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4.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遵义四中2021届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2016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浮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 浮躁是人们喧嚣的本质,杂乱吵闹则是其表面现象。
C. 浮躁是人们心中产生急躁,失去了定力,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表现。
D. 因为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所以社会风气变得浮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 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奢望,这奢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
B. 如果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
C. 一些地方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负责方一心求快而忽视了施工的细节和质量。
D. 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顾着忙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也难成大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 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 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D. 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爹的冰糖葫芦生意
张玮
①接到娘的电话,李冰急匆匆从外地赶了回来。娘告诉她,下雪天,你爹非去卖冰糖葫芦不可,结果人和车滑到了沟里,把腿摔坏了。看着爹躺在病床上的样子,李冰心里就有些来气,大冷的天,卖什么冰糖葫芦,挣不了仨瓜俩枣的!
②小时候,李冰对爹就没什么好感,在李冰眼里,爹就从来没让她痛痛快快地吃过几串冰糖葫芦,李冰在学校里考了好成绩,回家向爹要犒赏,爹就只给李冰一串冰糖葫芦,如果多要,爹就会瞪着眼,训一句:“吃多了闹肚子!”李冰只好委屈地离开了。
③
后来,李冰长大了,对爹从事的职业有些反感:爹干什么不好,偏偏去卖冰糖葫芦,一串冰糖葫芦仅仅挣个毛把钱,这买卖能养家糊口吗?但爹似乎做这买卖上了瘾,每天早出晚归的,乐此不疲。
④那次,爹到学校里给李冰送生活费,提去了一大塑料兜零碎毛票。爹尴尬地笑笑说:“爹来得急,没时间给你换成整票,你就用零钱买东西吧,”看看自己周围的同学,家长送来的都是百元大钞。李冰就觉得,爹真是一个没能耐的人。
⑤爹过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娘守着满屋子的亲朋好友,仿佛是开玩笑似的对李冰说:“你爹呀,卖了半辈子冰糖葫芦,可他自己连一串冰糖葫芦都没吃过哩。”李冰表示不信,娘便说:“不信,去问你爹。”爹却笑眯眯的,不置可否。娘又接着说:“别看你爹这买卖不大,可他顺顺利利地供你读完了大学……”私下里,李冰还是忍不住好奇地问娘。这回,娘真的是板着脸告诉她:“可不,你爹曾亲口对我说过,每次看着那串冰糖葫芦,他总是难以下口,总会想着,怎么把它卖出去变成钱,给女儿用。”听着娘的话语,李冰突然感到鼻子有些发酸,只是她强忍着,没让眼泪落下来。
⑥李冰参加了工作后,就坚决不让爹再出去卖冰糖葫芦了,可爹就是不答应。这不,爹还是出事了。李冰看着病床上躺着的爹,知道爹现在最想让她干什么。她对爹说了一句:“我替您去卖那些剩下的冰糖葫芦吧。”爹一听果然高兴得不知什么似的,嘴里直说:“好,好,好……”
⑦李冰推起了爹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的那辆老式大轮自行车,这时李冰才发现,那硬皮鞍座上,竞摩擦得起了许多皮毛。李冰抚摩着,心里又是一番感慨。
⑧“卖冰糖葫芦了……”李冰学着爹的样子吆喝起来。听到吆喝声,一些领着孩子的老头儿、老太太走出了家门,看到李冰,便纷纷问起来:“你爹怎么没来卖呢?”有些知道爹出事的主顾说:“给我多来几串吧,你爹可是个好人,有时在路上碰着,没带钱,你爹总是要送给孩子几串冰糖葫芦。回去,可别忘了给你爹捎个好……”也就是从这时起,李冰才突然明白:原来,爹卖小小的冰糖葫芦,竟也拥有这么好的人缘儿。
⑨在外村,李冰看到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在墙根下晒太阳。还不等走近,老人便说:“你是李山印的女儿吧?”李冰点点头。那老人便说:“我就知道肯定错不了。这十里八乡只有你爹卖冰糖葫芦。孩于,你不知道,我一个孤老头子,你爹每次卖冰糖葫芦路过这里,俺哥俩都要唠上一阵子,只有唠上一阵子,他才会放心地走……”
⑩听着老人的话语,李冰突然感到,爹哪里是在做冰糖葫芦的买卖,爹分明是在做人生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情!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李冰看到爹的样子,不由来气,这自然地引出下文,与后来她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形成了对比。
B.李冰母亲两次说李冰父亲没吃过冰糖葫芦时的神态不同,第二次板着脸意在让李冰感受到父亲的辛苦付出。
C.父亲出事后,李冰知道父亲最想让自己替他去卖冰糖葫芦,便马上付诸行动,这说明李冰已经开始理解父亲。
D.文章第9段
那个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对李冰所说的一番话,说明了李冰父亲卖冰糖葫芦的目的是为了结下好人缘。
5.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小说中父亲的人物形象。(5分)
答:
6.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意蕴深长,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三个方面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性。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6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4分) ( )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
,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C.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E.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照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选自《史记·乐毅列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乃去赵适魏 适 :到……去
B.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报:报复
C.于是屈身下士 下:降职
D.皆为郡县以属燕 属:归属,从属
11.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B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C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D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齐国多方征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潛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间计,结果惠王剥夺了
乐毅的军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5分)
(2) 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4.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15.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由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联想到《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诀别的那句“ , ”。
(3)《鸿门宴》中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知识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面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 、 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 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 。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 )。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如“家规”“家矩”“家训”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名列前茅 深孚众望 危言危行 分崩离析
B.出类拔萃 深孚众望 懿行嘉言 分崩离析
C.出类拔萃 深负众望 危言危行 土崩瓦解
D.名列前茅 深负重望 懿行嘉言 土崩瓦解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不但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
B.因为常常瓜分财产而最终罄尽,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
C.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家族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
D.家族财产显然不可能是这种认同感,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罄尽。
20.中学生李阳写了一首诗,想向一位他久已慕名的王编辑请教,恰巧王编辑不在家,他就给王编辑写了个便条。便条中有几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王编辑:
您好!
我到寒舍拜访您,您不在。我把大作《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本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李阳
21.下面是鲁迅先生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请写出该校徽中除字母和数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与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遵义四中2021届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
语 文
1.A(“所有人”扩大范围,“几乎所有人”)
2.A(奢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是面对浮华世界之时产生的变化)。
3.D(也是常人能力所及)
4.D说明了父亲中关爱他人的品质。
5.对我对家庭慈爱、负责。2、对事业勤劳、执着。3、对他人关爱、友善。(5分)
6.内容上点出父亲的勤劳品质。2、情感上突出对父亲的理解与崇敬。3、主题上升华小说意义,提升到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问层面。(6分)
B (A材料二并没有谈到传统文化保护。C“网络直播优于传统表演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D田青委员反对的是为迎合观众“将所有的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BD (A“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说法错误。季羡林的故事是以梵文绝学的凄凉景象,引出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需要亲近普通民众的观点。C原文是“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落点,才有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E迎合听众不一定就是指“网络直播”这种形式。)
9.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如利用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
③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给5分。)
10. C,下:谦逊的对待。
11. A
试题分析:断句首先要正确翻译句子,然后可借助常用的句首、句末词来判断。如“者”“其”“焉”,还要掌握一个原则:一套主谓结构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主语变换处一定要断句。
12.C,故意,无中生有。
13.(1)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
采分点:约、别使、以伐齐之利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而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想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在齐国面南称王。
采分点:所以、拔、隙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翻译:附【参考译文】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 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想)在齐国面南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 燕惠王本来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当时乐毅本来就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
14.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4分)
15.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意思到即可)(6分)
16.(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7、B(名列前茅:名次列在前面。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根据语境,应选“出类拔萃”。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深负众望:指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根据语境,应选“深孚众望”。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为人正直。懿行嘉言:常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根据语境,应选“懿行嘉言”。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土崩瓦解:形容彻底崩溃。根据语境,应选“分崩离析”。)
18、C(A项中“影响力”“美誉度”与“都好”主谓搭配不当。B、D两项语序不当,家风首先应该是家族的必备要素,然后上升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B项的关联词使用不当,D项“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定语位置不当,应为“一个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C(本题重在考查语句的陈述主体和前面语境的关系,“这种认同感”照应前面的“有认同感的家族”,所以,只能选用前果后因的语句。)
20、答案(1)“寒舍”改为“贵府”或“您家”;(2)“大作”改为“拙作”。(3)“拜读”改为“费心一读 ”;(4)“雅趣”改为“爱好 ”;(5)“斧正”改为“修改”(一点一分,共5分)
21.(6分)校徽由两个同心圆和篆字“北大”构成。(2分)“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大”字形似一个人,一人背负三人,三人成众。(2分)图案象征北大肩负团结民众、开启民众思想的重任。(2分)
22、按照高考标准评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