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0 KB
  • 2021-06-09 发布

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4蜀道难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3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四) ‎ ‎[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 C [C项,坐:徒,空。]‎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B [A项,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B项,都是副词,只是。C项,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①代词,它;②难道,表反问语气。]‎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猿猱欲度愁攀援 A [A项,“然后”古义是“这样以后”的意思;今义是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唯有鸟儿能飞行,人迹所不能至。‎ B.石栈,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C.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 D.参、井,星宿名。夏商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D [“夏商时期”应为“春秋战国时期”。]‎ ‎5.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 5 -‎ D [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6.下列有关《蜀道难》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分别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叛变。 ‎ B.本诗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 C.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体现了该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 D.这首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 D [D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尽管确实有一些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也无依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中关于登上峰巅而惊心动魄的诗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展示蜀道溪水瀑流声响骇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蜀中要塞剑阁易守难攻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8.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诗人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艰辛”改为“艰险”;②“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⑤删去“具备”;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 5 -‎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③。‎ 阵解星芒尽④,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⑤。‎ ‎【注】 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⑤霍嫖姚:指霍去病。‎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C [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 ‎10.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折杨柳 李 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①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②前。‎ ‎【注】 ①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②龙庭:龙城,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 5 -‎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通过视觉来写杨柳,春风骀荡,杨柳飘扬,倒映水中,给人以视觉冲击。‎ B.诗的颔联一虚一实,一暖一冷,“美人”坐在窗前看到了暖叶金烟,也看到了边塞白雪纷飞的景象。‎ C.诗歌前两联写景,春景极易引起女子思春,前面写景为后面抒情做了有力铺垫。‎ D.诗歌尾联“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呼应首联,也照应了标题,是主人公的内心表白。‎ 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相关内容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也看到”错误,“美人”坐在窗前,不可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边塞。]‎ ‎12.本诗之“寄柳”,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寄月”,其所“寄”对象有何区别?两诗在情感表达上又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问可直接作答。情感先答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再具体来说,一个是借柳表达厌战情绪,一个是借月表达对友人的同情。‎ ‎[答案] ①对象:一为丈夫,一为朋友。②情感:两诗都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之情;不同的是“寄柳”诗有对边塞战事的怨恨之情,而“寄月”诗则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古风(其十)‎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平原君,赵国重臣。‎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B - 5 -‎ ‎ [本题从理解诗句含意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而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因此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 ‎14.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 ‎[答案]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