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1-06-09 发布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本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7分)‎ ‎(一)小说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柱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送,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注】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即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是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西厢记》,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 B.林黛玉不愿让落花随流水而去,而是埋在土里,是出于对美好事物会遭到玷污的担忧,表现了她对美好纯洁的坚守、对世俗的玷污的抗拒。‎ C.“似蹙非蹙”“似睁非睁”,这两个词描写出了林黛玉听了宝玉的情话后,内心欢喜激动而表面却装出蹙眉瞪眼、很生气的样子。‎ D.“银样镴枪头”是《西厢记》中红娘挖苦张生中看不中用的话,黛玉此时以此挖苦宝玉,说明黛玉已开始对宝玉的言行表示不满。‎ ‎2.“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 ‎3.结合节选的这段文字,概括并分析黛玉的形象特点。 (6分)‎ 答: ‎ ‎(二)散文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梦里荷塘 ‎①街上有卖莲子的,青青的橄榄状的。握一把在手心,有风吹过,沁人的清香透彻心肺。又是一个没有荷的夏季就这么悄悄溜走了,带着我的怅惘和遗憾。‎ ‎②小时候,院子外边就有一片荷塘。本是闲置的水坑,院里的几户人家大致隔了一下,种上了莲藕。每到秋天,排干了水,大人们蹬着齐膝的雨鞋下到塘中,从淤泥里挖出长成的莲藕。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荷塘的唯一用处不过如此。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从春到秋,守着这一片荷塘,不但尽览了那荷的生命历程,更在夏季把荷塘当作了嬉戏玩闹的绝好天地。‎ ‎③时隔好多年了,仍记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词意境,不仅就在眼前,而且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那个年纪尚未读过这样的诗句,背着书包,沿着荷塘边儿上学的时侯,总忍不住放慢了脚步,屏住了呼吸,看那初从水中探出头来包裹成三角状的荷叶,看那飞来的绿色蜻蜓停在上面,静静地舒展着薄翼。‎ ‎④大片大片的荷叶铺满了整个荷塘的时候,水面也铺满了碧绿的浮萍。时见青蛙探出了头,大半个身子躲在浮萍底下。有时忽然跳上随风轻摇的荷叶,轻捷地蹲在上面。有风拂过的时候,满塘的荷叶便如掀起了层层的浪,那波浪由近及远一路抚过。这也正是满塘荷花盛放的时候。间有粉红或白色花瓣飘落到水面上,在荷叶和浮萍的映衬下越加清丽绝俗。‎ ‎⑤最喜的是雨中的荷塘。雨滴打在荷叶上,沙沙作响。雨过天睛,大滴的水珠在荷叶上随风滑来荡去,晶莹剔透。最记得某天午后,一场暴雨刚过,天空中的巨大白色光束透过云层直射在荷塘之上。站在荷塘前的几个玩伴一时兴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⑥‎ 小孩子总免不了淘气,不顾大人的叮嘱,悄悄溜下荷塘,在清凉的水中,躲在那些比我们个子还高的荷叶中间,蹚着水,蹚着浮萍,手拨着浓密的荷叶,大着胆子往深处走,荷叶杆子上的细刺在胳膊和腿上划下一道一道的痕迹。置身在荷叶、荷花之间,四周扑鼻的馨香怎是那地上的花儿草儿比拟得了的。难怪那时候大人总爱拿这荷叶裹了肉在火上蒸。现在想一想,那股子清香都让人回味不已。‎ ‎⑦但终有一天,不让在这里种荷了。于是,这荷塘再也不见了,又成了闲置的水坑,而且成了臭水坑。只有几丛芦苇和失去了莹莹绿色的浮萍,还在提醒着,这里仍有着生命的气息。但路过的行人再也不会驻足停留,甚至经过的时候,更是加快了脚步。‎ ‎⑧好多年过去了,那片荷塘只出现在我的回忆里,或者是梦里。也曾有几回在盛夏,长途车上看到郊外的荷塘,一如我梦中的荷塘。于是,我贪婪地把目光投注在那一片片的荷塘上,感激着能有机会把梦中的荷塘和现实融合在一起。‎ ‎⑨但终有一次,我很偶然地去了趟近郊,不曾想在那里也见到了满眼的荷叶、荷花。我久久留恋,只盼那久违了的清香再次融进自己的生命。然而,当兴奋终于过去,我却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这,不是我的荷塘。我已经永远不可能再找回我的荷塘。那片只属于我的荷塘,只能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存留在我的梦里。‎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虽然过了很多年,但现在仍然会记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词意境,可见当时的荷塘给作者留下了多么深刻的生命印记。‎ B.第④段中,作者抓住荷叶和荷花的特点,描写整个荷塘水面铺满碧绿的浮萍的景色,表现出荷塘特有的风致,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雨中的荷塘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而雨过天晴,荷叶上的水珠随风滑来荡去,晶莹剔透,也是别有韵味,令人感到愜意。‎ D.儿时的荷塘给作者带来了太多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可是现在,曾经的荷塘早已不复存在,在隐隐的遗憾中,作者流露出无限的无奈和惆怅。‎ ‎5.文章首段中“又是一个没有荷的夏季就这么悄悄溜走了,带着我的怅惘和遗憾”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分)‎ 答: ‎ ‎6.文章末段为什么说“我却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这,不是我的荷塘”?结合全文分析原因,‎ ‎(6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六国论》) ‎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3分)‎ A.洎牧以谗诛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D.戍卒叫,函谷举 ‎9.下列对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故事:先例,旧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C.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唐朝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D.先是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例如《六国论》中“思厥先祖父”的先祖父指的是去世的祖父。‎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巨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逵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回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 ‎(选自《新唐书·杜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B.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C.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D.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贤良方正是汉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往往视作非常设之制科,唐宋沿用。‎ B.监察御史,隋代始置。唐代监察御史属察院,分察百僚,品秩高而权限广。‎ C.移疾即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辞职。文中杜牧称病结果是换了任职地点。‎ D.回鹘即回纥,维吾尔的古称,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元明时称畏兀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杜牧才华横溢。他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第,又举贤良方正,才能得到宰相李德裕的认可。‎ B杜牧擅长分析。他指出了长庆以来朝廷的一些措施不得法,被朝廷认为不在其位而妄言。‎ C.杜牧富有军事眼光。他曾建议李德裕进攻匈奴,又为讨伐刘稹献计献策,李德裕都采纳了。‎ D.杜牧因个性而失意。他性情粗直,当时没有谁帮助他,官运不亨通,仕途不顺利,英年早逝。‎ ‎1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巨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 (5分)‎ 译文:  ‎ ‎(2)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5分)‎ 译文:  ‎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①‎ ‎ 苏 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③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②东坡:在湖北黄冈市东。③豰纹:比喻水波细纹。豰,绉纱类丝织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上阕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时间的不确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阕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阕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15.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6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永遇安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曾经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以及历史遗憾,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17.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3分)‎ A.革灭殆尽(dài) 鼎铛(dāng)玉石 率赂秦耶(shuài)‎ B.思厥先祖父(jué) 早生华发(huā) 弃之如草芥(jiè)‎ C.架梁之椽(yuán) 为国者(wèi)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 D.佛狸祠下(bì) 洎牧以谗诛(zì) 日削月割(xiā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的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 监控和有效避免餐所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 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万吨,是一笔庞大的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餐厨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报道之下,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这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 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B.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C.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D.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们把一个说法看成“套话”,已经包含了对它的反感,但人们对许多套话不但没有反感,‎ ‎ ① 。很多时候,人们称这些套话为箴言、格言、警句、名言、语录,甚至把它们当成至理名言,这样的套话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若不加思考地拿来当作正确结论, ② 。假若人的思想不懒惰,没有独立思考的行为,时间一长, ③ 。‎ ‎21.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分)‎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您一件礼物,希望您会喜欢。‎ 答: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 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但是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杜维明)‎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励志做大官。(习近平总书记)‎ 阅读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自选其中一个角度写作,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