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39 KB
  • 2021-06-09 发布

2020秋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精品训练 第5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这个学术圈的学者来往密切,其中不但有潘光旦、李树青、费孝通、袁方等老中青社会学人,还有闻一多、吴晗等文史专家。‎ ‎“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而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得不够。事实上,学术工作往往难以独自完成,要有多人数代积累之功。即便因缘际会使个人的贡献格外耀眼,其背后定有各种形式的学术研究群体的支撑及学术思想的汇聚。‎ ‎(选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费氏和雷氏都认为亲属关系是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亲属关系的特征的看法也一致。‎ B.费氏把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比作“蜘蛛的网”,形象地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 - 13 -‎ C.费氏受摩尔根亲属制度研究影响,运用其学术方法调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 D.费氏“同心圆波纹”源自潘氏的研究,突出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从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2段引用费氏写给雷氏的信,是为了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 B.第2段运用比较分析法,肯定费氏的学术贡献,辨明费氏对其他学说的借鉴之处。‎ C.第3段列举多个事实材料,证明“差序格局”概念的产生深受当时中国学者的启发。‎ D.文章从中西两方面考求费氏“差序格局”的学术渊源,有理有据,学术视野开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的贡献肯定不够,可能是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 B.费氏的学术交往圈既有社会学家,也有文史专家,呈现出类似“差序格局”的特征。‎ C.“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 D.费氏的学术交往、所受学术训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思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堪忧。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 ‎(选自2012年1月15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这是拍摄的意外之喜,台湾东南50海里外有个孤岛叫兰屿,是台湾原住民达悟人(即高山族雅美人)世居之地。他们到现在采取的都是自己造舟、潜水捕鱼的生活方式。有个渔民说,‘我们吃得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这句话出自一位没上过几年学的渔民之口,但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之中的人,有谁能做到?这对宣扬利益最大化的商业世界来说,就是个悖论。但它恰恰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得更好的最优解。这是几乎所有古村落的共性,驯鹿村村民,见到十头野生驯鹿,猎五头放走五头,母鹿全放走;冬天烧火取暖,只捡枯叶、断木,‎ - 13 -‎ 从来不砍新鲜的树;野外碰到熊,如果熊不发起攻击绝对不开枪。先民留下来的哲学,无论何时都不该被忘记。”‎ ‎(选自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导演黎振亚接受《新 京报》记者的采访稿,2017年12月16日《新京报》)‎ 材料四 “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冯骥才说,“据我所知,一些村落腾笼换鸟,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游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 他同时强调,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抛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 前不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去山西大汖村拍摄资料照片,这个村子建于北魏时期,历史悠久。工作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拍了一张与全村村民的合影。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 ‎(选自2017年12月19日“新华网”)‎ ‎4.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来源于此。‎ B.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他技能。‎ C.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遍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 D.土地不流动,庄稼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泥土。‎ ‎5.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复查的村落兼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价值。‎ B.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但其他地区保留完好。‎ C.“我们吃得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达悟人的哲学体现了生命都能活得更好的最优解。‎ D.可以预见,台湾兰屿因落后于现代文明,其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将被解构,直至消亡。‎ ‎6.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6分)‎ - 13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乡土情结 柯 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 13 -‎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2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D.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 ‎8.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9.本文第4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与共。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②,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课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③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选自《宋史·赵尚宽传》,有删改)‎ 注①蛊:古代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②理:司法衙署,狱官。③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B.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C.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D.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书,本指记载药方和处方的医书,本文是指赵尚宽公布的用来治疗蛊毒的药方。‎ B.官帑,国库里的钱财,也可借指国库,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私自动用的。‎ C.考课,按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官吏进行考核,但不与奖励并行。‎ D.直龙图阁,宋代的荣誉官职,地位低于龙图阁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待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3 -‎ A.赵尚宽处置突发事件果断周密。知平阳县时,邻邑有罪犯越狱害民,他及时布置尉兵出捕,接着又派徼巡兵监督尉兵,终将罪犯全部抓获。‎ B.赵尚宽很有化解社会危机的能力。他巧用药方治疗蛊毒,彻底追查放蛊人;果断使用官帑垫付盐银,解除了盐银不足给百姓带来的困扰。‎ C.赵尚宽善于从实际出发治理州县。他根据唐州历五代乱的情况,制定开垦旷地,招徕流民的政策,三年之后,土地变得肥沃,增户万余。‎ D.赵尚宽政绩满满,受到广泛赞誉。皇帝多次对他表彰赏赐,王安石、苏轼写诗对他进行赞美,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甚至置石像建生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2)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如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 13 -‎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阕遒劲豪迈,下阕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15.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精彩的比喻往往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以裂帛声比琵琶声,十分精妙。 ‎ ‎(2)杜甫《登高》中“            ,            ”,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而失败的典故反对冒进的语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经过      的开发,便会引爆乡村旅游。因此,田园综合体顺应这股大潮      。然而,(      ),它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 对农民来说,      和抛家别亲地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 产业是核心。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文化是灵魂。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 - 13 -‎ 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      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流离失所 耳濡目染 B.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流离失所 潜移默化 C.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背井离乡 潜移默化 D.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背井离乡 耳濡目染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B.现今乡村旅游活动,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C.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协同乡村旅游发展 D.现今的乡村旅游协同田园综合体发展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B.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C.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D.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田园综合体没有产业支撑,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20.下面是某校的一则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风云际会焕发崇高理想,洪波涌起激荡赤子情怀!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百忙之中亲历母校80周年华诞庆典,新老校友共聚一堂,岂不快哉!校庆当日,我们将在学校东门接待校友返校,派送校庆材料。如能抽空出席,烦请您务必在2019年9月22日之前联系我们。可能有部分校友因故无法收到邀请函,望各位校友相互转告。‎ - 13 -‎ ‎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假如两人都没看到自己的处境,请说明漫画的寓意。(3分)‎ ‎(2)假如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的处境,请说明漫画的寓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早年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齐尔格特·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3 -‎ 第五单元测评 ‎1.D 解析A项,“对亲属关系的特征的看法也一致”错误,原文是说“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B项,“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错误,应为说明了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C项,“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错误,原文是说“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2.A 解析A项,“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错误,应是为了说明“‘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 ‎3.C 解析C项,“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于文无据。‎ ‎4.B 解析B项,“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他技能”错,表述过于绝对,文中是“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5.C 解析A项,不是所有复查的村落都具有这种价值。B项,“但其他地区保留完好”,推断没有根据。D项,“其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将被解构,直至消亡”绝对化。‎ ‎6.①传统村落开发套路化、粗鄙化、单一化严重,情感和文化价值重视不够。②传统村落空巢化严重,部分村落已被年轻人抛弃。‎ 解析注意根据材料四中的重点句子“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抛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概括答题要点。‎ ‎7.A 解析B项,“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错误,文中“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强调人的成长道路在变且不好预测,选项与文章的观点相反。C项,“旧典活用,极富新意”错误,这几个典故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表达“乡土情结”的典型用语。D项,“生动具体”错误,最后一段升华主旨,以概括性的语言作全文的结语,没有体现“生动具体”。‎ ‎8.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孤独无依的境况,突出他们对乡土的眷恋。‎ 解析先判断修辞手法,然后结合修辞的作用、要表达的意思作答。‎ ‎9.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解析答题时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结构上此段内容和前文的离家等内容照应,内容上注意和文章的主旨联系。‎ - 13 -‎ ‎10.C 解析“图记”,图章,用图形作的标志,不可拆分,排除A项。“得”是“找到、获得”的意思,应该和“记”断开,排除B项。“三陂一渠”是“疏”的宾语,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11.C 解析C项,“但不与奖励并行”错误。“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12.A 解析A项,“他及时布置尉兵出捕,接着又派徼巡兵监督尉兵”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分析可知,徼巡兵不是监督尉兵,也是为了追捕逃犯,是赵尚宽的追捕策略。‎ ‎13.(1)贼人以为我们不能赶到,正当懈怠之时,容易抓住他们。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分散开来,将成为祸害。(2)河中府神勇营的士兵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刊印匿名信报告发生变故,赵尚宽下令烧掉信件,说:“这是妄言罢了。”众人才安定下来。‎ 解析(1)“谓”,以为;“方”,正、正在;“怠”,懈怠;“取”,捉拿、抓捕;“亟”,急忙、赶快;“使”,让;“散漫”,分散,不集中;“且”,将要、又;(2)“卒”,士兵;“苦”,苦于,被……所苦;“贪”,贪婪;“刊”,刊印;“焚”,烧;“之”,代词,指匿名信;“妄”,胡乱、随便;“乃”,副词,才;“安”,安定。‎ 参考译文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是参知政事赵安仁的儿子。任平阳县知县。邻县有十几个重罪囚徒挣破镣铐夜里逃了出来,杀死居民,将要跑到平阳境内,赵尚宽急忙派出县尉抓捕,并说:“贼人以为我们不能赶到,正当懈怠之时,容易抓住他们。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分散开来,将成为祸害。”县尉出发后,又派遣捕盗的士兵在其后接应,将贼盗全部捕获。‎ 担任忠州知州,当地有养蛊虫杀人的恶俗,赵尚宽在集市拿着药方教人服药治病,并且彻底地追查那些放蛊的人,交给执法官员处置,当地民风为之大变。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要求百姓用白银来交换,限期完成,时间紧迫,赵尚宽调发国库所储钱财以应急,慢慢与百姓交易,并未扰民而事成。‎ 嘉祐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知州。唐州本来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役,有人建议将其废为邑。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姓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陂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陂一渠,灌溉农田万余顷。又指导百姓自发开挖数十条支渠,转注灌溉。四方百姓来者云集,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人口增加万余。赵尚宽勤于农政,治理卓有成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相上奏其事,仁宗听说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留任唐州共五年,百姓设他的画像供奉他,而王安石、苏轼也写下《新田》《新渠》等诗作来赞美他。‎ 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府神勇营的士兵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刊印匿名信报告发生变故,赵尚宽下令烧掉信件,说:“这是妄言罢了。”众人才安定下来。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不久又调到梓州。尚宽离开唐州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众多,朝廷推举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任梓州知州。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司农卿,后去世,诏令赐钱五十万。‎ ‎14.C 解析C项,“抒发了戍边的豪情”理解错误。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写景色调苍茫,乌啼、笳声、马嘶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 - 13 -‎ ‎15.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②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③以景结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 解析“笳声”“夜”“空城”等,所写之景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借景抒情。“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直抒胸臆。“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是以景结情。‎ ‎16.(1)四弦一声如裂帛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7.C 解析“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语境中修饰“开发”,宜用“匠心独运”。“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此处用来形容“这股大潮”,应选“应运而生”。“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此处语境为“农民进城务工”,应选“背井离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此处应选“潜移默化”。‎ ‎18.A 解析括号中的内容承接前文话题“田园综合体”,交代的内容是关于“乡村旅游”之事,括号后的“它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说明功能增多,故选A项。‎ ‎19.C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比较高”不能修饰中心词“待遇”,可将“待遇”改为“水准”;二是语序不当,“支撑产业”应改为“产业支撑”。故选C项。‎ ‎20.(1)“岂不快哉”文白夹杂,改为“同庆佳日”;(2)“派送”几近商业行为,改为“发放”;(3)“抽空”不合语体,改为“拨冗”;(4)“务必”语气不妥,删除;(5)“因故”冗余且有歧义,删除。‎ ‎21.(1)行事要谨慎,不要因为不必要的小事耽误了正事,甚至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2)表面寒暄,却都没告诉对方面临危险,讽刺了人的虚伪。‎ 解析观察画面,找到漫画的夸张之处,是答题的关键。画面中两个骑自行车的人碰面后,都不约而同地扭过头朝对方打招呼,说客套话。如果两人都没看到自己的处境,我们可以批评两人的粗心大意,只顾“眼”前而不顾“车”前;假如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的处境,两个人都是虚情假意。‎ ‎22.略 - 13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