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边关出现在唐诗中,皆因丝绸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限制等。相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杂。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战场形势。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诗歌里有恢宏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再次是阳关寄情。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指的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其曲名便为《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唐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
最后是家国分界。丝绸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其后天见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戌边之所的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唐诗中的“边关”含义不再单一,表面。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
(摘编自邢宇晨《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地吟诵社会现实的主题,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B. 无论知名关隘是否安定平宁,唐诗中的征战杀伐都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C. 涉及边关意象的诗歌即描写恢宏的战场形势,也塑造渺小的个体,因为“关”是军防的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
D. 年老思乡的班超向皇帝上疏,表达了“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唐诗中边关意象的内涵,层次分明。
B. 文章引用唐彦谦和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边关地理位置的重要和边关对诗歌情感抒发的影响。
C. 文章将“阳关诗”单列,既点明了“阳关”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又指出了其人文伴随意义。
D. 文章结尾点明唐诗中“边关”有多层含义,并再次明确“边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论述重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唐诗中出现边关意象,与当时通达的丝绸之路、开放的国家制度和文人墨客对从军入幕的崇尚等社会因素有关。
B. 唐代文人将士们虽然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面对塞外惨烈的战事、荒凉的环境及冷漠生疏的人情,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
C. 据《全唐诗》记载,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仍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足以见出《阳关三叠》的流传深远。
D. 边关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而成为生与死的临界、不同文化的分野、物质与人文界限等象征。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表达了‘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可见一词”理解错误,这两句话与“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没有关系,表现的是思乡之情。原文是“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能体现“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的是“但愿生入玉门关”这句。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既点明了‘阳关’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又指出了其人文伴随意义”错,原文是“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可见将“阳关诗”单列,主要是为了说明它的人文意义。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正确的一项。B
项,“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扩大范围,原文是“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可见是“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会产生“思乡怨忿之情”。C项,“足以见出《阳关三叠》的流传深远”错误,原文是“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由此可见,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是因为“阳关”的人文含义,而不是因为王维的诗。D项,“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错,原文是“,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可见不是“失去了”地理属性,而是“超越了”地理属性。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5G、物联网等技术大规模应用,为数字中国建设拓展应用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修言认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资本缺乏投资充电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充电设施“落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相关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摘编自《陈修言: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搜狐网2019年3月17日)
材料二:
图1 2014——2018我国汽车销售量及年度同比增长率
图2 2014——2018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及年度同比增长率
(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通稿《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三:
近日,有感科技在江苏南通发布了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有感科技CTO贺凡波博士介绍,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日趋成熟,当前制约其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对此,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这种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化效果。“现阶段,整个汽车行业出现了新的动向,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不断上涨,企业经受住这一市场变化的关键,就是创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
(摘编自《无线充电技术开创新能源汽车充电新思路》,《光明日报》2019年2月20日)
材料四:
3月26日,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2019年的补贴政策中,续航里程小于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财政补贴,其他车型的补贴幅度也大幅缩水,同时对车辆的技术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3个月过渡期结束后,地方政府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转而将资金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发展前期的主要矛盾是成本过高,因此需要给予补贴以降低购买成本。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成本不断下降,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就成了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是当前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有效的方式。财政补贴新政策实施后,那些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优质企业在经历短暂的冲击后,仍会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因为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增量市场。同时,要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抓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提升服务体验,增加消费者使用意愿。
(摘编自《告别“营养液”的新能源汽车当自强》,《经济日报》2019年3月29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4-2018年,我国汽车销售年度同比增长率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过程;汽车销售量在后三年比较稳定,2017年达到最高。
B. 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年度同比增长率出现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主流。
C. 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创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急速下降,但之后两年的同比增长率,前者远低于后者。
D. 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度同比增长率明显低于之前两年,这可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续航短、充电难等问题有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上升,传统燃油汽车市场日趋饱和,这表明传统燃油汽车即将被新能源汽车取代。
B. 有感科技发布的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短、充电难的问题,并且使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得到普及应用。
C. 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是对传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彻底解决了制约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问题。
D.
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补贴门槛,更能适应和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和行业发展。
6. 在当今市场与政策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如何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D
6. (1)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突破技术瓶颈(3)完善基础设施(4)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主流”于文无据。由材料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并没有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行业主流。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这表明传统燃油汽车即将被新能源汽车取代”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材料三“现阶段,整个汽车行业出现了新的动向,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不断上涨”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好,没有即将被取代的意思。B项,“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短、充电难的问题,并且使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得到普及应用”混淆已然和未然。根据材料三“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可知,“普及应用”只是“有望”,选项说“解决了”错误。C项,“彻底解决了制约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问题”说法绝对。由材料三“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日趋成熟,当前制约其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对此,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这种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化效果”可知,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说“彻底解决”。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根据材料一“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资本缺乏投资充电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充电设施“落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相关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概括出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材料三“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概括出突破技术瓶颈;根据了四“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成本不断下降,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就成了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是当前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同时,要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抓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提升服务体验,增加消费者使用意愿”概括出完善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新政策实施后,那些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概括出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角落,因为山陡沟深,人迹罕至,竟为我们留下了一片原始林,一个原生态。其令人惊喜不亚于忽然登上一个外星球。
②2016年盛夏时分,我专程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
③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
④这里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时,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雨打树叶,空谷鸟鸣,小径明灭,时见草虫。我的心一下落入了一片空灵。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我们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遇有平缓之处时,就蓄成一汪小潭,碧玉如镜,清澈照人。因为是在峡谷之中,经过千年万年的冲刷,这些石头无论大小,一律呈圆形:滚圆、椭圆、扁圆、平圆。远远望去一沟漂亮的弧线,纵横交错,相叠相绕,任是毕加索转世也结构不出这样的图画。
⑤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石头的年龄自然比树更古老,而且是因为有了这些遍野的石头,才拦住了伐木者的手脚,为我们留下了这片林子。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大约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底,所以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外形也或如狮、虎、鹰、犬,各得其妙。好像是在有生物世界之前,上帝先用石头在这里试做了一个草图。
⑥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像一颗刚射入石中的炮弹,光光溜溜的还没有爆炸;又像一枚仰面向天正待发射的火箭,膀粗腰圆,霸气十足。我只看了一眼就被惊呆了,拔不开脚步,时空骤然凝固。这是一棵红松,当初也许是一粒种子,落在石板上,靠着老林中的湿气慢慢地发芽,但它命运不济,一出生就躺在这个光溜溜的石床上。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有这个本事,它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了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现在这棵红松的胸径有四十厘米,一个小脸盆那么大,不算很粗。但是专家说,他已经有九十年以上的树龄。要是用一个高速摄影机把这首生命进行曲拍下来,再用慢速回放,那是怎样地震撼人心。
⑦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它们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⑧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去看原始林,却先写林中石头,是因为石头历史更悠久、外形更野性,也因为石头阻挡了外来采伐者,是原始林不可缺少的部分。
B. 作者认为原始林是未经干扰的、我们曾经的家,是一条绿色的时间隧道,能够反映地球上的生命的诞生、成长,并逐渐转变的过程。
C. 第⑥段通过化用两个成语,来分别描写“一木穿石”树昂扬霸气的外形美和坚持不懈的成长过程之美,展示出自然界生命的伟大。
D. 文章以造访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为主体事件,描写了原始林中的溪流、石头、大树等景物,表达了对原始林的喜爱,对保护林地的赞同。
8. 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9. 作家张炜曾说过“文学艺术的核心是诗”,请以文章第④段为例,谈谈本文语言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7. B 8. 内容上,写人类越是进入现代文明,越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表达作者对探寻原始森林的渴望;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原始森林的探寻。
9. (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2)大量运用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3)长短句交错使用,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作者认为原始林……能够反映地球上的生命的诞生、成长,并逐渐转变的过程”错误。根据第三段“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可知,人类要找寻和回望的是“大自然的原点”“生命的源头”,即“找寻原始”,而“原始林”只是其中的一种,它并不能反映地球上生命的全貌。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该句段在文本中的位置,理解段落的内容,再结合上下语境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第③段的作用。第③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两个角度,“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分析人类总忘不了找寻原始的原因。结构上,“这里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时”引出下文探寻原始森林。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语言赏析主要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语言的诗意”。赏析时可以从句式、语言特色和修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由“这里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可知,运用排比修辞;由“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由“碧玉如镜”可知,运用了比喻;由“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可知运用了叠词,增强韵律感;由“雨打树叶,空谷鸟鸣,小径明灭,时见草虫。我的心一下落入了一片空灵。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我们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远远望去一沟漂亮的弧线,纵横交错,相叠相绕,任是毕加索转世也结构不出这样的图画”可知,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句式富于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武王演字伯升,光武①之长兄也。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墓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莽末,盗贼群起,南方尤甚。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于是自发春陵子弟,与王莽前队甄阜、梁丘赐战,斩首溺死者二万余人。后三日辰,又与严尤、陈茂遇育阳下,战,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伯升遂进围宛。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自阜、赐死后,百姓日有降者,众至十余万。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威归于伯升。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怕升威明而贪圣公②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伯升曰:“今赤眉众数十万,闻南阳立宗室,恐赤眉复有所立,如此,必将内争。且首兵唱号,鲜有能遂。春陵去宛三百里耳,未足为功。遽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今切称王以号令。”诸将多曰“善”。圣公既即位,拜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由是豪杰失望,多不服。平林军攻新野,不能下。新野宰登城言曰:“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及伯升军至,即开城门降。五月,伯升拔宛。六月,光武破王寻、王邑。自是兄弟威名益甚。更始君臣不自安,遂共谋诛伯升。初,李轶谄事更始贵将朱鲔等,光武深疑之,常以戒伯升曰:“此人不可复信。”不受。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陈清围,勇冠三军。时将兵击鲁阳,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君臣闻而心忌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李轶、朱鲔劝更始并执,即日害之。建武十五年,追谥伯升为齐武王。
(节选自《后汉书˙刘演传》)
【注】①光武:光武帝刘秀。②圣公:更始帝刘玄,与后文的“更始”为同一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
B.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
C.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
D.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辰,即辰时,古代用天干名称来记时的十二个时辰之一,辰时指上午七至九时。
B. 侯,古时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爵位之一,其他爵位还有公、伯、子、男。
C. 三军,周代诸侯大国的上、中、下三军,也指步、车、骑三种兵种,此处泛指军队。
D. 建武,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伯升心怀社稷,抱负远大。他早年有复兴汉室社稷的志向,广散家财结交天下豪杰,壮大自己的力量,为后来起事打下了坚实基础。
B. 刘伯升极富声望,不战而胜平林起义军攻打不下新野,但新野县令表示只要有伯升信物即可归降,伯升军队到后他们马上就投降了。
C. 刘伯升战功显赫,归附甚众。他大败甄阜、梁丘赐的军队,后又大破严尤、陈茂的军队;当时每天归顺的百姓达十多万人,英雄豪杰也归心于他。
D. 刘伯升不听劝诫,终遭杀害。刘秀曾告诫伯升不可再信任李轶,伯升没有接手劝告,最终更始帝刘玄在李轶等人的鼓动下拘捕并杀害了伯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
(2)遂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王莽向来听说他的威名,非常害怕,用五万户的封邑、十万斤黄金、上等公侯的爵位悬赏捉拿刘伯升。(2)仓猝之间自行尊立,就成了天下攻击的靶子,使后来者能够趁我们疲惫(攻击我们),这不是好计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划线句“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的意思是,伯升召集李轶等诸位豪杰计议说:“王莽暴虐,百姓分崩离析。现在旱灾连年,战乱并起。这也是天亡王莽之时,恢复高祖的帝业安定万世的良机。”大家都以为对。根据大意可知,“李轶等”作“诸豪杰”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项;“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是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排除B项。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古代用天干名称来记时的十二个时辰之一”错误。不是“天干”应该是“地支”。古代用地支记录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C项,“当时每天归顺的百姓达十多万人,英雄豪杰也归心于他”错。根据原文“百姓日有降者,众至十余万。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威归于伯升”的意思是,百姓每天都有人来归顺,部队多至十多万人。诸将们集会商议拥立刘氏子弟来顺从众人的愿望,英雄豪杰们都归心于刘伯升。可知是总共十多万人。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素:向来;震惧:非常害怕;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用五万户的封邑、十万斤黄金、上等公侯的爵位悬赏捉拿刘伯升。定语后置,购,悬赏捉拿。(2)遂:仓猝之间;准的,攻击的靶子;承吾敝,趁我们疲惫。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齐武王刘演字伯升,光武弟(刘秀)的大哥。性格刚强坚毅,正直慷慨有高尚节操。自从王莽篡汉,心中常常愤愤不平,怀抱着恢复汉室社稷的深谋远虑,不从事于治理家中产业,倾尽家产,交结天下英雄俊杰。王莽末年,盗贼纷纷而起,南方更厉害。伯升召集李轶等诸位豪杰计议说:
“王莽暴虐,百姓分崩离析。现在旱灾连年,战乱并起。这也是天亡王莽之时,恢复高祖的帝业安定万世的良机。”大家都以为对。于是亲自带领春陵的弟子们起义,和王莽的先锋部队甄阜、梁丘赐作战,杀死淹死敌人二万多人。其后三天的辰时,又和严尤、陈茂在育阳城下遭遇,作战,大败敌军,杀死敌人三千多人。刘伯升于是进攻包围宛城。王莽向来听说他的威名,非常害怕,用五万户的封邑、十万斤黄金、上等公侯的爵位悬赏捉拿刘伯升。自从甄阜、梁丘赐被杀死后,百姓每天都有人来归顺,部队多至十多万人。诸将们集会商议拥立刘氏子弟来顺从众人的愿望,英雄豪杰们都归心于刘伯升。而新市、平林的将帅放纵无度,害怕刘伯升的威名,就事先共同策划立圣公,然后派骑兵召集伯升,宣告他们的讨论结果。伯升说:“现在赤眉军队数十万人,如果听说南阳拥立刘氏宗室,恐怕赤眉军也要再有拥立的人,像这样,一定将要内部争斗。并且第一个发起号召建立国家,很少有能够成功的。春陵离宛城只有三百里,不值得当做功绩。仓猝之间自行尊立,就成了天下攻击的靶子,使后来者能够趁我们疲惫(攻击我们),这不是好计策。现在应该暂且称王来号令天下。”众将很多都说“好”。圣公既已即位,任命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因为这件事豪杰们感到失望,很多人不信服。平林军攻打新野,不能攻下。新野县宰登上城楼说:“只要得到司徒刘公一个信物,我就愿意先降。”等到伯升军到,新野县宰即开门投降。五月,伯升攻克宛城。六月,光武帝打败王寻、王邑。从这以后光武帝、刘伯升兄弟二人威名更盛。更始帝君臣不能安心,于是共谋杀害伯升。当初,李轶献媚更始帝部将朱鲔等人,光武帝就很怀疑他经常告诫伯升说:“这个人不能再相信了。”但是伯升没有接受劝告。伯升部将同族人刘稷,多次冲锋陷阵,解除重围,勇冠三军。当时率军攻击鲁阳,听到更始即位,发怒说:“本来起兵谋大事的,是伯升兄弟,现在更始帝怎么能即位呢?”更始君臣听说后心里忌恨他,任命刘稷为抗威将军,刘稷不肯拜受。更始就与诸将陈列军队数千人,先拘捕刘稷,将要杀害他,伯升坚决争执反对,李轶、朱鲔劝更始帝一并拘捕刘伯升,;刘伯升当天就被杀害了。建武十五年,追赠伯升谥号为齐武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①
陆游
今皇神武是周宣②,谁赋南征北伐篇?
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京洛③雪消春又动,永昌陵④上草芊芊。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冬,时年59岁的陆游已退居于山阴家中。②周宣:即西周周宣王,他任用贤臣仲山甫等人讨伐周边部族,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③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④永昌陵:指宋太祖赵匡胤陵墓,在今河南省巩义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题目可知本诗为感怀诗,诗人表达自己对国家政事的看法,抒发浓郁深沉的感慨。
B. 首联诗人把宋孝宗比作周宣王,赞美皇帝神武,只是遗憾当朝缺乏能征善战的贤臣。
C. 颔联写四海之内百郡山川为宋土,这是天命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信心与期待。
D. 颈联写当权的大臣们拘守“合约”、不愿北伐,有志报国之士宏愿落空、虚度年华。
15. 本诗和陆游的《书愤》,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本诗尾联运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手法,表达了重振太祖雄风、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书愤》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赞美皇帝神武”错误。首联两句的意思是,希望孝宗皇帝能像周宣王一样任用贤才北伐,从而收复中原。不是赞美皇帝。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要求分析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解题时先理解尾联的内容,再分析手法和情感。本诗尾联的意思是,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冰雪消融,春意萌发,宋太祖陵墓上的草茂盛的生长。运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手法,大地回春,雪消草长,春草的茂盛象征着生机,表达了重振太祖雄风、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名传后世,千年以来,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橘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他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样意境雄浑、气魄宏大。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一句,写出了阿房宫宫殿楼阁占地极广;用“______”一句,写出了宫殿间的走廊宽而曲折。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徜徉山水、快意人生的愿望。
【答案】 (1). (1)吴楚东南坼 (2). 乾坤日夜浮 (3). (2)覆压三百余里 (4). 廊腰缦回 (5). (3)且放白鹿青崖间 (6). 须行即骑访名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本题考查情景式默写。默写时注意以下词的书写:坼、缦、崖、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截止到5月6日在国内正式下映,《流浪地球》上映90天的国内总票房约为47亿人民币,占据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位,仅次于《战狼2》。除了票房大热,“中国科技电影之光”“中国首部媲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等各种 不断涌向影片主创团队。
以国产电影当前的创作水平,中国电影人能不能创作出国际一流的科幻大片?能不能将科幻电影拍出与欧美科幻大片 的效果?很多人还有怀疑。对于这样的疑问,中国电影人用《流浪地球》做出了回答。第一部对标好莱坞科幻大片水准的国产科幻大片,主创团队一方面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和市场风险,一方面顶着压力开展艰苦卓绝的拍摄工作。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挑战,《流浪地球》戏里戏外都洋溢着英雄主义气概。如果没有一点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影片取得最终成功实在是 的事情。光有精神还不够,还要有敬业态度和专业水准。对主创团队而言,( ),从概念设计到服装、道具、化妆、场景、后期特效等都要摸索前行。正是这种 、力求完美的敬业态度和专业水准,才换来影片上映后的璀璨绽放。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对标好莱坞科幻大片水准的第一部国产科幻大片,主创团队一方面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和市场风险,一方面顶着压力开展艰苦卓绝的拍摄工作。
B. 作为第一部对标好莱坞科幻大片水准的国产科幻大片,一方面主创团队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和市场风险,一方面顶着压力开展艰苦卓绝的拍摄工作。
C. 作为第一部对标好莱坞科幻大片水准的国产科幻大片,主创团队一方面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和市场风险,一方面顶着压力开展艰苦卓绝的拍摄工作。
D. 作为第一部对标好莱坞科幻大片水准的国产科幻大片,主创团队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市场风险,一方面顶着开展艰苦卓绝的拍摄工作的压力。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过情之誉 比肩齐声 不可思议 千锤百炼
B. 不虞之誉 等量齐观 不可名状 千锤百炼
C. 过情之誉 等量齐观 不可名状 精益求精
D. 不虞之誉 比肩齐声 不可思议 精益求精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部电影的制作方面有很多困难,比如经验缺乏、无从借鉴
B. 这部电影在制作方面有资金缺乏、无从借鉴困难
C. 制作这部电影,面临着经验缺乏、无从借鉴的困难
D. 制作这部电影,面临着很多困难,而且资金缺乏、无从借鉴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划线句“第一部对标好莱坞科幻大片水准的国产科幻大片,主创团队一方面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和市场风险,一方面顶着压力开展艰苦卓绝的拍摄工作”结构混乱,存在“国产科幻大片”和“主创团队”两个主语,中途易辙,修改的办法是在第一句前加“作为”。修改后只有C项正确。A项,“作为对标好莱坞科幻大片水准的第一部国产科幻大片”语序不当,“第一部”应在定语最前面。B
项,“一方面主创团队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和市场风险,一方面顶着压力开展艰苦卓绝的拍摄工作”语序不当,“主创团队”应放在“一方面”前,因为两个分句主语一致。D项,“一方面顶着开展艰苦卓绝的拍摄工作的压力”搭配不当,与上一个分句句式不搭配。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过情之誉”指超出实际,名不副实的赞美,含贬义。“不虞之誉”意思是指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此处强调意想不到,选用“不虞之誉”;第二处“比肩齐声”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此处指与欧美大片效果相近,选用“比肩齐声”;第三处“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不可名状”无法用言辞形容。此处指影片取得成功的艰难,选用“不可思议”;第四处“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千锤百炼”比喻对诗文进行多次修改润色,精益求精。也比喻久经艰苦的斗争和考验。此处指电影工作者的敬业,选用“精益求精”。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上文“对主创团队而言”主语的一致性原则,应保持“主创团队”作主语,排除AB项;根据下文“从概念设计到服装、道具、化妆、场景、后期特效等都要摸索前行”列举了具体的困难,所以应该选用面临怎样的困难,排除D项。故选C。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0.为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郑州市今年将建成50个左右的城市书房,建成后的城市书房将使用统一的名称。初步拟定的名称有郑州书房、郑在书房、郑品书房、郑上书房、郑风书房、郑悦书房、绿城书房、天中书房、中书房、功夫书房。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书房名称,并说明理由;或者提出新的书房名称,并加以阐释。要求语句通顺,解释合理,不超过100字。
书房名称:___________
理由或阐释:__________
【答案】 (1). 绿城书房 (2). “绿城”指郑州绿化覆盖率高,早就获得了“绿城”的美誉;“绿”也代表诗意和安静,郑州环境优美,能够给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读书环境;“书房”二字,指郑州历史悠久。名字既有现代的时尚大气,又古韵悠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本题要求选择一个书房名称,并说明理由。解答此题,考生要紧扣“城市书房”展开阐释。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所在地郑州的城市特点,二是书房的现代功用。能够充分体现郑州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积极向上的城市时代精神及阅读文化内涵。比如“郑州书房”以城市名称命名书房名称,简单、大气,突出城市的中心定位,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满足市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绿城书房”为爱阅读的市民提供了一片理想的天地,让市民在满眼绿色中尽享满城书香。“郑悦书房”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一座城市的书房,展示着城市独特的气质,也让忙碌的都市人有一处心灵的栖息地。“郑在书房、郑品书房、郑风书房、郑悦书房”这些书房名称,取“郑”与“正”谐音,构成谐音双关,既有郑州城市的名称,又能表达“正在”、“端正”等内涵。“天中书房、中书房”“郑上书房”“中书房”明代官职,专管文华殿中书。“上书房”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这些名称取自古籍,赋予城市书房传统文化的韵味。如自己取名字,则要写出名字的意义。
21.出于以史为鉴的目的,西汉的贾谊、唐朝的杜牧和宋代的苏洵,分别写下了散文名篇《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请仿照示例,把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言简练。
示例:西汉初年,天下初定,贾谊借《过秦论》希望皇帝能以仁义治天下,与民休养生息。
①_______杜牧借《阿房宫赋》希望__________。
② _________,苏洵借《六国论》希望_______。
【答案】 (1). 唐朝晚期,政治腐败 (2). 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
(3). 北宋中期,内忧外患 (4). 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和对古代诗文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分析仿照示例的句式特点,掌握形式结构的要求,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顾两篇散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文章主题,从而完成补写句子。《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鲁迅
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
③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任正非
④在变革的大湖中,我们每个人做好一件事就够了。——施一公
⑤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过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央视国际锐评
⑥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叶嘉莹
读了上面六则材料,身为当代高中生的你有怎样的感触或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承时代使命,谱青春华章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泱泱中华已走过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时代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辈青年当紧承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犹记得五四运动中“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口号响彻云霄;犹记得王泽山院士献身科研六十载,矢志奋斗为华夏;犹记得两弹元勋“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作隐姓埋名人”。风雪荒野里开拓,大漠戈壁中拼搏,是上一代人的青春;如今,我们正处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时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用奋斗铸就青春底色。无论是上海洋山自动化码头平均年龄不过22岁的青年工匠,还是赴亚丁湾维和的90后女生宋玺,他们都将时代使命铭记在心,用热血与梦想绘出青春的波澜壮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经历了五千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如今,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升级,两海权益争夺愈加激烈,地缘政治面临新的挑战……即使在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今天,我们亦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正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沙漠,可以开崛井泉的。”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我们当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直面艰险,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做时代弄潮儿。
然而,时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以“佛系”自诩,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空负青春韶华。殊不知,真正的顺其自然是在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离骚》有言:“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东隅尚在,青春正当时,此时不奋斗,又待何时?“愿中国的少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若无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前辈之期许,我辈须谨记。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让我们承接时代使命担当,不惧艰险,继续奋斗,共同谱写青春的壮丽诗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在新时代发展中应树立的正确价值观,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命题中的五则名言和一句锐评,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立意空间。立意时,考生应首先分析六则材料的内涵。这六则材料中包含着①青年要有创造力、②每代人的担当意识、③要有远大的理想、④做事应专注、⑤发展中的困难、⑥坚守初心等丰富内容,涉及个人与国家、民族等不同层面。然后考生需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通过对其中两三句进行选择和组合,从而产生新的立意。如以④⑤⑥为基础,可以探讨应坚守初心,攻坚克难,专注做事的道理;以②③为基础,可以表达当代高中生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有担当意识等内容。在写作中,考生还应合理引用自己所选定的两三句材料,但不能为引用而引用,要使之与自己的作文有机组合、浑然一体。
参考立意:1、坚守初心,勇于挑战 2、不畏艰险,担当责任 3、树立远大理想,开拓进取
参考素材:
1、余承东并没有因为美国的临时反悔而惊慌失措,而是更加自信地走上舞台,向美国展示了来自中国的华为。华为并没有因为美国的频繁打压变得一蹶不振,而是越挫越勇,在全世界遍地开花,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2、直面困难,需要坚持未经磨染的初心。叶嘉莹曾说:“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正是因为坚持住了初心,才能指引我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不畏困难,迎难而上。而这就不得不说大史官司马迁了。他深受宫刑等惨痛遭遇,却未曾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将他所面对的一切不公与苦难,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写于纸上。他用实际告诉我们人生总会有苦难,要坚持自己的初心,勇于直面困难。
3、直面困难,就要有大胸怀与大格局,不在乎得与失。华为老总任正非曾说:“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人的一生总是在得与失之间。得到了成熟,就少了些天真;得到了小溪的清澈,就少了些大海的磅礴。材料中的两群人都各执己见,互不认同,都忘记了共同的目的是改造荒园。倘若他们不在乎自己的想法是否会被接受,就会有一个鸟语花香的园林。
4、直面困难,需要静心思考,不急不躁。思想教育家老子曾说过:“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不走出家门,而能了解天下的事情,不看窗外,而能知晓天道的存在。老子从生活中认识到了静心思考的重要性。令人头痛的物理题,一个比一个长的单词,在我们的学习中很是常见,如若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或许就可以找到方法来解决它们,那时,就很少有学习的困扰了。
结构示例:承时代使命,谱青春华章。议论文文体。首段提出中心论点“我辈青年当紧承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中间分两部分论证这一观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结尾部分,首尾呼应,呼吁青年一辈承接时代使命担当,不惧艰险,继续奋斗,共同谱写青春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