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永年县一中高二9月第二次半月考语文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永年县一中高二9月第二次半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47分)‎ 一、 现代文阅读( 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在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在2013年的春节,你要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回到20年前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的年代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永年县一中高二9月第二次半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47分)‎ 一、 现代文阅读( 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在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在2013年的春节,你要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回到20年前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的年代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78分背后的因素考虑进去: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分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个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演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然而我们的教育还围绕着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   )‎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可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二项是(6分)(   )(   )‎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 C.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D.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 E.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 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   “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   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 B.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 C.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7、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8.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最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5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B.“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C.“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D.“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10.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 ‎                                 ‎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饮酒》中陶潜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明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 ‎(2)《归去来兮辞》用“云”和“鸟”喻说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 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3)《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第Ⅱ卷 表达题(103分)‎ 三、 语言文字运用(43分)‎ ‎12.下列各组词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游说   追溯    说服   横槊赋诗 B.祈祷   宫绦   韬略     叨陪鲤对 C.庇佑   孤僻  精辟    筚路蓝缕 D.矫首   角逐    皎洁 咬文嚼字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玷辱 陶冶 良晨美景 安然无恙 B.拮据 矜持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 C.拂拭 迟顿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 D.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唇枪舌战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 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虽只数字,环境之妙,无过于此,若非锦心绣口,何能道出。‎ B.情同手足的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演绎了一段凄婉而纯美的爱情故事。‎ C.每年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各小科招生的宣传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发简介、苦口讲解,登门宣召等,着实让考生和家长六神无主,不知何去何从。‎ D.流金铄石,热浪滚滚,看来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屋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针对在美军考本斯号巡洋舰与中国辽宁舰编队在南海相遇,美国国防部长哈尔格表示,只有双方克制才能避免冲突。‎ B.出手相助反遭诬陷虽然令人非常寒心,但是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我们的出租车司机肩负着传递这份能量的职责。‎ C.中国“雪龙”号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之后,终因天气条件恶劣,冰层太厚,俄罗斯南极科考船仍然未能脱险。‎ D.曼德拉几乎赢得了所有国家的掌声,即使是利益相对的国家——“美国”和“朝鲜”,也都对其成就给予了赞誉。‎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成功地实现了收视冠军。‎ B. 2016年,被冠以“网友制造”的“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等年度流行语瞬间蹿红,但又很快从舆论中降温。‎ C. 针对我国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的问题,陈吉宁表示,高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所以既要我们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D.暑假期间,观众朋友们对正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的《战狼2》好评如潮,也引发了国人对于英雄与信念的争论。‎ ‎1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收获。    。    ,    ,     ,     。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 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 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 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 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 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亮丽的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①冰窗花儿,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 ‎②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溶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 ‎③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 ‎④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 ‎⑤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③④②⑤    C. ④③①②⑤    D. ①④③⑤②‎ ‎2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们相信伪科学和谣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个体的“偷懒”习惯——我们在认知上的“吝啬”,会让我们通过捷径来处理信息。  ①  这种认知捷径会受到先入为主的信息左右,  ②  起初我们接受的信息存在着偏差,  ③  后续改变这种态度和观点的难度就会很大,  ④  我们会用已有的观点来同化后续的信息和观点。  ⑤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要注重科学传播的质量——这不仅包括科学性,  ⑥  要和公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科学更接地气。‎ A 但 虽然 但是 ‎/‎ 所以 更 B ‎/‎ 即使 然而 虽然 因此 而且 C 而 如果 那么 因为 ‎/‎ 还 D 然而 因为 所以 因而 其实 ‎/‎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报告文的力量来自哪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谁都不能否认,  ①  。来自他对发生的时代事件和时代人物的真实反映。“真实性” 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是报告文学的根本力量所在,也是报告文学的首要美学特征。   ②        ?围绕这一问题,以夏衍为代表的文学大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对素材进行取舍、整理和剪裁必须遵循不回避、不夸大、不矫饰的原则,要杜绝无中生有和张冠李戴式的“艺术加工”,更不能信马由缰地发挥“主观创造性”。也就是说,  ③         ,哪怕这“虚构”仅仅是“略微”的。‎ ‎① ②   ③ ‎ ‎23、在历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 如评述钱学森时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超过100字。(8分)‎ 林冲 别里科夫 陶渊明 沈从文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钱钟书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当今社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围城”无处不在。有围城,就会有突围。‎ 青春期的少年,很多人将种种规则视为“束缚”,他们用各种叛逆的表现来突围,以获取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你对“围城”“突围”有什么看法?请任选一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传统教育的弊端与大数据教育的产生并没有因果关系,由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技术的出现不可逆转地发展着大数据教育;B项张冠李戴,由原文第一段“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与原文第二段“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对比可知,选项说的是大数据的特点而非大数据教育的特点;D项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而非第二门,用排除法,故选C。‎ ‎2.( 3分)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B、D选项在文中第三段第一句、第一段倒数第二句、第一段第二句皆有提及,而C选项凭空捏造,与原文无关,故选C。‎ ‎3. (3分)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第四段倒数第二句可知,大数据教育可能使得“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将主要由学校承担”,但不能直接推断出“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故D项错误。‎ ‎4. (3分)A(B“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确,扩大范围;C“不具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三反映了发展趋势。)‎ ‎5. (6分)C、E(C“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 E“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不确切,应该是各有其不同的价值。)‎ ‎6.(3分)C没有画完,依据不足;“夸张手法”说法欠妥,应是运用心理描写)‎ ‎7.(5分)①描写太阳落山的情状,烘托老人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其内心的淡定从容;④描写少女对落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茫,为文尾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任意答对三点即可,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8.(6分)①历史政治意蕴: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②伦理道德意蕴: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③生命意蕴:老人的一生总的看来是平凡的,但其中蕴含着人生中莫大的痛苦和挫折。这位从容安详地看落日,乐观平和待生活的老人能以平常心面对不平常的的遭际,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常。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坚强和乐观。(每点2分)‎ ‎9.(3分)解析:选C“愁”是说为樱桃碰破而担心,表现了西蜀樱桃的鲜嫩,“弱点”的说法不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喜悦的,并非“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10.(6分答案):①“尝新”(村民赠樱桃一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②“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③“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若理解成洒脱之情也可以)。(每点2分)‎ ‎11、(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2、(3分)A ‎13、(3分)B(A.良辰美景 C.迟钝 兼听则明 D.鞭笞 日薄西山 唇枪舌剑)‎ ‎14、(3分)C( A.“战战兢兢”是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此处应换“兢兢业业”。B.“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语境不合。C.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D.气息奄奄: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 ‎15.(3分)B(A.非锦心绣口,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绣:指绣有花纹、像的纺织品。形容才思横溢,文辞优美。还可形容人会说话,说出的话会让别人高兴,又不觉得是做作的拍马屁。B情同手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不合语境C六神无主形容惊慌或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D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酷热 , 也说“铄石流金)‎ ‎16、(3分)D(A成分残缺,在“在南海相遇”后加上“的事件”,“针对”后的“在”字删去。B语序不当,“出手相助反遭诬陷虽然令人非常寒心”改为“虽然出手相助反遭诬陷令人非常寒心”。C句式杂糅,“俄罗斯南极科考船仍然未能脱险”改为“仍然未能让俄罗斯南极科考船脱险”。)‎ ‎17、(3分)B   (A成分残缺,在“冠军”后加上的目标C语序不当,“既要”放在“我们”的后面.D偷换主语,“引发……争论”的应是“影片”,在“也引发”之前加“这此影片)‎ ‎18、(3分)‎ C试题分析: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 承蒙:承:在下面接受,托着,承受。蒙:蒙受、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解。不吝赐教: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恭候是敬辞,恭敬地等候。‎ ‎19. (3分)D解析:从表意上说,⑤③是一组表意项,阐述人与书籍之间的关系;①④⑥在表意上都是阐述读书的益处的,在层次上①是最终结果,应放在最后,获得知识后才能进一步辨析美与丑,所以④属于基础层面,⑥属于高级层面,这样三者的顺序就确定了;②属于转换话题的句子,另起一个层次。从分析上看,前两个组合属于同一话题,应该相衔接,前一组合表原因,后一组合表结果,这样前后的顺序就确定了,正确的排序应为:⑤③④⑥①②。‎ ‎20.(3分)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应关注本题中的时间性词语,如“出来”“最初”“渐渐”“先是”“ 开始”“越来越”确定④为第一句,④和①有顶真关系,并有“开始”一词,③“最初”照应前句的“放射出“,⑤句紧接着解释“不同色彩”。②句用“越来越热”显示出层次感,所以本题答案应为A项。‎ ‎ 21、C(3分)‎ ‎22. (5分)①它的力量来自“真实性”  ②报告文学如何达到“真实”  ③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 ‎23、(8分)解析:事迹概括2分,人物评价3分,语言表达3分,酌情给分。‎ ‎24作文 例文 突围 这年头,在很多人眼里,专家成了“砖家”,即专门忽悠人的家伙;而教授则成了“叫兽”如今,知识分子频频“中枪”,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知识分子露脸太多,走明星路线,是他们“中枪”的“物质基础”;知识分子内心浮躁,离学术之城越来越远,是其“内在原因”因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再度“突围”,重新回到学术的“围城”中去。‎ 中国自古便是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国家,前贤有孔孟老庄,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许多文人学者沉醉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清高自守正是这份清高自守,使他们可立于尘世而不被遮蔽耳目,从而保持自我,坚守操行,从而思索宇宙,探求本心。‎ 到了近现代,随着国门大开,知识分子呼吸到围墙外的新鲜空气,历经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性论”争鸣等,终于一次次地打通了那堵围墙,突围成功毫无疑问,这样的突围是值得肯定的,是振奋人心的,因为他们走出了象牙之塔,冲破了种种旧思想的桎梏,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为中国学术开拓了新天地。在这场突围中,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郭沫若、丁玲、王元化等人彪炳史册。‎ 然而,时至今日,知识分子却逐渐蜕变成一个个职业明星,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王立群、易中天、阎崇年、于丹、钱文忠频频露脸,戏说历史,娱乐大众。不少专家学者的文凭来自“克莱登大学”,故宫锦旗“‘撼’卫”不住学术的脸面……丢掉了知识分子那“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得住寂寞之魂!‎ 鉴于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抛却心中那份浮躁,重回学术围城,找回心中那方净土。‎ 是的,我同意大学就应当是永远的“象牙塔”,无形的围墙将它与世俗隔离,使它不被名利之风吹及如此,便会少些无聊的争斗、论文抄袭、文凭造假之类的下作。‎ 是的,我同意学术界应当是一方净土,研究是基于自己的专业追求,是为学术而做学术,是陈省身的“数学好玩”,是远离名缰利锁。‎ 是的,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有一份清高。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不垂涎世人汲汲的名利;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以一颗沉静的、对科学几乎虔诚的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我热切期盼着知识分子的再度“突围”,重回“象牙塔”,再开学术之花——远离名缰利锁的学术之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