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64 KB
  • 2021-06-09 发布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人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3题。‎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 1347-1353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 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应该说, 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1519 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 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 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 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 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把疫病称为“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屡有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面对传染性黄疸(胆音)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 2 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唐朝时就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 16 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人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地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该病原微生物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体,从而避免感染疫病。而接种“人 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 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取材于张大庆、陈忠海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 )(2分)‎ 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 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 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 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 ‎2.根据材料,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 B.黑死病的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灭性。‎ C.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 D.卫生防疫工作的成效得益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3.根据材料,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B.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 C.“人痘”的发明应用,是天花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 D.中国古代防疫方法,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明天(节选)‎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①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 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零零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 【注】①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小说开头,写鲁镇的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这与夜半三更没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B. 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半夜不息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 的表现,也是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 ‎ C. 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可见宝儿的死亡是单四嫂子的愚昧导致的。‎ ‎ D. 小说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令人震悚的图景,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5. 本文除塑造单四嫂子之外,还描写“老拱们”“何小仙”“店伙”“王九妈”“蓝皮阿五”等,他们的形象特点如何?描写他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 这篇写作于1919年前后的收集在《呐喊》中的小说,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探究。(6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梃:木棒。②晋国:魏原属晋,所以梁惠王自称晋国。③耨:锄草。‎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自称,春秋战国时常用。被封为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其夫人也可以用于自称。‎ B.“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孔子赞成用俑殉葬,“始作俑者”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D.“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9.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赋税、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四、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 夜闻歌者 ‎ 白居易 ‎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1.联系《琵琶行(并序)》一诗,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2分)‎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女性形象,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 B.《夜闻歌者》只写了歌声凄切,没有表现技艺高低,也没有叙述身世遭遇,因而作者也没有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情,没有抒发自己天涯沦落的感慨,因而这首诗的主题没有《琵琶行》深刻。‎ C.两者相比,一为七言,一为五言;一用繁笔,一用简笔;一写弹奏,一写哭泣;前者(《琵》)显露,后者(《夜》)含蓄;各有千秋,堪称双绝。‎ D.虽然两首诗歌描写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手法各异,但两位女性形象都很丰满具体。‎ ‎12.《夜闻歌者》与《琵琶行》相比较,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6分)‎ 五、默写题(10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3.(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指出“,”这两种尖锐对立的现象;一千年后,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诗歌中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示了相似的情形。‎ ‎(2)《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3)杜甫在《登高》中借落叶与江水来渲染秋景的苍凉的两句“,‎ ‎(4)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 的情感、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思念。‎ ‎(5)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当时士大夫对于从师学习普遍存在“______,______”的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难以恢复。‎ 六、语言运用(16分)‎ ‎(一)基础知识 14.下列各项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惫(bèi)懒 琵琶(pà) 间(jiān)或一轮 模棱(léng)两可 B.朱拓(tà) 祷(dǎo)告 心宽体胖(pàng) 鞭笞(chī)天下 C.新正(zhēng)氓(méng)隶 度长絜(xié)大 贻(yí)笑大方 ‎ D.瘦削(xiāo) 经传(zhuàn) 弃甲曳(yè)兵 畏葸(xǐ)不前 ‎15.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 A.兵刃既接    锲而不舍    瓮牖绳书      数罟 B.蛇鳝之穴    追亡逐北    细头银篦      鸡豚 ‎ C.沧海桑田    振济灾民    功亏一溃      舟楫 D.郯子之徒    孝悌之义    暗箭难防      打烊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受:通“授”,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④士大夫之族 族:家族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⑥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⑦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大家,许多人 ‎⑧吾师道也 师:学习 A.①⑤⑦⑧ B.②③⑥⑦ C.①③⑥⑧ D.②③④⑤‎ ‎17.选出对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 (2分)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书信) B.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C.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D.为了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我店重磅推出名牌智能手机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顾客进店咨询。(广告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 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      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      ”。(      )——通过公平、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      ,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      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 ‎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D.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B.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 C.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D.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炙手可热 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B.街谈巷议 曲高和寡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C.街谈巷议 高山流水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D.炙手可热 高山流水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七、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新冠疫情还未完全过去,但有些事却萦绕心头。在日本捐助者给湖北的捐赠物资上用汉字书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人同裳”等字样,引发了国人的议论。很多人看了之后惭愧地说,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更懂中国的文化,他们的口号兼有修辞,更有文化气息,不像我们都是粗浅的口号。但也有人说,在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我们更需要的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这样脱口而出,明白晓畅,直截了当,振奋人心的口号。还有人说口号并不重要,重在行动本身。对此,你怎么看?‎ 请大家根据以上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1.(2分)A 不属于人类文明 2.(2分)C 因果倒置3.(2分)B 西汉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14分):‎ ‎4.C(“可见宝儿的死亡是单四嫂子的愚昧导致的”理解错误,文章的主旨不是批评单四嫂子,而是反映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2分)‎ ‎5.总的说来,这类人物是冷漠的,缺乏同情的。(2分)其中“何小仙”“店伙”作为盘剥者,装腔作势,怠慢病人;“王九妈”“蓝皮阿五”“老拱们”作为底层民众,存在恃强凌弱,缺乏真诚同情的问题。(2分)他们共同构成了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描写他们体现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达到深刻揭示主题的目的。(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6.①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明天》是鲁迅先生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者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的民众没有“明天”。②暗示了人物命运。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子一类的人,不会有明天。③揭示主题,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单四嫂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文言文:7解析:答案:C断句时,注意“焉”“也”等常用于句末的文言虚词。8解析:B项,“孔子赞成用俑殉葬”错,应该是孔子反对用俑殉葬。答案:B。9解析:A项,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行为;“愿比死者壹洒之”的真实意图是称霸。答案:A ‎ 10翻译:(1)孔子说:‘第一个制作木偶陶俑来殉葬的人,应该会断子绝孙吧!’因为木偶陶俑酷似真人用它殉葬。(都不能允许),怎么能够让老百姓饿死呢?”(考点:始作俑者含义,两个其的用法,如之何其句式)(2)他们使老百姓陷于深渊之中,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他们,有谁能跟大王抵抗呢? 因此说:‘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考点:彼,陷溺,敌 ,仁者)‎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愿意安心地听您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棍棒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第一个制作木偶陶俑来殉葬的人,应该会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木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怎么能让百姓饿死?”‎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即使是方圆百里的土地,也可以称王。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轻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就算让他们手拿木制棍棒,也可以抗击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 ‎“(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老百姓陷于深渊之中,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他们,有谁能跟大王抵抗呢?因此说:‘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1.答案:1.B; 2.对比(答反衬也可)。颔联: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的荒漠。颈联: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故乡,魂魄却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了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四、诗歌鉴赏:11、D.虽然两首诗歌描写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手法也不一致,但两位女性形象都很丰满具体。错在,采用手法有相似之处,例如环境的渲染衬托,两位女性中,本诗中形象还不不够具体。12‎ 相同:两首诗都用“秋月”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2分)不同:《琵琶行》运用了比喻、通感等手法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而《夜闻歌着》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 (2分)《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只作了概括,而《夜闻歌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2分)(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言之有理,符合题意者可灵活给分)‎ 五、默写13、‎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滚滚来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5.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六、语言运用:14、C 15、D(A、书-枢  B、细--钿  C 振-赈 溃—篑)16.C 17 .C ‎18.答案:D 解析:D项,惠顾:敬称他人的光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所以该词在句中使用正确。‎ A项,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敬辞,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 B项,璧还:敬辞,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此处重复 C项,有幸:有运气,机会好,一般用于自己。‎ ‎19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B项,搭配不当,“增强”与“关注度”搭配不当,且“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不合句意,也不妥当;C项,“文学”作“黑色幽默”的主语不恰当。故选D项。‎ ‎20答案C解析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主语应为“文学奖”,且应放置句首。也可借助句后的破折号作用看,此破折号应为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学奖”应如何,因此排除A项、B项;根据前后文逻辑,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1答案B 解析①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结合“话题”分析,选用“街谈巷议”。②曲高和寡: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两个成语侧重不同。结合“好书难觅”分析,选用“曲高和寡”。③形同陌路: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对象多指人,强调“陌生”,而“渐行渐远”多强调关系“慢慢变远”。结合“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分析,选用“渐行渐远”。④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多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结合“收益”分析,选用“苦心经营”。故选B项。‎ ‎2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