情效果。回答时,找每一联的关键词语,结合诗句,从相聚闲饮之乐、官场冷遇之愁、年老饱经沧桑之悲的角度分析概括诗人的复杂情感。‎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19.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倚”“寄傲”“审”“容膝”“抟”“扶摇”“息”“复”“涟”,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20.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原因在于阅读不是对书的简单再现 越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语境内容“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及关联词“之所以”分析,此处主要讲是因为阅历的缘故;第②处,结合“再创造”等内容分析可知,阅读不是对书的简单再现。第③处,结合“生活阅历越丰富”分析,最作品的把握应该越准确等。‎ ‎21.②看菜名点菜大多还是能吃到你想吃的东西的 ③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还是有价值的 ‎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考生应先浏览选段,圈出表述过于绝对的语句,然后模仿例句的句式进行改写。如“正因为如此,进了中餐馆,看菜名点菜是吃不到你想吃的东西的”,“……是吃不到……”说的过于绝对,在中餐馆,大多数的菜和菜名是一致的,“看菜名点菜”大多是能吃到想迟的东西;如“所以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自然也没有任何价值”,“……自然也没有……”过于绝对,这一结论不正确,研究中国菜名字的起源是有价值的。‎ ‎22.中国共产党,中国的脊梁 ‎——我看脊梁 每当我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敬礼的时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总是油然而生。中国5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多少年来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我们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我爱我的祖国,就如同爱自己的母亲,因为祖国是我们肌体的源泉,心灵的归宿。祖国的甘泉,犹如母亲的乳汁,哺育了千千万万华夏子孙。‎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有960万千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也有声震寰宇的4大发明,还有三山五岳秀丽的风光,更有饮誉四海的中华文化。长城如龙盘旋,故宫雄奇壮观因此,身为华夏子孙,我们理应感到骄傲和自豪。‎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辉煌文化背后的历史事件。翻开中国近代史,几多哀愁,几多屈辱,几多痛苦!比黄河还曲折,比海水还要苦涩难忘的民族耻辱啊!去看看兆沙市的那根刺柱吧!赫然醒目的大字告诉人们,当年,日本鬼子们就是把中国人绑在这根柱子上练刺杀。听到了吗?听到那受辱者撕心裂肺的声声惨叫了吗?虎踞龙盘的南京,30万条生命,有百发苍苍的老人,有嗷嗷待哺的婴儿,统统被杀,无一幸存。处处扼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痛苦呻吟。‎ 水总要向流得通的地方流去,路总要向走得通的地方延伸,历史的发展亦如此。‎ ‎1921年,一个杨柳轻拂的季节,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上,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从此,中国有了坚强不屈的脊梁!‎ 忘不了,铡刀的底座已被鲜血染红,党的女儿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忘不了,碉堡上喷着罪恶的火舌,人民的儿子董存瑞毅然拉下了导火索。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老一辈军事家叶挺将军正是怀着坚定的信念,写下了慷慨悲壮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我渴望自由,但我知道,人的躯体哪能从狗洞里爬出。‎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你看,冲天的蘑菇云,打破了苏美两霸的核垄断;你听,《东方红》乐曲响彻云宵。今天,神六上天;明天,奥运圣火又将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起。世界又将重新注目中国。‎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切仁人志士是中国的脊梁,英雄先烈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是中国的脊梁!‎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道新材料作文。审题:阅读这两则材料,每个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写作的重点,如“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感到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就要这种精神,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战胜自己。”这道作文题,可以用“我看脊梁”或“我想对脊梁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标题的拟定与审题立意密切相关。“脊梁”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而材料中涉及的“脊梁”,用鲁迅的话来理解,“中国的脊梁”,就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等等。按照习近平的话来理解,“民族的脊梁”,就是“不耻落后”、“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战胜自己”的人,等等。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去叙写某一位“脊梁”的感人事迹,进而讴赞他的“脊梁”精神。如果写议论文,就要去论证何谓“脊梁”,中华民族为何需要“脊梁”,“脊梁”的价值所在,怎样做一个“中国的脊梁”或“民族的脊梁”,倡导人们去做民族的脊梁或中国的脊梁等等。如果以“我想对脊梁说”为标题,则应以抒发对某一类“脊梁”的赞美之情为主。参考立意:(1)埋头苦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2)“拼命硬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3)“为民请命”的人是中国的脊梁(4)“含身求法”的人是中国的脊梁;(5)“不耻落后”的人是民族的脊梁;(6)“奋力拼搏”的人是民族的脊梁;(7)“攻坚克准”的人是民族的脊梁;(8)“战胜自己”的人是民族的脊梁。‎ ‎【点睛】‎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