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 12 课时文言翻译
(时间:60 分钟,分数:60 分)
(说明:①文言翻译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②只计文言翻译题目分数,每小题 10
分。)
1.(2016 届广州六中、广雅、执信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
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
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
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
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
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
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
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
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
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
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
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
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
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
上然之。
B.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
上然之。
C.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
上然之。
D.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
上然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
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
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祖舜认为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其中品行特别优秀的,还要把姓
名报于朝廷。
B.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
行。
C.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多次制止了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
提出的不合理请求。
D.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5 分)
②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5 分)
2.(2016 届广东湛江一中等四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也。父恪,陈特进、广州刺史。法兴,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阳贼
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之。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法
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以
诛化及为名,三月,发自东阳,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比至乌程,精卒六万。毗陵郡
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时齐郡贼帅乐伯通据丹阳,
为化及城守,法兴使果仁攻陷之,于是据有江表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八月,复
闻越王侗立,乃上表于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置百官,以陈果仁为司徒,
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
郎,李百药为府掾。
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以南可指捴①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笑
自若,由是将士解体。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
子通据海陵,并握强兵,俱有窥觎江表之志。法兴三面受敌,军数挫衄②。陈棱寻被李子通围
于江都,棱窘急,送质求救,法兴使其子纶领兵数万救之。子通率众攻纶,大败,乘胜渡江,
陷其京口。法兴使蒋元超拒之于庱亭,元超战死。法兴与左右数百人投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遣
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至中路而悔,欲杀孝辩,更向会稽。孝辩觉之,法兴惧,乃赴江死。初,
法兴以义宁二年起兵,至武德三年而灭。
(节选自《旧唐书》第五十六卷)
注:①指捴(zǒng):指挥。②挫衄(nǜ):挫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海陵/
B.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
陵/
C.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
海陵/
D.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
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化及叛变后,沈法兴野心渐起,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
B.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得到杨侗认可。
C.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沈纶打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
D.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途中竟变心欲将之杀害,被发觉后因畏惧而自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
远近。(5 分)
②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5 分)
3.(2016 届河北衡水高三上一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相关题目。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
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
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
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
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
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
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
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
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
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
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
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
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
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
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
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 以前:从前,以往。
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部居:分门别类。
D.次第..造册请奏。 次第:依照顺序。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
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
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
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
/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
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
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
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
一生官场数度起伏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5 分)
②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5 分)
4.(2016 届黑龙江大庆铁人高三上 10 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
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
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
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
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
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
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
拖欠款项
(1)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B.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C.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D.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
道教别称之一。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
迁和拜。
C.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
“山东”。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
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
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
职。
D.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
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①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5 分)
②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5 分)
5.(2016 届吉林省实验高三上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5 分)
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举进士,南省考
官吕夏卿,称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白主司,擢第一。调余杭尉。恬介
自守,不事请谒。转运使在杭,召与议事,事已,驰归,不诣府。人问之,曰:“吾于府无事
也。”再转台州推官。
熙宁初,翰林学士范镇以制举荐,对策九千余言,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
安石怒,启神宗,御批罢归故官。韩维、陈荐、孙永皆力言文仲不当黜,五上章,不听。范镇
又言:“文仲草茅疏远,不识忌讳。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为圣明之累。”亦不听。苏
颂叹曰:“方朝廷求贤如饥渴,有如此人而不见录,岂其论太高而难合邪,言太激而取怨邪?”
吴充为相,欲置之馆阁..,又有忌之者,仅得国子直讲。学者方用王氏经义进取,文仲不习
其书,换为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时征西夏,众数十万皆道境上,久不解,边人厌苦。文
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
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元佑初,哲宗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有言:“皇族唯杨、荆二王得称皇叔,
余宜各系其祖,若唐人称诸王孙之比。”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
议遂寝。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
三年,同知贡.举。文仲先有寒疾,及是,昼夜不废职。同院以其形瘵,劝之先出,或居别
寝。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于是疾益甚,还家而卒,年五十一。士大夫哭
之皆失声。苏轼拊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求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矣!”诏厚恤
其家,命弟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视其葬。
(节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
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B.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
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C.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
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D.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
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宋金科举曾用以取士。这里是指孔
文仲殿试时的文章。
B.馆阁是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宋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
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C.“贡”指“贡士”,“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举”指乡举里选。贡
举是指古时地方官府要向帝王荐举人才,后来泛指科举考试。
D.军,在这里并不是指军队,而是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仲因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深得翰林学士范镇赏识,熙宁初,
范镇以制举荐,终因得罪王安石而不得重用。
B.翰林学士范镇赏识孔文仲的才能,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出身贫贱锋芒毕露的弱点。
C.孔文仲在担任国子直讲时,当时学者都研习王氏经义以求仕途,唯独他不学习,结果被
贬为保德军通判。
D.朝廷为准备与西夏交战,征集数十万丁夫赴边境,孔文仲慷慨陈词,指出兴师动众必然
扰民耗材、有不利调度等弊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议遂寝。(5 分)
②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5 分)
6.(2016 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
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
其子怀谏幼騃①,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
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
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
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
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
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
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
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
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
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
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①騃:sì,无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
厅
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
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C.魏州自承嗣已/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
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
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
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
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
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
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5 分)
②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5 分)
参考答案:
1(1)【答案】D
【解析】关键在于“登进士第”的固定搭配,以及“言”字后面属于直接引语,所以后面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
是叙事,故应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本题中有好几处与古
代官职名称有关的专有名词如“军器监丞”“县令”“铨曹” “郡守”,还有“登进士第”
这样的明显标志,答题时可首先找出这些词,再根据“言”后面属于直接引语,所以后面
断开。
(2)【答案】C
【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其实,对文学常识的学习主要在于要记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一般能够记忆就能够回答。但是,很多学生在回答时常常出现错误,而错误出现点往往是
由于记忆不深刻导致的混淆,尤其是古代文学常识,一些学生容易用现代汉语的思维去理
解,比如本题中“国子监”,一般学生都知道它是教育机构,但是会忽略它其实也是行政机
构。所以,对这类题型,只有全面细致的记忆方为最佳的解答方法。
(3)【答案】C
【解析】文中梁邦彦家并未有什么不合理请求。另外黄祖舜只是进言朝廷,而未有“制止”请
求的行为。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其实在回答文言文阅读中的这类题型时,我们几
乎都可以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解答,有些选项就是对文言语段段意的概括。如
本题中 A 选项可从文中第二段“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
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的意思中概括而出。
而本题的错误选项 C 可从第三段段意中分析得出两各错误点“梁邦彦家并未有什么不合理
请求”、“黄祖舜只是进言朝廷,而未有制止”。
(4)【答案】①武将等候补缺好几年,如今白吃饭的官员又没有被替换,平白地被提升为高官,
用什么来勉励众人建功立业呢?
②秦熺参与他父亲秦桧的阴谋计划,现在不适宜追赠他皇帝老师的官职。
【解析】译出大意给 1 分;关键字“守阙”、“素食”、“崇秩”、“以曷”4 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译出大意给 1 分;关键字“预”、“谋议”、“赠”、“秩”4 处,每译对一处给 l 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这是必考点,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学生在这道题上很容易
失分。就其原因来看主要还是没有抓好得分点。解答时可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留:留就
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
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补:补出省略成分。删:删去不
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
可略去。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
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
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至军器监丞。入朝应对,进言说:“县令的
任免权交付给铨选部门,只根据资历,为何不委托给郡守,可以淘汰那些特别坏的人。”皇上
认为他的话很对。
黄祖舜代理充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后调任吏部员外郎,离京去泉州做通判。将要出行,进
言说:“那些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不响应诏书求取俸禄,到老未仕。请求在科举以外,如
有学问和品行优秀光明,孝顺亲长友爱兄弟至纯至善的人,由县举荐到州,州郡延请他们到学
校,来给众多的读书人做出表率;其中品行特别优异的人,州郡把姓名报知皇上,这也是由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里考察推选的意思。”皇帝将他的奏章下发到礼部,就留他在朝廷任仓部郎中,后又升迁为右
司郎中、代理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黄祖舜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皇帝命令金安
节校对,安节评价这本书明晰精粹,于是皇帝就让国子监刻板发行。黄祖舜推荐李宝,言其智
勇双全,皇帝下诏任命李宝为带御器械。
黄祖舜兼代理给事中。张浚病逝,他的家人奏请留下五十多个使臣打理家产,黄祖舜说:
“武将充当空缺职务官好几年,如今白吃饭的官员又没有人被替换,平白地被提升为高官,用
什么来勉励众人建功立业呢?”请求限制张家。皇帝于是下诏功臣家的士兵保留五分之一。户
部奏请把官田授予淘汰的使臣,祖舜说:“淘汰的使臣一千六百多人,临安官田仅为一千一百
亩,计算他们的请求来分给他们官田,不超过几十人能得到田地。”此事没能施行。保义郎梁
舜弼、梁汉弼,是梁邦彦的养孙,都被封为阁门祗候,黄祖舜说:“阁门官不可以因为恩泽补
迁。”池州知府刘尧仁升任右文殿修撰,新州知府韩彦直升为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的官
职本是给为文学之士准备的,不可凭皇帝宠幸得到。”已故的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求遗表之恩,
黄祖舜说:“杨愿暗地里帮助秦桧,污蔑伤害好人。”最终没有发表这些诏命。秦熺死,追赠
太傅,黄祖舜说:“秦熺参与他父亲秦桧的阴谋计划,现在不适宜追赠他皇帝老师的官职。”
朝廷夺回追赠的官职。
黄祖舜升迁知枢密院事,金主完颜亮侵犯淮水,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将要诛杀王权
来警示其他人,黄祖舜说:“王权论罪理应诛杀,刘汜也不容宽恕。刘锜有大功,听说他的病
已严重,诛杀王权、刘汜,刘锜必愧疚愤恨而死,国家打了一次败仗而三将皆死,这难道不是
使敌人高兴吗?”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黄祖舜在官位上去世,谥号为庄定。
2(1)【答案】C
【解析】文言文断句要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沈法兴)自称梁王,建年号
为延康,改变更换隋朝的官员,很遵循陈朝的旧制,当时,杜伏威占据历阳(今安徽和县),
陈稜占据江都(今江苏苏州),李子通占据海陵(今江苏泰县)”。该句中的“曰”是“为、
是”意,而非“说”,“延康”是年号,不是“改易隋官”的主语,“是时”是状语前置,
应断开,因而选 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①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
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
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 词占多数的特点,应
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
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
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 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2)【答案】D
【解析】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识记即可。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名师点睛】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类题必须加强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才行。
(3)【答案】B
【解析】B 项由原文“承制置百官”(承圣旨设置百官)可知杨侗认可了他的自封,故正确。A
项“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错。沈法兴起兵后,进发至乌程时,才拥
有六万精兵。C 项“沈纶大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错,由原文第二段可知,
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攻打李子通,却被李子通打败,李子通乘胜追击,攻
占京口。D 项“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的途中竟因变心欲将之杀害”错。
沈法兴在投奔闻人遂安的途中欲杀害的是叶孝辩。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
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
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
选择项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
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 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4)【答案】①沈法兴自己认为世代居住在南方同姓宗族有几千家,被远近的人所归向顺服,
便与元祐的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擒住元祐,并向远近百姓发布号令。得分点:“代”,“为……
所……”“执”,各 1 分,句意 2 分]
②毗陵通守路道德率领军队抵御沈法兴,沈法兴请求跟他联兵,趁会盟之机偷袭杀害路道德,
进入占据毗陵城。得分点:“拒”,“连和”,“因”,各 1 分;句意 2 分]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
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代”世代,“为……
所……”表被动,“执”擒住。(2)“拒”抵御,“连和”联兵,“因”趁机。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
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
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
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
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
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
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
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
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沈法兴是湖州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人。父亲沈恪,是陈朝官吏,官至特进、广州刺史。
法兴在隋代大业(605 年—618 年)末年担任吴兴(今浙江湖州)郡守,东阳贼寇首领楼世干举
兵反叛朝廷,攻略郡城,隋炀帝下诏命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一同讨伐楼世干。义宁二年,宇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煽动兵变,弑杀隋炀帝。沈法兴自己认为世代都居住在南方,(家
族世代都是郡中有声望的大姓),同姓宗族就有几千家,被远近百姓归向顺服,便与元祐的部
将孙士汉、陈果仁擒住元祐,并向远近百姓发布号令。以诛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三月从东阳
出发,边行军边收集兵马,往江都趋进,攻下余杭郡(今浙江余杭区),待进发至乌程(今浙
江湖州)时,已拥有六万精兵。毗陵通守(今江苏常州)路道德率领军队抵御沈法兴,法兴请
求跟他联兵,借会盟之机偷袭害杀路道德,进入占据毗陵城。当时齐郡贼寇首领乐伯通占据丹
阳(今江苏丹阳),为宇文化及守卫该城,沈法兴派遣陈果仁攻陷丹阳。(沈法兴又攻陷余杭
和毗陵),于是平定江表十余郡,任命自己为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618 年)八月,沈法兴
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圣旨设置百官,任命陈
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左丞,徐令言为右丞,刘子翼为选
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沈法兴自从攻克毗陵(今江苏常州)后,认为江、淮以南只须自己指挥调遣即可平定,专
门设立威严的刑罚,将领士兵有小过错,就立即被诛杀,他却谈笑如常,十分镇定,因此将领
士兵人心叛离。(沈法兴)自称梁王,建年号为延康,改变更换隋朝的官员,颇为依循陈朝的
旧制。当时,杜伏威占据历阳(今安徽和县),陈稜占据江都(今江苏苏州),李子通占据海
陵(今江苏泰县),(三人)均拥握重兵,均有觊觎江表之意。沈法兴三面受敌,所率的军队
数次被挫败。不久,陈稜在江都被李子通围困,陈稜窘困危急,送人质(到沈法兴和杜伏威处)
请求出兵援助。沈法兴让儿子沈纶带领几万军队(与杜伏威一同)救援陈棱。李子通率领众人
攻打沈纶,沈纶大败,李子通趁着胜利的形势渡过长江,攻陷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沈法
兴派遣他的仆射蒋元超抵抗李子通,(双方)在庱亭交战,蒋元超兵败身亡。沈法兴和左右数
百人投奔吴郡贼寇首领闻人遂安(复姓闻人,名遂安),(闻人遂安)派手下将领叶孝辩迎接
沈法兴。沈法兴至半路后悔,想杀了叶孝辩,而改道奔赴会稽。叶孝辩发觉了沈法兴的意图,
(沈法兴处境很窘迫),沈法兴惧怕,于是投江而死。当初,沈法兴在义宁二年起兵,到武德
三年灭亡。
3(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
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 项解释不正确,B 项,“以前”的意思是“因为之前”。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答案】D
【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
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
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此题可根据人名、官职、
文言标志性词语“曰”、“近”字句等断句。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
(3)【答案】C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
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 项,“反对朝廷强征拖欠赋税
的做法”这一说法于文中无据。所以选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答案】①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关
键词 “追比”、“虚日”“固”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②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
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关键词“顾名思义”“徒”“是”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
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追比”、“虚日”“固”
“顾名思义”“徒”“是”。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年,做知县。当时正编撰法律条文,大学士朱轼因童
华的才能推荐了他,世宗召见童华,命令童华到直隶检察赈灾事宜。乐亭、卢龙两县上报的饥
荒人口不实,童华增加了一倍的数额。怡贤亲王与朱轼整治营田水利,到了永平,询问滦河水
利情况,童华回答得非常清晰,亲王非常器重他。不久授职平山知县,县邑闹灾荒,不等朝廷
答复,就从仓库里拿出七千石粮食借给老百姓。升任真定知府,暂任按察使。因为前面在平山
时借粮食给老百姓一事,朝廷主管部门决定给予他免官处理,皇帝特地下诏赦免了他。
怡贤亲王上奏朝廷让童华治理京南局水利,童华勘探得到真定城外十八处泉水,就疏浚成
水渠,灌溉六百亩田地。滏阳河发源于磁州,磁州老百姓想独自占有滏阳河。从春天到秋天,
关闭闸门蓄水,下游的永年、曲周一点水都得不到。当时磁州改归直隶管辖,以便控制。童华
建议仿照唐朝李泌、明朝汤绍恩治理西湖的办法,按照水位高低来放水,数县之间争水的事端
永远平息了。童华又因为北方人不吃稻米,请求朝廷发放钱款购买这些稻谷运到通仓,这样省
去漕运费用,老百姓也能用得到的钱买黍米来作为食物,朝廷听从了他的办法。
调任江苏苏州,恰逢朝廷要求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亏欠赋税一千二百余万(这件事),
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的,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巡抚发怒说:“你
敢违背皇上旨意吗?”童华回答说:“童华不是违背圣旨,而是遵从圣旨,朝廷知道有长期的
拖欠,没有命令严厉追查而是命令清查,正是要查清事情,明白原委,有的在于官府,有的在
于徭役,有的在于百姓,有的应征收,有的应免除,要清清楚楚,上奏朝廷裁断,才符合诏书
旨意。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
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现在请给予三月宽限时间,当会分门别类分辨明白,分成不
同情况上报。”巡抚听从了他的要求,就全部释放关押在监狱里的一千多人,按顺序造册上奏
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南清查不力,下达诏书痛责,就像童华说的一样。
浙江总督李卫曾经在苏州捕人,童华因为李卫没有文书不肯交人,李卫发怒了,向皇帝诽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谤他。世宗召见童华,指责他沽名钓誉。童华回答说:“我为国家竭尽全力,近于沽名;一心
一意为了百姓,近于钓誉。”皇上的不满消除了,任命童华到陕西担任知府。暂时代理肃州知
府时,辅佐经略鄂尔泰办理屯田一事,凿通了九家窑的五座山,引来渠水,灌溉田地万顷。因
为违逆了巡抚被弹劾罢官。乾隆元年,被起用为福州知府,调任漳州。童华非常喜好长生之术,
召集方术之士,按照炼丹家的方法反复练习,又被弹劾罢官回家。几年后去世。
4(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
明旦常恐不遍”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先看人名、地名,比如主语应该是“郑君”,“长
安诸郊”拜访的地点,“每五日”“明旦”都表时间。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些老朋友,拜访
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
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
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
反复、辨句式。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B 项“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
迁,拔,擢,左迁和拜”说法不准确,“左迁”指贬官。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
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 项“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
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说法不准确,“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
在文中无根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
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
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
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
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
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答案】①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名:直呼……
的名字;拜:任命;逐:放逐;每项 1 分,全句通顺 2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②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
匮乏。(及:到了;招:招降;夷:少数部族或少数民族部落;匮:匮乏;每项 1 分,全
句通顺 1 分)
【解析】第一句中,应先找出人名、地名,比如“籍”“郑君”;同时要依据语法关系补充省
略的成分,“(刘邦)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第二句中,也应先找出名词,比如“汉”
“匈奴”“四夷”,其他的内容再逐一对译。第一句中的重点,“名”直呼……的名字;
“拜”任命;“逐”放逐。第二句中的重点,“及”到了;“招”招降;“夷”少数部族
或少数民族部落;“匮”匮乏。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
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
属了汉。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刘邦下
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帝时
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
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
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虽然年纪轻轻,
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之
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右内史之职。因为评议武安
侯田蚡、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
滞留在门口等侯。”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郑庄很廉洁,
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然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
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中国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
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
话,好象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
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郑
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
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
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
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丞查长史。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
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下财物。
5(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结合整体的语境弄懂大概意思,这句话主要是孔文仲对征伐
西夏、陈兵边境情况的阐述,他主要陈述三不便:“大部队没有出动,而丁夫预先集中”,
这是一不便;“河东雇民夫,劳民伤财”,这是二不便;“各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这
是三不便;同时他还指出外侮历来存在,无关朝代的兴衰,比如“虞、夏、商、周的强盛”,
都未尝没有外侮,可见“怀柔制御的要旨”,“不在彼而在此”。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
一看表示对话的词语“曰”,再看名词,“大兵”“河东”“诸路”“虞夏商周”,还要
结合前面所说的“三不便”。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
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
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
反复、辨句式。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同时也考查实词的意思。A 项中的“策论”出自文章第一段,
文中的语境是“称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这句话的意思是“称赞
他的词赋清澹秀丽,策论深博,文章气势类似荀卿、扬雄”,可见此处的“策论”并不是
指“殿试时的文章”。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
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
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
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
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 项,“深得翰林学士范镇赏识”有误。选项对应
的文字在第一段,原句是“南省考官吕夏卿,称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
雄,白主司,擢第一”,选项张冠李戴,应是“吕夏卿”。B 项,“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出身贫贱锋芒毕露的弱点”有误,对应的句子在文章第二段,文中原句是“文仲草茅疏
远,不识忌讳。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为圣明之累”,选项曲解文意。C 项,“当
时学者都研习王氏经义以求仕途,唯独他不学习,结果被贬为保德军通判”有误,对应的
句子在第三段,文中原句是“学者方用王氏经义进取,文仲不习其书,换为三班主簿,出
通判保德军”,选项曲解词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答案】①孔文仲说:“皇上刚刚登基,应该弘扬亲善和睦的大义,不应该疏远离间骨
肉亲情。”建议最终没被采纳。(“广”“敦睦之义”“疏间”“寝”各1分,大意1分)
②(孔文仲)推辞说:“做官就要担当自己的责任,怎敢因为小病而放任自己呢!” (“谢”
“任”“敢”“以”各 1 分,大意 1 分)
【解析】第一句中,先抓主语,比如“文仲”“上”;再抓重点词语,“广”,弘扬,“敦睦
之义”,亲善和睦的大义;“疏间”,疏远离间;“寝”,停止,平息。第二句中,抓重
点词,“谢”,推辞,谢绝;“任”,担当;“敢”,怎敢;“以”,因为;再抓句式,
“敢以疾自便”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便自”,意思是放任自己。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
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性情洁身自好,很少言笑。年青时刻苦问学,号称广博洽闻。
考中进士,南省考官吕夏卿,称赞他的词赋清澹秀丽,策论深博,文章气势类似荀卿、扬雄,
建议主管部门,拔为第一。调任余杭县尉。恬静正直自守,不事请托求见。转运使在杭州,召
他参与议事,议事完毕后,马上回县,不去州府。有人问他,他说“:我在州府没事。”又转
任台州推官。
熙宁初年,翰林学士范镇以制举荐举他,应对策论九千余言,力论王安石所建立的理财、
训兵之法为不对,宋敏求列他为特等。王安石发怒,告诉神宗,御批罢归原官。齐恢、孙固封
还御批,韩维、陈荐、孙永都极力上言孔文仲不应黜退,五次上奏章,没有得到同意。范镇又
说:“孔文仲低贱疏远,不知忌讳。而且以直言求之,却又怪罪他,恐怕为圣明之累。”也不
听从。苏颂叹息说“:朝廷正求贤才如饥渴,有这样的人才而不被录用,岂不是议论太高远而
难以符合邪佞,言词太偏激而取怨吗?”
吴充为宰相,想要把孔文仲安排在馆阁,又有人嫉妒,仅得国子直讲。求学的人正用王氏
经义上进,孔文仲不研习王氏书,换为三班主簿,出任保德军通判。当时征伐西夏,几十万人
都到边境上,很久不解散,边地人厌倦困苦,孔文仲陈述三不便说:“大部队没有出动,而丁
夫预先集中;河东雇民夫,劳民伤财;各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的强盛,未尝
没有外侮,但怀柔制御的要旨,不在彼而在此。”
元祐初年,哲宗召用孔文仲为秘书省校书郎,升礼部员外郎。有人说:“皇族只有杨、荆
二王能称皇叔,其余应各系其祖宗,好像唐代人称诸王孙之比。”孔文仲说“:皇帝刚即位,
应广敦厚和睦之义,不应疏远离间骨肉。”议论于是平息。升任起居舍人,提拔为左谏议大夫。
元祐三年(1088),孔文仲同知贡院。孔文仲先患寒病,到这时,日夜不废职责。同事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其身体病弱,劝他先出去,或者住在其他寝室。孔文仲感谢说“:居官则任其职责,不敢因病
自便!”于是病愈加沉重,回家而去世,终年五十一岁。士大夫都哭之失声。苏轼拍着他的灵
柩说“:现在正嘉许懦弱而厌恶深邃,寻求像我孔经父这样刚直的人,现在没有了!”诏令优
厚抚恤孔家,任命他的弟弟孔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办理孔文仲的丧事。
6(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
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先看人名、地名,比如“承嗣”指“田承
嗣”,“采访使厅”办公的地点,“馆宇服玩”,指的是馆阁殿宇器物珍玩。借助这些内
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
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
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
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
反复、辨句式。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D 项“《左传》……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
之首”错误,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二十四史总共 3249 卷,约有 4000 万字。它记叙
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 17
年(公元 1644 年)止,前后历时 4000 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
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
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
夜里叛乱”错误,这里错误的地方有二,一是叛乱原因不对,二是叛乱的也不是“魏州士
兵”,而是镇州三军。选项对应的句子是“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
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此时并未叛乱,故不能作为后面叛乱的原因;同
时此处说的是“镇州”。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答案】①(5分)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
谋害他。(“人情”、“归”、 “摭”各1分,句意2分)
②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以”、“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请给”各1分,句意2分)
【解析】第一句中,应先找出人名、地名,比如“季安”“临清镇将”;同时要依据语法关系
补充省略的成分,“季安以人情归附(田弘正)”“乃出(田弘正)为临清镇将”。第二
句中,也应先找出名词,比如“弘正”“镇人”“魏兵”,其他的内容再逐一对译。第一
句中的重点,“人情”,古今异义,人心;“归”,归附;“摭”,寻找。第二句中的重
点,“以”,因为;“战伐”,同义复词,交战;“魏兵二千”,定语后置句,应为“二
千魏兵”。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
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田弘正,本名田兴。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在
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
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吏很信赖他。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他,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
想寻找过失谋害他。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烧灼,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
作为了。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官复旧职。田弘正喜欢
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
的言行。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
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非常爱读儒家书籍,
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幽、恒、郓、蔡有
唇亡齿寒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元和十
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李师道因田弘正效
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
得以顺利进攻。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死,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田弘正因
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十一月二十六日,到达镇
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田弘正
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并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
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当时度支使崔倰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
他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
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
田弘正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晚辈,骨肉恩情非常深厚。兄弟子侄在两都的有几十人,他们竞
相夸耀豪华,每天约耗费二十万钱,运载魏州、镇州的财货,装载的车辆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河北的将士心中不平,所以不能完全改变那里的风俗,最终因此招致祸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相关文档
-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2021-06-096页
- 2020高考语文小题组合短平快23第五2021-06-095页
- 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速递热点8家2021-06-093页
-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2021-06-0950页
-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2021-06-094页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2021-06-0916页
- 专题10 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2017年2021-06-0931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5 Ⅰ 考2021-06-094页
-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6名篇2021-06-0943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课件专题5 Ⅰ2021-06-09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