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 M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突破点四
词语、句子含意的理解
一、传记中重要词语、句子
【
例
1】
(2014
·
辽宁卷改编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
面的题目。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①
1932
年,
“
一
·
二八淞沪抗战
”
以失败告终,
20
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
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
弟弟的那句话是:
“
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
史,可给社会治病!
”
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
历史专业。
②
1937
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
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
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
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
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
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949
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
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
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
“
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
。
④
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⑤1958
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
“
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
”
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⑥1964
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
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
5
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
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
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
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
废弃是
“
大漠流沙
”
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
“
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
”
,人类活动才是造成
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
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
“
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
先驱
”
。
⑦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
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
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
“
身世
”
。
⑧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
……
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
“
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
⑨
侯仁之在北京定居
60
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
血。比如有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是
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
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
《
保护卢沟桥刻不
容缓
》
一文,发表在
《
北京日报
》
上。
6
天后,北京市
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
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
100
米。
“
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
”
,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⑩
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
“
信手为之
”
。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
摘编自高毅哲
《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
题型一:解释词语的含义
【
典题试做
】
(1)
解释文章标题中
“
知音
”
一词的含义。
(4
分
)
【
解题流程点拨
】
答案:
“知音”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文中指侯仁之对城市的了解、热爱和保护,表达了一位历史地理学家对北京等城市的无私奉献之情。
【
构建模型
】
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
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
理解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要准确理解临时意义,应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们往往是基本意义以外的,或与基本意义在词义、色彩、感情上有差别的意义。
3.
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大体上有同一、种属、交叉、矛盾、相反等关系。应在把握好这些关系的基础上准确答题。
题型二: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
【
典题试做
】
(2)
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
分
)
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
解题流程点拨
】
答案:
侯仁之放弃学医而改学历史,是为了救助社会,而不仅仅是学医只救助个体生命,从而表达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且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做好铺垫。
【
构建模型
】
分析句子含意答题模板
模板一:表层含意 深层含意。
模板二:先说关键词语含义 再说作者所要
表达的意图和情感。
模板三:先说修辞手法 再结合文意理
解。
二、科普文章中重要词语、句子
【
例
2】
(2015
·
福建卷改编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面的题目。
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
《
诗经
》
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
“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
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
“
囊萤
”
来夜读了。到
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有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
“
冷光源
”
。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
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
(LED)
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
LED
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
50%
以上。
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
LED
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
“
天敌
”
。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
60
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
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
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
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
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
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
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
“
熠耀宵行
”
的萤火虫,如今
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
“
引
”
来它们的
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
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
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
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
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
……
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
摘编自
《
新华文摘
》2014
年第
13
期
)
题型:理解句子的含意
【
典题试做
】
请根据文本,分析
“
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
”
这句话的含意。
(6
分
)
【
解题流程点拨
】
答案:
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
【
构建模型
】
依据句子类型,理解其含意
1.
结构复杂句 结构分析法
实用类文本,尤其像科普文、调查报告,因其科
学性需要借助一些结构复杂、含意较难理解的句子,
故如何理解这样的句子,往往是命题所在。对这样的
句子,主要采用分析其结构的办法,如果是单句,先
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第一层,就可
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2.
观点句、结论句 探究法
实用类文本涉及对观点句或结论句的理解,往往
会带有探究的要求,这时的句子含意理解,已不是
“
理解
”
层级上的句子理解,而是
“
探究
”
层级上的句子理解,这时往往从
“
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
”
三方面考虑分析,即先解释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