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66 KB
  • 2021-06-09 发布

2012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四)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 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四) 1.(威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 朱 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1)咏梅词大多写得干枯瘦硬、老气横秋,而这首词历来被公认为是咏梅词中最富特 色的一首。请你结合上片词句内容归结该词所表现的意境。 答: (2)简要分析“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的表现手法。 答: 答案 (1)在流水发出泠泠响声的河边,梅树的枝杈横在河桥旁的路上,梅花开得像 雪花飞白一般,很像是一幅描绘江南景色的风景画。短短四句,将早春描绘得清光明媚,风 流俊赏,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咏梅图。 (2)游春回来,春风吹过平原野外,一缕梅花的香味随着马飘散--跟着骑马的人。末 三句抒发了词人郊游归来无限喜悦的心情,然而这心情又并非直抒胸臆,而是融情于叙事、 寓怀于写景之中的,使抒情、叙事、写景达到了高度统一。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人们常欣赏“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但联系全词意境看,一个“渐”字却 “最为传神”。试分析“渐”字“传神”之所在。 答: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 答: 答案 (1)从词的意境看,“渐”字写出了美景一个比一个美,春意一处比一处浓的 变化过程。先是风自东来,吹皱水面,召唤游人;再是杨柳如烟,柳枝浅碧,晓寒犹轻;最 后是杏花如火,春意方闹。“风光”逐步展开,芳春美景越看越好。“渐”字之“传神”, 全在其中。 (2)词的上阕所写之景是美景、乐景,水波迎客,杨柳如烟,红杏似火,“风光”好 到极致,作者流露出欢娱快乐之情;词的下阕,生发感慨,人生一世,艰难困苦,欢娱恨少, 忧患苦多,而今风光将尽,无力挽留,只能举酒劝说斜阳,留下晚照于花间,延长欢娱片刻。 全词乐中有哀,喜中生悲,情景交融。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 42 岁。②外家:女子出嫁 后称娘家为外家。 (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下阕分别描写了什么样 的景色? 答: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 情怀? 答: 答案 (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一派恬静而又充满生 机的乡野春色。下阕:意态悠闲,生活井然,牛栏边种有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一幅闲适、 古朴的村居图。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写作手法。词人面对生机 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实,报国无门而年齿徒增的惆 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 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1)这首词“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 答: (2)宋代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 着一“草”字,却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借咏草抒发了 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 (1)“老”字与上片的“嫩”字遥相呼应,在春草由“嫩”变“老”之中,暗 寓伤春之意,而这恰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真实写照。 (2)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 兼备。词的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落入苍 凉之境。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 宋神宗煕宁七年(1074)四月,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居润州(今 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1)词的上片所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为下片刻 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作铺垫。 (2)本词写法新巧别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运用了比拟手法,上片中“飞雪”与 “杨花”互喻恰当,比拟工整,手法独特;二是运用了反衬手法,词人用双栖燕反衬出单栖 人的思念之苦,月照梁上双燕,反衬出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三是整首词借思妇想念行役 在外的丈夫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以思妇口吻诉说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的痛苦心 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