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7.00 KB
  • 2021-06-10 发布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数学(理)试题 一、单选题 ‎1.设全集U=R,集合, ,则等于( )‎ A. B. {0, 1} C. {1, 2} D. {l, 2, 3}‎ ‎【答案】C ‎【解析】, ‎ 又 ‎∴{1, 2}‎ 故选:C 点睛:求集合的交、并、补时,一般先化简集合,再由交、并、补的定义求解.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2.已知点在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上,则( )‎ A. B. 3 C. 2 D. ‎ ‎【答案】B ‎【解析】∵点在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上,‎ ‎∴,∴=,即 故选:B ‎3.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则”‎ B. 对于命题,使得,则,则 C.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 若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 ‎【答案】D ‎【解析】若为假命题,则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命题,不一定均为假命题,‎ 故选:D ‎4.《算法统宗》是明朝程大位所著数学名著,其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远看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其意大致为:有一七层宝塔,每层悬挂的红灯数为上一层的两倍,共有381盏灯,则塔从上至下的第三层有( )盏灯。‎ A. 14 B. 12 C. 10 D. 8‎ ‎【答案】B ‎【解析】设第一层有a盏灯,‎ 则由题意知第一层至第七层的灯的盏数构成一个以a1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解得a1=192,‎ ‎∴a5=a1×()4=192×=12,‎ 故选:B.‎ ‎5.已知点P是抛物线上的-个动点,则点P到点A(0, 1)的距离与点P到y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A. 2 B. C. D. ‎ ‎【答案】C ‎【解析】抛物线,可得:y2=4x,抛物线的焦点坐标(1,0).‎ 依题点P到点A(0,1)的距离与点P到y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就是P到(0,1)与P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的和减去1.‎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则点P到点A(0,1)的距离与P到该抛物线焦点坐标的距离之和减1,‎ 可得: ﹣1=.‎ 故选:C.‎ ‎6.已知,则下列三个数 ( )‎ A. 都大于6 B.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 C. 都小于6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 ‎【答案】D ‎【解析】设都大于6,‎ 则++<18,‎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 ≥2+2+2=4+8+6=18,‎ 这与假设所得结论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故下列三个数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 故选:D ‎7.动圆M与圆外切,与圆内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设动圆的圆心为:M(x,y),半径为R,‎ 动圆与圆M1:(x+1)2+y2=1外切,与圆M2:(x﹣1)2+y2=25内切,‎ ‎∴|MM1|+|MM2|=1+R+5﹣R=6,‎ ‎∵|MM1|+|MM2|>|M1M2|,‎ 因此该动圆是以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2a=6,c=1‎ 解得a=3,‎ 根据a、b、c的关系求得b2=8,‎ ‎∴椭圆的方程为: .‎ 故选:B.‎ ‎8.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当时,输出的k的值为( )‎ A. 26 B. 25 C. 24 D. 23‎ ‎【答案】C ‎【解析】由已知中的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计算S=+++…+=的值,‎ ‎∵A=,退出循环的条件为S≥A,‎ 当k=24时, =满足条件,‎ 故输出k=24,‎ 故选:C 点睛:算法与流程图的考查,侧重于对流程图循环结构的考查.先明晰算法及流程图的相关概念,包括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其次要重视循环起点条件、循环次数、循环终止条件,更要通过循环规律,明确流程图研究的数学问题,是求和还是求项.‎ ‎9.淮北一中艺术节对摄影类的A,B,C,D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在评奖揭晓前,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这四项参赛作品预测如下:‎ 甲说:“是C或D作品获得一等奖”;‎ 乙说:“B作品获得一等奖”;‎ 丙说:“A,D两项作品未获得一等奖”;‎ 丁说:“是C作品获得一等奖”. ‎ 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 ).‎ A. A作品 B. B作品 C. C作品 D. D作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A,B,C,D作品进行评奖,只评一项一等奖,‎ 假设参赛的作品A为一等奖,则甲、乙、丙、丁的说法都错误,不符合题意;‎ 假设参赛的作品B为一等奖,则甲、丁的说法都错误,乙、丙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假设参赛的作品C为一等奖,则乙的说法都错误,甲、丙、丁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假设参赛的作品D为一等奖,则乙、丙、丁的说法都错误,甲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获得参赛的作品B为一等奖;‎ 故选:B.‎ ‎10.设x,y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2,则的最小值为( )‎ A. 2 B. C. 4 D. ‎ ‎【答案】A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由z=ax+by(a>0,b>0)得y=﹣x+,‎ 则直线的斜率k=﹣<0,截距最大时,z也最大.‎ 平移直y=﹣x+,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x+,经过点A时,‎ 直线y=﹣x+,的截距最大,此时z最大,‎ 由,解得,‎ 即A(1,1),‎ 此时z=a+b=2,‎ 即,‎ ‎∴=()()=1+≥2,‎ 当且仅当,即a=b=1时取等号,‎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性规划问题,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让其斜率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 ‎11.将正整数排成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则在表中数字2017出现在( )‎ A. 第44行第80列 B. 第45行第80列 C. 第44行第81列 D. 第45行第81列 ‎【答案】D ‎【解析】因为每行的最后一个数分别为1,4,9,16,…,所以由此归纳出第n行的最后一个数为n2.‎ 因为442=1936,452=2025,‎ 所以2017出现在第45行上.‎ 又由2017﹣1936=81,‎ 故2014出现在第81列,‎ 故选:D ‎12.抛物线的焦点为F,准线为,A、B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 设线段AB的中点M在上的投影为N,则的最大值是( )‎ A. 2 B. C. 4 D. ‎ ‎【答案】D ‎【解析】‎ 设|AF|=a,|BF|=b,连接AF、BF,‎ 由抛物线定义,得|AF|=|AQ|,|BF|=|BP|,‎ 在梯形ABPQ中,2|MN|=|AQ|+|BP|=a+b.‎ 由余弦定理得,‎ ‎|AB|2=a2+b2﹣2abcos60°=a2+b2﹣ab,‎ 配方得,|AB|2=(a+b)2﹣3ab,‎ 又∵ab≤()2,‎ ‎∴(a+b)2﹣3ab≥(a+b)2﹣(a+b)2=(a+b)2‎ 得到|AB|≥(a+b).‎ ‎∴≤1,‎ 即的最大值为1.‎ 故选:.‎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抛物线定义,余弦定理,均值不等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关键利用抛物线定义把条件集中到△ABF中,借助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二、填空题 ‎13.抛物线的焦点坐标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 ‎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 故答案为: ‎ ‎14.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通过类比的方法,可求得:在空间中,点(0,1,3)到平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类比可知:‎ 点(0,1,3)到平面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 ‎ ‎15.与双曲线有相同渐近线,且过(2, 0)的双曲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设与双曲线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 ‎ 又双曲线过(2, 0)‎ ‎∴‎ ‎∴‎ 三、解答题 ‎16.已知椭圆的离心率是,A、B是椭圆的左、右顶点,P是椭圆上不同于A、B的一点,直线PA、PB倾角分别为、,则___________.‎ ‎【答案】7‎ ‎【解析】由题意,A(﹣a,0),B(a,0),设P(x,y),则tanα=,tan ,‎ ‎∴tanαtanβ==‎ ‎∵椭圆的离心率e=,‎ ‎∴‎ ‎∴,‎ ‎∴,‎ ‎∴,‎ ‎=﹣,‎ tanαtanβ=﹣,‎ ‎∴.‎ 故答案为:7‎ 点睛:在椭圆中,A,B两点在椭圆上且关于原点对称,点P是椭圆上(异于A,B)一点,则 ‎17.已知m>0, , . ‎ ‎(1) 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若m=5,“”为真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 ‎【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解不等式化简命题p,将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转化为[-2,4]是[2﹣m,2+m]的真子集,列出不等式组,求出m的范围.‎ ‎(2)将复合命题的真假转化为构成其简单命题的真假,分类讨论,列出不等式组,求出x的范围 试题解析:‎ ‎(1)记命题p的解集为A=[-2,4], ‎ 命题q的解集为B=[2-m,2+m], ‎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解得: . ‎ ‎(2)∵“”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命题p与q一真一假,‎ ‎①若p真q假,则,无解, ‎ ‎②若p假q真,则,解得: . ‎ 综上得: .‎ ‎18.已知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有.‎ ‎(1) 求C;‎ ‎(2) 若c=3,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以及和与差的公式化简即可求C.(2)利用余弦定理及重要不等式可得: ,再结合,可得△ABC面积的最大值.‎ 试题解析:‎ ‎(1)∵在△ABC中, ,∴‎ 已知等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2cosC(sinAcosB+sinBcosA)=sinC, ‎ 整理得:2cosCsin(A+B)=sinC,‎ 即 2cosCsin(π-(A+B))=sinC ‎2cosCsinC=sinC ‎∴, ‎ ‎∵‎ ‎∴.‎ ‎(2)由余弦定理可得: ,‎ 可得,‎ ‎,当且仅当a=b=3时取等号,‎ ‎∴△ABC面积的最大值为.‎ ‎19.数列满足 ‎ ‎(1) 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 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Ⅰ)见解析;(Ⅱ).‎ ‎【解析】试题分析:(1)由两边同除以n(n+1)可得: ﹣=1,即可证明.‎ ‎(2)由(1)可得: =n,可得,再利用“错位相减求和”方法即可得出.‎ 试题解析:‎ ‎(Ⅰ)∵,‎ ‎∴,‎ ‎∴,‎ ‎∴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Ⅱ)由(Ⅰ)知, , ‎ ‎∴‎ ‎, ‎ ‎∴ ①‎ ‎ ②‎ ‎①-②得 ‎ ‎∴.‎ ‎ 点睛: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20.已知是数列的前n项和,并且,对任意正整数n, ;设 ‎. ‎ ‎(Ⅰ) 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 ‎(Ⅱ) 设,求证: 数列不可能为等比数列。‎ ‎【答案】(Ⅰ). (Ⅱ)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I)由Sn+1=4an+2,知Sn=4an﹣1+2(n≥2),所以an+1=4an﹣4an﹣1(n≥2),由此可知bn=3•2n﹣1(n∈N*).‎ ‎(II)由题意知,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列不可能为等比数列.‎ 试题解析:‎ ‎(Ⅰ)∵,∴,‎ 两式相减: ,∴, ‎ ‎∴,‎ ‎∴,‎ ‎∴,∴数列是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而,∴, ,‎ ‎∴. ‎ ‎(Ⅱ),假设为等比数列,则有 ‎, , ‎ 则有 ‎ 与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则原结论成立,‎ 即: 数列不可能为等比数列.‎ ‎21.已知抛物线,点M(m, 0)在x轴的正半轴上,过M点的直线与抛物线 C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 ‎ ‎(1) 若m=l,且直线的斜率为1,求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2) 是否存在定点M,使得不论直线绕点M如何转动, 恒为定值?‎ ‎【答案】(1). (2)存在定点M(2, 0).‎ ‎【解析】试题分析:(I)由题意得M(1,0),直线l的方程为y=x﹣1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可得圆心坐标与圆的半径,从而可得圆的方程;‎ ‎(II)若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为定值,直线l:x=ky+m与抛物线方程联立,计算|AM|,|BM|,利用恒为定值,可求点M的坐标.‎ 试题解析:‎ ‎(1)当m=1时,M(1,0),此时,点M为抛物线C的焦点,‎ 直线的方程为y=x-1,设,联立,‎ 消去y得, ,∴, ,‎ ‎∴圆心坐标为(3, 2). ‎ 又,∴圆的半径为4,‎ ‎∴圆的方程为. ‎ ‎(2)由题意可设直线的方程为,则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联立,‎ 消去x得: ,则, , ‎ ‎ ‎ 对任意恒为定值,‎ 于是m=2,此时. ‎ ‎∴存在定点M(2, 0),满足题意.‎ 点睛:定点、定值问题通常是通过设参数或取特殊值来确定“定点”是什么、“定值”是多少,或者将该问题涉及的几何式转化为代数式或三角问题,证明该式是恒定的. 定点、定值问题同证明问题类似,在求定点、定值之前已知该值的结果,因此求解时应设参数,运用推理,到最后必定参数统消,定点、定值显现.‎ ‎22.已知圆,圆心为,定点,P为圆上一点,线段上一点N满足,直线上一点Q,满足.‎ ‎(Ⅰ) 求点Q的轨迹C的方程;‎ ‎(Ⅱ) O为坐标原点, 是以为直径的圆,直线与相切,并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A,B. 当且满足时,求△OAB面积S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Ⅱ).‎ ‎【解析】试题分析:(Ⅰ)直接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椭圆的定义求出曲线的方程.‎ ‎(Ⅱ)利用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建立方程组,进一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和系数的关系建立关系式,进一步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Ⅰ)∵‎ ‎∴ N为的中点 ‎∵‎ ‎∴ QN为线段的中垂线 ‎∴‎ ‎∵‎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Q的轨迹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的椭圆,‎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则,‎ ‎∴. ‎ ‎∴点Q的轨迹C的方程为. ‎ ‎(Ⅱ)∵圆O与直线相切,‎ ‎∴,即, ‎ 由,消去y整理得. ‎ ‎∵直线与椭圆交于两个不同点,‎ ‎∴,‎ 将代入上式,可得,‎ 设,‎ 则, ‎ ‎∴,‎ ‎∴, ‎ ‎∴,‎ ‎∵,解得.‎ 满足. ‎ 又, ‎ 设,则. ‎ ‎∴ ,‎ ‎∴‎ 故△OAB面积S的取值范围为.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所使用方法为韦达定理法: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相关文档