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石上书”,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石鼓文》,具有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为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题或是钤印——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按照中国人“石即山”的观点,碑是被移动到建筑周围或者特别场合的摩崖。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一方面,历史学家非常重视碑为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另一方面,在碑上体现的书法成就,几乎占据书法史上的半壁江山。
印章最早也来自金属制品。汉唐前后印章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丈人精英的介入。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
不能不提及的是,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1日1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头上的书法,巧妙地将石头与书法结合,形成了摩崖、碑刻、篆刻等多种样式,但其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
B.摩崖是体量最大的书法,摩崖书写,点画不需要仔细,但要力求结构舒展、气势宏大,又要注意依形就势,体现石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C.碑是一种缩小了的摩崖,它遍及中国大地,数量庞大,是体现书法艺术成就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也最为充分。
D.印章最早来自金属制品,汉唐前后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明清时期,石头篆刻广泛发展,文人真正体验到了在石头上的书写乐趣。
解析 原文为“点画未必仔细”,“未必”是不一定,不是不需要,曲解文意。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金属出现时,正值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在非常珍贵的金属材料上铸造文字,体现出当时人们对文字使用的重视。
B.碑有较高的正统地位,它能够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为历史学家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
C.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降低了石头上刻字的难度,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使书法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
D.作为书写文字的载体,石头和纸张各具特色,中国人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解析 “使书法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错,相较篆刻“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文字在成熟的关键期和金属材料相结合,影响了文字的书写特征,所以最早刻石《石鼓文》具有了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
B.我国有大量的摩崖和碑刻存世,并不是因为它们有传播知识的功用,而是统治者和文人要借此表达威仪,宣示权力或出示凭证。
C.好的摩崖石刻,能给自然风景打上入的印记,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凸显人的价值,这也使人类进行摩崖创作具有了内在动力。
D.现代墓碑其书法价值可能不及古代,但当亲人面对这块有着文字的石头时,仪式感造成的肃穆,依旧会出现在某个或大或小的空间里。
解析 原因分析错,传播知识也是因素之一。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良 心
孩子送来时,已经快不行了,张朝和老婆急红了眼。好几个医生,在看了片子和孩子的状况后,都摇着头说:“不行,不行,这个手术我没把握。”张朝和老婆真的是急疯了,差点就给他们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你们一定要救我儿子啊!”一个年轻医生,看着有些不忍,说:“如果丛医生在,可能还有点希望,但是……”年轻医生有些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张朝问。年轻医生想了想说:“我去帮你打个电话试试,他如果说可以,那就可以。”电话打完,年轻医生说:“丛医生答应了,马上就动手术,你们准备一下吧。”张朝和老婆一阵惊喜。张朝朝老婆使了个眼色,他老婆就匆匆出了医院,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鼓囊囊的信封。
那个丛医生走过来时脸上有点憔悴,他的身后跟着的是推着孩子病床的护士。眼瞅着快要到手术室了,张朝把丛医生拉到了一个角落,然后递上那个信封。丛医生推托着不接,反复几次,张朝脸上都有了汗。这时那个护士喊:“丛医生,可以手术了。”丛医生推托不过,只好接过信封,随手放进口袋里,然后就匆匆进了手术室。
张朝和老婆被阻拦在手术室的门口,看着门轻轻地被关上。张朝拍了拍老婆的肩说:“没事的,一定没事的,丛医生都收了咱的红包,他一定会尽全力的。”
这次的手术,真像是一场马拉松。从下午六点一直到凌晨两点,张朝和老婆坐在门外的地上,差点都虚脱了。“怎么还没好呢?怎么还没好呢?”老婆嘴里不停地在喃喃着,眼角的泪早已干了,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泪痕。不时还怪上自己几句:“都怪我,没照看好儿子。”张朝拉住她的手,紧紧地。
不知什么时候,手术室的门打开了,先前那个护士喊:“谁是张海旭的家属?”“张海旭”正是孩子的名字。张朝和老婆冲了过去应道:“我是,我是!”护士告诉他们,手术很成功,孩子一会儿就出来,先进重症监控室,让他们别着急。转身要进手术室的护士又回头说:“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
几天后,张朝的老婆经过医院楼下的表彰栏,发现上面有丛医生的照片,仔细一看,这是年度模范医生的事迹专栏。原来丛医生叫丛勇强,他因一台手术,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张朝的老婆回到病房时,把丛医生的事告诉给了张朝。张朝说:“他是尽力了,可他不是也收了我们的红包了吗?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评模范呢?”老婆也说:“是啊,是有点说不过去。”
张朝和老婆只是在病房里轻声地谈论,邻床的一个病友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出了病房,就和另一个病友说起了那个叫丛勇强的医生收受红包却被评模范的事情。
事情很快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
第二天,张朝的老婆看到表彰栏里,丛医生的照片被撤了下来。回到病房时,来了两个医院监察处的人,把他们带进了一间办公室,说是要了解情况。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丛医生,他们是有些歉意的,虽然他们给了红包,但毕竟人家救了自己的孩子。丛医生却朝他们微微一笑,说:“你们查过交给医院的押金吗?”张朝和老婆摇头说:“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递给他们一份押金收据,收据上显示,在孩子手术的第二天,孩子的医院账户上多了一笔钱。那个数字,正是张朝塞给丛医生的那个红包的数额。
丛医生说:“当时收你们的钱,一是想让你们放心,二是时间确实也紧迫……”
张朝说:“丛医生,对不起,我……”
丛医生摆了摆手说:“医者父母心,无论我做什么,我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现了张朝夫妻在救治孩子时的焦急心情。
B.小说通过张朝夫妻误会丛医生这个小故事,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问题,即医患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等。
C.护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也见证他抢救小男孩,同时这个人物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文中略写救治孩子的过程,详写孩子父母对丛医生的前后态度变化过程,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孩子父母的忘恩负义。
E.小说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直至结局依次展开,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除了语言描写外,还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C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于文无据。D项,文中未写救治孩子的过程,张朝夫妻忘恩负义分析错误。
答案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丛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分析其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概括其形象特征,然后再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如别的医生都没有把握的手术他能够成功,可见其医术高明;因手术而错过与父亲见最后一面的机会,可见其敬业;面对患者的误会能够理解并宽容,可见其医德高尚等。
答案 丛医生是一个医术精湛、敬业奉献、不计得失、医德高尚的人。①接手别的医生都没把握的手术并且手术成功,可见其医术高明,技术精湛。②为给患者做手术而错过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可见其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③返还患者送的红包,面对患者的误会报以宽容理解,可见其廉洁行医等高尚医德。
3.“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试分析护士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意、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意,可以结合语境,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本句话主要是“感谢”丛医生,结合语境概括出感谢丛医生的原因就可以得出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时,从内容方面考虑,也就是对丛医生形象的突出所起到的作用;从结构方面考虑,后面有丛医生妥善处理红包的情节,这句话又为这些情节作了铺垫。
答案 含意:①丛医生不顾手术艰难和自身疲惫即刻动手术,挽救了孩子的生命。②因给孩子做手术而未能与父亲见最后一面。作用:从侧面赞扬了丛医生的高风亮节,为下文丛医生将孩子父母送的红包抵作孩子住院押金等情节作了铺垫。
4.小说的题目是“良心”,如以“红包”为题是否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明确观点,指出认为哪一个更好;然后从小说的人物、主题、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对塑造丛医生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对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
答案 (示例一)以“良心”为题好。①标题简洁醒目,意蕴深厚,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小说的主题,即丛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坚持操守,展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可贵的情怀。③标题与结尾处丛医生的话语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示例二)以“红包”为题好。①标题新颖独特,能吸引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②“红包”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将整个故事连缀起来。③“红包”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红包”叙事,人物形象特征都由此得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