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69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学年上学期十月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1741),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34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初现代学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承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尺谱与五线谱、简谱一样,都是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很复杂的工程,这些乐谱都是伟大的创造。
B.工尺谱同简谱一样,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他们的十个谱字都是由数字和源于数字的符号构成。
C.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的清代文献《小慧集》,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
D.《中国工尺谱集成》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的构成和来源。
B.文章指出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使用甚广,并且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的例证。
C.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D.文章介绍了工尺谱的“前世今生”,在介绍后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民间乐师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
34
B.20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传统文化曾受到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C.21世纪以来,曾经被明令禁用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的事物,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
D.工尺谱的流传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工尺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就不易传播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他父亲急得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谁!再有个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高加林仍然蒙着头。他父亲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老汉也顾不得去揩;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他母亲身子佝偻着伏在炕栏石上,不断用围裙擦眼睛。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
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山洪从河道里涌下来了。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34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哎呀呀!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妈,你去把书桌里我的钢笔拿来!”
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你可千万不能做这事啊……”
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规劝,大声说:“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但那四只手把他抓得更紧了。两个老人哭成一气。他母亲摇摇晃晃的,几乎要摔倒了,嘴里一股劲央告说:“好我的娃娃哩,你再犟,妈就给你下跪呀……”
高加林一看父母亲的可怜相,鼻子一酸,一把扶住快要栽倒的母亲,头痛苦地摇了几下,说:“妈妈,你别这样,我听你们的话,不告了……”
两个老人这才放开儿子,用手背手掌擦拭着脸上的泪水。高加林身子僵硬地靠在炕栏石上,沉重地低下了头。外面,虽然不再打闪吼雷,雨仍然像瓢泼一样哗哗地倾倒着。河道里传来像怪兽一般咆哮的山洪声,令人毛骨悚然。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他又转过白发苍苍的头,给正在做饭的老伴安咐:“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可不要叫人家看出咱是专意讨好人家啊!唉!说来说去,咱加林今后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照顾哩!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加林妈,你听见了没?”“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
34
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一起,使得这个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节选自路遥的 《人生》 第一章,有删改)
[注]⑴民办教师:高价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村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 ⑵高明楼:高三星的父亲,乡村大队书记,相当于村书记。
4.下列对小说分析与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既痛苦又愤怒,父母又惊又急,小说突兀而起,先声夺人,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手法、效果等相同。
B.小说人物描写精细。文中划线句的“慌”“跳”“捉”“颠”“绕”“抵”“堵”等描写,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母的惊慌害怕,可谓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C.在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后,父母和高加林态度完全不同,体现了当时农村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农民和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差异。
D.高加林的父亲显得胆小怕事,有对领导与村霸的畏惧,也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他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典型性。
5.请概括分析选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6.请指出小说的矛盾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并结合文本分析高加林的性格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部分(本题共4小题,19分)
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白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请复六案纠察之职,并诸路监司皆得钩考,从之。彗出东方,求直言,太史谓有兵变,帝命宦者视卫士饮食。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定曰:“三岁一郊或明堂,祖宗以来,未之有改。谁为此言,愿治其妄。”帝曰:“听卿言足矣。”迁翰林学士。坐论府界养马事失实,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召为户部侍郎。哲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言者争暴其前过,又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
定于宗族有恩,分财振赡,家无余赀。得任子,先及兄息。死之日,诸子皆布衣。徒以附王安石骤得美官,又陷苏轼于罪,是以公论恶之,而不孝之名遂著。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
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B.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
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C.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
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D.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
34
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为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行服指穿孝服居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C.明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道家的礼制建筑典范,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D.布衣是布制的衣服,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文中指李定的儿子们在他去世时都是普通百姓的身份。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定初入京师,敢于据实言事。在他人的举荐下,他被召至京城,在谏官的提醒下,依然在王安
石甚至在皇上面前如实回答百姓们对青苗法的看法。
B.李定对亲不孝,常怀不安之心。他曾因为庶母守孝之事遭受朝臣奏报,因不安而请求辞职,而
事发生八年后又被授予集贤殿修撰、知明州之职。
C.李定效忠朝廷,得到皇上信任。他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职务并扩大其权利,他主张坚持依照祖
宗之法举行名堂祭祀,这些都获得了皇上的认可。
D.李定舍己利人,亦有不义之举。他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受到任子为官赏赐时,却先安排了兄
长的孩子;他也曾依附权贵而升迁,构陷苏轼而受人嫌恶。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
(2)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
34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1(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是:“ , 。”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
(3) 《逍遥游》描写鹏鸟迁徙南冥时,从水面奋起而飞,直上九万里高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
(5)《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及文言基础(共3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11日上午,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400余名重要政要嘉宾、知名音乐企业代表和音乐艺术人士 ,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在成都正式开幕。“音城会”创始人沙恩·夏皮罗直言,“成都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令人 ,相信这届大会将是最棒的!”如此表达绝不是 ,而是对成都由衷的赞美和期许。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本次大会共有33家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团体及企业就10个合作事项达成共识,共33家单位完成诸如葫芦童声音乐基地、星球音乐嘉年华、“星立方”文创园、“古蜀熊猫”音乐产品授权框架协议等项目签约, “音城会”影响巨大、成果斐然。值得一提的是,( )。成都旨在通过“音城会”与全球78座音乐城市建立连接,并将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音乐资源与本土旅游文化进行嫁接,从而促进音乐与旅游产业紧密融合。
34
1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济济一堂 目瞪口呆 耸人听闻 可见
B.群贤毕集 瞠目结舌 骇人听闻 因此
C.济济一堂 瞠目结舌 耸人听闻 可见
D.群贤毕集 目瞪口呆 骇人听闻 因此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B.此次大会以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C.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D.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次“音城会”不仅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也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B.此次“音城会”不仅是成都举办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也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C.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不如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D.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不如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34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三径就(接近)荒 策扶老(指拐杖)以流憩
B.逮(及,至)奉圣朝 谁悲失路(比喻不得志)之人
C.夙遭闵凶(不幸)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
D.彩(色彩)彻区明 是以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既自以心为形役(奴役)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结束)
B.台隍枕(倚,据)夷夏之交 穷(困厄)且益坚
C.故夫知效(胜任)一官 彼且恶(厌恶)乎待哉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弃我死去)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乃瞻衡宇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1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都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恨晨光之熹微 悦亲戚之情话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阮籍猖狂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9.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34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木欣欣以向荣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20.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遂见用于小邑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农人告余以春及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彼且奚适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南冥者,天池也
2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德合一君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襟三江而带五湖
C.目吴会于云间 或棹孤舟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彼于致福者
22.下列对课文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去来兮辞》是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古体韵文,句式散文化;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辞和赋都注重文采。
34
B.弱冠:古人18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18岁,不能用于女子。
C.除、拜:都是指授予官职。除此以外,“征、辟、荐、举”等也指任职授官。而“领、摄、权”等则指兼任、代理官职。
D.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23.下列各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B.《逍遥游》构思巧妙,先抑后扬,层层铺垫。宋荣子、列子有似于大鹏,比众小高一些,但仍有所依赖,算不得逍遥游。
C.《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D.《陈情表》中从“诏书切峻”写到“急于星火”,语势连贯,行云流水,渲染出逼人的紧张气势。从侧面烘托出自己紧张矛盾、进退两难的处境,让人不由得生出同情之心。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夸夸群”迅速火遍网络,“喷喷群”也随之诞生。在“夸夸群”里,你会获得方方面面的夸赞;在“喷喷群”里,你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批评。
某心理学博士说,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好话,“尤其是现在年轻人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非常普遍,而遇到压力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支持”。
也有人认为,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努力,“喷喷群”恰恰告诉你不要沉浸在那些虚妄的夸奖之中,从别人不那么友善的言论中锻造更闪光的自己。
34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体验?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34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学年上学期十月月考 语文试卷教师版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1741),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初现代学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34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承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尺谱与五线谱、简谱一样,都是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很复杂的工程,这些乐谱都是伟大的创造。
B.工尺谱同简谱一样,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他们的十个谱字都是由数字和源于数字的符号构成。
C.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的清代文献《小慧集》,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
D.《中国工尺谱集成》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的构成和来源。
B.文章指出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使用甚广,并且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的例证。
C.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D.文章介绍了工尺谱的“前世今生”,在介绍后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民间乐师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
B.20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传统文化曾受到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34
C.21世纪以来,曾经被明令禁用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的事物,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
D.工尺谱的流传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工尺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就不易传播了。
1.A(B项“工尺谱”常见的谱字是十个,简谱并不是。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不是记录“古代歌曲”。D项,未然变已然。原文是“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2.A(第二段并未详细论证中西方乐谱符号的来源,只提及了“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
3.C(原文只是说“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而工尺谱目前还未达到“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这一高度,夸大事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他父亲急得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谁!再有个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高加林仍然蒙着头。他父亲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老汉也顾不得去揩;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他母亲身子佝偻着伏在炕栏石上,不断用围裙擦眼睛。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
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山洪从河道里涌下来了。
34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哎呀呀!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妈,你去把书桌里我的钢笔拿来!”
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你可千万不能做这事啊……”
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规劝,大声说:“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但那四只手把他抓得更紧了。两个老人哭成一气。他母亲摇摇晃晃的,几乎要摔倒了,嘴里一股劲央告说:“好我的娃娃哩,你再犟,妈就给你下跪呀……”
高加林一看父母亲的可怜相,鼻子一酸,一把扶住快要栽倒的母亲,头痛苦地摇了几下,说:“妈妈,你别这样,我听你们的话,不告了……”
两个老人这才放开儿子,用手背手掌擦拭着脸上的泪水。高加林身子僵硬地靠在炕栏石上,沉重地低下了头。外面,虽然不再打闪吼雷,雨仍然像瓢泼一样哗哗地倾倒着。河道里传来像怪兽一般咆哮的山洪声,令人毛骨悚然。
34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他又转过白发苍苍的头,给正在做饭的老伴安咐:“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可不要叫人家看出咱是专意讨好人家啊!唉!说来说去,咱加林今后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照顾哩!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加林妈,你听见了没?”“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
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一起,使得这个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节选自路遥的 《人生》 第一章,有删改)
[注]⑴民办教师:高价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村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 ⑵高明楼:高三星的父亲,乡村大队书记,相当于村书记。
4.下列对小说分析与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既痛苦又愤怒,父母又惊又急,小说突兀而起,先声夺人,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手法、效果等相同。
B.小说人物描写精细。文中划线句的“慌”“跳”“捉”“颠”“绕”“抵”“堵”等描写,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母的惊慌害怕,可谓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C.在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后,父母和高加林态度完全不同,体现了当时农村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农民和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差异。
D.高加林的父亲显得胆小怕事,有对领导与村霸的畏惧,也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他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典型性。
5.请概括分析选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6.请指出小说的矛盾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并结合文本分析高加林的性格特点。
4.A(3分)(“手法相同”错:王熙凤出场的手法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效果不同:文本中是突出人物心情,王熙凤的出场效果是塑造人物性格)
34
5.(6分)
示例1:(1)烘托气氛。文中写雨越来越大,到山洪暴发咆哮怒吼,将从气氛压抑紧张推向激烈狂暴。
(2)暗示情节。风雨山洪的变化过程暗示着高家林父子的矛盾,和高家林与高明楼的矛盾冲突渐趋紧张激烈。
(3)烘托人物心情。风雨山洪的自然景物变化,有力地烘托了高加林从委屈憋闷到骤然发作又到压制暴怒而痛苦伤心的心情变化过程。
示例2:(1)风雨交加的自然环境描写暗示着社会不同阶层、两代人矛盾冲突不断。
(2)渲染紧张的氛围,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3)烘托出主人公反抗的精神和内心的挣扎。
6.(6分,答出两种性格即可满分)
(1)小说的矛盾冲突是父子之间围绕着告与不告高明楼而展开的。(2分。或“高价林被辞退民办教师”)
(2)性格:
正直(嫉恶如仇;有反抗精神,也可以):高加林对高明楼的所做所为,忍无可忍,怒不可遏,决定去告发这个村霸;
懂事(明事理):不是要和高明楼拼命,而是写信上告;
孝顺(软弱):父母的恳求,使他痛苦伤心,又不能不违心的听从。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部分(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34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白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请复六案纠察之职,并诸路监司皆得钩考,从之。彗出东方,求直言,太史谓有兵变,帝命宦者视卫士饮食。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定曰:“三岁一郊或明堂,祖宗以来,未之有改。谁为此言,愿治其妄。”帝曰:“听卿言足矣。”迁翰林学士。坐论府界养马事失实,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召为户部侍郎。哲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言者争暴其前过,又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
定于宗族有恩,分财振赡,家无余赀。得任子,先及兄息。死之日,诸子皆布衣。徒以附王安石骤得美官,又陷苏轼于罪,是以公论恶之,而不孝之名遂著。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
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B.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
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C.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
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D.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
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34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为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行服指穿孝服居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C.明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道家的礼制建筑典范,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D.布衣是布制的衣服,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文中指李定的儿子们在他去世时都是普通百姓的身份。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定初入京师,敢于据实言事。在他人的举荐下,他被召至京城,在谏官的提醒下,依然在王安
石甚至在皇上面前如实回答百姓们对青苗法的看法。
B.李定对亲不孝,常怀不安之心。他曾因为庶母守孝之事遭受朝臣奏报,因不安而请求辞职,而
事发生八年后又被授予集贤殿修撰、知明州之职。
C.李定效忠朝廷,得到皇上信任。他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职务并扩大其权利,他主张坚持依照祖
宗之法举行名堂祭祀,这些都获得了皇上的认可。
D.李定舍己利人,亦有不义之举。他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受到任子为官赏赐时,却先安排了兄
长的孩子;他也曾依附权贵而升迁,构陷苏轼而受人嫌恶。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
(2)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
7. D
34
8. C(明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儒家的礼制建筑典范。)
9. B(“此事发生八年后”错,应为“熙宁八年”。)
10.(1)御史陈荐上疏说:“李定不久前做泾县主簿时,听说庶母仇氏死了,却将此事隐瞒而不回家服丧。”(“疏”“顷”“为”“匿”“服”各1分,共5分。)
(2)李定说一顿饭食并不足够显示皇恩,恰恰可以引发一些人泛起小人之心,于是停止了(这种做法)。有人议论要废止明堂祭祀,皇帝拿这件事去询问李定。(“市恩”“适”“乃”“以”“访” 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考中进士,担任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推荐了他,他被召到京师,拜见谏官李常,李常问他说:“你从南方来,人们对青苗法看法怎样?”李定答道:“百姓从中获益,没有不喜欢的。”李常说:“整个朝廷都正为此事争论,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李定遂将此事告诉了王安石,并说:“我只知道据实情而言,没想到在京师却行不通。”王安石听后非常高兴,对他说:“你姑且等皇上召见,到那时,何不将整个实情禀告皇上。”马上向皇上推荐了他。宋神宗询问青苗法的事务时,他也像先前说的那样回答。
御史陈荐上疏说:“李定不久前做泾县主簿时,听说庶母仇氏死了,却将此事隐瞒而不回家服丧。”皇上下诏给江东、淮、浙转运使询问情况,转运使上奏说:“李定曾因其父年老,要求归家侍养,没有说是为其生母服丧。”李定自己辩解说确实不知道自己是仇氏生的,所以非常疑惑,不敢服丧,而只是以侍养父亲为由解官回乡。曾公亮认为李定应当追行服丧,王安石也极力主张这样,改任李定为崇文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说,不宜让不孝之人居于劝讲之位,而且一并弹劾王安石,奏章多次呈上,王安石要求罢免二人。李定自己也感到很不安,请求解除官职。熙宁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年,他担任御史中丞。弹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揭发说文中多侮慢之词,并由此指责苏轼自熙宁以来,所作文章,大多怨谤君父,并与邻里之人勾结。(将苏轼)逮捕至台狱审问。正当全国大赦,人们对此事纷纷指责,于是只好将苏轼贬官至黄州。李定正想将苏轼投入监狱,然而此时已是不可能的了。
34
李定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的职务,并可以纠察各路监司,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彗星出现于东方,皇上让大家解释这种现象,太史说这意味着会发生兵变,于是皇上派宦官去搞好卫士的饮食问题。李定说一顿饭食并不足够显示皇恩,恰恰可以引发一些人泛起小人之心,于是停止了(这种做法)。有人议论要废止明堂祭祀,皇帝拿这件事去询问李定。李定说:“三年进行一次郊祀或者明堂祀,这是祖宗之法,从没有改变过。是谁说出这样的话,请治他以妄加议论之罪。”皇上说:“听你的话就足够了。”升迁为翰林学士。因议论府界养马的事失实而被贬知河阳。留守南京,奉召为户部侍郎。宋哲宗即位,以龙图阁学士身份知青州,又迁移江宁府。一些人争相揭发李定以前的过失,于是他又被贬至滁州。元祐二年过世。
李定对他的宗族有恩义,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以致家里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他受到任子为官的赏赐,却先安排了他兄长的子息。在死的时候,他的儿子都还是布衣身份。李定只因依附王安石而得以升迁更高的官职,又用罪责陷害苏轼,因此大家都很嫌恶他,而他不孝的名声也流传开来。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1(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是:“ ,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 《逍遥游》描写鹏鸟迁徙南冥时,从水面奋起而飞,直上九万里高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三、语言文字及文言基础(共3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4
2019年4月11日上午,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400余名重要政要嘉宾、知名音乐企业代表和音乐艺术人士 ,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在成都正式开幕。“音城会”创始人沙恩·夏皮罗直言,“成都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令人 ,相信这届大会将是最棒的!”如此表达绝不是 ,而是对成都由衷的赞美和期许。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本次大会共有33家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团体及企业就10个合作事项达成共识,共33家单位完成诸如葫芦童声音乐基地、星球音乐嘉年华、“星立方”文创园、“古蜀熊猫”音乐产品授权框架协议等项目签约, “音城会”影响巨大、成果斐然。值得一提的是,( )。成都旨在通过“音城会”与全球78座音乐城市建立连接,并将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音乐资源与本土旅游文化进行嫁接,从而促进音乐与旅游产业紧密融合。
12.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济济一堂 目瞪口呆 耸人听闻 可见
B.群贤毕集 瞠目结舌 骇人听闻 因此
C.济济一堂 瞠目结舌 耸人听闻 可见
D.群贤毕集 目瞪口呆 骇人听闻 因此
12. C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群贤毕集”,各种贤人聚集在一起;句中是说“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400余名重要政要嘉宾、知名音乐企业代表和音乐艺术人士”聚集在一起,此处要突出的是“才能”,而非“贤”,故使用“济济一堂”;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语境是说成都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令人震惊,应使用“瞠目结舌”;
“耸人听闻”,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语境是说如此表达绝不是夸大言辞,应使用“耸人听闻”;
“因此”,因为这个,前后是因果关系;“可见”,可以看出;语境“‘音城会’影响巨大、成果斐然”是从前面的表现看出来的,应使用“可见”。
34
1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B.此次大会以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C.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D.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13. C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该句有两个问题,一是结构混乱,“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把“围绕……的议题”和“以……为议题”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留一,排除A项;
第二个问题是语序不当,“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应先是“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然后才能“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应改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排除BD两项。
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次“音城会”不仅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也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B.此次“音城会”不仅是成都举办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也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C.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不如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34
D.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不如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14. A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三径就(接近)荒 策扶老(指拐杖)以流憩
B.逮(及,至)奉圣朝 谁悲失路(比喻不得志)之人
C.夙遭闵凶(不幸)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
D.彩(色彩)彻区明 是以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15.D(彩,指日光)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既自以心为形役(奴役)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结束)
B.台隍枕(倚,据)夷夏之交 穷(困厄)且益坚
C.故夫知效(胜任)一官 彼且恶(厌恶)乎待哉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弃我死去)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子)
16C(恶,何)
17.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乃瞻衡宇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17.C(A.“销”通“消”、“蓐”通“褥”B.“闵”通“悯”、“衡”通“横”C.无通假、“已”通“矣”D.“反”通“返”、“辩”通“辨”)
18.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都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34
A.恨晨光之熹微 悦亲戚之情话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阮籍猖狂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8.B生物: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总称。一介:一个。
19.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木欣欣以向荣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 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 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19.C(用/因为/来,表目的/把/修饰)
20.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遂见用于小邑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农人告余以春及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彼且奚适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南冥者,天池也
20.B 都是状语后置(A.都是被动句 C.都是宾语前置 D.宾语前置,判断)
2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德合一君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襟三江而带五湖
C.目吴会于云间 或棹孤舟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彼于致福者
34
21,C名作动(A.意动 B.名作状,名词意动 D.使动)
22.下列对课文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去来兮辞》是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古体韵文,句式散文化;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辞和赋都注重文采。
B.弱冠:古人18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18岁,不能用于女子。
C.除、拜:都是指授予官职。除此以外,“征、辟、荐、举”等也指任职授官。而“领、摄、权”等则指兼任、代理官职。
D.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22B.不是18岁,应为20岁。
23.下列各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B.《逍遥游》构思巧妙,先抑后扬,层层铺垫。宋荣子、列子有似于大鹏,比众小高一些,但仍有所依赖,算不得逍遥游。
C.《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D.《陈情表》中从“诏书切峻”写到“急于星火”,语势连贯,行云流水,渲染出逼人的紧张气势。从侧面烘托出自己紧张矛盾、进退两难的处境,让人不由得生出同情之心。
23.A(不准确,原文中并没有诗人因家中田地无人收拾而归隐,且反对不劳而获等说法)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夸夸群”迅速火遍网络,“喷喷群”也随之诞生。在“夸夸群”里,你会获得方方面面的夸赞;在“喷喷群”里,你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批评。
34
某心理学博士说,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好话,“尤其是现在年轻人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非常普遍,而遇到压力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支持”。
也有人认为,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努力,“喷喷群”恰恰告诉你不要沉浸在那些虚妄的夸奖之中,从别人不那么友善的言论中锻造更闪光的自己。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体验?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网络时代,一个人会身处不同的或真实或虚拟的群落,每个群落会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这个作文题关注当下,提供两种“对立”的群落,引导同学们思考群落背后的社会现象,在写作中观照和建构自己的人生观。
根据材料,写作立意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
(1) 认可“夸夸群”,认为遇到压力的时候特别需要支持;
(2) 认可“喷喷群”,认为可从别人不那么友善的言论中锻造更闪光的自己;
(3) 不要过分在意“夸夸群”的“夸”或“喷喷群”的“喷”,要有定力,坚守自己的原则;
(4) 在沮丧的时候需要“夸夸群”的鼓励,在春风得意的时候需要“喷喷群”的鞭策,“夸”和“喷”都有可取之处;
(5) 肯定“夸夸群”和“喷喷群”存在的意义,但是也要理性地思考群落文化可能会掩盖个体思想的危害。
当然,如果思考“夸”和“喷”现象背后的社会本质,分析这种群落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它们的利弊,思考对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立意都要落脚在群体氛围对“我”或“我们”的影响上。
34
【评分标准】
根据审题立意,文章分为以下四档:
50—60分:能够紧扣材料所提及的两个群落,能比较理性全面地思考问题,或者有独到的批判意识,能就“夸”和“喷”对“我”或“我们”的影响做深度思考。
45—49分: 能选择其中一個群落展开有针对性的论述,能够紧扣材料中所提及的“夸”和“喷”两种文化对“我”或“我们”的影响做比较合理的分析。
40—44分:考虑到了两个群落,但是对“夸”和“喷”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没有紧扣其对“我”或“我们”的影响展开思考。
39分及以下: 对“夸”和“喷”的理解有误,比如把“喷”等同于逆境、磨难、挫折,甚至惩罚。
此外,思想深度、文体特征、语言和书写都会影响得分,此处不做细表。
【优秀作文】
兼听切实之言
网络中“夸夸群”和“喷喷群”让人一时难以抉择到底应该听从哪一种言论,但我认为选择言语的主体应该立于我们自身,言语不论好听与否、逆耳与否,我们应该兼听切实之言。
心理学家说,人们特别想寻求他人的支持,所以听夸赞之言容易得到自信,但是虚无缥缈的夸赞只是谬赞,它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看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如果是切实的称赞,我们亦不可无止境地听取,我们应当对它像药一样,适量、适度地吸取。他人的支持仅仅是一种外在驱动力,是短暂而作用较小的,只有内在驱动力,才是保持自信的秘诀。
34
同理,不那么友善的言论也有多种类别。子虚乌有的诽谤、造谣其实不用去理会,一些尖锐但深切痛处的话是需要倾听反省的。纵观古今,都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再三告诫不能“塞忠谏之路也”;唐太宗鼓励直谏,后有“贞观之治”;胡适看批评自己的文章,有选择地反思,更益其儒雅之道。所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切实的批评有助于个人努力、奋发上进。
但夸赞也好,批评也好,虽表达方式不同,情感色彩不同,接受程度不同,但究其本质,都是一种外在的言论。它的作用可大可小,小之时,无关痛痒,闻之即过;大之时,深中肯綮,影响深远,关键只在于我们如何把握它。
我认为切实的夸赞之言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知道自己“有什么”,它让我们回顾自己已有的历程,而批评之语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知道自己还“缺什么”,让我们展望未来。夸赞只是历史,批评则是未来,它们相辅相成。我们无须理会远在天边的不可触及的朝霞云彩,也无须理会地下熔浆翻滚的骇人地狱,只要不时回头看和向前看,踏在自己的这片土地上,紧攥住能拥有的所有,便可以了。
既然夸赞的意义在于“支持”,而批评的意义在于“努力”,那么从目标来看,这两者并无分别,都只是为了让人更好地前行,所以无所谓“夸”与“喷”,我们要听取切实之言。只有专注眼前脚下的这一片土地,以史为鉴,以梦为警,方可行进千里。
【点评】
写作,尤其是考场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是夜行人,在朦胧夜色中有时需要找到照亮前行方向的路灯,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这篇文章撇开夸赞和批评的区别,找到了“切实”这个概念,有了这个概念的介入,写作就好像有了照亮前行的路灯。文章用“切实”来观照“夸夸群”和“喷喷群”的利与弊,提出要听切实之言,观点鲜明,论述过程有理有据,作者的思维推进也显得游刃有余。(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毛刚飞)
耳顺,而从心所欲
孔夫子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何为耳顺?在我看来,眼睛看得清他人各式关怀下的目的,耳朵听得清纷繁言语背后的含义,不任人摆布,不随波逐流,不做“驯服的工具”,如此,可谓达到了“耳顺”的最高境界。
34
生活本是由一张意义丰富之网编织而成的,每个人处在社会中,必然和周围一切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与批评,也是顺着网流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有的人捂紧双耳宣称自己需要康德所言的“独立思考的头颅”,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很多时候,他人一句善意的劝告或真挚的夸奖对人而言就像一份爱的提示、一份画外音式的鼓励与陪伴。
试想,如果没有魏征在唐太宗晚年骄横奢靡时提出的警示与劝告,“贞观之治”将会以一幅何其惨淡的场景收尾?如果没有恩格斯在马克思流亡穷困潦倒时给予的帮助与鼓励,《资本论》这一皇皇巨著何时才能问世?更不用说生活中,无论是骄傲自大时老师的劝诫,还是低落绝望时父母的鼓励,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正是这一句句的夸奖与劝诫,让我们在面对无数的沮丧与懊恼时仍想起有“最好看的霜”,仍想起世上还有温暖陪伴着我们。
但是,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结尾中提出的一样:“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于我们是黑暗。”“夸夸”和“喷喷”一旦泛滥,猛烈到吞噬了人的自我思考时,我们自己必须果决地去关上水的阀门,万不可让事态发展成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所言: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无论是称赞或是批评,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们至多是照亮我们前行路途的明灯,而绝不是牵着我们鼻子走的驯兽师。
我们得目光明亮,精神开阔,以“耳顺”的态度去对待外界的声音,而不是在光明中失明,陷入赫胥黎式的精神枯萎。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外界的一切,终究是我们生命之中的过客。如何在众多的評价与言论中汲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真正的内在,如何“耳顺而从心所欲”是我们穷极一生的修行。
“人们!我爱你们!可你们要警惕呀!”伏契克的临终遗言仍回响在耳畔。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在昏暗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态擦亮双眼,做到“耳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引领者。
【点评】
文章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肯定了批评和鼓励能够起到的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又审慎地指明了“夸夸群”和“喷喷群”里信息泛滥可能会吞噬个体思考的忧虑,提出坚持“做到‘耳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引领者”的观点。这个立意有点卓尔不群,也体现了作者的整体观照和理性思维。文中网、孤岛、霜、阀门、明灯、驯兽师、过客、沙漠等意象具备的隐喻性,不仅增加了文采,还增添了特有的思想的味道。(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毛刚飞)
34
别让夸和喷左右了我们
人生而为人,游走于形形色色的夸赞和嘲讽之间,无论是否出自真心,它们都占据着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角,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前行。网络载体如今为我们提供了自主选择权,“夸夸群”和“喷喷群”火遍网络,让夸奖和批评的分水岭更为清晰,而面对看似有鸿沟的两者,我们的头脑也应越发清晰。
诚然,积极寻求方法为自己镀金,彰显自己的优秀才能是人再正常不过的本性,而沉溺在“夸夸群”的“彩虹屁”中本质上是人们理性的出逃。“夸夸群”何以流行?不过是群成员互相加油打气,人们需要外界的支持去消解自我的压力。按照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其他方式来弥补遗憾、缓解焦虑。
个体与个体之间互相寻求“补偿”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度补偿”无法给人真正的安慰,看似是正能量的放大,实则是群体性孤独的写照;看似是双赢甚至是多赢的结果,实则是满盘皆输。
慎入“夸夸群”并不代表鼓励大家跻身“喷喷群”的行列,选择“喷喷群”需要勇气,而“喷喷群”的价值需要辩证看待。
人们在希望听到好话的倍感压力的阶段选择了“喷喷群”,选择了让心灵接受那些并不那么友善的言语的洗涤、打击之后,又是否换回与痛苦对等的回报?我不得而知。“喷喷群”并不是告诉我们不要沉浸在虚妄的夸奖之中,因为那些浅显的道理我们本应懂得,我们不该用铺天盖地的批评去代替方方面面的夸奖,从而拒绝夸奖。
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努力,那么请回到努力本身。造就努力的不是批评,是见识,是眼界,是境界。不那么友善的言论未必能锻造更好的自我,反倒使我们垂头丧气、消磨心志,使我们与成功的彼岸渐行渐远。在“喷喷群”的手机屏幕后,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挖空心思修饰词藻挖苦他人的“键盘侠”和以“为他好”为由无情加以批评的乌合之众所勾勒出的病态世相。
34
不仅需经得起“夸”,更应理性地对待“喷”。在“夸夸群”和“喷喷群”之间,寻找到自身处于社会的位置,不忘自我地鼓舞与反省,自我对话,品味得失,或许才不辜负生而为人的使命吧。
【点评】
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是作者的思维在不断地挺进。先提出观点,然后分析“夸夸群”与“喷喷群”的本质,最后再提出“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应对策略,思路清晰。对“夸夸群”背后的理性出逃和群体性孤独的思考,对“喷喷群”背后的“键盘侠”“乌合之众”所勾勒的病态世相的分析,虽然也有片面甚至偏激的地方,但是让人看到了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倡的“见识”“眼界”和“境界”。思想永远是论述文写作的最有力的武器。
34
相关文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1-06-0911页
-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2021-06-0926页
-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2021-06-0917页
- 【语文】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二中2021-06-0914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2021-06-0915页
-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925页
-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2021-06-0925页
- 语文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2021-06-0910页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22021-06-0921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1-06-0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