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易县中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解释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文身
张 法
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越的古俗,东夷南蛮进入华夏。其原来的文身与古礼和风俗的关联已在五帝时代与华夏的融合中渐渐消失。而百越之地的吴在商末年,越在春秋末年仍以文身为俗。《墨子·公孟》曰“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这里的“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国的,不仅仅是风俗。而且是礼。墨子讲越国的“剪发文身”,是与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治其国,晋文公是用“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治其国,楚庄王用“鲜冠组缨,缝衣博袍”治其国相比较的。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了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越国的“剪发文身”之礼,能与春秋时代的齐、晋、楚三国之礼并行且与之一样达到“其国治”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于越国之礼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于三国,但在内在核心上却与之相同。内在核心上讲,“剪发文身”这一源远流长的古礼,具有与其他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
第一,文身图案与氏族的根本观念紧密相关。身之所文的,是类似于图腾理论所讲的图腾。既是氏族部落之祖先,又是氏族成员的保护神。《史记·周本纪》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害。”文身关系到百越诸族的根本观念。
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诸族的成人礼的作用。《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这是从冠笄之礼的角度讲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的不同。冠笄之礼是中原诸族的成人礼。男子成年行冠礼,头上戴冠,以冠束发。女子成年行笄,用笄束发。百越诸族则是剪断头发而形成符合越礼的发式。中原成年之礼,不仅是冠笄,还有相应的服饰,同样百越的成人之礼。不仅要断发,还要拔牙,漆齿,文身。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意味着将人的自然之躯,按社会、仪式、观念的要求加以改变,显示了自然人向社会(氏族、文化)人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着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第三,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的标识。《墨子》讲越王用“剪发文身”之礼以“治其国”,越礼与华夏之礼一样。其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黎族规定奴婢不得纹面:“淮婢获则不刺面。”《礼记·乐记》讲礼的最大功能在“别”(区分)。《荀子·礼论》讲了“别”就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如果说,文身作为一种古礼,最初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然后有了从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经过社会的再进一步演化,文身就会提升为别贵贱的等级标志。从越王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文身已经演进到别贵贱的功能了。
文,这种在身体上刻缕图像的行为,使自然之人变成社会之人和文化之人。文身是在仪式(原始古礼)中进行的。是仪式使文身具有了神圣性。同时文身之人在仪式中获得的神圣使之成为仪式的核心。
正是文身古礼蕴含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选自《东吴学术》,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治其国之时,南面的楚也进入了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发文身”为礼。
B. 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冶看来,在那时越国的文身古礼已经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演进到别贵贱的功能了。
C. 百越地区古代的成人礼要断发,拔牙,漆齿、文身,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才能够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
D.
古代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是成人礼中最重要的一项。在那时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着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分析到文身是百越的古俗,并引用《墨子·公孟》的文字表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其国”。
B. 到了宋代,诗人范成大还在《桂海奥衡志·志蛮》中记载:“惟婢获则不刺面。”这也证明了“文身”有对人进行等级区分的作用。
C. 文章以并列的方式论述了“剪发文身”与其他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D. 引用论证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文章通篇引用了各种古文。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论是越王还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他们都希望通过礼仪定式和礼制规范划分人们的等级从而维护自己的政治梦想。
B. 从《淮南子·齐俗训》中的“中国冠笄,越人劗发”可以看到古代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成人礼的不同。中原各族男子成年行冠礼,女子成年行笄礼。
C. 越的“剪发文身”之礼与中原华夏之礼都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按照荀子所说,这种区分就是让“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D. 文身古礼蕴含着与后代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是因为“文”已经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内容。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中,
A项,“而只有在百越原文”错,原文“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了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只在越,A项把范围扩大到了“百越”;
B项,“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演进到别贵贱的功能”错,原文倒数第三段在假设条件下把礼的功能演进分为三个层次,而“最初”的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而不是“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
C
项,“越的‘剪发文身’之礼与中原华夏之礼都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错,曲解文意。“断发、拔牙,漆齿、文身”是在百越诸族成人礼中要做的,意味着成年,和“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无关。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中,
C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错,文章没有论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D项,“是因为‘文’已经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内容”错,因果倒置。原文“正是文身古礼蕴含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故选D。
【点睛】此类试题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来自美国市场调研公司
Forrester的数据显示,在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推动下,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2022年达到1.8万亿美元。从 Forrester发布的《中国的电子商务: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的趋势和前景》报告来看,这一市场规模将是美国7130亿美元的两倍多,是日本1590亿美元的10倍。
然而,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只有38%, Forrester认为中国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到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以8.5%的年复合率稳步增长。而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仍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拼多多、小红书等新兴电子商务平台也处于快速发展中。
(摘编自李文瑶《外媒: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美国两倍》,环球网2018年8月21日)
材料二
过去几年,电商扶贫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阿里巴巴旗下农村淘宝业务,是被官员们提及最多、期待最大的核心玩家之一。农村淘宝持续调整和迭代自己的业务模式,从去年开始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更适合“农产品上行”,真正能够使电子商务的“赋能”作用落在实处的方式方法。
农村淘宝通过搭建上、下行的双向供应链、物流、冷链等商业基础设施,帮助当地梳理、明确和培育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品、产业,使当地经济实现产业兴旺,让农民可持续、稳定获得经济收益,实现减贫、脱贫、致富。很多农作物其实并不能满足城市消赍升级需求,但农村淘宝通过大数据,将城市餐桌需求和城市消费升级需求,反馈到乡村种植和生产端,帮农民选品、选苗。在生产过程中,借助农业技术专家、农业科技以及高质量的农资农具实现有质量增长。
在新时代振兴乡村,必须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动能”。农村淘宝不仅在乡村搭建了一套商业基础设施和新商业生态,更有希望催生出新的乡村文明和农业文明。
(摘编自崔丽丽《工信部电商顾问:农村电商正催生新乡村文明》,海外网2018年8月22日)
材料三
“纯电商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今年的818发烧购物节发布会上,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表示,苏宁将彻底告别纯电商购物节,要用智慧零售新场景,犁一遍零售的土地。
纯电商平台的危机在近年愈发严峻。行业竞争的加剧,零售商在线上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而种类繁多的购物节层出不穷,也让消费者对¨购物节”产生了审美疲劳。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意味着电商平台需要更加灵活的营销策略和玩法,场景化新零售模式进入人们的视线。
苏宁率先试水的“超然星城”8月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这个集消费与场景体验于一身的活动有着明确指向—抢滩场景化新零售市场。
在南京新街口苏宁体育Biu无人店,当顾客拿着衣服靠近智能试衣镜时,“魔镜”屏幕画面会迅速切换,显示商品详情。顾客可以点击镜面,切换室内、室外和夜跑等不同场景画面,查看相应场景下的试穿效果……这些场景不仅是购物场所,也是获取客户重要数据的情报站、雷达站。顾客试哪件衣服、时间长短等相关动作会被后台采集并计数,汇入大数据平台,作为洞察消费的依据,指导后端供应链优化。
“苏宁打造超燃星城的目的,就是用线下场景获取客户,在线上进行消费、信息的转化,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说,“未来的零售很可能是场景互联网的零售。”
(摘编自李禾《智慧零售,能否捍卫电商的美好时代》,科技日报2018年8月22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自美国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1.8万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多,是日本的10倍。
B. 农村淘宝持续调整和迭代自己的业务模式,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方式方法,更适合“农产品上行”,使电子商务的“赋能”作用落在实处
C. 农村淘宝通过大数据将消费者的需求反馈到种植和生产端,指导选品、选苗,借助专家和高科技实现有质量增长,满足消费者升级需求。
D. 孙为民认为,未来的零售很可能是场景互联网的零售,即用线下场景获取客户,在线上进行消费、信息的转化,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渗透率较低,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目前阿里巴巴和京东占据着电商平台的主导地位,拼多多、小红书已显后来居上之势。
B. 农村淘宝通过搭建上、下行的双向供应链、物流、冷链等在乡村搭建了一套商业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兴旺,让农民实现减贫、脱贫、致富。
C. 行业竞争加剧,零售商线上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种类繁多的购物节让消费者审美疲劳等原因,致使纯电商平台的危机在近年愈发严峻。
D. 场景化新零售模式是一种新营销模式,苏宁为抢滩场景化新零售市场而率先尝试的“超燃星城”,就是种集消费与场景体验于一身的活动
6. 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A
6. 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前景,突出了规模大、有增长空间的特点;材料二侧重介绍农村电商的发展及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材料三侧重介绍场景化新零售模式。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C项,扩大范围,“将消费者的需求反馈到种植和生产端”应为“将城市餐桌需求和城市消费升级需求,反馈到乡村种植和生产端”。故选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A项,“拼多多、小红书已显后来居上之势”不正确,材料说的是“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仍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拼多多、小红书等新兴电子商务平台也处于快速发展中”。故选A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可结合每一则材料的出处及内容概括,第一则材料选自《外媒: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美国两倍》,再结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2022年达到1.8万亿美元”“中国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概括出;材料二选自《工信部电商顾问:农村电商正催生新乡村文明》,再结合“电商扶贫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等可概括出;材料三选自《智慧零售,能否捍卫电商的美好时代》,再结合“场景化新零售模式进入人们的视线”等可概括出。第二问,三则材料出处不同,定位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报道的角度自然不同。
【点睛】实用类选择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与选项内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孤 儿
邓元琼
我是天下最自由的孩子。
小时候,除了上学,就是每家轮着去吃饭。谁敢对我不好,他家就遭报应,不是新衣服突然冒个洞,就是他家的菜莫名其妙地消失。我能不知不觉拿走任何一家的东西。我知道哪家桃最甜,哪家桔最酸,哪家鸭子下绿蛋……
十岁那年的春天,队里来了一男一女。队长说,大家注意,这是当年的小地主陈友文,和他老婆从英国回来,曾在省城做大学教授。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我问了所有的小孩,有的说,男的是牛神,女的是蛇神。有的说可能白天是人,晚上就是鬼和神。我也觉得他们有问题,首先皮肤比一般人白,走路的样子也不一般,特别是那女人,只有神仙和妖怪才会那么好看。
晚上,我带上水枪,钻进了他们床底下,想着等他们变牛或变蛇时,就给他们喷水,看他们还变不变。他们用野菜拌稀粥后,就在那慢条斯理地咽,我等得不耐烦,就撕扯他们的毯子。饭后,他们举着昏暗的煤油灯,来到另一个屋里,我轻轻跟上。他们神神秘秘地下了地窖,我毛发就竖了起来:快变了!突然一阵颤抖,水枪也掉了,先听到一阵哗啦哗啦的声音,然后就静下来。我悄悄来到地窖口,我的妈呀,地窖里全是书!他们就坐在煤油灯下看着,那神情很专注。我突然激动起来,偷!不,是拿!半夜里我抱走了一摞书。看完后,我就悄悄还回去。当然,弄脏了些,没办法,又换另外的看。过了段时间,我还发现了儿童故事书,有一本《安徒生童话》,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我好喜欢。
早上,看他们静静地去放牛,天黑时,静静地带着野菜回家,好像什么都没发生,我想特务真笨。有一天,那个女特务晕倒在男特务的背上,我听一个妇女在说:“造孽啊,饭都没得吃,都快饿死了。”我就突然一阵心酸,眼泪涌了出来。那一刻,我很惊奇,自己居然会哭,好像从前从来没有流过泪。不能让他们饿死。我才想起,已经好久没偷过东西了。晚上去了一趟队长家的鸡窝,还真有两个蛋。换书时,偷偷地放到他们灶上。我常常到小河去,捉了鱼,悄悄放在他们盆子里,有时也顺便拿集体种的一些菜和嫩玉米红苕之类的给他们。
秋天的时候,我的小床上,烂席换成了一床线毯,还有两套改小了的旧衣服。我的泪又出来了,我知道那线毯就是我撕过的那床。
那个冬天好暖和。
春节的时候,我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没有谁替我高兴。我把奖状名字抹去,悄悄地放他们桌上。也不知为什么要那么做。像往常一样我抱着书翻窗而去,却被两个人影堵在窗下:“孩子,不要跑了。”女特务声音很温柔,“走,到屋里去说话。”我发现桌上放着一碗回锅肉,还有三大碗蒸饭,口水就不停往下咽,男特务声音有些沙哑:“今晚我们专门请你吃饭,因为我们明天就要走了。我们平反了,也就是说,我们不是特务了。”回锅肉就堵在我的咽喉里,下不去,上不来,任眼泪往下淌。我多么希望他们永远在这里当特务。女人给我擦干眼泪,它又流下来了。女人也哭了,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孩子,我们——从来——没想——过,在这——里救我们——命的是一个这么小的——孤——儿……”
他们走的时候,送了我一地窖书。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开头写”我是天下最自由的孩子”,不仅为下文中“我”的许多“出格”行为作铺垫,还暗扣标题“孤儿”。
B. 小说写小朋友们对春天来的一男一女的推测以及“我”对他们的感觉,是为了印证队长的话: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女“特务”晕倒后,一个妇女说“造孽啊,饭都没得吃”体现了普通人的善良。
D. 从“我”与素不相识的一对“特务”之间的故事,能看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8. 小说三次写到了“我”流泪,每次流泪原因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9. 小说以“他们走的时候,送了我一地窖书”结尾有怎样的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①第一次是因为人的恻隐之心的自然流露。②第二次是因为被人关怀的感动与知错后的愧疚。③第三次是因为即将分离的眷念与不舍。这样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不断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9. ①(情节上)与前面写他们的到来和“我”偷书”的情节相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
②(人物上)烘托人物精神世界的富足,表现人物的美德,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主旨上)表现了他们对“我”的期盼,对知识、精神生活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为了印证队长的话: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分析有错,应是反映小朋友们的幼稚无知,也为后面“我”对他们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故选B项。
【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内容,概括情节,分析作用,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中“我”三次流泪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考生先找出文中三次写“我”流泪的情节,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原因。最后分析作用。第五节中第一次写“我”流泪,“有一天,那个女特务晕倒在男特务的背上,我听一个妇女在说:‘造孽啊,饭都没得吃,都快饿死了。’我就突然一阵心酸,眼泪涌了出来。”“我”之所以流泪,是因为觉得她快要饿死了,内心很同情她,觉得可怜。这是人的恻隐之心的自然流露。第六节中“秋天的时候,我的小床上,烂席换成了一床线毯,还有两套改小了的旧衣服。我的泪又出来了,我知道那线毯就是我撕过的那床。”“我”第二次流泪是因为被这对夫妻关心照顾着,他们给我床上换了线毯,给我两套改小的衣服,这让“我”感动又羞愧。倒数第二节中“回锅肉就堵在我的咽喉里,下不去,上不来,任眼泪往下淌。我多么希望他们永远在这里当特务。”这是“我”第三次流泪,因为他们摘掉了特务的帽子,将要离开这里,“我”舍不得与他们分离。写“我”第一次流泪,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我”同情她,所以才会去偷吃的给他们,他们才会给我衣服和毯子,这样又更加让我感动。这三次流泪的情节还能表现“我”的内心变化和成长,丰富了人物内心。
【9题详解】
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就是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结尾段落的作用。在情节上,“他们走的时候,送了我一地窖书”照应了前文写他们到来和“我”到地窖里偷书的情节。使全文的结构比较严谨完整。为一地窖的书,能烘托出这对夫妇精神世界的丰盈;他们把这一地窖的书送给“我”,能表现这对夫妇的善良和感恩。这样的结尾也丰富了这对夫妇的形象。
【点睛】
解答关于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四、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鼎,字宗器,陕西咸宁人。家贫力学,举乡会试第一。正统四年,殿试第二。授编修。久之,与侍讲杜宁等十人,简入东阁肄业。鼎居侍从,雅欲以功名见。尝建言修饬戎备、通漕三边二事。同辈诮其迂,鼎益自信。也先将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兗州。景泰三年,进侍讲兼中允。五年,超擢户部右侍郎。天顺初转左。陈汝言谮之。帝不听。三年冬,以陪祀陵寝不谨下狱,赎杖还职。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可。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七年,尚书年富有疾,诏鼎掌部事。成化四年,代马昂为户部尚书,而以翁世资为侍郎。六年,鼎疏言:“陕西外患四寇,内患流民。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 请暂设监司一人,专领其事。其愿附籍者听之,不愿者资遣。兼与守臣练士马,修城池,庶可弭他日患。”诏从之。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及是有秋,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淮、徐、临、德四仓,旧积粮百余万石,后饷乏民饥,辄请移用,粟且匮。鼎议上赎罪、中盐、折钞、征逋六事行之。由是诸仓有储蓄。寻加太子少保。鼎居户部,持廉,然性颇拘滞。十五年秋,给事御史劾鼎非经国才。鼎再疏求去。赐敕驰驿归,命有司月给米二石,岁给役四人,终其身。大臣致仕有给赐,自鼎始也。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敏。子时畼,进士,累官侍讲学士。多识典故,有用世才。时敷,举人,庐墓被旌,官兵部司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
B.
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
C. 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
D. 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丘忧/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殿试,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高的一级,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B. 转,古代指官职的调任,无所谓升降;“迁”指升职,而“谪”是指贬官,降职并外调。
C. 疏,即奏章,是古代大臣向帝王进言文书,包括章、表、状、札子等。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官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鼎勤勉奋进,志于仕进。他家境贫寒,却发奋学习,取得乡试、会试第一名,后又考取进士,出仕后想凭借功名见称于世。
B. 杨鼎为民着想,受到器重。因牛马缺少草料,朝廷欲征收赋税,他以百姓艰难上报停止;他多次为朝廷建言献策,多被采纳,受到重用。
C. 杨鼎为人正直,廉洁自守。他性格刚直,敢于抵制朝廷或上司不恰当的决定;任户部官职时,一直坚守廉洁的品质。
D. 杨鼎家教谨严,教子有方。由于杨鼎严格要求,他的两个儿子都考取功名,走上了仕途,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辈诮其迂,鼎益自信。也先将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兖州。
(2)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及是有秋,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同僚们都笑话他迂腐,杨鼎(反而)更加自信。也先将侵犯京城,皇帝诏令他代行监察御史职权,到兖州去招募士兵。(2)湖广一带连遇荒年,官府开仓发粮,直至粮食已尽。等到这年秋天,(朝廷)采纳杨鼎的建议,拿出官库储存的银子与布匹,交换粮米以备灾荒。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做出选择,一般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则疾在腹心”的主语是“流民”,“然寇害止边塞”是句意完整的分句,排除BC;“僻居万山”“襟喉川蜀”是两个并列分句,要断开,排除D。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迁’指升职”表述错误,“迁”是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杨鼎家教谨严,教子有方。由于杨鼎严格要求”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诮”动词,讥笑;“寇”动词,侵犯、进犯;“行”代词,代理;“募兵兖州”省略句。(2)中的“岁”名词,收成;“廪”名词,仓库;“是”代词,这;“言”代词,建议;“易”动词,交换。
【点睛】译文:
杨鼎,字宗器,是陕西咸宁人。(他)家境贫寒,努力学习,取得乡试和会试的第一名。正统四年,参加殿试,取得第二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过了一段时间,他与翰林院侍讲杜宁等十人,被选拔进入东阁学习。杨鼎官居侍从,很想凭功名闻名。曾建议整顿军备、开通三边漕运两件事。同僚们都笑话他迂腐,杨鼎(反而)更加自信。也先将侵犯京城,皇帝诏令他代行监察御史职权,到兖州去招募士兵。景泰三年,杨鼎进升为侍讲兼中允。景泰五年,越级提拔为户部右侍郎。天顺初年,转任户部左侍郎。陈汝言(在皇帝面前)说坏话中伤他,皇帝不听。天顺三年冬天,因陪同祭祀皇陵寝庙不恭敬(获罪)入狱,(他)缴纳赎金免除了刑杖的责罚,并得以官复原职。皇帝曾经命令内官牛玉传达谕旨,打算拿江南的折粮银充作宫内府库的财物,而用其他的税收、物品充当武官的薪俸。杨鼎没有答应。马与牛缺少草料,朝廷计划征税十分之二,(杨鼎)又以老百姓生计艰难,民力耗尽,全部上报停止征收。天顺七年,户部尚书年富生病,皇帝诏令杨鼎掌理户部事务。成化四年,杨鼎取代马昂出任户部尚书,同时任命翁世资担任户部侍郎。成化六年,杨鼎上疏皇帝说陕西外患是四境的盗匪,内患是流民。不过,盗匪之害只涉及边地关塞,流民(之害)却像疾病生在腹心。汉中地处偏僻,处于群山之中,是连接川萄一带的咽喉之地,四面八方的几万流民,逼急了会发生变乱,置之不理会有后顾之忧。请求设一名监司,专门治理这件事。那些愿意附载于当地户籍的流民就听凭他们,不愿意附载的发给财物加以遣散。同时与驻守大臣一起训练军队,整修城墙与护城河,希望(借此)消除来日之患。”皇帝下诏令采纳了杨鼎的建议。湖广一带连遇荒年,官府开仓发粮,直至粮食已尽。等到这年秋天,(朝廷)采纳杨鼎的建议,拿出官库储存的银子与布匹,交换粮米以备灾荒。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四地官仓原先储存了一百万石粮食,后因粮饷匮乏,民多饥荒,总是呈请移用,储粮将要短缺。杨鼎(与属下)商量后,上疏提议交纳钱财免除罪行、交纳粮食换取食盐、把税粮折合为钱钞、以粮代替征收拖欠赋税等六件事,一并施行。因此各仓储蓄了些粮食。不久,杨鼎被任命太子少保。杨鼎官居户部,坚守廉洁的品质,不过,(他)生性非常拘泥呆板。成化十五年秋天,给事御史弹劾杨鼎并非治理国家的贤才。杨鼎两次上疏请求离职。诏令赐予他乘驿站快马回家,命令有关部门每月供给他二石米,每年供给四名仆役,直到去世。(明代)大臣退休后有供给,(就是)从杨鼎开始的。(杨鼎)去世后,被赠予太子太保的职衔,谥号是庄敏。杨鼎的儿子杨时畼,考取进士,官职累迁至侍讲学士。(他)掌握很多典章制度,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儿子杨时敷,考取举人,官任兵部司务。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 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注】平。
【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和东吴生流离失所,表达了沦落天涯的感伤之情。
B. 颔联写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表达了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
C. 颈联写出诗人对身处陋巷贫苦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豪门奢华生活的期盼。
D. 尾联用自嘲的口吻写趁未衰之年应满怀信心,期望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5. 诗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颈联将“贫”与“富”,“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②将“泪满缨”与“开口笑”对比,表现了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但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不满”“期盼”错﹐应为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现状。运用对比手法,以“贫”者的苦难坎坷和“贵”者的奢华生活,表现了社会的不公,流露了自己的不满。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分析的能力。题干提示“对比”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表达效果。颈联写“贫”与“贵”,乱离社会,世态炎凉,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有志之士偏被压在社会最底层,沾不到春风雨露;权贵高踞豪门,吟风弄月;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诗人与东吴生离乱中相遇时,倍感辛酸。“泪满缨”说明诗人十年流离不寻常,相遇故人泪潸潸。“开口笑”中既有无奈,亦含希望。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震金石。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与“笑”形成了对比。
【点睛】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
(3)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__。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答案】 (1). 鱼翔浅底 (2). 万类霜天竞自由 (3). )总角之宴 (4). 言笑晏晏 (5). 偭规矩而改错 (6). 竞周容以为度 (7). 羁鸟恋旧林 (8). 守拙归园田 (9). 陟罚臧否 (10). 不宜异同 (11). 择其善者而从之 (12). 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竞”“宴”“晏”“偭”“羁”“陟”“臧”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信息化时代,传统书院如何焕发生机、________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其他传统文化和传统书院一样,不应只是精致而脆弱、存放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它应当是________在现实土地上的参天古木——年轮雕刻着历史的印记,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近年来,各地书院________,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国学论坛、经典诵读、网络传播……书院在与其他文化生命体交流互动、相谐相生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文化生态体系里________的一部分。
17. 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顺应 驻扎 标新立异 不可胜数
B. 呼应 驻扎 标新立异 不可或缺
C. 呼应 扎根 推陈出新 不可胜数
D. 顺应 扎根 推陈出新 不可或缺
18. 下面填入文段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统书院还应当寻求自身的创造性发展,同时增加与其他文化生命体的交流。
B. 借鉴其他文化生命体的成功经验,就会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发展。
C. 增加与其他文化生命体交流,传统书院应当会得到创造性发展。
D. 从其他文化生命体那里借鉴成功的经验可以有效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发展。
19.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应该是精致而脆弱、存放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
B. 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不应该只是存放在博物馆里、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
C. 其他传统文化和传统书院一样,不应该存放在博物馆里,作为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
D. 其他传统文化和传统书院一样,应该存放在博物馆里,作为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顺应”,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呼应”,彼此声气相通,互相照应的意思。此处与下文“潮流”搭配,应选用“顺应”。“驻扎”,(军队)在某地住下。“扎根”,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比喻深入到人群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此处指文化以现实为土壤,选用“扎根”。“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标新立异”,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此处强调书院进行探索和尝试,选用“推陈出新”。“不可或缺”,不可缺少,引申为非常重要。“不可胜数”,不能计算数目,形容非常多。此处强调重要性,选用“不可或缺”。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语言连贯的掌握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本题是是补写衔接题,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提供几个词语,放在文中合适的位置。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一是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各个句子的意思和句意之间的关系,二是要结合语境填入合适的句子。本段文字讲的是传统书院如何顺应时代,得到更好发展的问题。本着话题主语一致性的原则,本题前句应保持“传统书院”作主语,与上文形成呼应,排除BD;下文主要写传统书院与其他文化生命体交流互动的内容,本着上下文呼应的原则,“与其他文化生命体交流”应放在后句,排除C项。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本题应先分析划线句存在的语病,再分析每个选项的修改情况。原划线句存在“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两种语病。
A项,语序不当和不合逻辑。 “精致而脆弱”是形容词,“存放在博物馆里”是领属性短语,作为“展览品”的定语,应先说领属性,再说形容词。“应该是精致而脆弱、存放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语意说反了,不和逻辑,应改为“不应该只是存放在博物馆里、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选项有误。
C项,主宾不搭配,“其他传统文化……作为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应改为“传统书院……作为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选项有误。
D项,不合逻辑和主语不搭配。“应该是精致而脆弱、存放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语意说反了。“其他传统文化和传统书院一样”,应改为“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选项有误。
故选B。
【点睛】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 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点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不超过40字)
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物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答案】①人物形象鲜活;②历史感厚重(真实体现城乡发展历史);③叙事风格直接;④故事节奏沉稳.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逐句归纳压缩法,首先压缩各句意思,然后再根据题干“从剧作本身的角度”的提示分析“《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比如,从“《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一语可归纳出“人物形象鲜活”的特点;从“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一语可归纳出“历史感厚重”的特点;从“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一语可归纳出“叙事风格直接”的特点;从“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一语可归纳出“故事节奏沉稳”的特点。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82岁的老母亲,儿子是某名校研究生,48岁了还不肯工作,母亲不仅要用微薄的生活费养活儿子,还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材料二:先天无臂的29岁农村男孩陈兹方,用脚照顾生病的母亲,开网店销售农产品,成为脱贫“网红”。
这两则新闻材料引发网友热议,批判研究生,点赞陈兹方,甚至对他们的母亲也颇有说辞。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你的想法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给孩子一双会走路的脚
研究生有双手双脚,却是名副其实的“寄生虫”,生活起居靠母亲照顾;陈慈友虽然先天无臂,想开网店致富,照顾生病母亲责无旁贷。两相对照,天壤之别,嗤之以鼻和啧啧称赞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一双会走路的脚。
怜爱盆景秀木,护甚于室内,未料毁灭了其成为栋梁之才的梦;宠发水缸金鱼,为其多撒食饵,不想误让它们一命呜呼;喜欢动物园的动物,欣欣然伸手喂食,其实会致使动物丧失捕食能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之语在两千多年前震醒了赵太后,之后也一直警示着后人。不仅仅限于爱自己的孩子,凡爱,同理。如果真正爱,就不要只注重爱的光环,更要注重其未来的发展潜力。真正的爱,就要给他一双会走路的双脚,而非一双华丽的鞋子。
能够培养出研究生的母亲,在学历方面,可谓成功。但儿子已至不惑之年,仍然在家啃老,不肯担负其支撑家庭孝顺父母的责任,可谓失败。陈兹方的母亲只是一个村民,既没有高赡远赐的见识,也没有学富五车的知识,但她的儿子即使身残仍能够自食其力。可见学历不能左东人生的高度,而且食其力的双脚却能丈量人生长度。
给他一双会走路的双脚,势必是一种另类的爱之方式。不是所有的爱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还有一种爱,爱得深沉,爱得“惨烈”“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疾言厉色是这样一种另类的爱的方式;“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魔鬼训练也是这样一种另类的爱的方式。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看似君王忘恩寡义,实则是为功臣计深远,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千古悲剧的惨烈重演,护住了功臣良将们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作家郑渊洁收亲儿的房租水电费,引人争议,却培养出了一个独立甚于常人,优秀甚于常人的儿子。
美国著名批评家爱德门·威尔逊所言的:“为利已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深远”之爱,要求父母把眼光放长远,不能一辈子当孩子的“拐杖”,扶着,搀着他们走路,而是放手,让他们在跌倒中拥有健步如飞的双脚。做正确的父母,给孩子一个精彩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抓住材料关键词:82岁的老母亲,名校研究生,48岁,不肯工作,要用微薄的生活费养活儿子,照顾饮食起居,先天无臂,用脚照顾生病的母亲,开网店销售农产品,脱贫“网红”。分析要素之间的困果关系:材料一,名校研究生完全有能力工作,养活自己并照顾母亲,却48岁不肯工作,“不肯”这个词值得挖掘,思想的依赖和惰性是如何形成的?材料中提到82岁的老母亲用微薄的生活费养活儿子,还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不难推断出,根源在于母亲的溺爱。材料二,陈兹方先天无臂却开网店致富,养活自己并照顾生病的母亲,追溯原因,一是陈兹方自强自立,二源自于母亲的教育。
【立意】从某校名校研究生角度:
①人生当自强
②敢于担当,赢取人生精彩
从陈兹方角度:
①自强自立的人生值得点赞
②身残志不坚
从82岁老母亲角度:
①要学会正确爱孩子
②给孩子一会走路的脚
③让孩子自食其力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素材】1.三国时奇才周瑜是东吴名将,足智多谋,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大破曹军,名扬天下。他的儿子周胤,无功受封,自恃其父有功,荒淫自恣,荒于政事,奸人妻女,后遭流放到庐陵郡。孙权曾指出周胤堕落的原因:“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候将,盖念公瑾以及子胤恃此,酗淫自恣。”
2.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一个富商家庭。13岁时便离开学校,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6岁离开家庭,外出独自谋生,在伦敦一家剧院门前替看戏的绅士照看马匹,在剧院打杂,有时给演员们提词或跑跑龙套。此外,他还在屠宰场当过学徒,帮人家做过书僮,做过乡村教师,当过兵,做过律师,任过小官。为了谋生,他漂过英吉利海峡,到过荷兰、意大利。
林则徐写有一幅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古代圣贤都能如此深明大义,以超凡的胸襟对待子女问题。难道我们连这一点都不明白吗?对子女过度地溺爱,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对比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给孩子一双会走路的脚”这一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