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1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盟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考试结束前 ‎ ‎2018 -2019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考试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 考生须知: ‎ 1. 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3 分)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蛇悄.(qiǎo)无声息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秘密的接近方式以及随后而来的缠绕,让人想起和阴谋、危险、罪恶有关的东西。 ‎ B. 现在在表面粘.(niān)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 无论热涨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 C.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 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zhíchú)着。 ‎ D. 这时,我再也按捺.(nài)不住,一面吩咐赶快备马,一面跑到池塘边去洗脸。池塘边柳丝上纤细的树叶几乎全部落光,柳枝下的池水已变得清澈见底,冰冷贬骨。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2-3 题。(5 分) ‎ 去年春节期间,一个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蓦.然.呈现在亿万家庭的电视屏幕和手机上,“一夜蹿红”。【甲】节目的名称已点明了它的内容、主旨和方式:“经典”、“咏”(“咏”亦“永”也)、“流传”。几乎每一集都能勾起人们不.可.理.喻.的激动、回忆和遐想。无论是《定风波》结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娓娓咏之、歌之,都在轻轻地叩打着观众的心扉,【乙】一似饱经风雨和磨难的祖先在我们耳畔叮咛:莫忘来路,珍爱当下,奔向未来——这就是中华民族永不散逸的一股 “清气”。‎ 古诗词,包括作者已标注为“行”“吟”“歌”以及“调寄某某”诗词的曲调绝大多数已经 亡佚,于是重新谱曲,配以朗诵,以新的旋律演绎之,乃.至.超越时空地让受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丙】“和诗以歌”,既需要有浅吟低唱,曼妙轻缓的佳作,也需要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精品。让人感动的是,中华诗词中的这两种相融互补的美学风格,已经不落痕迹地融入《经典咏流传》之中了。‎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许嘉璐《和诗以歌,精神和鸣》)‎ ‎ A. 蓦 然 B. 不 可 理喻 C.乃至 D.荡气回肠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 A.甲 B.乙 C.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 A. 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手法,使不可感的主体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激活了读者的想象。 ‎ A.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温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更守规范,更讲文明。 ‎ B. 据最新消息显示,浙江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中 10 本。 ‎ C. ‎《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 ‎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辛弃疾,南宋词人,字易安。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 B.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具有“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 C.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限一个宫调。《长亭送别》出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 D.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 6. 阅读下面由某校团委学生会制定的“活动举办流程图”,回答问题。(5 分) ‎ (1)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份活动流程图,不超过 80 字。(3 分) ‎ ‎ ‎ (2) 从确保活动质量角度,概括这份活动流程图的两个特点。(2 分) ‎ ‎ ‎ 7. 阅读下面语段,选择两.个.妙用量词的句子加以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句式不作要求。(4 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揣摩表 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 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墨汁,手起刀落, 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 ‎ 比 如 。再 比 如 。‎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9 分) ‎ 材料一:‎ 科学的历史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有起有伏,科学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先进, 有的国家落后。关于世界科学中心,根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分析,有世界科学单中心说、科学多中心说、科学主中心与副中心说。技术发展也是有起有伏,地域分布也不平衡,也有世界技术中心转移说。实际上某一学科、某些学科群也有世界中心,以往对此缺乏统计分析。‎ 借鉴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的研究发现,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 16—20 世纪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 25 ,则这个国 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该国成果超过 25 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 按照汤浅光朝关于科学活动中心的定义,根据不同的科学史年表可以得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征,尽管具体时间节点不完全相同,但表 1 中的 5 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依次顺序及主要时期基本一致。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大致是意大利(1540—1610 年)—英国(1660— 1730 年)—法国(1770—1830 年)—德国(1810—1920 年)—美国(1920 年至今)。每个国家的科学兴隆期平均为 80 年左右。‎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根据研究,我们认为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和转移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人才和科学技术五个方面。为此,我们提出了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五要素钻石模型”(图 2),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有力支持等 4 个社会因素和 1 个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成果涌现期)因素对科学中心形成必不可少。‎ 图 2: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主要影响因素的“五要素钻石模型”‎ ‎(摘编自潘教峰《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德国的衰落和美国的振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迅速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使得美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大国。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沿着顺时针方向由西方欧洲大陆转移到北美大陆。使得整个大西洋区域在各方面处于繁荣状态。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将沿着顺时针方向再次进行转移, 即从北美大陆及大西洋区域转向东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区域。随着未来一场更大规模的“东方文化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将随之崛起再度成为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将遵循这一古老法则。“分”则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之时,“合”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之日,世界文明中心又一次面临转移,未来将属于热爱和平的中国。‎ ‎(摘自沈律《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之转移(摘要)》)‎ 材料三:‎ 在 21 世纪的今天,世界科学中心话语权还执掌在欧美国家之中。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学理论不可能穷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真理,科学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个国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越来越大的惯性,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出美国,并转向哪一个国家,但随着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势头,世界科学中心可能呈现多中心的局面。因此,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应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积极的应对政策,站在全球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培养高度的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期待在 21 世纪或者更长远的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第六个世界科学中心能否到中国,就看以整体观、系统性思维的中国精神及其文化是否能影响 21 世纪世界整体生产力,影响 21 世纪世界整体生活方式,具体在“智能科学”“再生能源科学”“太空科学”和“人体健康科学”四大领域是否有所突破。‎ ‎(百度百科“世界科学中心”词条)‎ 5. 下列有关“世界科学中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世界科学中心”存在着单中心说、多中心说、主中心与副中心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持单中心说。 ‎ B. 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 25%,这个国家就可以称其为“世界科学中心”。C.“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人才和科学技 术等因素。 ‎ D.二战后,美国一直是“世界科学中心”,按科学兴隆期平均 80 年来算,现在世界科学中心已有转移迹象。 ‎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赵红州和日本学者汤浅光朝都根据科学史年表得出世界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的特征,且时间节点大体相同。 ‎ B. 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要素主要有政治、济经、文化和教育,四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 A. 随着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科学中心将再次转移,中国定能成为第六个世界科技中心。 ‎ B. 在 21 世纪的今天,随着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迅速发展,世界科学中心将会呈现多中心局面。 ‎ 6. 根据上述材料,从政府角度分析,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使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3‎ 分) ‎ ‎ ‎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1-14 题。(20 分) ‎ 白采朱自清 ‎○1 盛暑中写《白采的诗》一文,刚满一页,便因病搁下。这时候薰宇来了一封信,说白采死了,死在香港到上海的船中。他只有一个人;他的遗物暂存在立达学园里,有文稿,旧体诗词稿, 笔记稿,有朋友和女人的通信,还有四包女人的头发!我将薰宇的信念了好几遍,茫然若失了一会;觉得白采虽于生死无所容心,但这样的死在将到吴淞口了的船中,也未免太惨酷了些——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 ‎○2 白采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他的历史,他的性格,现在虽从遗物中略知梗概,但在他生前,是绝少人知道的;他也绝口不向人说,你问他他只支吾而已。他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但我们却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 ‎○3 “不打不成相识”,我是这样的知道了白采的。这是为学生李芳诗集的事。李芳将他的诗集交我删改,并嘱我作序。那时我在温州,他在上海。我因事忙,一搁就是半年;而李芳已因不知名的急病死在上海。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正在这时,平伯转来白采的信, 短短的两行,催我设法将李芳的诗出版;又附了登在《觉悟》上的小说《作诗的儿子》,让我看看——里面颇有讥讽我的话。我当时觉得不应得这种讥讽,便写了一封近两千字的长信,详述事件首尾,向他辩解。信去了便等回信;但是杳无消息。等到我已不希望了,他才来了一张明信片; 在我看来,只是几句半冷半热的话而已。我只能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自解,听之而已。‎ ‎○4 但平伯因转信的关系,却和他常通函札。平伯来信,屡屡说起他,说是一个有趣的人。有一回平伯到白马湖看我。我和他同往宁波的时候,他在火车中将白采的诗稿《羸疾者的爱》给我看。我在车身不住的动摇中,读了一遍。觉得大有意思。我于是承认平伯的话,他是一个有趣的人。我又和平伯说,他这篇诗似乎是受了尼采的影响。后来平伯来信,说已将此语函告白采,他颇以为然。我当时还和平伯说,关于这篇诗,我想写一篇评论;平伯大约也告诉了他。有一回他突然来信说起此事;他盼望早些见着我的文字,让他知道在我眼中的他的诗究竟是怎样的。我回信答应他,就要做的。以后我们常常通信,他常常提及此事。但现在是三年以后了,我才算将此文完篇;他却已经死了,看不见了!他暑假前最后给我的信还说起他的盼望。天啊!我怎样对得起这样一个朋友,我怎样挽回我的过错呢?‎ ‎○5 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有一回我到上海,和平伯到西门林荫路新正兴里五号去访他:这是按着他给我们的通信地址去的。但不幸得很,他已经搬到附近什么地方去了;我们只好嗒然而归。新正兴里五号是朋友延陵君住过的:有一次谈起白采,他说他姓童, 在美术专门学校念书;他的夫人和延陵夫人是朋友,延陵夫妇曾借住他们所赁的一间亭子间。那是我看延陵时去过的,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是一间虽小而极洁净的房子,几乎使我忘记了是在上海的西门地方。现在他存着的摄影里,据我看,有好几张是在那间房里照的。又从他的遗札里,‎ 推想他那时还未离婚;他离开新正兴里五号,或是正为离婚的缘故,也未可知。这却使我们事后追想,多少感着些悲剧味了。但平伯终于未见着白采,我竟得和他见了一面。那是在立达学园我预备上火车去上海前的五分钟。这一天,学园的朋友说白采要搬来了;我从早上等了好久,还没有音信。正预备上车站,白采从门口进来了。他说着江西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我因上海还有约会,只匆匆一谈,便握手作别。他后来有信给平伯说我“短小精悍”,却是一句有趣的话。这是我们最初的一面,但谁知也就是最后的一面呢!‎ ‎○6 去年年底,我在北京时,他要去集美作教;他听说我有南归之意,因不能等我一面,便寄了一张小影给我。这是他立在露台上远望的背影,他说是聊寄仁盼之意。我得此小影,反复把玩而不忍释,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这回来到立达学园,偶然翻阅《白采的小说》,《作诗的儿子》一篇中讥讽我的话,已经删改;而薰宇告我,我最初给他的那封长信,他还留在箱子里。这使我惭愧从前的猜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但是他现在死了,我又能怎样呢?我只相信,如爱墨生的话,他在许多朋友的心里是不死的!‎ ‎○7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原载 1926 年 10 月 5 日《一般》第 10 号第 2 期)‎ 5.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 ‎ (1) 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2 分) ‎ ‎ ‎ (2) 我真是小器的人哪!(2 分) ‎ ‎ ‎ 6. 请简要分析第○2 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 ‎ ‎ 7. 结合作者和白采的交往经历,说说白采是怎样一个人。(6 分) ‎ ‎ ‎ 8. 朱自清的散文在人物描写上非常有特色,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对本文作一点赏析,不少于 150‎ 字。(6 分) ‎ ‎ ‎ 三、古诗文阅读(38 分) ‎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 15-18 题。(18 分) ‎ 甲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 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 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到、往)‎ B.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交接) ‎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东:向东) ‎ 16.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A .到则.披草而坐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举匏樽以.相属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17.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A. 两文同属贬地山水游记,仕途的失意使他们转而把自然作为精神痛苦的避风港,以此抚慰失意的心灵,文中有关山水描写都包含着他们深刻的心灵感悟和生命体验。 ‎ B. 甲文突出西山的“特立”,作者从中感悟到超尘拔俗、与天地精神相通的人格精神;乙文作者由水月悟道,在“变”与“不变”的思考中获得心灵的突围。 ‎ C. 两文描写山水的方式不同。甲文刻意地寻山访水,再现一个失意、幽独又傲岸孤介的狷者形象;乙文随时随地欣赏身边普通的山水,再现一个乐天安命无往不适的智者形象。 ‎ D. 甲文描写西山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先用游他山来烘托,再用登山艰险和从山顶四望景象来烘托;乙文则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水月,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18.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 分)‎ (2)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 分) ‎ ‎ ‎ 16. 用“/”给下面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 小 人 闲 居 为 不 善 无 所 不 至 见 君 子 而 后 厌 然 掩 其 不 善 而 著 其 善 人 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 ?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二)阅读下列一首古诗,完成 19-20 题。(8 分) ‎ 汴河曲 汴河怀古 李益 皮日休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汴河,京杭大运河洛阳段,隋统一后,隋炀帝组织挖掘。 ‎ 17. 两诗都以 为题材,从表达方式看,李诗主要运用描写,皮诗则主要运用 (2 分) ‎ 18. 简析这两首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 分) ‎ ‎ ‎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 22~23 题。(6 分) ‎ ‎【材料一】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材料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材料三】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材料四】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19. 从语言角度看,《论语》多用 、短句和反复,这体现了《论语》 语言特点。(2 分) ‎ 20. 颜渊死时,孔子发出了“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请结全材料分析孔子如此悲伤的原因。‎ ‎(4 分) ‎ ‎ ‎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 2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 ‎(1) ,扶摇可接;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 。(《论语》) ‎ ‎(3) ,死当结草。 ,谢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 ‎(4)安能以身之察察, ?宁赴湘流, 。(《渔父》 ‎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苏轼《水调歌头》)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 ‎【材料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战国 荀子)‎ ‎【材料二】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台湾作家 三毛)‎ ‎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立,立意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 ‎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 ‎1.A(B粘zhān,热胀冷缩;C踯躅zhízhú;D捺nà,冰冷砭骨)‎ ‎2.B(“不可理喻”形容蛮横或固执,这里应改为“难以言喻”)‎ ‎3.C(“浅吟低唱”后面逗号改顿号)‎ ‎4.A(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放到“市容”前面;C项“据……显示”句式杂糅;D项表意不明,改为“不同于《欢乐喜剧人》,《中国喜剧星》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 ‎5.B(A项,辛弃疾,字“幼安”;C项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D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正剧,不在“四大悲剧”之列)‎ ‎6.(5分)‎ ‎(1)○1策划部门写好活动策划书,部长审阅通过后交给对应分管部门负责人审核;○2审核通过再递交给主席团审阅;○3如可行,则交给对应部门部长与分管负责人,由他们共同找团委书记落实活动举办。‎ ‎【评分标准】一点1分,共3分,超过5个字扣1分。‎ ‎(2)○1分工明确,权限清楚 ○2三层把关,严格审查 ‎【评分标准】一点1 分,共2分。‎ ‎7.(4分)示例:‎ ‎(1)一“缕”清风。(数量词选得正确1分)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如丝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描述1分)‎ ‎(2)一“抹”晚霞。(1分)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哪位仙人拿着画笔,只那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1分)‎ ‎8.D(“已有转移迹象”的说法不正确,材料3说“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出美国”)‎ ‎9.B(A项“都根据”一说不正确,赵红州是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得出的结论;C项“定能”一说太绝对;D项“将会”一说太肯定,原文是“可能”)‎ ‎10.(1)积极学习、借鉴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2)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一核心,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3)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政策,积极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4)政府要加大教育、科研投入;(5)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自信。‎ ‎【评分标准】一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要求结合材料三及影响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五要素来答题,否则不给分。‎ ‎11.(1)表达对白采惨死于将到吴淞口了的船中感到震惊和痛心,也表达了作者因杂事而未能完成对其诗歌评价的歉疚。‎ ‎(2)这是作者强烈的自责,后悔在李芳事件中对白采的误解,现在明白了却再也没机会弥补了。‎ ‎12.(1)概叙了白采的性格特点,给读者留下整体印象;(2)结构上总领下文,下文的叙述都是围绕“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来写的。‎ ‎13. 文章主要叙述我与白采的四次交往。第一次是为学生李芳诗集的事,白采对作者的耽搁心存不满并出言讥讽。第二次是因作者答应为其诗稿《赢疾者的爱》写诗评,就这事白采多次写信给作者。第三次是我到上海去拜访白采却没有遇到,在我上火车前,白采匆匆起来和我见了一面。第四次是白采去集美作教时给远在北京的我寄来一张小影。从这些交往中,可以看出白采是一个率直、待人真诚、能真心对待朋友的人,热爱文学创作,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2分,其中人物性格特征1分,概括交往经历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4.(1)白描,寥寥几笔勾勒人物形象。如上火车前见面场景,“说着江西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短短三个句子就交待了白采的籍贯及其艰难的生活处境。‎ ‎(2)用一些生活小事或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如“听说我有南归之意就寄来小影,表达自己的期盼”、“保留李芳事件中我写给他的长信”等足见其待人真诚,对朋友真心;又如对其上海寓所环境的细节描写,“桌椅都是白漆”“小却极其洁净”,无不折射出白采的“遗世绝俗”。‎ ‎(3)侧面描写,借他从之口来表现人物,如借平伯之口写白采是一个有趣的人,借薰宇、延陵君之口交代白采的生平、境况、为人等。‎ ‎(4)借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现人物。如得知白采惨死船中,通过描写自己内心的震惊和痛心,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白采这位朋友的可贵。‎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5.D(“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16.C(都表被动。A分别表承接和表转折,B项分别表转折和表修饰,D项分别表目的和表结果)‎ ‎17.D(错在用主客问答来写景,主客问答在四、五小节,通过主客议论水月,融理于景)‎ ‎18.(6分)‎ ‎(1)精神凝聚,形体散释,与大自然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这以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 ‎【评分标准】“释”“冥合”“未始游”“于是”每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不停地流逝的就像这江水,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有圆缺变化的就像那月亮,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评分标准】“盈虚”“消长”译错各扣1分,整体给1分。‎ ‎19.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评分标准】必断6处,对两处给1分,错两处扣1分。‎ ‎【断句译文】‎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20.汴河 议论。(2分)‎ ‎21.○1 李诗借汴水东流、杨花纷飞的无限春意来反衬隋家宫阙的衰败,表达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伤感情怀;○2皮诗对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予以批驳,认为汴河的开凿改善了交通,历史作用深远,如果没有发生“水殿龙宫”事件,其功绩堪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6分)‎ ‎【评分标准】每点3分,其中结合诗句分析2分,情感点出给1分 ‎22.倒装句 口语化或语录体(2分)‎ ‎23.○1颜回能安贫乐道;○2颜回好学,在学习上不迁怒他人,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3颜回最能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和人生理想。‎ ‎【评分标准】第○3点2分,其他每点1分,共4分。‎ ‎24.(6分)‎ ‎(1)北海虽赊 桑榆未晚 ‎(2)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臣生当陨首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4)受物之汶汶者乎 葬于江鱼之腹中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四、作文审题解说 荀子原意是谈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要成为君子就要借助学习,因为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但它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每个人都有不足,或能力上的,或外在条件上的,因此,要想成功就要学会借助他人或借力于人,做一个“善假于物”的人。‎ 三毛的话则形象地告诉我们,只有提升自己,才能获得他人的赏识或认可。‎ 综合两则材料,可推知本次材料作文的话题是:借助他人与提升自己或靠他人与靠自己。只要围绕这样的话题来立意都是切合题意的。至于评分标准可以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