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I卷1至2页,第II卷3至4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I卷(共22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14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称诵 惩(chéng)罚 相貌 咄咄逼人
B. 辨认 规矩(jǔ) 诡计 结外生枝
C. 枯燥 淆(yáo)乱 鲁莽 错堪贤愚
D. 遵循 伺候(cì) 藩属 意气用事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称诵”应为“称颂”;B项,“结外生枝”应为“节外生枝”;C项,“淆乱”的“淆”读xiáo,“错堪贤愚”应为“错勘贤愚”。故选D。
【点睛】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散文拒绝精神的攀沿, 拒绝起码的思想含量, 始终徘徊于低层次的琐碎生活 生活的细小咀嚼,
散文还会有它沉甸甸的分量吗?还会有它宏阔的天宇吗?
A. 既然 从而 因而 和 所以
B. 如果 甚至 因而 和 所以
C. 因为 和 所以 乃至 那么
D. 如果 甚至 而 乃至 那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是一个多重复句,根据语意和前后分句间的关系,可以断定本复句第一层应是假设关系,在第一个空白处只能填入“如果”一词,而最后则填入“那么”一词;“拒绝精神的攀沿”和“拒绝起码的思想含量”是递进关系,中间应填“甚至”;“低层次的琐碎生活”“生活的细小咀嚼”之间也存在递进关系,用“乃至”比较好。根据以上信息可确定答案为D项。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把握语段的整体意思;然后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句和句之间的关系,看前后句中是否有关联词语;再根据上下文语句内容的关系、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运用什么关联词语,同时还要注意哪些关联词语应是成对出现的,如果在句中使用则必须前后呼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小题
由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面临毁灭,人类为寻找新家园,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的背景听起来有些 ,但并非永远不会发生。不仅太阳作为一颗恒星有其固有生命周期,( )。科幻的意义就在于提醒人们 ,思考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命题。 的是,通过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水平依然有待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科幻作家倾向于幻想的一面,却忽视科学的一面,科幻创作文学性有余,但科学性水准明显欠缺。近年来,刘慈欣、郝景芳等国内优秀科幻作家获得国际奖项,标志着本土科幻文学终于逐步赶上了科幻大国的水平。近些年,常有本土科幻爱好者讨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何时到来。其实,与其纠结于具体哪个年份,不如 走好每一步,用实际行动推动本土科幻事业的发展。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危言耸听 未雨绸缪 毋庸置疑 名副其实
B. 危言耸听 未雨绸缪 毋庸讳言 脚踏实地
C. 耸人听闻 绸缪帷幄 毋庸置疑 脚踏实地
D. 耸人听闻 绸缪帷幄 毋庸讳言 名副其实
4.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水平依然有待发展。
B. 通过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C. 我国科幻创作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D.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且处在宇宙之中的地球自身,完全可能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
B. 而且地球自身处在宇宙之中,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完全可能。
C. 而且地球自身处在宇宙之中,完全可能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
D. 而且完全可能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的地球自身处在宇宙之中。
【答案】3. B 4. D 5.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语境中说小说的故事背景有些吓人,应选用“危言耸听”。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绸缪帷幄:指运筹帷幄,在军营帐幕之中谋划军国大事。结合语境应选用“未雨绸缪”。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毋庸讳言: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语境中说的意思是不用避讳,应选用“毋庸讳言”。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脚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结合语境,应选用“脚踏实地”。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本题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A项,搭配不当;“整体水平依然有待发展”主谓不搭配;B项,成分残缺,应该为“通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C项,句式杂糅,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混为一句,句意不通。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前面的句子是“不仅太阳”,对应的分句应该是“而且地球”,排除AD; “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完全可能”语序不当,排除B。故选C。
6.下列引用的名句与情境契合的一项是( )。
A. 某校举办读书节,大家一致认为“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很重要。
B. 高三成人仪式上,代表发言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让我们郑重许下自己的青春誓言。”
C. 某校举办演讲比赛,参赛代表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一个锻炼口才的好机会。”
D. 校运会接力赛,主持人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希望大家相互配合,赛出好成绩。”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引用名句的意思,结合语境内容分析。A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强调“思想”性。结合“读书节”“多读书、读好书很重要”分析,不合语境。B项,“少年心事当拿云”意思是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符合“高三成人仪式上代表发言”这一语境,使用正确。C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在说笑间就把曹操的百万大军烧光了。形容周瑜一生最辉煌的时刻。结合“演讲比赛”“锻炼口才”等分析,使用错误。D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结合“校运会接力赛”“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等分析,不合语境。故选B。
7.对下列文学作品及相关信息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雷雨》 曹禺 现代小说家 觉新 绣着梅花的衬衣
B. 《苏武传》 《后汉书》 纪传体 卫律劝降 肝脑涂地,不辱使命
C.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 复仇 敏感多思的丹麦王子奥赛罗
D. 《窦娥冤》 元杂剧 四折一个楔子 六月飞雪 男主角、女主角分别叫正末、正旦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文化中官职、作品、作者、朝代、作品风格、作品中的人物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觉新”错误,是《家》里面的人物。《雷雨》里的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B项,“《后汉书》”错误,应该是《汉书》。C
项,“敏感多思的丹麦王子奥赛罗”错误,应该是“哈姆莱特”。故选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4分)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①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异复因间进说曰 间:暗中
B. 布惠泽 布:陈述
C. 每所止舍 舍:宿营
D. 悉畔隗嚣降畔 畔:通“叛”,背叛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光武以此多之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B. 重以赤眉、延岑之酷申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 虏兵盛而新乘胜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D. 因分遣巡取栒邑 因持璧却立
10.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 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 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 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11.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B. 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C. 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D. 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12.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答案】8. B 9. D 10. D 11. C
12. (1)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杀人,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罢了。(2)(张衡)到职办公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布”,结合“惠泽”分析,“陈述”错误。应该译为广布。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代词,他;助词,的。B项,动词,意译为遭受;连词,表目的,来。C项,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D项,介词,趁机。故选D。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错误,结合“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等分析,应是冯异力排众议。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乃”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句子,“乃”前面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是并列关系,“徇行”的宾语是“郡县”,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正因为有夏桀、商纣的昏乱,才能有商汤、周武的功业;正如人们经过长期的饥渴之后,得到饮食,就更容易满足。应该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惠。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之”,助词,的;“略”,通“掠”,掠夺、夺取;“屠城”,攻破城池后大量屠杀城中的居民;“要”,关键;“安集”,安定辑睦;“之”,代词,指老百姓;“耳”,罢了。(2)“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征”,征召;“拜”,授给官职。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自从光武兄伯升被杀害之后,光武不敢在表面上显露出自己内心的悲伤,每次自己独处的时候,他就不吃酒肉,在枕席之上也有哭泣的痕迹。冯异单独来叩头宽解他的悲痛心情。光武制止他说:“你不要瞎说!”冯异又趁机私下向光武进说道:“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现在刘玄的将领们恣肆横行,暴虐无道,到处掳掠,百姓失望,无所依从和拥戴。现在您专任一方的军事政务,该广施恩德。正因为有夏桀、商纣的昏乱,才能有商汤、周武的功业;正如人们经过长期的饥渴之后,得到饮食,就更容易满足。应该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惠。”光武采纳了他的建议。到达邯郸,派遣冯异乘坐驿车巡行抚慰所属各县,审查囚犯罪状,问候鳏寡,逃亡的人来自首的免罪,暗中逐个记录二千石长吏同一条心的和不肯亲附他的人的名单送给光武。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领自己的车让路。无论是行是止都立有标志,军中都称他有规矩。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躲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攻破邯郸后,于是改编部队,分属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士兵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因此赞赏他。
这时,赤眉、延岑扰乱三辅,郡县豪门大姓各自拥有自家的军队,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于是派遣冯异替换邓禹讨伐他们。光武送他到河南,赐给他马车和宝玉装饰的七尺剑。告诉冯异说:“三辅地区饱受王莽、更始政权的折磨,继而又遭受赤眉、延岑军马的暴虐,黎民百姓饱受摧残,没有可以依靠与倾诉的对象。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杀人,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罢了。各位将领不是不善战,但喜抢掠百姓财物。你本来就善于统御士兵,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冯异叩头受命,领兵西进,所到各处建立威信。冯异和赤眉相遇于华阴,相持六十多天,交战几十次,使赤眉将领刘始、王宣等五千多人投降。
夏天,光武派遣众将前往陇地,被隗嚣打败,光武于是下诏让冯异到栒邑驻扎。冯异还没来得及到达,隗嚣乘胜派他的部将王元、行巡率领二万多人下陇地,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冯异立即急行军,想抢先占据栒邑。将领们都说:“敌兵士气旺盛并且是乘胜而来,不能和他们争锋。应当屯兵于有利地形,慢慢想计策。”冯异说:“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就想乘势深入。如果他们夺得了栒邑,就会使三辅动摇,这是我担心的。兵法说‘进攻不足,固守有余’。现在先占据城邑,以逸待劳,不是和他争锋。”于是率兵悄悄进 城关闭城门,偃旗息鼓,行巡不知情,直奔栒邑。冯异乘他不备,突然敲着鼓打出旗出 战。行巡部队惊乱奔逃,冯异追击几十里,打败行巡。这时北地豪强头领,都背叛隗嚣来投降。冯异上书汇报情况,不敢自夸。
II卷(78分)
1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的两句是_____,_____。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说出躲避廉颇的原因是_____。
(3)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 莫道不销魂 (5). 休说鲈鱼堪脍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戈”“销”“脍”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诗歌鉴赏:(6分)
14.阅读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①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②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③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④。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作此词时,作者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爽朗,智谋过人,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大宋沦陷的北 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中的“斗牛”与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中“空”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均是徒、白白地之意。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浮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阻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上面这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请问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答案】(1)C(2)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愤懑。“廉颇老矣”句,借廉颇老了,还有人要起用他,而自己却无人过问,慨叹自己报国无门;“元龙老矣”句,则是以陈元龙代指自己,可是如今自己已经老了,还不如归隐,过“冰壶凉簟”的日子。用反语来表示自己空怀壮志,报国无门。(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均是徒、白白地之意”错误。“我觉山高,潭空水冷”的“空”是空荡的意思,“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是白白的,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回答词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除了回答出具体的情感,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回答词句的表现手法,要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再回答此手法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效果。联系词文作答是鉴赏的必然步骤。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词句内容分析情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遏自己飞腾的壮志。这时作者年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的。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情感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愤懑。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⑴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⑵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 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
⑶其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
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
⑷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⑸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⑹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⑺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⑻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⑼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
⑽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然后,我就到了家。
⑾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⑿“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⒁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⒂而我呢?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⒃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第二段说“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意在强调人们与土地渐行渐远的现状。
B. 文章第十段写我“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是因为我的父亲具有正直、质朴的美德。
C. 文章第十一段使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菜园植物种类丰富,生机勃勃,富有乡野情趣。
D. 文章对父亲劳作与休憩的描写,为后文写他在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做铺垫。
E. 作者的寻找、领悟、反思与感激,是对“东篱”意蕴不断发现的过程,启人思考。
16. 解释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
17. 赏析第(2)段划线句。
18. 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但文章第(14)段却说“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这是为什么?
【答案】15. BC 16. 作者通过欣赏、研读《诗经》寻找自然田园缓解(填补、丰富、充实等)远离山水的郁闷或失去故园的空虚。
17. 运用排比、拟人、借代、想象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几十年来我没有真正接触欣赏过大自然,表达了对远离自然的遗憾、失落之情。
18. (1)我自以为自己在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的乡愁,其实只是我的自恋。(2)父亲及像父亲一样的农人们扎根乡土的辛勤劳作,营造了质朴的生活方式,是父亲们延续和维护了真正的诗意田园,这个田园是国人的心灵归宿、精神家园。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是因为我的父亲具有正直、质朴的美德”错误。结合“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分析,只是想多走一会,父亲名叫“正德”。“我的父亲具有正直质朴的品德”故意拔高。C项,“借代”错误。结合“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等分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没有借代手法。故选BC。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就是认真研读《诗经》。“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应该指的是《诗经》中的自然田园风光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结合“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分析可知,缓解我远离山水的郁闷或失去故园的空虚。
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没有……没有……没有……”分析,运用排比手法;结合“认识”“交换过名片”“交流过”“传授”等分析,运用拟人手法;结合“鸟”“白云”“青蛙”“蝈蝈等分析,运用借代手法;整个句子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几十年来没有真正接触欣赏过大自然,表达了内心的遗憾、失落。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这是为什么”,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别分析原因。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结合“‘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等分析,我自以为自己在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的乡愁,其实只是我的自恋。“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父亲的菜园中,蔬菜花草种类丰富,生机勃勃,富有乡野情趣、诗意美感,着意描写这一风光是为突出这才是真正的诗意田园。父亲扎根乡土、辛勤劳作、营造美好田园的质朴生活方式。父亲的菜园,真实的田园,真正的田园诗意,延续千年的古国诗脉,国人的心灵归宿、精神家园。
五、语言运用:(4分)
19.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1)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2)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3)也点了点头,亦不 敢说。(4)便接口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3)听了,忙把(4)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像得很!”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A.薛宝钗 B.史湘云 C.王熙凤 D.贾宝玉
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挑选相应的人物,将人物的代码依次写在选段内的⑴⑵⑶⑷处。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_
【答案】 (1). C (2). A (3). D (4). 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1)是王熙凤。王熙凤性格泼辣,为人圆滑,她不时会插科打诨,逗贾母以及众人开心,但又不想直接刺伤敏感的林黛玉,所以只是笑着说小旦像某个人,并没有直接指出林黛玉的姓名。(2
)是薛宝钗。薛宝钗温和敦厚,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所以她虽然明白了王熙凤所指但并不明说。(3)是贾宝玉。结合“也点了点头,亦不敢说”“听了……一眼,使个眼色”分析,关心林黛玉,怕刺激黛玉。(4)是史湘云。史湘云豪爽直率,因此没有顾忌敏感的林黛玉可能多心生气,脱口就说小旦长得像林黛玉。
六、作文(40分)
20.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度”字在人生层面内涵丰富:人生要有“高度”,指眼界开阔,高屋建瓴;人生当有“限度”,指控制欲望,守住底线;人生亦有“温度”,指富有爱心,饶有情趣;人生还要有“气度”,指海纳百川,气吞山河。
多元的“度”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增加生命的宽度
生命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春天里,山顶上的一团雪禁不住春风的邀请,“噗”一下笑出声来,很快的,柳树便抢占了河堤,桃树也攻陷了水村山郭,生命便这样开始了。鲜花开始芬芳生命之夏,落叶也随之染黄生命之球,洁白的雪花不甘寂寞,来为生命披上银装。就这样,生命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就这么长了。就这么长了吗?让我们试着增加它的宽度吧。
春来时,小草破土而出,它要将自己的小脑袋磨多久才能见到漂亮的桃花姐姐呀?那其间的辛酸恐怕只有它一人知,可是在磨砺的过程中,它却增加了生命的宽度。
我们的国家体操队有无数棵这样的“小草”。雅典奥运会上,我们的体操队员李月久稳稳当当地从双杠上落下来,完成了相当完美的动作。观众热烈鼓掌,可是鼓着鼓着,声音小了,观众都哭了,他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张小脸啊!整张脸都被鲜血糊住了,可李月久却依然坚持完成了最后一个动作,而且还那么完美那么精致那么震撼!
轻轻地一落,站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只有1米5的小孩子,他站在哪儿,就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他就是一个为了国家荣誉而拓宽生命的王!
夏来时,柳树已抢占了每一寸河堤,它用浓浓绿意展示,它在增加生命的宽度。
刘翔,如今的世界跨栏王,把这样一段话当作人生的座右铭:我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却可以增加它的宽度。是的,他做到了。当他不再认为约翰逊是远方的一座大山时,当他开始创造纪录时,生命的宽度已经悄然增加。他的刻苦,他的拼搏,让他身披五星红旗踏上领奖台,让他的生命之夏绚烂至极。
悄悄地,秋来了,没有了春草,没有了夏花,我们还有什么来增加生命的宽度?
对,还有夕阳。秋风翻动起安详的落叶,地坛中的史铁生还在苦苦思索生命。残疾使痛苦无边无际地笼罩住他,昼夜不停,汹涌澎湃。可是当他明白痛苦不过是上帝为考验他设置的障碍时,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轻推小窗看春色,漏入人间一斜阳。生命中的阳光让他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从此,生命的长度增加,宽度增加。
冬天的脚步近了,透过茫茫雪雾,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斗士霍金,看到了被汉武帝摁倒却踉跄着挺着脖梗站起来的司马迁,看到了枝折了花还在笑的文花枝,他们用勇气用毅力用微笑告诉我们:要增加生命的宽度。
生命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某年的春日午后,雪融化,草发芽,生命的宽度渐渐增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度”,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度”。如“高度”“限度”“温度”“气度”等。“度”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有很多,如表明物质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如热度、浓度、硬度;程度,知名度,透明度,高度的责任心;限度;章程,行为准则,法度,制度;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加不改变事物的质,越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人的气质或姿态等。结合材料“指眼界开阔,高屋建瓴”“指控制欲望,守住底线”“指富有爱心,饶有情趣”“指海纳百川,气吞山河”等分析,把“度”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度”的标准和作用等。给“度”以修饰限定,缩小了“度”的内涵与外延。如“热度、硬度、温度、限度、角度”等。选取“度”的一般意义,如“度过”、“推测”等。把“度”引申为“约束”、“限制”、“原则”等。
参考立意:度,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尺子);凡事有“度”;做事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度,是一种气质、姿态、品质;做人要容忍、大度、不卑不亢;处事不急不躁,不偏不倚等。
行文结构:先想一个亮丽的题目,最好是很有哲学思想的,比如“处处有度”。开篇点题,说明自己的立场,引出论点“处处有度”。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主体主要从三个层面写:一是交友适度;二是面对挫折,有度方不失做人准则;三是遇事有度方保全国家。其间可以引述苏轼、司马迁、李清照、范仲淹、蔺相如等典型材料。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只有处之有度,才让丹桂飘馨,香气适中,才让茗茶味清淡适中,回味无穷;把握好一个度,才能把握住人生的精彩。
【素材】泰戈尔说过:“我把花热烈地放在我的心上,结果花谢了。”凡事都要有个度,常言道: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人生如衡,心灵似称,用心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才能把握住人生的精彩。
把握好一个度,才能把握住人生的精彩。华盛顿在连任两届总统之后,毅然选择了离开,因为他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终成一代杰出领袖。而拿破仑一味地扩张,野心膨胀无度,最终兵败滑铁卢,客死孤岛之上,如果当初他握好扩张的度,又何至于落得如此悲惨下场?
把握好一个度,我们就能把握人生的精彩,花儿才能绽放于我们的心头,感受人生的美好。
从母亲为你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你就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国,属于人民。战场上,你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岳家军”美名让敌人闻风丧胆。你一心报国却却没有发现身后那阴险的目光。十二道金牌如十二道催命符,断送了的,又岂止是你的性命,更是中原百姓的全部希望啊!沸腾的热血足以明证你的赤胆忠心,无奈昏君有眼无珠。你鲜血的温度,让一切蝇营狗苟者无法喘息。
我们常见做人办事讲究个“度”,是的,“度”这个概念是极其广的。但无论“度”有多广,它总是贯穿在我们整个生命旅程中,整个人生里程中。因为青春年少的我们需要的是“高度”,中年的我们必须的是“宽度”,耄耋之年的我们则须有“适度”。
四季的脚步带我们来到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中年,这个时期是我们开拓事业,铸就成功的“黄金时段”,所以这一时期我们所需的必须的是累积、磨炼生命的“宽度”与“深度”。
两鬓白发,两颊皱纹,岁月的“无情”让我们苍老。在经历了年少的“高度”的铸累,中年的“宽度”的拓展,已耄耋之年的我们应该具有的是生命的“适度”。暮年之季,我们更需知道如何去过活,如何让自己舒适快乐,这便需的是“适度”,年少的些许,中年的繁芜已让老年的我们释然,只需做的便是适度地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度。哲学家言:“无论黄昏时树影有多长,他总是和数根连在一起。”树影不敢妄为,因为它懂得万物皆有度,离开了度,它就等于离开了树根,就失去了生命力。“度”是智慧,是艺术。因此待人处世要讲究“度”。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