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B.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捉赃王羽
林猛抽完烟回来,躺在中铺的女儿忽然坐起身,附在他的耳旁小声说:“电脑包丢了。”林猛一愣,眼睛扫向行李架,果然,两个拉杆箱中间的电脑包不见了。女儿轻声问:“现在报警吧?”林猛鼻孔里喷出一团怒气,说:“报什么警,你老爸就是警察,你该做啥做啥,我负责找包。”
林猛拿起茶杯,向车厢的另一头走。看上去是去打开水,实际上是林猛在观察卧铺上的人。回来时,林猛的目光瞄向头顶的行李架。
放下茶杯,女儿兴奋地凑上来问:“包呢,找到贼了吗?”林猛拍拍女儿的脑袋,说:“包在哪儿大概知道了,贼也发现了。”女儿性急地说:“抓呀。”林猛摇头说:“捉贼捉赃,知道不?”
林猛不再搭理女儿,在边座坐下,看上去是在摆弄手机,实际上眼睛的余光一直盯着可疑的方向。
刚才,林猛发现一个上铺的人伸着脑袋正在看行李架。虽说只看了一眼,林猛还是记住了那人的特征,那人上嘴唇的左侧有一颗黑色的小痦子。小痦子的眼神慌乱,满脸的憔悴。回来时,林猛看了一眼正对着小痦子的行李架,一个大大的双肩包没有靠到里面,双肩包的带子耷拉下来,随着行驶的列车微微晃动。
刚开车时,列车员巡视车厢,将没放到位的行李物品整理了一遍,双肩包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林猛多少有些疑惑,有经验的窃贼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异样,再说也不会将赃物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有了这两个疑惑,林猛只能等,贼绝不能放走,但也不能冤枉好人。
很快,熄灯了,车厢里暗了下来。忽然,一个瘦高的人从上铺下来,那人看看头上的行李架,向车厢的一头走去。林猛已经看出瘦高的人就是小痦子。林猛站起身,来到女儿的身边说:“睡吧,我去抽烟。”不等女儿说话,林猛就转身走了。
推开门,林猛来到两节车厢的连接处,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抽烟的小痦子。林猛上前,用小痦子的烟对了火。将烟还回去,林猛很自然地和小痦子聊起来。林猛看清了,小痦子虽然个子高,但看起来只有二十出头,确切地说还是一个孩子。
通过闲聊,林猛知道小痦子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之所以在年底单位最忙的时候请假回家,是因为母亲突发重病要在医院做手术。小痦子的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很一般,父亲打工的钱和母亲养鸡的钱都供儿子上大学了,巨额的手术费怎么也凑不齐。小痦子哭了,喃喃地说:“刚上班,实习期还没过,没有能力为父母分忧。”
林猛劝了一会儿。第二支烟抽完,林猛将烟蒂扔进烟灰缸里说:“小伙子,叔叔最后说两句话,你要好好想想。第一句,人这一辈子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无论怎样难也要咬牙挺过去;第二句话就是,认识到自己做了错事,要马上改,否则后悔就晚了。”
夜深了,车厢里响起或轻或重的鼾声,忽然,一个瘦高的人轻轻走过来,将一样东西放在了行李架上。之后,瘦高的人消失了。林猛在昏暗中笑笑,闭上了眼睛。
早晨,林猛早早就醒了,从上铺下来,中铺的女儿也醒了。女儿清醒后,第一眼就看向行李架。看到电脑包后,女儿满脸的兴奋。林猛向女儿伸出一根手指,示意不让女儿说话。林猛凑近女儿,轻声问:“你还有多少钱?”女儿愣了一下,说:“还有五百多。”林猛伸出了手。
林猛走到车厢连接处,在小本子上匆匆写了两行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定要记住这次的教训,绝不能再犯。我将手机号留给你,遇到困难可以打电话,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
林猛找出一个信封,将纸条放进去,又掏出钱包,将自己的五百块钱和女儿的五百块钱合在一起,也装进了信封。
下车后,林猛追上小痦子,将信封塞到小痦子的手里,然后和女儿一起向出站口走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痦子”本是窃贼的体貌特征,行文中作者中用“小痦子”代指窃贼,既让人印象深刻,又使行文简洁。
B.列车员曾整理过行李架,然而“小痦子”对面行李架上的双肩包带子却耷拉下来并微微晃动,这一细微的变化让林猛锁定了窃贼。
C.夜深时,那个窃贼轻轻地过来放回电脑包,“林猛在昏暗中笑笑”,表现出的是他对窃贼能够知错就改的由衷喜悦与赞赏之情。
D.小说题为“捉赃”,是因为“捉赃”是故事的转折点,林猛放弃“捉赃”的选择是故事发展的高潮,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5.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请概括并分析林猛这一人物形象。(6分)
6.窃贼明明偷了东西,作为警察的林猛却放过了他,请结合小说相关情节分析林猛这样做是否合适。(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减负”问题由来已久,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从恢复高考到推出新高考改革等一系列转变,我国已经进入“后普及化”教育新时代。今天,我们强调大力“减负”,是因为当前教育功能从过去的“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开始逐渐转向“人人成才”“各尽其才”。我国考试的作用也正从选拔精英向甄别、鉴别不同人的潜能转变。
针对各种认识误区和偏差,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并从现实出发,加大治理学业负担过重的力度,继续深入地走好统筹协同治理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减负”之路。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二:
日本作为人口稠密、重视学历的东方国家,考试竞争异常激烈,有“考试地狱”之称。在民众压力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宽松教育”政策,比如缩减课本、减少课时、入校由择校改为抽签等。但是,这些手段根本没有达到减负的效果,还产生了副作用。
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测试中,日本学生原先在数学、阅读等方面一路领先,但是“宽松教育”实施了十几年之后,日本学生数学、阅读等方面的测试排名连续下降,产生了“全世界小学生都知道了,只有日本小孩不知道”“科技立国成为泡影”等说法,不得不促使日本政府改变“宽松教育”的政策。
(摘自搜狐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电“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忽悠”。陈宝生还指出,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部分。
不留作业和提高成绩是否矛盾?沈阳铁路第五小学用实践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当众多家长奔跑在课外辅导班、为陪孩子写作业而焦虑时,这所小学三任校长坚持34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铁路五小推出了“有字书”和“无字书”,通过开设阅读交流课,引导学生每日阅读报纸、听广播、关注网络新闻等。学校还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奥尔夫音乐、数字美术等20门必修课,成立了科技、艺术、健身等60多个选修社团,不让学生被“书山题海”淹没。一路走来,疑虑和质疑声从未消失,但铁路五小初心不改,坚持探索愉快教育办学新举措,并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学生学科质量监测名列全区前茅,语文和英语学科成绩在全市试验区55所小学中名列第3名和第4名,近5年获省以上科技、艺术、体育等荣誉上百项。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四:
客观地说,中国教育正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盼,学校教育怎样遏制片面追求升学的冲动,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下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科学的教育观还未在全社会真正树立,实际工作中背离教育规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今天我们面对的很多教育难题,都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将是中国教育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正因为如此,面对教育“减负”,我们应多一点平和心态,以更加理性的、建设性的态度去看待。
(摘自《“减负”需要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观》,有删改)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侧重阐述近年来推行教育“减负”的原因,材料四从理性的角度侧重指出教育“减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本质问题。
B. 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选取了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的减负政策,旨在说明教育“减负”在人口密集的国家必须重视的道理。
C. 材料三关注的沈阳铁路第五小学34年不留家庭作业的“减负”实践,肯定了教育理念正确,“自主高效”课堂的成功。
D. 四则材料都关注教育“减负”的大问题,但对中国教育“减负”前景并不报以乐观的态度。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四则材料都谈到了教育“减负”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第二、第三则材料的观点代表民众的普遍看法。
B. 四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的特点。
C. 对于同一教育新闻的报道,几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教育报》就突出强调教育“减负”已被提到日程上并要正视的问题。
D. 材料二、三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材料一、四提到了相关措施对教育“减负”的作用,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 请综合概括四则材料,对教育“减负”这一教育难题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处仁,应天府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落职知蕲州。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复延康殿学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
方腊为乱,处仁亟见留守薛昂,为画守战之策。语昂曰:“睢阳蔽遮江、淮,乃国家受命之地,脱有非常,吾助君死守。”语闻于朝,起为应天尹。河北盗起,徙大名尹。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处仁至,即大开城门,彻衙内甲兵,人情遂安。
童贯部胜捷军卫徽宗东巡,贯既贬,军士有恶言。徽宗将还,都人汹惧,或请为备。处仁曰:“陛下仁孝,思奉晨昏,属车西还,天下大庆,宜郊迎称贺。军士妄言,臣请身任之。”乃统禁旅出郊,迄徽宗还宫,部伍肃然。
聂山为开封尹,库有美珠,山密语宁德宫宦者,用特旨取之。处仁奏:“陛下鉴近患,事必由三省。今以珠为道君太上皇后寿,诚细故。然此端一开,则前日应奉之徒复纵,臣为陛下惜之。”乃抵聂山罪。
高宗即位,徙北道都总管,卒于任。
(选自《宋史·徐处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B.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C.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D.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宋时期,进士分甲、乙科,甲科优于乙科;明清时期,通称举人为甲科,进士为乙科。
B.博士在秦汉时期是掌管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指专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C.掖即掖庭,指宫中的旁舍,通常是妃嫔居住处。宫掖指宫室、宫廷。文中的“宫掖者”指宫廷里的人。
D.总管可指军事长官,宋朝曾设东、南、西、北道都总管,分统四方勤王兵,以抗击金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处仁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徽宗向他询问京东的收成情况和城镇是否有盗贼,他如实相告;徽宗下特旨取珠宝,他上奏指出徽宗的决定欠思考。
B.徐处仁得罪他人,受到排挤。童贯出使陕西,想平抑物价,徐处仁认为这样做会使物价不降反涨,予以反对,后来童贯借机排挤他,使他被免职。
C.徐处仁处理地方,政绩显著。他做东安县令时,对反叛的蛮人示恩惠表信义,顺利平定反叛;他做大名尹时,一改前任的做法,使民心安定下来。
D.徐处仁效忠朝廷,勇于担当。方腊作乱,徐处仁为薛昂谋划攻守之策,并愿意助薛昂死守睢阳;胜捷军准备胁迫徽宗造反,他亲率禁军迎接徽宗。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5分)
(2)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花底①
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②县,堪留卫玠③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②潘安,即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③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14.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方法。“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万萼”“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长相“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
C.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美丽。“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地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D.这首诗作者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与其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2)《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3)《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 );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 的素书。她婉约,曼转, ,不愠不喜,用 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 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
B.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
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
D.似清淡的水墨画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B.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C.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D.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手不释卷 不卑不亢 峰回路转 百折千回
B.百读不厌 不骄不躁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C.手不释卷 不骄不躁 峰回路转 百折千回
D.百读不厌 不卑不亢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20.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①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②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前不久,微博被“炫富摔”刷屏,帖子内容通常为土豪主人公假装面朝下摔倒在地的照片,摔倒的地点通常是豪车、私人飞机、游艇上,通常会散落出各种奢侈品。
随后,“炫富摔”被广大网友效仿,并衍生出了无数版本,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属于普通人的“炫富”时刻,如摄影爱好者摔出了各色零件、消防员摔出了全套消防装备、研究生摔出了堆积如山的考研资料、全职妈妈摔出了全套母婴用品……
网友纷纷为这些普通人点赞,称他们赋予了“炫富摔”积极的意义。“炫富摔”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附加页(共3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彝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应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 (5分)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5分)
二、微写作(20分)
读下面一则消息,以“知识面前没有泥腿子!”为主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不得少于200字。
《长沙晚报》2008年3月31日下午,“乡野学者‟黄其德VS爱因斯坦相对论研讨会”在湖南湘潭举行。60岁的农民黄其德打着领带,与近40
名来自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的教授、社会知名人士坐在一起,就他对相对论20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对话甚至争辩。“我只要不饿死,就要坚定不移地挑战相对论。”黄其德告诉记者,他也为此遭到过别人的辱骂,甚至有人骂“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其德要遭千刀剐”。而另有报导:“这场研讨很有意思,如果爱因斯坦在世的话,我想,他一定会来与黄其德进行争辩的,并且一
定是很精彩的辩论。”湘潭大学光电材料与物理学院的徐宁博士诙谐地说,他很敬佩黄其德,一个农民有这种追求是难能可贵的。
200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1. B(A项,文化软实力源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但这并不能证明约瑟夫·奈的理论就由四个部分构成,也不能表明文化是核心,C项,“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二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目的关系;D项,最末一段指出“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
2.B(文章没有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进行比较)。
3.D(原文强调“兼收井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兼收并蓄”不仅限于吸收国外文化,且吸收国外文化不一定就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4.B.(B项不是“锁定”只是“怀疑”)
5、①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强的判断力。通过对行李架上晃动的双肩包带子和“小痦子”的观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推断出电脑包的大概位置和可能的嫌疑人。②他遇事冷静、处事谨慎。女儿在得知他发现窃贼后,让他抓贼,他却等待,进一步核实。③他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面对偷窃自己财物的窃贼,他却能够在拯救了窃贼的灵魂之后将他放走,并给予了金钱上的资助。(答业务精湛或有人文情怀也可)。(每点2分)
6、合适。①窃贼刚刚大学毕业,实习期还结束,还是一个孩子,不是有经验的惯犯,只是一时起意。②窃贼的母亲生病住院,他没有能力为父母分忧才出此下策,情有可原。③警察捉拿犯人的目的是惩戒并拯救犯人,在过失不大的情况下,如能不动之以法律,又能从心理上拯救他,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每点2分)
不合适。①同情不能代替法律。作为一个警察,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才能捍卫法律的尊严。②缺乏警惕性和分辨力。窃贼向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甚至是追踪而至的失主)倾诉家庭的不幸,分明是罪行败露后而博取同情。对这样的骗人套路并未识破,显得不合情理。③纵容犯罪。窃贼是在林猛暗示他盗窃行为被发现之后才送回电脑包的,也没有任何悔改的表示,这样的宽恕很难说不是一种纵容。(每点2分)
7. A(B项,“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选取了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的减负政策……”有误,材料三第一段说“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后面应是中国教育部长发表的看法,不是政策。C项,“材料三关注的沈阳铁路第五小学34年不留家庭作业……”错误,第二段说的是“这所小学三任校长坚持34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可见应为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并非“不留家庭作业”。D项,“并不报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从材料一和材料四可知只是说该如何去做,并非“不报以乐观的态度”。)
8.B(A项,“第二、第三则材料的观点代表民众的普遍看法”错误,不一定只代表民众的观点。C项,“几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有误,理解不准确,从材料来看,几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项,材料四没有提到相关措施,材料四只是指出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同时指出该以何种心态去对待“减负”问题。)
9. ①中国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减负”已被提到日程上,需要出台更多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②教育“减负”必须在原有基础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后实施,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③对“鸡汤+忽悠”式的培训机构要加以管理或制止;对符合教学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机构要加以鼓励。(或规范国家教育机构市场)④在全社会树立并普及“科学教育观”势在必行的观念。⑤我们应多一点平和心态,以更加理性的、建设性的态度去看待。(答出任意三点满分)
10.B(原文标点: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11.A (明清时期,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12.D(“胜捷军准备胁迫徽宗造反”理解错误。文章写胜捷军军士说了些狠毒的话,但根据“军士妄言”和“迄徽宗还宫,部伍肃然”可知,胜捷军并非真的要造反。)
13.(1)转运使迎合童贯的想法,弹劾徐处仁阻止德政举措,提出不同的意见,凌辱使者。(得分点“阿”“格”“倡”各1分,句意2分)
(2)前任令尹王革残忍又怯懦,盗寇无论罪行轻重都被处死,稍有紧急情况,他就关闭城门用兵自卫。(得分点:“惨” “抵死”“警”各1分,句意2分)
14.B(B项“正面写花”错,应为侧面衬托)
15.①赞美花的美丽。紫萼黄蕊,写花丽,“行暮雨”,写花润,“入朝霞”写花鲜,“潘安县”写花多,“卫玠车”写花美。诗人浓墨重彩,表现见花时的惊喜以及对花的赞叹。②惋惜花的易谢。“莫委泥沙”,是不忍见花的零落,表现诗人的惜花之情。③感叹韶华已逝,生命易老。诗人时年四十有七,见花自叹,感伤人生迟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7.C(根据后句的句式,排除A、B两项,根据文段意境“留白“更合适所以选C)
18.D(A.B.C项,犯了“语序不当、主语残缺”的错误)
19.B(百读不厌:形容诗文或书籍写的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排除A、C
。不骄不躁:做了好的事情不要骄傲,事情未处理好不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这里能与后面“不愠不喜”相对应。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也只经历了很多周折。百折千回:经过种种曲折和迂回。)
20.A(B项“忝列”改为“名列”C项“承让”改为“手下留情”D项“忽悠”改为“欺骗”)
21.自己才能生存 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但底线却不能缺失
【参考译文】徐处仁,应天府人。考中进士甲科,任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反叛,徐处仁表示恩惠信义,蛮人感动哭泣,发誓不再反叛。因为推荐被召见,徽宗问京东收成的情况,徐处仁用旱灾、蝗灾来回答。徽宗问他:“城镇有盗贼吗?”他回答说:“有。”皇上认为徐处仁不欺骗他,任命他为太常博士。童贯出使陕西,想平抑物价,徐处仁说:“此令一传,商人不做生意,而积藏货物的人不拿出货物来,名义上是平抑物价,却恰恰使物价上涨。”转运使迎合童贯的想法,弹劾他阻止德政举措 ,提出不同的意见,凌辱使臣。(徐处仁被)编制为蕲州知州。有得罪宫中人的百姓,虽然遇赦也不被赦免,徐处仁替他们禀奏皇上。童贯趁机排挤他,徐处仁被免去官职,后来恢复延康殿学士官职。
徽宗询问天下事,徐处仁回答说:“天下大势在兵和民,现在除了水灾旱灾之外,赋税徭役繁重,朝廷和地方都困乏,兵民都贫困,不趁现在谋划,以后将有图谋划不完的事。”皇上说:“如果不是你,我听不到这些话。”
方腊作乱,徐处仁急忙去见留守薛昂,为薛昂谋划防守与进攻的策略。他对薛昂说:“睢阳护卫江、淮,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地方,如果有非常情况,我帮助你死守。”这话传到朝廷,起用他为应天尹。河北盗寇作乱,改任他为大名尹。前任令尹王革残忍又怯懦,盗寇无论罪行轻重都被处死,稍有紧急情况,他就关闭城门用兵自卫。徐处仁到任后,立即打开城门,撤掉衙内甲兵,人心于是安定下来。
童贯的胜捷军护卫徽宗东巡,童贯被贬后,军事说了些狠毒的话,徽宗将要回朝,京城人恐惧不安,有的人请求做好防备。徐处仁说:“陛下仁爱孝道,每天想着侍奉之事,驾车回来,应当在郊外迎接并恭贺。军士乱说,陈请求亲自负责此事。”(徐处仁)于是统帅禁军到郊外迎接,等到徽宗回宫,军队仍保持整肃。
聂山人开封府尹,府库有美好的珠宝,聂山偷偷告诉宁德宫的宦官。用特旨取出。徐处仁上奏说:“陛下借鉴近来的祸患,凡事一定要三思而行。现在用珠宝给太上皇后祝寿,确实是小事。然而开了这个头,那么以前要求许给俸禄的人又会放纵,称体陛下感到痛惜。”于是处罚聂山。
高宗即位,改任北道都总管,在任上去世。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附加页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得分点:每见,目,判断句,常器,各1 分,句意1分)
(2)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得分点:虽,营,赡,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译文】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天监六年,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虽然公文案卷堆积,宾客满座,但他应对自如,手不停笔。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谥号为简肃公。
二.微写作 “知识面前没有泥腿子!”
一个读书的农民,一个喜欢独立思考的读书农民,一个读书读出了自己思想的农民,其社会地位,在当今的中国,却是不入流的。所以,黄其德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研讨会只能被冠以“乡野学者”的称谓,因为和他对弈的,是学院派的正统学者。与会的学者中,有人欣赏其勇气和精神,相信“如果爱翁在世,一定会来辩论”;有人则鄙而视之,认为黄其德的挑战是一种不自量力。既然法律面前可以人人平等,那么,在知识面前,同样需要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公开发表自己看法、包括学术见解的权利。“乡野学者”的研讨会能公开举行,是知识平等的中国版本。期待这样的版本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