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2.55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重要句子”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结构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以下
几种:1.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或者能揭示文章题旨或主旨
(文眼)、概括段意的句子。2.从结构上说,指能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的句子,或者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
渡句。3.从表达技巧上说,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对比、象征等手法的句子以及比较含蓄且有深层含意的语
句。4.从位置上说,指段首的观点性、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段末的总结性、论断性的句子。
该考点或结合有关句子设置选项,或针对具体句子设置成主观题,要求考生理解其含意。常见的设问
形式主要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话的深刻含意;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
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等。选项中常设置的陷阱有扩大或缩小概念范围,混淆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更换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好的诗词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写诗填词就是借助于观察、联想和想象形成表象、意象,进而把意象组
成意境,创造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的过程。其中观察、联想和想象属于思维过程,表象、意象、
意境则是思维的对象和产物。写出的诗词又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句子、篇章。
关于表象、意象、意境的区别和联系,可以通过郑板桥的一段话来加以粗略说明。“江馆清秋,晨起看
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
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是对绘画过程的概括,也可以说是对形象思
维过程的概括。这里的“眼中之竹”就是“表象”,“胸中之竹”就是“意象”,“手中之竹”则是组织意象、
形成“意境”、构成作品的过程。
“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留在头脑中的形象,是人们通过感知活动获得的关于事物的表面形象(包
括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气味、软硬等特征,也就是我国古人称之为“象”的东西),它形成于
感觉知觉过程中,保存在大脑里。表象虽然也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但基本上还是对客观事物外在形象
的摹写,可以说是事物的客观形象。
意象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意象是经作者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它已不单是事物的
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情感的形象。譬如,郑板桥胸中之竹,已不是一般竹子的形象,而是一种
坚强挺拔、不畏风雨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形象。当竹子的形象被赋予这样品格的时候,它已变成了一
种意象。类似的,老虎的形象成为力量、勇猛的象征,松树的形象代表着长寿或坚强,鸟的形象代表着吉
祥、忠贞、爱情,如此等等。简言之,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作为主体的人所体验的或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思想感悟以及审美感受,简单地说就是作者以
2
及读者的“情”“理”“美”。“象”是作品描述的物或事,准确地说是事物的形象,是寄予着、表达着作者
的“情”“理”“美”又能引发读者“情”“理”“美”的形象。“意”是主体,“象”是载体。美为什么也是
意象的重要内涵呢?意象中之所以有美,一方面是因为美感也是一种主观情感,另一方面还因为意象属于
艺术所特有的范畴。艺术作品总要通过意象来体现作者的主观世界,而艺术是绝对离不开美的。不美的作
品不能称之为艺术品。哪怕是揭露丑恶的作品,其表现形式也应是美的,也能使人获得美的感受。诗歌是
一种艺术,诗歌也体现着美,体现着人的美感。诗歌的美,既体现在它的形式上、节奏上,更体现在它的
意象和意境中。
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自然意象以自然景物为象,包括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风雨阴晴等。社会意象以社会现象为象,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人物和人类生活景象,以及作为人类
社会生活曲折反映的神仙鬼怪的景象等。诗歌中的意象是使用语言来表现的。这种语言不同于一般性的语
言,可称之为意象性的语言。意象性语言是一种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象征性、拟喻性的语言。
诗歌中,明月、江水、青松、翠竹、晚照、晴空、来鸿、去燕、宿鸟、鸣虫、三尺剑、六钧弓、清暑殿、
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等,都是意
象性的语言,也可说是意象。在这里,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意象是语言的内涵。
诗人写诗,常运用意象性的语言,构建某种意境,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凫雁满回塘”等都是意象,尤其是“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把六种形象性的词语(鸡声、茅店、月、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
起,这些词语描述的形象,已不再只是事物的客观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凄凉悲怆体验的意象了。诗人正
是利用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一种“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意境。
(选自张得良《诗得意象自生光——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浅谈》,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意象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诗就是借助于观察、联想和想象形成表象、意象,进而把意象组成意境,创造出表达作者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B.郑板桥的“眼中之竹”就是“表象”,“胸中之竹”就是“意象”,“手中之竹”则是组织意象、形成
“意境”、构成作品的过程。
C.意象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但它本质上还是事物的客观形象,具有客观性。
D.诗歌中的意象是用语言来表现的。在诗歌中,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意象是语言的内涵。意象性
的语言能够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审读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将选项逐
3
条进行研读核对。要细心核对选项的意思是否在所考句子关涉的意义范围之内,是否与所考句子的意义指
向相吻合,是否与原文的内涵一致。经过比对,我们可以判定 C 项中“它本质上还是事物的客观形象,具
有客观性”错,原文的表述为“它已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情感的形象”。
(2)作者在文中说“哪怕是揭露丑恶的作品,其表现形式也应是美的,也能使人获得美的感受”,你对这
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揭露丑恶的作品,也要找到一种好的美的表现形式,也要追求艺术性。一部作品如果缺少艺术的
美感,那么就不能使人获得美感,也就不能感染人、鼓舞人。例如,闻一多的《死水》,其主题是揭露黑暗,
鞭挞丑恶,但该诗歌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且成为新格律诗的典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这道题时,要先找到这句话所在的位置。通读原
文可以发现,这句话在原文第 4 段的最后部分,所以对第 4 段的内容要重点关注。这句话是总括句,所以
答题区间应该在上文。而上文中有“艺术作品总要通过意象来体现作者的主观世界,而艺术是绝对离不开
美的”,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就可以回答问题了。因为揭露丑恶的作品也是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都是离不开
美的。如果没有美的表现形式,就不可能使人获得美感,也就不可能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关于作品的举例,
不难想到《死水》《恶之花》等作品。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电影善用技术更须关注心灵
完整地再现现实世界原貌一直都是电影的努力方向。技术的进步使电影再现和重构现实中存在的事物
成为可能,让电影制作似乎变得“无所不能”,极大地推动了电影创作者的热情,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色香
味俱全”的大片,带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依然凭借其唯美的画面、精致的构
架以及奇妙的历险故事,创造了全球票房新高,再一次证明了技术在电影产业中的力量。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尽管有一些成功运用数字技术夺得高票房、好口碑的案例,但近年来电
影生产者们对数字技术的过分倚重,使得电影越来越忽视内容的重要性,盲目追求视听的奇观性和猎奇性。
电影题材也越来越脱离大众的现实体验,过分追求给受众带来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强调表层影像和画面唯
美,而缺少了深沉的人文关怀、深刻的现实关照和高远的理想情怀。好莱坞影片《星球大战》《星球大战前
传》中虽缔造了许多奇观,但终究无法打动观众的内心。
实践证明,技术的进步固然重要,但是电影的根本仍然在其内容的创作,在于如何利用情节、语言、
人物等电影元素,让观众产生生理上的视听愉悦和心理上的情感疏泄。观众对电影等艺术作品的需求,不
仅仅是寻找一种视觉上的刺激,更多是寻找一种虚拟与现实的契合,寻找在现实中常常被忽略或者被遗忘
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缺少深刻的文化内涵,空有华丽的镜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电影便失去了其本身的
价值。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削弱创作者的思想力和创作力,而且终将令观众失去对电影产业的期待,远离
4
电影院。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时期,经历着与西方国家迥异的社会变革和文化体验,人们在寻
找人生定位的过程中,期待一种有效的“指引”。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大潮中,中国电影应立足国情,深
入挖掘和宣扬观众普遍关心的主题,深度关注和聆听观众对于电影作品的期待,在不断提高影片思想性和
艺术性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运用技术力量,让中国电影在数字时代飞得更高。
(原文有删改)
联系全文,下列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尽管有一些成功运用数字技术夺得高票房、好口碑的案例,但近年来电影生产者们对数字技术的过分倚
重,使得电影越来越忽视内容的重要性。
B.近年来电影生产者们盲目追求视听的奇观性和猎奇性,电影题材也越来越脱离大众的现实体验,过分追
求给受众带来强大的视听冲击力。
C.技术的进步使电影再现和重构现实中存在的事物成为可能,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色香味俱全”的大片。
D.过分强调表层影像和画面唯美,而缺少了深沉的人文关怀、深刻的现实关照和高远的理想情怀的电影,
终究无法打动观众的内心。 @#网
【答案】A
名师点睛
1.由词语而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意。首先找到重要句子中要理解的关键词语,将句子
的理解缩小到词语范围,再弄清词语的意思,最后根据关键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句子。这些句子一般都不是
很长,关键是其中个别词语用得别致,有特色,使整个句子也显得非同一般,所以,只要抓住了关键词语,
整个句子的含意也就很好理解了。
2.由位置而句子——根据句子所处的位置,理解句子含意。有些句子,所处的位置很特别,若在文章
开头,往往有总领下文的作用;若在文章中间,可能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若在文末,往往概括总结全
文,揭示某种意义。对于这样的句子,一定要根据它的位置来分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其含意。如第 1
题的第(2)小题中的这句话是段落的倒数第 3 句话,应属于总括句。
5
3.由形式而内容——根据句子的结构或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意。根据句子的结构或者句子所用的修
辞手法理解句意,也是我们理解句子含意的重要方法。对于长句,可以从它的成分构成或分句间关系的角
度去理解句子含意;对于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要从修辞手法的作用等方面理解分析句子的含意。
4.由篇章而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意。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意
义。理解句子含意,当然首先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句子含
意的分析犹如无本之木。所以,紧紧扣住语言环境,才能正确理解句子含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影视与音乐岂能“不相及”
①风马牛不相及,意指事物间完全不相干。近几年,在影视作品的音乐中,一种“风马牛”病传染开
来。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二者结合得好,就会让音乐和影视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患上“风
马牛”病的影视音乐和作品却是水油分离,甚至矛盾重重。
②影视音乐“风马牛”病最常见的表现是:不管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语言、情节、情景,只用
一个电子编程的一个乐句甚至一个动机、一个鼓点、一个效果音响贯串始终,音乐成了橡皮泥、万能胶。
③“风马牛”病的另一种症状是音乐“拿来主义”。例如,电视连续剧《我的故乡晋察冀》“拿来”了
《父老乡亲》做主题歌。《我的故乡晋察冀》是一部抗日剧,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情怀。而
《父老乡亲》这首歌创作在改革开放以后,表现的是父老乡亲的勤劳善良,在创作意图和歌曲元素上与抗
战风马牛不相及。如此张冠李戴地“拿来”,是不是有些滑稽?
④还有一部电视剧《猎杀》,竟然“拿来”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做主题音乐。两者不仅主题不相干,
使用时也经常张冠李戴。该剧中修女为外国神甫上坟的情节,《唱支山歌给党听》作为背景音乐响个不停
——实在荒唐!
⑤除了内容上的“不相及”,有些影视作品选用音乐时甚至不考虑史实。电视连续剧《解放大西南》中
有一场重庆解放庆功大会的戏,一首大合唱作品《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是表现重点。而这首歌是 1952 年
8 月为纪念“八一”建军节,在北京举行的全军第一届文艺会演上,由西南军区文工团创作并推出的,表现
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艰难困苦进军西藏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三年后才创作出来的大合唱,被电视剧
《解放大西南》提前拿来“登台亮相”,岂不是笑话?
⑥影视音乐的“风马牛”病,不仅使自身脱水变形,而且对影视作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消解力。其实,
这种病的病根很简单:创作者本就欠缺音乐常识,又遇到创作浮躁的大气候,病态影视音乐的产生几乎是
逻辑的必然。
6
⑦影视音乐的“风马牛”病,需要治治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风马牛”病,是指近几年在影视作品的音乐选用中,出现的影视音乐与作品内容极不相符的情况。
B.《我的故乡晋察冀》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情怀,而《父老乡亲》这首歌的主题与此却不
甚相符。
C.《解放大西南》错误地采用大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作为表现重点,犯了时间上的逻辑错误。
D.影视音乐的“风马牛”病,对影视作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消解力,所以在创作中应减少影视音乐的
使用。
E.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患上“风马牛”病的影视音乐和作品,即使二者结合得再好,也可能
会矛盾重重。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A.影视作品的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语言、情节、情景,都会影响影视音乐的选用,不能把某些
音乐当成万能胶。
B.“风马牛”病是近几年在影视作品的音乐中传染开来的,在此之前,影视作品与音乐配合得相得益
彰,并未出现问题。
C.因为创作者没有音乐常识,所以产生了病态影视音乐,创作者应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D.作者在文末说:影视音乐的“风马牛”病,需要治治了。这表现出作者对影视创作者的极端厌恶和
强烈不满的情绪。
3.试概括影视音乐“风马牛”病的主要表现。
4.有人说过:“最好的影视音乐是让人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请你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天的中国房价飙升、城乡失衡,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喟叹,仿佛我们所处的这
个走向现代化的时代,只是一个沉沦的时代,一个需要批判的时代。即使面对鲜艳的玫瑰,有的人可能也
是只见刺不见花。其实,在这个“阴暗图景”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一幅有活力与朝气的场景,在这里你
可以见到中华民族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见到中国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让无数普通人充满激情
与梦想,充满强烈的成功渴望和奋斗的力量,这是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时代。农民工组合“旭
日阳刚”的追梦故事和他们的名称——“旭日阳刚”一样诉说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我正等待着时机成为上帝。”无数的普通人,走出大山,走出乡村,虽然有人成功,有人没有那么
7
幸运,但他们都在为寻求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着。人的伟大在于他是通向目标的桥梁,而不是目标本身。
努力进取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调。“中国梦”的最大特征是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普通中国人追逐自
己的梦想的权利和机会。
文学既是时代的“书记官”,更是时代的号角。今天的中国文学需要看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
努力培育一种充满梦想与激情的时代文化,努力伴随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去引吭高歌。这里不存在歌颂
还是批判的问题,不是不要批评,而是要以一种大的气魄去建设新的充满力量之美的文化,去批判那些与
之相悖的慵懒、僵死、奥勃洛摩夫式的庸人文化:今天市场上的很多文学,或者成为供行家把玩的小把戏,
或者成为随意宣泄臆见和“皮肤感受”的工具而充满世纪病的萎靡与哀婉,或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把它
变成沽名钓誉的手段……我想这些可能都是源于对文学的文化责任的疏离与拒斥,因此,我们也就难以见
到激荡人心的黄钟大吕,文学的胸襟气象日渐逼仄,气韵风骨日渐羸弱。
我们所希望见到的是文学对其身处的时代的精神的严肃思考,是对这样一个朝气蓬勃、豪情万丈的时
代精神的建构,是用生花之笔去讲述普通百姓不同于“美国梦”的“中国梦”。“美国梦”张扬的是个人主
义的梦想,而“中国梦”则遵循了中国文化向来提倡的个体与群体有机统一的原则,既有荀子所言的“制
天命而用之”和道家所讲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精神以及“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也有重视纲常伦理、“家国”文化的传统。因此,“中国梦”一定是生于中国文化根基之上而不是仿效植
根于美国的成功故事,它一定是个人与社会、群体相融合的结果。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当前中国所处的时代既是一个问题丛生、挑战无限的时代,更是一个意气风发、充满着梦想与奋斗
的时代。
B.“即使面对鲜艳的玫瑰,有的人可能也是只见刺不见花”,作者不赞成这种做法,反对人们关注社会
的阴暗面。
C.人的伟大不在于他实现了多大的目标,而在于他努力进取,不断向目标靠近的过程。
D.慵懒、僵死、奥勃洛摩夫式的庸人文化都是源于对文学的文化责任的疏离与拒斥。
E.缺失文化责任的文学,胸襟气象是逼仄的,气韵风骨是羸弱的,无法象征当今的时代精神。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的时代就是一个只要勤奋付出、不断追逐梦想就能获取成功的“中国梦”时代。
B.如今市场上的文学作品泥沙俱下、参差不齐,中国文学需要我们用大的气魄去批判和建设。
C.当今时代文学的典型弊端是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缺乏高昂奋进的气韵风骨。
D.“中国梦”植根于中国文化,具有中国的传统精神与特质,天然分歧于“美国梦”。
8
3.谈谈你对“文学既是时代的‘书记官’,更是时代的号角”这句话的理解。
4.结合全文,分析“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
刘铁芳
①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终身性的,我们本应在年少时期充分地舒展人的精神和心智,提高我们对世界
的敏感性,从而给人生的创造性发展提供基础。正是过早遭遇技术化的教育形式,特别是高度体制化应试
的渗透,导致我们的人生发展很难避免平庸化。
②杰出的大家,包括各行各业杰出的人物,无不在年少时就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基础实际上包括丰
富的情感、发达的想象和对知识的兴趣。他们杰出的人生往往直接奠基于年少时期与自然的广泛接触、对
艺术的爱好、从小就开始的广博的阅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由探究的习惯。
③丰富的情感无疑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自幼形成的对自然、他人,对人世间的爱,是一个人
创造性的最重要的基础。这种深厚的、广博的爱源自自幼形成的个人与自然、他人与世界的丰富而生动的
联系,只有当个人稚幼的生命开始了一种与周遭世界共同存在的意向,一个人才有可能免于孤立的生存,
而培育起对他人和世界的无比的爱。伟大的心灵总是与伟大的爱连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大学就是大爱。
④发达的想象力乃是提升人生创造品格的羽翼。一个人的生命空间是通过想象力来拓展的,想象的边
界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存在的边界。个人在与自然、艺术接触以及在广泛的阅读中开启的这种发达的想象力,
实际上拓宽了人生存的空间,当然也是创造的空间。这就是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原因。
提出一个新问题,本身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空间开出新的疆土。想象力乃是创造性人生最重要的基础,无疑,
从小就开始的与自然、文学艺术的亲密接触,是夯实这一基础最重要的途径。
⑤自由探究与求知的兴趣则是创造人生的根基。杰出的创造实践依赖于持久的兴趣与专注。在人生历
程中,一种兴趣的绵延,一种韧性的坚持,很显然只有来自年少时期就奠定下的这种强烈的兴趣以及由此
而形成的习惯。
⑥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现实,狭隘的知识训练,以及个人主义的生活取向,正在一步步地削弱教育中个
体的心灵生活空间。技术化的教育对个人与自然接触以及文学艺术爱好的挤压,浓烈的功利主义倾向的应
试化教育模式,这些都并不指向儿童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扩张。儿童在教育中过早遭遇的深度体制化,大大
地削减了儿童的自由,或者说削减了儿童发展与儿童天性中的自然、自由发展的内在联结,这直接导致个
体生命中很难出现持久稳定的兴趣、求知探究的生命姿态和伟大创造所需要的持久高度的专注。
⑦这意味着我们的学校正越来越多地用一时的、可见的成绩取代对人生整体成就的关注,用小爱取代
9
大爱,用私己之爱挤占了对他人、对世界的广博的爱。当一个人更多地停留在自我的想象世界中,他要对
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怎样走出狭隘的自我,是当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甚
至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⑧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因为我们年少时的教育已经给我们打上了平庸的烙印,早期的教育决定了
一个人发展的方向。带有浓郁功利性的奥林匹克竞赛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成功地把一批优秀学生送入优
秀的大学,而这些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其所选择的专业或许不再有任何兴趣。奥林匹克竞赛体制实际上是我
们今天这种功利化的、平庸的教育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判断一种教育是否平庸,实际上要看教育中人的存
在或人的生命的丰富性和广延性、一种生命的高度,而不仅仅是看当下的、世俗化的、基于功利的评价。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的含意。
3.简要说明第②段和③④⑤段在论述上的关系。
一、【2014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乾坤草亭
朱良志
明代王世贞家有弇山园,园中有一小亭,小亭坐落在丛树之中,四面花草扑地,绿荫参差,匾额上书
“乾坤一草亭”。八大山人也曾画有《乾坤一草亭图》。一个小草亭,为何扯上广袤无垠、神秘无比的乾坤?
又如元代画家吴镇,喜欢独泛小舟于湖中,自称是“浩荡乾坤一浮鸥”。一只小鸟,为什么说是浩荡乾
坤中的一只小鸟?而唐代船子和尚诗云:“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小舟居然也成了宇宙
中的一只船。
宇宙、乾坤,说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
思。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的心。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
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王维不是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吗?水虽穷,
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
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
能路径。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
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即皑
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在《个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
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
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
10
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
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
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这是一般的境界,没有改变山里人
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
地;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则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
它站在世界的高台之上。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灵的悠游回环。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
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那小舟也是如此,它在小河中荡漾,
在开阔的湖面荡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荡漾,在无形的宇宙中荡漾,说它是“宇宙船”又有何不可?中国画
家不是看一只鸟就画这只鸟、有一朵花就画这朵花的人,中国画的主流不是将画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当
作表达内在生命体验的工具。画的是这个亭子,但所要表达的生命体验却不在这亭子中,所谓不离亭子,
不在亭子。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高台上去玩月。
(有删改)
1.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3.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
二、【2013 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传统节日只是存留
于父辈记忆里的尤物,已经成为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
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又
有多少?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是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样的
现状,就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让传统在现代社会得到很好的延续。
其实式微的不只是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要究
其原因,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
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
日就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比如,春节文化包含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等内容,并通过一系
列仪式来完成。而现在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尊老爱幼也成了“隔空对
话”,春节还有什么文化味道啊?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传统节日值得我们缅怀,但对传统节日的式微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在发展,原来传统节日所承
载的东西,不再是人们的必需,那么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指出:“原来
的传统节日是有大量丰富的民俗活动的,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以及祭祀、祈祷、敬仰、吟诵相关
11
联,有着缅怀、祝愿、庆贺、祈愿、敬祭等种种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节日几乎都
没有祈祷和敬祭等内容,失去了庄严的文化氛围,人们对一些不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淡化,相反对产生于
国外的又接地气的节日情有独钟。当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自然就会式微。
尽管传统节日式微是文化在“物化”的结果,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很多传统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需要保护的,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也会增加新的
民俗活动和新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传统节日的式微。在笔者看来,节日式微的内容多是不贴
近现实生活或不被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所认可的不合时宜的传统内容。我们应该通过努力,让
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总之,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切不可在我们手中消失。
(有删节)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生活走向富裕,压岁钱水涨船高,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
B.随着通讯的现代化,过节时大家已习惯了编发短信互贺,进行“隔空对话”。
C.传统节日现在已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
D.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
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
D.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
传统节日的看法。
闯关检测
一
1.AB
12
2.A
【解析】B 项,影视作品与音乐的配合在近几年之前是否有问题,本文中并未提及,不可妄断。C 项,
原文中说的是创作者“欠缺”音乐常识,并非“没有”。且病态影视音乐的产生还有“遇到创作浮躁的
大气候”的影响。D 项,应是作者对影视创作现状担忧,而非“对影视创作者的极端厌恶和强烈不满”。
3.①影视音乐和作品水油分离,甚至矛盾重重;②不管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语言、情节、情景,只
用一个电子编程的一个乐句甚至一个动机、一个鼓点、一个效果音响贯串始终,音乐成了橡皮泥、万能
胶;③在创作意图和歌曲元素上与影视作品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张冠李戴地“拿来”;④有些影视
作品选用音乐时甚至不考虑史实。 学!@
【解析】筛选“风马牛”病的主要表现时,要注意文中的提示信息,如:段②“最常见的表现是”,段③
“另一种症状是”等,考生将相关信息提炼概括即可。
4.①影视音乐是为配合影视作品的内容而制作的,如果只让观众注意到了音乐的存在,而忽视了它与影视
作品之间的联系,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那么也就失去了添加影视音乐的意义。②
影视音乐会给人以新鲜感,而且会具有升华主题、强化感情、激发共鸣等作用。如果影视音乐和影视作
品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就会达成视听的完全统一,使人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而这恰恰是影视音乐的
最高境界,也凸显了影视音乐为作品内容服务的最初意义。
【解析】注意题干中所说的“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并非不存在,只是感觉不到而已。能达到让人感
觉不到的境界,即说明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内容配合得完美,这实际上是对影视音乐的最高要求。解答时,
一定要首先理解透这个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二
1.BD
【解析】B 项,作者反对的是只盯着社会的阴暗面,而看不到社会的主流。D 项,说法绝对,原文说的
是“可能都是源于对文学的文化责任的疏离与拒斥”。
2.A
【解析】与原文不符,据文中“虽然有人成功,有人没有那么幸运”可知,追逐梦想时,不是只要勤奋
付出就能成功。
3.运用比喻的手法揭示了当代文学的责任和意义:文学既要客观忠实地反映时代景象,更要为时代的前进
引吭高歌,催人奋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题重点在于理解“书记官”和“号角”的具体意
义。“书记官”的职责是真实记录,“号角”则是激励人们奋斗进取。该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实质上是
13
要揭示中国文学的使命和责任。
4.①努力进取,追逐梦想;②主张个体与群体的有机统一,而不是简单张扬个人主义的梦想;③包含了主
体精神、奋斗精神和中国的文化传统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中国梦”的时代内涵散布全文,
需筛选整合并概括得出,注意答案第二点应结合与“美国梦”的对比来提炼获取。
三
1.首先提出论题:技术化的教育形式特别是高度体制化的应试渗透导致我们的人生发展平庸化。接着正反
论证年少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培养想象、兴趣、爱好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功利化、
世俗化的教育及其评价体制使我们变得平庸。
2.对自然、他人、人世间的爱,是一种深厚、广博的大爱;深厚、广博的爱促使伟大心灵的成长;对知识
的兴趣和对自然、世界的爱好成就了杰出的大学问家。
【解析】画线句为文中第③段的结尾句,是对该段的概括总结。明确了此点,即可通过分析第③段的内
容,得出画线句的深刻含意。“伟大的爱”指对自然、他人、人世间的深厚广博的爱,“伟大的心灵总
是与伟大的爱连在一起的”是指深厚、广博的爱能促使伟大心灵的成长,“大学就是大爱”指对知识的
兴趣和对自然、世界的爱好能成就杰出的大家。
3.第②段提出观点:各行各业杰出的人物,都在年少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④⑤三段从三个方面(丰富
的情感、发达的想象力、自由探究求知的兴趣)对其进行阐述、说理论证。因此,它们是总说和分说的
关系,观点和论证的关系。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概括②③④⑤四段各自的主要内容,第②段是从大观点上指出年少时打
下的良好基础对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这些基础包括丰富的情感、发达的想象和对知识的兴趣。
第③④⑤段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所以它们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高考链接
一
1.“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个”这一词语,在第三段中,作者从不同角度对
14
其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层次,理解各层次的内容,可知“个”这一词语的内涵:“竹”“点”“圆满具
足的生命”。
2.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个层次;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台上玩月”这一境界
的心灵特点;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首先要明确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内
容,然后结合写作中心,对各层次进行概括。在第四段中,作者先围绕人的境界的三个层次展开分析,
在具体分析时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然后对中国画的“台上玩月”和中国画家的“高台玩月”所表现
的内涵进行理解。明确了这些内容,就可以清晰地划分并理解这一段的层次。 学#¥
3.“不离亭子”,表达了一个小“点”的生命自信;“不在亭子”,表现了生命在无限宇宙中的悠游。草亭
与乾坤的关系,写出了“小”的个体面对无限“大”的宇宙可采取的态度,反映了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
境突围的可能路径。
二
1.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说的是国内不少人钟情于洋节日,不属于“中
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
2.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第二段“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
可知,C 项是真正原因。
3.(1)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正日渐式微,所以需要保护和传承。
(2)①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教育、宣传活动。②在传统节日开展新的民俗活动,以增加其新的文
化内涵。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