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________。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________。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______,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______,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D.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B.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C.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D.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 B.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 C.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 D.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 ‎【答案】‎ ‎1.D ‎2.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因为大概”语序不当,应为“大概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结构混乱。A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句式杂糅,“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可以改为“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或改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C项,“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故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从前面来看,前面说“这本书出版……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说这些研究的相继出现,故“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应放在最前面,这就排除BC两项,且“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和“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再括号后面的内容,后面说“这部书常被看作……”,后面采用的是被动的句式,由此看来,后半部分使用被动句式与后文衔接更紧密,D 项中“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使用主动句式,不如被动句式衔接紧密,故选A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易之论”,内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和法律条文。第一处是说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有学术观点可以说是完全正确不可更改,应使用“不易之论”。“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硕果仅存”,指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珍贵的人或物。第二处,是说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值得重视,应使用“弥足珍贵”。“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异军突起”,指新的派别或新力量突然兴起。第三处,从“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可知,此处是说麦克尼尔另开一条研究的道路,应使用“独辟蹊径”。“抽丝剥茧”,形容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第四处,从“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可知,此处是说麦克尼尔分析问题条理很清晰,应使用“抽丝剥茧”。故选B项。‎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火热的社会实践,来自伟大的人民群众,来自深厚的文化情怀。‎ 作品是作家立身之本,实践是作品的立足之基。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无一不是历史变迁、社会变革、时势变局的写照。人类的发展史、民族的苦难史、国家的奋斗史、社会的兴衰史、政党的成长史,都是伟大作品的原材料。没有饥寒交迫,就不会有《国际歌》的深沉、有力。没有山河破碎,就不会有《义勇军进行曲》的铿锵、激越。真实的社会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今天,文艺当立足于大时代、大视野、大情怀,气势磅礴地呈现中华儿女正在共同书写的壮丽史诗“中国梦”。‎ 人民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历史舞台的主角,是书写历史的主人、贯穿时代的主线、推动进步的主力,人民是文艺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文艺的繁荣源自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文艺的立足点,也是生长点;评判文艺的标准由人民掌握,检验文艺的成果由人民说了算,人民的满意度是文艺的着眼点,也是着力点。关注人民、体恤苍生,是文艺的本分。能不能闻见人民的气息,能不能感到人民的脉动,决定着文艺是不是有生命力。文艺的创造力表现在对人民心灵的深层观照、思想的高度映照、精神的真实写照。人民滋养文艺,文艺反哺人民。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反映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权益,文艺义不容辞。‎ 价值观是文艺的生命。“文载道,诗言志。”自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思想的峰峦。文艺的审美观,以道德观为轴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凝成中华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孝老爱亲、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知恩图报等汇成中华民族的浩荡古风。几千年的古老民族栉风沐雨地反复锻打一个“德”字,高尚的道德观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炽热滚烫的血脉里,也奔涌在绵延不绝的文脉中。‎ 文艺要有批评。文艺有两个功能不能放弃,一个是赞美,做满腔热忱的讴歌者,一个是批评,做训练有素的质疑者。不会赞美就没有温度,不敢批评就没有力度。“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是神圣的使命;批评的文艺与文艺的批评,是前行的双桨。文艺要做批评人性缺陷,抨击社会阴暗、针砭世相时弊的“啄木鸟”,也要做歌颂光明、赞美高尚、褒扬美好的“百灵鸟”。要提高人生境界、提升社会温度、增强生活信心、帮助群众进步,给人以希望。要赞美平凡中的伟大、平实中的崇高、平和中的智慧,对人民要关爱.怜惜、心疼,而不是淡化、矮化、丑化,甚至是谩骂、讥讽、羞辱。‎ 文艺要自重。要以思想的力量、道德的底蕴、智慧的光芒衡量作品的价值,而不是依靠虚情假意、矫情做作、滥情失范来迎合人性的弱点。文艺是市场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要做大文艺市场,而不能大搞市场文艺。‎ ‎4.下列关于文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实践为文艺提供了基础和力量,深沉、有力的《国际歌》和铿锵、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产生都是基于真实的社会生活。‎ B.文艺应该关注、体恤人民,表达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生活,那些透露出人民的气息、跳动着人民的脉动的文艺作品才具有生命力。‎ C.中华经典都是思想的峰峦,这决定了文艺的生命是价值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道德文化遗传基因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脉中。‎ D.赞美和批评是文艺的两个重要功能,以满腔热忱讴歌光明、美善,作品才能体现出温度;敢于抨击黑暗、丑恶,作品才能显示出力度。‎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伟大的文艺作品关注人类的发展、民族的苦难、社会的兴衰等,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都反映了历史变迁、社会变革、时势变局。‎ B.现在的文艺作品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视野、博大的情怀、磅礴的气势,反映中华儿女奋力追求“中国梦”的过程。‎ C.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历史舞台的主角,人民是文艺的出发点、立足点,他们能推动文艺的发展、繁荣,也能使文艺驻足不前。‎ D.人民掌握着评判文艺的标准,文艺创作应以让人民满意为着眼点,深层观照人民心灵,高度映照人民思想,真实反映人民精神。‎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反复锻打“德”,在古代就形成了崇尚孝老爱亲、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知恩图报等美德的良好社会风尚。‎ B.文艺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批评的文艺与文艺的批评,而文艺的批评要关爱、怜惜、心疼人民,增强人民生活的信心,给人民希望。‎ C.淡化、矮化、丑化人民的文艺作品不会受人民欢迎,我们提倡文艺作品赞美平凡中的伟大、平实中的崇高.平和中的智慧。‎ D.‎ 文艺应该自重,应该表现思想的力量、道德的底蕴、智慧的光芒,而不应该以各种方式迎合人性的弱点,甘于做市场的奴隶。‎ ‎【答案】‎ ‎4.C ‎5.C ‎6.B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强加因果,“这决定了……”错误,原文“价值观是文艺的生命。‘文载道,诗言志。’自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思想的峰峦”“高尚的道德观一直流淌在……”,经典中的思想决定的是我们文艺价值观的高尚。故答案为C。‎ ‎5.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本题C项偷换概念,原文说“能不能闻见人民的气息,能不能感到人民的脉动,决定着文艺是不是有生命力”“文艺的创造力表现在对人民心灵的深层观照、思想的高度映照、精神的真实写照”,可见不是“人民”“能推动文艺的发展、繁荣,也能使文艺驻足不前”,而是文艺反映人民的方方面面才可能繁荣,否则可能止步不前。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B项张冠李戴,原文“文艺要做批评人性缺陷,抨击社会阴暗、针砭世相时弊的“啄木鸟”,也要做歌颂光明、赞美高尚、褒扬美好的“百灵鸟”。要提高人生境界、提升社会温度、增强生活信心、帮助群众进步,给人以希望。”可见主语是“文艺”,而选项偷换成了“文艺的批评”故答案为B。‎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比赛一大清早就开始,直到仅剩一只胜出的风筝在空中翱翔才告结束。每个斗风箏的人都有助手,帮忙收放风筝线。我的助手是哈桑。‎ 若有风筝被割断,真正的乐趣就开始了。这时,该追风筝的人出动,那些孩子追逐那个在随风飘扬的风筝,在临近的街区奔走,直到它盘旋着跌落在田里,或者掉进某家的院子里,或挂在树上,或停在屋顶上。‎ 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在冬天的比赛中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人们会将其挂在壁炉架之下,供客人欢欣赞叹。每当满天风筝消失得只剩下最后两只,每个追风筝的人都厉兵秣马,准备摘取此项大奖。他们会朝向那个他们预计风筝跌落的地方,绷紧的肌肉蓄势待发,脖子抬起,眼睛眯着,斗志昂扬。当最后一只风筝被割断,立即一片骚动。‎ 我记得有个阴暗的冬日,哈桑和我追着一只风筝。我跟着他,穿过各处街区,跳过水沟,侧身跑过那些狭窄的街道。我比他大一岁,但哈桑跑得比我快,我落在后面。‎ ‎“哈桑,等等我。”我气喘吁吁地大喊,有些恼怒。‎ 他转过身,挥挥手:“这边!”说完就冲进另外一个拐角处。我抬头一看,那个方向与风筝跌落的方向恰好相反。‎ ‎“我们追不到它了!我们跑错路了!”我高声叫道。‎ ‎“相信我!”我听见他在前面说。‎ 我看到我们最终停在一条车辙纵横的泥土路上。路边有块田地,夏天会种满莴苣;路的另外一边有成排的酸樱桃树。只见哈桑盘起双腿,坐在其中一棵树下,吃着手里的一捧桑椹干。‎ ‎“我们在这干吗呢?”我上气不接下气,胃里翻江倒海,简直要吐出来。‎ 他微笑:“在我这边坐下,阿米尔少爷。”‎ 我在他旁边颓然倒下,躺在一层薄薄的雪花上,喘着气。“你在浪费时间。它朝另外一边飞去了,你没看到吗?”‎ 哈桑往嘴里扔了一颗桑椹:“它飞过来了。”我呼吸艰难,而他一点都不累。‎ ‎“你怎么知道?”我问。‎ ‎“我知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朝我转过身,有些汗珠从他额头流下来,“我骗过你吗,阿米尔少爷?”‎ 刹那间我决定跟他开开玩笑:“我不知道。你会骗我吗?”‎ ‎“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他带着愤愤的表情说。‎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做什么?”‎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我说。我知道自已这样很残忍,好像以前我总是拿那些他不懂的字眼来戏弄他,但取笑哈桑有点好玩——虽然是病态的好玩,跟我们折磨昆虫的游戏有点相似。不过现在,他是蚂蚁,而拿着放大镜的人是我。‎ 他久久看着我的脸。我们坐在那儿,两个男孩,坐在一棵酸樱桃树下,突然间我们看着,认真地看着对方。‎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他终于说,眼睛直看着我。我垂下眼光,时至今日,我发现自己很难直视像哈桑这样的人,这种说出的每个字都当真的人。‎ ‎“不过我怀疑,”他补充说,“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就这样,轮到他考验我了。如果我继续戏弄他,考验他的忠诚,那么他会戏弄我,考验我的正直。‎ 要是我没有开始这场对话就好了!我勉强露出一个笑脸,“别傻了,哈桑,你知道我不会的。”‎ 哈桑报我以微笑,不过他并非强颜欢笑。“我知道。”他说。这就是那些一诺千金的人的作风,以为别人也和他们一样。‎ ‎“风筝来了 ‎ 。”哈桑说,指向天空,他站起身来,朝左边走了几步。我抬头,望见风筝正朝我们一头扎下来。我听见脚步声,叫喊声,一群追风筝的人正闹哄哄向这边跑来。但他们只是白费时间。因为哈桑脸带微笑,张开双手,站在那儿等着风筝。‎ ‎(节选自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有删改)‎ ‎(注)文中的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个富家少爷,哈桑是他的仆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阿富汗古老的斗风筝风俗写起,其追风筝的热闹场景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也为下文的情节展开营造氛围。‎ B.“绷紧的肌肉蓄势待发,脖子抬起,眼睛眯着,斗志昂扬”这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气氛。‎ C.小说中叙述了哈桑带“我”追风筝的一次经历,通过“我”与哈桑的对比,可以看出哈桑追风筝的高超本领。‎ D.“哈桑往嘴里扔了一颗桑椹”表现了他的悠然自得和信心满满,这种近乎戏谑的动作也流露出他对“我”的轻视。‎ ‎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不过现在,他是蚂蚁,而拿着放大镜的人是我。‎ ‎(2)这就是那些一诺千金的人的作风,以为别人也和他们一样。‎ ‎9.小说是如何塑造哈桑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7.D ‎8.(1)运用比喻手法,把哈桑比喻成蚂蚁,对他的问话就像折磨昆虫的游戏,可见“我”对哈桑有戏弄的意味;“我”拿着放大镜,体现了“我”比哈桑有着身份上的优越感。‎ ‎(2)运用了对比,一诺千金的哈桑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诚信善良,这句话表达了“我”在认识到哈桑忠诚、讲信用后,对他的愧疚心情。(意思答对即可。)‎ ‎9.①环境烘托:用当地古老的斗风筝风俗引出哈桑,交代了他的身份是“我”的助手,烘托他追风筝的本领。②正面描写:重点通过“我"与哈桑的对话,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方面塑造哈桑的忠诚守信的人物形象。③对比手法:通过“我”以及其他追风筝的人与哈桑的对比,凸显他跑得快,有经验等特点。‎ ‎【解析】‎ ‎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分析综合C。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 理解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首先要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其次要明确对于小说技巧的分析的角度,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选材剪裁的角度,表现手法的角度,结构安排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角度和语言特色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本题D项“流露出他对‘我’的轻视”错,这些动作表现出哈桑对能捡到风筝的自信。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解答此类题目要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学会逐段逐句逐字,深研细钻。赏析时可借助修辞手法说出其表达效果。可抓住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品味,品味时要分析语句的组合关系。本题(1)“他是蚂蚁”运用了比喻手法,把哈桑比喻成蚂蚁。根据上文“好像以前我总是拿那些他不懂的字眼来戏弄他,但取笑哈桑有点好玩——虽然是病态的好玩,跟我们折磨昆虫的游戏有点相似”,我对他的问话就像“折磨昆虫的游戏”。而“拿着放大镜”则写出了“我”身份上的优越感。(2)中运用了对比,“一诺千金”的人是哈桑,“一样”指跟哈桑一样诚信善良。根据上文“要是我没有开始这场对话就好了!我勉强露出一个笑脸”可知这句话表现了“我”对哈桑的愧疚感。‎ ‎9.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及手法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筛选小说中有关的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分析概括人物特征;其次,看有没有采用环境描写、其他人物描写等侧面烘托人物;第三,看其他的修辞手法。本题对哈桑的塑造首先是正面描写,如“‘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他带着愤愤的表情说。”的语言、神态描写;“眼睛直看着我”的动作描写等。其次,开头的环境描写“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比赛一大清早就开始,直到仅剩一只胜出的风筝在空中翱翔才告结束。每个斗风箏的人都有助手,帮忙收放风筝线。我的助手是哈桑。”用当地风俗引出哈桑的身份,“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在冬天的比赛中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烘托出哈桑追风筝的本领。第三,运用对比手法,“一群追风筝的人正闹哄哄向这边跑来。但他们只是白费时间。因为哈桑脸带微笑,张开双手,站在那儿等着风筝”衬托出哈桑的经验丰富。‎ ‎【点睛】‎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OP200‎ ‎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背景 排名 学校中文名 国家/地区 总分 奖项分布 ‎2‎ 剑桥大学 英国 ‎94.8‎ 诺贝尔化学奖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94.7‎ 诺贝尔经济学奖 ‎5‎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94.1‎ 诺贝尔化学奖 ‎6‎ 哈佛大学 美国 ‎93.6‎ 诺贝尔化学奖 ‎8‎ 耶鲁大学 美国 ‎9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芝加哥大学 美国 诺贝尔经济学奖 ‎90.2‎ ‎1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87.7‎ 诺贝尔化学奖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85.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7‎ 纽约大学 美国 ‎81‎ 诺贝尔化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77‎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64.4‎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文,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决定性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为他们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打下了深厚基础。‎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12.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 ‎10.A ‎11.D ‎12.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 ‎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⑥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夸大其辞,原文说“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并未说“起了决定性作用”。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D项因果倒置,原文说“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顺序是先“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再“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本题据材料一“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可总结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据材料二“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可知诺奖得主大多出自世界名校,可总结出“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据材料三“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可总结出“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据材料四“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可总结出“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据材料四“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可总结出“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据材料四“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可总结出“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据材料四“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可总结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3.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迹 迹:事迹,事情的始末。‎ 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告:祭告。‎ D.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14.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B.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头叫“少牢”。‎ C.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15.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庄宗前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的情景,与后期“誓天断发,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文章最后引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这句话中,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的道理,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 ,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 ‎13.A ‎14.B ‎15.C ‎16.(1)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泪水流下沾湿了衣襟,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2)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解析】‎ ‎13.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A项“原”这里是动词“推究”。故答案为A。‎ ‎1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考察祭祀礼仪制度,“少牢”是“羊、猪各一头”。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C项“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这个问句只是引发人们的思考。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至于,古今异义,以至于;誓天,对天发誓;泣,古今异义,眼泪;何其,多么。(2)忽微,形容词做名词,微小的事情;智勇形容词做名词,智勇的人;‎ 积于忽微,借此结构后置句;困于所溺,被动句。‎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花自飘零水自流"比喻岁月流逝,词人不见丈夫归来,内心极度悲伤,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易逝。‎ B.‎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把夫妻双方合到一起写,表明女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时的心情,是女词人特有的柔婉细腻的风格的具体表现。‎ C.“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她内心绵绵痛苦的情感,“才”“却”的使用,真切地表现了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D.词人抒写别愁,不直接倾诉,而是通过环境烘托和感情变化来反映,从“红藕香残”到“花自飘零”烘托相思人的凄凉孤独。‎ ‎18.清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请分析这句诗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案】‎ ‎17.A ‎18.(1)写景之妙: “红藕香残”从视觉、嗅觉写户外之景,“玉簟秋”从触觉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2)借景抒情之妙:花开花落.借写自然界现象,写丈夫别离的伤感;枕席生凉,借肌肤的触觉写凄凉的内心感受,含蓄表达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3)结构之妙:首句领起全篇,为全词奠定了凄美的抒情基调。‎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语言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A项“比喻岁月流逝”错,这句诗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它写出了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等丰富的感受。故A错。‎ ‎18.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技巧以及情感主旨及结构技巧。鉴赏时要从内容、结构及表现手法两个方面结合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分析时抓住题干中“精秀特绝”,首先赏析这句诗中用到的手法,选取的景物从室外到室内,“红”“香”“秋”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三个角度点染秋天给词人的感受,此句整体上又是借景抒情,抓住“残”“秋”分析词人的伤感、孤独、寂寞。然后回答“作用”,注意此句是开头第一句,总领全篇,奠定抒情基调。‎ ‎【点睛】‎ 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比兴等)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的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战国策・楚策四》中有“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百姓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1)中的提示语是“未为迟也”,注意“已”字;(2)中提示语是“原因”,注意“辩”字;(3)中提示语是“愤激的质问”,注意“锱铢”的写法。‎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某校国学社社长李明向学校总务处借用场地的一则申请书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欠妥,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是贵校国学社的一把手李明,打算于本周五19:00组织一次国学讲座,现在向总务处提出借用礼堂和相关设备的申请,恳请贵处予以落实。你们的鼎力相助,将会让本次活动更加顺利,对此本人不甚感激。‎ ‎(1)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贵校”改为“本校”;②“一把手”改为“负责人”或“社长”;③“打算”改为“拟定”或“计划”;④“落实”改为“帮助”;⑤“不甚”改为“不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某校国学社社长李明向学校总务处借用场地的一则申请书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欠妥”,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申请书的初稿片段,可发现:①“贵校”,敬辞,称对方学校。此处是说说自己的学校,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本校”。②“一把手”,指组织、单位、世界最高领导人。口语色彩较为浓重,本语段是申请书,要用书面语,表达不得体,可改为“负责人”或“社长”。③“打算”,为口语,本语段是申请书,要用书面语,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拟定”或“计划”。④“落实”,指使计划、措施、政策等得以实现。此处是向总务处借用礼堂和相应设备,希望总务处能帮忙,可改为“帮助”。⑤“不甚感激”,意思是不怎么感激。此处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得到帮助,自己感激到了极点,可将“不甚”改为“不胜”。‎ ‎【点睛】‎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下面是某校为即将升入高三的高二学生设计的“高三语文复习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示例: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内容分为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做综合试题,进行各专项二次强化。‎ ‎【解析】‎ ‎【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考点是“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意,知道所给流程图的主题;再看清流程顺序及解说文字,明确箭头方向及其代表的意义;最后转换成一般介绍文字,有的注意字数限制。本题第一层级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计划;第二层级关键词:第一阶段,专项复习;第二阶段,综合复习;第三层级关键词: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综合试题,各专项二次强化。表述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注意连贯性和简练性。‎ ‎【点睛】‎ 第一步看图,1、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2、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时间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3、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第二步:用文字简明表达,明确陈述对象,注意顾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现事件的流程。‎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习近平寄语: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2)《蜡烛》:‎ 不惜身上膏,化作千尺明;‎ 陪人依窗读,照人赴前程。‎ 默默发光热,从不慕虚名;‎ 一心贯始终,为人尽忠贞。‎ 对于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综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青春是一棵葳蕤的树,它用绿色光芒感染着所有的生灵,使春天的景象常驻人间。在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这两个字更动人,更富有魅力?‎ 而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正处在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励志青春,奉献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洗不尽的历史的铅华,暮然回首,深深凝望,一个个青春的灵魂在中华五千年中的风沙中愈发光亮,没有让时间将记忆风化。‎ 一代领袖毛泽东,中华民族的伟人。当中国面临着种族灭亡的命运时,一个青春而无惧的 灵魂出现在了千疮百孔的祖国大地上。毛泽东带领红军,踏逶迤,腾细浪,爬乌蒙,走泥丸,数载的艰辛,他用勇敢谱写了青春的乐谱,用无畏将有限的生命化为无限的能量,开辟新天地,驱除外来侵略者。一代伟人,将他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 聆听中国崛起的盛世华章,风云在握,期待中国的再次飞腾,需看今朝的青春飞扬。当中国的首艘航母出世,中国人沸腾了,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杄了。可是,骄傲的背后蕴藏了多少人的汗水与努力。罗阳,一位怀着“航空报国”情怀追求事业的掌舵人,夙兴夜寐,带领团队不断创造奇迹。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披星戴月,在实现了两大重点型号飞机相继成功首飞后,立即赶赴珠海又为新型战机吶喊,紧接着又转战“辽宁舰”为舰载机助力,最终,‎ 他倒下了,倒在了“辽宁舰的甲板上,更倒在了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奋斗史上。‎ 他用科技谱写了中国腾飞的乐谱,他奉献的青春化为一缕阳光,永远照射在中国的航空事业上。”‎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想看到更多的笑脸绽放在中国大地上,我想看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态度铿锵地展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时代将这个重担付之于我们的肩上。青春飞扬,发奋拼搏,汗水挥洒,我们要让那棵葳蕤的树常驻在祖国大地上,盛开出满是骄傲的花朵。‎ 奉献在握,不惧前路艰难险阻;慨当以慷,与未来中国死生契阔,让时代铭记中国,让我辈青春飞扬!‎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先分别审读两则材料,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中心意思,确定立意;然后把两则材料联系起来看,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最后根据两则材料的联系确定综合立意。本题包含两则材料,第一则是习近平主席的寄语,包含三个个关键点,一个是“奉献”,一个是“祖国、人民”,一个是“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由此可知,这则材料是引导当代青年思考如何为国家人民奉献的。第二则材料是一首咏物诗,这则材料整体上写蜡烛,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蜡烛自身做了些什么,也就是“不惜”“化作”“发光”“不慕”“一心”。二是蜡烛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是要“陪人”“照人”“为人”。可见表达的是一种奉献他人的精神。这种奉献精神最可贵的还在于它不仅奉献,还作出了自我牺牲。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共同点是“奉献”。综合两则材料,是在引导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即讲求奉献他人,奉献祖国和人民。‎ ‎ 参考立意:‎ ‎1、行如微尘,大爱无疆 ‎2、生命诚可贵,奉献价更高 ‎3、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4、奉献·幸福 可用素材:‎ ‎1、李大钊为追求真理而捐躯,白求恩为人类正义而殉职,董存瑞为人民解放而牺牲,雷锋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是一种奉献;在本职岗位上恪忠职守,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埋头苦干,也是一种奉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向失学儿童献一份爱心,向灾区群众捐几件衣服,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微力,也都体现了奉献精神。可以说奉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人民安定的幸福生活,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应该有奉献精神。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于敏成为研制中最关键的人物。他放弃了梦想,隐姓埋名,一心专注于研究,他漠视名利,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真可谓是报国心皎洁,奉献心明亮。‎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朱敏才、孙丽娜放弃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选择到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依然选择点燃生命的蜡烛照亮他人。奉献不在年高,也不在于所做之事大小,不管是正是青年的我们,还是耄耋之年的人,都应该持有一颗奉献的心,为他人多做一些事,既快乐了自己,又愉悦了別人。不论生命的长度是多少,应时常把奉献装在大脑,提醒自己,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 ‎4‎ ‎、走出自我,给他人多一份关爱。正如冰心所说:“墙角的花儿,你狐芳自赏时,这世界就小了。“我们不要做墙角的花,我们要走出自我,用自己的关爱去开拓内心的世界。陶渊明的世界是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成了他一生的梦想。欧阳修的世界是大的,他走出自我,尽管仕途多艰,但他无论到哪一地,总一心想给当的民众带去一份安宁,播撒一份雨露。‎ 可用结构:‎ 一、大树不应只看到自己的高大,而忘记落红无私的哺育。花儿不应只看到自己的明艳,而忘记清晨雨露的滋养。大海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深邃,而忘记无数小溪的汇合。奉献永不过时。‎ 二、排比列举古今中外的奉献者。布鲁诺、居里夫人、王安石、红军战士、雷锋等。歌颂他们的奉献精神。‎ 三、当今时代更需要年轻人的奉献精神。列举塞罕坝人的事例,再列举当今某些青年醉生梦死的人生状态做对比。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不应该只有小我,心中应该有大我。‎ 四、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我们创造了崭新的空间。应该如何奉献?不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列举清洁工、快递员等例子。‎ 四、青春宝贵,奉献才是青春的主旋律。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梦增光添彩!‎ ‎【点睛】‎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亩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准确地提炼出材科的中心,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者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十一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本质的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村科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感情,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许多事,好像根本没有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也可以联系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成(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互补法。村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