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0 KB
  • 2021-06-09 发布

安徽省宿松中学2021届高三选择新课标全国卷乙地区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学年度宿松中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高三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②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只是真实的史书,它更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 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③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④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 ‎⑤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 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选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史记》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 B.‎ - 15 -‎ ‎ 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为我们留下那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C. 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捏造一些历史事件,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D. 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中心观点“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B. 文章首段将西方人与中国人理解世界时的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强调了我们思维的特别。‎ C. 文章列举苏轼策论典故和鲁迅评价《史记》的例子,论述了中国人用诗意理解世界的独特性。‎ D. 对于大家熟悉的胡适观点,文章把重点放在清代来予以反驳,论证了中国文学史也是诗的历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感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理性。‎ B. 《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 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 D. 到了清代,受文字狱的影响,一批晚清诗人将诗歌写得含蓄,多用文学典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期间,铁矿砂、钢材、原油、原木、天然橡胶等资源生产资料是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与此同时,谷物、棉花、食用成品油等农副产品在进口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1950年,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是钢材,1978年,钢材作为第一大进口商品,进口量已经达到864万吨,是1950年的21倍左右,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我国通过进口贸易补充国内供给缺口,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目标,1981年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的份额是1.06% ,1992年——1999年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的份额一直在2.07%—2.80%波动,其后所占份额稳步提高、2009年,中国货物进口额超过德国,首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其后一直到2018年,中国连续10年一直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与1979年相比,2018年我国主要进口商品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当年前十大进口产品为例,1979年,以谷物为代表的农产品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而到2018年,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工业制成品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建国至今铁矿砂、原油、原木等资源产品始终位于前十大进口产品之列,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等产品则是我国主要的新品类进口产品。‎ ‎(摘编自《中国进口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光明日报》2019年11月11日)‎ 材料二:‎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有7000多位境外采购商;此次进博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不仅签约额创新高,今年采购商的“购物车”里还出现了航空发动机、自动装备等一大批高精尖产品,科技装备和服务业采购明显提升。据初步统计,新品发布平台共组织53场发布活动,全球或中国大陆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391件,高于首届。与此同时,本届进博会展会服务更加优质。上海在主要口岸开设了进博会服务专窗和专用通道共计125个,通关效率较首届提高62.5%,展品通关最快只需15秒。‎ ‎(摘編自新华网)‎ 材料三:‎ - 15 -‎ 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因其绒长、光洁、韧性好,被埃及称为“国宝”。埃及纺织工业就业人数超过150万,约占全国工业就业人口的30%,“以往我们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产品主要销往欧美。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机会,打开了这扇窗。”在上海参展的6天里,埃及纺织客商收获了一张张订单,看到了埃及商品在中国市场巨大的出口潜力,负责组织埃及企业参加进博会的专职部门埃及出口发展局局长阿齐兹说:“进博会让生产厂家有机会直面终端消费者,没有中间商或是中间环节介入。这样的机会在其它展会上是不多见的。”阿齐兹还强调,进博会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的积极形象,原先人们只知道中国是个出口大国,现在人们看到中国市场已经向世界打开。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进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人民网)‎ ‎4. 下列对“进口贸易”的相关描述,不正确一项是( )‎ A. 建国初,为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国通过进口贸易补充供给缺口。‎ B. 铁矿砂、原油、原木这些资源产品在我国进口贸易中一直占重要地位。‎ C. 建国后第一大进口商品几经变化,历经钢材、谷物、集成电路三个阶段。‎ D. 在我国进口份额超越德国进口份额之前,德国一直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首届相比,服务更加优质,上海在所有通关口岸开设了服务专窗和专用通道。‎ B. 材料一和二用翔实数据凸显了我国进口贸易的特点,材料三则从国外视角体现了我国进口贸易对他国的影响。‎ C. 建国后的进口贸易发展历史,进口产品类型、规模发生的整体变化,反映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D.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让埃及纺织企业共享中国市场,埃及纺织产业在中国开放的市场中找到了新增长点。‎ ‎6. 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果丰硕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五月的北平 张恨水 ‎①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 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描写北平的文字,由国文到外国文,由元代到今日,那是太多了,要把这些文字抄写下来,随便也可以出百万言的专书。现在要说北平,那真是一部廿四史,无从说起。若写北平的人物,就以目前而论,由文艺到科学,由最崇高的学者到雕虫小技的绝世能手,这个城圈子里,也俯拾即是,要一一介绍,也是不可能。‎ ‎②北平的五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处处是绿荫满地。枣树开花了,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北平春季多风,但到五月,风季就过去了。市民开始穿起夹衣,在不暖的阳光里走。‎ ‎③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这个院子,就可以雄视全国建筑。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由屋里度过寒冬搬出来。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 - 15 -‎ 府海棠、洋槐、刺槐、枣树、榆叶梅,也都成人家普通的栽植物,这时,都次第地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大部分就是槐树造成的。‎ ‎④在一个中等人家,正院子里可能就有一两株槐树,或者是一两株枣树,在五月里,下过一回雨,槐叶已在院子里着上一片绿荫。白色的洋槐花在绿枝上堆着雪球,太阳照着,非常的好看。枣子花是看不见的,淡绿色,和小叶的颜色同样,而且它又极小,只比芝麻大些,所以随便看不见。可是它那种兰蕙之香,在风停日午的时候,在月明如昼的时候,把满院子都浸润在幽静淡雅的境界。北平人又爱随地种草本的花籽,这时大小花秧全都在院子里拔地而出,全表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 ‎⑤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行人很少,在白天就让人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在古庙门口,红色的墙,半圆的门,几株大槐树在庙外拥立,把低矮的庙整个罩在绿荫下,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在伟大的公署门口,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 ‎⑥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荫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蕾推了过去。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公园里绿叶如盖,什刹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粉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荫来,这绿荫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亦无益何!‎ ‎⑦好一座富于东方美的大城市呀,他整个儿在战栗!好一座千年文化的结晶呀,他不断的在枯萎!呼吁于上天,上天无言;呼吁于人类,人类摇头。其奈之何! ‎ 注:本文作于1948年。‎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日常琐事,通过以小见大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爱恋及对其饱受战火威胁的哀叹之情。‎ B. 在作者眼里,北平这座古城底蕴深厚,它的建筑可以作为东方建筑的最佳代表,它的人才众多且遍布各领域。‎ C. 在结尾,作者把北平视为生命体,形象地写到北平在不断地枯萎,通过写北平的呼吁,以别样的角度,展现北平的困境。‎ D. 张恨水散文朴实中见细腻,在作者笔下,极小的枣花、极大的四合院都显得非常清晰,如在眼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8. 文章通过描写北平的景物,写出了五月的北平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6分)‎ ‎9. 在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15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①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②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③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①,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 ‎④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B 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C. 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D. 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和、绍兴,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多选用吉祥的字眼,首创于汉武帝。‎ B. 服阕,按古代丧礼制度,父母去世须穿丧服守丧三年,刚穿上丧服开始守丧被称为服阕。‎ C. 朔望,古代把每月的初一叫朔,每月十五叫望,古人常在这两天向尊者行朝谒之礼。‎ D. 致仕,古代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又称致事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廖刚仁厚爱民,颇有信义。邻郡出现盗贼,官吏都逃走,百姓听命于廖刚;盗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听从规劝散去。‎ B. 廖刚深谋远虑,胸有大略。他认为皇帝应该挑选建立自己的亲兵,并提醒皇帝会稽非久驻之地,应该建设好建康,以防后患。‎ C. 廖刚坚持原则,注重礼法。高宗带领群臣遥拜钦宗,廖刚劝谏说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 D. 廖刚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蔡京当权,他奏事议论无所避忌,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5 -‎ ‎(1)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2)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其一)①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 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 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 “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 ‎15. 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生“悲”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君子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差别,其不同只在于善于借助外力。‎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每小题3分)‎ ‎①不久前在英国受捧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在中国读者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摘出许多字词的译法,认为不忠实金庸原作。但与之相对的,是英语读者一边倒的好评:“大师般的叙事”“高品质的梦幻故事”这样的评价________,就连公认难译的武功,也被评为“以十分优雅的方式展示出来”。译者郝玉青认为,译文的生动和流畅感最为重要:“最糟糕的是你把每个字都翻译准确了,但译作读起来却毫无生趣,这完全丧失了文学翻译的意义。”‎ - 15 -‎ ‎②这个译本的好坏姑且不论。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名著更是“重灾区”,新译本________却又令人________。网上有人专门开列了名著清单,向翻译界喊话“求放过”。这对于当下的文学翻译,不可不谓是一种讽刺。正是_______这样的情况,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比比皆是 屡见不鲜 不忍卒读 基于 ‎ B.比比皆是 层出不穷 难以卒读 基于 C.俯拾皆是 层出不穷 不忍卒读 鉴于 ‎ D.俯拾皆是 屡见不鲜 难以卒读 鉴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B.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那种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C.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常见。‎ D.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B.“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C.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D.这几年来,一般地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茶余饭后、休息间隙都可以时时充电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快乐。正如孔子所说:① 。近年,“学习强国”火了。“学习强国”APP“学习”和“视频学习”的诸多频道将重点讯息、最新时政动态推送到用户手中,以多样的呈现吸引用户自主学习。除此以外,② 。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发表评论,与他人共同讨论、自由交流、分享学习感受。学习积分制更是让用户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一改往日被动学习状况,③ 。‎ ‎21.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5分)‎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拟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涉及繁体字识读教育有关内容。繁体字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仍然具有一定的识读必要性。繁体字因其字形复杂,可以显示更多信息;人们阅读古籍、书法写作或与港台地区进行交流时,识读繁体字也会带来诸多便利。但此项提议未必是一种好的传承保护的方法,有开放心态,保护繁体字有很多更为简单易得的方法,不必执着于一定要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 15 -‎ ‎——新年贺词,习近平,2018‎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新年贺词,习近平,2019‎ 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新年贺词,习近平,2020‎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宿松中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 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偷换概念,“鲁迅认为《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只是真实的史书,它更是散文、是诗”,鲁迅强调的是《史记》不仅是史书,而且还是“散文”“诗”。注意原文使用的关联词“不只是”“更是”是一种递进关系。‎ C项,曲解文意,“捏造一些历史事件”说法有误,原文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捏造一些历史事件”。‎ D项,无中生有,“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于文无据。‎ 故选B。‎ ‎2. 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曲解文意,把可能性说成确定性。原文“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原句中只是说“可能”熟悉胡适先生的观点,而不是“对于大家熟悉的胡适观点”。‎ 故选D。‎ ‎3.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张冠李戴,说法颠倒了。原文,“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由此可知: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 故选A。‎ ‎4.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D项,“德国一直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错误,由原文“2009年,中国货物进口额超过德国,首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可知,文章只是说2009年超过德国,所以有可能德国只是在2009年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而并不是“一直”都是。故选D。‎ - 15 -‎ ‎5.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A项,选项“上海在所有通关口岸开设了服务专窗和专用通道”表述错误,原文是说“上海在主要口岸开设了进博会服务专窗和专用通道”。故选A。‎ ‎6.(1)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向好,进口份额增长快,进口商品种类多;(2)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经济吸引力增强,参展方多;(3)进博会展会服务更加优质 (6分,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进口博览会成果丰硕的原因”相关内容,从三个角度概括,关键句有:“所占份额稳步提高、2009年,中国货物进口额超过德国,首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其后一直到2018年,中国连续10年一直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 的主题,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 多家企业参展,有7000多位境外采购商”“本届进博会展会服务更加优质。上海在主要口岸开设了进博会服务专窗和专用通道共计125个,通关效率较首届提高62.5%,展品通关最快只需15秒”。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7. 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A项,“对其饱受战火威胁的哀叹之情”错误,《故都的秋》中没有表达对北平的饱受战火威胁的哀叹之情。故选A。‎ ‎8. 五月的北平是生机勃发、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四合院里花果扶疏、欣欣向荣;碧槐掩映,槐荫遍布全城,典雅而美丽。 (6分,每点2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本题首先找到描写北平景物的语句,在第3、4、5段,然后分层概括北平的特点:“北平的五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处处是绿荫滿地。枣树开花了,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洋槐、刺槐、枣树、榆叶梅,也都成人家普通的栽植物……这绿海大部分就是槐树造成的”“可是它那种兰蕙之香……把满院子都浸润在幽静淡雅的境界……全表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概括出四合院里花果扶疏、欣欣向荣;“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白天就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在古庙门口……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在伟大的公署门口……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概括出碧槐掩映,槐荫遍布全城,典雅而美丽。‎ ‎9. 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承上启下)作用(2分),作者在对北平的美丽、悠闲进行了精练的概括后(2分),用一句“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表达了作者对北平乃至全中国处于战争状态的忧虑,对穷人朝不保夕、人民哀亦无益的现实的悲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本题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上,“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起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公园里绿叶如盖, 什刹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引出了下文“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 - 15 -‎ 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好一座富于东方美的大城市呀,他整个儿在战栗!好一座千年文化的结晶呀,他不断的在枯萎!呼吁于上天,上天无言;呼吁于人类,人类摇头。其奈之何”,对北平乃至全中国处于战争状态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朝不保夕,人民哀亦无益的现实的悲叹。‎ ‎10.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耕田一顷”和“与转一资”是对称结构,因此“每耕田一顷”和“与转一资”之间应断开,由此排除B项;“将校有能射耕”的意思是“将校中既能打仗又能耕种的”,句意完整,其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假以粮种”和“复以租赋”结构相同,其间应该断开,由此排除C项。‎ 这句话的意思是:将校中既能打仗又能耕种的,应当给以特别奖赏,每耕种一顷田,可升一级,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种子,再收些租税。故选D。‎ ‎11.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记忆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刚穿上丧服开始守丧被称为服阕”说法错误。守丧期满除服称为“服阕”。故选B。‎ ‎12. 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言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C项,“廖刚劝谏说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即是说,廖刚劝谏说,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只在逢年过节时在家里行家人的礼节。可见并非“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故选C。‎ ‎13. (1)古时天子一定有自己的军队并亲自率领,用(它)来防备意外的情况和增强君主的威势。(5分,“必”“将”“所以”“虞”“强”各1分。)‎ ‎(2)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邻近的藩县,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5分,“乞” “旧相之有德望者”“处” “是……耶”各1分,总评1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将”,动词,率领;“所以”,用它来;“不虞”,名词,意外;“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增强。‎ ‎(2)“乞”,动词,请求;“旧相之有德望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有德望旧相”;“处”,动词,安排;“是……耶”,表疑问,可以译为“这是……呢?”‎ 参考译文:‎ ‎①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县人。宋宣和初年,他从漳州司录升为国子录,后提升为监察御史。当时蔡京当权,廖刚奏事议论无所回避。他因父亲去世而回家服丧,服丧期满,被授予工部员外郎之职,因为母亲生病而辞职。‎ ‎②绍兴元年,旁边郡县盗贼猖獗,当地官吏们都逃走了,顺昌百姓推崇廖刚来主持大事。廖刚劝告跟随盗贼的人,让他们返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不久,别的盗贼进入顺昌地界,部使者下文书请廖刚加以安抚平定。廖刚派大儿子廖迟去开导盗贼,盗贼知道廖刚父子讲信义,纷纷解散离开了。不久,廖刚被征召为吏部员外郎,他说:“古时候,天子一定亲自带兵,用来防备不测,同时也为了增强国君的威望。希望皇上查考旧的体制,选拔精锐士兵作为亲兵,平时可以用来守卫,战时则用来打仗,这是加强主干力量削弱枝节力量的办法。”又说:“国家艰难到了极点,眼下正要变革图新,像会稽确实不是久留之地。请重点建设建康,亲自率领各路兵马前去把守,以免金人窥伺、觊觎。”‎ ‎③(廖刚)因为母亲去世回家服丧,服丧期满,又被任命为给事中。廖刚进言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各位将领的军队分布在长江、淮河一带,不知道有几万士兵,当初他们都没有粮食储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因此提出三条建议,对将校中既能打仗又能耕种的,应当给以特别奖赏,每耕种一顷田,可升一级,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种子,再收些租税。皇上责令都督府负责此事。当时宋徽宗已经驾崩,皇上每逢初一、十五,还带领群臣遥相祭拜,廖刚进言说:“礼节有隆盛和减少之分,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盼望您克制自己的感情,只在逢年过节时在家里行家人的礼节。”‎ - 15 -‎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④郑亿年跟秦桧有关系而得到高官,廖刚上疏陈述郑亿年的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背弃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把他们安排到临近藩地去防守,秦桧听到后说:“这样做想把我放到哪里去啊?”让廖刚改任工部尚书,而把王次翁任命为中丞。起初,边关报告送来了,随从官员聚集到大堂议事,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一家人的性命保证金人,现在背信弃义,你还有什么脸面在朝廷中做官呢?”郑亿年领闲职回乡。第二年,廖刚告老还乡。在绍兴十三年去世。‎ ‎14.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故选C。‎ ‎15. 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诗歌大意翻译:‎ 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曲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诗歌关键词句注释:‎ 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满目”句:史载关中大旱,斗米七千钱,人相食。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 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西征”句:当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淹留:停留。‎ 诗歌鉴赏1:‎ ‎“杂诗”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的。据相关资料介绍,杜甫在秦州写了很多诗,但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就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南宋刘克庄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 ‎ 首联写道:“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首句是说,自己看到的事情都是让人感到悲伤的。从历史上看,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这一句也就是这一现实的反应。第二句“因人作远游”就是说因为“满目悲生事”,故到秦州投奔一个人(据说是堂侄杜佐和,或者旧友赞公)。首联不但表现了现实社会状况,也说明了诗人“远游”的缘由。‎ 颔联写道:“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迟回”即徘徊。宋代的贺铸《山花子·弹筝》中写道:“约略整鬟钗影动,迟回顾步佩声微。”“浩荡”‎ - 15 -‎ 即广大旷远。这里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心中很不踏实,越是接近陇西越是徘徊难进,而等到攀上关隘,心中更是涌起了无边的忧愁。这里,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以及不敢进入的心情。‎ 颈联写道:“水落鱼龙夜,由空鸟鼠秋”。在这一联中,诗人描写了展现眼前的秦州的景象。“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这里,诗人用鱼龙河和鸟鼠山来代指秦州的山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上句的“夜”字,表明了夜晚的晦暝、幽暗的特点。下句的“秋”字,不但暗示了季节,而且也表现了秋的凄凉之感。‎ 尾联写道:“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烽火”代指战争。“心折”即中心摧折,形容伤感到极点。“淹留”即长期逗留,或者羁留、逗留。这里,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然而,这里也不是自己久留之地。从这诗歌中,我们感受到诗人不但描写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灾难之广,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也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其次,借代手法,诗意丰富。再次,心理描写,表达情感。第四,景物描写,地域色彩浓厚。‎ 诗歌鉴赏2:此诗好在:1.境界大。2.意境的上下统一。3.遣词造句的艺术性。‎ ‎①第一点:首句“满”字大境界,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因人犹依人,远游本不错的事,但是依人远游,还是侄子,恐怕心理不是滋味。‎ ‎②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及是到了。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形容失落忧愁之大,但是“浩荡及关愁”只用五个字就概括了。登高望远,所及之处,前路茫茫,皆是忧愁。‎ ‎③颔联两句同样优秀,“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难道只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才是大境界?尾联西征烽火,心折淹留,无一不体现出愁之深境之大。‎ ‎④第二点,本诗上下统一。由悲起兴,因人而迟回。又由怯到浩荡而愁,到水落、山空、草木凋落,再到烽火,心折与淹留,全诗一以贯之,一气呵成,高度统一。处处是秋处处皆愁,但是此愁非儿女情长,而是由个人到国家,由国家到天地自然。各种情感纠织在一起。‎ ‎⑤第三点,开篇悲字是寓情于景的有我境界,迟回到浩荡已到无我之境。水落、山空两句似信手拈来,却又对仗工整,颇见功力。杜诗不止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这样的名句,还有“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这样的佳句,同样名垂千古。‎ ‎16.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②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分,每句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誉、沮、生、拂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17.B 【解析】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处强调“常见”而不是“易得”,故用前者。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根据语境,应选后者。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难以卒读:文笔太差读不下去的意思。语境强调翻译得太差而不是内容悲惨,故用“难以卒读”。基于:根据。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根据语境,应选前者。‎ ‎ ‎ - 15 -‎ ‎18.A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成分残缺,在“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后添加主语中心语“的情况”;二是语序不当,“当下”放在“国内”前。B 项“那种”“当下”的位置不当,C 项成分残缺且“那种”位置不当,D 项“那种”“当下”的位置不当。据此,A 项修改最恰当。‎ ‎19.C 【解析】C项与画波浪线句中双引号均表示引用。A 项表示强调,B 项表示特定称谓,D 项表示讽刺。‎ ‎20.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客户端还有极强的互动性 ③极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6分,每空2分。)‎ ‎【解析】本题考查情景补写的能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本题第一空,根据前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快乐”,可知该处强调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又根据“孔子”这一提示,此处要填的内容应该是孔子的一句谈论学习是快乐的名言,所以应填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意: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第二空,据后面说的“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发表评论,与他人共同讨论、自由交流、分享学习感受”,可知要填的是说客户端还具有极强互动性的学习方式。第三空,由前句“学习积分制更是让用户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一改往日被动学习状况”可知要填的内容是说学习积分制还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或主动性。‎ ‎21.繁体字 识读教育 必要性 传承保护 开放心态 (5分,每写出1个关键词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阅读所给的新闻语段,本题利用查找法提取关键词语,如语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繁体字”是关键词之一。再找到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从中提取关键词,如从“涉及繁体字识读教育有关内容”中提取“识读教育”,从“繁体字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仍然具有一定的识读必要性”中提取“必要性”,从“此项提议未必是一种好的传承保护的方法,有开放心态,保护繁体字……”中提取“传承保护”和“开放心态”。综上,本题依次找到的的关键词是:繁体字、识读教育、必要性、传承保护、开放心态。‎ ‎22.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写作指导材料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近三年来的新年贺词。这些蕴含真理力量、思想力量、智慧力量、人格力量的“金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侧面的谆谆教诲和恳切要求,直击人心,令人难忘。三句新年贺词的核心内涵在于体现出“牢记初心使命,奋斗奔跑追 - 15 -‎ 梦”。第一句提取出的关键信息是“不空想”“不空喊”“要实干真干”。侧重于奋斗态度;第二句提取出的关键信息是“追梦人”,侧重于人生定位;第三句提取出的信息是“新时代长征路”和“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侧重于历史使命。新年贺词是一个时代的切面,追梦是核心命题。考生审题时关注到“围绕三句贺词”。因而要思考三句贺词之间的逻辑思维链条,在三者之间建立起联系,不可孤立地看问题。‎ 参考立意:(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幸福是奋斗出来的;(3)梦在远方,心在路上;(4)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5)用初心和使命照亮逐梦路。‎ 结构示例:《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开篇入题,引入时代的使命感。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创造了历史;我们都是“追梦人”是现实的写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面向未来。把习近平的新年贺词贯穿在历史——现实——未来的思考中,使文章逻辑清晰。结尾落点怎么做,表达实现梦想的决心。‎ 例文:‎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机缘、使命和挑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将背负着使命,不忘初心,怀揣着梦想,砥砺前行。‎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国家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亿万人民坚持不懈的奋斗。千千万万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带领群众挖穷根、开富源,创造了6000多万人稳定脱贫的中国奇迹;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斗,终于迎来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的历史一刻;西成高铁的建设者5年筑路,在崇山峻岭间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让“蜀道难”成为历史……‎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路走来,奋斗的足迹告诉我们,梦想之路从无坦途,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坚持中实现梦想,未来的钥匙就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流动的中国,到处是追梦人奔跑的身影。‎ ‎60余年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为信仰而奔跑,战争年代冲锋在前,和平时期默默奉献,一生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扶贫干部黄文秀为信念而奔跑,大城市的锦绣繁华留她不住,把双脚扎进家乡泥土,把青春和热血融入脱贫攻坚洪流。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为共同的心愿而奔跑,凭借矢志不渝的“愚公”精神,让茫茫沙漠披上了绿装。‎ 快递小哥为千家万户而奔走,环卫工人为城市更美丽而劳作,出租车司机为人们出行更便利而忙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奔跑,无数的人生“小目标”汇聚成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我们都是“追梦人”!‎ 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铭记与传承的态度。初心和使命是具有生命力的,是历史性的,它们不仅发生在昨天,也活在今天,还向未来敞开。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让中国精神、中国梦活在当下、活在未来。‎ 始终保持奋斗姿态,工作与生活才能在状态、有收获。面对责任,多一些“舍我其谁”的担当,少一些“不归我管”的推卸;面对目标,多一些久久为功的定力,少一些急于求成的浮躁;面对工作,多一些干就干好的进取精神,少一些得过且过的混世心态;面对事业,多一些敢为人先的创新,少一些因循守旧的套路。把责任扛在肩上,用行动诠释初心,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绽放人生的芳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14亿“追梦人”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跑出新征程的加速度!‎ 参考素材:‎ - 15 -‎ ‎(1)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2019年已经过去了,带着奋斗者的辛勤付出,也踏出了追梦者的坚实脚步。谁都知道2020年对于整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似遥远,转眼就到了眼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仿佛还是昨天的事,一不小心第一个百年目标就要实现了。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都挡不住中国人追梦的脚步。我们需要做的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越是关键时候越要咬紧牙关,来不得半点松懈。有很多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张富清、黄文秀、杜富国……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以平凡写就不平凡的人生。朝夕短暂,韶华易逝,所以总书记特别告诫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奋斗描绘未来的壮丽。新的十年已经开启,我们需要向着阳光努力奔跑,不管跑得多远,都要不忘初心,不管奔向何处,都要牢记使命。‎ ‎(2)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应该以花一样的青春来绽放希望之光,因为相信蝴蝶煽动着翅膀能带来风暴,水滴也能折射出太阳光的灿烂,所以青年人将以不一样的体态,书写不凡的青春。‎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铭记与传承的态度。初心和使命是具有生命力的,是历史性的,它们不仅发生在昨天,也活在今天,还向未来敞开。初心和使命需要铭记与传承,因为它是我们的法宝,每一代人都有着不同的时代任务、时代需求,有着不同的时代风貌与时代精神,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初心和使命都需要一代代的传承,需要永世铭记。铭记一方面是为了怀念,为了让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为了让民族的历史刻骨铭心;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承,没有记忆、没有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厚重的历史在我们面前敞开,我们需要走进,去了解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民的历史。只有铭记和传承才能让中国精神、中国梦活在当下。‎ ‎(4)“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是在继往开来中奋力推进的”。正是有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成就来自亿万人民的辛勤汗水,明日的辉煌同样需要每个人为之拼搏奋斗。努力接续奋斗是我们的时代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追求梦想的步伐永远不能停歇。‎ ‎(5)“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先生当年发出的疾呼犹在耳边,真抓实干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新的一年,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脚踏实地向前走,用激情和汗水浇灌梦想之花。‎ ‎(6)长风过隘口,奋斗正当时。说一千,道一万,“实”字是关键,“干”字见真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就一定能够跑好历史接力赛中的这关键一棒,迎来民族复兴的壮丽曙光。‎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