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思南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
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据《史记·大宛传》,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度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穿井”。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从事农业生产的。后者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高飞的一方天地。
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由于隋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禁止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法的高僧大德人数激增。除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通过海路移居东南亚的“唐人”,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到了元朝,中国移民在南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
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1560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明政府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7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略同。鸦片战争前,东南亚的华人总数高达一百万。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范围更扩大到北美。大批中国人被当作“苦力”运送到美国,在西海岸为洋人开矿修路。
明清两朝政府长期抱持敌视海外华人的立场,把他们当作化外“弃民”,视之为“无赖之徒”。海外华人在羁留地区遭遇暴虐或不公正待遇,“天朝”往往置若罔闻。直到清末,这样的政策才获得基本的调整。“华侨”的概念于是进入中国的政治文化。从光绪十九年(1893)“除华侨海禁”,到此后在各地设立领事馆,清政府终于对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渐有意识。但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狂澜冲击之下,“满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无可挽救,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
(摘编自姚大力《读史的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有史料来看,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等国的“秦人”,可视作迄今为止能够确切地指出的最早漂流到异邦的中国人。
B.《史记》中两处记载的“秦人”,实际上很可能是西汉军人,他们战败后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了大宛,从事穿井,铸造钱、器等工作。
C.华北汉地社会中被掳掠或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漂流异邦的最早的人群。
D.两汉时期,有些中国人在国内政治斗争失败后逃往匈奴,从东汉末年开始,日本也逐渐成为了这些政治斗争失败者的流亡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时期,朝廷持续不断地对突厥和中亚国家用兵,边境的战事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一时期大批士卒流亡到西域。
B.
与两汉时期因战争和政治因素而移居国外不同的是,隋唐时期僧人、商人加入到移民行列,移居地域也更加广泛。
C.从唐代开始,有些中国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居到东南亚,到元代时,居住在南洋群岛的中国移民的数量已相当可观。
D.1560年代,明政府开放海禁,使得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从这时起,逐渐掀起一个向海外移民的高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海禁政策在明清两代数度兴废,但客观上都对移民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满清政府对移居海外的华人持敌视立场,将海外华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他们成为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力量。
C.中国人向北美移民始于19世纪下半叶,大批中国人作为苦力在美国西海岸开矿修路,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贡献。
D.清初的海禁政策直到光绪十九年才被废止。同时清政府也改变了敌视华侨的立场,逐渐意识到要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
《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
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
(《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
材料三:
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摘自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2017年4月26日)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
B.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
C.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
D.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B. 在一则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
C. 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相对于叙述事件本身,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加细腻和真实。
D. 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表达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
6.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贡米
任林举
仲秋一过,氤氲于天地之间的水汽如领了号令一样,倏然散去。大地恪守着自己的宁静和沉稳,将攒了一春一夏的阳光收集在一起,再铺展开来,即是遍地耀眼的金黄——千亩万亩的稻子熟了。
当初,人们交给土地的,是小小的一粒稻种,是人类和土地之间的一份契约或默契。是规约,是风险,也是信任。农人代表人类立了这个无字也无言的契约之后,就得一步步躬耕践行,付出自己的力气、汗水、智慧、情感……大地则如一个严格的慈母或一个胸有成竹的魔术师,承诺在心,却秘而不宣。先是一个细嫩的芽儿,由鹅黄或嫩绿慢慢地演变着,然后就是一棵苗、三棵苗、五棵苗……当一棵孤零零的小苗分蘖、滋生出一把攥不下的大簇稻秧时,农人仿佛受到了巨大的赞许和鼓舞。此时,虽然心花怒放,但还不到开怀大笑的时候。直到稻秧里流动着的浆液自下而上随时间慢慢传输,在穗子上、在稻壳里悄悄凝结成晶莹的玉,他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地终于兑现了承诺。那暗暗浮动的米香呵,如丝丝袅袅无色无形的流泉,从农人的生命和大地的肌肤里源源不断地散发而出。
我一直相信,1671年秋天的色彩和饱和度,一定不亚于今天。那时,这片黑土地还不属于百姓,而是作为“龙兴之地”被皇家独自占据、严格监管着。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史上,凡一方之最新、最好的物产,都要向朝廷交纳,供皇室享用,称之为皇贡。
康熙第一次东巡,也就是1671年的秋天,北方的金秋正壮美如画,但那时对于一个政权初稳的年轻皇帝来说,还没有太多的闲情逸致去关注那里的美景与粮食。1682年,他再一次带着浩浩荡荡的巡查队伍来到既是故乡又是边疆的东北,考察当地民情。康熙第二次东巡,前后历时80天,同行七万众,光是消耗的吃的,就数目惊人:从各大官庄征用猪62头,鹅235只,鸡620只,鸭140只,粳米11.57石,红白高粱米、燕麦等杂粮10.57石,白面1974.5公斤,芝麻油501.4公斤……队伍行至松花江之滨,皇帝享用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特意为他准备的一锅米饭。当一口晶莹如玉、香糯软滑的白米饭入口之后,吃遍了天下珍馐美味和八方五谷的皇帝欣喜不已,叹为天赐神物,并即兴作诗一首:“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
从此,松花江流域的稻米便成为专供皇宫御用的“贡米”。可怜的百姓,只能把出自自家之手的“仙家味”悉数奉送给皇家,以至于很多人只听说过“粳子”之名,而不知粳米之味。晶莹如玉又唇齿留香的米,连绵不断地自吉林这片苦寒之地流往繁花似锦的京都。京都的皇帝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开心,便又兴高采烈地写起诗来,爷爷写,孙子也写,赞美大米,抒发踌躇满志的情怀:“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绵香宜腹还添力,慰我黎庶尽辛劳。”
乾隆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赞美松花江流域大米的漂亮表象,很有想象力,也很贴切,优质的粳米本来就如晶莹剔透的琼瑶美玉,但是后两句可就有一点铺排过当了。上好的米当然可以“绵香宜腹还添力”,可是,米根本就进不了平民之腹,又怎么去慰“黎庶”的辛劳呢?当一种东西成为紧俏、稀缺资源时,其出产之地和发端之人往往是得不到什么益处的,不仅如此,有时还会罹患灾祸。其实,谁都不想这样,但人心的曲曲弯弯和世道的沟壑纵横,却总是把千百年的历史逼进窄巷,呈现出的事实总是难免“这样”。绥德出硬汉,绥德就户户当兵撂荒千里,不再有人种田;米脂出美女,米脂的男人就很难再娶到漂亮的媳妇;凤阳拼上了三千年的内力出了个皇帝,那地方就穷得最后只剩下一曲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原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尽管如此,不问世事的稻谷却按照春种秋收的规律岁岁归来,维系着人类与土地之间的默契与信赖,温暖着耕种者屡伤不死的心。一代代朴实而倔强的北方农民,则在“谷丰年不丰、谷歉两手空”的梦魇里死守着那片并不成全人的黑土地和从不富人的粳稻,前赴后继将它们培育成更精更优的佳品,恪守并提升着昔日贡米的品质。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开头两段中,作者善于使用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土地和稻米,表现了稻种发芽成熟,大地兑现承诺的过程。
B.十多年间,康熙两次东巡,目的各不相同,因偶然吃到晶莹如玉、香糯软滑的吉林米饭而欣喜不已,并写诗将其列为“贡米”。
C.作者认为,只要一种东西成为了紧俏、稀缺的资源,其出产之地和发端之人就得不到好处,不仅如此,有时还会遭遇灾祸。
D.文章主要写贡米,提及绥德硬汉、米脂美女、凤阳花鼓,是为了证明人心与世道会将历史发展逼进窄巷的道理。
E.文章书写了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对农民的压迫、盘剥,同时也赞美了淳朴农民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品质。
8.第四段中,作者详细地罗列康熙东巡消耗的食物,有什么作用?(4分)
9.鲁迅文学奖称任林举的写作“融叙事、抒情、沉思于一炉”,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
“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举行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
10.下列对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但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宋徽宗去世后,当时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14.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满城罗绮”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E.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15.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会走向灭亡。
(2)《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至万世都称君王。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把闲置房屋出租给食品黑加工点,并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等严重后果的,出租者将被重罚,这是打击食品黑作坊釜底抽薪的好办法。
②一名网友来到曾经很有名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游玩,其现状令人大失所望,产业园万人空巷,极其冷清,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③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的原则,全面部署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城区面貌改头换面。
④1949年1月14日,随着天津解放的隆隆炮声,郭小川从胜芳来到海河之滨,与黄松龄、范瑾等同志常常焚膏继晷、通宵达旦地工作。
⑤“应急车道”是专为交通救援或发生故障的车辆备用的。若被随意占用,一旦发生事敌,施救人员就会陷入望尘莫及、爱莫能助的境地。
⑥对于这场比赛,主帅佩莱格里尼表示:“我认为是场旗鼓相当的比赛,山东鲁能一开场取得进球,之后我们也创造了一些进球的机会。”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受学校普遍大力推行普通话教育,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外来人口定居珠三角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粤语童谣或许会成为绝唱。
B.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有的是40多位资深老戏骨的倾情演绎,却名副其实成为收视口碑双赢的热播剧。
C. 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 如今,打通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以其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品类繁多等诸多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政治和道德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缺一不可。①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②不妨碍别人的自由,我们也许就不需要政治。③,这只是理想,每个人的“为所欲为”④会影响别人。⑤这时候,政治就需要出面,让人们建立契约,而且要用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保证人们都遵守契约,⑥保证大多数人的自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只有
才能
当然
一定
在
/
B
假如
/
但是
都
所以
进而
C
如果
而且
但是
必然
/
从而
D
/
就
然而
自然
因而
才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5分)
世界上有两种风景,一种是自然的风景, ① 。自然的风景需要我们走进山山水水,不仅要有闲暇,还要有金钱。但是,在精神的风景面前,我们有更加平等的机会。文字是精神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的秀丽与壮美,绝不亚于任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有两种人, ② ,一种是写作的人。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欣赏世界最美丽的精神风景。写作的人更是幸福的,因为他不仅可以欣赏美, ③ 。
2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日在京发布。根据下图,请简明、有条理地表达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0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后者”是指“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包括“被掳掠”的人。
2.D 掀起海外移民高潮的原因,除了开放海禁的政策,还有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
3.B 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冲击使得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
4. A A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5. A D B选项,材料一属于新闻通讯,其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选项,新闻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会让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4分)
6. ①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②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契机。③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到传统生活里去读,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④创造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共5分,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5分,任何三点即可得满分。)
7.D E A通感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体现。B“并写诗将其列为‘贡米’”于原文无据。C“只要……就……”错误,原文为“其出产之地和发端之人往往是得不到什么益处的”。(4分)
8.①内容上,点明皇家出行消耗巨大,以史料为依据,增强真实性。(2分)②结构上,为下文质疑、分析历史和批判社会不公平作铺垫。(2分)
9.①记叙方面,文章前半部分偏重叙述,写是稻米生长成熟过程和皇家占有、享受贡米的社会现象。(2分)②抒情方面,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大地、农人和对封建专制压迫的褒贬态度。(2分)③议论方面,文章后半部分转向议论,沉思的是皇家与民情,人心与历史。(1分)④作者的写作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融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体。(1分)
10. D
11. B(元朝开始设立“行省”,文中“河南”指黄河以南)
12. C(“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有误)
13. (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译出大意给3分;“按治”“寝”两处,每译对一处分1分)
(2)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译出大意给3分;“居”“除服”两处,每译对一处分1分)14. C D A 选项,词牌一开始用“本意”,与词的内容有关,但随着不断的演变,词牌不再与词的内容相关;B选项,上片一二句写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并没有用反衬手法;E选项,词中只说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黄莺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但并没有提到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5分,选对一项2分。)
15.相同之处:
两篇作品都表达了被贬之后的乐观旷达之情(1分)。本词作者借百花洲上“寻芳”,“聊逸豫”,认为功名得失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岳阳楼记》中,作者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分析1分)。
不同之处:
《岳阳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的同时,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1分)作者被贬之后虽然有失落,但兼济天下的积极一方面占主导,并鼓励自己和朋友向古仁人看齐。(1分)本词是借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1分)在这里,作者兼济天下的思想不再那么坚定,而是借“聊逸豫”“归时数”来安慰自己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1分)
16.(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17.C ①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②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望文生义。③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④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⑤
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近义混用。应改为“鞭长莫及”。⑥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18.D A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受学校普遍大力推行普通话教育,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外来人口定居珠三角等因素的影响下”,去掉 “下”或把“受”改为“在”。B项语序不当,“却名副其实成为”改为“却成为名副其实的”。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在“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之前补上“一带一路”。
19.C 联系上下文,“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显然是一个假言判断,因此①处一定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就此可排除A、D项。再联系语境意,①与②之间最恰当的应该是递进关系,就此看,②处只能选“而且”。根据上下文看,“这只是理想”,是对上文假设内容的定性判断,后文语意出现了转折,③处应是转折关系,就此排除A。根据文意,④处应是表示肯定判断的副词,强调紧跟其后的结果,从语意轻重上看,“一定”“必然”都可选。⑤处上下文意自然连贯,不需要。⑥前后强调的是目的关系, “才能”表示条件关系,“进而”是表示递进关系的。所以只能填“从而”。综合以上分析,正确选项为C。
20.①一种是精神的风景(1分) ②一种是读书的人(2分) ③还可以创造美(2分)
2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三方面、六表现各2分,共6分。)
22.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人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新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
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任职)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期间)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以日易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的)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