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2021-06-09 发布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马鞍山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2016-11)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创意写作:文学的创意本质及其产业化问题 葛红兵 所谓“创意写作”就是以文字表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意活动。创意写作要培养的作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指向纯文学写作的专业作家,还包括以文字创作为生的创意产业基础从业人员,策划师、创意师、文案师、歌曲词作者等。‎ 创意最初从写作者的意识转化为笔端的文字,这个过程是“一度创意”。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产业化的(例如很多没有市场的纯文学作品),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产业化的,另外一部分也无法以其原初的面目进入市场(如舞台剧本等),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这种转化,并不是对大众趣味的简单迎合或者样态的简单变化,而是一个再创意过程,我们称它为二度创意。‎ 针对传统写作学“写作”第一性的观点,创意写作提出“创意”第一性观点。同时,针对传统写作学中将写作局限于文学艺术内部的观点,创意写作主张将写作从艺术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纳入其中,这样,创意写作学就将对“创意”的研究拓展到了创作论之外,引申向产业态创意了。‎ 田川流《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一文认为“文学创意即运用创意思维,以多元和系统的方式从事文学活动与创作,实现对于文学意蕴及其作用的强化,增进其文学价值与经济价值”。‎ 文学的本质是创意。文学正是因为其创意本质,才具有产业化可能。在文学创作及其产业化过程中的流动与转化,其实并不是完全由作者、生产者决定的,它也是读者和消费者参与的结果。中国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就是一个跨媒介转化的成功案例。一个篇幅不长的文本,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了反复的演绎,无论是豫剧《花木兰》,还是1939年版的黑白电影《木兰从军》,或是1998年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每次都能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受,尤其是中国的花木兰转化成世界荧幕上活灵活现的、用美国文化进行重新阐释的动画片,该片充盈着中国元素,但内核却是“美国梦”。在这个过程中,一度创意是一次性的,而二度创意可以是无限次的。‎ 文学影像化是跨媒介转化的主要模式。文学影像化是对于文学文本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可能是未来文学的出路所在。文学的影像化使文学的魅力重新获得展现。‎ 文学创意的“跨业态”主要指的是文学在艺术领域以外的应用,也就是非艺术的行业运用文学手段获得商业价值的各种形式。分辨某种文学创意是否跨业态的主要标准就是:相关文学文本是否以艺术传播和接受为最终目的。‎ 文学创意的跨业态转化案例中极为典型的就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小说中虚构了一个具有东方异域色彩的地名“香格里拉”,是一个遥远的净土,人间的乐园。小说中的香格里拉作为一度创意,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而几十年后,这个不存在的地方变成真实——被当作香格里拉原型的中国滇西北地区成为著名旅游胜地,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业,是创意的跨业态转化的代表。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在旅游业中注入创意的活力,从而盘活旅游业,旅游发展的创意转向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宋城、三国城、水浒城等旅游景点都是以传统历史文化演绎为主要形式,这种文化演绎既包含物质性的演绎:复古建筑的实景展示、原生态的地域风情等等,也包含精神性的演绎,即通过演员表演等艺术形式来展示当地文化,这是最为关键的。而这样的双重演绎充分体现了文化旅游业背后强大的体验经济的思维方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9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文字创作为生的创意产业基础从业人员,如策划师、创意师、文案师、歌曲词作者等是创意写作要培养的作家。‎ B.在文学创作及其产业化过程中的流动与转化,既要受作者、生产者的影响,还要受读者和消费者的影响。‎ C.与传统写作学“写作”第一性的观点不同,创意写作提出“创意”第一性观点,同时,主张将写作从艺术领域拓展到了创作论之外。‎ D.文学的影像化使文学的魅力重新获得展现,是对文学文本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未来文学的出路所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 )‎ A.文学文本通过二度创意,能变成影视、戏剧、广告等,原始创意发生了转化,如《木兰诗》演绎成了黑白电影《花木兰》。‎ B.为了迎合中国观众,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充盈着中国元素,这让中国观众丝毫不会陌生。‎ C.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依据《全唐诗》拍成的纪录片《唐之韵》向海外传播,这不属于文学创意中的“跨业态”。‎ D.田川流《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一文指明了文学创意的实质是求得文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发生在创意的写作阶段,“一度创意”需要经过“二度创意”的转化才能产业化的。‎ B.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是文学创意的跨业态转化中典型的案例,使中国滇西北地区成为著名旅游胜地。‎ C.宋城、三国城、水浒城等旅游景点都演绎传统历史文化,这种演绎充分体现了文化旅游业背后强大的体验经济理念。‎ D.无限的文化创意旅游能弥补有限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使旅游业注入创意的活力,或许能盘活旅游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有删改)‎ ‎①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②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祭十二郎文•韩愈》有删改)‎ ‎4.下列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遭闵凶夙:早时请归取其孥孥:家眷 B.门衰祚薄祚:福分图久远者图:考虑 C.沐浴清化化:教化宜业其家者业:继承 D.犹蒙矜育矜:持重无涯之戚戚:忧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孝廉”是指汉代以来荐举人才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B. “期功”中的“期”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是指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 C. “东野”,即孟郊的字。古人自称称字,称人则称名,字一般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D. “斗斛”,古代容量单位。唐朝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就是指微薄的俸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陈情表》的①②两段内容是从侧重叙述祖孙之情从而推进到君臣之义上,在第②段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B.选文《陈情表》的第③段李密首先称赞晋武帝以孝为先的治国之策,然后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明作为先朝旧臣不能在新朝为官的原因和苦衷,最后以祖母供养无主、年老待奉来婉辞征召。‎ C.选文《祭十二郎文》的第②段“吾年未四十……而齿牙动摇”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起转接作用的“而”字,意思是说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过早地就衰象毕露。‎ D.选文《祭十二郎文》采取韵散结合,以散为主的形式来表达内容。作者联系自己的身世,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姜夔【宋】‎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①。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注释】①:断魂啼:据任昉《述异记》,帝舜南巡,死于九疑并葬于此,其二妃娥皇、女英闻讯奔丧,痛哭于湘水之滨,传说他们的眼泪染竹而成斑。后二人投湘水而死。‎ ‎8.词的下片“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9.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去来兮辞》中“,”一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作者以云鸟自比,表现诗人出仕本无意,如今恰如归飞之鸟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2)《滕王阁序》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从而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一句是,。‎ ‎(3)庄子在《逍遥游》中谈及“小年不及大年”时,用“,”一句来阐释“小年”的内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5分)‎ 柳树 契诃夫 这老磨坊早该倒塌了,如果不是它倚靠着一棵粗大的老柳树的话。柳树很粗,两人合抱都围不拢。它那油亮亮的树叶落到屋顶上,落到堤坝上;下部的枝条垂进水里,耷拉在地面上。这树也老了,驼背了。它那佝偻的树干上有一个极难看的黑色大洞。你把手伸进树洞,你的手就会粘着黑糊糊的蜂蜜。一群野蜂会在你头上嗡嗡地叫,不住地螫你。‎ 这柳树还支撑着另一个衰老不堪的人--老汉阿尔希普,他经常坐在柳树根上,从早到晚在钓鱼。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白天他钓鱼,夜里坐在树根上沉思。‎ 大约三十年前的一个礼拜天,阿尔希普听到了铃铛声。一辆三套马的大车翻过山包,下了坡,眼看就要来到堤坝上。邮差睡着了。马车上了堤坝,不知为什么停住了。赶车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地开始行动起来,他扯下邮差脸上的布巾,挥起一把短柄链锤。邮差立时不动了。在他的浅色头发里,露出一个鲜红的伤口。赶车人跳下车,挥起臂膀,又给他一锤。不一会儿,阿尔希普听到近处有脚步声:赶车人从岸上下来,径直朝他这边奔来……他那晒黑的脸膛十分苍白,眼睛呆呆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他浑身颤抖,跑到柳树跟前,也没有发现阿尔希普,就把邮包塞进了树洞,之后跑上堤坝跳上大车,而且让阿尔希普更为吃惊的是,赶车人朝自己的太阳穴猛地一击,并把血抹了一脸,这才抽打起马匹来。‎ ‎“救命啊,出人命啦!”他大声叫喊。‎ 他的呼喊引起了回声,很长时间里阿尔希普都听见这声“救命啊!”‎ 大约过了六天,有人来磨坊调查。他们画了磨坊和堤坝的平面图,不知为什么还测量了河水的深度。一行人在柳树下吃了饭,又都坐车走了。在来人调查的时候,阿尔希普一直坐在磨坊的水车边,身子发抖,眼睛望着那个邮包。他看到里面有不少盖五个戳子的信封①。他日夜望着这些戳子沉思,而柳树老婆婆白天不声不响,到了夜里就呜呜哭泣。“傻婆子!”阿尔希普倾听着柳树的哭泣暗想。一周后,阿尔希普已经带着邮包进了城。进城后他向人打听:‎ ‎“这里的官府在哪儿?”‎ 有人给他指点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一个条纹岗亭。他走进前厅,见到一位老爷,制服上的纽扣亮闪闪的。老爷吸着烟斗,正为什么事训斥看守人。阿尔希普走到老爷跟前,战战兢兢地讲起了老柳树旁发生的事。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我一会儿回来!”他说完就跑进办公室。在那里他被许多人团团围住……十分钟后,长官把邮包交给阿尔希普,对他说:‎ ‎“你找错了地方,老伙计。你该到下街去,那里会告诉你怎么办,这里是地方金库,亲爱的朋友!你该去找警察局。”‎ 阿尔希普接过邮包,走了出来。‎ ‎“怎么邮包变轻了!”他思忖,“比原来少了一半!”‎ 在下街,有人指给他另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两个岗亭。阿尔希普走进去。那里没有前厅,登上台阶就是办公室。老人走到一张桌子跟前,向几名文书讲了邮包的来历。那几个人夺了他手中的邮包,对着他大声嚷嚷。他们派人去找长官,来了一个胖胖的大胡子。他简单地问了几句,拿了邮包,进了另一个房间,把门插上了。‎ ‎“钱在哪儿呢?”不一会儿,房间里传来说话声,“邮包是空的!去告诉那个老头子:他可以走了。要不把他抓起来!带他会见伊凡·马尔科维奇!不,算了,还是让他走吧!”‎ 阿尔希普鞠了一躬,走了出来。一天后,那些鲫鱼和河鲈又看到他那把灰白胡子了……‎ 深秋。阿尔希普依旧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脸阴沉难看,就像那枯黄的柳树。当看到那个赶车人出现在身旁时,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赶车人没有发现他,径直来到柳树前,把手伸进树洞。一些湿漉漉、懒洋洋的蜜蜂爬了他一袖子。摸了一阵以后,他吓白了脸。过了一个钟头,他才到河边坐下,呆呆地望着水面。‎ ‎“那东西在哪儿?”他问阿尔希普。‎ 阿尔希普开头一声不吱,沉着脸躲开这个杀人凶手,但不久又可怜起他来了。‎ ‎“我送交官府了!”他说,“不过,你这个蠢货别害怕……我告诉他们,那东西是我在柳树下拾到的……”‎ 赶车人跳起来,一声吼叫,朝阿尔希普扑去。他把老汉打了一顿。打他的老脸,把他摔在地上,用脚踹他。打完之后,他却不离开老汉。他在磨坊里留下来,跟阿尔希普一起生活了。‎ 白天他睡觉,不言不语,到了夜里就在堤坝上走来走去。春天到了,赶车人依旧不言不语,继续游荡。一天夜里,老汉走去找他。‎ ‎“够啦,你这蠢货,别再闲逛了!”他说,“你走吧!”‎ ‎“不行啊!”赶车人回答,“我倒是想走,可是腿痛,心也痛。”‎ 阿尔希普扶起赶车人,把他带到城里。他把他领到下街,走进那问他上交邮包的办公室。赶车人跪倒在长官脚下,连连悔罪。大胡子一脸惊讶。‎ ‎“你把什么罪名往自己头上安,傻瓜!”他说,“你是喝醉了?还是要我把你关进拘留所?这些恶棍都疯了!只会把事情搞乱……凶手没有找到--好,这就完了!你还想干什么?滚出去!”‎ 当阿尔希普提到那只邮包时,大胡子哈哈大笑,那几个文书都露出吃惊的样子。看来他们的记性不好……这样,赶车人在下街赎罪不成,只好又回到柳树旁……‎ 为了躲避良心的折磨,赶车人只好投水自尽,搅动了水面,水面上正漂着阿尔希普的浮标。‎ 一八八三年四月九日(有删改)‎ ‎【注释】①五个戳子的信封:指寄现金的挂号信件。‎ ‎1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归纳老汉阿尔希普的人物形象特点。(5分)‎ ‎12. 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6分)‎ ‎①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3分)‎ ‎②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3分)‎ ‎13.小说以“柳树”为题,这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14. 有评论说,喜剧和悲剧,讽刺和幽默的交叉构成了《柳树》的基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见解。(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为了使马鞍山的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市委领导班子高瞻远瞩,从长计议,制定出了着眼于我市未来 ‎ 发展的经济政策。‎ B.范雎大难不死,逃到秦国改名张禄并当上相国,须贾到秦国求秦不要攻魏,也向张禄送去大量金玉珠 宝,实在擢发难数。‎ C.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俊逸,在我国古代诗坛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D.他的这篇文章不落言筌,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与表面意义组合起来,极富有艺术 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生在世,面对巨大的社会竞争、沉重的生活压力以及复杂的情感纠葛,没有人可以彻底地摆脱失眠 ‎ 或者睡眠质量欠佳的困扰。‎ B.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生活方式,作为一项扩展、丰富、净化人 生的崇高事业,当然有境界。‎ C.《扑通扑通我的人生》这部电影根据韩国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患有早衰症的儿子和自己命运息 息相关的年轻父母之间的故事。‎ D.面对市场的极端不确定性,无论是大规模鼓励员工出海寻找市场和积极在基础研究上大力投入,华为 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战略机会。‎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讲正气,做事别伪装。。。所以,脱掉虚荣,卸下疲惫,展示真实的自我本质,好在裸露的灵魂中看清自己。;;成功时戒骄破满,失败时振作图强,失利时淡泊名利。;。‎ ‎①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还在于朴素自然、真情实感与鲜明独特的个性 ‎②一个人做点善事与诚恳对人也不难,难就难在做到正直与大度 ‎③追求时持之以恒,做错事勇于检讨,有成绩从不炫耀 ‎④如果层层包裹,便会裹住了灵性,淹没了精神,掩盖了实质和内容 ‎⑤做事时坦荡直率,取得时堂堂正正,舍弃时毫不犹疑 ‎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A.①⑤③⑥②④ B.④①⑤③⑥② C.④③⑤①⑥② D.⑤③④①⑥②‎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l5个字。(5分)‎ 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的差异,首先①。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 普通的人有一个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卓越的人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指挥。②,排斥或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感觉,做决定的时候,③。‎ ‎19.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杜甫画像,请你认真阅读这幅画像并结合你对杜甫的认识与理解,刻画出你心目中的杜甫形象。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100字。(6分)‎ 答:‎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664年,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在意大利展出后,震惊了整个欧洲。大卫英姿飒爽地站立着,双目炯炯有神凝视前方,仿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大卫,被称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最牛雕塑。‎ 记者问:“您是如何雕出大卫的?”‎ 米开朗基罗答:“我去了趟采石场,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卫。于是,我凿去多余的石头,只留下有用的,《大卫》就诞生了。”‎ 然后,米开朗基罗说了一句名言:“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语文(答案)‎ ‎1.【答案】D【解析】文中“也可能是未来文学的出路所在”,表猜测。‎ ‎2.【答案】B【解析】“这让中国观众丝毫不会陌生”错,由文中“该片充盈着中国元素,但内核却是‘美国梦’”看出,这既有中美两国文化的碰撞,也有两国文化的交融。“丝毫不会陌生”程度夸大。‎ ‎3.【答案】A【解析】从文中“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产业化的”‎ 可见,有的“一度创意”不需要经过“二度创意”的转化也能产业化的。‎ ‎4. D (矜:怜惜)‎ ‎5. C(原选项表述错误,应是古人自称称名,称人则称字。)‎ ‎6. B(“表明自己先朝旧臣不能在新朝为官的原因和苦衷”表述不严谨,实际上是既有对晋朝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是阐明自己并没有怀念旧朝和不事二主之心。)‎ ‎7.(1)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计分点:日,每天;笃,病重;苟,姑且;告诉,申诉)‎ ‎(2)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计分点:诚,假如;虽,即使;就,上任)‎ ‎8. 运用了湘妃的典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恋人对己之相思(3分)借斑竹暗喻红梅,以侧笔刻画,更显词人的眷恋之情。(3分)‎ ‎9. 全词以咏梅为题,塑造了一位在湘水边徘徊许久,看见江畔的梅花,不禁深深地思念心上人的词人形象。(2分)这首词名为咏梅,实为怀人。上片侧重写景,塑造了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下片侧重抒情,词人因今思昔,在感慨物是人非中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3分)‎ ‎10.(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1. ①全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衰老不堪,佝偻脊背,终日沉默寡言的老人形象;(1分)②他内心正直而善良,发现藏匿在树洞里的邮包,没有占为己有,而是送交官府(2分);③老人对赶车人充满了怜悯,即使发现了赶车人的杀人行径,遭受了殴打,也没有告发,而是对外宣称邮包是捡到的,当赶车人走投无路时,也好心收留(2分);④老人身上也深深体现了当时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发现邮包分量不对到最后无端的被收走,老人只能一声不吭,没有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2分)。(②③④要点只需答出任意两点,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12.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汉比作柳树。老柳树历经多年,依然屹立不倒,从老柳树上我们看到了老汉的饱经沧桑和坚韧不拔。(手法2分,分析1分)‎ ‎②运用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的活动,夸张地刻画出官老爷的贪婪和虚伪,为下文官员偷走阿尔希普上交的邮包做铺垫。(手法答出一种即可给2分,分析1分)‎ ‎13.①有暗示的作用。文章借老柳树暗示自己,他们有着相似的外形,衰老,佝偻;老柳树支撑着老磨坊和老人,同样,老人也是凭借自己的良心支撑自己的世界;②老柳树是小说行文的线索,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相关联的事件都和老柳树有关系,老柳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③老柳树队小说情节有推动的作用, 老柳树粗大,枝叶繁茂,为遮挡老人提供处所,也为赶车人藏匿邮包提供地方;④小说通过多处对老柳树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无奈悲凉心境,为全文营造了压抑沉重的氛围,增添小说的悲剧性色彩。(答出两点即可)‎ ‎14. ①在这篇小说里,我们看到了地方金库的官员厚着脸皮贪污了一半的钱财,看到了警察局不想方设法查清案件,乱哄哄只为谋取私利的丑相。作者通过对这些反面人物的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清晰的看到官员们丑恶嘴脸的刻画,极大地讽刺了这些官老爷们习以为常的行为作风。②当老人秉着良心,将发现的财物上交时,结果只是被随意打发,甚至差点被抓,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小人物身上的深沉的悲凉和无奈;当赶车人终日惶恐不安,想要自首赎罪时,那些官僚的老爷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也为了遮掩事实,没有给车夫不安的良心赎罪的机会,结果导致他自杀。③讽刺和幽默的交叉构成了这篇小说的基础。这样的交叉既令人发笑,又令人悲伤。这种交叉反映了当时俄国现实生活的矛盾,车夫这个小人物的贪念和良心的矛盾,城里官员的自私冷漠,老头的无奈和悲凉,目的是为了更真实地表现俄国当时腐朽的官僚生活。(答出任意两点,意思相近给满分。没有结合文本分析酌情扣分)‎ ‎15.【答案】D【解析】从长计议:强调用较长时间,仔细慎重的商量,不匆忙做出决定。A属望文生义。“擢发难数”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B属适用对象错。“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C属理解错误。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符合原句意义。D正确。‎ ‎16. 【答案】A【解析】B.语序不当,语序不当 应改为“净化、丰富、扩展”。C.‎ 成分残缺,应在“和”后面加“与”或“跟”。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应把“和”改为“还是”。‎ ‎17.【答案】B【解析】全段的核心话题是“别伪装”。可知④紧承首句,再由“脱掉虚荣,卸下疲惫,展示真实的自我本质,好在裸露的灵魂中,看清自己”可知①句与④一反一正对比论证;然后由“成功时”得知⑤③紧承其后,表现人生的三个发展过程;最后两句由②字中的“也”字可知先⑥后②。‎ ‎18.①在于(是)评价机制的差异。②普通的人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③也容易迷失在缜密但摇摆的理性中。第①句是总起句。第②句,与“卓越的人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形成对比,同时句式上相似,由此可知答案。第③句既与“听从直觉的指挥”构成对比关系,又是对前面句子的总结。‎ ‎19. 【提示】着重于外在的形象:抑郁的眼神、消瘦的脸庞、(风中)萧疏的须发来刻画,突出画像人物的生活境遇(颠沛流离、苦难艰辛、年老多病)(2分),以及内在情感和精神(壮志难酬、忧国伤时、黯然神伤等等)(2分),表述当中能运用到比喻、排比等手法(2分)酌情加分。满分6分。‎ ‎20. 参考立意角度:‎ ‎① 人生就是如此,要想活得美,活的有味,就得删繁就简,去掉多余的东西。一个人,放下得越多,就越可能变得更加富有。一个人,只有学会做减法,人生才反而可以收获更大的充实。‎ ‎②简单到极致,便是一种大智慧。看起来极简单的人,往往是内心极丰盛的人;内心空白,才要装出一脸世故。简单到极致,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③紧扣材料中的“多余”和“有用”进行立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