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9-2020学年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内蒙古包钢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1.本试卷共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第II卷的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4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东方数学的使命 ‎ 吴文俊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推进一步。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我们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 ‎。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地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1.下列各项对“东方数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划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的数学”是同一个概念。‎ B.东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现代欧美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C.东方数学着重计算,重视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是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 D.东方数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而西方数学以公理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2.对第1段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B.中国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要求,所以也是计算机时代最现代化的数学。‎ C.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D.中国古代首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组合数学,符合计算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3.下列各项是对原文相关信息的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数学,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集中表现为中国数学与欧美数学的异同。‎ B.中国古代数学所注重的计算方法、步骤,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算法,可见,现代计算机数学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数学。‎ C.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解方程,解方程成为以解决问题为精神实质的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的目标。‎ D.西方数学的理论体系是由问题、概念、方法和原理建立起来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漫步羑(yǒu)里城 熊召政 从北京到达汤阴时,正赶上浮尘天气,平原上的庄稼地,绿上蒙黄,看了叫人眼酸。北方的浮尘同南方的梅雨一样,让人难受。一枯一涩,碰上它,再好的心情也给搅了。幸好第二天尘去风清,等我们来到城北八里地的羑里城时,头上的天空已是澄澄的一碧了。‎ 羑里城是商纣时期的国家监狱。如果仅仅是监狱,它恐怕早就淡出了历史的记忆。它之存活并吸引游人,乃是因为周文王在此被商纣王囚禁了七年。如果仅仅是记载了一段皇帝级的囚徒生活,羑里城也不会经久不衰。文王拘而演《周易》,这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便发生在羑里城。‎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多难兴邦,这是针对国家而言。对个人来说,可谓多难兴智。将苦难转化为思考,转化为寻求智慧的动力,乃是中华民族历代精英的性格特点,或可称为异禀。‎ 周文王坐牢时还没有达到王的级别。他姓姬,正式的称谓是西伯。王之下,有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伯居中,但在商朝中晚时期的地方诸侯中,崛起于陕西的姬氏族群发展迅速。到了商纣王时代,西伯已成为地方诸侯中最有势力的一个了。这就引起了商纣王的猜忌。于是,他命令西伯前来都城,然后送到羑里来接受拘禁。西伯因此当了七年囚徒。‎ 年代久远,稽古难征,关于文王被囚于羑里的事,除了传说,很难找到当时的文字记载。姬氏部落崛起于今陕西扶风、岐山、宝鸡一带,在秦岭北麓、渭河平原之侧的高塬上。至今,那里仍叫周塬。中国的青铜器,凡带有铭文的,百分之八十出自周塬。这些铭文记载了周朝许多重要的战争和人物。但是,铭文上找不到羑里。我猜想,没有记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文王没有被拘羑里;二是替圣人讳,不记载圣人的不幸。综合判断,我相信第二个判断。青铜器上的铭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颂扬功德,所谓铭记是也。‎ 羑里城中有一个演易台,据说是文王演《周易》的地方。周文王根据伏羲创立的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为每卦的六爻制作爻辞加以说明,后人将这部易书称为《周易》。‎ 细观周文王制作的爻辞,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情风俗以及他对国计民生的思考。他的囚徒生活,似乎也有所涉及。他多处指出“利见大人”的各种条件。强调说“群龙无首”是吉象。须知道,在一般人眼中,群龙无首是乱象。但周文王认为只有群龙无首才可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他还说不修旧德而从王事,将一事无成。在《蒙卦》中,他特别在初爻中指出给患有眼疾的人治好病,让他重见光明,利于正在服刑的人,使他因积德而脱去桎梏。‎ 我认为这个爻辞是周文王的当下自况。据说他坐牢时已经82岁,这样的高寿老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极大。由己推人,他认为治疗眼疾是大功德,服刑的囚徒会因此而获得解放。‎ 通观爻辞,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高龄政治家的忧患意识,小到对一个人的察言观色,大到对一个时代的损益兴衰的思考。论婚嫁、盖房、炊饮之民事,论战争、祭祀、建设之王事,他都由象及理,触类旁通,指出吉凶祸福的规律。‎ 论及西伯的功绩,引导族人伐纣成功而王天下,固然是丰功,但比丰功更大的伟绩,则在于他为后世留下了《周易》这部著作。‎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文王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非帝王而是圣人。因此,所有来羑里旅游的人,绝不是前来观赏商纣王设立的国家监狱的种种残暴,而是来欣赏诞生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之花的一片沃土。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采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先写头天北方的浮尘天气搅乱心情,让人难受;后写次日尘去风清,来到城北八里地的羑里城时,天空已是澄澄一碧。‎ B.第四段交代了周文王坐牢时的身份级别,姬氏族群在商朝中晚期的发展,周文王在商纣王时代的势力,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羑里城的原因。‎ C.第七段主要是对周文王制作的爻辞的解说,如周文王强调“群龙无首”是吉象,在他看来,只有群龙无首才可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 D.这篇游记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涉及古地古人古事,如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羑里城而演《周易》等,内容翔实且厚重,文化底蕴颇深。‎ ‎5.在作者看来,羑里城令人难以忘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6.文章说“对个人来说,可谓多难兴智”,请结合周文王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 有关近视的遗传方式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多因子遗传、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因子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对近视眼患者家族的调查发现,父母为近视者子女近视率为48.28%,其中高度近视者占52.12%,明显高于父母无近视者子女的近视率27.28%、高度近视率36.76%。而有的资料却表明,双亲单纯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子代不一定都出现近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父母都有近视而其子女患近视的不足半数。还有人认为中低度近视的发病有肯定的家族倾向性,与遗传密切相关。先天性遗传患者长大以后近视甚至会超过两千度,这主要是遗传所致,因此目前无有效方法可阻止其继续加深。‎ 外部因素中,用眼过度、阅读距离太近等错误的读写习惯都将导致视力下降。原因是长时间的阅读或近距离操作精密仪器使眼睛视物聚焦的睫状肌处于痉挛状态,从而不能放松到原来位置。处于一个大量学习和阅读的环境中,近视的发生率就会相对提高。而且来自世界各地的数据都显示近视在学龄前很少出现,而在上学期间逐渐增多并会在学习紧张的大学期间达到高峰。‎ 缺乏体育锻炼,体质较差会导致近视。某视力矫治中心搜集的资料显示:体校学生近视率明显小于普通高校,仅为普通高校的四分之一。这一方面与体育专业学生课业负担较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体育专业学生喜爱运动、体质好有关,体校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多,在室外视野也比较开阔。普通学校女生比男生更不喜欢运动,也存在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的现象。‎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近视。某视力矫治中心搜集的大量资料说明: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有关。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铬的需求量比成年人大。铬主要存在于粗粮、红糖、蔬菜及水果等食物中,青少年如果长期吃精细食物,会造成铬的缺失而患上近视。‎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视力报告》)‎ 材料二:‎ ‎2010年中外学生近视率比较 小学生近视率 初中生近视率 高中生近视率 大学生近视率 中国 ‎26.96%‎ ‎53.43%‎ ‎72.80%‎ ‎77.95%‎ 日本 ‎25.70%‎ ‎49.00%‎ ‎63.80%‎ 高于63.80%‎ 德国 ‎8.80%‎ ‎15.60%‎ ‎-‎ ‎20.40%‎ ‎2017年中国学生近视率统计 学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近视率 ‎43.50%‎ ‎71.89%‎ ‎81.89%‎ ‎90.29%‎ ‎(摘编自《世界各国近视概况》)‎ 材料三:‎ 中国眼科专家、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介绍说:“近视可能导致严重的眼病,如青光眼、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较高的高度近视率将来可能导致失明者增多。而且,近视率上升的趋势目前尚未得到遏制。一个孩子患上近视后,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近视程度通常会逐年加重。‎ 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那时,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者可能出现巨大缺口,这将直接威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提醒相关部门,长期以来,我国与视觉健康相关的机构设置与政策内容,主要围绕防盲治盲展开,缺乏对整体视觉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整体视觉健康的有效措施,在公共教育、预防保健、医疗保障及社会引导等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国民普遍缺乏基本的视力健康知识,相关预防保健措施形同虚设。‎ 报告强调,青少年视力普遍恶化,从长远看将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在可量化的社会经济成本中,视力受损患者的劳动参与损失不容忽视”。‎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居高不下》)‎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近视遗传的方式,存在多种观点,如多因子遗传、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因子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 B.中低度近视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密切相关,某些先天性遗传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近视会进一步加深,目前还没有办法阻止。‎ C.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认为,中国近视患病率将会继续增长,5岁以上的近视患者将超过国民总数的一半。‎ D.青少年近视并非小事,它将会对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产生严重威胁,甚至直接威胁国家安全,相关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近视患者,子女出生后,一般都会患先天性遗传近视,而且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很大。‎ B.分析材料二可以发现,中国各学段学生近视的比例都明显高于外国,近几年来,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C.分析材料二可以发现,中国防治近视,要重视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殷,因为这一阶段近视率增长幅度最大。‎ D.近视的后果很严重,首先,近视程度只会逐年加重,进而导致青光眼等严重的眼病,直至失明。‎ ‎9.个人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近视?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欲轻举。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  注释:①赤松子:相传为上古时神仙,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也。‎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长跪履之               履: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穿鞋 ‎  B.持重宝啖秦将 啖:吃 ‎  C.秦将果畔               畔:通“叛”,背叛 ‎  D.秦兵竟败               竟:最终 ‎11.关于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  B.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  C.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  D.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12.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 ‎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  C.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  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4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6小题 齐州送祖三⑴‎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⑵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注释⑴祖三:即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人,与王维友善。⑵祖帐:为出行者饯行所设的帐幕。古人出行,上路前要祭路神,称“祖”,后来引申为饯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真挚、深厚的;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反衬作用。‎ B.“天寒远山净”表现出友人离去给自己造成的空虚感、寂寞感,“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烦乱。‎ C. 这首诗运用了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内心的怅惘以及对友人的不舍。‎ D. 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依次为:离别时的愁苦,相逢时的欢愉、分别后的惆怅。‎ ‎15.颈联借景抒情,借寒天、 、 、长河等凄清的景象,传达出诗人的感伤之情。(2分)‎ ‎16.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易水河畔,荆轲慷慨悲歌,唱出“ , ”,借苍凉之景,抒发了荆轲的悲壮之情。(《荆轲刺秦王》)‎ ‎(2) ,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3)《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诗句是 , 。(《氓》)‎ ‎(4)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蒹葭》)‎ ‎(5)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子衿》)‎ 第Ⅱ卷表达题(共7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6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在西柏坡廉政教育馆,通过图片、文件、实物和历史文献纪录片,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前那段峥嵘岁月。 ‎ B. 母亲去世后,她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母亲墓前,吟咏诗句,用这种长歌当哭的方式来纪念母亲。‎ C. 每年元宵节期间,和平广场都是灯如潮,人如海,人们争相前往,趋之若鹜。‎ D. 巴金嫉恶如仇,将笔锋直指那噩梦般的专制年代,深刻反思这段历史,呼唤人性的回归。‎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米宽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B.我们如果盯着电视屏幕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节目,就会感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十分疲劳。‎ C.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黄人》这样一部儿童题材的影片上映仅七天就赢利7亿元的票房。‎ D.在此次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聂耳是山国的儿子,________;聂耳是高原的精灵,________;聂耳是湖畔的神使呵,________。仿佛是命定要为祖国而歌唱,他傣汉合脉,血管中回荡中华的音律;似乎必定要拯救同胞于既亡,他出生于郎中世家,音乐成为他济世的灵丹。‎ ‎  ①他宽阔、广远,兼容并包,高瞻远瞩是他的气度 ‎  ②他厚重、敦实,拔地擎天,勇于担当是他的本性 ‎  ③他深邃、纯净,玉洁冰清,灵动颖悟是他的天质 A.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 21.阅读下面的长句,把它变成四个句意简明,连贯的短句。(4分)‎ ‎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⑴ 。‎ ⑵ 。‎ ⑶ 。‎ ⑷ 。‎ ‎22.这是人们用时下流行的“三行诗”为杜甫所写的文字。(3分)‎ ‎“你走了,‎ 却把岳阳楼的忧思,‎ 撒落在我们垂下的头颅上。”‎ ‎  请从戴望舒、徐志摩、鲁迅、巴金、司马迁中任选一位,为他写一首“三行诗”。要求:能体现所选人物特点,富有感染力。‎ 人物: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各种“症”忽然成了高频词:手机依赖症、选择恐惧症、晚睡症、炫食症、焦虑症、拖延症、抑郁症、初老症……‎ 为什么会出现各种“现代症”?你对此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从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D(考查词语理解。A不是“同一概念”:“东方数学”指中国古代的数学,“东方的数学”指未来的东方数学。B“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错误,且原文中无“所走的道路”的信息。C把“抽象事物”改为“有限事物”。)‎ ‎2.B(考查句子理解。A“东方的古代数学”扩大了范围,它包括“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应改为“中国的古代数学”。C原文中没有“历史悠久的数学”信息。D“各种问题”改为“有限问题”)‎ ‎3.C(考查信息筛选。A“中国数学与欧美的数学”,原文有时间限制,应为“中国的古代数学与现代欧美的数学”,B“来源于”说法不当。D“西方”为“东方”)‎ ‎4. D (全文并未以时间为经)‎ ‎5. 一是因为周文王在羑里城这座国家监狱被商纣王囚禁了七年之久,人们对此有深刻印象;(2分)二是因为“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个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就发生在羑里城;(2分)三,这里是诞生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之花的一片沃土。(2分)‎ ‎6. 周文王被商纣拘禁的七年内,把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为后世留下了《周易》这部充满智慧的著作。(2分)从他制作的爻辞,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情风俗以及他对国计民生的思考。(2分)‎ ‎7. C 原文为“中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 ‎8. C ‎9. 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调节紧张情绪;⑵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每点2分)‎ ‎10. B (啖:利诱)‎ ‎11. C ‎12. D 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因果联系不对。‎ ‎13. 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给沛公讲说,沛公认为他说得很好,经常采纳他的计策。‎ ‎14.D ‎15.远山、日暮 ‎16.示例一:“犹”字好。孤舟远去,诗人仍然伫立在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2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久,写出诗人对朋友不舍的深情。(3分)‎ 示例二:“空”字好。“空”字表明友人所乘孤舟已经消失不见,诗人空对无际的长河。(2分)“空”字侧重表现诗人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 ‎ ‎17. 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⑷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⑸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8. C(趋之如骛: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19. B(A、主语不明或中途易辙,改成“经过南堡人民”。C、“一面”对“两面”,赢得的不能是胜负。D、句式杂糅,去掉“的票房”。)‎ ‎20. B ‎21. ①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②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 ‎③它具有重量轻、能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④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22.示例——徐志摩:你走了,却把康桥下的青荇,缠绕在我们多情的心扉上。 ‎ ‎(体现人物或作品特点2分,有感染力1分)‎ ‎23.【写作提示】‎ 上述“症”的出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及内心情境。选择其中两三个,剖析其形成原因,阐述其内在实质,提出解决办法。联系当下生活,有的放矢。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立意: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竞争带来的生存压力和焦虑感;自我认同的缺失、自我价值的迷失和对他人认同感的渴望;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催生了人的惰性、懒散,使人迷失在信息碎片的海洋里;网络、虚拟现实拉近了人与人、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与现实的近距离接触;物质丰富带来的选择困扰、精神空虚、任性放纵。‎ ‎【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等到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张良便归附了沛公。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沛公和张良一起南下,攻打宛县,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叫郦食(yì,)其(jī,)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然后追击败军到蓝田,第二次交战,秦兵终于崩溃。沛公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汉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张良便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内心。”汉王行进中,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之后打败项羽,天下平定,封赏功臣,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宣称道:“我家世代为韩相,到韩国灭亡,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统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对一个平民是至高无上的,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我愿丢却人世间的事情,打算随赤松子去遨游。”张良于是学辟谷之术,想要轻身飞升。正值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便竭力让他进食,说:“‎ 人生一世,时光有如白驹过隙一样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这种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命进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