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语 文 ‎ 一、语言文学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 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 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 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 B. 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 C. 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 D. 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碧万顷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副其实 B. 一望无际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不虚传 C. 一碧万顷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副其实 D. 一望无际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不虚传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 ‎ 。 ,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1) 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2)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3)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4)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 ‎(5)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A.(2)(4)(1)(5)(3) B.(3)(4)(1)(2)(5) ‎ C.(2)(5)(3)(4)(1) D.(3)(2)(5)(4)(1)‎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B.《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之所以如此尖锐复杂,原因在于剧中人物之间有阶级的对立和思想的分歧形成的。‎ C.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逐渐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非独立,而是彼此环环相扣,人类仅是该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D.杨绛在《我们仨》中写了钱钟书和钱瑗从住院到病逝的经过,把现实生活中不忍面对的事实化为凄凉的梦境,使作品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5、下列关于课文中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 A.“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人,本因写作“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写作“人”。‎ B.古代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自己对巢穴的依恋。后来用“正首丘”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 C.《指南录后序》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为他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出自他的名篇《渡扬子江》。‎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全书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其中本纪记述的是诸侯。‎ ‎6、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 ‎(1)为巡船所物色(2)死生,昼夜事也 (3)若属皆且为俘虏 (4)沛公安在 ‎(5)日与北骑相出没于秦淮间 (6)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7)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1) (3)/(2)/(4)/(5)(6)(7) B.(1) (3)/(2)/(4) (7)/(5)(6) ‎ ‎ C.(1)/(2)/(3)(6)/(4)(7)/(5) D.(1)/(2)/(3)(4)(7)/(5)(6)‎ ‎7、下列画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予更欲一觇北(窥视)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B.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C.则思谦冲以自牧(谦虚) 役聪明之耳目(役使、劳损)‎ D.旦日不可不蚤自谢项王(感谢)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 ‎8、下列画线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吾得兄事之 B.道芷阳间行 ‎ C.因人之力而敝之 D.河内凶亦然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孙坚死后,孙策寄居袁术篱下,在朱治等人的建议下,向袁术借兵去夺江东。在进兵江东的过程中,孙策酣斗太史慈,大战严白虎,冲锋陷阵,勇冠三军,获得了“小霸王”的绰号。‎ B.吕布归顺后,董卓更加飞扬跋扈,自行废掉少帝,另立九岁的陈留王为献帝,并改元初平,自任相国,专权朝野,捏造罪名杀死废帝。‎ C.刘备带领着百姓前往江陵,在长板坡遭到曹操的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关羽在长板坡舍命救出刘备家眷,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D.吕布不听陈宫的劝谏,兵败。先欲投袁绍,后投刘备,实际想夺徐州,不被张飞所容,只好离开暂时屯驻小沛。‎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衣带诏事件暴露,曹操想废帝另立新君,被手下谋士程昱谏止。他认为天下未平就行废立之事,会使曹操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曹操最终没有废掉皇帝,而只斩了董承等人的全家老小,并勒死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还派了三千心腹充当御林军来防察。‎ B.袁绍见刘备不回,大怒,想派兵讨伐。谋士告诉他,刘备还不足为患,曹操才是劲敌,不得不除,劝他与江东孙策合力,攻打曹操。‎ C.《三国演义》有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拥刘反曹,把蜀汉作为正统,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 D.曹操水寨严整有法,唯有火攻方能破敌。周瑜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两人不约而同在手内暗写了一个“火”字。周瑜遗憾无人替他行诈降之计,诸葛亮主动请缨,并甘愿受皮肉之苦。‎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 ②秦王:李世民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勣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法律,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据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4分)‎ ‎ ‎ ‎(2)、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3分)‎ ‎ ‎ ‎(3)、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3分)‎ ‎ ‎ 三、古诗词鉴赏(9分)‎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悬知:预测,推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5、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 (1) ‎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 ‎ ,纫秋兰以为佩。‎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 (4) ‎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沧海月明珠有泪, 。‎ (6) ‎ ,只是朱颜改。‎ (7) 雁过也,正伤心, 。‎ (8) ‎ ,但寒烟、芳草凝绿。‎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对面的碗 ‎ ‎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散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距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 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的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碗。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尖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地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 (有删减)‎ ‎17、对下列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秋阳飘散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距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B.老人低价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C.老人哭诉感伤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准到位,又克制内敛。‎ ‎18、请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 ‎ ‎ ‎ ‎19、“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 ‎ ‎ ‎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载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 ‎20、下列对“信息”相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 )‎ 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 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21、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3分) ( )‎ A.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 B.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 C.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 ‎22、结合文章,阐述第三段画线句子的内涵。(6)‎ ‎ ‎ ‎ ‎ 七、作文(60分)‎ ‎23、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语 文 答 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 1、 C(本题从上文看,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应为C项)‎ 2、 A 3、 B 4、 D(A项“车费减倍”错,减少不能用倍,应为“减半”;B项 句式杂糅;C项主语残缺)‎ 5、 D(D项本纪记述的是帝王)‎ 6、 B 7、 D 8、 D 9、 C(关羽改赵子龙)‎ ‎10、D(诸葛亮改黄盖)‎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11、C ‎12、A(A项“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理解有误,原文是“密得宝藏书,辄称善”。)‎ ‎13、(1)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赋分点:“孤”“不营”“通贯”各1分,句意1分)‎ ‎ (2)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赋分点:“阿党”“按讯”各1分,句意1分)‎ ‎ (3)但在君王和父母的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赋分点:“微”“文”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闻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来。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不能采用。后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当时李勣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与裴矩西行入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 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魏征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 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恳切请求,多次推辞,退意更坚。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 三、古诗词鉴赏(9分)‎ ‎ 14、D(“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有误,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无伤感可言。)‎ ‎15、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略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17、答案:B(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照顾自己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老人把房子低价租给小路,一方面是看到小路没有租到房子,同情小路;另一方面是老人自己希望能有个人陪伴自己。)‎ ‎18、生活讲究:老人穿着考究;使用的餐具精美;房屋的布置摆设含蓄婉约中透着美感。‎ 心地善良:低价出租房子给小路,又不伤害小路的自尊心;等小路吃饭,善待小路。‎ 温雅内敛:希望让小路陪她吃饭,但又不明说;自己心里痛苦,却不对外人流露;小路帮她做家务,总是优雅的说谢谢。(6分,每条2分。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 ‎19、(1)“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是老人生活中盛饭的碗,更是老人心中渴望盛满亲情的碗。(2)“碗”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情节结构的枢纽,使情节简洁明了。(3)文中多次写到精致的“碗”,表现出老人讲究生活品味的特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4)小说以“碗”讲述了老人和小路相互关心帮助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赞美了人性的美好。(5)对“碗”的描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悬疑”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6分,每条2分。答出3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20、C(曲解文意,“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21、D(“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并没有体现人被奴役、被控制,而是运用了这些信息化手段。)‎ ‎22、通常认为,人是信息的住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2分)但是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人们就会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2分)这句话表达作者对“人与信息”关系的担忧。(2分)‎ 七、作文(60分)‎ 审题立意 ‎1、关注传统文化,饱含人文情怀。‎ 人伦关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命题意在引导考生调动家庭与个人、长与幼的相关经验,重新理解长辈的深沉情感、丰富智慧及其对于青年成长的宝贵意义,引导考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体现。此次作文题目的设定,符合当下社会风尚、热点新话,如家风、家传等。当前不少高中生往往关注自我多,关心他人少,不仅缺乏与长辈主动交流的积极性,而且对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但是对这些即将从青少年步入成年人行列的高中生来说,从校园到社会,从课本到实践,长辈们始终是他们一本读不完的书,无论是只言片语的潜移默化,还是家风家传的模范榜样。在成长中感悟人生,每位长辈都是一部书,高中学生应该打开长辈这本书,感悟精神的力量。题目需要考生从凝聚个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阅历中选材,关注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既唤醒内心的真挚情感,又思考个人精神成长,富有人文情怀。 ‎ ‎ 2、立意角度丰富。‎ 通过材料“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记忆,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等内容,反映出作文题立意角度丰富,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鉴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叙可议,便于各层次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 ‎3、细致拆分和理解话题“重读长辈这部书”‎ ‎ (1)“重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读”,但“读”不是简单地“看”,而是具体解析、深入思考,是用理性的眼光审视长辈,从他(或他们)的人生经历及相关事件中获得新的认识;二是“重读”,意味着要在以前“初读”(或“浅读”“误读”)基础上有所深化或矫正。可以是致敬,可以是赞礼,可以是对照,可以是自省。至于“读”什么,怎样去“读”,有什么收获,则取决于文章的写作目的(即“为何写”)。一篇8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必须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材料、处理详略、精心布局。很多考生的文章,赞颂长辈的勤劳、勇敢、诚信、正直、大度、进取、创新等等,从这些角度解读长辈当然是可以的,但他们只是单纯地呈现事实,只是程序化地进行歌颂,至于长辈们“为什么”会如此、“我”思想或心理有哪些触动、“我”有了怎样的新思考与新认识、今天重读长辈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等等,则很少或根本没有触及。这样的作文其实缺少真正的“读”。‎ ‎(2)“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亲人或老师等。‎ ‎(3)“这部书”:表面上看是书,但书背后所承载的东西却是抽象的。这部书中有长辈人生的事理,有传统的积淀,有时代的记忆,有我们自己,有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也有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人生的事理”,是指长辈的人生经验;“传统的积淀”,是指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和家风; “时代印记“,是指他们在特定的时代中形成的认知和生活习惯; “我们自己”,是指他们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是指我们还幼小时他们在家庭或社会角色上从无知幼稚到稳重成熟的转变。“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是指随着时代发展造成的父辈与晚辈之间某些新旧观念的冲突等等。举例来说,作为一个群体的我们的长辈,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的意识比我们强烈,家国情怀比我们浓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的积淀更为深厚,这些美德我们应该读懂并传承下去。长辈们的平等意识(男女平等、长幼平等、师生平等、社会分工平等)一般比我们淡薄,接受新鲜事物也没有我们快,在认知上与我们有一些分歧,也是很正常的,通过沟通与磨合,完全可能逐渐趋于一致。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