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12月月考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轻言转行或跨界
在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起来,所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鱼龙混杂,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也不乏偷工减料、广受诟病的质量低劣之作。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从而使国产影视剧与观众建立起更加稳固且充满信任的关系,成为影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在向社会创造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使之精益求精、臻于完美。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不会左顾右盼、朝秦暮楚,总是幻想找到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哪怕只是一件在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也会将毕生的志趣和难以想象的精力贯注其中,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日复一日地将之做到极致。具体到影视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首先体现为从业者有长期甚至终生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无怨无悔的志趣。这意味着,无论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都不能受一时的利益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立足于专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取代的位置上,为影视艺术提供丰厚而独特的养分。
影视市场的高热不退带动作品的产量激增,也将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推上了台面: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难觅,因为好多人转行去当了导演,甚至自组公司拍起了电影;与此同时,一些圈外人士眼见影视产业有利可图,遂凭借自己的“圈粉”能力跨界“触电”,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演或制片人,搭班子拍起影视剧,这进一步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于是,大批缺乏经验的新人仓促上阵。由于缺乏训练与积淀,其作品大多艺术水准低下。结果,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无法传承下去,使创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和生长。
健康的行业环境不仅需要频频走上红毯、亮相于人前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也需要专业的编剧、摄影师等“幕后英雄”,还需要资深的副导演、选角导演、预告片导演、场记等各怀绝技且安守本分的“高级技师”。唯有如此,作品的专业品质才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制度,公正合理地分配“象征资本”,让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使其即使处在幕后,也不会感觉被冷落。当然,笔者如此立论,并不是简单地反对转行或跨界。而是想强调,转行跨界必须源于志趣的改变而非利益的驱动,且转行跨界后还需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不可妄想一步登天,不费吹灰之力、仅凭人气就从这个行业的大咖一跃成为另一个行业的新秀。否则,很容易造成行业秩序的混乱,长此以往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选自宫浩宇《影视创作呼唤工匠精神》)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本行业所有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
B. 影视行业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的转行,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C. 应建立起良性的制度,让即使处在幕后,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所有成员也不会感觉被冷落。
D. 发挥影视业“幕后英雄”以及各种“高级技师”作用,作品的专业品质就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针对我国影视产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的必要性。
B. 第二段在论述“工匠精神”内涵后,指出影视创作的各个行当不能受诱惑而轻言转行或跨界。
C. 第三段从反面论述了影视产业出现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D. 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轻言转行跨界的危害,指出这样可能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影视行业迅猛发展,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
B. 如果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转行跨界现象就不会出现。
C. 如果让缺乏训练与积淀的新人仓促上阵,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就无法保证有效传承。
D. 如果转行或跨界源于志趣的改变,且之后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就可能创造出较高水平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爷 父 子
肖建国
爷父子,捣蛋铺子。这是地方俗语。捣蛋,对着干,谁也不服谁。
老耿和小耿就是这样一对父子。比如,大伙儿选小耿当村支部书记,老耿首先不同意。老耿说:“这小子,没公心,不顾人,从我们一家人吃饭就看得出来。饭菜一端上,他就先动筷,专拣好的吃,狼吞虎咽。还得历练历练。”大伙儿先一愣,后哄笑,认为老耿幽默,欲擒故纵。小耿在多数人的支持下当了书记。前任书记——老耿,退下来,当了委员。
老耿是孤儿,参加过对越反击战,在丛林里出生入死,立过军功。退伍后本来安排在国营单位当一把手,但老耿倔,偏要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心甘情愿地做了几十年的小村官。轮到儿子从部队复员,老耿才感觉自己实实在在的老了。看着依旧破落的村子,老耿对小耿说:“留下吧,帮帮大伙儿。没有乡亲们当年的施舍,我早就饿死了,也就没有你,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这个家。”
小耿准备去深圳,战友泥鳅给他介绍了一份差事,年薪六万。老板说:“表现好,再加。”
小耿看看老耿通红通红的眼,思索了良久,才点头。没想到,老耿竟然不同意他当书记。小耿气,不理老耿。吃饭也不聚一桌。端起碗,夹点菜,蹲在门口榆树下,吧唧吧唧吃得山响。
老耿没事一样,瞅空就对小耿指点这指点那。说:“学校的围墙裂了,娃们都是一群踩死蛤蟆踢死猴的主,要赶紧修修。”说:“夏季就要到了,河堤要加固,万一有个闪失,损失就大了。”说:“村东头老党员-─也就是你贺大爷病了,已在床上躺了三天,你要去看看。”……
小耿烦了,反问道:“到底我是书记还是你是书记? ”老耿也不示弱:“你是书记,可我是你爹。”“爹大书记大? ”“书记再大,也得听爹的话。”小耿问得冲动,老耿回答得痛快。小耿无言,起身就走。
气归气,老耿的话小耿还是照着做了。学校砌围墙,他时不时都过去看看。给工人发一遍烟,说:“要保证质量。孩子的事,不能闹着玩。”工人们拍着胸脯保证,这墙要是砌不牢,提头来见。河堤加固,他第一个扛着铁锹到现场─这里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挖土方。他一捋袖子,干。工地上一片欢腾。贺大爷病重,他率支部成员一起去探望,感动得贺大爷泪流满面。
春夏秋冬,一晃5年过去了,小耿赢得了群众极好的口碑,然而他却没有得到任何重用和提拔。先是镇里公选一名副镇长,按票数,他第一,然而公布的结果不是他。再就是县里要确定一批青年干部做接班人,德、能、勤、绩,他都是优秀,可最后确定下来的名单里依然没有他。和退伍的战友们相聚,他最寒酸。人家上了一瓶XO,他竟说这黄酒没有自家酿的好,辣辣的,没点甜味。笑得满桌子人喷饭。已是处级干部的泥鳅意味深长地拍拍他的肩说:“想当官,要会作秀。”
这话,让他嚼了又嚼。
进入六月,暴雨连绵。市里的头头亲自带队到各地巡视防洪工作。小耿眼前一亮,吩咐村里要准备好二十只木船。老耿骂他乱花钱,杞人忧天,说:“这河堤我天天都在观察,结实着呢。”小耿只是笑笑,难得一次不顶嘴,只交代村干部要让村民们进行自救演习。老耿骂:“神经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天半夜,河堤决了口,洪水铺天盖地涌进村子。好在村民们都有准备,那边铜锣一响,这边村民们都收拾重要家当爬进小船。洪水来得快、大,冲倒了七八间房屋,但没有一人受伤。保住了性命的群众都说小耿有眼力,是个好干部。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耿就成了非常时期的典型人物,受到了头头的亲自接见。
雨季过后,小耿连升三级,给县长做助理。
上任前一天,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小耿才发觉这些天来很少看到老耿。小耿心里顿时就慌慌的。他想到了老耿,老耿就出现在他的面前。赤着脚,喘着粗气,手里还提了一双被泥巴包裹了的解放鞋。这鞋是他的。
小耿的脸一阵发白,浑身起鸡皮疙瘩。父子俩对视良久,小耿慢慢地低下了头。
老耿一字一句地说:“去自首吧,河堤是你挖掘了才决口的。”
“不。”
“你不去,我去。”
老耿说着就往外走。小耿扑通跪了下来:“爹啊,你是我亲亲的爹啊。你不能把这事沤在肚子里吗?”“不能。”“那我就死在你面前。”“你死在我面前,我也要把这事说出去。否则,我就对不起把我养大的百家饭,就不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军人,也就不是你的爹。”
老耿说完就往外走,任小耿将头在青石板上磕得鲜血直流。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4期,有改动)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用“爷父子,捣蛋铺子”这一地方俗语开篇,瞬间激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暗示了父子间的情感纠葛与观念差异。
B. 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父子亲情、伦理道德、仕途升迁、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冲突中,成功地刻画了父子俩的独特形象。
C. 小说采用顺叙、倒叙并用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凸显了老耿和小耿大相径庭的人生选择、迥然不同的人格境界。
D. 小说对不择手段“作秀”的某些官员进行了无情针砭,升腾出一股可感的正义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与强烈的现实意义。
5. 《爷父子》以小耿人生经历的前后变化为界可分为两个部分,请据此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6分)
6. 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这篇小说的特点之一,请以小说结局部分老耿与小耿的对话为例,简析老耿的性格特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
,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 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C. 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可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 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
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 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D. 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9.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六国论
[明]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转而说六国以从亲,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从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复。”所以状衰世之人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10、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未加标点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B.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C.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D.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子女则随父姓。
B.“山东”指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
C.“昆弟”中“昆”指哥哥,或胞兄。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
D.“君”有多种解释: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指品行好的人;古代的封号;对对方的尊称等,此处是对对方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他不同意苏洵和苏辙的观点。
B.作者认为六国之间互相攻打,尔虞我诈,和秦国的做法没有什么不一样。
C.作者认为上天是爱护百姓的,不会让无辜的人民一直遭受残害。
D.作者认为秦统一六国而称帝和六国灭亡都是天意,这种观点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5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 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14. 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 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 “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 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15. 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极言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是: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 ?
(2)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句子是: , _____ ,是又在六国下矣。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表达了类似观点的句子是: , 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换个角度,_▲1_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2,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 ),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
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3。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正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4的对象。
17.依次填入文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庸置疑 津津乐道
B.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庸置疑 评头论足
C.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厚非 评头论足
D.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厚非 津津乐道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20.下面是某杂志社特别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敝刊因故未能及时联系到部分转载文章的作者,恳请作者见刊后联系编辑部,以便奉寄样刊。钱已按规定转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来稿在30天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请随便处理。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21.“一分钟试卷”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测试形式。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孔子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②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③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④古语说:“欲速则不达。”
⑤俗话又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⑥哈佛训言: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人,读了上面几句你有怎样的感触?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度12月月考语文卷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答案】1. C 2. D 3. B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所有”一说错,混淆范围;B项,“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是“一些圈外人士”所为的后果;D项,“作品的专业品质就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说法偏面,应为“可能”。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最后一段主要从主客观角度提出避免轻易转行跨界的方法。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就不会出现”过于武断,混淆范围。
【答案】4. C 5. ①前半部分为开端、发展:写小耿在老耿的挽留和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当上了村支书,在老耿的严格监督下成了一个正直的,不负众望的村支书。②后半部分为高潮、结局:写小耿在官场遭受挫折后,在战友(官场中人)“泥鳅”的点悟下虚假作秀,竟成了一位“优秀”支书,官运享通,连升三级;最终同样在老耿的监督下,小耿原形毕露,最后在痛苦中悔恨认错。
6. ①一心为民,正直无私。如“去自首吧,河堤是你挖掘了才决口”一句,写出了老耿想到因儿子使百姓利益受损,一点不包庇自己不成器的儿子。②大义灭亲,倔强耿直。如“你不去,我去”“你死在我面前,我也要把这事说出去”这些话语中,写出了老耿作为一名老军人、老村官的坚持,这也是党性与军人特色的职责所在。③懂得感恩,富有担当。如“我就对不起把我养大的百家饭,就不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军人,也就不是你的爹”几句,写出了老耿不忘恩情、心怀百姓的高尚品质,以及作为军人和父亲的勇于担当的精神。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项,“倒叙”错误。文本中有一部分补叙的内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爷父子》以小耿人生经历的前后变化为界可分为两个部分,请据此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主要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故事情节需要注意人物、主要事件等。前半部分为开端、发展:写小耿在老耿的挽留和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当上了村支书,在老耿的严格监督下成了一个正直的,不负众望的村支书。后半部分,主要从“镇里公选一名副镇长”“县里要确定一批青年干部做接班人”,小耿赢得了群众极好的口碑,然而他却没有得到任何重用和提拔。已是处级干部的泥鳅意味深长地拍拍他的肩说:“想当官,要会作秀”,“小耿连升三级,给县长做助理”,写小耿在官场遭受挫折后,在战友(官场中人)“泥鳅”的点悟下虚假作秀,官运享通。“老耿一字一句地说:‘去自首吧,河堤是你挖掘了才决口的’”“任小耿将头在青石板上磕得鲜血直流”,小耿原形毕露,最后在痛苦中悔恨认错。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老耿的性格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去自首吧,河堤是你挖掘了才决口的”,一心为民,正直无私,公正。“你死在我面前,我也要把这事说出去”,大义灭亲,倔强耿直。“否则,我就对不起把我养大的百家饭,就不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军人,也就不是你的爹”,懂得感恩,富有担当,对自己要求严格。
点睛: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②侧面描写。本题从文本中有关叙写中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7. C 8. A
9. 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有可能”分析有错。材料二中“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文章是“已然”不是“未然”。故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以偏概全,整体否定了主流媒体。材料四中说“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只是表达做得不够好。故选A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材料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
“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可以总结概括出,主流媒体要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材料三中“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能总结概括出,主流媒体要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材料四中“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能总结出,主流媒体要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材料四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可以总结出,主流媒体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10、C
11、答案 D 根据文意,此处的“君”指的是第一种解释。
12、答案 A作者在本文第一段只是列出了苏洵和苏辙的观点,并未表明自己的观点。
13、答案 (1)从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地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关键点:日、炽、迄、荼毒、句意各1分)
(2)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勇有谋的人(人的智谋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宠溺伶人才如此呢?(关键点:忽微、智勇、状语后置、被动、反问句式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一定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胁(就)可以消除。
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来观察历史,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只是把历史罪过归于秦国。在那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的做法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任何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当苏秦刚出来(游说)时,本来曾想得到秦国所用,而希望秦国统一天下,(苏秦)的确知道那是容易(的事),假使秦国当真用了他,他为秦国所谋划的,也会像张仪那样。只因他不被秦国所用,就转而游说六国合纵,他难道没有预料到纵散约败之后不能保住(自己)吗?他只是想暂且用这种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他用计激怒张仪使张仪来到秦国,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洹水之盟,还不过一年,齐国、魏国的军队已经替秦国出征了。张仪的辩说,虽说是只想使合纵离散而连横成功,但看他说的话,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想凭借着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用以陈述衰微时代人们的情形,不是很错。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相互崇尚欺诈和威胁,(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而(主张)连横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强秦的威势,威胁六国,即使贤明(而有)智慧如燕昭王那样的,尚且俯首听命(于秦),不停地道歉,你竟想要求长保合纵如亲,相互辅助,怎么可能啊!
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从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地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临驾于人民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最终被虐杀吗?它一定不这样啊!因此秦国不太强盛,秦王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帝,那么他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王没有恶贯满盈,秦国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爱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
(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
【答案】14. B 15. 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首联“凄凄”“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愁。颔联写景,“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早鸿”寄托着思乡之情。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想象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索寄寒衣,归期杳杳,由个人之愁推及到天下游子思妇共同的忧愁。尾联收束到自身,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诗人暂时开颜,情感由悲转喜。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非“白描”“不事雕琢”,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雁阵的整齐。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作答本题先点明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诗歌中“哀”和“笑”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再结合诗歌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注意重点抓住“凄凄”“秋凉”“客思哀”“寒浪”“早鸿”“菊花三笑”等分析情感的变化。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6、略
17.C (①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根据语境中“换个角度”的提示,可知应用“设身处地”。②意气飞扬: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心满意足。由语境中“喜欢炫示自己”等提示,可判定应选“意气飞扬”。③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毋庸置疑: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由语境中“合情合理”“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可判定,应选“无可厚非”。④评头论足:泛指对人或事物随便议论,百般挑剔。津津乐道:形容对某事兴趣浓厚,乐于谈论。由语境中“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可判断,应为“评头论足”。)
18.A(B项,与语境中“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不相符。C项,与语境中“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自相矛盾,说明尚有能够“分享”之处。D项,与“朋友圈”分享“三天可见”的具体语境不相符合。)
19.D(A项,“纳入”“生活”搭配不当。B项,“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主客颠倒。C项,“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主客颠倒;“表现出”“局面”搭配不当。)
20、①“敝刊”改为“本刊”。②“恳请”改为“敬请”。③“钱”改为“稿酬”或“稿费”。④“转呈”改为“转交”。⑤“随便”改为“自行”或“自主”。
“敝刊”是谦辞,特别声明中称自己的刊物为“敝刊”不合适;“恳请”和“敬请”的区别在“恳”和“敬”上,“恳”诚恳,表示发自内心的想法,“敬”敬重,对别人尊重;“钱”口语,不合文体;“转呈”下级对上级,“转交”用于同级之间;“随便”口语,且容易让人产生对别人稿件轻视的联想。(找出并修改正确一处1分)
21、“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洛斯提出的,(2分)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1分)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2分)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1分)
22、作文例文
怎能任时光蹉跎?
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是啊,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怎能任时光蹉跎?
前几分钟还是空白着的卷子,已然成了写满分数的尖刀,直直插入我们尚不谙多少世故的小心脏,疼痛,惊悸,战栗!
无需细致包扎,无需言语抚慰,抹抹脸上的泪水,拾起笔来继续作答。再多的祈求在漫漫题海前都是无力,怨天尤人的话语也是苍白。
我们就像汹涌浪涛间的一群小小鱼儿,拥挤着,奋争着。停下,便是粉身碎骨;等待,便会被滔天恶浪吞噬。
逆流而上,才会有生存的希望,执着向前,才会有鱼跃龙门的成功。
前方,奋进,希望;今朝,拼搏,理想。
不要说:我得赶完这篇论文……不急,我先刷刷微博,看看微信朋友圈,等会儿……人生如此短暂,岂有多余时光任由我们挥霍畅玩?
如果没有青春作为资本,你拿什么来等待开始干活的好时辰?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吧,抓紧此时此刻、每分每秒!
有人说:“等待,就是浪费青春。”没错!有人说:“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生,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啊!
六月在即,我们走在高考的路上。成了,人间四月天;输了,黑色七月!
高考犹如天梯,悬于云边。抓住了,一步登天,尽览群山,人生美景自无限;抓不住,摔下山巅,粉身碎骨,生活几乎没了前路!十二年求索,才登及此,岂能轻易折身?我意已决,绝不后退!
老师叮咛:“别慌,你可以的!”同学鼓励:“别怕,你一定行!”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颗疲惫的心,早已止不住地颤抖,怎么办?不,我不能再犹豫等待,我不能再惶恐不安,我不能输!
纵使,心中的烦躁快要冲淡我最初的梦想,纵使道道的题海快要淹没我高筑的坚墙,纵使散漫的思想快要拦截住我执着的步履,我依然固执向前——闭眼,腾空,飞跃,擎臂,我把人生之梯抓牢紧握!我让青春有方向,不懈怠,不颓废,勿蹉跎!
于是我挣脱束缚着我的坏情绪,写完一科又一科的作业,背诵一篇又一篇的课文,整理一道又一道的错题……累了,休息片刻;烦了,哼几句歌谣。这一刻我知道,我无需等待,梦想就在不远处,音乐的信仰,就在前方。
听,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是啊,时光如此短暂,我们怎能再虚度?
他在桥上叹明日,我在桥下惜未来,他在楼上漫蹉跎,我在楼下拼时光。此生,无需再等,赶紧地,快速,向前……
缓急应“平分”秋色
古语说:“欲速则不达。”俗话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那么我们应该缓一下,在缓中尽显生命的美丽。
“缓”如品茶,不能一口下肚,应细心品尝,才能让醇香回味无穷;“缓”如听曲,不能心急如焚,应认真聆听,才能让余韵萦绕耳旁;“缓”如观景,不能浮光掠影,应慢慢欣赏,才能让美丽尽收眼底。
当拿破仑还是一个士兵时,就不甘心平庸,但他深知机会不会无缘无故来临,所以他静静等待。一次战役,他准确地估计了敌我双方的形势,给予长官正确的建议,最终打败了敌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想当”不等于马上实现。我们应该以等待种子破土的心态来静候时机的成熟,否则就可能犯下“拔苗助长”一样的错误。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大举进攻,亲日派提出《速亡论》,亲美派提出《速胜论》。毛泽东站起来,用《论持久战》为中华民族指明了方向,他正确分析局势,避免与日正面冲击,最终将其拖垮。所以,缓,不等于失败,从长远来看更预示最终的胜利。
当然,缓要有度,决不是不分对象的任意。一定要看清形势,该缓则缓,该急则急。
10年动乱,人心不安;粉碎了四人帮,民心依然惶惶,不知明天的路在何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毅然站出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也许,当时的中国局面不堪;也许,新的举措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但改革势在必行,决策不能再等。是领导人的果断,救了中国。终于在这条道路上,中华民族逐渐走向富强,相信在新一任的领导下,不久的将来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还会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或许,自然的灾难无法预料,但只要果断采取措施,早下定论,定会减少损失。“非典”向我们袭来,面对突发的疫情,医务工作者没有惧怕,没有犹豫,疫情很快得以控制,疫苗很快研制成功。是“急”救了急。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必须抓住机会,重视教育,以科技为先,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唯有急速出击,才能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急,就是火烧眉毛,迫在眉睫,一定要果断出击毫不迟疑。正如孔子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又如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所以我们要急中生智,急中成功。
缓,应在急不能解决问题时缓,急应在缓无法起作用时急。缓急应因事而异,应时而选。缓急应“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