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级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测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 ‎③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 “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 “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 ‎⑥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 ‎⑦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 ‎⑧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虽然,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 ‎(节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8月9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和、宜纸等方面,阐明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B. 第③段中,宗白华认为书法之所以能取代音乐,是因为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C. 第⑤段阐述笔墨的特殊性灵在于能够显现文人的精神,传达情感和思想,体现人们的审美追求。‎ D. 第⑦段中,苏轼能将他的操守落实到作品中,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黄庭坚认为他是出类拔萃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引用古今名人的精辟见解,以突出笔墨艺术独特的表现力与艺术魅力。‎ B. 文章后半部分论证了中国人用笔墨艺术外化精神世界,内化道德人格,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C. 文章以介绍笔墨的特点为前提,重点论证中国文人对笔墨的超越,是按照内在逻辑逐层推进的。‎ D. ‎ 第④段独句成段,承接上文,表达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表明下文将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3. 从全文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笔墨的“超越”的具体内容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作为书画主要工具的毛笔、墨,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 在中国书画的传统中,笔墨已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而不仅限于物质的追求。‎ C. 笔墨的训练本身不是目的,调笔用墨不仅是技术性的活动,而且是道德人格的修炼。‎ D. 笔墨游戏的价值取向在挥毫泼墨之中让庄禅哲学融入其内,以陶冶情操、释放个性。‎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是因为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错误,应为“是因为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表达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情感,不仅是赞美之情,混淆概念。‎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只是点出笔墨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李城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去一趟他的家乡。电话里李城的声音还挺风和日丽的,不像一个肺癌晚期又严重肾衰的患者。挂了电话他又往我手机里发来地址以及坐车线路——其实,即使没有这些,我也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小官庄,李城无数次向我进行描述。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缕炊烟,以及头顶或缺或圆的月亮,都是我熟悉的。‎ 认识李城时,我刚开始写小说,妻子去世不久,而我也刚刚退休,为了排遣悲伤和寂寞,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我总是给他们一个最朴素的名字,比如,小说中的女性,大多叫王梅虹,她们内向而腼腆,追求像梅花一样的绚烂美好;至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大多沉默木讷,隐忍顽强,无一例外都叫李城。‎ 所以,当见到一个瘦精精的他时,我忍不住吃了一惊,而后又笑起来。我说,你确定你叫李城?李城也愣了一下,然后也像我那样笑起来,他说,确定,我确定就叫李城。他正在我的小屋里,和一个工人要将一摞书抬出去,清晨通透而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的半边脸上,这个画面很多年后我都历历在目,好像是刚刚发生的一样。‎ 他们是爱心搬家公司。这之后,又让他帮我做过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比如移动柜子,换灯泡,拧螺丝。李城很乐意,有时晚上来,有时第二天清早。自行车的铃铛在楼下先摁出两声,便噌噌跑上来。每次我会塞给他一些酬劳,他拒绝,只有我说“不收下次就不找你了”,他才会无奈收下,并总以老家的粮食蔬菜作为感谢。‎ 李城很喜欢在干完活后倚在门框上问我小说的事:你写过多少个李城?怎么给他取李城这个名字?可以不把他写死吗?‎ 这些问题是不必回答的,很多时候他只是自言自语,之后总是告诉我小说里的李城跟他还是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的,或者说,这也许就是他的未来呢。‎ 后来,搬家公司倒闭,他去了一个建筑工地。对这个工作,他很满意,住工棚,可以省下住铁皮屋的租金。‎ 李城比以前更黑了,也更瘦。压根猜不出李城只有二十来岁。‎ 李城说他的工友们,像蜘蛛侠似的攀援在高楼的四壁,吊着安全带,戴着安全帽,用混凝土一点点地将楼房喂大 当我用“摇摇晃晃”这个词语描述李城时,也曾想过,李城某一天会不会像一片树叶那样摇搖晃晃飘落下来。后来,李城的确从一幢楼上摔下来了。李城形容自己就像小鸟那样飞了起来,他并没有感到害怕,只是十分想念老家年迈的父母,还有他的傻姐姐。‎ 那些他曾经搬运过的脚手架,救了他一命。从外表看,他几乎完好无损,但体内像经历了一场地震。医生嘱咐他不能再干体力活了,只能休息。李城躺在工棚的钢丝床上,把我带给他的小说读了又读,甚至还给我打过几次电话,问我正在写的小说里的李城是什么样儿的呢。‎ 两个月后,李城在一家化工厂做门卫,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恐怕连这样的“门卫”都干不了了。没到年底,他回到了小官庄。‎ 按照李城说的路线——一下车后沿着一条石子路向西,过一个小桥,再沿着大堤向前走一段路,便是小官庄了。那片他描述过很多次的梨园,应该就在大堤下,还有桃因,柿子园,还有落满松针的松树。然而,这些,我都没看到。不少树木被砍伐掉了,树桩还是新的,村庄裸露出来,显得胆怯而瘦弱。‎ 我顿时明白李城向我描述的小官庄,应该是它曾经的样子,是李城记忆里的模样。‎ 李城特别消瘦,如果用数字形容的话,就是又被削去了二分之一。我突然不知道说什么,一路上幻想了很多结果,全部破灭。‎ ‎,我无法将眼前这个人和那个骑自行车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联系在一起。我还记得那个人总是一脸笑容,他的声音清脆而干净,他喜欢帮我搬书,还和我争论小说里的人物,不能接受我将他们写成懦夫;还有,他的乐观让我从丧妻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 我记不清自己后来是怎么离开这间屋子,离开小官庄的,我内心无比难受,却又无比轻松。李城说,他找我……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希望能帮帮他。我点头,李城说,他想……搬家……希望我能将他搬进小说里,和之前任何一个“李城”的命运都不一样,他希望,在小说里,他有一个……美好未来,当然,还要有他的父母和傻姐姐。‎ ‎(取材于汤成难同名小说,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我”接受李城的邀请来到小官庄,眼前所见之景与他多次描述的画面开成巨大反差,不禁引人深思形成反差的原因。‎ B. 小说三次写到李城的“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人物不同阶段遭遇的不同境况,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情感态度。‎ C. 小说结尾说“我内心无比难受,却又无比轻松”,“难受”是面对李城的坎坷命运,我无力相助;“轻松”是将帮助李城完成最后的心愿。‎ D. 小说以“搬家”为线索,小说写了李城在城乡辗转迁徙的经历,试图以小说里的美好未来抵抗现实的残酷人生,表达对农民工人生归宿的思考。‎ ‎5. 李城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小说既写现实又写回忆,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1)勤劳淳朴:多次帮我做事,不收酬劳,还以老家的粮食蔬菜作感谢;不断给我描绘家乡的美景,牵挂自己的亲人;(2)坚强乐观:建筑工地的工作高危,他却很满意;希望在小说里给他和他的家人一个美好来;让“我”从丧气的悲痛中走出来;(3)命运坎坷:家庭不幸,四处漂泊,就业不顺,严重工伤,身患绝症。 ‎ ‎6. ‎ ‎(1)从叙述方式看:小说运用插叙,叙述“我”与李城交往的经过和李城的遭遇,丰富了内容。(2)从人物塑造看:叙述了李城的坎坷经历,更好地刻画了李城勤劳淳朴、坚强乐观的性格和多舛的命运;(3)从表现主题看:关注普通农民工的生活,更好地表现对农民工人生归宿的思考。(4)从情节结构看: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起伏跌宕),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更加完整。‎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项考核小说的内容,C项考核结尾,D项考核线索,其中D项,作者没有试图以小说里的美好未来抵抗现实的残酷人生。‎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要求回答李城是一个怎样的人,答题时注意首先梳理文章的情节,根据文中的情节进行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多次帮我做事,不收酬劳,还以老家的粮食蔬菜作感谢”“不断给我描绘家乡的美景,牵挂自己的亲人”“建筑工地的工作高危,他却很满意”“希望在小说里给他和他的家人一个美好未来”“让‘我‘从丧气的悲痛中走出来”“家庭不幸,四处漂泊,就业不顺,严重工伤,身患绝症”等情节概括其“勤劳淳朴”“坚强乐观”“命运坎坷”等性格特征。‎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题目,要求分析小说既写现实又写回忆的叙述方式的好处,注意从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展开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从叙述方式看,小说运用插叙,叙述“我”与李城交往的经过和李城的遭遇,丰富了内容。;从人物塑造看,叙述了李城的坎坷经历,更好地刻画了李城勤劳淳朴、坚强乐观的性格和多舛的命运;从表现主题看,关注普通农民工的生活,更好地表现对农民工人生归宿的思考;从情节结构看,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起伏跌宕),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更加完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 ‎,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它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有删改)‎ 材料三:‎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城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 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有删改)‎ ‎7.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发展形势喜人,处在快速扩散阶段,广泛运用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 B.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要想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有所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 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不够。‎ D. 美国在贸易战中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意图之一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业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需进一步加强。‎ B. 科研机构和企业因为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所以尚未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这是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一。‎ C.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可能导致社会性问题的出现,这是无法逆转的,因为机器逐取代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D.‎ ‎ 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们都肯定中国A技术的发展迅猛,但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的看法存在差异。‎ ‎9.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C 8. B ‎ ‎9. ①推动行业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②建立和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重大原创成果攻关与突破;④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应对国际挑战。‎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混淆概念,只是“重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企业在人工智能发展上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扩大范围,“人力资源”的词义范围比“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要大。‎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强加因果,“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和“尚未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就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给出答题的区域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城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顷之,迁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阙,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晚,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晔若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又以此为怨。晔累经义康府佐,见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离。谢綜为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镇豫章。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 ‎(节选自沈约《宋书·范晔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B. 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C. 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D. 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史,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主要指各种正史。经史子集,是我国传统图书的四大部类,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B. 服阕,指守丧期满。古代守丧分五服,以亲疏关系规定服丧时间长短和穿不同丧服,期,是指服丧期一年。‎ C. 太守,原称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D. 古代职官变动有专用动词,如“领”指兼任;“加”指任用、加封;“迁”指官职升迁;“出”指京官外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晔博览群书。年少好学,涉猎广泛;善为文章,删削各家《后汉书》史料,编成《后汉书》‎ B. 范晔精通音律。擅弹琵琶,能作新曲;皇帝在一次宴饮畅快之时,自己唱歌,请范晔伴奏。‎ C. 范晔待人真诚。对同僚沈演之以真诚相待;与刘义康虽有嫌隙,但经谢综调和,冰释前嫌。‎ D. 范晔不拘礼法。彭城王母亲去世,范晔却以听挽歌为乐;知道母亲生病,仍携带妓妾去探望。‎ ‎13.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2)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 ‎【答案】10. D 11. D 12. C ‎ ‎13. (1)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 ‎(2)当时范晔与沈演之同被皇上当作知心,接见都受到同等待遇。‎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晔”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行”是“惮”的内容,不要断开;“部伍”是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迁”指官职调动。‎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C项,文中无双方“冰释前嫌”信息,选项无中生有。‎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屡:多次;讽:暗示;微旨:用含蓄的话;为上所知待:被动句,被皇上当作知心;见:接见。‎ 参考译文:‎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他的母亲上厕所时生下他,他的额头被砖弄伤了,所以他以“砖”作为小字。他过继给伯父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范晔从小好学,博览经史,善写文章,能写隶书,通晓音乐。他十七岁时,州里辟召他为主簿,他没有去。曾任高祖刘裕的相国掾,彭城王刘义康的冠军参军,随府又转任右军参军。入朝补任尚书外兵郎,出任荆州别驾从事史,不久又召回朝任秘书丞,因父亲去世而卸职。服丧期满他担任了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任新蔡太守。檀道济北征,范晔害怕随行,借口脚有疾病,皇上不允许,让他由水路统率船队装载武器北上。军队回来以后,范晔担任司徒从事中郎,旋即,升任为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天,彭城太妃逝世了。将要安葬的时候,设奠祭那天晚上,官员故旧都集中在东府。范晔的弟弟广渊,当时为司徒祭酒,那一天正好值日。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在广渊的府中住宿,夜里二人畅饮,打开北面的窗户听挽歌取乐。义康大怒,贬范晔为宣城太守,范晔不得志,于是删削数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范晔在宣城待了好几年,才升任长沙王刘义欣的镇军长史,又加官为宁朔将军。范晔之兄范皓担任宜都太守,其生母跟随范皓在所任上。元嘉十六年他们的母亲去世了,但遣人报告范晔却只说母亲有病,范晔没有及时奔赴。等到范晔启程(去看望他母亲时),又携带了妓妾跟从,这件事被御史中丞刘损上奏了,太祖爱范晔的才华,没有降罪。为母服丧期满后,范晔担任了始兴王刘浚的后军长史,兼任南下邳太守。刘浚治理扬州,没有亲自过问政事,都委托给范晔。不久范晔又升任左卫将军、太子詹事。范晔身高不超过七尺,又胖又黑,没有眉毛和胡须。他善于琵琶,能够作曲,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皇上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很快活,便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来伴奏。”范晔才依旨(而为皇上弹奏)。皇上唱完了范晔也停止了弹奏。当时范晔与沈演之同被皇上当作知心,接见都受到同等待遇。范晔若先到,一定要等沈演之来了才一起入内,有一次沈演之先到,就独自被引见了,范晔对此事有怨气。范晔多次担任义康的府佐,义康待他一向优厚。自从范晔被贬到宣城太守之后,两人意见和喜好就有了分歧。谢综担任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义康镇守豫章。谢综回朝时,申述义康的意向,请求范晔消除两人之间的不和,恢复往日的友好关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 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 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4. 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 本诗借景抒情,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的寒冷与荒凉,进而表达自己的孤独哀怨之情。‎ ‎15.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 ‎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 家乡的思念;②“人老黄榆”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③“风云不断”“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说法错误,首联上句写景为实,下句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赏析诗歌抒情感,首先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在回归诗歌,再跟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时,首先可以抓住带感情的关键词语分析,“孤客”的“孤”表示孤独,“客”和“天涯”表示羁旅漂泊之苦,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其次抓住事件和融情于景的特有意象分析:“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再次分析环境特点与作者心境的联系:“年年雪”“风云不断”“沙”“五月边城未著花”“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解答时,可抓住带感情的关键词语、事件和融情于景的特有意象,以及环境特点与作者心境的联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博、省、知、卑、羞、谀、湍、喧豗。‎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輸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___________)。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________‎ 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彩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_______。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給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 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 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 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 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C.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 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语序不当,同一主语,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B项,搭配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将“给” 改为“让”或“使”;C项,关联词位置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仅”,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 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AC项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结合语境,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按语言艺术:“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第一空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第二空的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应选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20.某校文学社邀请徐凡教授作报告,下面是主持人的口头介绍语段,其中有5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今天,正值我校文学社办公室乔迁之际,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徐凡教授,他是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特别是在考证曹雪芹身世方面有专长。他的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下面请徐教授作报告,大家欢迎。‎ ‎【答案】①“正值……之际”改为“在……的时候”;②“乔迁”改为“搬迁”;③“系”改为“是”;④“后起之秀”改为“著名专家”;⑤“(获优秀教育图书奖)”改为“其中《〈红楼梦〉导读》一书获优秀教育图书奖”。‎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综合考核, 文体要求和谦敬词语的使用,“正值……之际”“乔迁”“系”属于书面语,改为口语;“后起之秀”用词不当;口语中不能出现括号。‎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人体所有的器官里,内脏处于骨骼和肌肉的重重保护之中,皮肤也有角质层作为屏障,只有眼晴,(1)_____。这意味着,眼晴很容易丢失水分,也经常接触外来物质,如花粉、细菌等。你可知道,在结膜内存在着杯状细胞和免疫细胞?前者可以分泌粘液和水分,(2)______;后者会想办法应对各种入侵物质,从而(3)____。‎ ‎【答案】 (1). (1)直接与外界接触(直接裸露在空气中) (2). (2)⑵使眼球保持湿润 (3). (3)⑶维护眼球的健康(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第一空根据本句中的“只有”一词和后面“人体所有的器官里,内脏处于骨骼和肌肉的重重保护之中,皮肤也有角质层作为屏障”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是说眼睛缺少保护,即“直接与外界接触”。第二空据前面说的“在结膜内存在着杯状细胞和免疫细胞?前者可以分泌粘液和水分”,可知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说的是杯状细胞的功能,所以要填的是杯状细胞“使眼球保持湿润”。第三个空的句中的“后者”指的是免疫细胞,本句中说内容“从而……”,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前一句也是顺承关系,根据前一句“后者会想办法应对各种入侵物质”,可以推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应是说。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打开手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娱乐、八卦;生活中奇闻异事;每个普通人的相同或各异的生活事件或感受;某个领域的发现与创造。 ‎ 有人会感慨:现在身处信息社会,生活时时更新,分分钟快递到眼前;有人会感伤:我们总是喜欢探访别人的生活,或者活在人为的情绪设计中,并以此来填补我们自己的生命空隙;也许还有人无暇或无兴趣去关注。身处当下的你,对此有着怎样的认知、发现、思考与选择?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与仿作,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有温度地生活 最近看了不少书,书名都很有意思:《倾其所有去生活》《慢热地生活》《永续生活》《设计私生活》《生活研究所》。生活似乎是一块五颜六色的软陶,在每个人的揉捏之中,会幻化成各种模样。无处不在又似乎无影无形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呢?喝一杯茶,赏一朵花,闲情来了,如梁朝伟一样飞去欧洲的某个广场喂鸽子;或是在平淡无奇的下午,在破旧的小桌子上跟两三闲得无聊的邻居打一场小牌,或高雅或烟火或粗鄙或毫无目的,都是生活。然然而,最令我心动的说法,则是,有温度地生活。便是衣食住行,亲力亲为,并将它们变成修炼心灵的艺术。 ‎ 用时间与热情去生活 ‎ 在网购团购侵袭生活时,生活变得开始快捷,快捷便是好的吗?等不及葡萄慢慢发酵一个月,便网购酵素桶,十天就酿出酒来了;饿了只要打一通外卖电话,宅在家冰箱里有各种冷冻方便食物,甚至楼下的烧烤摊都可以二维码扫描打折送料上门,无需在市场厨房折腾,就可以填饱肚子。生活在如此快捷的空间里,大家似乎也失去了等待的热情。而一切有温度的生活方式,需要的却是时间与热情。 ‎ 在我的朋友圈子里,辣子是最有温度的一个女子,缝纫编织种花草,在她的梦想里,塔莎奶奶是她的榜样,穿着碎花布裙,戴着老花镜,种着喜爱的植物,画插画,与一只猫蜷在藤椅上看书,一切都如此悠慢自然。辣子花很多时间看国外的园艺节目,学习种花种草,眼看着她的阳台慢慢被各色花草挤满,而她也成功晋级为破烂王―一切能够重生的物件,都可能被她捡回来。别人丢弃的花盆,花卉市场淘汰的花草,那满满当当的一个阳台,全都有故事。 ‎ 辣子这份温度,开始传递给了我。之前想做三杯鸡的时候,总是要等待超市里出现盒装的九层塔。后来,我选择了花更多的时间去种一盆九层塔。当阳台上的九层塔终于变得鲜绿时,摘一把新鲜的,就能做出一锅香味四溢的三杯鸡。原来这种感受如此神奇。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城市我的花园和我》里的那位伦敦姑娘,在不足三平方的屋顶上也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花园。尽可能地自己动手,坚持花时间去做,抱着热情去生活。这种感觉,温暖而从容。 ‎ 美好地生活 ‎ 也许我们都过有这样的经验,搬新家时,大到电视小到碗筷,都喜欢换新的,然而终有一天它们都会年久失修―缺了口的碗,变了形的不锈钢盆,越集越多,乌漆麻黑的锅子也早没了当初的模样,我们渐渐习惯与它们亲密地生活着,不觉不妥。但又忍不住抱怨,生活磨去了我们的棱角,变得粗糙。是那样的一次见面,使我发生了改变。久未碰面的朋友来家里喝茶,因为没有茶盘,我拿了一只旧碗当茶水碗,结果她认真地在我的抽屉里挑出一个漂亮的陶碗出来,放在茶壶边上。她笑着说,你的茶壶本来这么漂亮,为什么将就地用旧碗搭它。原来,生活之美就在小小的转换之间。日常的美好,并非摆拍,要过美好的生活,不可将就。原来这随手的转换就是态度。 ‎ 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如果愿意用心打磨,它总能焕发一种光来。 ‎ 更深层次地构建自己的美好生活,应该是来自内心里的安宁。在面对负能量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悲伤里,就会陷入更多的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倘若能拿出快乐的情绪,不断地吸收美好,才能增强内心的信念。只有内心里装满了美好的人和事时,我们才是一个美好的人。 ‎ 有温度地生活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生活的压力与无趣,那是因为,我们喜欢把生活安放于任何可以争取的利益当中去了。细问一下自己的心,有多久没留意春天里爬满墙的炮仗花,灿烂之后,又离去;说好了,要约旧友重返故地,但总成了随口说说的客套话。越是忙于高亢的生活,越是容易丢失了内心的安宁。 ‎ 现代人似乎害怕寂寞,信息年代,各种座谈聚会,随时都有主题。常见朋友圈里总有人处于亢奋状态之中,奔忙于各种社交活动。那什么时候,才能够感受得到清晨最初的一抹微风,或是雨后的树下,唰唰滴下的水滴,从来没注意楼下的那株植物,叶子黄了又绿,花开了又落。有人陪伴固然愉悦,但独处时若能依旧满怀热情,那需要用身心温度感应生活里细小的一切,收获更多的感动。 ‎ 在拥挤的小阳台上,终于种上了喜欢的花草,编织了一块漂亮的毛毯装饰……不求奢华,只愿时刻充满好奇与关注参与生活,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呀。钱钟书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以此来欣赏,来审定。再狂热而喧闹的生活,也安抚不了动荡不安的心。 ‎ 学会与自己相处,与自然相处,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人和事相处,才会感受得到更多的快乐。这是一种生活艺术。有温度地生活,定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满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这则材料几乎是学生都亲历的生活现状,正如材料所说,打开手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娱乐、八卦;生活中奇闻异事;每个普通人的相同或各异的生活事件或感受;某个领域的发现与创造。面对各种各样扑面而来的信息,有人感慨,也有人感伤,人们感慨现在身处信息社会,生活时时更新,分分钟快递到眼前。也有人感伤在信息化的今天,人们总是喜欢探访别人的生活,或者活在人为的情绪设计中,并以此来填补自己的生命空隙,迷失了自我。这则材料所讲的情况,几乎是现在学生都亲历的生活现状,虽然身为学生,可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一名社会人,作为一个社会人,身处这样的环境或时代,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本我、自我甚至是超我的关系,这对于即将进入各类大学或社会这所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是个无法回避的命题。学生可以真诚谈谈自己的看法,很多看法需要共生共存。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做一个社会人;关注社会与生活,有热情有温度地生活;过一种深思慎取的生活;警慎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一员盲流;让生命的缝隙折射精神光芒;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