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6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上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答案】1.D 2.B 3.D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
D项,“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错误,原文第二段为“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
B项,“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错误,以偏概全,原文倒数第二段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D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错误,原文“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说明早就有依凭,甲骨文的发现只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论是冬日里上映的《芳华》,还是盛夏热播的《战狼2》,都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也是亮点纷呈——实体书店逐渐回暖,旅游业释放出更多魅力,“知识付费”渐成新趋势,VR(虚拟现实)、网络游戏、网红经济等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这些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彰显着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力量。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良好的大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练好内功”。要坚持内容为主,秉持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内容,精心打磨,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3D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给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即文化与创意,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刘坤《靠质量吐芳华》)
材料二:
数字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当下对数字技术的运用正在让传统文化产业脱胎换骨,不断产生新的惊喜。电影、动漫等产品通过互联网联动“粉丝经济”,利用互联网众筹等新发展模式,开发各类衍生产品,大大做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产品变现渠道。传统文化领域的数字化则让大批普通群众难以接近的文物、遗产都“活”起来,“火”起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视节目正悄然变得接地气,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
数字文化产业产品大多文化属性较浓,具备较强传播力,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品被世界接受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步步惊心》转化为电视剧后被韩国翻拍,《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在日本热卖,《花千骨》在泰国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甄嬛传》在日本刚播出一周,收视率就名列前茅。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具备了与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为亚洲三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游戏领域由于文化差异性小,跨国传播具备优势,大多数游戏企业采取国内国外市场同步开拓策略,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内相互融合衔接。跨界发展也因此成为行业内企业的典型特征,做视频内容的企业可以扩展到终端接入设备制造,做网络文学的企业可以拓展到下游影视、动漫行业。数字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产业门类的融合。数字文化产业还在逐渐与教育、贸易、物流等领域相结合。
(摘编自艾瑞网《中国数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面临三大趋势》)
材料三:
韩顺法对推动数字文化发展的施力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当前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创新和转移的力度,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度不够,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工作,增加投入,搭建公共文化科技平台。其次,由于传统文化创作人才尚不能较好运用数字技术,导致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需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努力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做好培训工作,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文化创作人才。
对于如何着手解决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杨琳认为,第一,要注重坚守与创新结合,坚守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创新渠道、创新管理;第二,重视产业整体发展,切忌赶时尚、贴数字化标签。陈庚认为,要尽快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健全监管体系;要培养技术型和内容型的复合型人才;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内容或服务的更迭升级。
(摘编自赵璐《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4.下列对材料中“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是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
B.网红经济、实体书店、网络游戏、VR等都属于文化产业范畴,“知识付费”渐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趋势。
C.文化产业需要不断谋划新的发展之路,要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从外到内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D.文化产业要坚持内容为主、坚守精神属性,发挥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内容,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3D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的成功是文化与创意融合的结果,这也对文化产业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B.近年,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这一有力支撑。
C.介绍国家文物的电视节目让国宝“活”起来,吸引了众多观众,这得益于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运用。
D.只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适应了新形势、掌握了新技术,那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措施。
【答案】4.A 5.D
6.趋势:①数字技术带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②国际化发展;③广泛融合,跨界发展。措施:①相关部门政策支持;②坚守与创新相结合;③重视产业整体发展;④培养复合型人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是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偷换概念。根据材料第一段中的“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亮点纷呈……这些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彰显着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力量”可知,“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指的是第一段中所列举的近几年文化产业中的亮点,而非文化产业。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只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适应了新形势、掌握了新技术,那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说法绝对。材料三中“由于传统文化创作人才……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属于因果关系;此处为“只要……就……”,是条件关系,且绝对化。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
。解答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精读—— 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本题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本题中,概括“趋势”主要从原文找到如下信息:材料二“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内相互融合衔接。跨界发展也因此成为行业内企业的典型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品被世界接受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分条概括即可。概括“措施”主要从原文找到如下信息:材料三“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工作,增加投入,搭建公共文化科技平台”“要注重坚守与创新结合,坚守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创新渠道、创新管理”“重视产业整体发展,切忌赶时尚、贴数字化标签”。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祖母的季节
苏童
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安详。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天是祖母的弥留之际。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时候,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采来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 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这水里有小青蛇。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的苇子都是甜的。”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水波动着,把她穿蓝袄的影子搅碎了。有一次她俯视着那个影子,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祖母颤抖着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老家伙来拉我走了。”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水下游过的小青蛇。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他十七岁时娶了祖母,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
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来到湖北的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地挂在房梁上。有一年过年前,我母亲想找块布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祖母惊恐的喊声:“凤英子,你不要动它。”
“我把它擦擦干净。”母亲回过头来说。
“不要擦。”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就是那个雨天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站在梯子上向那把二胡靠近时,心止不住地狂跳起来。“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祖母问我。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我摇头。“你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祖母说,她闭着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着呢。”有一个瞬间我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我和祖母的头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我抓住了马尾琴弓,琴弓挺轻的,但是似乎有股力量要把我的手弹回来。“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祖母焦灼起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把二胡。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母亲把红色的老衣挂在祖母的房里,光线黯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后来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
“没有了。”母亲对父亲说。“什么没有了?”“那块金锁。”母亲说。
父亲沉默了一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唤醒。“娘,你的金锁呢?”
“没了,早没了。”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娘,我们不要,让你老带走。”母亲说。“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祖母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箔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里挟着祖父留下的那把二胡。 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上, 坟上的火光猛地黯淡了一下,随之又蹿出一簇枫叶般的火苗来。
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在一片寂静中,那把二胡在火苗的吞噬下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是你爹的声音吗? ”母亲的声音打着战。“不,是娘的声音。”父亲庄严地回答。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滚过火堆,滚过父母的身边,停在我的脚下。那是祖母的金锁。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对待生死的达观。
B.小说注重以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表现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
C.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代表着祖父;祖父让贩米船上的人将二胡带回,表明他对祖母及爱情的忠贞。
D.小说不靠情节取胜,作者在叙事过程中不动声色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被藏在二胡之中等情节都具有深意。
8.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9.如何理解小说标题“祖母的季节”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7.D 8.①命运悲苦。刚结婚五天,丈夫就出走了,而且走了就没再回来。②宽容。她守着丈夫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丈夫的事,且没有责怪丈夫。③忠贞。她将丈夫让人带回来的二胡高高地挂在房梁上;她思念丈夫,时而出现看到丈夫的幻觉;她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想与丈夫永远在一起。④固执。丈夫背叛了她,她却一直守在老屋里,即使丈夫已经死去,她仍然如此。⑤能干。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包粽子。
9.含义:文中写到的祖母实际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主要指祖母离开人世的秋季;祖母的一生。
作用:①组织情节,小说中的主要故事围绕季节展开,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是明线,祖母一生的遭遇是暗线。②象征人物命运。祖母在春季等待,春天象征希望;祖母在秋季离开人世,秋季象征生命凋零。③暗示小说主题。“祖母的季节”暗含作者对祖母的同情和怀念。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运用了动作描写”错,这句话运用的是神态描写,除了表现出祖母对待生死的达观外,还表现出祖母对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伤感。
B项,“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错误,应是“母亲发现金锁不见后的紧张心理”。
C项,“表明他对祖母及爱情的忠贞”说法错误,祖父为一个瞎女人拉二胡卖唱,表明他背叛了和祖母的爱情。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由“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分析可知,祖母命运悲苦;由“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分析可知,祖母宽容;由“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地挂在房梁上”“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 ……那是祖母的金锁”分析可知,祖母忠贞;由“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地挂在房梁上。有一年过年前,我母亲想找块布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祖母惊恐的喊声:‘凤英子,你不要动它。’‘我把它擦擦干净。’母亲回过头来说。‘不要擦。’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分析可知,祖母固执;由“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分析可知,祖母能干。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如何理解小说标题‘祖母的季节’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到文中圈出与标题相关的信息,借此来分析标题的含义,接着分析这一标题在情节、形象、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祖母的季节”,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季节”,首先要理解这里的“季节”的含义,也就是它的内涵与外延,从文中来看,“季节”在本文主要指春秋两季,因为与祖母相关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两个季节,从深层来看,春秋又代表的一个轮回,即指季节的轮回,同时还指一个人的一辈子。理解了“季节”的含义后,接着分析为什么是“祖母的”,这就需要围绕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分析含义之后还要分析标题的作用。先看情节上,“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天是我祖母的弥留之际”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我祖父也死于秋天”“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由此可知,小说是按照季节来组织材料,是文章的明线;接着分析标题的象征意义,“祖母的季节”,而文中的季节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祖母在春天包粽子,在春天等待,春天象征希望,祖母又是在秋天逝世,秋天象征生命的消逝,所以说小说的标题象征人物的命运;最后看主题,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祖母一生的季节可以说是非常悲凉的,对此表达了对祖母的同情和怀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以明经举进士,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华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劾之,曰:“其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召为工部尚书,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迁太仆少卿。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进对论及取燕事,曰:“祖宗歃盟之血未干,渝之必速乱。”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取燕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①目之曰:“立地书厨。”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注】两学:指京师的国子监与太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B.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C.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D.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本为选举官员的科目,后成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斛,原本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为一斛。
C.工部,官署名,为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工程、赋税、军械等事务,长官为工部尚书。
D.六艺,指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后亦可指“六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时办事灵活,体恤百姓。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民力,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吴时宽宏大量,能够宽以待人。他在掌管永兴军路学府事务时,华州有学生触犯了忌讳,吴时立即将华州学生所写的文章烧毁,平息了这件事。
C.吴时狷介耿直,不惧结怨权贵。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称呼他为“立地书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2)进对论及取燕事,曰:“祖宗歃盟之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答案】10.D 11.C 12.B
13.(1)古代动用军队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得到(靠近、接近)粮食,如果(果真)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的费用就可以免掉了。
(2)上朝入对时讨论到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祖宗歃血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定会招致祸乱。”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辞”是辞绝的意思,“力”修饰“辞”,排除B项、C项。“有司”是“却”的主语,排除A项,结合句意断句。句意:章楶想推荐吴时为御史,吴时极力辞绝。徽宗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关部门都退了回去,吴时提出建议,奏章才得以呈达。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赋税由户部掌管,军械由兵部掌管。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结合文本内容“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劾之,曰:‘其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分析可知,“火其书”是说吴时烧了当地教授所写的弹劾举报信。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赢”译为背、担,“诚”译为如果,“费”译为费用。(2)“进”译为上朝,“渝”译为改变、违背,“速”译为招致。
参考译文: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最初凭借明经考中进士。担任华州郑县知县,转运使通知华州运五万斛米送到长安,郑县独自承担三万斛。吴时给转运使写信说:“计算三万斛的费用,用车需要一千五百辆,用士卒运就需要五万人,县内的百姓可供使役的只有二百五十八户。古代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得到(靠近、接近)粮食,如果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的费用就可以免掉了。华州、雍州相距一百六十里,一旦要用军队打仗,军队早上出发晚上就可以到达了。”转运使听从了他的话。
陆师闵经管秦、蜀茶马事务,征召吴时为属下。章楶想推荐吴时为御史,吴时极力辞绝。徽宗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关部门都退了回去,吴时提出建议,奏章才得以呈达。吴时掌管永兴军路学府事务,华州的学生有触犯忌讳的,教授想上奏弹劾,说:“他们所说的话,都是我(做臣子的)不忍心听到的。”吴时立即烧了他的弹劾书信,说:“你(做臣子的)不忍心听到,却让君主听到吗?”
吴时被召为工部尚书,后改任礼部员外郎,兼任辟雍司业。大观年间兴起算学,人们议论要把黄帝作为先师。吴时说:“现在祭奠孔子,也仅仅列为中等祭祀。数学,只不过是六艺之一罢了,应当用什么礼对待呢?”于是就停止了。后升为太仆少卿。
张商英被罢相,言官指责吴时是他的同党,出京担任耀州知州,又被降职担任鼎州通判;他没有赴任,又负责掌管河东常平司。遇到荒年,他发放官库的粮食赈济百姓。童贯治理北方,常以边防的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还朝担任大晟府典乐,又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宦官何谪监管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的节度使职务。
上朝入对时讨论到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祖宗歃血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定会招致祸乱。”蔡攸听到之后,告诉了王黼,王黼很生气,斥责他是腐儒。吴时请求离朝,以徽猷阁待制兼任侍读,不久提举上清太平宫。后来向西回归故里时,碰到了乡人赵雍,吴时对他说:“攻取燕州必定招来祸患,我老了,能够不遭受灾变,很幸运。”几年后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吴时写文章很敏捷,从不打草稿,下笔就写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把他看作“立地书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晏几道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物,抒发了词人因秋景而触发的忧郁哀伤的情感。
B.上片从红叶、金菊、绿扇、粉塘等景物可以看出词人所写景物的颜色丰富,可谓一派斑斓秋色。
C.下片中“试倚凉风醒酒面”写词人醉酒之后,又让凉风吹面而清醒,由此可见词人神清气爽,不再忧愁。
D.“护霜云”,写云凝霜降,天气凄冷,增萧条之感,忽又听悠悠笛声,带着无限愁怨,更触动词人心中的离情别绪。
15.下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 15.下片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①作者通过融情于景的手法,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这种情感:主人公借酒消愁,又被凉风吹醒;忽见大雁南飞,触动了离愁。②作者还兼用视觉和听觉结合的手法来抒发这种情感:主人公登楼眺望,只见云影点点;耳闻哀怨笛声,更添无限愁绪。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神清气爽,不再忧愁”理解错误,“试倚凉风醒酒面”是写词人为消愁而饮酒致醉,又让凉风吹面而清醒;忽见南飞大雁,不免触动离愁,又听到哀怨的笛声,更使这份愁情挥之不去。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从抒发的情感来看,结合上片“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点明佳节将近,牵出怀亲思远之意,故下片的“雁”“怨”写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从手法上来看,下片中写秋天的凉风、南飞的大雁,触动他的离愁,将愁情融入景物之中,采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后两句“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从写景的角度来说,前句是写视觉,主人公登楼眺望,只见云影点点;后句是写听觉,耳闻哀怨笛声,更添无限愁绪。是以视听结合的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与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样,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也借“行路”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故不积跬步 (2)无以至千里 (3)舞榭歌台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人生如梦 (6)一尊还酹江月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跬”“榭”“尊”“酹”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高窟的管造始于公元366年,是中国石窟中开凿时间最久,洞窟数量最多,艺术造诣最高的杰作,集建筑、彩塑、绘画于一体,被称为“石窟中的石窟”。在南北1.7公里长的断壁上,有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充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近四万多平方米。假如把它们全部铺在地面,将超过20座故宫太和殿的占地面积。这些壁画记下了释迦牟尼前世的故事、极乐净土的风光,将佛教东渡的历史娓娓道来。在三二一窟中,菩萨弯眉浅笑,盘腿而坐,表情温润慈祥,朱砂色彩如新。第四二七窟四璧上部一圈的天宫栏槛上,飞天一身接一身在蓝天和流云中急速飞行,奏乐散花。这象征着中国古代绘画的最高技艺,也是莫高窟的灵魂。更有意思的是,壁画上还刻画下人们在丝绸之路上进行商旅往来等场景,(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穿戴不同的服饰,嵌上金边的帽檐、飘逸的丝袖,闪耀而轻盈,十分逼真。可以说,想探索古代最极致的艺术瑰宝,想了解丝绸之路的璀璨历史,亲临莫高窟是最直接的方式。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不是漫长的时间跨越,而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
B.丝绸之路既然是漫长的地理跨越,就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
C.丝绸之路既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也是漫长的地理跨越。
D.丝绸之路不仅是漫长地理跨越,也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石窟中的石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
C.“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南北1.7公里长的断壁,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接近四万多平方米。
B.在南北1.7公里长的断壁上,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四万多平方米。
C.在南北1.7公里长的断壁上,有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四万多平方米。
D.在南北1.7公里长的断壁上,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充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四万多平方米。
【答案】17.D 18.D 19.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A项,根据前语境商旅往来等场景,衔接的句子应该说丝绸之路是漫长的地理跨越,而该项说的是“时间跨越”,与前文不一致,排除A项;
B项,“丝绸之路既然是漫长的地理跨越,就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既然是……就是……”搭配不当,属于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排除B项;
C项,前后逻辑关系看,应该先是漫长的地理跨越,然后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排除C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石窟中的石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然后先分析中“石窟中的石窟”上双引号的作用,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与之一致的一项。
文中说被称为“石窟中的石窟”,由此可知,这里的双引号在表示引用的同时,还表示强调;
A项,“发扬国光”,这里的引号表示反语,表示讽刺和嘲笑;
B项,“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里的引号表示引用;
C项,“密苏里”是舰艇的名称,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项,“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里的双引号在表示引用的同时,表示强调。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在南北1.7公里长的断壁上,有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
个石窟里充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近四万多平方米”
第一个问题,“在南北1.7公里长的断壁上,有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有”;第二个问题,“充满……壁画”搭配不当,应是“布满……壁画”;第三个问题,“近……多”不合逻辑,二者删除一个;
A项,“南北1.7公里长的断壁,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中途易辙,前一句没有谓语,句子还没有说完,第二句就另起话头;“接近四万多平方米”中“接近”和“多”前后矛盾;
C项,“在南北1.7公里长的断壁上,有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D项,“充满……壁画”搭配不当。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_____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____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________。
【答案】示例:
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第一处,前面说“不仅……”,后面自然是“而且……”,具体的内容应结合横线后面的句子内容填写;第二处,“但是”表示转折,前面是说为人类造福,后面自然是说利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第三处,是横线前面这样做的目的。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前后句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考生由上下文推测答案。答题是注意句式要一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请从三个方面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在暑期档备受瞩目,这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猫眼数据显示,《哪吒》上映首日综合票房、上映首周综合票房均创同类电影最高纪录。诸多评论中,这部动画电影已经成为国产原创动画作品里程碑式作品。一旦有国产动画作品引起广泛好评,总会有声音讨论“国漫崛起”。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国内动漫整体来看,产业环境、企业运作、作品本身和用户等方面尚不够成熟。下一部《哪吒》这样的精品或许还要过很长时间才会到来。不过从2005年《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布以来,国家不断有支持政策出台。随着二次元用户的崛起以及大量盗版作品的下架,动漫产业开始大量受到资本的关注。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视频平台的崛起,也助推了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中,更多优秀国漫作品的诞生值得期待。
【答案】关键信息:①动画电影《哪吒》暑期大热并受好评。②“国漫崛起”为时尚早。③“国漫崛起”值得期待。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阅读语段,分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再从主要信息中概括出与题干项对应的答案。写完后要检查,注意字数的限定。主要意思是概括出“行为主体怎么样,有什么后果”。本材料是新闻报道,话题是动画电影《哪吒》,共由八句话构成。一二两句交代电影大热,第三句话交代大众评论“国漫崛起”,第四句话交代业内人士的看法“尚不够成熟”。剩下的语句表明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更多优秀国漫作品的诞生值得期待。概括时注意将这些信息合并,注意字数限制。结合“猫眼数据显示,《哪吒》上映首日综合票房……成为国产原创动画作品里程碑式作品”分析,《哪吒》暑期大热并受好评。结合“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国内动漫整体来看,产业环境、企业运作、作品本身和用户等方面尚不够成熟。下一部《哪吒》这样的精品或许还要过很长时间才会到来”分析,主要讲“国漫崛起”为时尚早。结合“不过从2005年《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布以来,国家不断有支持政策出台……更多优秀国漫作品的诞生值得期待”分析,主要讲国家不断出台支持政策,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视频平台的崛起,“国漫崛起”值得期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要参加一个主题是“手机与我们”的演讲比賽,要求谈谈对手机及其相关产品、相关现象看法和思考。为了准备得更充分,你搜集了一些热点素材,总结了一些思考角度,概括起来有:朋友圈、移动支付、碎片阅读、低头族、直播、电信诈骗、游戏、自媒体。
请你从中选两三个关键词组织这篇演讲辞,来呈现你对手机的看法和思考,帮助青少年更深入地认识手机及相关现象。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放下手机,拒做“低头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放下手机、拒做“低头族”》。
现在,我的手上拿着一部小米智能手机,外观精致,功能齐全。无论走到哪里,可以说,只要带上它,很多事情都可以轻松搞定。就拿“移动支付”功能来说,你不用去银行排队,不用办理冗繁的手续,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QQ以及各个银行APP办理各种转账业务。甚至足不出户,你就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功能购物、叫餐。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手机在手,走遍天下无忧”。
智能手机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手机的奴隶。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似乎都无法摆脱手机的“魔爪”,大街上、餐厅里、广场上,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人们,不知是谁,给他们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低头族”。你是“低头族”吗?
不可否认,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手机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但是也让很多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对于青少年来说,手机最大的诱惑就是游戏,当下流行的“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游戏,以其精美的画面,惊险的情节“俘获”了众多同学的心。很多同学不是“手不释卷”而是“机不离手”,甚至省吃俭用,积攒零花钱购买各种游戏道具,有人把手机游戏称为当今青少年的“精神鸦片”,真是一点也不为过。不少同学视力下降,荒废学业,疏远亲情,性格封闭,谁能说这些和手机游戏没有关系呢?
让我们再看一些触目惊心的事例:河南小伙玩手机至深夜两点导致瘫痪,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因低头玩手机掉进深井死亡,27岁常州女子通宵玩手机导致猝死,死时眼睛还盯着手机屏幕……事实上,类似玩手机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例层出不穷。听了这些,你还愿意做“低头族”、“手机控”吗?
亲爱的同学们,俗话说: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现在,我们正值人生中最美的青春时光。惜时如金,努力学习,才是我们青少年应当做的事。让我们放下手机,陪父母聊聊天,让久违的亲情回归;让我们放下手机,沐浴在大自然的阳光里,感受生命之美;让我们放下手机,闻着书的馨香,点燃生命的智慧!让我们放下手机,一起行动起来,拒做“低头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试题分析:此次作文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织这篇演讲辞,来呈现你对手机的看法和思考,帮助青少年更深入地认识手机及相关现象。”,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关键词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有了明确的写作目标和任务,自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抄袭。试题可写角度多,开放性好。首先理解这些关键词内涵,接着,寻找两三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构成立意观点,一般选择自己熟悉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有话可说。写作时,首先要搞清楚这些词语代表了哪些与手机相关的社会现象。
朋友圈,是人们通过手机进行社交的平台,现代人非常爱在朋友圈展示生活现状,转发文章,要求点赞,进行评论等;有些时候,在朋友展的交流远远多于现实中的交流、沟通,互动。
移动支付,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带上一个手机,基本就可以应付衣食住行的各种需求。非常便捷。
碎片阅读,虽然手机里有海量信息,但是人们接触都是碎片化的信息。阅读也都浅尝辄止,是否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有待探讨。
低头族,也叫拇指族,有人笑称五十六个民族都变成了一个民族——低头族;据统计手机每天占用中国人人均72分钟。
直播,手机成了某些人网络直播的获利工具,它比电脑、摄影设备更易携带,技术准入门槛更低,直播内容五花八门,有农村生活源生态,有直播吃东西,直播跳舞西西,直播答题分奖金引发狂潮等等,如何利用直播传播正能量,避免三俗,值得注意。
电信诈骗,手机诈骗盛行,新的诈骗形式层出不穷,中大奖、法院传票也考验着人们的智商、情商。
手机游戏很多,比如王者荣耀、跳一跳等游戏就非常火爆,如何合理控制,引导人们对游戏的态度和行为,是社会热点。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媒体传播者,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自媒体空前繁多,它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一些人的创业方式,对传统媒体是一大挑战。
其次是选取的关键词语要形成有机关联。比如选移动支付、自媒体,可以谈创新;选朋友圈、低头族,可以谈人们与现实的隔膜;选直播、自媒体,可以谈创业:选碎片阅读和游戏,可以谈人们对手机的过度沉溺和依赖等等。
点睛:从命题角度看,试题任务驱动明确,试题可写角度多,开放性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来呈现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不容易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试题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胸襟、素养。站位高,视野大,关注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这样的题目就是要求考生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形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气”。因此,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