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1-06-09 发布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检测语文试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 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教养包含相对完善的精神和心灵、增强了的自我意识及对不同阶段生活的认识。 B.真正的教养没有功利的企图,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 C.真正的读书人是一个热爱阅读、对知识心存敬重、以完善精神和心灵为追求的人。 D.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拥有作品的所有财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在第一段中用体育类比教养,以说明“真正的教养”不追求某些狭隘的目标。 B.文章指出“获得教养”的前提是可教养的客体,否则,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空。 C.文章列举当今之世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书籍的现象,论证读书才是真正的生活。 D.文章鼓励大家研读世界文学,论证过程按照先说道理后联系现实阐述的顺序展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真正的教养从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其本身没有意义,追求的过程才有意义。 B.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道路,但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C.活着不仅仅为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读书能集中心智、充实人生、提升境界。 D.虽然书读得太多有害,但作者仍然倡导人们通过读杰作学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漆器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创造和发明。最初人们只是简单地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到后来,漆器的制作更加复杂,并由此发展成一项专门的手工业。漆器种类繁多,而以木胎漆器最为常见。下面以木胎漆器为例,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 制作胎骨是漆器制作的第一道工序。胎骨是整个漆器的基础,必须结实牢固。但是,木材容易在干燥时变形,因此在制胎前要注意木材的选用和处理。制作胎骨不只是木骨架的制作,还包括对制成的骨架进行整修处理和打底加固处理。‎ 在制作胎骨和漆上装饰之间,还有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器表涂刷,此道工序包括做灰和上漆(也叫糙漆)两个部分。做灰是在布漆之后的器物上上灰漆,灰漆是用角、骨、蛤、壤屑、砖灰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成糊状的东西。 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底胎做完灰漆以后就要进行上漆的工序。一般的糙漆有三道:灰糙、生漆糙、煎糙。最后一道糙漆时,漆要磨平磨顺,切不可出现漆皱。‎ 糙漆完毕,素面漆胎制作完成,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漆上装饰了。漆器装饰技法大体分为髹涂、描绘、镶嵌、刻填、雕漆等几类。‎ ‎(摘编自樊晓蕾等《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剖析》)‎ 材料二:‎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漆器不仅用作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但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 可嵌饰彩绘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髹漆器物种类和品目甚多,以饮食器皿为主。唐、五代的漆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但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取代,漆器便向偏重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方向发展。两宋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漆器工艺也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不仅官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且民用漆器工业也发展起来,其产品走入了市场。明代是中国装饰漆器的高峰,皇室对漆器的青睐,促成了漆器制造业的繁荣,使之迎来了新的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 ‎(摘编自《对于中国漆器简史,你了解多少》)‎ 材料三:‎ 对于故宫的漆器修复而言,无论是民间技艺还是官造技艺,无论是素髹还是彩漆,无论是戗金还是描金,都必须心领神会,也许今天做的是雕器,明天就要做彩绘。而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高超技艺,得花很长时间勤学苦练。所以,故宫博物院规定,进入漆器室的修复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造型基础外,还要练就过硬的漆工艺技术。在接触文物之前,至少还要有一年的实践训练,学习一系列的文物修复操作规程。‎ 和气象万千的漆器文物相比,漆器的修复工艺和制造工艺并无二致,但漆器修复只能隐在“无形”之中,追求“原貌”是文物修复的最高目标。除了掌握漆器制造的“十八般武艺”‎ ‎,复原器物的外形,还要参透附着在漆器上的精神、情感和理念,复活器物的不朽之魂。实际上,修复是在前人留下的“舞台”上戴着历史的“脚镣”跳着穿越时空隧道的古典之舞,这里不允许有个人的随意发挥与创造。‎ ‎(摘编自郭桂香《“漆”彩世界的修复技艺》)‎ ‎4.下列对“漆器制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漆器制作最初是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后来发展成一项工艺复杂、种类繁多的专门的手工业。‎ B.制作一件木胎漆器,需要经过制作胎骨、器表涂刷和漆上装饰三个步骤,而制作胎骨是整个工艺的基础。‎ C.对木胎漆器进行器表涂刷时,首先需要在布漆后的木骨上做灰,然后要对素面漆胎进行糙漆处理。‎ D.做灰用的灰漆是以角、骨、蛤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而成,然后按照粗、中、细三种粒度依次刮涂在器物表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漆器制作历史十分悠久,战国时期漆器生产规模很大,用途也十分广泛,但由于造价昂贵,主要为新兴诸侯所有。‎ B.漆器具有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等特点,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 C.到了唐朝,由于价格更为低廉的瓷器的发展,漆器由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向工艺品方向发展,实用功能大大降低。‎ D.两宋时期漆器更为普及,在官方与民间均得到发展,并进入市场;明朝漆器发展达到高峰,主要得益于皇室的青睐。‎ ‎6.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漆器修复人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永嘉 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B.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C.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D.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永嘉,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故能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 C.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吏部尚书。 D.少牢,古代祭祀时只有羊、猪的称“少牢”,牛、羊、猪齐备的称“太牢”。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邓攸恪尽孝道,谨承祖荫。他按照礼制居丧九年,以孝著称;太守想推举他为孝廉,也被他委婉谢绝。 B.邓攸志向远大,才华过人。他希望天下没有诉讼,深得镇军厚爱;他被俘后修书一封便打动了石勒。 C.邓攸廉洁自守,关心民生。他在吴郡任职,自带钱粮;吴地饥荒,他开仓济贫,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 D.邓攸品行高尚,为人钦敬。诬陷过他的胡人,因他承担失火过失不加辩驳而感动,主动向石勒请罪。‎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5分)‎ ‎(2)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5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南归①‎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②倚门望③,遥识老莱衣④。‎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②悬知:料想。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 ④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 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1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首诗歌的艺术技巧。(6分)‎ 五、默写题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摹写蜀道山势高危以及人们行走的艰险无奈的情态。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典故写诗人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凄怨的意境。‎ 六、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_________,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_________遭遇口碑危机。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_________;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_________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突显     甚至     粗枝大叶     源源不断 B.凸显     或者     粗制滥造     滔滔不绝 C.凸显     甚至     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 D.突显     或者     粗枝大叶     滔滔不绝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 B.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 C.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 D.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 ‎17.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 A.相形见绌(chù)     饮鸩(zhèn)止渴     溘(kè)然     纨(wán)素 B.商榷(què)     枷锁(jiā)     吐蕃族(bō)     含情脉脉(mo) C.砥砺(dǐ   lì)     蜷缩(juǎn)     应声虫(yìng)     放浪形骸(hé) D.赎罪(shú)     驯顺(xùn)     潭柘寺(zhè)     蓊蓊郁郁(wěng)‎ ‎1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A.穿流不息 甘败下风 辐射 凑和 B.一愁莫展 针砭时弊 脉博 松驰 ‎ C.迫不急待 悬梁刺骨 精萃 重叠 ‎ D.一如既往 矫揉造作 迄今 剽悍 ‎19.选出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 3分   )‎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鸟抛软语丸丸落。 C.风来花底鸟声香。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0.下列各项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大王见臣列观       ②相如闻,不肯与会 C.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D.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设九宾于廷 ‎2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2.某作家协会主席与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失之交臂,记者采访她时,她最可能说的一句话是(3分)‎ A. 失去一片树叶,得到整座森林。‎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 哭声如果有用,人间就不会有不公。‎ ‎23.下面是某人介绍自己父亲的一段文字,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其中任意四处并修改。(8分)‎ 令尊经常教育我们姐妹,别人有了困难一定要鼎力相助,绝对不能有所保留。他老人家虽然已是80岁高龄,但他仍然乐于助人。村中很多受到过他帮助的人经常来府上探望,并带来一些礼物,他总是不笑纳。实在拒绝不了的,他也惠赠别人一些礼品。‎ ‎①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七、小作文(30分)‎ ‎24、按要求写作文 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开赛当天,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最终,她带领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以11战全胜的傲人战绩登上冠军领奖台,实现了赛前定下的目标。学校想邀请郎平教练来为全校师生做演讲,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对郎平教练的敬佩之情和邀请之意。‎ 要求:态度诚恳,语言得体。字数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1)D; (2)C; (3)C 解析:(1)错在“拥有作品的所有财富” (2)“文章列举······现象”,旨在论证读书也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3)A错在“其本身没有意义”;B错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D错在“书读得太多有害”。‎ ‎2.答案:1.C; 2.B;‎ ‎ 3.①全面系统掌握漆器的各种制造工艺,具备扎实的基本功;②牢牢掌握文物修复的操作规程;③尊重漆器本身的特点,复原器物的外形与灵魂。‎ 解析:1.“要对素面漆胎进行糙漆处理”错误,原文是“底胎做完灰漆以后就要进行上漆的工序”“糙漆完毕,素面漆胎制作完成”, 说明糙漆是对底胎上漆。 2.“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错误,“体轻、隔热、耐腐”说明漆器具有实用价值。 3.根据题干可知,答案集中在材料三中。由“而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高超技艺,得花很长时间勤学苦练”“必须具备扎实的……漆工艺技术”可以得出答案第①点;由“至少还要有一年的实践训练,学习—系列的文物修复操作规程”可以得出答案第②点;由“除了掌握漆器制造的‘十八般武艺’……复活器物的不朽之魂”可以得出答案第③点。‎ ‎3.答案:1.B; 2.B; 3.C; 4.(1)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 ‎ ‎(2)他性格谦顺和气,喜欢与人交往,对待宾客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略微有些敬媚权贵。 解析:1.根据句意断句。句中“贾混”是镇军的名字,下文中的“混”是其省称,“混混”必须断开,据此可先排除A、C两项。另外,“攸不视”独立成句,不可与下文“曰”字连成一句,故可排除D项,故选B.这段话翻译为: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 2.B.“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错,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故选B。 3.C.曲解文意。“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错。据原文“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可知,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救济饥民。为此邓攸遭到弹劾。故选C。 4.参考译文:‎ 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邓庄人。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他守丧九年,以孝著称。他为人清慎和气,平易简朴,贞正寡欲。起初,他祖父邓殷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以后,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先人所赐,不可改变。”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 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邓攸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司马越很钦佩他的为人,迁他为东海王世子文学,后转任吏部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出任东中郎将,请邓攸任长史。又出任河东太守。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荀组任命邓攸为陈郡、汝南太守。晋愍帝征召他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邓攸都不能就职。晋元帝以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人觊觎这个职位,元帝把这个职位授给邓攸。邓攸自己运载着米到吴郡赴任,不接受俸禄,只是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振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尚书台派遣散骑常侍桓彝、虞(马斐)慰劳饥民,察看地方官员的政绩,于是他们就弹劾邓攸擅自开仓出谷。不久,朝廷下诏原谅邓攸的作法。邓攸在吴郡政治清廉,法纪严明,百姓欢悦,成为东晋中兴时期著名的好太守。以后,他声称有病而离职。吴郡中常置备有送迎官员的钱数百万,邓攸离开吴郡时,一钱也不接受。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百姓到尚书台乞求再留邓攸一年,未得到允许。邓攸被任命为侍中。一年左右,转任吏部尚书。他平时只吃蔬菜,穿旧衣,但经常周济别人的困乏。他性格谦顺和气,善与人交往,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有些敬媚权贵。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的事情,都没喜欢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候,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帝威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并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 ‎4.答案:1.C; 2.①衬托。汉水广阔,友人孤单,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单。(也可答以景衬情、借景抒情) ‎ ‎②用典。用老莱衣的典故肯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 ‎③想象。整首诗以想象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到家时的家乡的景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  美好。尾联设想友人双亲倚门望的情景。(也可答曲笔/从对面着笔/对写); 解析:1.“羡慕”“追随”之意不存在,颈联倒是有一些对友人的劝勉、慰藉之意。 2.译文:‎ 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 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 ‎5.答案: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 ‎6.答案:1.C; 2.C; 3.D 解析:1.凸显:清晰地显露,强调原本存在的事物更加清晰化。突显:突出地显露,强调的是原先看不到的事物突然地或者突出地显露。从“泯然众人”到“口碑危机”构成递进关系,故用“甚至”。 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2.前后句之间为选择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排除AD;“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句式杂揉。 3.考虑与后文句式整齐,排除A、B。考虑与“发现素材”“创作作品”相照应,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①介词短语后置,②被动句; ‎ B.①省略句,②省略句 C.①判断句,②定语后置句;‎ D.①宾语前置句,②介词短语后置;‎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先认真审读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本语段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那就像……,又好比……”,这是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所以选D项。‎ ‎13.答案:C 解析:‎ A项有贬损茅盾文学奖之嫌。B项有些妄自菲薄。D项似在发泄对评委的不满。‎ ‎7.答案:①“令尊”改为“家父”;‎ ‎②“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 ‎③“府上”改为“寒舍”或“家中”;‎ ‎④“笑纳”改为“接受”;‎ ‎⑤“惠赠”改为“回赠”。‎ 解析: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一点不能马虎,这一题中主要要考虑谦辞和敬辞。①“令尊”是称对方父亲的敬词,这里要改为“家父”; ②“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是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这里要改为“全力相助”;③“府上”是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这里要改“寒舍”或“家中”;④“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这里要改为“接受”;⑤“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这里要改为“回赠”。‎ ‎8.答案:C 解析:蜷缩(quán);放浪形骸(hái);‎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的理解。例句是通感的手法,把视觉转化为听觉形象。C项是把听觉形象化为嗅觉形象;B项是把听觉形象化为触觉形象;D项是把嗅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A项是比喻。‎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