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50 KB
  • 2021-06-09 发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附录五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练习 人教版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五、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实词(一)‎ ‎1.爱 ‎“爱”在古代常有“喜欢”的意思,“喜欢”自然就会加以“爱护”,“舍不得”。‎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2.安 ‎“安”的本义是“平静,安宁”。“安宁”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宁”,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 ‎(3)沛公安在(         )(《鸿门宴》)‎ ‎(4)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 ‎3.被 ‎“被”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3)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4)被箠楚受辱(      )(《报任安书》)‎ ‎4.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鸿门宴》)‎ ‎(2)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 - 37 -‎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义为“基础,本原”。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1)盖亦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 ‎(2)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 ‎(3)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6.鄙 ‎“鄙”的本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烛之武退秦师》)‎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贱物亦鄙(     )(《孔雀东南飞》)‎ ‎(4)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 ‎7.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武器有关。由“军事,战争”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 ‎8.病 ‎“病”本义为“重病,泛指疾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 ‎9.察 ‎“察”本义为“屋檐覆盖着整个房屋”。后引申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1)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 - 37 -‎ ‎(《赤壁之战》)‎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 ‎(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屈原列传》)‎ ‎10.朝 ‎“朝”本义为“早晨”。古代大臣在早晨须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的使动义即“使……朝见”。‎ 读cháo:‎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过秦论》)‎ ‎(3)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4)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 读zhāo:‎ ‎(5)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1.爱:(1)爱护 (2)喜欢,爱好 (3)吝惜,爱惜 (4)爱慕,欣赏 ‎2.安:(1)安全,安稳,安定 (2)安抚,抚慰 (3)哪里,什么地方 (4)养生 ‎3.被:(1)表示被动 (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通“披”,披散 (4)遭受 ‎4.倍:(1)背叛,违背 (2)越发,更加 ‎5.本:(1)根本,基础 (2)本来 (3)本来的,原来的 ‎6.鄙:(1)边邑,意动用法,当作边邑 (2)庸俗,浅陋,鄙俗 (3)轻贱 (4)平庸 ‎7.兵:(1)兵器 (2)军队 (3)战争,战事 ‎8.病:(1)有疾病 (2)困苦,困乏 (3)担心,忧虑 ‎9.察:(1)详审 (2)考察和推举 (3)察察,洁净的样子 ‎10.朝:(1)朝见,朝拜 (2)朝见,朝拜 (3)朝代 (4)使……朝拜 (5)早晨 文言实词(二)‎ ‎11.曾 ‎“增加”义,后来写作“增”;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又有“曾经”义(读céng)。‎ 读céng:‎ ‎(1)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 37 -‎ 读zēng:‎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赤壁赋》)‎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乘 ‎“乘”本义是“爬、登”。“乘车”必先“登”车;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依靠”。作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读chéng:‎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 ‎(2)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读shèng:‎ ‎(3)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13.诚 ‎“诚”本义指“真心,真诚”。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1)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赤壁之战》)‎ ‎14.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苏武传》)‎ ‎(2)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15.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 37 -‎ ‎(1)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鸿门宴》)‎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6)归去来兮辞(         )‎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廉颇蔺相如列传》)‎ ‎(8)近者奉辞伐罪(     )(《赤壁之战》)‎ ‎16.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随从”“听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用作动词:‎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狼》)‎ ‎(2)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用作名词:‎ ‎(4)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活板》)‎ ‎(5)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过秦论》)‎ ‎17.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秋水(节选)》) ‎ ‎(2)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六国论》)‎ - 37 -‎ ‎18.当 ‎“当”的基本义是“适应,相称”。有“相称”的能力才能“掌管,担当”。“抵挡”时当然要“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面对”对方。‎ ‎(1)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3)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赤壁之战》)‎ ‎(4)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 ‎(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7)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 ‎(《过秦论》)‎ ‎19.道 ‎“道”的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用作名词:‎ ‎(1)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2)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3)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4)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5)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用作动词:‎ ‎(6)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20.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37 -‎ ‎(《鱼我所欲也》)‎ 答案 11.曾:(1)曾经 (2)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 (3)通“增”,增加 ‎12.乘:(1)趁着 (2)驾,坐 (3)一车四马 ‎13.诚:(1)诚心,诚意 (2)实在,的确 (3)果真,如果 ‎14.除:(1)殿阶 (2)清除,去掉 (3)拜官,任职 ‎15.辞:(1)言辞,言语 (2)文辞,文学 (3)告别,离开 (4)推辞 (5)告别,辞别 (6)古代的一种文体 (7)辞谢,婉言道歉 (8)命令 ‎16.从:(1)跟随 (2)依顺,听从 (3)参加 (4)堂房亲属 (5)通“纵”,合纵 ‎17.殆:(1)危险 (2)疑惑不解 (3)近于,几乎 ‎18.当:(1)对着,面对 (2)担当,担任 (3)应当,应该 (4)抵挡 (5)遮挡,遮蔽 (6)占据,把守 (7)值,在,正在 ‎19.道:(1)道路 (2)方法 (3)道义 (4)道理,规律 (5)志趣 (6)说,讲 ‎20.得:(1)取得,获得 (2)具备 (3)通“德”,感激 文言实词(三)‎ ‎21.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的工具”。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又进一步引申出“法度,制度”。‎ 读dù:‎ ‎(1)一夜飞度镜湖月(    )‎ ‎(《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张衡传》)‎ ‎(3)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行》)‎ ‎(4)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 读duó:‎ ‎(5)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22.非 ‎“非”的本义为“违背”,引申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 37 -‎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劝学》)‎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师说》)‎ ‎(3)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23.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出“回复”(话的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即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再,又”。‎ ‎(1)有复于王者曰(     )(《齐桓晋文之事》)‎ ‎(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阿房宫赋》)‎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5)勿复重纷纭(     )(《孔雀东南飞》)‎ ‎(6)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孔雀东南飞》)‎ ‎(7)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24.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载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负”又有“失败”义,“失败”了当然“辜负,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寡人之于国也》)‎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秦贪,负其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廉颇蔺相如列传》)‎ ‎(6)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25.盖 - 37 -‎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 ‎(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孔雀东南飞》)‎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 ‎(《张衡传》)‎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     )(《赤壁之战》)‎ ‎(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游褒禅山记》)‎ ‎(5)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 ‎26.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1)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六国论》)‎ ‎(2)温故而知新(         )(《论语》)‎ ‎(3)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 ‎(4)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5)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廉颇蔺相如列传》)‎ ‎(6)故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 ‎27.固 ‎“固”本义为“四周密闭,没有缝隙”,引申为“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赤壁之战》)‎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过秦论》)‎ ‎(3)固请,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 37 -‎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师说》)‎ ‎28.顾 ‎“顾”的本义是“回头看”“看”。又有“拜访”“顾虑”“照顾”等义。其副词义有“反而”“只是”“难道”等。‎ ‎(1)赢得仓皇北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项脊轩志》)‎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5)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9.归 ‎“归”的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1)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诗》)‎ ‎(3)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4)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赤壁之战》)‎ ‎30.国 ‎“国”的本义是“邦”“诸侯国”。“国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所以又有“国都、首都”之义。‎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答案 21.度:(1)通“渡”,渡过,越过 (2)制度,法度 (3)过 (4)创作 (5)推测,估计 (6)衡量 ‎22.非:(1)不,没有 (2)不是 (3)不对的,错误的 ‎23.复:(1)禀报 (2)恢复 (3)双层 (4)重复 (5)又,再 (6)答复 (7)继续 ‎24‎ - 37 -‎ ‎.负:(1)背东西,以背载物 (2)担负,使……承担 (3)依仗,凭借 (4)对不起,辜负 (5)违背,背弃 (6)失败 ‎25.盖:(1)遮盖,掩盖 (2)器物上的盖子 (3)压倒,胜过 (4)大概,大约 ‎(5)连词,表原因 ‎26.故:(1)故事:旧事,前例 (2)旧的,与“新的”相对 (3)衰老 (4)交情 ‎(5)原因,缘故 (6)特意 ‎27.固:(1)坚固 (2)险要的地势 (3)坚持,坚决 (4)顽固,固执 (5)本来 ‎28.顾:(1)看 (2)看 (3)探问,拜访 (4)顾惜,顾念 (5)考虑 (6)只是,不过 ‎29.归:(1)女子出嫁 (2)返回,回来 (3)归还 (4)趋向,归向 ‎30.国:(1)国都 (2)诸侯国 (3)国都,京城 文言实词(四)‎ ‎31.过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赤壁之战》)‎ ‎(3)日过午已昏(      )(《项脊轩志》)‎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6)一日,大母过余曰(     )(《项脊轩志》)‎ ‎32.假 ‎“假”的本义是“非真”,引申为“虚假,假装”,再引申为“借”“凭借,借助”“假期”等。‎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黄生借书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3)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5)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 ‎33.恨 ‎“恨”的本义是“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 37 -‎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出师表》)‎ ‎(2)恨私心有所不尽(     )(《报任安书》)‎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34.胡 ‎“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过秦论》)‎ ‎35.患 ‎“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引申为“忧患,麻烦”。‎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为操后患(       )(《赤壁之战》)‎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战》)‎ ‎36.或 ‎“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蜀道难》)‎ ‎37.疾 ‎“疾”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1)臣少多疾病(       )(《陈情表》)‎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38.及 - 37 -‎ ‎“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1)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赤壁之战》)‎ ‎(2)及其所之既倦(     )(《兰亭集序》)‎ ‎(3)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39.即 ‎“即”的本义是“就食,即食”(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后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2)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4)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苏武传》)‎ ‎40.既 ‎“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等义。‎ ‎(1)将军既帝室之胄(     )(《隆中对》)‎ ‎(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 ‎(3)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答案 31.过:(1)经过,通过 (2)超过 (3)时间过去 (4)错误,过失 (5)责备 (6)探望 ‎32.假:(1)动词,借 (2)动词,凭借,借助 (3)动词,给予 (4)形容词,虚假,假装 (5)名词,假期 ‎33.恨:(1)遗憾 (2)遗憾 (3)仇恨 ‎34.胡:(1)为什么,怎么 (2)古代对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35.患:(1)忧虑,担心 (2)祸患 (3)忌讳 ‎36.或:(1)有的人 (2)有的人 (3)倘若 ‎37.疾:(1)疾病 (2)痛心 (3)强,猛烈 ‎38.及:(1)到 (2)等到 (3)比得上 (4)连词,和 ‎39.即:(1)则,就 (2)立即,马上 (3)当 (4)登上 ‎40.既:(1)既然是 (2)既:过了。既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3)已经 - 37 -‎ 文言实词(五)‎ ‎41.假 ‎“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东西(比如钱)当然就得有“凭借”。借来的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读jià:‎ ‎(1)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 读jiǎ:‎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劝学》)‎ ‎(3)假令仆伏法受诛(     )(《报任安书》)‎ ‎42.间 ‎“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间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了。‎ 读jiān:‎ ‎(1)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2)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读jiàn:‎ ‎(3)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曹刿论战》)‎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邹忌讽齐王纳谏》)‎ ‎(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43.见 ‎“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读jiàn:‎ - 37 -‎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     )(《庖丁解牛》)‎ ‎(2)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君既若见录(         )(《孔雀东南飞》)‎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屈原列传》)‎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游褒禅山记》)‎ 读xiàn:‎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4.解 ‎“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后写作“懈”)。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说》)‎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荆轲刺秦王》)‎ ‎45.就 ‎“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1)金就砺则利(     )(《劝学》)‎ ‎(2)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3)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46.举 - 37 -‎ ‎“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又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1)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2)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张衡传》)‎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6)杀人如不能举(      )(《鸿门宴》)‎ ‎(7)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过秦论》)‎ ‎(8)莫令事不举(     )(《孔雀东南飞》)‎ ‎47.绝 ‎“绝”的本义是“绳索断”。后有一般意义上的“断”。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又有“横渡”的意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2)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逍遥游》)‎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5)冰泉冷涩弦凝绝(     )(《琵琶行》)‎ ‎(6)我命绝今日(     )(《孔雀东南飞》)‎ ‎48.堪 ‎“堪”的基本义是“可,能”。引申出“经得起,受得住”之义。‎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雨霖铃》)‎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4)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 ‎49.克 ‎“克”的基本义是“胜任,能够”。“胜任”得了,就能“战胜,攻破”,进而“完成”“成功”。‎ - 37 -‎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 ‎(2)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50.类 ‎“类”的基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当然就会有“类似,像”的地方。‎ ‎(1)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 ‎(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项脊轩志》)‎ 答案 41.假:(1)假期 (2)凭借,借助 (3)假设,假使 ‎42.间:(1)中间,期间 (2)一会儿 ‎(3)离间 (4)参与 (5)间或,断断续续地 (6)从小路 ‎43.见:(1)看见 (2)拜见,会见 (3)召见,接见 (4)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5)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6)看见的东西 (7)通“现”,出现 ‎44.解:(1)分解 (2)解释,解答 (3)理解,懂得 (4)解除 ‎45.就:(1)接近,靠近 (2)赴任,就职 (3)受 ‎46.举:(1)攻占,占领 (2)举出,提出 (3)发动,举行 (4)推荐,推举 (5)拿 (6)尽 (7)包举:并吞 (8)成功 ‎47.绝:(1)隔绝的 (2)绝交 (3)穿越 (4)横渡 (5)停,止 (6)绝命 ‎48.堪:(1)经得起,能忍受 (2)经得起,能忍受 (3)能够,可以 (4)胜任 ‎49.克:(1)能够 (2)战胜 ‎50.类:(1)事例 (2)类推 (3)像 文言实词(六)‎ ‎51.怜 ‎“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的表现吗?故引申出“喜爱”之义。‎ ‎(1)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孔雀东南飞》)‎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52.弥 - 37 -‎ ‎“弥”原作“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使力道“遍布”,力道“满”了,弓可以射得“远”。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1)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扬州慢》)‎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53.莫 ‎“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1)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赤壁之战》)‎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3)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赤壁之战》)‎ ‎54.明 ‎“明”的本义是“明亮,清晰”,引申为“照亮”以及“视力”之义。思维“清晰”就能“阐明”观点;“懂得,了解”道理,人就变得“贤明,明智”了。‎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赤壁赋》)‎ ‎(2)明智而忠信(      )(《过秦论》)‎ ‎(3)火尚足以明也(     )(《游褒禅山记》)‎ ‎(4)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5)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齐桓晋文之事》)‎ ‎55.内 ‎“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1)内外多置小门(         )(《项脊轩志》)‎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出师表》)‎ ‎(3)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 37 -‎ ‎56.期 ‎“期”的本义是“规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约会,约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读qī:‎ ‎(1)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读jī:‎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邹忌讽齐王纳谏》)‎ ‎57.奇 ‎“奇”的本义是“异乎寻常”。“异乎寻常”说明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故有“单数,不成双”之义。在战争上,指“出人意料、变幻莫测的策略”。其意动意义则是“以……为奇”。由“不成双”又引申出“命运不好”之义。‎ 读qí:‎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六国论》)‎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 ‎(3)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孔雀东南飞》)‎ 读jī:‎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58.迁 ‎“迁”的本义是“变换地方,迁移”。“调动官职”正是换一个地方为官。‎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 ‎(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3)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59.请 ‎“请”的本义是“有所禀告”,后又引申出“请求给予”义。‎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 - 37 -‎ ‎60.穷 ‎“穷”的本义是“到了极限”。后引申出“走投无路”义,并虚化为程度副词“极,尽”。‎ ‎(1)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孟子》)‎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答案 51.怜:(1)可怜:可爱 (2)可怜:可惜 ‎52.弥:(1)满,遍 (2)越,更加 ‎53.莫:(1)没有谁,没有什么 (2)不,不能 (3)没有谁 ‎54.明:(1)明亮,清晰 (2)贤明,明智 (3)照亮 (4)懂得,了解 (5)阐明,明确 (6)视力 ‎55.内:(1)里面,跟“外”相对 (2)内部,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3)通“纳”,接纳 ‎ ‎56.期:(1)日期,期限 (2)及,至 (3)期年:一周年 ‎57.奇:(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2)以……为奇,惊异 (3)适宜,适合 (4)零数 ‎58.迁:(1)贬谪,放逐 (2)改变 (3)调动官职 ‎59.请:(1)请求 (2)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3)请教,请示 ‎60.穷:(1)困窘,处境困难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3)穷尽 文言实词(七)‎ ‎61.去 ‎“去”的本义是“离开”。“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一定的“距离”。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即“除掉,去掉”。‎ ‎(1)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3)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      )(《鸿门宴》)‎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62.劝 - 37 -‎ ‎“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赤壁之战》)‎ ‎63.却 ‎“却”的本义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绝”的形象描绘。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1)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六国论》)‎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64.如 ‎“如”的本义是“遵从,依照”。“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就“像”某人(物),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 ‎(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 ‎(2)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说》)‎ ‎(3)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赤壁之战》)‎ ‎(4)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65.辱 ‎①耻辱。②辱没。③侮辱,玷辱。④屈辱,受屈。⑤谦辞,一般指使对方受屈辱了。‎ ‎(1)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忿恚尉,令辱之(     )(《陈涉世家》)‎ ‎(3)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         )(《报任安书》)‎ ‎(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岳阳楼记》)‎ ‎66.善 ‎“善”的本义是“好,美好”。“有道德”“有本领”“做得对”当然“好”。有道德的人是“好人”。有道德的事是“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与人“亲善”,与人“交好”。做得对自然是令人满意的“好的行为、优点”,美好的一切都是让人“喜欢”的。‎ ‎(1)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 37 -‎ ‎(2)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 ‎(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67.少 ‎“少”的本义是“多的反面”。“稍,略微”指程度轻;“时间短暂”就是时间少,进一步引申出年龄小的“少年,青年”的意义;把人看“小”了,就是“轻视,瞧不起”。‎ 读shào:‎ ‎(1)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陈涉世家》)‎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说》)‎ 读shǎo:‎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68.涉 ‎“涉”的本义是“徒步渡水”。由“渡”引申出“度过,通过”。进一步引申出“经历”。学习的经历是“涉猎,学习”,经历一些事情必然会与他人有“牵涉,关联”。‎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 ‎69.胜 ‎“胜”有两个基本义,一个是“禁得起,忍得住”,一个是“胜利”。“忍得住”才能坚持到最后(尽)。“胜利”自然意味着“战胜”并“超过”,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鸿门宴》)‎ ‎(2)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六国论》)‎ ‎(4)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70.识 - 37 -‎ ‎“识”的基本义是“知道,认识,能辨别”。“知道”了就能“记住”。为了更好地记住,需要做一些“标记”,故又有“标记”的意义。‎ 读shí:‎ ‎(1)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读zhì:‎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论语》)‎ 答案 61.去:(1)离开 (2)过去的 (3)距,距离 (4)表示动作的趋势 (5)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62.劝:(1)勉励,鼓励 (2)劝说 ‎63.却:(1)退,退回 (2)使……退却,击退 (3)还,再 ‎64.如:(1)像 (2)比得上 (3)如果,假使 (4)到……去,往 ‎65.辱:(1)侮辱,使……受辱 (2)侮辱 (3)侮辱,玷辱 (4)屈辱,受屈 (5)耻辱 ‎66.善:(1)擅长 (2)擦拭 (3)交好 ‎67.少:(1)少子:小儿子 (2)年少 (3)不足,缺少 (4)稍微 ‎68.涉:进入,到 ‎69.胜:(1)禁得起 (2)尽,完全 (3)战胜,取胜 (4)胜过,占上风 (5)优美的,好的 ‎70.识:(1)认识 (2)记住 文言实词(八)‎ ‎71.使 ‎“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1)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3)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 ‎72.是 ‎“是”的本义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其意动意义即“认为正确”。又有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样”。‎ ‎(1)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 37 -‎ ‎(2)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3)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行》)‎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 ‎73.适 ‎“适”的本义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嫁”。古代女子出嫁由父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1)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 ‎(2)处分适兄意(     )(《孔雀东南飞》)‎ ‎74.书 ‎“书”的本义是“写,写字”。作名词时意义为“字”;“信”“书籍”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故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书籍”等意义。‎ ‎(1)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75.孰 ‎“孰”的本义是“谁”。后借作“熟”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深透,深入”的意义。‎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师说》)‎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76.属 ‎“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张衡传》)‎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3)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过秦论》)‎ ‎77.数 - 37 -‎ ‎“数”的基本义是“计算”。“数目”是“计算”出来的;计算成为一门技术就叫“算术”,并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技艺”。又由计算“命运、规律”等,引申出“占卜”“命运”等义。“列举罪状,加以斥责”当然就需要计算,一项一项指出;数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几”“屡次,多次”“密”等义。‎ 读shù:‎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赤壁之战》)‎ ‎(2)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六国论》)‎ 读shuò:‎ ‎(3)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读shǔ:‎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78.率 ‎“率”的基本义是“循着,沿着”,就是有所“遵循,依照”。有所“遵循”,当然就会有“一定的标准”,有了标准,必须“全都,一概”遵从。‎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过秦论》)‎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79.说 ‎“说”的本义是“说明,解说”,经过“解说”,就能形成自己的“学说,主张”。另有“喜悦”之义,后写作“悦”。‎ 读shuō:‎ ‎(1)请说之(     )(《公输》)‎ 读yuè:‎ ‎(2)公输盘不说(     )(《公输》)‎ 读shuì:‎ ‎(3)范增说项羽曰(      )(《鸿门宴》)‎ ‎80.私 ‎“私”的基本义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进一步引申出“偷偷地”。‎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鸿门宴》)‎ - 37 -‎ 答案 71.使:(1)命令,让 (2)让 (3)出使 (4)假使 ‎72.是:(1)正确 (2)这样,这 (3)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因此 ‎73.适:(1)出嫁 (2)适合 ‎74.书:(1)写,记下 (2)信 (3)书籍 ‎75.孰:(1)通“熟”,仔细 (2)谁,哪个 (3)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6.属:(1)撰写 (2)通“嘱”,嘱托 (3)类 ‎77.数:(1)数目,数量 (2)命运 (3)屡次 (4)计算 ‎78.率:(1)带领,率领 (2)全都,一概 ‎79.说:(1)解说 (2)通“悦”,高兴 (3)劝说,说服 ‎80.私:(1)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2)偏爱,偏私 (3)私下,私密 文言实词(九)‎ ‎81.素 ‎“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生绢”。“没有染色”说明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 ‎(2)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 ‎82.汤 ‎“汤”的本义是“开水、热水”。后特指“沐浴时的热水”“中药加水煎制而成的汤剂”(两者都需热水或开水)。开水当然“烫”,故又有“烫”义。‎ ‎(1)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3)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 ‎83.涕 ‎“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1)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2)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捕蛇者说》)‎ ‎84.徒 - 37 -‎ ‎“徒”的本义是“步行”。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意思,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步兵”就是步行的。“步兵”是“一类的人”。‎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师说》)‎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85.亡 ‎“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1)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六国论》)‎ ‎(3)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退秦师》)‎ ‎86.王 ‎“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 读wánɡ:‎ ‎(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阿房宫赋》)‎ 读wànɡ:‎ ‎(3)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87.望 ‎“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引申而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是每个人所“希望”的;反义引申而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3)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 - 37 -‎ ‎88.恶 ‎“恶”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貌丑,一是罪恶。容貌丑陋当然“不好”,会令人“讨厌,不喜欢”。‎ 读wù:‎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赤壁之战》)‎ 读è:‎ ‎(2)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89.微 ‎“微”的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贱,卑下”;势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义用于假设),由此义又可进一步引申出“隐匿”“暗暗地”等义。‎ ‎(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 ‎(2)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核舟记》)‎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90.悉 ‎“悉”的基本义是“详尽,详细”。“详尽,详细”地表达不就是“全部”表达出来吗?再进一步引申出动词“详尽地知道”。‎ ‎(1)赵王悉召群臣议(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报任安书》)‎ 答案 81.素:(1)没有染色的生绢 (2)经常,一向 ‎82.汤:(1)热水,开水 (2)通“烫”,用热水焐 (3)汤汤(shānɡ shānɡ):大水急流的样子 ‎83.涕:(1)涕零:流泪 (2)眼泪 ‎84.徒:(1)同伙,一类的人 (2)徒然,白白地 (3)只,仅仅 ‎85.亡:(1)逃亡,逃跑 (2)失去,丢失 (3)死亡 (4)灭亡 ‎86.王:(1)一国的君主 (2)王子:君主的儿子,这里指六国王侯的女儿 (3)称王,统治天下 ‎87.望:(1)远看,观察 (2)盼望 (3)希望 (4)农历每月十五日 ‎88.恶:(1)厌恶,嫉妒 (2)不好的 ‎89.微:(1)不暴露,深奥 (2)稍微,略微 (3)如果没有 ‎90.悉:(1)都,全 (2)详尽地叙述 - 37 -‎ 文言实词(十)‎ ‎91.相 ‎“相”的基本义:一是仔细看,审察;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吗?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后引申为“相互”等义。‎ 读xiànɡ:‎ ‎(1)儿已薄禄相(     )(《孔雀东南飞》)‎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游褒禅山记》)‎ ‎(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赤壁之战》)‎ 读xiānɡ:‎ ‎(4)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 ‎92.谢 ‎“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鸿门宴》)‎ ‎(2)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 ‎(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93.信 ‎“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出“实在的,真实的”“守信”等义。言语真实、不说谎是一种美德,故古人又把它当作“一种道德”(仁义礼智信)。由“守信”进一步引申出“信用”,讲信用别人就会“相信,信任”你。‎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曹刿论战》)‎ ‎(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孔雀东南飞》)‎ ‎(3)信义安所见乎(      )(《苏武传》)‎ - 37 -‎ ‎(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荆轲刺秦王》)‎ ‎94.兴 ‎“兴”的本义是“起来”。事物“起来”就是“出现”“发动”的形象表达。由“出现”进一步引申出“创立(门派,学说等)”之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 ‎95.行 ‎“行”的本义是“道路”(甲骨文是十字路形)。道路自然是用来“走”的,路总是成“行列”的。人走了是人“离开”了;“运行,实施”“流行,流动”等义均是“走”的抽象表达。由“实施”引申出“行为,经历”就顺理成章了。一个人的“品行”不就是看他平日的“行为”吗?‎ 读xínɡ:‎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说》)‎ ‎(2)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读hánɡ:‎ ‎(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 ‎96.幸 ‎“幸”的基本义是“偶然有所得或免于灾祸”。引申出表示运气好的“幸亏,幸而”,“天子所至”之处也可说是那里运气好;由天子在宫里到“宠爱,宠幸”的妃子处,又引申出“宠爱,宠幸”之义。‎ ‎(1)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孔雀东南飞》)‎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鸿门宴》)‎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鸿门宴》)‎ ‎97.修 ‎“修”的本义是“装饰,修饰”。事物要“修饰”自然需要“修理(坏东西的改进),修葺(房子的修饰)”;修饰的结果自然就是“善”(变好),“美”(变美),“长”(变高变长)。‎ ‎(1)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 37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兰亭集序》)‎ ‎98.徐 ‎“徐”的意义很好记,只有“缓慢地,慢慢地”的意思。‎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 ‎99.许 ‎“许”有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应允”,一是“表示不能确定的零数”。‎ ‎(1)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100.阳 ‎“阳”本义是“山南或水北”。这个地方正是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故又引申出“日光,阳光”之义;后又借作“佯”,意义是“表面上,假装”。‎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91.相:(1)容貌,貌相 (2)帮助,辅助 (3)宰相,丞相 (4)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5)相与:一齐,共同 ‎92.谢:(1)道歉,认错 (2)辞别 (3)感谢 (4)告诉,告诫 ‎93.信:(1)实情 (2)使者,送信的人 (3)诚信 (4)信物,凭证 ‎94.兴:(1)发生 (2)起,起床 (3)发生,引起 ‎95.行:(1)行走 (2)行为,作为 (3)品行 (4)辈分 ‎96.幸:(1)希望 (2)幸而,幸亏 (3)宠幸 ‎97.修:(1)修建,修造 (2)长,高 (3)长 ‎98.徐:慢慢地 ‎99.许:(1)答应 (2)表示处所 (3)用在数词后表约数 ‎100.阳:(1)山的南面 (2)阳光,太阳 ‎ 文言实词(十一)‎ ‎101.要 - 37 -‎ ‎“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两手叉腰形)。古人认为腰是人体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腰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半路拦截”。‎ 读yào:‎ ‎(1)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过秦论》)‎ 读yāo:‎ ‎(2)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 ‎(《孔雀东南飞》)‎ ‎102.宜 ‎“宜”的本义是“适合,适宜”,既是“适合,适宜”的,那就“应该、应当”这样做了。‎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 ‎(2)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 ‎103.遗 ‎“遗”的本义是“失掉,丢失”。用作名词则是“遗失之物”;遗失东西往往是“遗漏”“抛弃”了;失掉了的东西只好“留下来”给别人捡;由“留”义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给”“送信”“赠送”等义。‎ 读yí:‎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过秦论》)‎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师说》)‎ 读wèi:‎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出师表》)‎ ‎104.贻 ‎“贻”的本义是“遗留,留给”,引申出“赠给,送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师说》)‎ ‎105.易 - 37 -‎ ‎“易”的基本义有两个,一是“改变,变更”,一是“容易”。由“改变”引申出“交换,互换”“修治,治理”的意义;由“容易”引申出“平坦”(平坦的路不是容易走吗),进一步引申出“安稳”(平坦的路走得安稳)。‎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伶官传序》)‎ ‎106.阴 ‎“阴”的本义是“山北或水南”(与“阳”正好相反),这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故引申出“没有阳光,阴天”。由此引申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暗中,暗地里”。‎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张衡传》)‎ ‎107.右 ‎“右”的本义是“右手”(甲骨文字形是一只右手的正面的形状)。“右”字有了“帮助”(这一意义后由“佑”体现)之义;古人曾以右为尊,故引申出“尊尚”“尊重”之义。‎ ‎(1)居右者椎髻仰面(     )(《核舟记》)‎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               )(《廉颇蔺相如列传》)‎ ‎108.再 ‎“再”是“两次,第二次”的意思(不要跟现在的“再”混淆)。‎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项脊轩志》)‎ ‎(2)后秦击赵者再(     )(《六国论》)‎ ‎109.造 ‎“造”有两个基本义,一是“到某地去”,一是“做成,制造”。由“到某地去”可引申出“到达某一境界”(到某地去的抽象表达)。‎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屈原列传》)‎ ‎(2)复造候风地动仪(     )(《张衡传》)‎ ‎110.知 ‎“知”的本义就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当然有“知识”,变得聪明即“知识丰富,见解高明”(后写作“智”)。‎ - 37 -‎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师说》)‎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3)绝宾客之知(     )(《报任安书》)‎ ‎(4)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 101.要:(1)重要的 (2)通“邀”,邀请 (3)相约,誓约 ‎102.宜:(1)适宜,合适 (2)应当,应该 ‎103.遗:(1)遗失,丢失 (2)遗漏,忽略 (3)送给,给予 ‎104.贻:赠送 ‎105.易:(1)换,换取 (2)容易 ‎106.阴:(1)阴天 (2)暗中,暗地里 ‎107.右:(1)右边,与“左”相对 (2)古时以右为尊,用以指较高的地位 ‎108.再:(1)两次 (2)两次 ‎109.造:(1)制定 (2)制造 ‎110.知:(1)知道,懂得 (2)通“智”,智慧 (3)交情 (4)了解 文言实词(十二)‎ ‎111.致 ‎“致”的基本义有“给予”“送给”“献出”。引申出“导致”。‎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 ‎(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孔雀东南飞》)‎ ‎112.质 ‎“质”的基本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证,以定是非(质证)”,要“向别人求证”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 ‎(1)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 - 37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离骚》)‎ ‎113.治 ‎“治”的本义是“治水”。引申出一般“处理,进行某项工作”,处理国家大事是“治理”,处理坏人是“惩治”。还引申出“治理好的”,特指国家太平。‎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            )(《屈原列传》)‎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之战》)‎ ‎(3)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扁鹊见蔡桓公》)‎ ‎114.诸 ‎“诸”有两个意义,一是“众多,各个”,一是“之于”。‎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115.贼 ‎“贼”的本义是“伤害,杀害”。引申出“强盗,杀人者”“狠毒”等意义。“强盗、杀人者”当然是“祸害,祸患”。‎ 忍能对面为盗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6.族 ‎“族”的本义是“箭头”。物以类聚,所以又引申出“聚集”之义,进一步引申出“众,一般”之义。‎ ‎(1)士大夫之族(       )(《师说》)‎ ‎(2)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         )(《庖丁解牛》)‎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 ‎117.卒 ‎“卒”的基本义是“步兵”,“步兵”组成了“军队”;动词的基本义是“死”,死了就“终于”完结了。‎ ‎(1)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 ‎(《赤壁之战》)‎ - 37 -‎ ‎(2)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4)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 ‎118.走 ‎“走”的本义是“跑,逃跑”(古代的走叫“行”)。引申出“奔向”。‎ ‎(1)老翁逾墙走(      )(《石壕吏》)‎ ‎(2)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3)窃计欲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阿房宫赋》)‎ ‎119.左 ‎“左”的本义是“左手”(甲骨文字形是左手朝上的形状)。一般人左手不灵活,故引申出“不合,不帮助”之义。由“不合”义又引申出“不正”之义。‎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 ‎(2)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扬州慢》)‎ ‎120.坐 ‎“坐”的本义是“人在席子上的跪跽之形”,即“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坐”就得有“座位”;“坐”是不动的,故又有“止息,停留”义。‎ ‎(1)项王、项伯东向坐(     )(《鸿门宴》)‎ ‎(2)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 答案 111.致:(1)表达 (2)招纳,招引 (3)招致 ‎112.质:(1)通“贽”,见面礼 (2)通“锧”,刑具,杀人时用的砧板 (3)本质,实质 ‎113.治:(1)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 (2)部署 (3)医治 ‎114.诸:(1)各,众多 (2)相当于“之于”‎ ‎115.贼:偷盗的人 ‎116.族:(1)类 (2)筋骨丛聚集结之处 (3)灭族 ‎117.卒:(1)步兵 (2)去世 (3)终于 (4)通“猝”,读cù,突然,仓促 ‎118.走:(1)逃跑 (2)使逃跑 (3)奔向,趋附 (4)趋向 ‎119.左:(1)左边 (2)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东面 - 37 -‎ ‎120.坐:(1)坐着,坐下 (2)通“座”,座位 - 37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