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诗文阅读(2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 ‎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的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然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多种意蕴,用以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 古人常借柳表达思念离人和家园,就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这不仅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文中引用了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并无确切的根据,因而不能是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归隐后种柳并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纸上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 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 ‎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C.“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D.文章首句和末句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 ‎5.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4分)‎ ‎6.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6分)‎ (三) 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3分)‎ 神女峰 ‎ 舒婷 ‎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 当人们四散而去,谁 ‎ 还站在船尾 ‎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 江涛 ‎ 高一声 ‎ 低一声 ‎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 但是,心 ‎ 真能变成石头吗 ‎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 ‎ ‎ 沿着江岸 ‎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 正煽动新的背叛 ‎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981年6月长江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金光菊”“女贞子”是巫峡中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应该抛弃旧的伦理枷锁。‎ B.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观察角度的新奇和剪裁生活的精当。对于一个困扰人们几千年的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匠心,另辟蹊径。‎ C. 诗人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如“众人狂热的欢呼”与“一人忧伤的思索”,“对远天梦想的眺望”与“对眼前幸福的错过”,“悬崖上的千年展览”与“‎ 伏在爱人肩头上痛哭”。这种组合,使形象更加鲜明,更能突出形象的悲哀与问题的沉重。‎ D. 诗中写到衣裙在风中飘动,这既是以静衬动,凸现思索者如同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是以动衬动,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教材文言知识(本题共5小题,10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C.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的确 D.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与郑人盟 ②士皆垂泪涕泣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④箕踞以骂曰 ⑤越国以鄙远 ‎ ‎⑥既东封郑 ⑦群臣怪之 ⑧又前而为歌曰 ⑨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A. 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⑨          B. ①②③④⑧⑤⑦⑥⑨‎ C. 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          D.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⑨‎ ‎10.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来源:学.科.网]‎ ‎ 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⑥吾不能早用子 ‎ ‎ ⑦诸郎中执兵 ⑧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A. ①③⑥      B. ①④⑧      C. ②⑤⑧      D. ④⑤⑥‎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C.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以其无礼于晋 ‎ 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子亦有不利焉 ‎12.下列句子中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⑦燕王拜送于庭 ⑧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⑨无乃尔是过与 A. ①②③④⑤⑦⑥⑨⑧          B. ①⑨②⑥③④⑦⑤⑧‎ C. ①④⑦②⑨③⑤⑥⑧           D. ①⑤②⑧③④⑦⑥⑨‎ ‎(二)课外文言文(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①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注释】①逆旅:旅馆,客舍。‎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甲、乙、丙、丁……)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而且天干又可以单独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专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D.“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他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 B.高崇文爱护百姓,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务秋毫无犯。‎ C.高崇文明辨是非,穿戴很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 D.高崇文恃功而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不敢入朝觐见。‎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5分)‎ ‎(2)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5分)‎ ‎(三)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8分)‎ 又呈吴郎①‎ 杜甫 ‎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 ‎ 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和颔联叙写作者以前放任邻妇扑枣,是因为这位妇人生活贫困,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B.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内心的提心吊胆。‎ C.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D.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哲理。‎ ‎18.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4)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 (戴望舒《雨巷》)‎ ‎(5)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徐志摩《再别康桥》)‎ ‎(6)但我不能放歌,  ▲ 。 (徐志摩《再别康桥》)‎ ‎(7) ▲ ,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8)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 。 (《论语·克己复礼》)‎ ‎(9)子曰: ▲ ,守死善道。 (《论语•待贾而沽》)‎ ‎(10)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 (《论语•为政以德》)‎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长篙(gāo) 浸(qìn)渍 沁(qìn)园春 拐弯抹(mò)角 B.漫溯(sù) 悄然(qiǎo) 橘(jú )子洲 休戚与共(qī)‎ C.颓圮(pǐ) 瞋(chēn)目 秋风劲(jìn) 杞人忧天(qǐ)‎ D.拘泥(nì) 菲(fěi)薄 万户侯(hóu) 载(zǎi)歌载舞 ‎2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苍茫 寂寥 稠密 瓦菲 偃苗助长 ‎ B.凄婉 谄媚 寥阔 笙箫 风华正茂 ‎ C.忸怩 榆阴 缉拿 坍塌 书生义气 D.斑斓 沉淀 彷徨 讴歌 剑拔弩张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②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③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④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 ‎2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 ‎,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 ‎③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乐于付出。  ‎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 ‎⑥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B. 亚里士多德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因为诗歌倾向于表现带有普遍性的事物。‎ C.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 D. 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 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 D.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 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2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 A.④①②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2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 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 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 ② 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 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 ④ 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 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 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2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 C.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D. 滨江花园饭店将于国庆期间盛大开业,供应各式川菜,价格适中,欢迎惠顾。‎ 四、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要求: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注意书写规范和卷面整洁。‎ 成都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2021届10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 A.“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B.“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D.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 ‎2.B 【解析】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不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丌,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 ‎3.B 【解析】逻辑关系错误。文巾有“即使此传说确凿……故此据不足为证”。‎ ‎4. D 【解析】首尾呼应是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5.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 ‎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 ‎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 .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 ‎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 ‎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 ‎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D 【解析】“以静衬动”理解错误,应该是“以动衬静”。‎ ‎8. C 【解析】诚:如,如果。‎ ‎9.A 【解析】(名作动名作状意动使动)‎ ‎10.D ‎11. B 【解析】B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A代词,指代“那件事”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C 介词,按照介词,因为D 疑问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表感叹,啊。‎ ‎12. B 【解析】①⑨宾语前置②⑥ 定语前置③被动句④⑦状语后置⑤⑧判断句 ‎13.D ‎ ‎14.B 【解析】“天干又可以单独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错误,应该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时。‎ ‎15.C 【解析】应该是“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而非“穿戴很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 ‎16.(1)军队经过兴元,有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的士兵,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得分点:“匕箸”“徇”各1分,“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定语后置句1分,句意2分)‎ ‎(2)贼军非常震惊,他们的将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顺,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军队投降。(得分点“以”“归”“举”各1分,句意2分)‎ ‎17. D 【解析】D “不乏哲理”理解有误。‎ ‎18.(1)‎ 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2)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3)善于劝说。(或“说话委婉含蓄”)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1点2分,2点4分,3点5分,意思相符即可)‎ ‎19.(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浪遏飞舟 (3)到了颓圮的篱墙 ‎(4)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5)软泥上的青荇 (6)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7)复为慷慨羽声(8) 孰不可忍也 (9)笃信好学 (10)有耻且格 ‎20. B 【解析】A项浸 qìn应为jìn;C项 劲jìn应为jìng;D项载zǎi歌载舞应为zài ‎21. D 【解析】(A.“偃苗助长”应为“揠苗助长”;B项“寥阔”应为“寥廓”;C项“书生义气”应为“书生意气”)‎ ‎22. A 【解析】(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不合语境;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合语境、搭配不当,该词不能用来修饰“诚信”;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望文生义,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按图索骥,多义成语,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23. C 【解析】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 也说重振旗鼓,不合语境;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 栋:堆满了屋子,对象不当;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相似误用,此处当 用“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 效;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乐不思蜀,出自蜀汉后主刘禅典故,后来泛指乐而忘返。) ‎ ‎24. B 【解析】(A项介词误用导致主语残缺,删掉“在”“上”。C项搭配不当,不能“看见”“腊梅释放幽香”。 D项中途易辙。)‎ ‎25. A 【解析】(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C项语义重复,删去“左右”。 D项搭配不当,将“开创”改为“取得”。)‎ ‎26.C 【解析】与前一句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呼应,故首句应为“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 太空”;因为有“执着追求”才能“发现……重大奥秘”进而才能“震动整个物理学界”,‎ 故而是①③②的顺序。‎ ‎27.B 【解析】(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 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 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故答案选B。)‎ ‎28.D 【解析】(“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A.“失陪”‎ ‎,客套话,表示不能陪伴对方,这里用错了对象,不得体。B.“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句中称别人的家,不得体。C.“千金”,敬辞,称别人的女儿。此处说自己女儿,不得体。)‎ ‎29.【解析】“走过,才明白”这道作文题有一定的亲和力,正如试卷材料提示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走过了小学尤其是初中这段成长的岁月,当然会有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感触可以发抒,所以不存在考生无话可说的尴尬,也不会轻易的发生偏题跑题的情况。因此这道作文题是面向全体考生的一道写作起点较低的作文题。‎ 当然,写作起点低不意味着写作落点(选材)准,更不意味着写作的终点(立意)就是我们期待的“诗和远方”。在这里要避免材料的俚俗,文中的“走过”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如果写的是生活的鸡零狗碎,尤其是未经自己思维和情感过滤过的素材(比如大家共同经历的复习考试的零散的材料),是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示,这是文章的立意。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   ,才   ,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很多很多脱俗的立意可以点亮读者的眼眸。有意思的是,有时可以从某个立意出发,去寻找相关的个别化的题材来表现;有时则可以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特个性的材料出发升华出文章的主旨,从文章写作的操作层面上困难其实不大,关键是这份独特的“走过”和“明白”没有平时的积累是很难达成的。‎ 另外,千万别忽视“才”这个副词的存在,它让文章的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也捎带了一点思辨的色彩,甚至让这道题目写成议论文也有了很大的可能。品味这个词语,文章结尾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轻易是不会明白的。文章里应该有相关的点染才是。‎ ‎【参考译文】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敗,朝廷封他为渤海郡王。‎ ‎ ‎ ‎ 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下束,都大吃一惊。当初,高崇文选了五千精兵,平常总像敌军来犯似的进行训练。到这时候,卯时接受命令,辰时部队已经出发了,武器装备精良完好,没有不齐全的。军队经过兴元,有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的士兵,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高崇文率军从西面的阆中出发,打退剑门的守兵,解了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皇帝下诏拜授他为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败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第二天,双方在万胜堆交战.官军前后八战八捷,贼军军心开始动榣。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贼军非常震惊,他们的将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顺,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军队投降。官军随后直赴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顺,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拘押在囚车上送往京城。‎ 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珍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秋毫无犯。邢泚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劳。‎ 高崇文不通文字,认为官署中的公事文书繁多可厌,况且蜀地优越富饶无所事事,请求保卫边塞来效力,于是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入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往屯戍之地,高崇文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徙,谥号“成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