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地生长。
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的。
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肉来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是一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
整体而言,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了。在超市或外卖网订购的食材干净体面,不见泥土,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也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在今天,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更有许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年轻人,迷恋着日本电影《小森林》里那种清新脱俗的乡村意象,“回家种田”的浪漫叙事成为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想象务农的流行模板,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或是一个人的自然救赎。
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楚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问题。在人民食物主权发起人之一、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从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化学农业,转基因及生态问题。而在世界寻求食物主权,是一场从无地农民到城市主妇、从耕作者到消费者的多面反击。
(摘编自新京报《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如今的食物,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蔬菜和肉越来越“没味儿”了。
B. 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因为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
C. 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D. 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食物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引出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并由此指出食品问题。
B. 文章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提出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难题。
C. 文章由食品的口感问题上升到政治,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D. 针对今天所面临的饮食难题,文章先指出现象,接着分析问题,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
B. 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使人们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C.
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
D. 在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关心口感问题,更要看到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分析有误,以偏概全。文中是说,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故选C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项,“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分析有误。文中最后并没具体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分析有误,逻辑混乱。引用海子的这句诗是为了表达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C项,“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无中生有,文中无依据。D项,“不只……更要……”关系错误,这是递进关系。原文是并列关系“不只要…也要”。故选B项。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处山腰上的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大部分是因为她们思家心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大樟树本是一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名的满溪坪就没有人叫了,而换成了大樟树。女孩来之前正在山上采茶。一见面我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在。女孩回答说,在,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
女孩一来就明白地表示自己最多只做半年。我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想家的另一种说法,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从中介绍的朋友先前就说过,女孩的父亲患了食道癌。所以,女孩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委托我们替她存起来,连一分钱都舍不得花。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中山大道的某个地方买能治食道癌的药。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的功效是假的。女孩言之切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忠告,只好答应说,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她去。同时费尽心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女孩反而更加迫切地反复催问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从汉口回来后,她一分钟都不肯等待,当即就要去车站。她说:“我要给我的父亲送药回去。”
送别的路上,我有些恍惚。坦率地说,这半年我们对女孩的表现不能说是十分满意。在车站里,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东湖边的那处咖啡馆里,很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的人轻声提及一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名词。女孩走后不到一年,这种以灵芝为名的名噪一时的所谓特效药,便从社会信息传播途径中全面消失了。邻座的人说,父亲生病后一向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不肯吃药花冤枉钱,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广告做得太诱惑人了,突然同意试试这种药。他花了几万元买回来的药,还没吃完,父亲就走了。其实,他明白那药是假的,可是父亲都病成那个样子了,做儿子的还能做什么哩!听话声十分深情,但从面容上看十分平静,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内心比每天都能享受樟树荫蔽的人还要丰富。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过年时,还专门开车送她到离家最近的小路口。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且将回程的车票钱都给了她。女孩穿着妻子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走走停停。我们一直等她到正月底,仍没有任何音讯。难得全家都很满意的女孩不辞而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是我们决定,不再找小保姆了,家务事早前就请了钟点工来做,孩子则由自己来带。这样过了半年之后才听说,女孩非常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一半用作长期卧病不起的父亲的医疗费,一半用作年后弟弟上学时的报名费。得到消息的时候,女孩已再次来到武汉,跟着同村的人一起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工。
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武汉后,即便不来打个招呼,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成了打不通的大岭关山。女孩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体察周围的智慧锈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有时候,它宁可成为一张车票,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我”一见到第一个做保姆的女孩时,就向她打探大樟树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大樟树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B. 文章写“我”费尽心机将披露“治癌假药”的文章放在她房间,女孩却仍然催促“我们”去买药,以此暗示女孩单纯幼稚。
C. 文章插入“我”在咖啡馆听到男子明知假药却仍然花几万元把药买回来给父亲吃的故事,有力地映衬第一个保姆的行为。
D. 文章开头写“灵魂开始出没”,结尾又说“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首尾呼应,读完全文,我们发现作者时时在剖析“灵魂”。
5. 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 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案】4. B 5. ①引出
第一个小保姆的故事,因为第一个小保姆来自大樟树村。②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也为下文作者对自我灵魂的剖析作铺垫。③是作者抒发情感,阐发议论的寄托物。如“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等语句,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哲思。
6. ①对儿女们孝敬父母、敬爱父母的讴歌。第一个女孩出来挣钱是给自己患食道癌父亲买药治病,即使是假药也在所不惜;第二个女孩连同车票钱都给了母亲。②对不能体察和体谅贫穷者处境的自责。第二个女孩因为家庭困难而没有钱返回时,我们不理解和妻子“抱怨”,写出了在衣食无忧中无法理解贫穷者的自责。③对弱者的同情。作者对第一个女孩为父亲治病甘愿上当感到“心酸”,对第二个女孩不辞而别及不来电话原因的猜想与反思。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暗示女孩单纯幼稚”错,作者是在提醒女孩不要上当,食道癌是无法治愈的,表达的是作者对女孩的关心,同时也说明了女孩对治疗父亲的病的急切心情。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题干是“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中物象作用能力。物象作用主要有:引出某某内容,行文线索,把众多的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营造氛围、增加感染力,升华文章主旨、寄托作者情感,引出作者议论等。解答本题,先通读文章,在文中圈画出文中前半部分有关对“大樟树”的描写,比如文章第一段,写自己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经常会望着远处山腰上的那颗大樟树。第三段,写家里来了小保姆,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大樟树所在地方名字已经换为“大樟树”,“我”见到小保姆就问大樟树还在不在,女孩说在,大樟树“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根据这些关于大樟树描写所在的位置,结合其所在的上文内容和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答。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题干是“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是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所表达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根据对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比如本题,通读文章,文章主要写了两个小保姆的故事,第一个小保姆出来挣钱是给自己患食道癌父亲买药治病,即使是假药也在所不惜,第二个小保姆连同返程的票车钱都给了母亲,表达了对儿女们孝敬父母、敬爱父母的赞美讴歌。得知第一个女孩要求去买一种假药给父亲治病,就搜集关于该药是假药的报道放在女孩房间,可是女孩还要坚持去买药,且买药后一刻也不停送回家去。当时“我”对女孩的行为十分不满,其实不满也是不理解。第二个女孩竟然把“我们”给她的返程车票钱都给了母亲。女孩回来后在离家不远的建筑工地做零工,竟然不来家里看看,或者打个电话。对此,我们当时不理解和妻子的“抱怨”,表达了自己处在衣食无忧中不能体察和体谅贫穷者处境的自责。还有当第一个女孩买到药,立刻就要给父亲送去,“我”送她去车站,她上车后“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这里的“心酸”是作者对第一个女孩为父亲治病甘愿上当感到“心酸”,以及后来对第二个女孩在离家不远的建筑工地做零工,却不到家里来不打个电话原因的猜测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
【点睛】准确把握物象作用“4角度”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题模板
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渲染环境。)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表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8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人民公安报》2018年12月25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B. 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 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D.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 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宜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 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 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9. 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C
9. ①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②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③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A项,“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的说法错误,首先材料未提及“爱好时尚和潮流”;其次材料三中虽提及“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但材料中观点对此持肯定态度,文意强调的是合法借贷;还有不能说“当今大学生”,范围太大,只能是部分大学生。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C项,混淆概念。注意材料二第一段第五行代词“其”,指代“非法校园贷”。此题混淆了“校园贷”和“非法校园贷”的概念,另外这几则材料报道的都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之实的非法校园贷,应该严厉禁止的是非法校园贷。故选C。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明确只需从“政府角度”考虑;然后通读材料,分析材料中关于“非法校园贷”的信息,明确这些内容主要是从学生角度分析非法校园贷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和抵制非法校园贷,那么针对这些原因和做法,可以考虑政府能做的有哪些。另外,还需要联系现实思考政府对非法校园贷的治理问题。根据文本“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可以概括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再联系现实思考政府对非法校园贷的治理问题,可以概括为: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 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 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 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及左迁等。
B. “入”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出”。
C. “户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等事务。
D. “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轼判案能力很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血了冤情。
B. 王轼关心民生疾苦。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C. 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
D. 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求退休。
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因为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脏罪,被诬陷后,被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事情真相大白后,官复原职。(2)贼寇表面上宣扬要投降,暗地里却聚集众人攻击围困普安、安南卫城,阻断盘江道路,又利用机会劫持杨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帝” 是“大喜”主语,中间不可停顿,排除AB;“赐赉”为同义复词,排除D。
故选C。
译文为:捷报闻于朝廷,皇帝大喜,嘉奖慰劳。应召回京,赏赐赠送有加,记功,加授太子少保。后来,改任南京兵部。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左迁”错, “迁”为调任,“左迁”为降职。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A项,“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错误,职位错误。原文为“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1)于:表被动,翻译成“被”;智勇:形容词做名词,翻译为有智有勇的人;岂:表反问,翻译为“难道”。
(2)莫,通“暮”;既,已经;冠者,成年人;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咏,唱歌。
【点睛】王轼,字用敬玉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中进士。被授予大理右评事一职,迁任右寺正。他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血冤情(平反一百多人),被提升为四川副使。收成不好,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因为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脏罪,被诬陷而(交给司法官吏审讯)治罪。事情真相大白,被恢复原职,改任陕西。
弘治初年,提升为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升南京右食都御史,任提督操江。八年,晋升右副都御史,总管南京粮储,不久被命令巡枧贵州。第二年调入京任大理卿,奉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布天下。
十三年,拜授南京户部尚书。不久被命兼任左副都御史,督率贵州军务,征讨普安贼妇米鲁。当时镇守宦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铁共同发兵讨伐米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昊速被俘,普安几乎失陷。杨友等请求朝廷增派军队,因此就任命王轼。王轼还没到达,而杨友等派人招降贼寇。贼扬言要投降,更聚众加紧攻击围困普安、安南卫城,阻断盘江道路,贼势越加旺盛。又乘间隙劫持杨友。右布政使阎钮,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昊达等战死。
至轼来到,根据形势调动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会合贵州兵,分八路进军,使退休的都督王通率一路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趟晟攻破六坠寨。贼逃循,渡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便进军解安南卫之围,而曹恺、王通及都指挥李政也各自攻破贼寨。贼回军攻打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用云南兵抵御。贼逃回马尾笼寨,官军聚集攻打更加激烈,土官凤英等击杀米鲁,余党于是被扫平。用兵共五个月,破贼寨一千多座,斩首四干八百有余,俘获一千二百人。捷报闻于朝廷,皇帝大喜,嘉奖慰劳。应召回京,赏赐赠送有加,记功,加授太子少保。后来,改任南京兵部,参议军务。连续请求退休,皇上不许。武宗即位,遇病又一次请求。皇上诏令加授太子太保,赐命乘坐传车归家。去世后,赠予太保,谧号襄简。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注]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 “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 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D. 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5. 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作答。
【答案】14. C 15. (1)颈联描写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 (2)这样写表现了天气的严寒,烘托了裴判官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英雄胆气与一腔豪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无中生有,尾联写“去河阳幕府”的情形。故本题选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句的内容并分析作用的题目,要求概括颈联描绘了的画面内容及其用意,答题时首先翻译诗句,再分析作用,诗句描写了裴判言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雪沾衣”“山对酒”渲染了装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结合下文“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可分析出烘托了装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莫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体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
名句默写
16.根据题目要求填写名句。
(1)《阿房宫赋》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伶官传序》通过李存勖的兴亡总结出“_____,_____”的道理,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满招损,谦得益”。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两句,起拂的春风勾起了李煜对自己家国的思念之情。
【答案】 (1). 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忧劳可以兴国 (4). 逸豫可以亡身 (5). 小楼昨夜又东风 (6).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覆”“逸豫”“堪”。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上世纪一段时期内,工艺的传承大多还停留在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中,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的系统训练,很难 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因此中国工艺生态的转变,其倡导者必须要有鉴往知来、 的战略眼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工艺几度春风,历史上不受重视的工匠,获得尊重和推崇。
( )。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是对个体创造力的肯定,直接推动了工艺的繁荣和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汲取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如今国家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让包括工艺人在内的非遗传承人群进入高校学习,提高工艺人的传承能力、传承水平,增强“匠二代”对工艺文化的参与热情。从新一代工艺人投身文创的热情里,可以聆听到时代对工艺文化创新的呼唤,可以 年轻一代工艺人主动求变的热切愿望。对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年轻一代工艺人而言,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完全重复祖辈的传统工艺制作。 ,他们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飞跃的时代。生产力变革改变着工艺生态。作为工艺大国,中国有变革的勇气,这既依赖于从业者的辛勤耕耘,又依靠社会的全面进步。
1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给予 高瞻远瞩 窥视 斗转星移
B. 赋予 高屋建瓴 窥视 斗转参横
C. 赋予 高瞻远瞩 窥见 斗转星移
D. 给予 高屋建瓴 窥见 斗转参横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
B.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
C.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
D.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社会知名度,也提高了工艺人的地位
B. 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地位,也提高了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
C. 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和整个行业的地位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
D. 整个行业的地位和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
【答案】17. C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给予意思是赠送,使别人得到:常表示不含感情色彩的、或双方平等状态下的是对方得到各种帮助、各种物质,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付出(关心、爱护等)。赋予:一般表示主观的,常用于非物质的形式,如:赋予意义、象征等。第一处语境是“很难赋予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故选赋予。高瞻远瞩,意思是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高屋建瓴,意思是指从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有全局性思维。第一处语境是修饰“战略眼光”,故选高瞻远瞩。窥视:暗中观察,偷看;窥见:暗中看见。第三处语境是“暗中看见工艺人的愿望”,故选“窥见”。“斗转参横”与“斗转星移”字面必较接近,但前者指天将亮的时候,后者表示岁月流逝。语境是“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飞跃的时代”,强调岁月流逝,故选斗转星移。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汲取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中途易辙,排除AB两项;“让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不合逻辑。排除D,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承接前文“不受重视的工匠,获得尊重和推崇”,再联系下文“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此处强调对象应该是“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排除CD两项;对应下文的“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直接推动了工艺的繁荣和发展”,可以知道此处存在递进关系,可得出答案“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地位,也提高了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温泉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养生方式,不同种类的温泉水里含有不同种类的天然矿物元素,_______。比如含硫磺的温泉可以软化角质,使肌肤滑嫩;含活性有机锗的温泉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很有好处;含二氧化碳的温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______ ,但如果微量元素含量过高,那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就以活性有机锗温泉为例,合适含量的活性有机锗可以唤醒人体的免疫系统,但如果含量过高,_________,使人出现脱发、精神失常等现象。
【答案】 (1). ①对人体的功效自然也不相同 (2). ②少量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 (3). ③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此语段是介绍温泉这种养生方式,①是照应不同种类的温泉水里含有不同种类的天然矿物元素,后面分述“含硫磺的温泉”“含活性有机锗的温泉”“含二氧化碳的温泉”的功效,所以此空应为“对人体的功效自然也不相同”; ②后面是但如果微量元素含量过高,参照“活性有机锗温泉为例”,所以此空应为“少量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③参照“合适含量的活性有机锗可以唤醒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此空应为“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在9月29日结束的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0击败阿根廷队,取得11连胜,以全胜战绩成功卫冕,夺得史上第五个世界杯冠军。在颁奖典礼上,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揭晓,中国队共有4人入选,分别是最佳主攻朱婷、最佳副攻颜妮、最佳二传丁霞、最佳自由人王梦洁。同时,朱婷荣膺了本届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这也是她继2015年世界杯后再次夺得这一奖项,成为女排世界杯历史上首位蝉联最有价值球员的球员。
【答案】①2019年9月29日;②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夺得第五个世界杯冠军;③中国队4人入选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④朱婷成为首位蝉联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压缩新闻报道的文字,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本题新闻文字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写新闻,应点出新闻的时间和时间,时间是2019年9月29日,事件是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夺得第五个世界杯冠军。第二部分介绍最佳阵容入选者和最有价值球员,中国队共有4人入选,朱婷成为首位蝉联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手机可以进校园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
作为学生,我认为手机可以进校园。
没错,正如刚才老师所说,手机有很多危害,但那是玩手机,是对手机的不正确使用造成的。正如不能因为凶杀的存在,就没收所有的菜刀;也不能因为车祸的发生,就销毁一切车辆。关键在于怎么使用,使用得当,不仅不会影响,反而会促进学习。
当我有个字不认识,而手边没有字典时;当我有个题不会做,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时,手机就是我最好的帮手。是的,有老师,但不能所有的老师整天跟着我们呐?!白天在这儿,那晚上呢?这科老师在,那别的老师呢?问别人,就会干扰别人!第2天问老师,老师也很忙啊!老师有时也需要上网查,其实我们可以自己分担一下的。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要独立思考,考试不让带手机,平时学习也不应该让。我们当然知道学习和考试是不一样的。考试考的是能力的运用,当然还有对知识的积累,但学习是利用一切手段来积累运用,包括手机网络。君不见网络课程遍地开花,谁不知老师也要年年远程研修的。信息时代,谁能例外?谁例外,就是闭目塞听,就会孤陋寡闻,就会甘做井底之蛙,而自绝于世界!
当然老师的担心并非多余,其实我对自己也没大有信心。但是,不分青红皂白对手机一禁了之,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难道自制力的培养不是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吗?这种武断一刀切的做法,对过去是割断我们生活的历史,对将来是把责任推给社会。
去年有件事情,说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大学报名时遭遇电信欺诈,得知真相后诱发心脏病猝死的事情。网上有假恶丑,我们知道,但这就更需要有人指导啊,家长固然有责任,但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有这个能力,如果学校组织专业老师指导我们,甚至联系公安部门给我们做下培训,进而,我们再回去传递给家长,教育反哺社会,也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果能如此,善莫大焉。
当然,老师们担心的主要还是玩游戏和交朋友。在此我郑重承诺:
第一,绝不玩游戏,不看色情、暴力、凶杀的图文信息和视频。
第二,不交陌生朋友,绝不私自离家出走,会见网友。
第三,严格时间限制,上课绝不开机,晚自习查资料一定静音。
如有违反,手机没收,任凭学校处罚。
愿拥有手机的同学,如虎添翼,为我们的学习锦上添花。
再次恳请学校和老师们同意手机进校园。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手机是否应该进校园,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从审题上看,没有设置多少障碍,但作文的实用色彩非常鲜明,这也是对历年来高考作文的继承,如高考中曾经让写过书信、写过演讲稿等,而且任务驱动的色彩非常鲜明,即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并且有自己的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且要有希望和建议(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之前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可能没有什么效果了,向着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这则材料作文题目分首先是引导性材料,包括话题中心“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不同的看法以及打算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第二部分是写作的具体要求,包括主题、角度、体裁、内容等。第二部分“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对写作的限制性最为具体,应高度重视。任务指向明确,就是从学生、教师、家长三种身份中任选一种,谈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这一核心话题的看法,文体指向实用性的发言稿,呼应了“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这个新高考改革的重点,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立意:观点1:手机不该进校园,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观点2:手机可以进校园,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观点3:手机进校园要视具体情况而言,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
行文结构:作者身份要求,即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作对象要求,要在文中明晰“针对谁”“受众是谁”等;话题背景要求,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根据材料写作要求,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后开门见山提出本人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这一问题的观点及思考(也就是说明理由),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的总结。
【素材】首先,玩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就会很差。我们都知道弈秋的故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聪明孩子被手机耽误,最让人可惜。所以我反对手机进校园。
如果只是耽误他自己,后果好像并不十分严重,问题是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上课都不带手机的,但如果上课学生的手机响了,就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干扰教师的教学,甚至会引起课堂的混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课后再讨论一下,甚至好几天学生的心都收不回来,后果很严重。
手机牵扯时间和精力,的确影响学习效果。有人会说,学习学习,教师就光知道让学生学习。其实上有很多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凶杀、欺诈。学生正在三观形成时期,很容易被这些信息误导。思想品质和心理状态变坏了,后果就更严重了。
手机确实方便我们生活,但也稀释了生活的厚重。想想那么多名人伟人在没有手机的条件下,得出那么多成绩,我们对于“玩物丧志”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设想朱自清活在现在,忽然有一天傍晚,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便悄悄的出去,看到月下的荷塘,拿出手机咔嚓一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上一句“月下的荷塘很美”,然后就没有了下文,文字没有了,荷塘月色没有了,散文没有了,人情人性没有了。
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并不意味着禁止他们使用手机,毕竟,手机只是一种工具,它发挥的作用是好是坏,取决于使用者。所以,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才是关键。
“堵不如疏,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和教育他们正确合理使用手机,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富银春说,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每个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电子设备,可以说手机的使用将会更加普及,强制性地禁止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孩子是学校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一定会为孩子赢得一个美好的明天。
【点睛】写发言稿时,要注意三点:①观点要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的说明; 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最好运用大众语言。需要注意称呼,如“敬爱的老师、家长们”“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问候,如“大家好!”。正文(我是一名学生、家长……)。祝福语,如“祝各位同学学习顺利、梦想成真!”,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