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5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永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永丰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 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C.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D.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材料翔实,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古建筑这一观点。‎ C.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B.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高发人群,又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各类小病小痛。跟儿女说多了,儿女会嫌太啰嗦,医生大夫也大多没有耐性听老人详述病情。保健品、器械的推销员正是钻了这个“耐性的空子”,让老人们信任保健品商家胜过信任其他人。‎ 就全国而言,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去年一年就接诊了79.3亿人次。巨大的数字意味着,分摊到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医疗服务供给侧跟不上老龄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没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给予合理照护,目前来看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 当务之急,是补短板、强供给,满足好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老年人生病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退化,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医疗环节不应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应该多方面、多学科、全方位协同来关注老年人整体感受,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 ‎(选自《治治“坑老”的保健品陷阱(人民时评)》)‎ 材料二:‎ 目前会议营销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会议营销的特殊性则令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十分挠头。‎ 在会议营销现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产品,其中不少为合法正规产品,在注册审批备案、标签标识声称等方面都没有问题,在日常产品抽检中都能顺利过关;而企业人员在会议现场进行的违法宣传和销售等情形,又面临着定性难和取证难的问题。会议现场往往会有营销人员对参会人员进行把控,只允许熟悉的老人入场,执法人员很难进入现场取证。‎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会议营销本身并不违法,但往往会产生违反《食品安全法》经营销售、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违法企业用严重高于产品价值的价格销售产品,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食药监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分别负有相应的监管职责,政府应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和衔接的制度设计,尽可能突破取证、定性难题,防止因职责交叉造成监管缺失。(选自《保健品市场乱象令人触目惊心》)‎ 材料三:‎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多地偏向情感相关的导向,往往高度关注亲情、人际关系以及身体健康等。而往往那些忽悠人的骗子都有着相似的“套路“:首先打亲情牌,跟老年人唠家常,接着给老年人一些小恩小惠,提供免费体检等服务,再然后就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老年人从众心理在起作用。老年人脱离社会工作岗位时间过长,往往与主流社会脱节,不能全面获取信息。有的时候老年人会为了使自己不处于孤立、低落的状态,行为都会受“从众心理”驱使,会盲目地购买。老年人相对更容易贪小便宜,且又有着太强的“自尊心”,即便知道被骗后也往往难以向子女启齿。就是很多骗局盯上老年人的重要原因。‎ 子女可以多多陪在老人身边,耐心、积极地和老年人交流,使老年人感觉到安全与陪伴,并让老年人相信子女才是最可信的人。今后一旦有骗子要打他们的主意,让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与子女商量,减小被骗的可能性。(选自《关于老人受骗我们可以做什么?》)‎ 材料四:‎ 老年人遭遇骗局后不愿寻求帮助的原因 ‎(选自《理财、保健品处处有陷阱 老年人缘何成诈骗重灾区?》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年人多病共体不法商贩“钻空子”‎ B.会议式营销欺骗老人监管困境 C.不法商贩获取老人信任推销产品 D.老龄化社会医疗短板 满足医疗保健需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保健品的营销往往是用合法的方式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可是这种买卖双方自愿的商业行为很难定性为诈骗;而口头的夸大宣传又很难取证。‎ B.老人出现有病不首选医院、拿保健品当药品吃、宁可相信推销人员也不相信子女的怪现象,有老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C.许多老人脱离社会工作岗位时间过长,往往与主流社会脱节,不能全面获取信息,为了使自己不处于孤立状态,他们往往会"从众"盲目购买保健品。‎ D.发觉自己受骗后接近五成的老人因为害怕被子女埋怨而选择不寻求帮助,恰恰说明了子女与老人交流的欠缺。‎ ‎6.根据材料分析,怎样破解保健品销售针对老年人的骗局?(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风 语 ‎ ‎ 胡炎 ‎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 “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 ‎ ‎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 B.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表现力。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 “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陪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 C.他一开始做的就不是正经生意,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他的命运反映了农村青年想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愿望。 ‎ D.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 ‎8.“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6分) ‎ ‎9.小说中的“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 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19分)‎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丁内艰,复起,补掾史,除兴文署。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 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①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其廉慎不欺如此。‎ ‎(选自《元史·曹鉴传》)‎ ‎(注)①祔庙: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准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B.属准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C.属准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D.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冠”:古代指男子十五岁时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B.“丁内艰”: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古时父母去世,子女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C.“礼部”: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 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 D.“ 谥文穆”:谥号指人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而给予的评判性称号,谥号中的“文”应指“好学博闻”。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好()教( )育云()‎ A.曹鉴天资聪颖超人。自小就卓尔不群,成年后通晓《五经》大义。曾奉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对使者的提问应答如流,令使者叹服。‎ B.曹鉴为官刚正不阿。在湖广任职时,面对丞相忽剌歹的胡作非为,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不像其他的下属官员那样因害怕而回避。‎ C.曹鉴天性纯朴孝顺。为官数十年,甘于清贫,但对亲族中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的,总是及时地加以接济,因此他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 D.曹鉴为人廉洁谨慎。他曾收纳下属送他的一包辰砂,后因要用辰砂合药,才发现其中夹有黄金,他于是把它还给了已故下属的儿子。‎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5分)‎ ‎(2)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14-15小题。‎ 夜坐念东征将士 陆 深 长河乘夜渡貔貅①,兵气如云拥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十二关山齐故国,百年疆域汉神州。‎ 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 注释:①貔貅:pí xiū,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比喻勇猛的战士、骁勇的部队。‎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起句不凡,用貔貅形容骁勇善战的前线战士,他们长河夜渡,不畏艰险,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的激烈。‎ B. 挥白羽扇,写大将手挥羽扇,让人想起羽扇纶巾的周瑜,暗指大将文武双全,指挥若定。‎ C. 诗歌第四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紫貂裘代指皇帝对将士们的赏赐,表明朝廷对战事的重视。‎ D. 诗歌末两句中选取两个细节闻刁斗、望斗牛,由想象转入现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爱国热情 。‎ ‎15. 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范仲淹 《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原诗词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 ‎ ‎“ , ”。‎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 ”来形容列子借风前行的情形,最后说到列子乘风虽然免于行,但 “ ”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表现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情趣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B.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D.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0. 某先生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因有事不能参加贺宴,特编了一条微信给同事,此微信有五处不妥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忝列名校,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拨冗前往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路遥《平凡的世界》,祝她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还望笑纳。下次有时间,一定莅临府上,当面致贺!‎ ‎21.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 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永丰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 (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 B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 B(“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 3.B (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4.D(要补短板强供给,不应只“关注疾病”,应该从“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多个医疗环节入手。)‎ ‎5.A(难以定性的是用合法的方式销售合格的产品。)‎ ‎6 .①加强医疗服务供给建设,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医疗服务体系 。‎ ‎②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③注重对老年人的思想引导,子女要多关爱关心老人。 ④让老年人有更多的融入社会的机会,获得更多信息。‎ ‎7. D 鄙视与巴结在文中没有依据。 ‎ ‎8. 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 ‎ ‎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事时,“他”只说是“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 ‎ ‎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 ‎ ‎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营生,“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说明确实不是正经生意。(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9. ①憨厚老实,勤劳本分。 爹坚守教诲,牢记不能辱没祖训,辛勤劳动,种好田,养育好后代,安安稳稳过日子。‎ ‎②有责任感,关爱儿子。 当儿子需要用钱创业时爹支持了他;当怀疑儿子做不正当生意时,爹用祭拜祖先的方式教育他;当儿子被法律制裁后,爹觉得没有尽责任教育好儿子而追悔莫及。‎ ‎③不慕金钱,为人淳朴。 爹面对贫穷,他能耐得住,坚持用双手创造财富;爹面对富足,他也耐得住,照样耕田。(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10.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结合上文可知,画线句子中“鉴”是人名,指曹鉴,“损”的主语是“鉴”而不是“民”,故应在“鉴损其赋什六七”前断开,排除B、D两项。“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势家因而诡免者”是定语后置句,故“势家”前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 ‎11.A(A项,“古代指男子十五岁时举行的加冠之礼”错误,“冠礼”应是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 ‎12.C (C项,“对亲族中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的,总是及时地加以接济,因此他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理解错误,强加因果。原文说“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意思是曹鉴天性纯朴孝顺,对亲族中贫困者,接济惟恐太晚。当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而居。逝世时,家中没有积蓄,只有数千卷书,都是经过他亲自校定的。并不能由此得出“对亲族中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的,总是及时地加以接济,因此他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的结论。故选C)‎ ‎13.(1)因而召集大臣们商议(刚死的)明宗皇后附祭于先祖之庙的事情,曹鉴引礼据经,辨别分析详细明确,君子都称赞他。(得分点: “祔庙事”,附祭于先祖之庙的事情;“援”,引; 详明,详细明确;“多”,称赞 ;句意1分。)‎ ‎(2)(曹鉴)去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富余的资财,只有数千卷储藏的书,都是他亲自校定的。‎ ‎(得分点:句前省略了主语“曹鉴”,翻译时当补出;“殁”,死,去世; “赀”,资财;“手”,名词作状语,亲手,亲自;“较定”,校定 ,考核断定。)‎ 参考译文:‎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聪颖超人,举止不同于一般的儿童。二十岁后,到南方游览,通晓《五经》大义。大德五年(1301),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聘为掾史。母亲去世,服孝期满,补任掾史,授官兴文署。命其伴送安南使者,沿途使者向他提出许多疑问,他应答如流。使者叹服,认为中国有人才。‎ 至治二年(1322),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第二年,奉旨核查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事已完成,对百姓毫无侵扰。泰定年间,调任湖广左右司员外郎。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察官。没有批复。‎ 天历元年(1328),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所属淮、浙地区大水,民众报告灾情,曹鉴减赋税十分之六七,有钱有势之家用诡计获免赋税的,曹鉴核实之后,下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元统二年(1334),升同佥太常礼仪院,曹鉴熟悉典故,达古通今,凡礼乐、度数、名物制度,没有不知晓的。因而召集大臣们议论,刚死的明宗皇后附祭于先祖之事,曹鉴引礼据经,辨析详细明确,君子都称赞他。至元元年(1335),由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不久,因生病而死,终年六十五岁,追封谯君侯,谥号文穆。‎ 曹鉴天性纯朴孝顺,对亲族中贫困者,接济惟恐太晚。当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而居。逝世时,家中没有积蓄,只有数千卷书,都是经过他亲自校定的。曹鉴写诗、写赋,崇拜《离骚》、《尔雅》,写文章都效法西汉,每成一篇,学者都争相传诵。家中藏有他的文集若干卷。‎ 曹鉴任湖广员外郎时,有一故旧下属叫顾渊伯,赠送他一包辰砂。曹鉴随手放进一个小箱子中,半年后因要用辰砂合药,命人取出一看,其中夹杂了三两黄金。曹鉴惊叹地说:“渊伯以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啊!”渊伯已死,曹鉴把他的儿子叫来,还给他黄金。其廉洁、谨慎到如此程度。‎ ‎14. A A项,错在“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的激烈”,起句中没有直接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15. 陆深的诗,通过描述想象中的将士们征战沙场的情境(1分),表现了君臣将士团结一心、收复失地的强烈信心,抒发了诗人对君臣一心保卫国家的赞美之情(1分),同时抒发自己关心国事的爱国激情(1分);‎ 范词借景抒情,通过对塞外荒凉苦寒秋景的描写(1分),表现了久戍边关的将士们巩固边防的决心、矢志保卫国家的真情(1分)和思乡心切、功业未建而欲归不得的痛苦(1分)。‎ ‎16.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2)泠然善也 犹有所待者也 ‎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7.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故选A。‎ ‎18. C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题根据前文“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所以应该是先“学习”,再“摸索”,排除BD。比较AC两项,前半句是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根据前文“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可知主语是“它”,后面应该用主动句合适。故选C。‎ ‎19.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都是语序问题。一是:“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排除AD;二是:“综合”修饰“利用”。故选B。‎ ‎20.(5分) ①“惊悉”改为“欣闻”。②“忝列”改为“考取”。③“拨冗”改为“抽空”。④“惠赠”改为“敬送”。⑤“莅临”改为“到”或“前往”。‎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①“惊悉”,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一般是表示听到的是坏消息,且是自己关心的人或者事物的坏消息。②“忝列”,谦词,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③“拨冗”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④“惠赠”,称别人赠与的敬词。⑤“莅临”,意思是敬称他人的来访,为敬辞。 ‎ ‎21题:疫苗研发包括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三期临床研究三步。疫苗研制成功后,进入生产环节,在2~‎8℃‎冷藏保存的条件下流通,最后给消费者使用,并作应用研究,以观察上市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 ‎ ‎【详解】要注意观察流程图箭头的指向的方向,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描述和概括,注意把握疫苗的几个阶段:研发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抓住以上几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概括描述,最后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22、作文解析 本题属于“看法与评价类”的新材料作文,符合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紧贴时代热点,具有较强的思辩性。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命题者的意图和价值取向,不能照搬“看法与评价”类作文的审题模式去操作,否则容易偏题导致失分。‎ 本材料审题第一步,是要抓材料关键点,把握材料围绕的核心问题是:“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就是本作文的任务驱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引发,并始终聚焦材料的焦点问题展开思路:怎样正确看待“C”位? 思考的层次是有区分度的: 1.你有属于自己的缘于此则材料引发的思考和观点吗?(不套作,不偏题,这是底线) 2.你有很明确的表明自己态度主张和具体的论证分析吗?(扣合题意,中心突出) 3.你有比较辩证、有深度、有新意的的思考和观点吗?(深刻、丰富、有创意) 要展开比较深入的思考,行文中就要注意强化论证的层层深入,强化多维追问,展现思维层次,如: 1.是什么的本质追问:C位-位置-价值 2.为什么的原因追问:行为-观念-文化 ‎3.怎么办的措施追问:个人-社会-国家 作文正确立意角度参考如下: 1.要想占“C”位,得问己价值 3.欲占“C”位,必承其重 4.“C”位之争,可以休矣 5.不居“C”位,也能发挥价值 6.自含凌云志,何顾身所置 7.有为自有C位 8.C位不必争,自在人心中 偏题或 错误立意:‎ ‎1.C位决定人生和未来 2.平凡也出彩 3.努力抢到“C 位” 4.包办不如陪伴 5.论“C位” ‎ ‎ ‎ 范文赏析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生活像一片烂漫山花,桃李芬芳,争奇斗艳。然而,最美的花不一定就是那处于山巅的那一朵。在毫不起眼的角落,仍能开出美丽无比的仙葩,把芳香撒向我们心里。一如我们正火的“C位”一词。“C位”并不是你的地位,而是你在人们心中的份量。 ‎ ‎(点评:好的开头一定要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扣了材料,看出你鲜明的观点。第一段最后一句用“不是---而是--”表明自己观点,观点也很正;但是严谨度不够,“地位”“分量”与“位置”是有区分的。可以改成:“C位”并不决定你拥有的地位,而是你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还有“山巅”也不一定就是C位,最好换成:山巅最显眼的位置。行文时必须注意随时凸显核心话题或主题词的存在。这是考试作文避免偏离题意的注意点。) 生活中,要抢占“C位”只能依靠自己。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报名参加了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让子女压力山大。其实,真正的“C位”‎ 不是依靠这些便能抢到的。家长的帮助,只能作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为什么年年都有山区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因为他们能有依靠自己走出大山的决心和动力,这恰好是城里锦衣上孩子们没有的,别人的帮助反而会消磨我们的斗志;抢占C位,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永探高峰的决心以及永不言弃的毅力。 (点评:注意对材料中事件的具体分析,是本文亮点。中间部分对材料展开具体分析:先所谓“C位”不是班级里们位置,接着说要抢占“C位”只能依靠自己,紧接着下文阐述C位不是靠抢,而是要通过努力而得。始终结合材料分析,阐明自己观点态度) C位不是盼来的,如之前所说,C位是你在人们心中的份量,这是通过你的努力无形中形成的,正如李清照笔下的桂花,“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卖弄风情。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其正的C位”,并不一定要身居高位,炙手可热权倾一国。而是追求自己心中的大道,是自然的流露,正如苏轼即使屡遭排挤,仍敢道“小蝇在食,吐之为快。”正如嵇康、谢安石居于深山仍能成为天下士子心中的榜样,引领魏晋风流。若想登上“C位”,需遵循本心,你若盛开,自有蜂鸟、游人、清风相随。‎ ‎ (展开联想,运用多则材料论证自己观点;用例的典型性不错,还要注意分析时紧扣“实际位置”与“心中位置”来分析和表述。) 鲥鱼多刺,仍美味可口;海棠无香,依然令人流连忘返。真正的“C位”,不需歌尽桃花扇底风的矫揉。它抢不来,占不来,它由自然的本心氤氲而生,如一缕清风。你若盛开,它便自来! (文末再点题,呼应开头。语言简洁,句式灵活,展文采,有内蕴)‎ 怀瑾握瑜,何必C位 ‎ 央视春晚小品《占位子》中,各路家长为了给孩子抢占C位,可谓煞费苦心。但是孩子在班里的位置,真的能决定以后在社会上的位置吗?显然不能。与其给孩子抢C位,不如让孩子拥有获得 C位的能力和品质。优秀人物,往往自带光环。怀瑾握瑜,何必C位? ‎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各位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抢位置这种行为真的不敢苟同。急功近利思想作祟,社会浮躁之风横行,教育已被功利化和肤浅化。以至于“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这种谬论大行其道,有些家长却还将其“奉若圭臬”,殊不知,这种歪理邪说害子匪浅。若单靠一个座位就能决定未来地位,那孩子还有上进的动力吗?“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门阀士族制度用门第定未来,最终身死国灭。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含辛茹苦,千方百计给孩子抢来了C位,他就一定能一直坐拥C位吗?与其费尽心机抢C位,不如让孩子“自带C位”。优秀的人物往往自带磁场,富有吸引力,走到哪里,都是人群瞩目的方向。一代伟人毛泽东,指点江山,一呼百应;鲁迅一文既出,争相传阅,进步青年积极追随;林撒因蕙质兰心,倾世风流,引得无数名士爱慕。才高于世却不恃才傲物,德为世范却不沽名钓誉。试想,一个拥有这样品质的人需要去抢C位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能身居C位,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自然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C位是人生的全部吗?如果没处在C位,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吗?虽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能处在C位的毕竟是少数人。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让每个孩子能拥有自我成长、自我成就、自我幸福的能力。于娟可谓人中龙风,可她感慨此生未完成;林森浩也是凤毛麟角,可一失足成千古恨;马加爵更是典型的凤凰男,可他的精彩人生还没开始就落幕了。盲目的C位崇拜违背教育规律,显示的是家长们的无知和浅薄。 ‎ 抢C位,显示的是社会的浮躁、家长的急功近利,伤害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的是教育的生态和国家的未来。对待抢C位,我们不妨多份洒脱和坦然:怀瑾握瑜,何必C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