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都匀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方式,这种直播通常是主播通过视频录制工具,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直播自己唱歌、玩游戏等活动,而受众可以通过弹幕与主播互动,也可以通过虚拟道具进行打赏。
在直播过程中,较之于微博、微信的信息随时发布,现场实时发布应运而生。由于操作便利,各阶层的人们都能通过发布按钮把此时此刻正在经历的新鲜事情搬到网络上并实时与观众互动。实时发布在空间上让发布主体同观众之间的距离缩减到最小,促使观众关注程度增加,对直播的各个环节都有新鲜感和身临其境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大众传播中,传播模式基本上是单向的,具有延迟性、间接性等特点,网络直播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一对多”的实时互动成为可能。
网络直播更加突出传播个体的个性,释放公众表达的欲望,个性十足的人们迅速成为不同话题的“意见领袖”,带着自己的跟随者不断地设置新的“议题”,强化了“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之所以是强化了,是因为早先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出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公众的个性,使人们有渠道更自由地表达。但随着新生代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升级以及互联网娱乐习惯形成,网络直播带来了更直接、更有效果的传播方式,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十足的表现需要和观看需求。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在对受众进行研究时强调,受众会受到来自“媒介的压力”,如报纸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准,电视需要相应的接收条件。在网络直播过程中,这份“压力”被减到了最少,直播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类,其内容浅显易懂、贴近生活。进行直播和收看直播所需要的工具也越来越简单,只要有意愿,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切换身份,成为“主播”,发出自己的声音,呈现自己的意见,释放自己的个性。
传播层次越少,可信度也就越高,“多级传播”必然造成“信息损耗”,直播的直接性传播优势体现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无需转述,减少了“信息损耗”,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对网络直播平台而言,当直播行为开始,云端会同步抓取同步存储、同步传递,延迟不会超过2秒,平台也无法把握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文字、图片、视频都可以经过加工、剪辑、审核之后再公之于众,唯独直播,它可以让用户与现场进行实时连接,有着最真实最直接的用户体验。它打破了网络隐匿性特点,相较于文字、图片等形式,直播视频的修饰难度增强,公开性大幅提高,也更加真实。
不过,也正是因为直播平台实时连接突出真实性特征,导致此领域“把关人”的缺失,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为了得到高关注度,网络直播领域乱象较多,有的主播为了获得受众眼球,得到“礼物”,举止失范,也使得网络直播这种传播方式饱受诟病。但网络直播的乱象,将随着监管的加强以及平台自律逐步得到解决,直播形式也将受到越来越多人和企业的青睐,未来的直播平台将在搭建明星与粉丝交互新渠道、在企业营销以及新闻报道领域,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摘编自《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网络直播兴起的时间不长,是一种高互动性的视频娱乐方式。观众可以通过弹幕或者借用虚拟道具打赏的方式与主播进行互动。
B.网络直播的内容大多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带有娱乐性,直播和收看的工具也比较简单,这使得网络直播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C.与网络直播的实时发布相比,传统的传播方式在信息发布的时间上相对滞后,发布主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远,互动不算及时。
D.网络直播让普通的单向传播模式发生变化,“一对多”的实时互动成为可能,观众更愿意关注和参与直播环节与“现场感”密不可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直播中传播主体的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主播选择个人特征明显得内容进行主播,观众也可以选择更符合自己需求和喜爱的内容进行观看。
B.微博、微信一定程度上已经提供了自由个性的表达渠道,但在新生代精神文化需求升级和互联网娱乐习惯形成的背景下,网络直播则更直接有效。
C.网络直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来自“媒介的压力”。所以强化了“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公众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现自己的个性。
D.网络直播给每个人提供了随时切换身份的可能,只要有意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播”,个性十足的人会引领他们的跟随者设置新的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信息转述层次越多,信息损耗或变形越严重,可信度越差。信息在直播过程中无需转述,损耗少,可信度强体现了网络直播的直接性传播优势。
B.网络直播让用户与现场进行实时连接,它打破了网络隐匿性特点。直播视频的修饰难度较文字、图片大,这可以提高公开性和真实性。
C.网络直播方式饱受诟病,监管难度高。这与其突出的真实性和实时性有关,也与直播为了追求高度关注和经济效益而举止失范有关。
D.网络直播较其他传播方式有独特优势,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将在明星粉丝互动、企业营销、新闻传播等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花婆
原非
花婆一生嫁过三个男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泥水匠,一个长工。三个男人婚后都不到两年,不是病亡就是祸死。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有了这般认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不想这一讨饭,竟在洛河讨出了名堂。
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夏天灰布单衣,冬天黑布棉衣,脚腕那儿常年扎着一副绑腿带,头发一丝不乱地网在发兜里。竹篮碗筷也干干净净还用一方白布掖紧四角遮了。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主人发现她,舍一块饼或一碗稀饭。她伸了篮子或碗接过,点头一谢,躲到无人处,蹲下埋头吃了,然后来到正在车水的井台上洗碗。如果吃饱了,就在井台上略坐一坐,随后无选择地随便走进谁家田里,帮着做些应时的活儿,如果觉得不足,便拿了新洗的碗筷,再去村里讨要。
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日子一长,人们的意识里就淡漠了她作为叫花子的形象,只把她当作闲人对待。洛河川多水田,人们四季都忙,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这样下来,花婆终日负载累累的,追着洛河上的帆影或伏牛山上的流云,西来复去。
一天清早,花婆为一商贩转送款子,在伏牛山脚下被两个土匪劫了。她尾随着歹徒来到大山深处,走进一座寺院,见着了土匪头子张秀。张秀外号旱螃蟹,水陆两路都有他设的卡子。
花婆向张秀讨款子。张秀从大烟炕上爬起来,双脚点在鞋口里,盯着花婆说:“你上我这儿讨钱,你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花婆说:“你是土匪头子,洛河没有人不知道。可你立过规矩,不抢邮差不抢贫。我是讨饭的。”
张秀拨弄着手下交上来的100块银元:“你是叫花子,哪来这么多钱?还是硬货?”
花婆说:“我替人家送的。”
张秀说:“那就不是你的。”
花婆说:“可在我身上带着呢。”
张秀一挥手:“别跟我啰嗦了,走吧。“
“你叫我走就得把钱还我,”花婆迈着小脚上去撮银元,“要不我就没脸见人了。”
张秀一拍桌子上的手枪:“你既然是叫花子,还什么脸不脸的,打出去!”
几条大汉一拥而上,架起花婆,凌空丢出山门。花婆挣扎着站起,一句话不说径朝山崖走去。可惜她力气不足,一跃没有跳到沟底,而是落在不深的一个石头上,只撞破了头。
土匪把花婆弄上来,撕了她的衣襟替她包扎。张秀看着山门前摔碎的破碗片,抠了一会儿鼻孔说:“看不出,这婆子还这么重义!把那钱扔给她吧。”
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但她依然固守着一贯的叫花子形状,到哪儿只讨一口饭吃。
可是,花婆最后还是被人杀害了。她死在一个十字路口,透胸流下一摊血来,棍子碗筷还在身边,只是没了竹篮。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
花婆葬后个把月,有怀念者到坟上烧香,意外地发现坟前趴着一个男子。那男子身下一片淤血,子弹是从两只眼睛射进的,而他僵硬的手下就压着两把手枪。竹篮也回到花婆坟上,里边放着白花花200块银元。
张秀一伙也来人看了那男子,说不是他们的人。人们于是猜测,那男子一定是外来的匪徒,还不知道花婆的善誉,及至知道了便深感羞愧,这就送还了劫物,自裁以谢罪。不然,他不会灭了自己的眼睛。
地方上贴出告示,要那银元的失主前来认领。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失主到来。人们这就商议,想用那笔钱为花婆修座庙。庙名都拟好了,就叫义丐庙。这时,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200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
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迫于无奈,花婆做起了叫花子,但是她的内心仍然觉得这很丢脸,所以她“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
B.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花婆乞讨方式,用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了花婆向张秀讨款子过程,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这说明当地的土匪出于对花婆的害怕,怕她又拼死讨钱,就不再打扰花婆了。
D.人们对男子死因的猜测,以及到最后“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说明人们对“义”的坚信。
5、小说的主人公花婆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 小说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1 月 3 日晚上,两位 90 后女主播在某平台直播手撕郭敬明和沈煜伦的书,双双称不读书也能赚大钱开跑车。在当晚的直播视频中,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会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长大以后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波澜壮阔、不可名状。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2017 年 1 月 4 日)
材料二: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其实,广义来说,读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的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等同于换一个高等学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读了大学,不代表马上就能实现“逆袭”,但不读大学或许更难华丽转身。它反馈于人的“好处”,未必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马上兑现,而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中好处,需慢慢体会。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 月 18 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除了薛屯村,媒体还报道过河南林州的梨园村、河北邯郸的王桃园村、山东平度的庄子村……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有其内在逻辑。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除了贫穷、当地基层村组织格外重视教育等原因,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 年 3 月 1 日)
7、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B.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 80 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用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有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B. 材料二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没有什么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9、针对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B.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C.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D.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长平之战中兵败身亡的赵括,相传还跟常用成语“纸上谈兵”有关。
B.“邯郸”与“邯郸学步”中的“邯郸”指的是同一地方,为赵国都城。
C.“武遂”、“方城”原为魏国城池,后在相互征战中被赵国将领廉颇攻取。
D.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问,表达了与廉颇一样尚思报国的情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赵括取代廉颇当来了赵国军队的统帅后,就改变了廉颇定下的制度,换掉了原来的军官,为赵军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B.秦将白起知道赵括徒有虚名而无实才,于是一鼓作气、长驱直入,一举消灭了赵国军队四十五万人,直逼邯郸城下。
C.栗腹自作聪明,认为赵国长平一战后有机可乘,结果却导致燕国损兵折将、割地求和,从中也可看出廉颇的勇武依旧。
D.廉颇在魏国和楚国都未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思用赵人”却未能如愿,则是被人中伤所致。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⑵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4.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开门见山,正由于“滕王高阁临江渚”
的形势,既可远望,亦可俯视,才有下文“南浦”、“西山”、“潭影”和“槛外长江”之描述。
B.三四句承第二句,写滕王阁的寂寞:不再有“佩玉鸣鸾”的滕王李元婴前来览景宴饮、听歌赏舞,只有不时飘过的云、飘洒的雨聊以相伴。
C.五六句上承三四句,并从空间转入时间,用“日悠悠”三字将一时之景象推进“物换星移”之历史长河,进一步渲染昔人不在的无限感慨。
D.第七句的“今何在”,将五六句的历史眼光拉回当下的景象中,收束全诗;第八句再用槛外江水来凸显面对如画江山的欣悦之情,余韵悠然。
15.同是登高览景抒怀,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比,在思想情感、景物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和 。
(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与“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 , 。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2)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 的目标,你抓不住 的理由。你想做个 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 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
(3)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苏东坡的这种自省的原因,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17.下列在文中第一段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是(3分)( )
A. 总觉得语堂先生生动逼真地再现了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
B. 总觉得语堂先生真正解读了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
C. 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
D. 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失真了
18.依次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从容赴死 慷慨陈词 坚贞不屈 义无反顾
B. 慷慨陈词 从容赴死 义无反顾 坚贞不屈
C. 慷慨淋漓 从容不迫 视死如归 临危不惧
D. 从容不迫 慷慨淋漓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19.文中第三段文字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的原因,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B.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的原因,不仅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更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C.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仅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更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D.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每逢春节,人民习惯把燃放烟花爆竹视之为营造喜庆氛围的必要方式。但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现,严重威胁我们每个人包括老人和儿童的身体健康。共同行动,携手应对大气污染问题已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寒假到来,春节将至,校学生会倡议:全体同学要率先垂范,严格遵守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并号召自己的家人、亲朋共同拒放烟花爆竹。建议大家以写春联、剪窗花、打锣鼓、制作中国结和灯笼等文明环保的方式欢度春节。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1) 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的三处分别是 、
和 。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 和 。
21.我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以此为题材的对联也是别具特色,比如写春节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端午节的对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请从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拟写一副对联,要求突出节日的特点。(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便拿出七个煎饼来吃。当吃完六个半的时候,他便感觉饱了。他很后悔,用手拍打自己的脑袋说:“我吃到这半个饼就饱了,前面那六个饼不就浪费了!早知道吃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但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网络直播呈现井喷式增长”于原文无据。选项无中生有。)
2.C(强加因果。媒介压力的减小与“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得以强化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原文阐述的因果关系是“之所以是强化了,是因为早先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出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公众的个性,使人们有渠道更自由地表达。”)
3.A(应该是直播的直接性优势体现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这些特点,而不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这些特点体现了直播的直接性优势。原文的句子是“直播的直接性传播优势体现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无需转述,减少了 ‘信息损耗’,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
4.B(A项“内心觉得丢脸”有误,是自尊自爱;C项“说明当地土匪出于对花婆的害怕”有误,是敬与怕;D项“说明人们对善与义的坚信有误,结尾“案子终究没破”要联系前文“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200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分析,主要是讽刺、批判官府不作为、唯利是图.”)
5.①安分自爱。三次寡遇,就断了富贵的奢望,老老实实做叫花子;做叫花子保持干净清爽,保持自尊。②忠于人事。无论为人传递口信,还是捎带小东小西,乃至银钱,从不失落。③胆大刚烈。银钱被劫,尾随匪徒找到匪徒巢穴,索要不成,跳崖殉义,最终要回被劫银两。
6.①从小说环境看,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构成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官府不作为、唯利是图。②从人物塑造看,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花婆的安分自爱、重信守义,连土匪也讲道义,就有了现实根据。③从主题表现看,丰富作品主题,借此表达对社会的批判,讴歌普通小人物身上的可贵品格。(答出一点2分。)
7. A (B项,话意是创业要有胆量,不能唯学历是举。C项,“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错误,从材料二来看,之所以要读书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D项,材料三指的是“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
8. B(A项,“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错误,材料一开头对这件事进行的是客观叙述,只是结尾的“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有轻微的否定色彩;C项,“没有什么可供借鉴”错误,材料三第二段说“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可见还是有丰富的经验可借鉴的;D项“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错误,材料三并没有分析原因,也没有强调有用性。)
9. 材料一可总结出:①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②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材料二中可总结出:①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②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
10.B
11.C(“武遂”、“方城”原为燕国城池,后被赵将李牧攻占。)
12.B(“一鼓作气、长驱直入,一举消灭”错。原文为“详(佯)败”、“绝粮道”、围困、坑杀,以及“前后所亡”)
13题:
⑴第二年,秦兵就围困了邯郸,(邯郸)差一点儿不能脱围。靠了楚国、魏国等诸侯军来救援,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围困。(“明年”、“赖”、“乃”各1分,整体通顺2分。总计5分)
⑵赵王的使者见了廉颇之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吃了一斗米的饭、十斤肉,来显示(自己)还可以为国效力。(“既”、“饭”、“被”各1分,整体通顺2分,总计5分)
14题:D(“面对如画江山的欣悦之情”错,应为“物是人非的无限慨叹”)
15题:
⑴在感情抒发上,《滕》重在物是人非之感——高阁长江依旧,而帝子歌舞不存;《登》则重在家国之忧——为自己孤病离乡和国家战乱不宁而流泪伤心。
⑵《滕》之景悠远自在(闲云潭影、江水自流);《登》之景壮阔雄浑(吴楚为之坼裂,天地浑涵其中)。
⑶《滕》重在对比(用“帝子何在”与高阁仍在、长江自流作对比);《登》重在衬托(用宏阔之景来衬托诗人外在一己之身的孤独漂泊与内心家国愁绪的凝重难解)。
(凡符合题意、源自原文、言之成理者皆可酌情给分。)
16题: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7题:答案C.根据下文“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可知此处语意应为转折,故排除A B ,D “失真”指失去本意或本来面貌,跟原来的有出入。下文“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要表达的是林语堂对苏轼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理想化的描写,而非不实的描写。因此选C。
18题:选B(慷慨陈词:慷慨:情绪激动,充满正气。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慷慨淋漓: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坚贞不屈 :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19题:选D(A B“的原因”与“目的是”重复,B C“走向乖巧”与“极其诚恳”相悖,不存在递进关系,语意不通。故选D。)
20题:
(1) ”之”属多余,删去;“每个人“包括“老人和儿童”,应删去”包括老人和儿童”、、“当务之急”意思是“当前急切应办的事”,和“大事”重复,应删去。(每处1分)
(2)“率先垂范”指上级或前辈带头给下级或晚辈示范、做榜样,用于说“全体同学”不合适、改为“做出表率”;“号召”的对象是公众,不适合用于“家人、亲朋”,可改为“劝说”。(每处1分)
21题:
示例: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清明节)
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元宵节)
22题:
材料含义提示:本材料的核心在于“半饼”与“六饼”的关系。可围绕“六饼”与“半饼”、基础与成功、量变与质变等等方面展开思考,可用于思考学习、生活、科研、创业、治国等等方面,可用于正面立说,亦可用于反思驳斥。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