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1-06-09 发布

【语文】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墨法观念差异的根源 冯立鳌 理论本位,是指一种学说的立足点、生长点或归根点,它指该理论产生与形成的社会基础。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具体来说,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政治学说, 关注血缘传承,看重礼仪祖制,守护家族利益,理论上归结到以社稷为本位,反映着当时仍居统治地位的世袭贵族阶层的思想理念。稍迟诞生的 !家学说,反映着当时社会众多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理论上以下层民众为本位。法家学说代表着正在成长中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进一步打造出了为权势君主个人服务的政治思想体系,理论上以权势君主为本位。‎ 从思想本位出发考察儒墨法三家各自的理论观点,其脉络联系和形成缘由就十分清楚了。比如,儒家冈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尊崇祖宗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的灵魂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的家族传承意念。‎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他们关注更多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提倡节用、节葬,以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才能避免伤害, 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 ‎ 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达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 法家韩非构建了以权势君主个人为本位的“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君主就要利用人们的利己之心,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隐秘的权术为手段,监督臣属和天下人遵照所颁布的法规行事;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权势君主个人意志的伸张。‎ 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对理想社会的设定不同,决定了三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理念,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等诸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也决定了它们对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但无论如何,不同的思想理念及其内蕴要素都是为各自的理论体系、政治追求服务的,都与各自的生长根系有紧密的联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种学说要有立足点、生长点或归根点,这便是所谓的理论本位, 即该理论产生与形成的社会基础。‎ B.儒墨法三家的社会地基不同,理论本位不同,因此才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 C.儒墨法三家对理想社会的设定不同,决定了它们对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 D.儒墨法三家的生长根系不同,要服务的理论体系和政治追求不同,其思想理念及内蕴要素差异很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即提出理论本位的概念,然后从这个角度分析了儒墨法三家观念为何不同。‎ B.中间—段是文章论证的重心,主要分析儒墨法三家理论观点的脉络联系和形成缘由。‎ C.文章在论证儒墨法三家观念的不同时,都提到了道德观、圣人观、 人才观、鬼神观。‎ D.文章最后一段从整体上评价了儒墨法三家学说的优劣,并再次强调三家观念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和墨家的相同点在于两家都倡导仁爱的思想,而法家则完全不同,它推崇权势与暴力。‎ B.儒家提倡先圣崇拜是要守护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法家反对先圣崇拜是因为其漠视家族出身。‎ C.小生产者如果有雄厚的物质财富和世袭的利益,可能就不会反对奢侈、提倡节用和节葬。‎ D.只要能深入理解儒墨法三家学说代表的利益阶层的特点,就能完全把握各家学说思想的本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11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节选自《光明报》:《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 材料二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活动,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准备。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老师相当于导演和编剧,而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安排了一台戏,写好剧本,但是学生如何“演绎”好这台戏,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导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挥主角作用,体现主体意识,真正地融入到研学旅行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把这台戏唱好。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 ‎(节选自搜狐教育2018年7月17日《研学旅行实践,学生才是这台戏的主角》)‎ 材料三 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发布。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本着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应减免费用,确保每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同时教育、旅游、工商等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细化监管措施,理顺监管体制,防止研学游市场出现“重游轻学”的扭曲和异化。‎ ‎(节选自2018年10月10日《信息时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材料四 溯源研学旅行历史,日本最早开展。从1965年起,日本用近50年的时间做到高中渗透率98%,初中渗透率95%,几乎全部中小学生都参加研学旅行。而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率仅5%左右。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硏学旅行是无用的,与孩子取得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相比无关紧要,从而使得硏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因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能越俎代庖,替孩子回答一切。要想让孩子“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练习”。‎ ‎(选自2018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莫让研学旅行成为奢侈品》)‎ ‎4.根据材料,下列对于“研学旅行”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研学旅行"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B.与有规律成体系的学科教育相比,研学旅行存在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局限性,因此学校和教师在举行活动前更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C."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重游轻学"还是"重学轻游",都背离了这项活动的初衷,是对它的异化和扭曲。 D.最早开展研学旅行的本用了近5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研学旅行的基本普及,中国的研学旅行推进可能同样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 5.下列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广东省12个部门发布相关文件,说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推进研学旅行。 B.研学旅行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家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使其能尽快适应研学旅行的需要。 C.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角,为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行,从而使他们好地发现、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 D.研学旅行需要亲近自然、参与社会,这个过程会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方案降低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拒绝研学旅行。 6.根据材料概括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盲人 [美]麦金·坎特 两个男人在大街上偶遇,这两个人凑在一起真是对人生命运的绝妙诠释……‎ 当帕森斯先生从旅馆里出来时,一个乞丐正好沿着人行道走来。这是个盲人乞丐,手里握着一根已经磨的发黑的探路棍,以盲人特有的谨慎和几分诡秘的神态敲打地面探路前进。他不修边幅,西服领子和衣袋边上到处是污垢,肩膀上搭着一只黑布袋,好像是在兜售什么东西。‎ 春意盎然,暖阳融融,阵阵春风从碧波荡漾的池边和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中吹来,柏油路面上泛着金色的光辉。帕森斯先生站在旅馆的前面,听到那啪嗒啪嗒向他走来的声音,便油然生出一种对所有盲人的同情和怜悯来。他庆幸自己还能活着,几年前他还只不过是一位工人,而现在他成了被人尊敬、受人羡慕的成功的保险推销商,所有这些成就都是他单枪匹马、奋发上进、奋力拼搏的结果。‎ 他刚向前跨出一步,那盲人正好也要从他身边通过。那衣衫褴褛的家伙感官敏锐地转过身来。‎ ‎“你听我说,先生,只耽搁你一会儿。”‎ 帕森斯先生说:“我还有个约会。你要什么就说吧。”‎ ‎“我不是乞丐,先生。你放心,我这儿有一种小东西,”他摸索了半天,把一个小玩意儿塞到帕森斯先生的手里:“只一块钱,最好的打火机。”‎ 帕森斯先生站在那儿。他身穿整洁的灰色西服,头戴灰色礼帽,手持一根马来西亚木杖,除了少块手表,可谓仪表端庄。那卖打火机的人自然看不见这些。“但是我不吸烟。”帕森斯先生说。‎ ‎“是的,我想您一定认识许多吸烟的人,买一件可送人的小小精美礼品嘛。”盲人极力诱哄着,“而且,先生,你也不会不帮我这个可怜的人吧!”说着盲人摸索着抓住了帕森斯先生的袖子。‎ 帕森斯先生叹了口气,在背心的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两块半,放在了盲人的手里。“好!我愿意帮你,你说得对,我可以把它送人,也许开电梯的小伙子就正需要。”他犹豫了一下,既不想对人租鲁无礼,也不想打听对方的私事,轻轻问道:“你完全看不见吗?”‎ 穿着褴褛衣服的人把两块半装进口袋。“十四年前,先生,”他带着一种近似狂癫的骄傲说,“韦斯特布雷,我是其中的一员。”‎ ‎“书斯特布雷!”帕森斯先生重复着,陷入沉思:“嗯,对,化学品爆炸…报纸已经多年不再提及此事了。可是当时它被认为是一起最大的灾难呢。”‎ ‎“是呀!人们全忘了!”那家伙疲乏地移了移脚步,“你听我说,先生,亲历其中的人是不会忘记的。我最后一眼看见的是车间在滚滚的浓烟中燃烧殆尽,而那该死的气体从所有损坏的窗户中一齐倾注了进来。”‎ 帕森斯先生咳嗽了一声,盲人小贩立即想起他那段戏剧性的经历来。他认为,帕森斯先生的衣袋里肯定还有不少硬币可以掏出来给他。‎ 他向前摸索着,把他那只脏兮兮的手搭在帕森斯先生的外套上。“你想知道我双目是怎么失明的吗?”盲乞丐叫道:“你听,是这么回事!”他开始故意把情节讲得辛酸悲惨有声有色。他之所以时常给人讲这段经历不过是为了多讨几个钱而已。“……当最后一批人冲出去以后,我仍然还在C车间。要冲到新鲜空气处是有机会的。即使是在建筑物向四面八方开花爆炸的当儿,也能冲出去。不少人都是这样安全地冲出大门逃跑的。在我正顺着两只大桶中间往外爬的当儿,我后面的一个家伙抓住了我的腿,他拼命地号道‘让我过去!’,他也许是发狂了吧,我不知道,先生,我当时心里竭力耐着性儿。要知道他比我体壮腰粗,他一直把我向后拉,并从我身上爬了过去!我却被他一脚踩进了一堆污物之中。他是出去了,而我却躺在那儿,毒气从四面八方向我袭来,还有火焰坠落的残物……先生,共有180人丧生,大约200人被烧伤,其中50多全成了盲人。”他动情地抽噎起来——故意假装抽泣——然后便哑然地站着期待着施舍。‎ 春风轻拂,使人产生一种湿乎乎、凉飕飕的感觉。‎ ‎“事情不是这样的!”帕森斯先生说。‎ 盲小贩发疯似的哆嗦起来:“不是这样的?你说什么?你----”‎ ‎“确有其事,”帕森斯先生说:“只是情况与你说的正好相反。”‎ ‎“正好相反?”盲小贩凄惨地叫着:“先生,请你说明白点儿!”‎ ‎“当时我也是在C车间做工的,”帕森斯先生说:“情况正好与你说的相反,你才是那个把我向后拖,继而从我身上爬过去的人!是你比我体壮腰粗,马克伍德!”盲小贩哑口无言,呆呆地站了一会儿随后他忍气吞声地说:“帕森斯!我以为你……”接着他又狠狠地尖叫起来:“好呀!就算事情真是这样!但是我成了盲人!而你!你却一直站在这儿让我滔滔不绝地给你讲我悲惨的过去,你在讥笑我!你欺负我是个盲人!”‎ 街上的行人纷纷围拢过来注视着他们。‎ ‎“好了,”帕森斯先生说,“不要大吵大闹了,马克伍德,我也是个盲人!”‎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设计悬念,两个男人凑在一起是“对人生命运的绝妙诠释”,“绝妙”二字一下子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顺利开启下文。‎ B.在经历过大爆炸的灾难后,帕森斯和马克伍德都成了盲人,但前者在逆境中奋起取得了成功,后者遭难后自甘沉沦成了乞丐。 C.帕森斯说出大爆炸中二人的真实经历后,马克伍德的表现说明他感到尴尬,且有一定悔意,但为了不失面子,又摆出了凶恶的态度。‎ D.帕森斯和马克伍德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人生哲理:遭遇磨难只有自尊、自爱才能奋起,否则再完美的谎言终会被揭穿。‎ ‎8.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 9.帕森斯先生和马克伍德是同一场事故致盲的两个人,但沦为乞丐的马克伍德却比体面的帕森斯先生活的更“悲惨”。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这两个人为何会有全然不同的处境?(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请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 ‎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故/‎ B.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故/‎ C.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故/‎ D.泽还耽/大置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故/‎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起初仅设于边境地区,后来内地相继增设,其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 B.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同一皇帝在位时,可以只用一个年号,也可以用多个年号。‎ C.顺宗,庙号。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会特起具有褒义的名号,即庙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贾耽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在樊泽取代他职务这件事上,贾耽不仅不生气,反而安抚心存不服的部下,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贾耽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地方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 D.贾耽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 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5分)‎ ‎②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句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这里不是东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第五句诗人说家信动不动就几年也收不到一封。“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嗟怨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了出来。‎ C.第六句诗人说春天万物萌生,而面对镜子只发现自己满头白发。“唯”字,突出了他内心的愁苦之深。‎ D.七、八两句用五湖典故表达归隐意愿,反映出诗人由于家乡路途遥远、烟波浩渺而不能归去的无奈心情。‎ ‎15.“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是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予以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別》中点明诗人梦后感慨的主旨句,也是最能体现诗人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提出如果秦国爱护百姓,结果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借用诸葛亮出师伐魏未能取胜最后卒于军中的典故,而感慨自己壮志未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电影暑期档最大的赢家___________当属火遍全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奇迹般的49亿元票房,将中国动画电影的“天花板”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同样凭借极佳的口碑引起了广泛关注,再加上年初的黑马作品《白蛇:缘起》,可以说,2019年中国动画电影的表现___________,这再次引发国漫是否已经“崛起”的讨论。‎ 有人认为:“崛起”之说忽略了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当下的繁荣至多只是“复兴”。然而,对照以“上美厂”为标志的国有和计划生产模式,电影产业化改革至今,中国动画的发展,可以视为一场___________式的深刻变革。《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发,___________出来的是中国动画近二十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然而中国动画的问题仍相当醒目:动画类型在电影产业中的票房份额还不够高;缺乏具备强劲创作能力与雄厚产业实力的龙头性企业;缺乏成熟规范的生产和管理流程;往后看的传统题材多,向前看、向身边看的科幻、现代题材少;创意能力仍然不高,还未拥有诸如像《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这样赞叹不已的想像力;制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要判断国漫是否已经“崛起”,取决于判断的标准和参照系。纵向比较,中国动画无疑已成就卓然,但在面向国际的横向比较之下,其短板弱项亦相当明显。(     )需要电影业、动画人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3分) A.毋庸置疑     风生水起     革故鼎新     影射 B.不言而喻     可圈可点     革故鼎新     折射 C.不言而喻     风生水起     脱胎换骨     影射 D.毋庸置疑     可圈可点     脱胎换骨     折射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创意能力仍然不足,还未拥有诸如像《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不已的想像力; B.创意能力仍然不足,还未拥有诸如《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这样赞叹不已的想像力; C.创意能力仍然不足,还未拥有诸如《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不已的想像力; D.创意能力仍然不足,还未见到诸如像《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这样赞叹不已的想像力;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崛起之国漫,不是进行时而是完成时。 B.国漫之崛起,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C.国漫之崛起,不是进行时而是完成时。 D.崛起之国漫,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20.下面是某校一学生写给母校百年庆典的文章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金秋十月,惊闻母校百年庆典,我夜不成眠!饮水思源,永难忘怀!回想在母校生活和学习的这几年,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兄弟般的鼓励和帮助!今年,是您百年诞辰!弦歌百年今又始,桃李不言满庭芳。祝福您,我的母校!祝愿各位恩师扬名杏林!祝愿莘莘学子们学业有成!‎ ‎21.吕思勉曾就中国历史的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作过论述,请把这个研究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2016年4月,习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2018年2月,习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2018年5月,习总书记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 我们正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我们是正值芳华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如果你将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演讲,请根据以上材料,立足自身,放眼天下,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强加因果,前后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 2.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整体上评价了儒墨法三家学说的优劣”无中生有。 3.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相同点在于两家都倡导仁爱的思想”错,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的是兼爱。B项,“法家反对先圣崇拜是因为其漠视家族出身”错,根据第四段,法家反对先圣崇拜是为了保证权势君主个人意至的伸张。D项,“只要能……就能完全把握……”表述过于绝对。 ‎ ‎4.B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研学旅行存在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局限性”分析错误,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研学旅行“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特征”二字说明原材料作者并不认为这是研学旅行的局限性。故选B。 5.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分析错误,学生是主角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研学旅行设计,根据材料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故选C。 6.①现有的学校教育抑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 ‎②学校和教师受既有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难以驾驭复杂的研学旅行;‎ ‎③监管不到位,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④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的“研学旅行”难以落实;‎ ⑤学校和家长相关意识淡薄,研学旅行渗透率偏低。‎ ‎(本题6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答对4点给6分,其他观点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研学旅行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多因素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 ‎(1)学校方面:当今的教育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抑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方面:学校和教师受既有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难以驾驭复杂的研学旅行,教师没有当好导演和编剧,出现“背着学生走”;‎ ‎(3)监管方面:监管不到位,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活动;‎ ‎(4)经费方面: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因缺少必要的资金,“研学旅行”难以落实;‎ ‎(5)家长方面: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 分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硏学旅行是无用的。学校和家长相关意识淡薄,研学旅行渗透率偏低。‎ ‎7.C ‎【解析】“有一定悔意,但为了不失面子”错,马克伍德并没有悔意,他“口无言,呆呆地站了一会儿”只是因为帕森斯揭穿了他的谎言,他一时无法回应;他摆出凶恶的态度是恼羞成怒,不是为了“不失面子”。‎ ‎8.第一处:和上一段盲人乞丐福楼的形象形成对比,反衬盲人乞丐生活的凄惨,第一处景物描写温馨、美好,烘托帕森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二处:渲染帕森斯听到马克伍德歪曲事实后内心的悲凉和愤怒;与第一处写景相呼应,暗示人物心理变化,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载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分析时,要结合本文景物描写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联想小说自然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选择答题要点。比如第一处重在分析景物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第二处重在分析对染气氛,暗人物心理变化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9.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均可给分。例举以下答案为参考:‎ ①从小说中知道马克伍德是一个自私邋遢的人。他懒惰而邋遢,并且把所有困难和失败的缘由归咎于他人,不懂逆境也要奋斗,而是自甘堕落,希望获取同情而得到别人的施舍;‎ ②帕森斯先生也是一个盲人,但他奋发上进、奋力拼搏,最终成了被人尊敬、受人羡慕的成功的保险推销商。‎ ③生活中往往是那些在逆境中懂得自力更生,努力奋斗的人才会获得成功,怨天尤人的人只会失败。‎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载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分析时,要结合本文景物描写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联想小说自然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选择答题要点。比如第一处重在分析景物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第二处重在分析对染气氛,暗人物心理变化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答案要在结合小说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肯的评价,切不可提笔就谈生活经验,或者直接挖苦讽刺不讲原因。‎ ‎10.A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加框部分中,“泽”指樊泽,“耽”指贾耽,“泽还耽”翻译不通,“大置酒会诸将”的应是贾耽,排除B、D项。“以泽代耽”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 ‎“内诏于怀”意思是把诏书藏在怀中,这两处中间都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正确断句为“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邢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故”。 11.C ‎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庙号一般是褒义的,但并不绝对,如熹宗就是贬义的。 12.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四而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理解错误,由原文“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可知,不是別人来向他请教,而是他向别人请教。 13.①贾耽每次打猎,都让数百骑士跟从他,经常进入李纳的管辖地。李纳很高兴,但敬提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 ‎②每次回到家中,对待来访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就连家人和亲近之人,也看不到他的喜怒之色。‎ ‎【解析】①句得分点:“畋”解释为“打猎”,“从”的使动用法,“往往”解释为“经常”,“谋”解释为“图谋”。②句得分点:“归第”指回家,“倦”意为“厌烦”,“近习”指亲近之人,“喜愠”指喜怒。‎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年间考中明经科,补任临清尉。多次升迁后,做了汾州刺史,治理汾州共七年,在政事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建中三年,调任到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宴请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贾耽入朝任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藏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贾耽)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备办行装了。”并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行军司马樊泽奉您的命令到天子外出停驻的地方去问候,竟然图谋节度使之位,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什么话?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要去觐见皇上,您要和我一起去。”于是与张献甫一起上路,军中便安稳了下来。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担任留守的人不能出城,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升任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名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请示把他们安置在城外馆舍。贾耽说:“(李纳)与我们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露宿在野外?”‎ 下令把他们安置在城里的馆舍中,并在廊屋下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都让数百骑士跟从他,经常进入李纳的管辖地。李纳很高兴,但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贾耽)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贾耽)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空缺,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从军中谋求(人选),那么下层士兵中有反对的也有同意的,人心就会不安。皇上认为是这样,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顺宗即位,升任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这件事,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去世时,享年七十六岁,被追蹭为太傅,谥号叫元靖。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年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跟着他们询问当地的风俗,所以天下各地的特产、山川平坦险阻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弄清楚它们。他度量很大,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不喜欢评论人物好坏。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在安危大事方面没有什么创见,但能检点自身、身体力行,发挥他的长处。每次回到家中,对待来访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就连家人和亲近之人,也看不到他的喜怒之色。世人称他是德行淳厚有规矩的人。‎ ‎14.D ‎【解析】对诗人思想感情理解有误,尾联并不是写诗人因家乡遥远而不能归去,而是反映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15.①虚实结合,上句写美丽的梦境为虚写;下句是凄凉的现实是实写,虚实结合,突出思乡的无奈。‎ ‎②用典。“蝴蝶梦”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梦中回到家乡的温馨和快乐。‎ ‎③烘托、映衬。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互相映衬,创造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令人伤怀。‎ ‎【解析】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一句,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颔联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如庄周梦蝶,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更觉空虚、失望。何况此时又正当三更时分,杜鹃鸣声凄切,更加触景伤情。颈联“书动经年绝”不仅暗示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诗人却生出了满头白发。—个 “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尾联“自是不归归便得”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 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16.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7.D ‎ ‎【解析】毋庸置疑:不用怀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8.C ‎ ‎【解析】“如”“像”重复,故排除A、D,应为“令人赞叹不已”,故排除B。 19.B ‎【解析】陈述的主体应为“崛起”,故排除A、D;这种崛起应该正在进行,而非完成,故排除C。‎ ‎20.①“惊闻”改为“欣闻”或“喜闻”; ②“夜不成眠”改为“激动万分”; ③“兄弟般”改为“亲人般”; ④“杏林”改为“杏坛”;⑤“莘莘学子们”改为“莘莘学子”‎ ‎【解析】“惊闻”使用不当,“惊闻”的宾语一般是不好的消息,而此处是说“母校百年庆典”,是喜事,可以改为“欣闻”,意思是“听到好的消息后大为喜悦”。“夜不成眠”不当,该成语一般用于焦虑、担心的情形,语境中是激动,应改为“激动万分”。“兄弟般”使用不当,前面说“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所以可以改为“亲人般”。“扬名杏林”中的“杏林”不当,“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而此处是说教育界,可以改为“杏坛”,“杏坛”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育界。“莘莘学子们”重复赘余,可将“们”删去。‎ ‎21.中国历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注释、批评以及有关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的记载。在研究时要运用比较和考据的研究方法。‎ ‎【解析】题干已经提示“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作过论述”,作答时需要据此观察两方面各自包含的内容。由研究框架可知,研究对象包括记载、注释和批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和考据,而研究对象中的记载又包含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据此拟写答案即可。‎ ‎22.略 ‎ ‎【解析】 ‎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选材料都是近期较为热门的话题,都是国家领导人对于青年人和奋斗者的寄语。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阐述材料引发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注意要求写的是演讲稿,因此作文应当具备演讲稿的格式与要求。 ‎ ‎“立足自身,放眼天下”‎ ‎,考生可以就自身的梦想来谈,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谈,无论切入点如何,只要观点明确,自成其理,都可视作佳作。另外,对于演讲稿的语境要求也不可忽视。综合材料和写作任务,可以提供以下参考立意:‎ ‎(l)角度一:青年人要争当模范,敢做先锋,不做人生的旁观者、犹豫者、懈怠者。 ‎ 角度二:青年人要大胆追求梦想并实现梦想。 ‎ ‎(2)角度一:青年人要为梦想而奋斗,因为奋斗的青春最富足,奋斗的青年是幸福的。 ‎ 角度二:青年人要为梦想而持续奋斗,因为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梦之路并非坦途。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