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原通辽铁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
,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⑦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选自2017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D. “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文章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D.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猪头李
许宗耀
金堤上有个劁猪匠,姓李,人称猪头李。
在金堤及金堤周围的村落,猪头李的一句话对一头猪的命运有绝对的决定权。劁了的,活个一年两年便被宰了;留着的,娶妻或生子,能活个十年八载。
猪头李到哪村劁猪,小猪仔叫唤,小孩子也围在周围叫唤,抢猪蛋子不说,还喊“猪头李”,猪头李也不恼,照样给猪蛋子。孩子抢了猪蛋子,撒上盐,用麻叶包几层,放柴火锅底烧,麻叶烧焦取出来,剥开,猪蛋子外焦里嫩。猪头李当时很受孩子待见。
一个夏天,猪头李游村串乡来到金堤外毛庄。毛庄前不挨村后不挨店,孤村一个,地处老黄河身,流沙多,一起风,沙就聚堆,到处都是一两丈高的沙土岗,土岗上草木丛生,一人穿过,凄凉阴森。
干完活,天已擦黑,有一个人过来拍拍猪头李的肩膀说:毛司令叫你。 毛司令是金堤一带的土匪头儿,有百十号人、几十杆枪,跟豫北最大的土匪头儿王三祝是换帖朋友,在金堤是人见人怕的人物。猪头李收拾好东西,来到毛司令家。毛司令见面就哈哈笑:兄弟,你可来了,酒席我已经摆好了,我儿子从市里捎来的马家烧坊的好酒“一马平川”,今个可得喝醉了!
原来毛司令是惦记猪蛋子!毛司令打小就爱吃猪蛋子,尤其爱吃撒上盐用麻叶包着锅底烧出来的猪蛋子。猪头李的爹劁猪的时候,毛司令没少和同伴抢猪蛋子。
当即安排人去烧猪蛋子,四五个人就喝开了。约莫近三更时分,几个人都已酒气醺天。毛司令说:五子,喊几个兄弟起来,干活。又拉住猪头李说:兄弟,今个让你开开眼,见埋过活人吗?
没……没见过,我胆小,就不去了。猪头李说。
你哪天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还怕啥!今个让你看看兄弟的营生!
月黑风高,毛司令带队,十来个人,有四个人抬着一个麻袋,一起来到庄外土岗深处。
兄弟,见过倒栽葱吗?毛司令问。
倒栽葱是一种埋活人的法,很残酷。挖一个竖直及腰的圆洞,将人头朝下放入,漏屁股在外,用土埋实,待人一放屁,齐了,人被活活憋死。
猪头李说:毛司令,天这么黑,我也看不清,还是挖个坑扔里算了。
天也晚了,听兄弟的。毛司令吩咐抓紧挖坑。挖好一个二三尺的深坑,从麻袋里倒出一个汉子,汉子双手反剪绑着,嘴里塞了破布,被一脚踹到坑里。
等等,既然埋他,让他睡舒服些。猪头李边说边跳到坑里。
没想到你操刀的还这么磨叽。毛司令嗤笑道。
猪头李磨正汉子的头,顺势塞眉头下一个大坷垃,一拍汉子的屁股,说,趴好!顺势一摸汉子反剪的手,湿水细麻绳拴着,偷偷拔出劁猪刀,猛往中间一划,绳嘣的开了,汉子含糊地叫了一声。
猪头李,你在劁人呢!众人笑道。
我看人死了没,掐了一把。猪头李也笑道,爬出坑,和众人一起埋土,将地面摊平,回去睡觉。
第二天,猪头李照样劁猪。
一直过了几年,也没听说被埋汉子的事。反正那时候死个人如同死个狗死个鸡,没多大声息。后来,解放军从太行山南下。毛司令带领一帮人企图抵抗,全被剿灭。猪头李想起被埋的汉子,不由地叹息:活不活,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1948年,工作组进村,队长姓韩,是一个高大的汉子,见有人劁猪,非常激动,一问旁人,劁猪人是猪头李,急忙上去拉住猪头李:你认识我吗?
猪头李一脸茫然,摇摇头说:不认识。
韩队长伸出右手,手背上有一道十来厘米的疤痕:这个伤疤是你划的!
猪头李还是一脸茫然:领导,你认错人了,我不认识你。
后来,成立农会,韩队长让猪头李当主任。猪头李说:我斗大的字儿不认识一个,让别人当吧。猪头李怎么推辞也推辞不掉,当了副主任。再后来,县里成立农畜牧委员会,在韩队长的推荐下,猪头李作为畜牧稀有人才去上班,成了公家人。我见到猪头李时,是在他们村驻队,他早已从畜牧局副局长位子上退下来,在家养老,每天步履蹒跚地拖把藤椅立在门口看风景,有时候嘴巴下还滴拉着哈喇子。
这时,要有人说他就是猪头李,劁猪时身手如何矫捷,年轻人一定认为是讲笑话。
(选自《小小说月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述了猪头李从年轻时劁猪的辉煌时光到年老退休时的悠闲惬意。猪头李虽是劁猪出身,却能坐上畜牧局副局长位子,凭借的不仅是他的奇遇、善心,还有他的能力。
B.猪头李虽是操刀者.但却十分胆小,见不得血腥场面,毛司令残酷的倒栽葱埋人法,让猪头李不敢目睹直视,只好推说晚上看不清,其实是因为太胆小,没见过那样场面。
C.文中细节描写比较成功,比如猪头李“给汉子眉下垫坷垃”,这样就可以让汉子有口气,松了手可以支撑身体,慢慢弓身体,可以爬出来。韩队长的逃生复活也就合情合理。
D.小说语言质朴、简洁,但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有血有肉,主人公虽无轰轰烈烈的奇遇,但却有高尚的品质。猪头李的升迁、毛司令的死宣扬了“善恶有报”的思想。
5.文中画线句子是对“毛庄”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
.小说以猪头李在家养老滴拉着哈喇子,年轻人无人相信他当年劁猪时身手矫健结尾,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 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l小时。
B. 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C. 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 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 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 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B. 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C. 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 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曒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①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注①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时期大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B.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C.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D.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11.对文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疏是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
B.古汉语中拜、授、除表示授予、担任官职,擢、进、迁、乞骸骨都表示官员职务升迁。
C.“劾”意为揭发罪状,劾奏,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D.“万机”,指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现在仍在使用这个意思,如“日理万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①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③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钱起(722?-780),字仲文,中唐“大历十才子”之冠。②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③苍梧: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舜陵所在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概括题旨,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鼓瑟的
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B.“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
这两句表达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
C.“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是诗人想象湘灵弹奏的乐曲同白芷的芳香交织汇合,顺着
流水,化作悲风飘过洞庭湖,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D.本诗摹写音乐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同,都运用了以声摹声的手法来体现音乐的魅力。
E.全诗描摹湘灵鼓瑟所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舜帝的
哀怨和思慕。
15.“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作者游览天姥山的急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
”。
(2)《将进酒》中抒发自古以来圣人贤士皆不得意而寄情于酒的愤懑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在儒家传统中,孔子和孟子总是形影相吊: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
《孟子》。
②作为与南海争议无关的域外国家,日本逢人说项,渲染紧张气氛,口口声声说要改善日
中关系,却又四处渲染“中国威胁”,堪称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奇葩”。
③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
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
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马海方自幼生长在京郊农村,对老北京民俗风情比较熟悉,加上他有较好的速写基础,
描绘人物就颇为得心应手了。
⑥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周亚夫紧缩在屋角,全身
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A. ③④⑤ B. ①②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传统的考试结果只报告一个笼统的总分或能力等级,其实分数相同的考生,往往具有不同的知识状态及不同的认知结构。
C.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简单的一日三餐大多是泡面、盒饭、甜食等食品为主,营养很不均衡。
D.从数据看,过去一年里,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与之前持平,而进口动画无论在上映数量和票房上都有大幅度增强。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我校学生会主办的《青晨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青晨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C.公司经理给开发部门开会时说:“我们要借重自己在市场上关于投资的专业知识,来发现不
同领域的投资方向,以达到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目的。”
D.暑假,他独自一人背上一个简单的背包,就出门游历了。他仅靠一双腿,走遍了东南五省。回来后把这一路见闻诉诸文字,请语文老师拜读。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石材建筑非常费时,特别是 ① ,比如,科隆大教堂的修建跨越了六个世纪,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也修建了一百多年。与石材建筑相比,木材建筑易坏易朽,整体寿命不长。中西方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主要是受文化心态的影响。 ② ,石材质地坚硬,体现理性的追求和阳刚之美;中国人多选择木质作为建筑材料,木质自然柔韧,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等。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②
③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十九大报告在全国民众中产生强烈反响,大家较为关注的“十九大关键词”有:教育质量、美丽中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实体经济、不忘初心、新征程、主要矛盾、强起来、你的青春梦想等。
请从中选择二到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的所思所想所感,要求联系现实与自我,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条形码粘贴区域
准考证号: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意 事 项
填 涂 样 例
第Ⅰ卷 阅读题
2017-2018-1通辽实验中学期末考试高二
语 文 答 题 卡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正确填涂
一、现代文阅读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d
7 abcd
8 abcde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abcd
11 abcd
12 abcd
14 abcde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第5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题(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题(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第16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 达 题
15
第20题 (6分)
①
②
③
第21题(4分)
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
参考答案
【答案】1.C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根据“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可知,“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味”错误。
2.试题分析:A项分析不全面,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由原文可知,目的应该是阐述“知音”内涵的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朗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3.试题分析:C项,A“知音”与创作者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生活中”的,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说的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B项,曲解文意,“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错,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并没有在程度上进行比较。D项,“审美价值不高”错误,可以据原文第三段“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来判断。
4.B(B项“十分胆小,见不得血腥场面”“只好推说”理解错误,由后面情节可知,猪头李是因为善良,不忍看活埋人的残酷,想给被埋的人一个逃生的机会,所以才说“还是挖个坑扔里算了”。)
5.①渲染毛庄荒凉阴森的环境,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这样的环境正是土匪藏舟出没之地。(1分)②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在这样的环境中,晚上更加阴森可怕,发生土匪活埋人和被埋人逃生的事情合情合理。(2分)③烘托人物性格。在这可怖的环境及事件面前,猪头李能够机智果断地给被埋人留下活口,足见他的胆量和智谋。(2分)(酌情给分)
6.①这样的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猪头李经历了年轻时的风光、能干,到老年时在家养老,悠闲惬意,滴拉着哈喇子更真实地写出他的老态。(2分)②使情节更加完整。小说同绕猪头李这一主要人物展开描写,情节上始于他的年轻力壮、风光无限,结于他的年老状态,让读者看到他完整的一生。(2分)③使主题更加鲜明。小说结尾写猪头李在家养老,衣食无忧,不用为生计再干以前的营生,没有一颗善心就不会有今天的惬意。(2分)(酌情给分)
7. A 试题分析:B项,“数字化阅读将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根据;C项,“取决于”的说法绝对;D项,“最直接原因”错误。
8. AC 试题分析:B项纸质图书2015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年;D项“抵触”一词分析不当;E项“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何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9. 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这值得我们借鉴。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
②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开放性试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10.A (断句时应先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例如本题以官职或人名作主语或宾语的“信阳侯”“恢”,文言虚词“者”“虽”等。)
11.B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2.C(第三段,由“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可知,选项C“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理解有误)
13.(1)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得分点:“为”“之”“交”,省略句的翻译。)
(2)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得分点:“坐”“莫”“独”“奔丧行服”。)
14.BD(B项3分,“表达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理解有误,“冯夷””楚客”的表现都突出了瑟音巨大的感染力。D项2分,不同,本诗没有运用以声摹声的手法,《琵琶行》有,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5.①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诗的前半部分都是运用想象着力描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宕开一笔,描写曲终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的画面,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诗韵深长。②虚实结合:乐曲在高潮中戛然面止,诗境从虚拟世界突然到现实世界,出人意料。③呼应开头:全诗以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有机整体(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概括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16. (1)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4)三顾频烦天下计
17.A(①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②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人的好处。③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④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专心致志,埋头苦读。⑤使用正确。得心应手,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形容技艺纯熟。⑥不合语境。噤若寒蝉,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而不敢说话。易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
18. 【参考答案】B(A.语序不当,应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C.句式杂糅,“大多是……”和“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D.搭配不当,“数量”和“票房”不可用“增强”搭配,另外,“和”改为“还是”。)
19【参考答案】A(B项,“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此处用于对方不当。C.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错用。D.“拜读”即“读别人的作品或书信”,是敬辞,此处用于自已的作品不当。)
20【参考答案】示例:①大教堂建筑工期很长②西方人多选择石材作为建筑材料③富有感性的韵味和阴柔之美。
21.
②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并不一定不会为教育而发愁。 ③社会关切后顾无忧,素质教育并不一定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22.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性情廉洁正直,孤高独立,那些品行不与自己相投合的人,即使尊贵也不肯与他们交往。信阳侯暗中接近乐恢,多次送礼请乐恢,乐恢拒绝他,不予应答。
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古代诗歌阅读 清平乐朱淑真古诗词鉴赏。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
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予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