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5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怀化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陈邓兰 审题人:戴任军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月亮与中国民俗节日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行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清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最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端午、中秋这三大传统节日可能都与月亮的运动规律有关联,其中中秋节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多来源于古老的文化礼俗。‎ B. 商代人、春秋战国时期人、汉代人对日月之神的称呼大同小异,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先民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C. 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这可能与神权控制有关,日月这样的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 D.根据沂南发现的汉画像石,我们可以推测,古人认为地上的昆仑山和天上的月亮联系紧密,也能推测出嫦娥是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宋时期,中秋赏月是文人的时尚,吟咏的诗句较之以前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唐宋士人的精神气质不同,赏月的情趣大相径庭。‎ B. 从文人赏月的雅趣,到民间拜月的情趣,再到有心吃月饼的俗趣,节俗形态的重大变化也体现了中国民众心态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 C. ‎ 宋代时月饼已经出现,由于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可以象征团圆,所以大约到了明朝,它逐渐成为中秋时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 D. 从《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等文献来看,南宋都城杭州,上自贵家如王子皇孙,下至民间如中小商户,都在中秋夜宴饮赏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代祭祀日月的活动,只能由周天子及其各地的代表主持,在早晨祭祀太阳,在晚上祭祀月亮,而百姓应该没有祭祀日月的权利。‎ B. 从商代到唐代,尽管随着人们时月亮理性认识的逐渐增强,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但是中秋赏月成为大众节日的契机还没有到来。‎ C. 理学思想越深入人心,民间的乡族观念就会变得越强,人们对家庭的依恋情绪就更为浓烈,中秋文人赏月的常俗意义也就会变得更大。‎ D. 宋代人在中秋节赏玩月亮,他们把月饼作为中秋馈赠亲友的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这些节日活动也能展现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时代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酒”中的乾坤 秦悦 ‎ 东家不像个东家。‎ ‎ 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 ‎ 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 ‎ 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 ‎ 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 ‎ ‎ 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 ‎ 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 ‎ 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 ‎ 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比蚂蚁走得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 ‎ 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 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轻轻地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挪动,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 ‎ 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 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 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 ‎ 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 ‎ 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 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 还有,高粱,大豆,红薯……‎ ‎ 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 ‎ 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 ‎ 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激动。‎ ‎ “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 ‎ 饥民跪倒一大片,向东家叩首,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心声……‎ 一个个秘密,争先恐后从他嘴里蹦出,再也拦不住,挡不住。‎ ‎ 天旱时,东家停了酒的酿造;已酿成的,运往外省,换成了大量的粮食。那时,有官商找上门,让东家造酒,负责销售,说饥荒时没人造,造,可获暴利。东家怒发冲冠,严词拒绝,叹息,谁能做如此暴殄天物泯灭良心的事?!‎ ‎ 说着,说着,管家成了泪人儿,哽咽不已。‎ ‎ 泣不成声的管家再也讲不出那个藏在心里差点发酵的秘密: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康百万酒,而是水!‎ ‎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东家从粥厂回来后,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吃完,“滋——滋——”喝酒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B.文中写东家的粥厂“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状态。‎ C.文中将东家比作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以生动的比喻表现出东家身材的单薄和处境的艰难。‎ D.文中写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一车车运来,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突出东家高大的形象。‎ ‎5.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6分)‎ ‎6.文章结尾“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酒,而是水!”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结尾的用意。(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 8%,较2015年上升了0.4‎ 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 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 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OO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 56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 - 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摘自《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B.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就如何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10.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 置纠察刑狱司/ 因命起起/ 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 并听受诉/ 从之。‎ B.初置纠察刑狱司/ 因命起/ 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 并听受诉/ 从之。‎ C.初/ 置纠察刑狱司/ 因命起/ 起乃请诸已决/ 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 并听受诉/ 从之。‎ D.初/置纠察刑狱司/ 因命起/ 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 及官吏非理榜掠者/ 并听受诉从之。‎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迁、调动等的词语中,“署、摄、权”均有“暂时代理”的意思。‎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户部掌管户籍、财政等。‎ C.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而谥号是除帝王外,其他大臣、贵族、士大夫等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或褒或贬。‎ 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C.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D.周起后来担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后因病请求担任颖州知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2)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4~15题。‎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为“清”,对明王朝虎视眈耽。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①‎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②。‎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②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4.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渡易水》体裁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C.《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E.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请从两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6分)‎ ‎(三)填空题(名句名篇默写 10分 )‎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10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悔自醒的两句“ , ”。‎ ‎(2) 《逍遥游》中描写水与舟之间关系的句子“ , ”。‎ ‎(3)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家族衰败的句子“ , ”。‎ ‎(4)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湘夫人》屈原)‎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7.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央浼(měi) 栖(qī)息 睥(bì)睨 舸(gě)舰迷津 B. 蟪蛄(gū) 殒(yǔn)首  纤(qiān)尘 得鱼忘筌(quán) ‎ ‎ C. 蕴藉(jiè) 模样(mú) 踟躅(zhí) 酩(míng )酊大醉 ‎ D. 氛(fēn)围 笑靥(yè) 窈(yǎo)窕 叱咤(zhà)风云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B. 深处春秋鼎盛的伟大时代,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 当下,诸如百丽、波司登等品牌纷纷迎来线下关店潮,也确乎证明了实体店铺当下江河日下,开始走向颓败之路。‎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我校110周年校庆时,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B. 为了防止企业免遭破产的命运,企业领导者必须研究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C. 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D.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20.下图为中国禁毒标识,请写出主体图形(外围汉字及英文单词除外)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10个字。( 6分 )‎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山路》‎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⑥不得抄袭或套作。‎ ‎ ‎ ‎2017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 C.【解析】题干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有误;文章第二段最后说“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第三段又说“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第四段的开头说“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由此可以知道选项中“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错误。‎ ‎2. D.【解析】题干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从《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等文献来看,南宋都城……”有误;倒数第三段说的是“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东京梦华录》体现的是北宋情况。‎ ‎3. B.【解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周代祭祀日月的活动,只能由周天子及其各地的代表主持。说法绝对。C项,“人们对家庭的依恋情绪就更为浓烈,中秋文人赏月的常俗意义也就会变得更大”有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最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 D项 宋代人在中秋节赏玩月亮,他们把月饼作为中秋馈赠亲友的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这句话错。把月饼作为中秋馈赠亲友的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是始于明朝。‎ ‎4.C。A项,“悠闲自在”理解不是十分准确,这一细节描写,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东家的悠闲自在,而更多表现出的是他希望以自己的行为让大家相信灾荒很快就会过去,坚定对生活的信心。B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状态”分析不当,当时粥厂为了救济灾民,压力很大。D项“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分析不当,由原文“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可知,东家是拿出了全部的家当来应对饥荒,他应对得并不从容,这样写也不是为了表现他实力雄厚。‎ ‎5.①有闲情雅趣:善饮酒,喜欢与文人雅士聚谈。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充满济世救民的情怀,灾难来临,他倾尽自己的家产让灾民得以存活,坚决不让灾荒饿死一个人。③坚守大义,取财有道:官商找上门来让他造酒以获得暴利,他严词拒绝,不发不义之财。④坚忍、有担当、默默奉献:他独自承受灾荒带来的巨大压力,想尽办法救济灾民,自己却日渐消瘦,倾家荡产。(要求答出3点,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只答要点没有简析的每一点只给1分)‎ ‎6.①内容上,在结尾交代东家饮的不是酒而是水,消除了读者在灾难年月东家还每天饮酒的疑惑。②结构上,照应了前文东家饮酒的内容,同时也使故事情节突转,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人物形象上,东家每天饮酒,让处于灾难中的人们内心变得安宁,而结尾揭示出他饮的不是酒而是水,这就展示出东家崇高的精神境界,使东家这一人物形象得到更充分的展现。④主旨上,结尾这样安排,深化主旨,进一步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崇高人格。(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7. A (B.“数字化阅读将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根据;C.“取决于”的说法绝对。D.“最直接原因”错误)‎ ‎8. C D. (A.纸质书图2015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年;B.“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9.(4分)答案示例: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 ‎②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每答出一点建议1分,结合材料阐述1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能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10.B ‎11.C【帝王也有谥号】‎ ‎12.D.【“礼部尚书”是他死后追赠的官职】‎ ‎13.(1)周意担任卫州知州时,因犯罪被削去官职,周起才十三岁,到京城为父辨冤,他父亲才官复原职。【大意1分,“坐事”“诣”“讼”“知”各1分】‎ ‎(2‎ ‎)皇帝封禅泰山,他临时担任御史中丞,所到之处采访官吏的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状况,来报知朝廷。【大意1分,“封”“摄”“官吏能否”“以闻”各1分】‎ ‎14.CD(A题材是怀古诗B凄切苍凉之景 理解有误,从“潺浚”、“碧”可以看出,此处当是以乐景衬哀情。E、《渡易水》乐景衬哀情;《塞上曲》直抒胸臆。)‎ ‎15.答案示例:①从诗歌的情感方面。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渡》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志向,诗人途经“燕赵”旧地,想起荆轲,渴望效命疆场;《塞》诗写大唐军队敢 叫胡儿有来无回,士兵们以身报国,表达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不同之处:《渡》诗隐含忧国伤时之情,而《塞》诗昂扬向上。尾句感叹到哪里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或:感叹当今国事衰微,即便荆轲这样的勇士也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塞》诗整首诗都洋溢这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雄健壮烈。②从表现手法方面。相同之处:都用了典故。不同之处:《渡》除了用典,还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抒情方式。(其他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评分说明】本题6分,每一点3分。‎ ‎16.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4)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7. D. 【解析】 A. 睥(pì)睨 舸舰弥津 B.陨首 纤(xiān)尘 C.踯躅 酩(mǐng )酊大醉 ‎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言不及义: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涉及正经的道理。此处用来表示作者对自己的书的自谦的说法,符合语境。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此处对象使用有误。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D、“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1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结构混乱,“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或者“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B、为了防止企业遭受破产的命运C、成分残缺,应在“教学成绩”后面加上“的工作”。‎ ‎20.标识主体上方“禁”字变形为和平鸽图案,和平鸽尾部像三把利剑;下方是压扁变形的“毒”字;两者之间是由英文缩写“NNCC”组成的形似长城的图案。(4分)‎ 寓意:为保卫人类健康和幸福,维护国际社会安宁和平而战;也突出众志成城全民禁毒的决心。(2分)‎ ‎21.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选材料是龙应台的一句话,“只能一个人……只能一个人……只能一个人”,含义非常明确,就是强调很多时候,必须独自面对人生,一个人要有独立的意识,勇敢面对生活,勇于担当。由此可得到如下立意:‎ ‎①学会独立,人必须学会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独立地解决问题。‎ ‎②学会担当,勇于担当。‎ ‎③学会独处,人生难免孤独,要学会和自己做伴。‎ ‎④脚下的路只有我们一个人去走,才能留下自己的脚印,任何人都取代不了。‎ ‎⑤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有些坎注定要自己去跨,这是人生中的客观存在,要用积极良好的心态正视它,并接受它,而不是悲观绝望。‎ ‎⑥学会自我疗伤。遇到挫折,也许会有人提供帮助,但是来自外界的帮助总是有限的,内心真正的康复必须依靠自己。‎ ‎⑦成长和成熟就意味着能力的增强和内心的坚强。‎ ‎【参考译文】‎ ‎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下来时下颌丰满,父亲周意认为他很奇特,说:“这孩子一定光耀我门楣。”因此起名为起。周起幼时便聪慧如成人。周意担任卫州知州时,因犯罪被削去官职,周起才十三岁,到京城为父辨冤,他父亲才官复原职。后考中进士,担任齐州将作监丞。又提拔为著作佐郎,多次升迁,官至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伐,周起管理随军粮草事宜,不久,担任东京留守判官,兼任掌管闻鼓院。以右正言的身份掌管文书,暂且兼任吏部流内铨。皇帝封禅泰山,他临时担任御史中丞,所到之处采访官吏的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状况,来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帝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以居安思危来劝诫。刚开始设置纠察刑狱司时,让周起担任首任官,于是周起请求将那些已经判决但事实确有冤情,以及官吏胡乱拷打的犯人,一并听取他们的申诉,皇上听从了他。提拔为枢密院直学士、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周起善于倾听判断,明辨细密,没有积压的公务。真宗曾经亲到官衙慰问,周起奏请说:“陛下从前未登基时在这里住过,我请求避开这个正堂,搬到堂下西廊屋去。”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意见,并给大堂起名为继照堂。周起曾经在殿中奏事,恰逢仁宗降生,皇帝说:“你知道我有喜事吗?应该祝贺我有儿子了。”皇上随即进入后宫,怀揣金钱出来,掏出赏赐给周起。跟从皇上祭祀汾阴,暂代河中府,后来移任永兴、天雄军中,所到之处,作风刚烈,皇上多次下诏褒奖。授给事中一职,担任礼部侍郎。周起素来与寇准友好,曾经与寇准到同僚曹玮家饮酒,不久客人都回去了,唯独周起与寇准都大醉了,深夜才回去。第二天上朝拜见皇上,把过错归于自己,向皇上跪伏谢罪。真宗笑着说:“‎ 天下太平无事,大臣一起饮酒,有什么过错呢?”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降职为户部郎中,后又降职为太常少卿。后来恢复为礼部侍郎,因疾病请求执政颍州,迁调陈州。死后,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安惠”。周起性情周全细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随后就烧掉草稿,所以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他家里藏书至万余卷,周起善于书法,他弟弟周超也擅长书法。他弟弟收集古今名人书法和演变体法,写成《书苑》十卷。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